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
中国妈妈舞蹈作品观后感
中国妈妈舞蹈作品观后感舞蹈《中国妈妈》描述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时的真实故事。
一群刚从日本侵略者刀下逃生的中国妇女走在哀鸿遍野的道路上寻找着自己的生路!而就在这条逃生的路上,中国妈妈们看到了一个穿着日本和服的女孩,她正双手抱着头蹲在那里。
那一刻,她们都惊呆了,此时她们心中对日本人的憎恨,都爆发出来,眼神充满了憎恨。
可母爱天生是无私的,不管对这日本女孩有多的恨意,但还是有一双手试探着向她摸去,心里充满了怜悯,万般无奈下还是收留了这个II本小女孩。
当中国妈妈告诉女儿真相,将日本和服还给小女孩时,女孩看到面前的日本人,脸上没一丝表情,小女孩选择了中国妈妈,同时也选择了死亡,她要和妈妈永远在一起?舞蹈《中国妈妈》用独特的视角和舞蹈的语言为观众展现了那段沉重的历史,讲述了中国妈妈用母亲博大的胸怀,摒弃民族之恨,接纳和抚养了无辜日本小孤女的故事。
谱写了一曲大爱无私、大爱无国界的赞歌。
热情赞颂了中国妈妈这一拥有着世间最博大无私的爱心的光辉形象。
舞蹈内容实在,通俗易懂,音乐与舞蹈动作完美结合,情感表现贯穿剧情,使得这部舞蹈广受欢迎,让无数观众为之感动。
看完舞蹈《中国妈妈》后,我一直沉浸在舞蹈中所营造的浓郁艺术气氛之中。
舞蹈艺术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同步产生的,舞蹈起源于生活,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
这个舞蹈既显现了舞蹈的群众魅力,又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舞蹈一开始便给大家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时代背景,这些从老妈妈身上朴素的服饰、头上典型农村劳动妇女发髻、因辛苦劳作而略弯的腰背以及齐耳短发、身着和服的小姑娘就可以看出来。
一群老妈妈出场就用苍老有力的手坚定的直指前方,那是对日本暴行的指控。
她们用手捂住了嘴,无声的嘶喊。
身着和服的小女孩用膝盖跪行不时跌倒的身影简单而真切的表现出在战争中日本小孩子的无助、。
中国妈妈舞蹈赏析
中国妈妈舞蹈赏析
《中国妈妈》是一部由中国舞蹈界的多位编导和演员组成的团队共同创作的作品。
这部舞蹈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中国母亲和她的孩子为主要角色,通过他们的经历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美好。
首先,从舞蹈结构上看,《中国妈妈》采用了简洁而有力的方式来呈现主题。
整个舞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幕,以舞台灯光渐亮,一位中国妈妈抱着她的孩子走上舞台为开端,通过舞蹈动作和音乐营造出紧张的氛围,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第二部分是舞蹈的高潮部分,通过一系列的舞蹈动作和音乐,展现了妈妈为保护孩子而与敌人斗争的场景,这一部分的舞蹈动作激烈而有力,音乐节奏紧张刺激,让观众感受到妈妈的爱和勇气。
第三部分是尾声,以舞台灯光渐暗,妈妈抱着孩子离开为结束,通过舞蹈动作和音乐营造出一种平静和温馨的氛围,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希望。
其次,从舞蹈技巧和表演上看,《中国妈妈》的演员们展现了高超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
她们以极高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将舞蹈动作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妈妈的勇敢和孩子的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演员们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也十分到位,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她们内心的情感。
最后,从舞蹈主题上看,《中国妈妈》通过一个普通中国家庭在战争中的遭遇,深刻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美好。
这部舞蹈不仅让观众了解了历史,更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中国妈妈》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舞蹈作品,它以简洁有力的方式呈现了战争中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希望。
舞蹈《中国妈妈》赏析
舞蹈《中国妈妈》赏析
《中国妈妈》是中国一首非常受欢迎的舞蹈歌曲,由马丁·布兰克编曲,歌曲勾起人们无限的美好回忆,里面充满了温馨的情感。
舞蹈赏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带给我们的内涵:
首先,舞蹈节奏动感十足,便于人们跟随着节奏灵动转换,动作丰富多彩,可以营造完美的舞台效果,让观众充分体验这份热情的温暖。
节奏的波动及其自然自由,更能激发人们沉浸在自然氛围中,表达出对生活的期待、对自由生活的憧憬。
其次是舞蹈内容,真情实感,能够充分展示出孝心的深深敬意以及亲情的深沉感觉;舞蹈运用深沉的表情表达出中国妈妈的无私的背景,从而体现出了中国妈妈的关爱——把孩子当自己的命运把关,忘我而细心地呵护着孩子们。
