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六美“感悟
漫谈小学语文的教学心得6篇
漫谈小学语文的教学心得6篇篇1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日常的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心得。
在此,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漫谈小学语文教学的体会与感悟,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一、教学理念与目标的明确首先,教学理念是教学工作的灵魂。
我始终坚信,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文化修养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关注现代社会的需求。
通过选取富有时代感的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教学方法上,我坚持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故事性强的课文,我采用讲述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于描写优美的课文,我引导学生欣赏、感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实践。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课外阅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同时,我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例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努力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成效与评价的关注我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
通过定期的检测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同时,我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以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
五、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我与同行交流分享,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惠阳秋长白石学校杨翠青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教学中发掘教材中的美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手段。
语文教学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对于“美”的教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重视课堂提升审美能力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
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美感愉悦中乐学,最为关键的,离开了审美化,语文课堂教学就会索然无味,枯燥了。
1、剖析形象,审美鉴赏小学语文大多作品是艺术经典,它用语言来刻画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具体的生活场景,它所呈现的形象是活灵活现、丰富多彩的。
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鲜活起来,把课本语言内化成学生语言,使学生与作品中人物产生共鸣,强化艺术感受。
要使学生加深对形象的鉴赏。
(1)联系的角度。
教师和学生解读文本时,若孤立理解人物形象,那只能是片面的。
必须全面地,联系地理解人物形象,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解读,更有利于学生感悟人物性格。
课堂教学时要从联系的角度,对课文写作的相关背景进行相应的介绍,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理解形象。
(2)突出重点。
文学作品多以塑造典型人物,最逼真、最能打动人。
教学时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重点突破。
在感受人物形象的教学中,可通过创设图片、音像等情景、激情朗读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细节。
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句话的教学,都应显示教者的睿智,学者的聪慧。
细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紧扣细节,一点突破,由点及面,既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又能凸现文章主旨,提高了语文教学实效。
细节教学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
2、激发想象,美化心灵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在审美活动中,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创作如此,欣赏亦如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意义和意境的把握,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审美的愉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六美”感悟-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六美”感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
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
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
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
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用活语言揭示艺术美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重要的工具。
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
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
可以想象,教师语言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语言深奥,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
所以,一位好的语文教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
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润物无声的丝丝春雨,自然地与学生交融。
语文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总还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只要感情真实,语言动人,就永远给学生一种艺术的美。
二、创设情景鉴赏语言文字美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
但如果教师不能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只作为旁观者,作一般的叙述。
学生是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
因为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语言塑造出来的。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感性的典型形象。
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这是教学艺术的更高层次。
感受美 发现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134感受美 发现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李玉芳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我国提出了几项重大战略部署,其中的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目标,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
小学是学习知识的起步阶段,而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接下来本文简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着重提出了几点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一)审美教育是新时代人才发展需要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在不断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不断的改善和推进当中,课程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
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对于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二)审美教育是学生自身人格发展需要正确的审美教育可以完善学生人格和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审美教育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想象力奇特,因为他们接触世界的时间短,所以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而语文包含了丰富多彩的世间万物,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材中的人和事进行审美和品鉴,并且根据课堂内容进行联想,不仅更深入的理解课文而且还进一步发挥了思维想象能力。
2、审美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随着科技的发达,交通便利,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文化渗透,人们吃着麦当劳、必胜客,听着英文歌,看着日本的动漫、韩国的偶像剧,过着西方的情人节等,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小学生会越来越淡化中华文化,更不要提民族自豪感。
