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84过滤和结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过滤和结晶 》教案

《过滤和结晶 》教案

过滤和结晶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掌握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预备知识1.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包括称量、配制、加热、观察等;2.掌握干净、准确地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3.了解固体、液体和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4.熟悉平衡和稳定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过滤和结晶的原理与方法、常见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实验操作技巧、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等。

1. 过滤的原理与方法过滤是分离杂质和固体的纯度较高的混合物的有效方法。

在分离固体混合物和液体混合物时,需要用到过滤纸、漏斗、滤液瓶、真空泵等实验器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干净的过滤纸和漏斗;2.将过滤纸放进漏斗中,并放进滤液瓶中;3.手持漏斗,倾倒待过滤的混合物进漏斗中;4.等待液体沿着过滤纸渗透,并收集到滤液瓶中;5.如果滤液不流畅,可用玻璃棒轻轻搅动,加速滤液的渗透;6.过滤完成后,将滤纸和固体废料放入垃圾桶中。

2. 结晶的原理与方法结晶是将固体溶解于液体中后,通过恒温、缓慢蒸发或加入诱导结晶剂等方法,使其形成晶体的过程。

在结晶实验中,常用到玻璃棒、比重瓶、蒸发皿、温度计等实验器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出所需量的某种化合物 or 溶液加热至沸腾后,在其中缓慢地加入纯净的溶剂,溶解化合物(或加入少量诱导结晶剂);2.在搅拌的条件下让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待到达饱和溶解度约20%过程中,停止加热,并将溶液倒入宽口的蒸发皿中;3.将蒸发皿放置在通风、避光、无震动的地方,待其缓慢蒸发,直到形成结晶;4.对结晶进行分离,用比重瓶测定其密度,用温度计测定蒸发皿和比重瓶内的温度差和室温的差异。

3. 实验操作技巧过滤和结晶是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操作、注意细节,避免出现实验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浪费或实验失败。

具体操作技巧如下:1.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实验器材的干净、无污染,尽量避免油污、灰尘的干扰;2.对器材和试剂要正确标注,避免混淆或使用错误;3.在加热过程中要均匀加热,避免加热时间过长或加热温度过高;4.在过滤和结晶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避免结晶过程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5.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中要注意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以避免造成分析结果的误差和偏差。

过滤和结晶的化学教学设计

过滤和结晶的化学教学设计

过滤和结晶的化学教学设计过滤是在推动力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下悬浮液(或含固体颗粒发热气体)中的液体(或气体)透过介质,固体颗粒及其他物质被过滤介质截留,从而使固体及其他物质与液体(或气体)分离的操作。

以下是本人为大家推荐有关过滤和结晶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参阅!过滤和结晶的化学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了解过滤是使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常用方法,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2.了解过滤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操作,了解利用结晶方法,在提纯物质时的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1.学习过滤操作和结晶操作;2.溶解度曲线与结晶的关系讨论。

情感目标:通过粗盐提纯和硝酸钾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渗透科学素质和事实求事精神的培养。

教学建议知识讲解指导1.注意区分过滤和结晶的概念及适用范围,不要混淆2.在讲过滤的操作方法时,注意强调:(1)主要仪器包括哪些(2)操作注意事项3.应明确在操作的各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4.对于学生素质较好的学校,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后,可结合上节所学有关溶解度的计算,适当补充在温度改变时,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另加一课时)(1)高温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

例:71℃时的溶解度是140g,9℃时是20g,将71℃时的饱和溶液200g降温至9℃时,问能析出多少g晶体?(100g)(2)低温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需加入一定量的固体溶质,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

例:将20℃时250g饱和溶液,加热至8℃时,需加入多少g晶体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已知20℃时的溶解度11.1g,80℃时为21.4g)关于过滤和结晶的教学建议1.本节教材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两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除应用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知识外,并不做深入的分析和更多的要求。

重结晶属选学内容,可根据当地化工生产情况作适当处理。

在学法上,从如何得到粗盐,又如何精制为精盐这样的问题引入课题,提出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方法。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教学目标目标:1.了解过滤是使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常用,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一种。