最后,它有着很多教育意义,它鼓励我们尽力回报社会,培养敬畏孝顺之心;它提醒我们要懂得孝敬父母,尊重家庭,孝顺父母,承认父母的权利;最重要的是要能够体会出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
总之,《中国妈妈》是一首充满家庭爱与自然美的舞蹈歌曲,它能够让观众看到父母们的辛苦照顾,激励我们不要忘记对父母的感恩。
只有真正坚持感恩,我们才能懂得走出人生的心事,做一个人做一个家庭,追随美丽的梦想,实现心中的美好。
分析剧目《中国妈妈》的情感体现
分析剧目《中国妈妈》的情感体现一、对剧目《中国妈妈》的介绍舞蹈《中国妈妈》是由著名编导王舸、韩真和东北师范大学的十几位20左右女同学共同演绎完成的。
《中国妈妈》第一次获奖是2007年在成都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得金奖、第二次获奖是2009年在第五届CCYV全国舞蹈大赛中获得银奖。
剧目《中国妈妈》讲述着在抗日时期一位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婴的感人故事。
剧目开始以冷色的灯光、深沉的音乐营造抗战时期那种意境、氛围,使观众感受到愤怒、憎恨的情绪。
剧目讲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家人的生死离别是人们从心底不想面对的。
当日本人离去时却遗留下来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人们把对日本人的憎恨,全部都发泄给这个还不明白事理的孩子。
可当孩子流漏出那无助的表情,中国女人与生俱来的爱也不由自主的从心底流漏出来。
她们从憎恨的阴影中走出来,从心底接受了这个孩子,母爱的伟大胜过一切因素。
母亲博大的胸襟包容了那个给侵略“我们”的民族,她们的伟大、开朗、豁达使这个孩子在没有任何的阴影下健康的成长。
当孩子长大时,“母亲”却选择让她离开回到自己的国家。
那种母子分离是那么的不舍,尽管它是敌人遗留下来的孩子,但是在“母亲”的心底已经是自己的孩子,孩子离去,骨肉分离难舍难分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剧目《中国妈妈》没有华丽的服装,而是用日常生活的衣服站在舞台上表演。
没有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去吸引观众们的眼球,而是把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用舞蹈动作美化呈现在舞台之上。
然而仅仅是这样,当我们看到这个舞蹈时,给我们心灵上带来的撞击不仅仅是如此。
整个舞蹈朴实无华,却让我们潸然泪下。
我们所体会到的是那真实情感,母爱的伟大。
她是那么的慈祥、和蔼,用她那毕生的心血来抚养着孩子,她们用行动将善良诠释至极。
二、从三方面分析剧目《中国妈妈》的情感体现(一)从《中国妈妈》的剧情变化方面分析剧目《中国妈妈》剧情可以简单分为四段:抗拒、接纳、抚养、离别。
我们可以通过这四个情绪的变化来感受它其中的情感。
群舞《中国妈妈》的情感表达
群舞《中国妈妈》的情感表达舞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人体的动态美,深刻地反映人的感情,人性和生命的真谛,最大限度地展现其艺术魅力,让人感受到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
情感是舞蹈作品的精神核心。
群舞《中国妈妈》歌颂了母性的伟大与无私。
(一)面部表情对情感呈现的作用情绪塑造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面部表情是情绪表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舞蹈的情,简单地说,动作的外观已经出来了,但是用感情来制定动作,再重新产生感情,而这里指的是感情体现在舞者的面部表情中,它是最直接,最直观的体现。
在舞蹈作品中,表情是情感表达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编导通常通过舞蹈的动作情绪上的表现来表达人物的情绪和情感,并创造出逼真的角色。
一般来说,整个脸部表情会传达你想表达的感受。
《中国妈妈》表演者的面部表情非常到位,在第一部分表达仇恨情绪时,母亲拱眉直立,鼓鼓的眼睛,紧咬牙齿,面部表情严肃,将憎恨,厌恶的情绪表现的一目了然;而当母爱超越仇恨时,在养育这一部分中,日本女孩和母亲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当中国妈妈把日本姑娘送走时,母亲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表明了中国妈妈对女孩的不舍与思念。
跳舞时,舞者的眼睛有时略带光泽,眼睛闪烁,嘴角微微颤抖。
有时眼睛微笑,嘴角向上;有时在悲伤中,充满了不放弃,仅仅只是这些在观众面前就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
(二)肢体语言与情感的结合用身体语言表达情感是舞蹈的主要特征,肢体语言不仅会滋生情绪,而且会丰富和扩大情绪的深度和广度。
群舞《中国妈妈》中的情感与动作的完美结合,不仅能够创造出现实而正式的舞蹈形象,还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情趣,产生情感共鸣,最终实现艺术交流的任务。
舞蹈的动作根据要表达的内容与富有美感的造型动作相关联,即组合动作。
组合动作在舞蹈语言中形成句子或自然段落。
连接动作和音乐节奏,音乐节奏帮助或突出轻,重,慢,急的舞蹈动作,比如在舞蹈中交错而快速的步伐,右手直指着远处,左手紧紧握着拳头,盘腿坐着,撑地踢腿,抬腿,捂胸,下腰,跺脚等动作,都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强盗行为的愤怒与憎恨,以及被日本侵略者所杀害的同胞的呐喊与哭泣。