审美教育就是通过课本知识,向学生传达中国五千年的绵延历史,让他们感受中国薪火相传的中国文化,从而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3、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不止是单方面的教授学生应试知识,更是在课文中揭示真理,帮助学生正确的了解世界,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文章中传递出来的美的信息,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对于美有一个正确的定义和审美观念,为以后的文学素养打下基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体验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审美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认识美、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情操。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像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
一、抓住景物描写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都再现了大自然的美。
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描写了大自然的奇观和祖国山河的壮丽。
在教学中,我们应抓住景物部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感。
同时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使用现代化手段来启发、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在充分感受诗歌韵律美的基础上,围绕林涛、小鸟、松树、小兔、小猴、河水等意象,发挥想像,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又如,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时,教师可以由“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导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抓住关键性语句,如“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
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
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春光在喷花的海棠树间——“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华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从正面和侧面感受春光的美好。
二、抓住语言文字的品味,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善美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抓住语言文字的品味,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美的形象和情感。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而情感教育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文章传达给学生的是浓浓的亲情,有些体现的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有些则体现了爱情的纯洁美好。
对反映此类情感的课文,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细细品味,并让学生从文章中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洗涤。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的教育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的教育【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就是凭借教材,通过识字、阅读、作文以及课外语文活动,使儿童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自然环境美人文景观美社会生活美人物形象美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们知道语文教学,除了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要进行思维训练,进行语文审美素质教育。
语文审美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语文教材中的入编的课文内容都很美:不论写景、写人、记事,还是状物、说理,都饱含了景美、境美、情感美。
因此,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情趣,陶冶高尚情操,修炼儒雅品质的好载体。
教材的文质兼美主要表现为1.自然环境美。
大自然为作者提供了无穷尽的素材,经过作者的审美处理,给人的印象往往比自然更美。
如《草原》的风情,《五彩池》的神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绮丽等。
作者笔下的这些自然景色,不但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而且还陶冶了学生爱美的情操。
2.人文景观美。
小语教材中,作者描写了很多人工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和观赏意义的建筑物和场所,如《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人民大会堂》的壮观,《颐和园》的绝妙,都给人以美感。
作者所表现的这些人文景观的美,不仅颂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
3.社会生活美。
生活处处都有美,语文教材源于生活并再现生活。
许多课文描写的人物事件,甚至场面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使人产生一种真实的美感。
如写母女俩关心照顾邻居老奶奶的《亲人》,给旅客带来温暖春意的《小站》等这些生活的反映,让学生了解了人际间的友好的关系和生活中的真、善、美,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欣赏情趣的艺术珍品。
4.人物形象美。
作者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流露自己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评价,这些丰满的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行动的楷模,能在他们心中树立起美的丰碑。
如《飞机遇险的时候》中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周恩来;《一定要争气》的童第周;《曼谷小象》中乐于助人、纯朴的泰国姑娘阿玲;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的《挑山工》等。
感悟语文教学中的美
范文:感悟语文教学中的美
感悟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悟语文教学中的美韦春霞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
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思维力和创造力。
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
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感悟美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注重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来感悟其中之美。
那么首先教师应该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才能体悟到文中之美。
在这里,教师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激情的语言,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的形象。
如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
指导学生学习“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这句话时,在理解相关词语后,适时课件播放,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而,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真正感受到黄果树瀑布声音之美。
二、巧借插图。
感悟美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构思新颖,充满情趣的各种插图。
这些插图富于美感,具有一定的市美趣味。
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是培养学生感知力和市美鉴赏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插图的直观性、明晰性,更容易唤起学生心中的美感,所以运用插图渗透审美教育,学生更容易披情人境。
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时,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体会由菜地、篱笆、小径和路边新叶不多的树木组成的幽深画卷,感受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呈现由黄蝶、菜花和儿童构成的画面及儿童急走黄蝶乱飞的动态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乡间田园春色的美和诗人对乡间儿童的喜爱。
三、在想象中感悟美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
种 美 好 而 崇 高 的境 界来 孜 孜 追 求 。 因此 ,对 教 学 艺
术 尤 其 是 对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艺 术 的 研 究 一 直 是 教 育 教 学 专 家 学 者 及 广 大教 师 的研 究 热 点 。 那 么 ,什 么 是 教 学
艺 术美 呢?