2.了解过滤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操作,了解利用结晶方法,在提纯物质时的简单应用。

目标:1.过滤操作和结晶操作;2.溶解度曲线与结晶的关系讨论。

情感目标:通过粗盐提纯和硝酸钾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渗透科学素质和事实求事精神的培养。

教学建议知识讲解指导1.注意区分过滤和结晶的概念及适用范围,不要混淆2.在讲过滤的操作方法时,注意强调:(1)主要仪器包括哪些(2)操作注意事项3.应明确在操作的各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4.对于素质较好的学校,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后,可结合上节所学有关溶解度的计算,适当补充在温度改变时,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另加一课时)(1)高温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

例:71℃时的溶解度是140g,9℃时是20g,将71℃时的饱和溶液200g降温至9℃时初中数学,问能析出多少g晶体?(100g)(2)低温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需加入一定量的固体溶质,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

例:将20℃时250g饱和溶液,加热至8℃时,需加入多少g晶体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已知20℃时的溶解度11.1g,80℃时为21.4g)关于过滤和结晶的教学建议1.本节教材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两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除应用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知识外,并不做深入的分析和更多的要求。

重结晶属选学内容,可根据当地化工生产情况作适当处理。

在学法上,从如何得到粗盐,又如何精制为精盐这样的问题引入课题,提出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方法。

接着教材分两段,分别介绍过滤法分离固态物质和结晶法分离可溶性固体的道理。

2.为了使学生了解结晶法,可以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利用热饱和溶液冷却的方法,使硝酸钾从它与氯化钠的混合液中结晶出来,经过滤达到使硝酸钾晶体与氯化钠母液分离的目的。

初三化学《过滤和结晶》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过滤和结晶》教学设计
过滤实验基本操作简介: 1、 仪器介绍;
2、 过滤器的制作; 3、 过滤操作本卷须知:①玻璃棒的三个作用; ②一贴,二低,三靠。 学生实验内容:练习过滤实验 实验过程提出疑问: 1、 过滤时,滤纸出现破损,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2、 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即学生随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掌握化学»P205 页 随堂检测 1.某温度时,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一般有两种方法。溶解度 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小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 2.采用__方法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 3.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瓶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 有氯化钠晶体从溶液中析出,那么 [ ]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D.溶液中溶剂质量不变
4.能用结晶方法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 A.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B.食盐和硝酸钾 C.氯化钠和氯化钾 D.铜粉和铁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过滤与结晶分离混合物的实验原理。 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 理。 实验准备: 双边实验:过滤的基本操作 演示实验:课本[实验 7—7] 教学仪器: 铁架台、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水槽、粗盐、 KNO3、NaCl 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是混合物? 【二】导入新课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是混合物,如河 水、粗盐、石油等为了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的几 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其原理 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性质的差异,把混合物里各组分转化 为不同的状态而分离开。 【三】新课讲授: 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过滤和结晶两种方法,本节 课首先学习过滤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1、 过滤 (讲解)过滤就是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 法。 (提问)过滤法的原理是什么? (阅读)课本 140 页, (归纳)过滤法的原理就是:让混合物中的液体穿过滤纸的小 孔而混合物中不溶于水的固体留在滤纸上,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

《过滤和结晶》教案

《过滤和结晶》教案

《过滤和结晶》教案过滤和结晶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概念,介绍一份针对初中化学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定义和原理;2.学会合理操作实验室设备,并掌握实验室安全常识;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4.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过滤的定义和原理通过学生了解过滤现象的定义和内涵,理解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熟悉滤纸过滤的方法和操作要点,如滤纸对滤液的过滤作用,滤液通过滤纸形成的渗透作用,以及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结晶的定义和原理通过学习结晶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以及了解固体和液体混合物中参与结晶的物质。

通过实验方法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操作流程的技能,并进行结晶物质的制备和品质判断。

三、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饮料为例,通过文章描述会引导学生想到过滤和结晶,引进教学话题。