群舞《中国妈妈》中不同的力量特性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群舞《中国妈妈》中不同的力量特性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延伸,在时空中显现,表现为时间上的绵延性和空间的扩展性。
在舞姿体态中,它是指人体线条或身体的某个部位极限性的的延长或者缓慢拉长;在舞者的心理感觉上,它是一种想象的、虚幻的力,支配着舞蹈者的状态。
笔者通过对舞蹈《中国妈妈》这部作品的创作情感背景的了解,深入探索本作品中的情感与力的延伸,从舞蹈审美的角度对作品展开分析,为我国舞蹈创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一)“力”的流畅性诠释出舒展、和缓的情感鉴赏舞蹈的最高境界就是鉴赏舞蹈作品中的审美升华,观众在鉴赏舞蹈作品的时候,在审美体验与直觉上能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这就是审美升华。
舞蹈鉴赏也是一个审美再创作过程,通过艺术作品和形象直达本质力量的根源,从而让人们产生美感,精神愉悦。
舞蹈作品的精神核心为主题意境,这也是舞蹈的灵魂所在。
《中国妈妈》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妈妈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颂扬的是中国妈妈跨越国界的伟大母爱。
所以,整部舞蹈作品的主题和灵魂就是“母爱”,从开始的憎恨到怜悯、接纳、养育再到最后的生离死别,都围绕着“母爱”这个主题去进行。
在舞蹈表演中,编创者用一些日常的生活手势来展现主题意境,比如右手握拳,食指向前,身体重心逐渐前移,脚步也随着食指方向顿步向前,这些日常的动作表现出了对侵略者的憎恨、愤怒和敌视;再如,五指颤抖着展开,再做出抚摸的动作,母爱在这里真正开始传达,这是对日本小女孩的轻抚,是两种语言间的交流;为了化解小女孩心中的恐惧和冰凉,中国妈妈用自己的双手不断地搓着小女孩的小手;中国妈妈在黑土地上辛勤劳作来养育这个小女孩;小女孩已经长大,但是中国妈妈的劳作并没有停止。
小女孩捧着妈妈的手放到自己脸上,然后接替妈妈继续劳作,这是一种命的延续,也是一种爱的延续,是主题升华的表现。
最后一个动作送别,无论内心多么不舍,但是中国妈妈还是伸出右手食指指向远方,这个重复的动作让中国妈妈的形象变得无比高大。
2023年高中生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
2023年高中生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标题:回顾2023年高中生舞蹈《中国妈妈》的观后感引言:近日,我有幸欣赏到一场震撼人心的高中生舞蹈表演——《中国妈妈》。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演出,以中国妈妈为主题,通过精彩的编排和表演,让观众如痴如醉。
在观看这场演出后,我不禁对其中所传递的情感和内涵深感触动,特此撰写此文,来表达自己的观后感。
正文:《中国妈妈》这部舞蹈作品是由一群热爱舞蹈的高中生带来的,他们将中国妈妈细致入微的爱心和坚强毅力用舞蹈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引起了我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
整个舞蹈表演共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不同的舞姿展示了中国妈妈的伟大和无私。
第一部分是对妈妈悉心照料的描绘,舞者们通过柔和的动作表现出妈妈们细腻的心思,他们用优美的姿态展示了妈妈们唐突的表演出了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在这部分的表演中,我的内心被打动了。
第二部分是对妈妈辛勤工作的还原,通过舞蹈的形式,他们以热情洋溢的舞姿,表达了妈妈在工作中的无私付出和勤劳。
舞者的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努力拼搏的态度。
他们的热情唤起了我内心深处对妈妈们的敬佩之情。
第三部分是对妈妈无私奉献的诠释,舞者以慷慨激昂的舞姿,表达出妈妈们无私奉献的美德和母爱的伟大。
他们表演了妈妈伟大的奉献精神,让我感动不已,热泪盈眶。
妈妈们虽然平凡普通,但却默默无闻、默默奉献,用自己的爱和付出,让孩子们得以茁壮成长。
第四部分是对妈妈无私关爱的感恩回报,舞者们以感激之情表达出妈妈们养育之恩。
他们用激情四溢的动作表现出对妈妈的感恩,同时也激励着观众们要回报妈妈的爱。
在这个部分的表演中,我被演员们的热情所感染,我们也应该握住这些感动,去回报妈妈的辛劳和爱。
在整个演出过程中,舞者们展现出了扎实的舞蹈技巧和极高的艺术修养,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而又精确,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的享受。
通过简单的动作和准确的表达,他们将中国妈妈身上的伟大品质完美地展现了出来,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中 国妈妈》观后感
《中国妈妈》观后感《〈中国妈妈〉观后感》前几天,我有幸观看了舞蹈作品《中国妈妈》,这一观,内心真是掀起了层层波澜,到现在都难以平静。
这个舞蹈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妈妈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