象 的童 稚 性 以及 教 学 手段 的 多样 性 ,因 而 其 教 学 中 的 艺 术 性 、 审美 性 更 强 ,所 以 ,对 其 教学 艺 术 美 的 开 拓 不 仅 是 可 行 的 , 而且 也 是 必 须 的 ,它 是 当前 有效 增 强 语 文课 程 的 自身 吸 引 力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语 文 的 兴 趣 , 进 而 全 面提 高 学生 语 文 素养 的迫切 需 要 。
版 社 . 2 01.2. 0 4
重 ,那 种 过 分 强 调 “ 文 性 ” 的做 法 主 要 出现 在 某 些 人
美而不顾课堂 的 “ 成” 生 。我 们 应 该 根 据 特 定 的文 本 , 样 才能 通 过 言语 形 式 的 把握 来 品读 言语 的 内 质 ,从 而
真 正 培 养 学 生 的 良好 语 感 , 提 高 学 生 的 言 语 技 能 和 语 文素 养 。
思 ,体会 其 表 达效 果 。 “ ” 正体 现 了诸 葛 亮 是 “ ” 借 借
学 生 解 读 文 本 ,从 而 不仅 可 以使 学 生 获得 真 知 还 可 以 通 过 不 同 程 度 的 玩 味 词 句 来 真 正 深 层 次 的解 读 文 本 、 锻 炼 思 维 能力 。 当然 ,在 培 养 学 生语 感 时 也 不 能 干 篇
一
一
律 的 就是 这 四个 步 骤 ,不 能 过 于 追求 “ 预设 ” 的 完 同 时结 合 学 生 的 实 际 情 况来 灵 活地 处 理 环 节 。 只 有 这
2024年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心得美
2024年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心得美教育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格的重要手段,而语文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2024年这个特殊年份,我有幸担任了小学语文教师的职务,并积极探索和实践着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教育,下面我将分享我的教学心得。
首先,要注重启发式教育。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面对海量信息,对于知识的获取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解。
因此,我在教学中不再是纯粹的传授者,而是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
在语文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思考、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比如,在阅读课上,我会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再帮助他们找到答案。
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心,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注重实践教学。
纸上谈兵只能让学生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我注重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写作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让他们亲身体验写作的乐趣和挑战。
在阅读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做阅读笔记,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
通过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而且还能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再次,要注重情感教育。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文化素养。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投入和审美能力。
比如,在诗词鉴赏上,我会选一些优秀的古诗词,通过导读、朗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美,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活动,让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并通过合作完成一些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此外,还要注重创新教学。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课程美学的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将美学教育融入小学课程中,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反思,我对小学课程美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美学教育的意义1. 培养审美情趣:美学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
2. 激发创造力:美学教育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3. 陶冶情操:美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高尚情操,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4. 促进全面发展:美学教育关注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课程美学实践1. 美学课程设置(1)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2)语文课程: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之美,培养阅读兴趣。
(3)数学课程:运用图形、色彩等元素,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4)科学课程: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引导孩子们发现自然之美,培养科学精神。
2. 美学教育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实践操作法:鼓励孩子们参与实践,体验美的创造过程。
(4)合作学习法: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美学教育心得体会1. 美学教育要注重孩子们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教师在实施美学教育时,要关注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例如,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孩子的绘画水平,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2. 美学教育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美学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体验,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感受美。
3. 美学教育要注重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家校合作对美学教育至关重要。
2023年最新浅谈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心得体会
2023年最新浅谈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心得体会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面对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文化形态,小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在我个人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也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的工具,而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有效表达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审美教育则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例如,在教授诗歌的时候,我会选择一些优秀的诗作进行解读和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妙之处。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仅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能够通过审美的视角感知到诗歌中的美。
其次,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审美能力是指对于美的理解和欣赏的能力,而文学素养则是指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例如,在教授文学经典作品的时候,我会充分挖掘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解读。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和解读,学生能够提升自己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和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再次,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和情绪表达能力。
