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主题解读
岳阳楼记的评价
岳阳楼记的评价
《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散文,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之一。
这篇文章以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深沉历史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山水之美、人文情怀和时代变迁的思考。
以下是对《岳阳楼记》的一些评价:
1.文学价值:《岳阳楼记》以其精细入微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范仲淹卓越的文学才华。
他运用生动的笔触和优美的叙述,将岳阳楼的景色和历史情境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视觉、听觉和情感上的强烈冲击。
2.深情厚意:文章中透露着作者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范仲淹通过对岳阳楼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乡山川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忧思和对国家兴衰的担忧。
3.思想内涵:《岳阳楼记》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观。
文章中融入了范仲淹的人文思考和智慧,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思索。
4.影响力:《岳阳楼记》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文学形式、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都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总的来说,《岳阳楼记》以其文学价值、深情厚意、思想内涵和影响力等方面都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被视为中国古代散文的杰作之一。
1/ 1。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忧国忧民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忧国忧民1. 引言1.1 概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是一篇融汇了忧国忧民情怀的散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表达的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与担忧。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展开论述。
首先,在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范仲淹的背景以及他的思想观点,揭示了他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其次,将详细描述《岳阳楼记》中岳阳楼这个具体景物及其象征意义,并对其中蕴藏着的忧国忧民之情加以剖析。
接下来,通过探讨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采用的表现方式,揭示出其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牵挂与担心。
最后,在第三部分将讨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忧国忧民主题所产生的影响与价值,并展示它对社会、文化以及后世影响与传承研究。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忧国忧民的主题,分析其对社会的启示与警示作用以及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与传承,并进一步探讨其他相关影响与价值观点。
通过研究《岳阳楼记》,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范仲淹作为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所承载着的爱国情怀和关怀之心,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推动我们当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范仲淹的背景与思想观点: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他出生于一个世家,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儒家思想的熏陶。
范仲淹注重品德修养和忠诚奉公,他追求社会正义,痛心于朝廷腐败和社会弊端。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对国家政局的动荡感到忧虑并表达了对百姓疾苦之心。
他提醒人们应该关注国家大事,努力改善民众福利,并呼吁当权者正视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2.2 描写岳阳楼及其象征意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生动地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岳阳楼高耸入云,座落在洞庭湖畔,俯瞰着广阔而美丽的湖泊,宛如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卷。
这座建筑物不仅体现了古代工程的壮丽和设计的精妙,更寄托了范仲淹爱国情怀和对社会民生的关注。
2.3 忧国忧民的表现方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他对朝廷腐败和社会困境的忧虑之情。
范仲淹《岳阳楼记》赏析
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官邓州时写的一篇散文。
虽名为《岳阳楼记》,其实是借题发挥,不但阐明了忧与乐、个人和天下的关系,而且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尚情操。
第一段叙述作记缘由。
文章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作者首先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主持人是滕子京,并把重修的时间、形势和项目言简意赅地表现出来。
其中一个“乃”字很关键,不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把滕子京贬谪巴陵郡一年来的政绩和重修岳阳楼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说明了滕子京是一位关心人民疾苦的好官,而不是自顾自己游山玩水、寻欢作乐的官僚。
第二段对岳阳楼作了描写。
分为两层。
从“余观夫巴陵郡胜状”到“前人之述备矣”写登楼所见的自然形胜。
文章写道: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意思是说,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
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作者在所描写的自然景物中突出了洞庭湖,在洞庭湖的各种特征中突出了它的“大”。
一个“衔”一个“吞”,表现出洞庭湖的气势。
作者用“然则”一转,写道: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意思是说,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作者从描写登楼所见景物转到登楼者面对不同景物所引起的不同感受,而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到以下内容。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士人情怀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士人情怀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士人情怀《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代表作。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士人情怀内容摘要:范仲淹出身于封建的士大夫阶层,其传世名作《岳阳楼记》所反映的正是这一阶层的济世情怀。
此文今天读来,在惊叹其文字精美之余,其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极致的济世精神,仍不能不让我们汗颜。
