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个病种)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1一、常见症候:肺脾气虚证、肺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热阻肺证、气阴两虚证。
二、常见证候要点/常见病症/症候施护〔一〕肺脾气虚证:久咳痰稀,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腹胀纳呆,浮肿便溏。
舌质淡苔薄、边有齿痕。
1、咳嗽/咳痰〔1〕观察呼吸、咳嗽状况,有无咳痰,痰液的性质、颜色、量;遵医嘱雾化吸入后观察有无咳痰以及痰液的性质、颜色、量。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防止灰尘及刺激性气味。
〔3〕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少说话。
〔4〕协助翻身拍背,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5〕保持口腔清洁,咳痰后以淡盐水或漱口液漱口。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7〕进食健脾益气补肺止咳食物,如山药、白果等。
持续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或薄荷叶泡水代茶饮,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2、腹胀纳呆〔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流通,防止刺激性气味,及时倾倒痰液,更换污染被褥、衣服,以利促进患者食欲。
〔2〕保持口腔清洁,去除口腔异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或漱口液漱口。
〔3〕与患者有效沟通,积极开导,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防止不良情志刺激。
〔4〕鼓励患者多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
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打太极拳等。
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三焦、胰、胆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
〔7〕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穴等穴位。
〔8〕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正餐进食量缺乏时,可安排少量多餐,防止在餐前和进餐时过多饮水,防止豆类、芋头、红薯等产气食物的摄入。
3、便溏〔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
2023)19个退休人员病种
2023)19个退休人员病种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试行版_2023) 19个退休人员病种概述本文档是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试行版_2023) 19个退休人员病种的介绍和指南。
该临床路径旨在为骨伤科相关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指导和规范,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患者的痛苦。
临床路径列表以下是试行版_2023中包含的19个退休人员病种的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1. 骨折2. 脱位3. 腰椎间盘突出症4. 骨质疏松症5. 关节炎6. 肩周炎7. 高血压8. 糖尿病9. 心脏疾病10. 脑卒中11. 肺部疾病12. 慢性阻塞性肺病13. 退行性痴呆14. 骨肿瘤15. 骨髓炎16. 骨干神经炎17. 踝关节扭伤18. 脊柱侧弯19. 骨关节结核临床路径内容每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包括以下内容:1. 病因及病情评估2. 中医诊断方法3. 中医治疗方案4. 中药处方建议5. 推荐的针灸疗法6. 康复护理建议7. 随访和复诊建议使用指南本文档的目的是为医生、中医师和相关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以便在退休人员的骨伤科病种中应用中医临床路径。
根据实际情况,可结合临床经验和个体化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试行版_2023的重要说明事项本文档为试行版,仅供参考和实践,具体遵循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
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和建议,不可作为权威依据。
建议在使用时,遵循医学伦理和国家相关规定。
参考资料[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3).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试行版_2023) 19个退休人员病种.。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1. 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避免高盐和高脂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控制食量,以减轻体重压力。
- 中药治疗:可使用降血压药物如丹参、山楂等,同时配合其他药物来调节血压。
- 中医按摩:通过按摩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高血压症状。
2. 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控制糖分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 中药治疗:使用降血糖的中药如苦瓜、黄芪等来调节血糖水平。
- 中医针灸: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胰岛素分泌和血糖代谢。
3. 冠心病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减少热量摄入,控制体重。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黄芪、丹参等来促进心血管功能恢复。
- 中医推拿:通过推拿技术按摩胸部和心脏区域,缓解冠心病引起的胸闷症状。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金银花、桑白皮等具有祛痰和舒张支气管作用的药物。
- 中医推拿:通过推拿按摩胸部和背部的穴位,缓解呼吸困难和咳嗽症状。
5. 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忌烟、酒,避免辛辣食物和油腻食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黄连、白及等来抑制胃酸分泌和缓解炎症。
-中医针灸:通过针灸刺激胃部穴位,促进胃部血液循环,改善胃炎症状。
6. 慢性肾炎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薏苡仁、金银花等来促进尿液排出和改善肾脏功能。
- 中医推拿:通过推拿按摩肾部和腰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肾脏代谢。
7. 脑卒中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饮食,控制糖分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丹参、三七等来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恢复。