语言是情感和情绪表达的重要方式,而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则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和情绪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我会鼓励学生通过朗诵和演绎,表达自己对于诗歌的情感和情绪。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仅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还能够通过审美的视角感知诗歌中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提升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表达能力。
最后,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已经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注重审美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例如,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通过学习诗歌和散文的表达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美
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美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
”教学的美则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共同创造的审美因素和美感效应综合而成的整体,它的形态是丰富多彩的,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合作创造、共同培育、相互欣赏的一朵精神奇葩。
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
教学内容中蕴涵着情感美、景物美、人格美、语言美、艺术美等,可以说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
一、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美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所选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一套语文教材就几乎包含了美的各个领域,表现了美的各种形态。
美的因素比比皆是,既有丰富的内容美,又有精妙的形式美。
诚如罗丹所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情感美教育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文学作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征和丰富的生活内涵,最主要的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背影》中,父亲为儿子买桔子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背影》也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珍品。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欣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作家在作品中灌注的审美体验。
语文教学中的感情是灵魂,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尽情享受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之美。
我在教剧本《雷雨》时,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剧本的矛盾冲突,然后选取鲁侍萍在她的两个亲儿子(周萍和鲁大海)正面发生冲突之后,她与周萍的两句对话: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的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儿子?周萍:你是谁?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让学生结对反复研读揣摩这两句对话,领会鲁侍萍错综复杂的情感变过程。
然后让学生各自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验作品中文学所引发情感共鸣和剧本中的对白对读者情感升华。
我再就剧本中精彩的对白,更深入地同学生一起感知鲁侍萍对一个三十年来有子又不能相认的深沉母爱,对权贵的满腔怒火,从亲情到仇恨,这两种情感是侍萍心中无法言表的巨大痛苦,作者仅用了三个字“萍凭--凭”就把这份情感表现的至臻完善。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品味美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品味美生活离不开美,缺少美的生活就像沙漠缺少绿洲一样就枯燥单调,没有生机,爱美,是一回事,但在生活中,我们是否能够善于发现美,却又是另一回事。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如此。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由此,我们可看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也就决定了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主阵地。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教材中,我们可以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当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如能在语文课上由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去细细体味,那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美的感染力,创造力)会有大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1 感受自然美我国地大物博,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要在短时期内感受到这一点,唯有通过文字加上他们丰富的想象来实现。
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中,当朗读到:“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时,只要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鼓励学生结合语言文字展开充分的想象,学生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天然美景。
进一步的朗读则会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把自身融入其中,既可在书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
2 感知形象美语文美育是以展示课本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为手段的教育。
课文中所展示出的往往是使人身临其境的风景,或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小学语文课文中作者强烈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壮,或直抒,或含蓄。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并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课文主要通过对烈火中的邱少云高大形象及人物心理的描写,赞扬了他那高度的自觉性和勇敢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的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的感悟美是人类精神需求的永恒主题,人们在美的体验中,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心灵的洗涤,在美的感召下达到灵魂的陶冶和洗礼。
人们通过美的教育,可以唤起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从而拓宽人的思维,陶冶人的情操,开发人的心灵,激发人的创造力,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
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
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1.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神奇在作家的眼中就犹如一首诗,一幅画,笔下的语言充满了诗情画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海上日出很美,日照很美,阿里山的雾很美,青海的湖更美,还有美丽的小兴安岭;杜牧笔下的“秋”风光无限美好,令人遐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岑参笔下的“冬”是那么富有想象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
” 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