2.理论基础学习过滤和结晶定义的同时,采用图片和图表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实验环节教师将学生分组,要求每组在实验室进行操作,进行过滤和结晶等实验,并进行资料记录及实验报告的撰写。

4.总结反思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过程总结,收集问题,探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

四、教学评价1.考核时间在上课和实验过程中不定时进行考核。

2.考评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等综合评定的方式进行考评。

3.考核内容考核学生是否了解过滤和结晶基本原理,是否掌握实验道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安全规定,是否熟练掌握实验过程,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等。

五、教学小结过滤和结晶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初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滤和结晶原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探究和创新能力,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初三化学《过滤和结晶》教案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

初三化学《过滤和结晶》教案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

初三化学《过滤和结晶》教案——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教案:过滤和结晶教学目标:1. 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过滤和结晶实验的操作技能。

3. 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物质是否纯净。

教学重点和难点:1. 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技能。

2. 判断物质是否纯净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几种不同的物质和溶剂、玻璃漏斗、过滤纸、七寸玻璃蒸发皿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1. 启发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分离混合物的情况,比如过滤咖啡渣、结晶制糖等。

那么,你知道过滤和结晶是怎样进行的吗?2. 提问:过滤是一种物质的分离方法,那么你知道过滤的原理是什么?3. 引导学生思考:结晶又是一种物质的分离方法,你知道结晶的原理是什么?1. 过滤的原理:过滤是利用过滤纸和玻璃漏斗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的方法。

当混合物通过过滤纸时,液体成分可以通过过滤纸的孔隙而流下来,而固体颗粒则被过滤纸阻隔住。

2. 结晶的原理:结晶是利用溶解度差异将混合物中的固态溶质分离出来的方法。

当溶解溶质的溶液慢慢蒸发时,溶质会逐渐凝结成晶体,从而实现分离。

Step 3:过滤实验的操作1. 展示实验器材:玻璃漏斗、过滤纸、容器等。

2. 示范操作步骤:a. 将过滤纸对折,并在漏斗上按照漏斗口的大小剪出一个圆形的过滤纸片。

b. 将过滤纸片放入漏斗中,将漏斗放在容器口上。

c. 缓慢倾倒混合物到漏斗中,让液体部分通过过滤纸滤出,固体颗粒滞留在过滤纸上。

d. 将滤出的液体收集起来。

Step 4:结晶实验的操作1. 展示实验器材:七寸玻璃蒸发皿。

2. 示范操作步骤:a. 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使混合物成为溶液。

b. 将溶液倒入玻璃蒸发皿中,并静置在通风处慢慢蒸发。

c. 当溶液蒸发至一定程度时,溶质逐渐凝结成晶体,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晶体的形状和颗粒大小。

d. 将晶体取出,可用过滤和洗涤等方法进一步处理。

Step 5:总结和讨论2. 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过滤和结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滤和结晶》教案二

《过滤和结晶》教案二

《过滤和结晶》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理解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2.掌握过滤和结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等。

2.实验试剂:硫酸铜溶液、水、酒精等。

3.教学课件、视频等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过滤和结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过滤的基本原理,那么你们知道过滤在化学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吗?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三、课堂讲解1.讲解过滤的原理及操作步骤,结合实验演示。

2.讲解结晶的原理及操作步骤,结合实验演示。

四、课堂实验五、课堂小结2.强调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过滤和结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提问:同学们,过滤和结晶在化学实验中有哪些应用呢?二、课堂讲解1.讲解过滤和结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提纯物质、制备晶体等。

2.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过滤和结晶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

三、课堂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过滤和结晶的综合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课堂小结2.强调过滤和结晶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2.思考过滤和结晶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查阅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2.学生在课堂实验中是否积极参与,遇到问题能否独立解决?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但在课堂实验中仍有个别学生操作不够熟练。

初三化学教案 过滤和结晶

初三化学教案 过滤和结晶

第四节过滤和结晶(1课时)一.知识教学点1.过滤2.结晶二.重、难、疑点及结晶办法1.重点:(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以及他们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述能力。

(2)用过滤法和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2.难点:利用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3.疑点:利用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4.解决办法:(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总结实验,培养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表述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理解,加之阅读教材,可以使学生理解过滤的原理。