对比当今物质生活已非常丰富的现代人来说,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关键词:作者其人文章其魂省省吾身振振后人一.先看看作者其人文如其人,读文章不可不看作者,散文是作者心迹的真实流露。
文学批评家谢有顺在《笔墨从一个人的胸襟里来》一文中说:“散文作为一种自由主义的文体,是最做不得假,最能照见作者容貌心思的”[1]。
梁实秋也在《论散文》中说:“散文是没有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易处置的。
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其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
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2]。
范仲淹不但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
他自大中祥符八年(即1015年)中进士,后来升至枢密使。
以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为陕西四路宣抚使,守边数年。
面对武备松弛,素质极差的北宋军队(这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留下的恶果),范仲淹整顿军纪,选贤任能,训练民兵;在战略上他构筑防御工事,建起一个连一个的堡寨,令西夏狼兵不敢来犯。
西夏狼兵互诫曰:“范公胸中有百万甲兵,公在日,不敢犯”。
他还组织农耕,深得百姓喜爱,被呼为“龙图老子”。
范仲淹以文士之身,率兵戍边,以战略家的作为而成武卫之功,最终与西夏达成“庆历和议”,换来半个世纪的边关和平,不失为一个思想家和军事家。
在这当中,他还培养出狄青等一大批名将和助手,所以也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家。
范仲淹不但有自己的思想追求,还是一位政治家,他与欧阳修、韩琦等进行政治改革,大搞“庆历新政”,结果因得罪宰相吕夷简而被贬江西。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为官之道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为官之道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岳阳楼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范仲淹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他对为官之道的独特见解。
从《岳阳楼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作为一位官员的为政之道。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他以洞庭湖为起点,逐渐引领读者进入岳阳楼的美景。
这种由远及近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他为官之道中“以远近为法”的原则。
范仲淹认为,作为一位官员,必须具备宏观的视野和全局的思维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则,不满足于局限于岳阳楼的美景,而是将目光放得更远,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这句话体现了他为官之道中“以诚信为本”的原则。
范仲淹强调官员应该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信守诺言。
他注重与人建立真诚的关系,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信只有通过真诚和信任,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作为一位官员,范仲淹注重与下属、同事和民众的沟通和合作,将诚信作为自己为官之道的核心价值。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鼻孔里都是闻不到味道,心中却能感受到世间百态。
”这句话体现了他为官之道中“以人为本”的原则。
范仲淹认为,作为一位官员,首要的是关心民生,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
他强调官员应该多与人民接触,倾听人民的声音,关心人民的利益。
只有真正了解人民,才能制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和措施,为人民谋福祉。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屈子之哭,可乘之舟也。
”这句话体现了他为官之道中“以历史为鉴”的原则。
范仲淹深知历史的重要性,他通过引用屈原的故事,告诫后人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进取。
他认为官员不能只看眼前的问题,更要关注长远的发展。
范仲淹自己也是学贯古今,善于借鉴历史经验,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烟波江上使人愁,千里悲秋常作客。
《岳阳楼记》课文赏析
《岳阳楼记》课文赏析《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著名散文。
通过对岳阳楼的景色和情感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下面从语言精练优美、结构严谨完整、情感表达丰富、主题思想深刻、文化内涵深厚、艺术手法多样和自然景物的描绘等方面进行赏析。
一、语言精练优美《岳阳楼记》的语言精练优美,用词精准,句式灵活多变。
作者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整篇文章的语言更加优美,富有韵律感。
二、结构严谨完整《岳阳楼记》的结构严谨完整,层次分明。
作者首先简述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和建筑概况,然后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和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接着阐述了作者的忧乐思想和政治抱负,最后总结全文,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期望。
整篇文章结构紧凑,逻辑严密,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三、情感表达丰富《岳阳楼记》的情感表达丰富多样。
作者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和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叹。
同时,作者也通过阐述自己的忧乐思想和政治抱负,表达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整篇文章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四、主题思想深刻《岳阳楼记》的主题思想深刻而独特。
作者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和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阐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及社会责任意识。
这种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使得整篇文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五、文化内涵深厚《岳阳楼记》的文化内涵深厚而丰富。
作者通过对岳阳楼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底蕴。
同时,整篇文章还融入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道家的自然观,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种文化内涵使得整篇文章具有强烈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厚重感。
六、艺术手法多样《岳阳楼记》的艺术手法多样而独特。
作者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使得整篇文章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篇文章的艺术效果更加出色。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
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