在教学中, 注意创设一种情境,因为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除了让学生领略作家笔下语言文字描绘出来的美之外,还应该多收集、整理有关这些美丽风景的图片、解说、视频资料,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并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课文,创设出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的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此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例如笔者在教学《桂林山水》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感受清澈的湖水、翠绿的山峰,倒映在水中的山影、树影。
当学生初步形成印象之后,美丽的插图在学生中所唤起的感觉,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情,朗读过后,再用多媒体播放桂林的山水片段介绍,看看桂林美丽的风光,这种审美体验,得到了升华,慢慢地沉淀为有益的营养,从而激发学生欣赏祖国大好河山,保护大自然,创造美好环境的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欣赏之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欣赏之美生活需要美,思想情感需要美,教学艺术需要美,小学的语文教学手段更需要美。
它不是平板的知识灌输,不是呆板的接受文化,而是通过具有一定的美的传输,经过具体的美的欣赏之后才能获取的。
我在教学工作之中,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以下是我小学语文教学中所使用的一些美学知识做的一番小结:〈一〉、个性美学的点燃我看过许多示范课、公开课、包括移植课,给人的感觉都是好像曾经相识。
多数是热闹非凡的,时下教师也多采用课件教学,图文并茂。
这时不时的掌声,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一曲引人入胜的音乐,一个个生字词的闪出,电教手段一并齐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教法,给我的印象不是那么的完美,总是感觉到有那么一点的缺失。
那是教学艺术个性的缺陷。
当然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审美效果,但它只是表面的东西,其实也就是重视外在形式,忽视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特色。
因此,课堂教学艺术要提高,我认为必须体现教学的个性特征,要体现艺术价值,不能为艺术而艺术,为表演而教学。
需要用教学艺术去奏响语文课堂的生命旋律,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畅游,展开生命的探险。
说实在话,孩子们不是一个个被填塞知识的容器,也不是一个个外行看表演的小观众,而是一个个有着生命活力与丰富灵性的小智慧者。
同时还是一个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所以说,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美,是教师对学生潜能意识的唤发与培养,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与对话,它不仅可以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之神,而且能使文明积淀成为美丽人格。
对于我而言,我的课堂教学,是进行不断地创新,以及超越体验生命律动,还有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的洗礼。
因此,我基本上实现了从传道授业型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的转变。
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反思,如:我教<<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五壮士为环境所选择的道路,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人性的美,这种美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是豪迈壮志,坚韧不拔的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种美育实施的心得体会-小学语文论文-语文论文-教师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种美育实施的心得体会-小学语文论文-语文论文-教师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我国着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提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
美育,通常称为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美育,符合人类向往和追求美的心理特征,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一致,是素质教育中与智育、德育等同等重要的教育形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可以充分培养学生欣赏美、认识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在收获语文知识的同时,塑造正确的审美观,学会挖掘美、创造美。
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践行美育的教学理念,并尝试多种美育实施的策略,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朗诵和解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首先,反复朗诵课文,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意识。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多次的课文朗读中,学生可以锻炼声情并茂的朗读艺术,同时积累审美观念,陶冶情操,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启蒙审美意识。
如《长城》《瀑布》《颐和园》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类文章,就可以在诵读中让学生体会韵律美、辞藻美,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一些气势磅礴、荡气回肠的排比句式读起来更是要字正腔圆、朗朗上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
其次,深入解读课文,可以加深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和把握美学因素。
教师要抓准文章的着眼点,如文章的词语点缀、段落安排、意境营造、人物塑造等,进行恰当、充分的美育教育,从而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
通过对文章的深入解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心绪起伏,从而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和文章内涵,在优美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升华。
对文章的深入解读,可以让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得以陶冶情操,提高感知美、欣赏美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六美”感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
真正的美理应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
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
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但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
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用活语言揭示艺术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重要工具。
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能够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理解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
能够想象,教师语言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语言深奥,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
所以,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
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润物无声的丝丝春雨自然地与学生交融。
语文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总还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只要感情真实,语言动人,就永远给学生一种艺术的美。
二、创设情景鉴赏语言文字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绝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