舞蹈一开场,一群身着朴素衣裳的中国妈妈,弯着腰在田地里辛勤劳作。
她们的脸上写满了生活的艰辛,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和不屈。
只见她们的动作整齐有力,每一次弯腰、每一次起身,都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不易。
那粗糙的双手,那被汗水浸湿的额头,还有那微微颤抖的肩膀,无不让人感受到她们的辛苦与劳累。
就在这时,音乐突然变得紧张起来,一群日本兵冲了进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中国妈妈们惊恐地看着这一切,眼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战火平息后,一位中国妈妈发现了一个年幼的日本遗孤。
她的脸上先是露出了一丝惊讶,随后便是犹豫和挣扎。
她看看身边的姐妹们,大家的眼神中也都充满了矛盾。
毕竟,这是敌人的孩子,是那些给她们带来无尽伤痛的侵略者的后代。
然而,最终母性的本能还是战胜了一切,中国妈妈们决定收留这个孩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国妈妈们对这个日本孩子的关爱真的让我感动不已。
她们自己省吃俭用,却把最好的食物留给孩子。
孩子生病了,妈妈们日夜守在床边,不停地用湿毛巾为孩子降温,那焦急的神情,就好像生病的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
为了让孩子能穿上新衣服,妈妈们熬夜织布、缝衣,手上都磨出了血泡,可她们却毫不在意。
记得有一个场景,孩子因为不懂事,偷偷跑出去和其他小伙伴玩,结果被小伙伴们骂是“小日本”,还被扔石头。
孩子哭着跑回了家,中国妈妈心疼地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轻声安慰着:“别怕,孩子,有妈妈在,没人能欺负你。
”那一刻,妈妈的眼神中充满了怜爱和坚定,仿佛在告诉全世界,这个孩子就是她的心头肉,谁也别想伤害。
孩子渐渐长大了,到了该上学的年纪。
中国妈妈们虽然生活拮据,但还是想尽办法凑齐了学费,送孩子去读书。
每天早上,妈妈都会早早起床,为孩子准备好热腾腾的早饭,然后送孩子出门,一直看着孩子的背影消失在小路的尽头。
看舞蹈《中国妈妈》想到的
舞蹈《中国妈妈》,震撼————教师工作要艺术化今天看了《中国妈妈》,很震撼,很感动,尤其是在日本小女孩要回国依依不舍的时候,我的眼泪禁不住的掉了下来。
这就叫艺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编导和演员能把它演的活灵活现,能让观众的心一颤一颤的,太壮观了。
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它的情节简单,思路清晰,过度自然,演员的动作不拖泥带水,很到位的表达了角色的心理需求,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就是它的动作很简单,尤其是一个好像是打水的动作,好简单,但不断的重复,而剧情和角色的心理发展也就在这样的动作中一步一步的升华了。
俗话说“成也细节,败也细节”,这个舞蹈的成功与它对细节准确的把握也是分不开的,妈妈们从对日本人的痛恨到对接受了日本小女孩,并且让小女孩完全融进了自己的生活,这样巨大的心理转变,如果细节做的不好的话就很难让人接受,而编导恰恰做的很好,妈妈有很多,但每个人在每段时间对小女孩的态度是不同的,再加上小女孩自己的表现,为妈妈们整体态度的变化都做了很好的铺垫,所以后面的情节就水到渠成了。
说到妈妈们很多,我又想起来了一点,妈妈虽然很多,但每一段中都会有个体的变现,这样众和寡也就分开了,显得更自然,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了。
另外,演员的动作很明显的表现了当时农村妇女的形象,很到位。
作为教师,其实是在我们的教育对象面对的是孩子的时候,提出让我们的工作更加艺术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从小有了比较好的艺术素养,当然这个艺术素养并不是说会跳几下会下腰等,而是从心灵深处得到艺术的熏陶,这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体现之一;另一方面,艺术的力量对成人很大,对孩子也一样,在幼儿园我们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孩子们学会适应集体生活,这就要让我们的孩子在行为和心理上与在家中的要有一定的改变,传统方法是用强制性的手段,比如威胁、批评、训斥等,一些过激的行为在所难免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阴影,难怪有人回忆童年时说觉得最可怕的就是幼儿园老师,我们为什么不借用点艺术的力量呢?就像我们的社会,监狱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更多的还是需要用文化、教育等去感化和引导。
中国妈妈舞蹈观后感
中国妈妈舞蹈观后感近年来,中国妈妈舞蹈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股热潮。
无论是在公园、广场,还是在舞蹈工作室中,都能看到一群热爱跳舞的中年妇女们在音乐的节奏中展现自己的舞姿。
我有幸近期观看了一场中国妈妈舞蹈的演出,深深地被她们的热情、活力和自信所打动。
这场表演一开始,舞台上的妈妈们身着统一的舞蹈服装,整齐划一地站在舞台上。
随着音乐的开始,她们跃动起来,仿佛激起了无尽的活力。
她们的舞姿矫健而优美,步伐整齐有力。
舞蹈的动作与音乐完美结合,展现出她们对舞蹈的热爱和执着。
观众席也是一片热闹景象。
家长、朋友们为她们的舞蹈加油鼓劲,欢呼声此起彼伏。
这种欢快的氛围让观看演出的人们也随之沉浸其中,仿佛为了这场舞蹈而聚集在一起。