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岳阳楼记》打破了纯粹写下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分说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详物之情”融合出来写下,从而将全文的战略重点放在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不断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
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
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可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就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
“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为就是儒家的仁爱思想。
孟子就曾说道:“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存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必须打破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解决问题时弊,积极进取。
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浓淡,还是社会环境的不顺遂艰困,都无法松懈心中的信念。
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
例如,天圣七年(),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
岳阳楼记重点知识归纳
岳阳楼记重点知识归纳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 年 10 月 17 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以下是《岳阳楼记》的重点知识归纳:
1. 文章主题:本文通过对岳阳楼的景色和历史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2. 写作手法:文章运用了对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多种写作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3. 表现手法:作者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思想感情:本文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5. 艺术特色:文章结构严谨,语言优美,骈散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6. 文化内涵:《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仁爱”等思想。
7. 重点语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本文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8. 历史意义:《岳阳楼记》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以上是《岳阳楼记》的重点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资料。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政绩与忧国忧民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政绩与忧国忧民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岳阳楼记》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写作手法而被人称道。
这篇文章是范仲淹,在他的一生中陷入困境时写的,它记录了他作为政治家和文化人的历程,同时表达了他对国家社会的忧虑和关怀。
范仲淹以他的政绩和忧国忧民之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国士。
I. 从历史背景探究范仲淹的政绩与忧国忧民之心范仲淹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仍然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和文化繁荣的时代。
然而,北宋面临着外敌的威胁和内部不稳定的局势。
范仲淹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成为了一个杰出的官员和学者,他的政绩和忧国忧民之心在当时备受赞赏。
II. 政绩 - 才干超群的官员作为官员,范仲淹具备出众的才干和政治智慧。
他在任官期间,积极推动政府的改革和发展。
首先,在他担任岳州知州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举措,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他公正无私的执政风格赢得了民众的尊重和拥护。
A. 经济发展范仲淹重视农业生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业和经济发展。
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提倡新的种植技术,并修建水利设施来提供灌溉。
通过这些举措,范仲淹成功地提高了农田产量,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B. 社会秩序范仲淹在岳州的任期期间,加强了社会治安的维护。
他加强了警务机构的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加强了对犯罪分子和社会不良行为的打击。
范仲淹的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岳州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III. 忧国忧民之心 - 对国家前途的担忧除了出色的政绩,范仲淹还体现出了对国家前途的深刻担忧和忧国忧民之心。
他通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表达了他的想法和感受。
范仲淹在文章中描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但他也透露出他的担忧和忧虑。
他观察到了北方的战争和社会动荡,以及统治阶级的腐败和无能。
范仲淹深深地感受到这种局势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并感慨万分。
他写道:“父母之邦,如何临之?自古以来,不其病乎?然则病而后能治,治而后能安。
”这句话表达了范仲淹对国家状况的认识和思考。
《岳阳楼记》全文及分析赏析
《岳阳楼记》全文及分析赏析《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开头,交代了写作的背景。
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第二年就取得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成绩,于是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写一篇文章来记述此事。
这一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事情的缘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从“予观夫巴陵胜状”到“前人之述备矣”,作者描绘了岳阳楼的雄伟壮观和洞庭湖的波澜壮阔。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几句生动地展现了洞庭湖的浩瀚与变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第三部分,“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是一个过渡段,由写景转向抒情,引出下文迁客骚人的不同感受。
《岳阳楼记》课文及知识点
《岳阳楼记》课文及知识点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著的一篇散文。
这篇课文以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为主线,展现了范仲淹崇山峻岭、
丰富物产的家乡湖南形象,表达了弘扬爱国主义情感和崇尚自然美的主题。
课文中的主要知识点有:
1. 描写手法:范仲淹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来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城在
湖中,楼在城上”等。
