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细菌和病毒冀教版
冀教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5细菌和病毒》教案_(1)【精品】
细菌和病毒【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2)生活在哪儿?(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表中所患疾病主要原因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病毒:可以用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例如:用防治松毛虫四、让我们更健康:1.判断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2.学生判断、汇报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五、作业:回家制作酸奶。
细菌和病毒-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细菌和病毒-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定义和特征。
2.掌握细菌和病毒的区别。
3.了解细菌和病毒的作用和影响。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的区分细菌和病毒。
2.学生能够明白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的作用。
教学难点:1.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以理解细菌和病毒的作用。
2.学生需要通过实验等方式,培养探究细菌和病毒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材料准备:PPT或课件2.导入方式:老师呈现幻灯片或课件,介绍“细菌”“病毒”的定义和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微观生物,如口腔里的脏东西等,启发学生对微观生物的认识。
2. 知识讲解(30分钟)1.PPT或课件呈现“细菌”“病毒”的详细解释,讲解其形态、生存环境、数量等方面的知识。
2.引领学生分辨两者的特点与区别。
让学生通过实例,如发现的病菌,象征性地感受一下两者都是微生物,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3.重点讲解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情况,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哪些环节能够抑制或加速其生长繁殖。
3. 实验探究(20分钟)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验,如:观察细菌、病毒生长的情况。
通过实验,让同学们感受两种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下的不同表现,同时也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探究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4. 讨论总结(20分钟)1.整合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结果,与之前知道的细菌和病毒的知识相结合,总结两者的特点与作用。
2.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人类如何防控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哪些预防方式和防范技巧存在?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来说会比较新颖,适合让学生接触到不一样的知识。
但细菌和病毒也比较抽象,需要借助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其身体所进行的科学探究。
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来结合本节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学习和认知,将微观世界变得更加鲜活和真实,同时也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人情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达到科学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六年级科学上册 细菌和病毒 1教案 冀教版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5.细菌和病毒一、教学目的要求: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4.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5.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讲述平时我们人类感冒及患病的原因2.学习新课:A.寻找细菌的特点活动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多种方式记录细菌的特点。
活动过程:1.细菌虽然无处不在,但因其过于微小,只有借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
让学生借助仪器直接观察——菌的放大图片或课件。
2.活动开始,首先让学生互相交流收集到的资料;然后,通过图片观察、利用显微镜直接观察,进一步增强对细菌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从身体大小、生活环境、繁殖特点等方面将观察到的细菌与常见的动植物进行比较,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记录细菌的特点;最后,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对细菌特点较一致的认识。
3.设计图表,主要意图在于让学生将认识动物、植物的特征时学到的方法进行有效迁移,用来自主认识细菌的特点。
填写记录表。
4.本活动的交流阶段,为了进一步体现认识方法的迁移,特别要让学生说清是怎样知道细菌的特点的。
小结:细菌的特点——细菌体积小、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许多细菌可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
多数细菌繁殖迅速,细胞表面具有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细胞壁,此外,有的细菌还具有荚膜、鞭毛和芽孢等结构。
B. 细菌、病毒的害与利活动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2.能分别举例说明细菌和病毒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和益处。
3.能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活动过程1.本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调查自己曾患过的疾病和主要原因。
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细菌和病毒》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细菌和病毒》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2学情分析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知道在自然界中除了显而易见的动物、植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的、像细菌、病毒这样的微生物,从而进一步感受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消毒、杀菌工作。
3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及对人类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新版】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细菌和病毒》【创新教案】
《细菌和病毒》创新教案教材分析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到在自然界中除了显而易见的动植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的、像细菌、病毒这样的微生物,从而进一步感受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消毒、杀菌工作。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一些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已经具备了观察、提问、猜想与自主研究的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
同时。
本课涉及的科学知识微生物对于人的感官来说,多数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比较抽象,但微生物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方面来说,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起来。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2.能用多种方法记录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了解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来杀菌和消毒的。
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难点: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
评价任务1.通过多种途径认识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2.搜集资料,认识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能够判断哪些生活方式有利于身体健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夹板(每组4个)、报纸(每组2张)。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填写问题卡;调查哪些疾病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形成问题师: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两个课下作业,第一个是根据教材20页的问题卡搜集资料,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吗?生:略。