中国妈妈舞蹈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舞姿的美,更重要的是她们舞台上展现出的自信和热情。
这些中年妇女们在舞蹈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态度。
她们用舞蹈诠释了中年人的活力和生命力,向我们展示了中年妇女的魅力所在。
观看中国妈妈舞蹈的演出,我对中年妇女的认识也发生了转变。
过去,我对中年妇女的印象是负责家务、顾家为先,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但这场演出让我看到了中年妇女无尽的潜力和活力。
她们不仅能够顾家,还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通过舞蹈释放出内心的活力。
中国妈妈舞蹈的火爆现象也引起了舞蹈界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舞蹈工作室开始开设针对中年妇女的舞蹈课程,为她们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
这些课程不仅满足了中年妇女们健身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她们的自信和自尊心。
通过舞蹈,她们重新找到了自我存在感,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跳舞,分享彼此的快乐和成就。
中国妈妈舞蹈在社交平台上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粉丝,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潮流。
妈妈舞蹈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也成为年轻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反映了社会对中年妇女的关注和对她们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认可。
通过观看中国妈妈舞蹈的演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年龄不是限制我们追求自己梦想和享受生活的借口。
《中国妈妈》分析与评论
浙江师范大学学科论文《中国妈妈》分析与评论姓名尼加提·阿布都赛米学院生化学院班级生技081专业生物技术学号 086401332010年5月17日《中国妈妈》分析与评论尼加提·阿布都赛米生物技术081 08640133 现代舞(Contemporary), 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
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象一辛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它的最鲜明特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故称为现代舞。
现代舞在中国有着宽泛的定义和曲折的发展过程。
如前所述,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等新舞蹈艺术的先驱们在自身的舞蹈启蒙教育中,都曾尊名师学习过地道的西方现代舞。
在他(她)们的艺术实践中,葆有与现代舞相通的自由与创新的理念,同时更强烈的追求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精神。
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发展的历程中,广义而言,凡是不具有特定民族风格或古典程式的舞稻,似乎都可划入“中国式的现代舞”。
其中,吴晓邦“和着时代的脉搏跳舞”的至理名言和以《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饥火》等为代表的“20世纪经典”之作,应视为“中国现代舞”的珍贵精神财富。
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九届交通银行杯舞蹈大赛中的一个群舞,来自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的一群女孩子们的一场撼动人心的表演。
舞蹈的文化背景是以南京大屠杀为故事线索而展开,在舞蹈中演员们对日军的卑鄙行径深恶痛绝的"恨",深入了每个人的内心。
可那对无辜遗孤的"爱",同样的深入每一位妈妈的心里。
这就是"中国妈妈",恨之所恨,又爱之所爱。
恨得彻骨,爱得深沉。
舞台上,苍凉凄惨的灯光下,出现了一群衣衫褴褛的妇女。
他们一齐凝望着远方,用手指向前方,似乎看到了什么。
中国母亲舞蹈的观后感
中国母亲舞蹈的观后感The dance performance, "Chinese Mother", left a profound impression on me. It was not just a dance, but a moving story of motherly love that transcends national boundarie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这场舞蹈表演《中国母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仅是一场舞蹈,更是一个跨越国界和文化差异,展现母爱的动人故事。