通过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地感受到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2. 地理环境:范仲淹将岳阳楼描绘为屹立在洞庭湖中的一座城楼,提到了湖南的地理特点,如丰富的山川河流、广阔的湖泊等。
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湖南的热爱和自豪感。
3. 爱国情怀:范仲淹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深眷恋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他谴责了君主的荒废政事,号召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拯救国家于危亡之间。
4. 对自然美的崇尚:范仲淹在文中反复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美妙,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呼吁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不要扰乱自然的生态平衡。
5. 象征意义:岳阳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范仲淹将岳阳楼视作国家的象征,表达了自
己对国家兴旺发达的期望。
总之,范仲淹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和抒发爱国情怀的方式,展现了自然美、家乡情怀和爱国精神等多重主题。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用意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用意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用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一、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之情。
文章开篇即写明“舟行十里,而见乡村之屋”之景,随后通过描述楚江之美和岳阳楼的雄伟,揭示出他对国家边境和疆土的忧虑。
他在文章中多次提及天下艰危和人民苦难的现状,以及权臣当道、人心思变的危险。
可以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用意之一就是表达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心忡忡之情。
二、倡导儒家的的仁政理念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倡导了儒家的仁政理念。
他强调了君主应当具备爱民的品质,以及必须依靠贤能之士来辅佐国家。
他写道:“故当今圣君,据鄙人之见,是天下之塞,而宇内之冠。
”范仲淹认为,君主的过失和不聪明会影响到整个国家,但也强调君主应当接纳忠臣良相来辅佐自己,以实现安定和繁荣。
可以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用意之一就是倡导儒家的仁政理念,主张君主应当关注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繁荣。
三、反映时代变迁和人生无常的主题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反映了时代变迁和人生无常的主题。
文章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兴衰历程,以及君主和国家的兴衰更替。
他通过画龙点睛的方法,抒发了对历史沧桑和时光流转的感慨之情,并以此来反思人生的无常。
范仲淹在文章结尾处写道:“痛哉,百穷之堪岳阳楼也,竟赋新词筹管乎?乡愿,良有以也;奈何?奈何?”这表达了他对时光荏苒和人生短暂的无奈和痛惜之情。
因此,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用意之一就是反映时代变迁和人生无常的主题。
四、提倡诗文的审美意义和表达方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倡了诗文的审美意义和表达方式。
文章中充满了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如楚江风光、渔父采莲和城市建筑等等。
他通过对这些景物的赞美和描写,展现了诗文的美感和表达方式。
范仲淹笔下的景物描写富有意境和感染力,使读者容易产生共鸣和感受到美感。
可以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用意之一就是提倡诗文的审美意义和表达方式。
岳阳楼记的忧乐观
岳阳楼记的忧乐观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全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意义,既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又展现了乐观向上的态度。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岳阳楼记中的忧乐观主题。
岳阳楼记中的忧患意识体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文章开篇即写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他关心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在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时,作者也不忘提醒读者:“昔日龙湫、虎穴,能御寇凌烟之志,岂非天下之壮哉!”。
作者通过对历史上岳阳楼的战略地位的描述,暗示了当时国家面临的危机,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岳阳楼记中的乐观态度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心态。
尽管文章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但作者并不沉湎于消极情绪中,而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
他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希望。
文章中写道:“予观夫天下之茫茫,皆为儒者所拘,而不得志于中山之阳者,其或为人杰之才与!”。
这句话表明作者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国家未来的乐观预期。
他相信,只要有人才的支持,国家就一定能够兴旺发达。
岳阳楼记中的乐观态度还体现在对历史的积极回顾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上。
文章中通过对岳阳楼的历史沿革的描述,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作者写道:“世有名楼之称,非无因也”。
这句话表明作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自豪和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他相信,只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家就一定能够赢得更加辉煌的明天。
岳阳楼记既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又展现了乐观向上的态度。
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和对历史的回顾,作者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国家兴旺发达的乐观预期。
岳阳楼记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展现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篇章。
通过阅读岳阳楼记,我们能够汲取忧患意识和乐观态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山水交融,自然之美——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赏析》
山水交融,自然之美——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赏析一、简介宋代文学家范仲淹以他的才华和政绩而闻名,而他的作品《岳阳楼记》更是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详细考察这篇文章,探讨其在山水文化中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二、背景与创作动机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时处于北方任职期间,南方山水秀丽的景色令他心驰神往。