- 中医按摩:通过按摩头部、颈部和四肢的穴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是指中医学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不同疾病和个体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
1.失眠症:通过针灸、按摩和中药调理,调整脾胃功能,安神助眠。
2.便秘:通过中药泻下和推拿手法,改善肠道蠕动,达到通便的效果。
3.高血压:采用穴位按摩和草药调理,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4.糖尿病:通过饮食控制、针刺和中药调理,调节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
5.冠心病:采用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舒张血管,改善心脏供血。
6.慢性胃炎: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保护胃黏膜,缓解症状。
7.脑卒中:使用针刺和中药调理,促进脑细胞再生,恢复运动功能。
8.哮喘:采用推拿手法和草药调理,舒展气管,减轻病情。
9.慢性肾炎: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减轻肾脏负担,保护肾功能。
10.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推拿手法和中药调理,缓解腰痛,改善脊柱功能。
11.风湿关节炎:使用针刺和中药调理,减轻关节疼痛,改善活动能力。
12.痛经:通过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调节血气,缓解痛经。
13.月经失调: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改善内分泌功能,调整月经周期。
14.慢性咽炎:通过食疗和中药调理,减少咽炎发作,缓解症状。
15.肝炎:使用中药调理和针刺,提高免疫力,促进肝细胞修复。
16.乏力症:通过中药调理和按摩,补气养血,增加体力。
17.子宫肌瘤:采用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缓解瘤块,改善月经。
18.肺结核:通过中药调理和针刺,抗菌排痰,促进康复。
19.白血病:采用中药调理和针刺,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恢复。
20.胃溃疡: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减少酸性刺激,促进溃疡愈合。
除了上述疾病,中医还有更多护理方案,如肺痨、脑瘤、溃疡性结肠炎、甲亢等,每一个方案都是根据具体疾病的病理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的。
这些中医护理方案综合运用了中医的诊疗思想、草药知识以及针灸操作技术等,能够调理身体的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个病种)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中医护理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护理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感冒:推荐采用中药汤剂进行疗程治疗,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2.咳嗽:建议采用中药合剂进行治疗,配合刮痧、艾灸等中医疗法。
3.高血压:推荐采用中药调理血压,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4.糖尿病:建议采用中药降糖,配合推拿、足浴等中医疗法。
5.冠心病:推荐采用中药调理心血管功能,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6.高血脂:建议采用中药调理血脂,配合刮痧、艾灸等中医疗法。
7.便秘:推荐采用中药通便,配合腹部按摩、中药灌肠等中医疗法。
8.痛经:建议采用中药调理月经,配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
9.颈椎病:推荐采用中药调理颈椎,配合推拿、拔罐等中医疗法。
10.腰椎病:建议采用中药调理腰椎,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11.风湿性关节炎:推荐采用中药调理关节,配合艾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12.鼻炎:建议采用中药滋阴清热,配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
13.风热感冒:推荐采用中药清热解毒,配合推拿、拔罐等中医疗法。
14.肺炎:建议采用中药清肺化痰,配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
15.高原反应:推荐采用中药调理气血,配合推拿、针灸等中医疗法。
16.慢性支气管炎:建议采用中药调理气道,配合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17.肾结石:推荐采用中药利水通淋,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18.肠炎:建议采用中药清热解毒,配合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19.失眠:推荐采用中药安神补脑,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以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19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这些方案在临床实践中进行试行,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疗法,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综合性的中医护理服务,促进疾病康复和健康保健。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21〕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缺乏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单行本试行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5月出版 16开平装定价:45元
关于印发中风等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5/2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我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方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中风等13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司医疗管理处。
1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2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3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4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5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案.
6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7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案
8肾风(IgA肾病)中医护理案.