师:通过搜集资料,我们初步了解了细菌和病毒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细菌和病毒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病毒》。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细菌和病毒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细菌和病毒教案冀教版【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2)生活在哪儿?(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表中所患疾病主要原因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四、让我们更健康:1.判断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2.学生判断、汇报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五、作业:回家制作酸奶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细菌教案青岛版教学构思: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细菌和病毒-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细菌和病毒-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前言本文为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主要介绍了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知识和关键点。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信息收集,朗读,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关于细菌和病毒的知识,初步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征、生长繁殖和和传播途径。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全面认识细菌和病毒,并正确使用与之相关的术语。
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征、生长繁殖和传播途径。
2.得知防治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方法,如科学洗手等。
3.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实验、观察、研究等形式,探究知识背后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讲解细菌和病毒的特征、生长繁殖和传播途径,以及防治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与之相关的术语,掌握学习方法及科学实验的流程思路。
教学过程活动一:独自思考(15分钟)在此活动中,教师可以发放有关细菌和病毒的知识卡片模型,要求每位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模型观察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征、生长繁殖和传播途径,并记录下学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活动二:小组讨论(20分钟)在此环节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识程度分成不同小组,组内学生分享分析他们所记录的关键问题和结论,并让他们进行短暂的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三:实验探究(3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小组,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实验小组,让他们观察和记录下实验过程。
实验中让学生通过实验仪器、贴图等手段,放大观察细菌或病毒的生长和繁殖方式,寻找感染途径等相关信息。
活动四:课堂展示(15分钟)在此环节中,让学生将实验观察结果,课堂笔记和小组讨论成果,以海报或其他形式展现出来,并以自己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发现和1-2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细菌和病毒丨冀教版
细菌和病毒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知道在自然界中除了显而易见的动物、植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的、像细菌、病毒这样的微生物,从而进一步感受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消毒、杀菌工作。
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4.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5.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6.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7.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以及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思。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细菌和病毒》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细菌和病毒》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课程介绍•细菌和病毒的概述•细菌的种类和特征•病毒的种类和特征•细菌和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科学防控细菌和病毒•总结与展望目录01课程介绍细菌和病毒是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和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征、分类、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目的课程背景与目的通过学习细菌和病毒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和作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的重要性基础知识了解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健康意识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素养初始阶段20世纪初,细菌学和病毒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发展壮大。
发展历程自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细菌和病毒的研究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未来展望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细菌和病毒的认识和治疗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究,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历史与发展02细菌和病毒的概述细菌定义细菌是一类形状细小、单细胞的微生物。
根据形状,细菌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基本类型。
病毒定义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微生物,由一种核酸分子(DNA或RNA)和蛋白质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如朊病毒)。
细菌和病毒的定义与分类细菌特点细菌具有细胞结构,能进行分裂生殖,可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有些细菌还能形成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一旦环境适宜便又可恢复细胞结构。
病毒特点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不同病毒具有不同的感染细胞的能力,并能引起不同的病症。
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病毒的发现病毒的发现要归功于德国生物学家马丁·海因里希·鲁特。
他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了烟草花叶病病毒的存在。
小学科学冀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细菌和病毒》教案——第1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细菌和病毒》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和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教师点拨。
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一)谈话: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如细菌和病毒。
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探究二、寻找细菌的特点: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2)生活在哪儿?(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在21页表中所患疾病主要原因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细菌和病毒丨冀教版 (1)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细菌和病毒使学生意识到细菌和病毒的利与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
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以及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成倍增长。条件适宜,每20~30分钟就繁殖一次,速度很快。
•2.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0分,共60分)。
•(1)细菌的基本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
•(2)麻疹、肝炎、艾滋病、疯牛病等这些骇人听闻的病都是因为某种病毒入侵引起的。()
生读学习目标。
二、自主提问整理归纳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细菌和病毒有了哪些认识?)