The choreography weaved a tale of an ordinary Chinese woman who, despite the atrocities committed by the Japanese during wartime, took it upon herself to raise a Japanese orphan. This act of kindness and compassion was a powerful reminder of the inherent goodness in humanity, regardless of nationality or past grievances.舞蹈的编排讲述了一个普通中国女性的故事,她在战争时期,尽管遭受了日本人的暴行,却毅然决然地抚养了一名日本孤儿。
这种善良和同情心是对人性本善的有力提醒,它超越了国籍和过去的恩怨。
The dancer, Wang Yu, captivated the audience with her emotional portrayal of the mother's journey. Her facial expressions and bodily movements were both honest and expressive, perfectly reflecting the complex emotional shifts from hatred, reluctance, acceptance, to nurturing and eventual farewell.舞者王玉以她情感丰富的表演吸引了观众。
中国妈妈观后感
中国妈妈观后感这一段舞蹈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演员们富有张力的表情、动作和惟妙惟肖的化妆打扮。
即使没有旁白和舞蹈介绍,我们也可以通过演员服饰感受到舞蹈所代表的时代的特点——抗日战争结束后,有部分日本儿童流落中国,中国人民不计前嫌地收容养育这些滞留的日本儿童。
舞蹈的开场时一群佝偻着腰身的中国老妈妈悲痛地缓慢地走出来,她们的脸扭曲着,手指着黑暗的前方。
突然间她们怒吼一声,然后用力地挥动双臂,用脚跺着脚下的土地……这一段舞蹈伴着凝重的音乐,让人深切地感受到日本侵略中国对中国妇女对中国子民来说是痛心疾首的,让人的心不由地揪起来。
在舞蹈进行到一分钟左右的时候,全体舞蹈演员用手半掩着脸,做了一个大后下腰的动作,这一刻,更是让人感受到中国妇女们在日本侵华战争中遭受的痛苦和折磨,揭露出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创伤。
舞蹈的中间出现了一个流落中国日本女娃,很多中国妈妈们有的不忍心看到孩子受苦,便动了恻隐之心。
演员们通过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展现出中国妈妈们内心的挣扎和犹豫。
最终,日本女娃还是被善良的中国妈妈们接收了,而此处的舞蹈换装也是非常吸引眼球的,扮演女娃的演员被其他演员簇拥着换上了中国味道的衣服,迅速敏捷。
不得不说,这一段舞蹈的动作编排是非常丰富的,动作的难度较高,包括大下腰、高举等动作,让人拍手称好。
在舞蹈的情节上也是有起有伏,前面一段缓慢沉重,中间一段欢快诙谐,最后一段轻柔感人,而演员表情演绎得也很到位,是一段感情丰沛的舞蹈,画面感非常强。
舞蹈同时传递出中国将放下仇恨芥蒂并与日本共建友谊的深远主题。
总而言之,《中国妈妈》这段舞蹈既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请按实际情况需要自行编辑。
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
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舞蹈鉴赏心得体会舞蹈鉴赏心得体会其实在选舞蹈鉴赏课之前我对于舞蹈真的是一窍不通的,选择舞蹈鉴赏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舞出我的人生》这本电影,只是喜欢,然后想去更深一步的了解。
记得第一次上课时的第一个问题:舞蹈是什么?第一反应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的。
其实想到了一层意思,还是挺开心的。
舞蹈是用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
第一次看电视舞蹈大赛,了解国际标准舞分为拉丁舞和摩登舞。
其实之前在舞林大会上也看见过这类舞蹈,不过只是观赏,觉得好看。
上了一课后才明白看舞蹈要看速度,力度,配合能力,舞感等等。
平时我看到的较多的还是街舞,但真正去看舞蹈大赛的街舞跟平时看到的又不一样,觉得总没有前面看过的国际标准舞好看。
大河之舞真的非常震撼人心,这才是真真正正的踢踏!每一个节奏都打在观众的心上,于是看大河之舞,内心非常激动。
宏大的场面,磅礴的气势,力挽狂澜的力量。
再配合天籁之音,慈爱,温柔。
很喜欢这样的舞蹈,尤其是最后美国黑人自由的踢踏和爱尔兰踢踏的那场较量最后承认对方,总是让人意犹未尽。
仿佛被赋予了那种自然的力量,干起事来也特别有劲。
足尖上的舞蹈芭蕾,《天鹅湖》是之前略有了解的,不过这次是真正完整的欣赏了一遍,四小天鹅那段看一遍赞叹一次。
男版的《天鹅湖》是个意外的收获,一样的音乐不一样的效果,不一样的感觉,没有一点强加上去的感觉。
后来看的中国芭蕾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国芭蕾,不同于西方的芭蕾,但同样很吸引人。
中国古典芭蕾《大红灯笼高高挂》让我对芭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与电影相比,虽没有语言的表达,但肢体语言,再加上舞台上的灯光,背景,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样能表现社会的腐朽,同样表达封建的势力的批判。
这是中国古典艺术的大型盛宴,惊心动魄的美!再说现代舞,自由的舞蹈舞出一颗舞者的心。