9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10肺癌中医护理方案.
1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12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13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护理方案附录1: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护理方案附录2: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护理方案附录3:“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19种病中医护理方案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文(试行)
20 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1、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 11、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护理方案
2、、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 12、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方案
方案
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 13、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4、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14、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变)中医护理方案
5、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15、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
方案
6、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 16、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案
7、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 17、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方案
8、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 18、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
19、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10、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0、肺胀(慢性阻塞性疾病稳定期)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52个中医护理方案目录
项目
序号
项目
序号
项目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眩晕(原发性高血压)
12
肺癌
23
面瘫病(面神经炎)
2
胸痹心痛
13
肾风(IgA肾病)
24
呕吐(急性胃炎)
3
心衰病(心力衰竭)
14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
25
青盲(视神经萎缩)
4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
15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
26
乳腺癌
5
臁疮(下肢溃疡)
16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
48
骨痹(骨关节病)
38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49
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
39
乳痈(急性乳腺炎)
50
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
40
蛇串疮(带状疱疹)
51
胫腓骨骨折
41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
52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42
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
43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
44
肛漏病(肛瘘)
27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6
腰椎间盘突出症
17
丹毒
28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
7
胃脘痛(慢性胃炎)
18
胆胀(胆囊炎)
29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8
消渴病(2型糖尿病)
19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30
胃癌
9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
20
混合痔
31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2个单病种目录
2
五官
青盲(视神经萎缩)、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暴聋(突发性耳聋)、
3
妇科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
1
积聚(肝硬化)、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胃疡(消化性溃疡)、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哮病(支气管哮喘)、
10
外1
乳腺癌、丹毒、乳痈(急性乳腺炎)、
3
外2
臁疮(下肢溃疡)、胆胀(胆囊炎)、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结直肠癌、
4
外3
混合痔、肛漏病(肛瘘)、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痔病(外痔)、
33
20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内6科
2015年增加19个
34
1、胃疡(消化性溃疡)
内6科
35
2、暴聋(突发性耳聋)
五官科
36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内6科
37
4、哮病(支气管哮喘)
内6科
38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内3科
39
6、乳痈(急性乳腺炎)
外1科
40
7、蛇串疮(带状疱疹)
内1科
4
骨1
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胫腓骨骨折、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3
骨2
骨痹(骨关节病)、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
胫腓骨骨折、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
骨3
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胫腓骨骨折、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3
针灸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面瘫病(面神经炎)、
2
推拿
41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