但如果教师不能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只作为旁观作一般的叙述,学生是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
因为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语言者塑造出来的。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感性的典型形象。
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
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这是教学艺术的更高层次。
为此,教师能够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可创设情景,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
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纸上。
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田野,来到荷花池,眼前出现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
进而让学生身入其境的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去感受一下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
随着语言文字的描绘,使用移情想象,学生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洁白的荷花。
音乐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丽的意境之中。
这样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使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和谐发展。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与“美丽”,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获得理解语言文字和塑造心灵相统一的效果。
三、巧用插图感受形象美
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有的,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
所以,美感的获得,首先在于对形象的感知。
有些课文,学生能够依据语言文字,经由想象,直接浮现出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但是,因为小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尚不发达,加之表象储存贫乏,有时仅凭文字的叙述,很难使学生表现形象,唤起美感。
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插图,把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的画面,(因为图画比文字更容易产生鲜明的形象),使学生直接地产生意象整体,以达到陶冶美感和高尚情操之目的。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写道: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花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
为了新中国,冲啊!”单靠这样的描的脸,述,学生很难形成清晰的意象,唤起美感。
教材以图辅文,在凝冻的瞬间,董存瑞威武高大的形象,钢铸般坚毅的目光,整体透出这伟大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通过对插图的欣赏,能使学生获得主人公的整体的形象感知,理解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舍身为国的品质,体会包含其中的壮美和崇高,受到心灵的震撼,学会“真正用人性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将同时受到良好的训练而发展起来。
四、利用板书展示结构美
人们都说当老师的是每天与粉笔打交道。
不错,课堂上教师离不开板书。
写得一手好字,自然给每天都望着黑板的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板书美,不但强调老师要写得一手好字,还要求老师在板书时必须注意板书的位置,板书的条理。
一句话,板书要合理。
有的老师一节课把黑板写得满满的,写了擦,擦了又写;有些老师却不喜欢板书。
前者往往给学生以杂乱的感觉,抓不住重点,后者则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
所以,该板书的要板书,多余的板书则应省略。
板书应力求简洁、明了,既要给学生以美感,又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像教《小珊迪》一课时,我认为这样的板书的确是较合理地把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整体与部分,主要与次要,重点与难点都揭示出来。
外貌 ---- 冷同情
语言 ---- 饿请求
小珊迪轧伤还钱诚实悲伤
行为激动
挂念弟弟善良赞美
通过板书,还能够教学生自己整理学过的知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水准。
还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板书,从而理解作者布局谋篇的结构美。
有的教师本身素质好,板书时,还能够即兴配合图画来增添美的色彩。
五、美启发想象体味整体
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能够拓展和创造意境美。
想象是储存于大脑的表象,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意象(主观把握了的表象)的过程。
把文字转化为意象的阅读,一刻也离不开这个基本的心理活动方式。
所以,在阅读中,“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爱因斯坦语)。
想象的触觉伸得越长,由文字所唤起的意象愈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就愈生动,愈深刻。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其中概括着的、凝冻着的内容融化开来,再造意象的整体,从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拓展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依靠具体的视觉形象,比依靠抽象的文字符号更容易唤起想象,而且由前者唤起的想象较后者的更生动得多、丰富得多。
例如,教学《长城》时,能够让学生想象长城蜿蜒盘旋,横贯万里的壮观景象;想象孟姜女哭塌万里长城的民间传说;想象修筑长城的工匠的繁重劳动;想象狼烟四起,气势磅礴的古代战争等,学生通过想象,再造长城的意象整体,重现凝聚在这个典型的“人化的自然”当中的人的本质力量,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的含义。
再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启发学生想象西沙群岛海底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想象海底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想象鸟的天下,到处是鸟蛋,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情景;想象满地是贝壳,孩子们在尽情地拾贝壳……让学生驰骋于想象的自由王国,在脑海里形成一幅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的美丽画卷,从而陶冶学生的整体美感。
六、引导朗读领略意境美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过“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
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互相迭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
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使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
如《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首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
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
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
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实行朗读。
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
又如《桂林山水》一文是这样描写桂林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者。
作成功的使用排比句式,语句对称工整。
教学这样的句可通过引读、齐读、议读、分小组读等朗读方式,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体会出美的韵味来。
总来说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
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实行美育渗透,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