因此,在南方返回北方途中经过岳阳楼时,他产生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冲动。
在这篇文章中,范仲淹通过描绘周围山水与建筑的壮丽景色和自然景观对人类情感和思想活动的影响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
三、山水意象与抒发情感范仲淹以精湛的笔墨描绘了岳阳楼周围壮丽景色。
从“余按原稿阅之”开始到“登第五层”结束,范仲淹透过文字描绘了山水的壮丽景色和旖旎风光,展示了自然之美对人类情感的影响。
他将山水抒发情感与文化背景相结合,使文章更具唯美价值和思想深度。
在描写岳阳楼周围山水意象时,范仲淹运用了众多形象生动的词语和修辞手法。
例如,他用“秀丽”、“壮观”等形容词来形容山川河流;他用“离别”、“怀人”等词语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些描写不仅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还唤起了读者内心深处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
四、雅俗共赏与文化内涵《岳阳楼记》既有艺术性、文学性,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范仲淹通过文章中“不类于谦让之故”的描述,表达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并强调君主要站在民众角度去关怀百姓。
“述而不作”,将其儒家政治哲学贯彻到作品中,并让广大读者能够从中领悟到一种以民为本的理念。
此外,范仲淹在文章中还展示了南方山水文化与北方士人文化的交融。
他将岳阳楼与范家园合称,并介绍了岳阳楼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
范仲淹通过这种雅俗共赏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南北山水文化的交融和相互影响,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
五、对后世的影响《岳阳楼记》作为一篇杰出的散文,不仅通过描述山水景观来抒发情感,还通过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来敦促读者保护环境、珍惜生态资源。
《岳阳楼记》课文解析
《岳阳楼记》课文解析岳阳楼记课文解析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写的一篇散文,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名篇之一。
它以岳阳楼为背景,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并深入探讨了人生哲理和历史变迁。
下面将从各个方面对《岳阳楼记》进行详细的解析。
导言范仲淹以“黄石公”自称,开篇即以岳阳楼作为文章的主题,并通过对楼的位置、形状、历史等方面的描写,把读者带入了文章的主题。
导言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为后文的叙述做铺垫。
景色描写接下来,范仲淹通过对岳阳楼所在地湖光山色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江南的美景之中。
他描绘了湖光山色的壮丽,山有峻峭之势,水有波澜之容,以此凸显出岳阳楼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壮丽之美。
历史变迁范仲淹在文章中将岳阳楼和当地的历史发展联系起来。
他提到了楼台的渊源,从楼台的起源到不同朝代的修建与重建,展现了岳阳楼曾经经历过的历史风云。
通过对历史的描写,范仲淹向读者传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
人文风情范仲淹在文章中还描绘了岳阳楼周边的人文风景。
他描述了楼前的船只行人,以及楼上的观者们,展现了岳阳楼曾经的繁华与喧嚣。
并通过一位游客的感慨,提出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人生哲理文章的最后,范仲淹以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作为结尾,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
他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呼应了历史的变迁。
这句话意味着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生的短暂,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结尾《岳阳楼记》是一篇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来阐发人生哲理和历史变迁的散文。
范仲淹以生动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人文风情,并引发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这篇文章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总结通过对《岳阳楼记》的解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范仲淹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技巧。
他以岳阳楼为中心,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变迁和人文风情的描写,展现了深邃的人文关怀和精湛的写作功底。
范仲淹以朴素而深刻的文字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变迁,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岳阳楼记主要内容概括
岳阳楼记主要内容概括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著的一篇散文,记述了他在岳阳楼上的游览所见所感。
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对楼的历史、建筑和风景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篇文章以雄浑的气势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文章一开始便以“亢观”两个字作为开篇,展现了作者在岳阳楼上所见所感的雄浑气势。
接着,文章通过对岳阳楼的历史渊源和建筑风貌的描绘,展现了岳阳楼的雄伟壮丽和悠久历史,为后文的情感抒发打下了基础。
作者在文中还通过对楼下洞庭湖的描绘,表现了岳阳楼所处的地理环境,为文章的情感抒发提供了具体的背景。
在文章的中部,作者开始展现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他以“登高而招”为引子,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通过对历史兴亡的回顾和对当时社会现状的观察,作者深刻地思考了国家兴衰的原因和出路,表现出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开始展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他以“长恨歌”为引子,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感慨。
通过对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蹉跎的思考,作者深刻地反思了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表现出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表现了对人生的豁达和对命运的坦然,为文章的情感抒发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岳阳楼记是一篇以岳阳楼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和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思考的散文。
文章以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岳阳楼记的诗意及解析
岳阳楼记的诗意及解析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
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
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岳阳楼记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