19种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19种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 2)。 2.药熨法(详见附录 2)。 3.穴位注射(详见附录 2)。 4.艾灸(详见附录 2)。 5.耳穴贴压(详见附录 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 2)。 7.拔火罐(详见附录 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3.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 服。 5.避免服用止痛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及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避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 药、强的松等。 6.观察患者大便颜色、性状、有无出血情况发生。 (二)饮食指导 忌油炸、辛辣食物、酒类等助火之品。避免过饥过饱。 1.肝胃不和证: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佛手、山楂、山药、萝 卜、生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食疗方: 山药粥、萝卜汤。 2.脾胃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胃的食品,如大枣、白扁豆、山药。 食疗方:大枣山药粥。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住院号):
文化程度:
证候诊断:肝胃不和证□
脾胃气虚证□
脾胃虚寒证□
一、中医护理效果评价
出□
肝胃郁热证□
胃阴不足证□ 其他:
3.脾胃虚寒证:宜食温中健脾的食品,如桂圆、大枣、生姜、羊 肉等。食疗方:姜汁羊肉汤。
4.肝胃郁热证:宜食疏肝清热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菊花等。 食疗方:苡仁莲子粥等。
5.胃阴不足证:宜食健脾和胃的食品,如蛋类、莲子、山药、白 扁豆、百合、大枣、薏苡仁、枸杞等。食疗方:山药百合大枣粥等。
(三)情志调理 1.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 绪,规律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 2.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指导患者采用移情 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针对患者焦虑 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如精神放松法、 呼吸控制训练法等,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 心。 5.指导患者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2023年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理论试题及答案
2023年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理论试题一.单选题1.中医特色技术推广的必要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单选题]*A.分级诊疗带来的挑战8.中医药的发展要求C.护士专科性的体现D.经济收入的需求√2.44。
C为理论的烫伤温度临界值,持续()小时会发生烫伤[单选题]*A.2B.3C.4D.5E.6√3.最符合艾灸的施灸程度的是()[单选题]*A.皮肤出现轻微水泡B.皮肤出现大片发红C.皮肤如正常颜色D.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E.局部皮肤起泡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E.脾有引血下行的作用5.胃院痛患者胃痛剧烈,伴寒战高热,全腹硬满而痛、拒按、面色苍白、冷汗等症状时,应()[单选题]*A.给予药物止痛B.针刺中皖、内关、足三里C.安慰患者D.考虑胃穿孔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处理√E.少量进食6.胃院冷痛,遇寒加剧,得温则减,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脉弦或迟。
此属:()[单选题]*A.脾阳虚B.寒湿困脾C.胃寒证√D.脾胃气虚E.以上均非7.不属于中医护理原则的是()[单选题]*A.扶正祛邪8.辨证施护√C.三因制宜D.护病求本E.标本缓急8.施刮族术时,刮至何种程度为宜()[单选题]*A.局部发烫9.局部有干涩感C.出现红色或紫色斑点√D.局部疼痛患者不能耐受E.皮肤溃破流血10火疗药饼温度以()为宜[单选题]*A.38-40o CB.39-4ΓC√C.40-42o CD.41-43o CE.42-45o C11.以下选项不是护理人文关怀一般原则的是()[单选题]*A.包容12真诚C.仁爱D.专心√11.以下选项不属于类语言沟通的是()[单选题]*B.音幅C.音调D.音色12.红色的的表示()[单选题]*A.寒症B.重症C.里症D.热症√13.()在刮族时,刮筋板的按压力度大,刮族速度快,刮励时间相对较短。
[单选题]*A补法B.平补平泻法C其它刮族D.泻法√14.中医护理的功能是()[单选题]*A.临床护理B预防C.保健D.康复E.以上都是√15.()年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项目第一期培训班开班,意味着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真正意义上推行了。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到2015年1月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1、培训、考核阶段:2014.6—2014.12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院培训及科室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15.1—2015.6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15.6.1—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杜爱书副组长:袁法林成员:焦雪彦武志清王会敏职责:1、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4、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实施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取胃脘部。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
8.遵医嘱拔火罐,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
(二)嗳气、反酸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嗳气、反酸,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内关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三)纳呆1.观察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定期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中脘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
(1)脾胃虚寒证汤剂宜热服,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应遵医嘱服用。
(2)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药熨法(详见附录2)。
3.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7.拔火罐(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3.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5.避免服用止痛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及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