1、细菌有什么特点?
2、细菌和病毒有什么不同?
小组整理汇报,小组之间相互补充。
教师:老师今天给同学们搜集了一些资料,大家想不想看?多媒体展示
师总结自学情况。
师:细菌和病毒无处不在,数量繁多,那么他们对人类有哪些利与害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细菌和病毒的利与害。
•(3)痢疾、百日咳、败血症、肺炎、胆囊炎等疾病也都是由相应的细菌引起的。()
•(4)细菌和病毒可以使人得病,都是“坏家伙”。()
•(5)实验证明,在人的肠道里保持较多数量的有益菌群,将非常有利于维持身体健康。()
•(6)细菌和病毒其实并不可怕。()
巡回指导
给出答案
纠错、评价、总结。师生互研小组件互相评价 Nhomakorabea学习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细菌和病毒 冀人版
3、除了人类动植物也会感染细菌病毒
植物-----烟草花叶病---植物枯萎腐烂
动物---瘟疫-------死亡
4、提问:细菌和病毒只会给我们带来危害么?
5、其实,危害人类健康的细菌或病毒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无害,有些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一、创设情境: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丰富的生命世界,最初我们学习了多种多样的植物,后来继续学习了种类繁多的动物,接下来我们要学习是极其微小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你知道它们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寻找细菌的特点
1、提问:对与细菌和病毒你都知道什么?
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
1、根瘤菌可以帮助植物固氮。
2、部分细菌可以制成高效无毒的生物农药。
3、醋酸杆菌可以为人们提供食醋。
4、通过垃圾腐烂的现象,发现细菌可以分解动植物的尸体
5、利用细菌或病毒制成疫苗可以预防疾病。
三、本课总结:
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等这节课知识比较多可以多给些时间)
4、谈话:我们先来认识下细菌---出示课件
5、与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相比较,细菌有哪些特点呢?
(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以及课本20页内容谈论自学提示个问题)
自学提示:1、细菌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细菌有哪些基本形态?
3、细菌的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4、细菌是怎样繁殖的?繁殖速度如何?
6、小组讨论:讨论、研究自学提示个问题,组长分配好任务。
四、课堂练习:
1、细菌的特点:(细菌非常微小,结构简单,基本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许多细菌可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繁殖迅速。它们飘浮在空气中,潜藏在食物、土壤、水中,甚至寄生在人和其他动植物的体内)。
冀教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5细菌和病毒》教案_(2)【精品】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5.细菌和病毒一、教学目的要求: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4.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5.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讲述平时我们人类感冒及患病的原因2.学习新课:A.寻找细菌的特点活动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多种方式记录细菌的特点。
活动过程:1.细菌虽然无处不在,但因其过于微小,只有借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
让学生借助仪器直接观察——菌的放大图片或课件。
2.活动开始,首先让学生互相交流收集到的资料;然后,通过图片观察、利用显微镜直接观察,进一步增强对细菌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从身体大小、生活环境、繁殖特点等方面将观察到的细菌与常见的动植物进行比较,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记录细菌的特点;最后,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对细菌特点较一致的认识。
3.设计图表,主要意图在于让学生将认识动物、植物的特征时学到的方法进行有效迁移,用自主认识细菌的特点。
填写记录表。
4.本活动的交流阶段,为了进一步体现认识方法的迁移,特别要让学生说清是怎样知道细菌的特点的。
小结:细菌的特点——细菌体积小、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许多细菌可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
多数细菌繁殖迅速,细胞表面具有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细胞壁,此外,有的细菌还具有荚膜、鞭毛和芽孢等结构。
B. 细菌、病毒的害与利活动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2.能分别举例说明细菌和病毒给我们带的危害和益处。
3.能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活动过程1.本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调查自己曾患过的疾病和主要原因。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细菌和病毒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细菌和病毒冀教版传授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方法做好实验记载。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谋略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绪态度与代价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干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能、社会、环境目标1.能正确鉴别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怎样利用一些技能、设备杀菌、消毒的。
2学情剖析这一个是六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位中的第五课,学生议决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生物界中的植物,动物的简略分类和基本特性。
3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议决查看、实验等要领探究细菌的特点。
难点:细菌和病毒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传授历程4.1 第一学时4.1.1传授活动活动1【讲授】传授历程(一)导课发言:在丰裕多彩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布局简略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华看明白,如细菌和病毒。