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原文:《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中心思想是什么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中心思想是什么《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岳阳楼记》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主题解读《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传世名作。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主题解读,欢迎大家阅读。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主题解读“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
《岳阳楼记》从何而来呢?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而此时,作为朋友的范仲淹深知滕子京内心有一种难以掩饰的遭贬的郁闷,但却并不因此颓废的微妙情怀,于是放笔为文。
因此笔者以为,称赞滕子京才是本文的核心;而劝勉老友与自己共勉,自己也将向老友看齐有一番抱负,才是本文的真正立意所在。
我们看范仲淹之言:“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足见其称颂之心。
当然,作者深知对于遭贬之人不宜叙述过甚,尤其是滕子京,被贬就因其“负大才”“为众所嫉”。
于是作者在洞庭胜景之后一笔宕开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悲一喜。
而滕子京是怎样做的呢?他没有向别人那样“忧谗畏讥”,意志消沉,精神颓废。
相反,他励精图治,忧国忧民。
他在岳州为官三年,就被当朝史学家司马光称赞为“治为天下第一”。
可见,滕子京处江湖之远是能忧其君,并勤政爱民的,他本人就是具有古仁人之心的人。
但范仲淹能这样直露吗?不能!于是范仲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后,作者顺势一转作结,言到“微斯人,吾谁与归?”言外之意不就是说:好在还有你这样的人,不然,谁还是我的志同道合者呢?这难道不是作者与滕子京共勉吗?但是,我们在对课文解读的时候,常常是只看到范仲淹的阔大胸襟及伟大抱负,而忽视滕子京就是范仲淹笔下的“古仁人”,更会忽视范仲淹是在劝勉友人,从而片面地认定作者是在抒怀!我们不妨想想,如果范仲淹是在借作记而抒怀,说自己是如何如何有抱负有雄心,那不是在夸赞自己嘲讽友人吗?这可能吗?答案当然是不可能,因为滕子京被贬的原因范仲淹是知道的。
在这里需要插入一笔,史料记载,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进士(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两人交情颇厚,滕子京被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并且在被贬前经范仲淹与欧阳修多方周旋,才得以免除更严厉的处分。
如果像有的人所说,本文中范仲淹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怀的话,那请问,范仲淹就不能专门为自己写一篇文章以明心志吗?以范仲淹的才能这是可以做到的,他又何必要在此时让友人产生误解呢?如范仲淹真的有那种意思不仅显得他不厚道,也与我国的传统美德不相符。
我以为,后人这样解读不仅陷范仲淹于不义,也有悖于我国的传统道德。
因此,于情于理,笔者觉得在本文中范仲淹主要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阔大胸襟及雄心壮志!后人在解读文本主题的时候往往会有意夸大某一方面,特别是会有溢美作者的倾向。
这是一种偏颇。
如本文中,我们只见范仲淹对古仁人精神的传扬而忽视滕子京的身体力行,就是一种不该有的偏颇!千古文章千古事,先忧后乐永流传,一代名臣范和滕,精神养料后人珍。
拓展阅读:《岳阳楼记》译文及注释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记:一种文体。
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
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
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
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
谪zhé①谴责;责备。
《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我。
”②被贬官,降职。
《琵琶行》:“~居卧病浔阳城。
”③缺点;过失。
《老子》:“善言无瑕~。
”【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
在这里作为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
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
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
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
具,通“俱”,全,皆。
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
制:规模。
(8)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9)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
予,我。
作文,写文章。
以,用来,连词。
记,记述。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胜状,胜景,好景色。
(11)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
吞,吞没。
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1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横:广远。
际涯:边。
(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
晖:日光。
气象,景象。
万千,千变万化。
(1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此,这。
则,就。
大观,雄伟景象。
(1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备,详尽,完备。
矣,语气词“了”。
之,的。
(16)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7)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潇水是湘水的支流。
湘水流入洞庭湖。
南,向南。
极,尽。
(1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
骚人,诗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多:大多。
会,聚集。
于,在。
此,这里。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览:观看,欣赏。
物:景物。
之情:情感。
,得无:恐怕/是不是。
异:差别,不同。
乎(20)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
下文的“至若”同此。
“若夫”近似“像那”。
“至若”近似“至于”。
淫(yín)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22)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
号,呼啸;浊,浑浊。
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岳,高大的山。
潜,隐没。
形,形迹。
(25)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26)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樯,桅杆。
楫,船桨。
倾,倒下。
摧,折断(27)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冥冥:昏暗的样子。
(28)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9)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
有,产生……(的情感)。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去,离开。
国,国都,指京城。
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
忧,担忧。
谗,谗言。
畏,害怕,惧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