第一次了解到金星这个人,非常的崇拜这样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舞蹈向大家表达自己内心的人。
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
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舞蹈中国,这是一个让人陶醉的名字。
当我第一次进入这个舞台,我被那灿烂的灯光所吸引,不禁惊叹于舞蹈所能带给观众的魅力。
作为一个中国妈妈,这次观后感将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分享我在舞蹈中国中所体验到的美妙。
首先,我想说的是舞蹈中国给了我一种身心放松的感觉。
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当我坐在舞蹈中国的观众席上,看着身姿矫健的舞者们在舞台上舞动,我感到自己也被带入了那个美好的世界。
舞者们的优美舞蹈动作、协调的身体配合以及灵动的音乐,使我完全沉浸其中,忘却了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压力。
这种舞蹈所带来的宁静和放松,让我心情舒畅,仿佛浸泡在一片瑜伽的境地。
其次,舞蹈中国让我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而舞蹈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国家的传统和精神。
在舞蹈中国的演出中,我看到了许多中国传统舞蹈的影子。
其中有《红军长征之路》、《蜀山剑侠传》等。
这些舞蹈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元素相结合,以优美的形式讲述着中国的故事。
在观赏这些舞蹈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浓厚的中国味道,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除了传统舞蹈,舞蹈中国也带给我一些新鲜的体验。
在演出中,我看到了许多现代舞和街舞的表演。
这些年轻舞者们的热情和活力让我眼前一亮,他们身姿轻盈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和激情。
这些现代舞所传达的情感犹如一股清风,吹拂着我的心灵,让我重新追寻起年轻时的梦想和勇气。
通过舞蹈中国,我深深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无论何时何地,它都能让人们心潮澎湃,激发内心的渴望和希望。
最后,舞蹈中国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的角色。
在演出中,我看到了许多孩子们的身影。
他们或是默默地跳着优美的芭蕾舞,或是活力四溢地表演街舞。
这些孩子们年幼却充满了才艺和激情,他们的身姿和表演让人动容。
作为一个母亲,我深深希望我的孩子也能拥有这样的舞台和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能有机会接触舞蹈,并能通过舞蹈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快乐。
中国妈妈舞蹈的观后感
中国妈妈舞蹈的观后感第一篇:中国妈妈舞蹈的观后感中国妈妈舞蹈的观后感题记——:悲壮的音乐、激进的步伐、一个个舞者在音乐中用自己的肢体演绎着这段故事——悲情的故事“母爱”,不分国界不分地域、母爱其实无处不在,无私无边、只源于妈妈那颗真爱的心!!站火:舞者们在悲愤的乐声中、用强有力的动作、铿锵有力的步伐诉说了一位位中**亲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那份坚强、那份韧性的心,在音乐和中国朴素的服装、灯光的配合下将我完全带入他们的情愫之中,把故事演绎的淋漓尽致。
巧遇:战火的烽烟刚刚逝去,在胜利中中**亲们巧遇了一位战后的异国遗孤,伴随着凄凉音乐妈妈们一起为看着她,女孩惊恐的环顾四周,似乎有很多说不出的害怕,颤抖的身体,眼眶中溢满了她惊慌的泪水。
一位母亲想去安抚她,却被另一位母亲拉住,似乎哪位母亲在诉说着什么“是他们,是他们,是他们的父母让我们失去家园失去亲人,我们为何还要去关怀他们的子女!”于是妈妈们相继离去、可妈妈们心中却甚是难过不舍,有的回首、有的含泪、有的因心中所想无法表达而呜咽。
“为什么上一辈的恩怨要牵扯到孩子、他们是无辜的、他们也失去了亲人,他们也是战争的牺牲品,也是需要同情与关爱的!”接受:终于有一位母亲忍不住奔跑着来到女孩的身边,那是什么驱动着那位母亲?随后一位位母亲相继来到女孩身边,伸出援助的双手,并将女孩簇拥到中间!融入: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女孩换上了中国的服装,与母亲们在田野中一起过着中国式的生活,朴质平凡而其乐融融。
女孩与母亲们,有撒娇,有拥抱、有嬉闹。
母爱:“老玉米、金黄黄,养活了异国的小儿郎,我捧着玉米回头望,地里站的是我'娘'!”随着一遍又一遍的民谣,将舞蹈引入高潮。
母亲们还在地里干活,女孩在一边嬉闹,追逐,发现母亲在地里孤单劳累的背影,想起母亲为我暖手的情景,冲上前一把抱住了母亲,帮母亲搓着她那满是老茧的双手,心里默默地呐喊着“她是我娘”!舞蹈的动作的容情,民谣的动情,加上柔和的灯光,霎是催人泪下,让人不得不说母爱的伟大,母爱无疆!后面舞蹈演员用统一柔和的动作,将女孩和一位孤单站在一边的母亲突出,使母亲那孤单劳碌的背影显得是那么的憔悴,那么的深刻,将女孩与母亲相拥在一起的画面久久定格使我目光集聚在那相拥的一刻,另人容情与景感人至深,依此表现母女情深,母爱的无私,无限的给予不求任何的回报,仅仅萦绕舞蹈主题,“母爱不分国界不分地域,无私无边,无处不在!”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