(3)通过对结晶实验的具体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分离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导入]: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食盐,但为了得到较纯净的食盐,必须经过“海水—粗盐—精盐(食盐)”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每一步都涉及到有关混合物分离的知识。

[板书]:一.过滤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固体颗粒大,不能通过滤纸,而滤液可以通过滤纸。

[教师活动]:边讲解演示,滤纸的折叠,把滤纸放入漏斗,使其紧贴漏斗内壁,以水为例示范过滤过程(操作采用分解动作)。

[学生活动]:边听教师讲解,边注意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

讨论:在这个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

[总结板书]:3.注意问题:“一贴二低三靠”,即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的部分;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教师活动]:重新安装装置,进行粗盐溶液的过滤实验。

[板书]:二.结晶[教师活动]:指出晶体、结晶的概念。

[板书]:1.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2.结晶: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学生活动]:根据所学溶解度知识讨论:从溶液中析出晶体有几种方法?[目的]:通过讨论分析,可加深学生对溶解度知识的掌握。

[教师活动]:启发指导学生讨论。

[总结板书]:3.结晶有两种方法:(1)蒸发溶剂法:适用于缓升型物质的提纯。

初三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

初三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

初三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知识目标:1.了解过滤是使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常用方法,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2.了解过滤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操作,了解利用结晶方法,在提纯物质时的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1.学习过滤操作和结晶操作;2.溶解度曲线与结晶的关系讨论。

情感目标:通过粗盐提纯和硝酸钾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渗透科学素质和事实求事精神的培养。

教学建议知识讲解指导1.注意区分过滤和结晶的概念及适用范围,不要混淆2.在讲过滤的操作方法时,注意强调:(1)主要仪器包括哪些(2)操作本卷须知3.应明确在操作的各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4.对于学生素质较好的学校,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后,可结合上节所学有关溶解度的计算,适当补充在温度改变时,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另加一课时)(1)高温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

例:71℃时的溶解度是140g,9℃时是20g,将71℃时的饱和溶液200g降温至9℃时,问能析出多少g晶体?(100g)(2)低温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需加入一定量的固体溶质,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

例:将20℃时250g饱和溶液,加热至8℃时,需加入多少g 晶体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20℃时的溶解度11.1g,80℃时为21.4g)关于过滤和结晶的教学建议1.本节教材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两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除应用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知识外,并不做深入的分析和更多的要求。

重结晶属选学内容,可根据当地化工生产情况作适当处理。

在学法上,从如何得到粗盐,又如何精制为精盐这样的问题引入课题,提出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方法。

接着教材分两段,分别介绍过滤法分离固态物质和结晶法分离可溶性固体的道理。

2.为了使学生了解结晶法,可以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利用热饱和溶液冷却的方法,使硝酸钾从它与氯化钠的混合液中结晶出来,经过滤达到使硝酸钾晶体与氯化钠母液分离的目的。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84过滤和结晶》优秀教学案例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84过滤和结晶》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过滤和结晶的原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过滤和结晶的方法。
3.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监督、相互帮助,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共享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课堂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和不足。
2.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在教学准备阶段,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和作业题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过滤和结晶的原理,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和相关的教学案例,力求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过滤和结晶的原理。在实验环节,我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过滤操作,并进行现场点评,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过滤方法。同时,我还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过滤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过滤和结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海水提盐、药物提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滤和结晶 》教案二

《过滤和结晶 》教案二

《过滤和结晶》教案二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过滤和结晶》这一课。

在化学实验中,过滤和结晶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分离提纯方法。

下面,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个有趣的课堂,共同探索这两种方法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原理,掌握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合作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过滤和结晶的原理、操作方法。

2.难点:过滤和结晶操作中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药品、教材、PPT等。

2.学生准备:实验报告、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过滤和结晶现象,如海水晒盐、河水过滤等,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什么是过滤?什么是结晶?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解1.过滤(1)介绍过滤的原理:利用固体和液体颗粒大小的不同,通过筛选、沉淀等方式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2)讲解过滤的操作方法:过滤器的选择、滤纸的使用、过滤速度的控制等。