避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强的松等。
6.观察患者大便颜色、性状、有无出血情况发生。
(二)饮食指导忌油炸、辛辣食物、酒类等助火之品。
避免过饥过饱。
1.肝胃不和证: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佛手、山楂、山药、萝卜、生姜等。
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
食疗方:山药粥、萝卜汤。
2.脾胃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胃的食品,如大枣、白扁豆、山药。
食疗方:大枣山药粥。
3.脾胃虚寒证:宜食温中健脾的食品,如桂圆、大枣、生姜、羊肉等。
食疗方:姜汁羊肉汤。
4.肝胃郁热证:宜食疏肝清热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菊花等。
食疗方:苡仁莲子粥等。
5.胃阴不足证:宜食健脾和胃的食品,如蛋类、莲子、山药、白扁豆、百合、大枣、薏苡仁、枸杞等。
食疗方:山药百合大枣粥等。
(三)情志调理1.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规律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
2.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等,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5.指导患者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五、护理效果评价附: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住院号):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肝胃不和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其他:一、中医护理效果评价6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责任护士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7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邪外犯证: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舌质红,苔薄白。
(二)肝火上炎证: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加重,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
舌红,苔黄。
(三)痰火郁结证: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脘腹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
舌红,苔黄腻。
(四)血瘀耳窍证: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
舌质暗红。
(五)气血亏虚证:听力下降,遇疲劳之后加重,或见倦怠无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夜寐不安。
舌质淡红,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耳聋1.评估患者耳聋的程度以及有无眩晕等伴随症状。
2.禁用耳塞,嘱病人勿用力挖耳,避免污水入耳。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内耳、皮质下、肾上腺等穴位。
肝火上炎者加肝穴;风邪外犯者加肺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听会、听宫、合谷、耳门、翳风等穴。
5.遵医嘱刮痧,取风池、翳风、听宫,耳门等穴;背部取大杼、风门、肺俞等穴。
(二)耳鸣1.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噪声刺激。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耳、神门、肾、心等穴。
(三)耳内胀闷1.观察有无耳痛情况。
2.伴鼻塞、流涕时,指导患者正确擤鼻方法。
3.行鼓气吹张法,即捏鼻、闭唇、鼓气。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听会、听宫、耳门、翳风等穴。
(四)头晕目眩1.观察患者眩晕发作的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改变体位时应缓慢,避免低头、旋转等动作,做好安全措施。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肝、心、皮质下等穴。
肝火上炎伴血压升高者可加降压沟、肝阳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印堂、太阳、风池、百会等穴。
(五)夜寐不安1.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肾、交感、神门等穴。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三阴交、肾俞、涌泉等穴,伴心悸者加内关、心俞等穴。
3.遵医嘱中药泡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刮痧(详见附录2)。
4.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减少噪音刺激,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
2.双耳重度耳聋者避免单独外出,注意行走安全。
3.避免剧烈咳嗽。
4.指导患者正确擤鼻,防止涕液注入耳窍。
(二)饮食指导1.风邪外犯证:宜食疏风解表、散邪通窍的食品,如薄荷粥、葛根粥等。
2.肝火上炎证:宜食清肝泻热的食品,如绿豆、冬瓜、梨、菊花叶、芹菜等。
食疗方:芹菜瘦肉粥。
3.痰火郁结证:宜食清热化痰的食品,如薏苡仁、梨、枇杷、莲藕、百合等。
食疗方:百合粥。
4.血瘀耳窍证: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红糖、山楂、韭菜、黑木耳、桃仁等。
食疗方:桃仁拌黑木耳。
5.气血亏虚证:宜食健脾益气、补血的食品,如大枣、枸杞、山药、桂圆等。
食疗方:红枣桂圆粥。
(三)情志调理1.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沟通方式,如采用文字书写等。
2.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教会患者调节情绪及自我心理疏导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等。
(四)康复指导1.鸣天鼓:调整好呼吸,将两手掌心紧贴于两外耳道口,使外耳道口暂时处于封闭状态,两手指放于枕部,食指叠于中指上,食指从中指上滑下,轻轻扣于脑后枕部。
左右手各叩击24次,再两手同时叩击48次。
2.营治城廓:以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每次做15分钟。
3.鼓膜按摩:以手食指(或中指)按摩耳屏,随按随放,每次按20~30下,用力均匀,应先左后右交替进行或同时进行。
4.自行咽鼓管吹张术: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先用口吸气,然后闭唇,再用力用鼻呼气。
可反复多次,使咽鼓管通畅。
急性鼻炎或鼻腔浓涕较多时不宜使用此方法。
五、护理效果评价附: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邪外犯证□肝火上炎证□痰火郁结证□血淤耳窍证□气血亏虚证□其他:12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1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重,鼻涕清稀,或有咽痒咳嗽,痰白稀,口不渴,肢节酸痛。
舌苔薄白。
(二)风热犯表证:发热重,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有汗或无汗,头痛,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
舌苔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