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本日我们就来互助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阅读资料,明白细菌活动一:寻找细菌的特点1.交流资料,获取新知。
师:老师给同砚们布置了课前作业,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同砚们都搜集到了吗? 本日的讲堂就同砚们展示的平台,请把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向大众先容一下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吧!学生举行知识交流。
2.查看,概括新知。
西席出示细菌放大后的图片,让学生发举行查看。
并让学生根据已学的动物和植物的知识举行比较,议决自己的查看所得整理出知识点。
(细菌的巨细,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生活,细菌的繁殖。
)小结:细菌的特点:体积微小,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一般成对,成链,成簇生长,繁殖迅速。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细菌和病毒_冀教版
5 细菌和病毒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2学情分析这一个是六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中的第五课,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生物界中的植物,动物的简单分类和基本特征。
3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
难点:细菌和病毒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如细菌和病毒。
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阅读资料,认识细菌活动一:寻找细菌的特点1.交流资料,获取新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课前作业,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吗? 今天的课堂就同学们展示的平台,请把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吧!学生进行知识交流。
2.观察,归纳新知。
教师出示细菌放大后的图片,让学生发进行观察。
并让学生根据已学的动物和植物的知识进行比较,通过自己的观察所得整理出知识点。
(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生活,细菌的繁殖。
)小结:细菌的特点:体积微小,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一般成对,成链,成簇生长,繁殖迅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2学情分析
这一个是六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中的第五课,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生物界中的植物,动物的简单分类和基本特征。
3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
难点:细菌和病毒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
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如细菌和病毒。
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阅读资料,认识细菌
活动一:寻找细菌的特点
1.交流资料,获取新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课前作业,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吗? 今天的课堂就同学们展示的平台,请把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吧!
学生进行知识交流。
2.观察,归纳新知。
教师出示细菌放大后的图片,让学生发进行观察。
并让学生根据已学的动物和植物的知识进行比较,通过自己的观察所得整理出知识点。
(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生活,细菌的繁殖。
)
小结:细菌的特点:体积微小,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一般成对,成链,成簇生长,繁殖迅速。
3.教师介绍细菌的相关知识。
(筷子上的细菌、人民币上的细菌。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
活动二: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三、分析比较,认识病毒
师:常常与细菌结伴的是病毒,它和细菌有什么区别呢?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资料,看完以后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的区别。
播放课件。
学生汇报。
教师归纳:病毒比细菌小得多,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四、知识拓展,深化认识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细菌与动植物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和人类、动植物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它们也是生物界的成员,属于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请同学们阅读课件内容,说一说细菌病毒与人有怎样的关系。
1.学生出示自己记录疾病卡片,并进行讨论得出那种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那种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2.细菌和病毒的益处。
师:其实,危害人类健康的细菌或病毒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无害,有些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
请同学们看图片(腐烂的苹果与动物的尸体),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没有了细菌和病毒,会变成什么样子?
学生回答。
师:细菌能分解腐烂的动植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员,除此之外还有那些益处呢?。
五、运用知识,实践创新
(一)布置作业一,丰富细菌和病毒知识。
根据细菌和病毒的特点以及细菌病毒的危害和益处,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讲究个人卫生。
(二)布置作业二,设计“控制H1N1流感”的方案
要求:1.搜集有关“埃博拉病毒生存的条件”。
2. 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控制埃博拉病毒”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