2.结晶(1)介绍结晶的原理: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通过蒸发、冷却等方式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晶体。

(2)讲解结晶的操作方法:溶液的配制、蒸发、冷却、过滤等。

(三)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过滤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组进行结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过滤和结晶的原理、操作方法。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运用过滤和结晶。

(六)作业布置2.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利用过滤和结晶来分离混合物?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过滤和结晶的原理、操作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初三化学《过滤和结晶》教案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

初三化学《过滤和结晶》教案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

初三化学《过滤和结晶》教案——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难点:过滤和结晶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情况?2.学生举例回答:如沙子和水的分离、茶叶和水的分离等。

二、学习过滤1.教师展示过滤实验操作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过滤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学生分组讨论:过滤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4.学生分组实验:完成过滤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学习结晶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知道过滤可以分离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那可溶于水的固体怎么分离呢?2.教师展示结晶实验操作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结晶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学生分组讨论:结晶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5.学生分组实验:完成结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生活中利用过滤和结晶进行物质分离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过滤和结晶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难点重点: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难点:过滤和结晶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比如煮完绿豆汤后,我们怎么把绿豆和水分开呢?”2.学生回答:“用筛子筛,或者用布过滤。

《过滤和结晶 》教案

《过滤和结晶 》教案

《过滤和结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

(2)学生能够掌握过滤和结晶的实验操作方法。

(3)学生能够运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过滤和结晶的原理。

(2)过滤和结晶的实验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1)如何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过滤或结晶)。

(2)理解结晶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影响结晶效果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粗盐、蒸馏水;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杯浑浊的泥水和一杯混有泥沙的盐水,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将固体杂质与液体分离)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将混合物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情况。

比如,从河水中获取干净的水,或者从盐水里得到纯净的盐。

那大家想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分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种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过滤和结晶。

2、讲解过滤的原理和操作(1)原理: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

(2)实验操作步骤:①组装仪器:将铁架台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漏斗放在铁圈上,调整高度,使漏斗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

②湿润滤纸:将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中,用蒸馏水湿润滤纸,使其紧贴漏斗内壁,不留气泡。

③进行过滤:将待过滤的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注意玻璃棒的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学生观察)3、学生分组实验:过滤粗盐水(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4、讲解结晶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通过改变溶液的温度或溶剂的量,使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过滤和结晶 教案(一)

过滤和结晶 教案(一)

过滤和结晶教案(一)本教案是针对初中化学课程中“过滤和结晶”这一实验项目所设计的,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过滤和结晶实验的基本方法、应用场景以及实验相关的化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1. 掌握过滤和结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应用场景;2. 学习化学中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如悬浮液、溶液、过滤、结晶等;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4.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过滤和结晶实验三、教学流程1. 教师引入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引入过滤和结晶实验,如烧饭时用滤网过滤掉米粒和水。

2. 实验步骤(1) 过滤实验①准备过滤器材料:过滤纸、漏斗等;②将悬浮液倒入漏斗中,滤液留下,沉淀留在漏斗中,注意收集滤液;(2) 结晶实验①准备结晶材料:烧杯、锥形瓶、酒精灯等;②将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至饱和状态;③将烧杯放在冰水中,等待结晶物质产生;④用滤纸进行过滤,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结晶物质。

3. 实验应用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对过滤和结晶实验的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4. 课堂总结在课堂的第二部分,老师可以口头回顾过滤和结晶实验的方法及其应用场景,并与学生一同总结收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过滤实验的步骤和应用场景;2. 结晶实验的步骤和技巧;3. 使用实验案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过滤和结晶实验的应用。

五、教学讲义过滤和结晶实验的讲义将分为基础理论和实验步骤两部分,让学生在对理论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

【过滤实验】1. 基础理论过滤实验是将悬浮液中的沉淀通过过滤器材收集下来,留下纯净的滤液。

2. 实验步骤①准备过滤器材料:过滤纸、漏斗等;②将悬浮液倒入漏斗中,滤液留下,沉淀留在漏斗中,注意收集滤液。

3. 应用场景过滤实验在日常生活和工业过程中都有广泛应用,如制取醋酸、酒精等。

【结晶实验】1. 基础理论结晶实验是将溶液中过量的物质通过加热沉淀下来,从而得到比较纯净的固体结晶物质。

2. 实验步骤①准备结晶材料:烧杯、锥形瓶、酒精灯等;②将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至饱和状态;③将烧杯放在冰水中,等待结晶物质产生;④用滤纸进行过滤,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结晶物质。

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

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

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过滤是使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常用方法,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2.了解过滤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操作,了解利用结晶方法,在提纯物质时的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1.学习过滤操作和结晶操作;2.溶解度曲线与结晶的关系讨论。

情感目标:通过粗盐提纯和硝酸钾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渗透科学素质和事实求事精神的培养。

教学建议知识讲解指导1.注意区分过滤和结晶的概念及适用范围,不要混淆2.在讲过滤的操作方法时,注意强调:(1)主要仪器包括哪些(2)操作注意事项3.应明确在操作的各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4.对于学生素质较好的学校,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后,可结合上节所学有关溶解度的计算,适当补充在温度改变时,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另加一课时)(1)高温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

例:71℃时的溶解度是140g,9℃时是20g,将71℃时的饱和溶液200g降温至9℃时,问能析出多少g晶体?(100g)(2)低温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需加入一定量的固体溶质,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

例:将20℃时250g饱和溶液,加热至8℃时,需加入多少g晶体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已知20℃时的溶解度11.1g,80℃时为21.4g)关于过滤和结晶的教学建议1.本节教材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两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除应用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知识外,并不做深入的分析和更多的要求。

重结晶属选学内容,可根据当地化工生产情况作适当处理。

在学法上,从如何得到粗盐,又如何精制为精盐这样的问题引入课题,提出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方法。

接着教材分两段,分别介绍过滤法分离固态物质和结晶法分离可溶性固体的道理。

2.为了使学生了解结晶法,可以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利用热饱和溶液冷却的方法,使硝酸钾从它与氯化钠的混合液中结晶出来,经过滤达到使硝酸钾晶体与氯化钠母液分离的目的。

《过滤和结晶》教案二

《过滤和结晶》教案二

《过滤和结晶》教案二《过滤和结晶》教案二教学目的知识:了解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求实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

教学用具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试管、试管夹、铁架台、铁环、滤纸、酒精灯、药匙。

药品:硝酸钾、氯化钠、明矾、胆矾。

其它:投影仪、火柴、粗盐、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过程附1:课堂练习一1.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有__、__、__,使用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将浑浊液过滤,留在滤纸上的是__。

3.欲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充分反应)的剩余固体物质中提取氯化钾并得氯化钾晶体,实验步骤有①加热蒸发,②过滤,③溶解,上述操作正确顺序是__。

附2:课堂练习二4.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中,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先达到__,继续蒸发就会有__析出。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就用__的方法得到固体。

5.多数物质热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有__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物质,要得到晶体一般就采用____的方法。

6.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____溶液。

附3:课堂练习答案1.溶解过滤蒸发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药匙量筒天平砝码蒸发皿酒精灯 2.碳酸钙3.3 2 1 4.饱和晶体蒸发溶剂 5.晶体冷却热饱和溶液 6.饱和附4:随堂检测1.某温度时,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一般有两种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

2.采用__方法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

3.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瓶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钠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则 [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仍是饱和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减小D.溶液中溶剂质量不变4.能用结晶方法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氯化钾和二氧化锰B.食盐和硝酸钾C.氯化钠和氯化钾D.铜粉和铁粉。

《过滤和结晶 》教案二

《过滤和结晶 》教案二

《过滤和结晶》教案二《过滤和结晶》教案二教学目的知识:了解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求实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

教学用具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试管、试管夹、铁架台、铁环、滤纸、酒精灯、药匙。

药品:硝酸钾、氯化钠、明矾、胆矾。

其它:投影仪、火柴、粗盐、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过程附1:课堂练习一1.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有__、__、__,使用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将浑浊液过滤,留在滤纸上的是__。

3.欲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充分反应)的剩余固体物质中提取氯化钾并得氯化钾晶体,实验步骤有①加热蒸发,②过滤,③溶解,上述操作正确顺序是__。

附2:课堂练习二4.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中,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先达到__,继续蒸发就会有__析出。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就用__的方法得到固体。

5.多数物质热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有__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物质,要得到晶体一般就采用____的方法。

6.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____溶液。

附3:课堂练习答案1.溶解过滤蒸发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药匙量筒天平砝码蒸发皿酒精灯 2.碳酸钙 3.3 2 1 4.饱和晶体蒸发溶剂 5.晶体冷却热饱和溶液 6.饱和附4:随堂检测1.某温度时,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一般有两种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

2.采用__方法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

3.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瓶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钠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则[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仍是饱和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减小D.溶液中溶剂质量不变4.能用结晶方法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氯化钾和二氧化锰B.食盐和硝酸钾C.氯化钠和氯化钾 D.铜粉和铁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过滤是使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常用方法,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2.了解过滤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操作,了解利用结晶方法,在提纯物质时的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
1.学习过滤操作和结晶操作;
2.溶解度曲线与结晶的关系讨论。

情感目标:
通过粗盐提纯和硝酸钾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渗透科学素质和事实求事精神的培养。

【教学安排】
1.注意区分过滤和结晶的概念及适用范围,不要混淆
2.在讲过滤的操作方法时,注意强调:
(1)主要仪器包括哪些
(2)操作注意事项
3.应明确在操作的各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
4.对于学生素质较好的学校,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后,可结合上节所学有关溶解度的计算,适当补充在温度改变时,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另加一课时)
(1)高温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

例:71℃时的溶解度是140g,9℃时是20g,将71℃时的饱和溶液200g降温至9℃时,问能析出多少g晶体?(100g)
(2)低温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需加入一定量的固体溶质,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

例:将20℃时250g饱和溶液,加热至8℃时,需加入多少g晶体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已知20℃时的溶解度11.1g,80℃时为21.4g)
关于过滤和结晶的教学安排
1.本节教材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两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除应用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知识外,并不做深入的分析和更多的要求。

重结晶属选学内容,可根据当地化工生产情况作适当处理。

在学法上,从如何得到粗盐,又如何精制为精盐这样的问题引入课题,提出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方法。

接着教材分两段,分别介绍过滤法分离固态物质和结晶法分离可溶性固体的道理。

2.为了使学生了解结晶法,可以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利用热饱和溶液冷却的方法,使硝酸钾从它与氯化钠的混合液中结晶出来,经过滤达到使硝酸钾晶体与氯化钠母液分离的目的。

从而进一步从温度变化对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影响的不同,讲解应用这种方法的道理,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3.本节内容不但要以前面学习的溶液、溶解度及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等相应知识为基础,还与过滤等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相联系,如过滤法要跟物质的溶解性及过滤实验操作相联系,结晶法(或重结晶法)跟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知识相联系。

总结分离、提纯物质的两种方法,可用下表表示: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

【教学过程】: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板书)第四节过滤和结晶
一、过滤
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3.操作方法:
例如:粗盐提纯(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展示粗盐,让学生看到粗盐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利于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粗盐提纯
归纳出:
(1)步骤:
①在烧杯中溶解粗盐
②过滤
(2)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3)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加速溶解
过滤——引流
二结晶
1.定义:溶质以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讲述)常用的结晶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

例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怎样分离?
(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g和NaCl混合物,注入15mL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观察的析出,再进行过渡,晶体留在滤纸上,NaCl溶解在滤液中。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80℃时,的溶解度是169g,20℃时为31.6g),因此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从溶液里结晶析出。

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80℃时,NaCl的溶解度是38.4g,20℃时为36g),降温时大部分NaCl仍溶解在溶液里。

过滤时,晶体留在滤纸上,大部分NaCl仍留在滤液里(这种滤液叫做母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