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
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1其实在选舞蹈鉴赏课之前我对于舞蹈真的是一窍不通的,选择舞蹈鉴赏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舞出我的人生》这本电影,只是喜欢,然后想去更深一步的了解。
记得第一次上课时的第一个问题:舞蹈是什么?第一反应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的。
其实想到了一层意思,还是挺开心的。
舞蹈是用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
第一次看电视舞蹈大赛,了解国际标准舞分为拉丁舞和摩登舞。
其实之前在舞林大会上也看见过这类舞蹈,不过只是观赏,觉得好看。
上了一课后才明白看舞蹈要看速度,力度,配合能力,舞感等等。
平时我看到的较多的还是街舞,但真正去看舞蹈大赛的街舞跟平时看到的又不一样,觉得总没有前面看过的国际标准舞好看。
大河之舞真的非常震撼人心,这才是真真正正的踢踏!每一个节奏都打在观众的心上,于是看大河之舞,内心非常激动。
宏大的场面,磅礴的气势,力挽狂澜的力量。
再配合天籁之音,慈爱,温柔。
很喜欢这样的舞蹈,尤其是最后美国黑人自由的踢踏和爱尔兰踢踏的那场较量最后承认对方,总是让人意犹未尽。
仿佛被赋予了那种自然的力量,干起事来也特别有劲。
足尖上的舞蹈芭蕾,《天鹅湖》是之前略有了解的,不过这次是真正完整的欣赏了一遍,四小天鹅那段看一遍赞叹一次。
男版的《天鹅湖》是个意外的收获,一样的音乐不一样的效果,不一样的感觉,没有一点强加上去的感觉。
后来看的中国芭蕾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国芭蕾,不同于西方的芭蕾,但同样很吸引人。
中国古典芭蕾《大红灯笼高高挂》让我对芭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与电影相比,虽没有语言的表达,但肢体语言,再加上舞台上的灯光,背景,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样能表现社会的腐朽,同样表达封建的势力的批判。
舞蹈剧《中国妈妈》观后感
舞蹈剧《中国妈妈》观后感舞蹈剧《中国妈妈》观后感《中国妈妈》这一舞蹈剧,它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动作,神态展现了一个中国妈妈对日本孤儿的博爱。
动作神态的转变,也就是她对女孩态度的转变。
通过虚化其他妈妈,让这位妈妈更加突出,更增加鲜明感。
当然,此舞蹈不可缺少的是舞台音乐和舞台美术。
通过舞台音乐和舞台美术音乐可以加强舞蹈的感情色彩,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而有魅力。
布景、灯光、化妆、效果、道具等,它们对《中国妈妈》这一舞蹈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舞蹈音乐可以分为4段,这4段音乐恰如其分的将舞蹈分成了4个部分:憎恨、接纳、养育、送行,用音乐讲述着妈妈的心路历程。
音乐时而温婉时而伤感。
可以说,这些音乐构成了《中国妈妈》的灵魂,这灵魂借助舞者的肉体,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活生生展现在了观赏者的面前。
在服装方面,它没有华丽的服装造型,但塑造了鲜明的角色形象。
中国妈妈们身穿简单的暗色系粗布衣服黑布鞋,盘着发髻,塑造出典型的抗战时期劳动妇女的形象。
在灯光方面,它只运用了蓝色和黄色两种主色调。
描写憎恨的情绪时,只有几束深沉的蓝色追光和定点光打在演员身上,慢慢演员手指的方向泛出了血色般的红色侧光。
描写养育时,灯光转换成了明亮的黄色,黄色是温暖的颜色,给人以幸福之感。
描写送行时,灯光回到了大片的蓝色,充满了离别的伤感,飘起的雪花更是渲染了这份伤感。
没有花俏的音乐,没有华丽的舞台美术,却能够深深打动每一位观赏者。
舞蹈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
它围绕着“母爱”这个主题贯穿着全舞,每一个阶段都真实再现着中国妈妈在从抗拒、不忍、接受、关爱日本遗孤及不舍送行整个过程中母爱复杂的情感变化;全舞大致分为四个小部分:憎恨(抗拒)、接纳、养育、送行。
四个部分舞蹈充分体现了典型的中国母亲的伟大精神,使中国妈妈的形象扣入人心。
当那个日本小姑娘抱着头出现时,中国妈妈开始了心灵的挣扎,一方面是对敌国的国恨家仇,另一方面,看着幼小可怜的孩子,本性善良的中国妈妈感到不忍与同情,但最终,无私的母爱使中国妈妈接纳了这个日本孤儿,演员围成圆后再散开,瞬间她的和服换成了中国小女孩的衣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妈妈》舞蹈鉴赏《中国妈妈》是一部史诗,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
这是一个阐述爱的舞蹈,这种至高无上的爱称之为大爱,它摒弃了仇恨,抹平了悲伤,跨越了国界。
在这个舞蹈里,无论是在动作上,表情上,还是情感表现上,都完美的用脸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细腻的塑造了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
成功的的反映描绘出了中国母亲最伟大、最本真、最淳朴的胸怀,和对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珍视
《中国妈妈》
,讲述的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
全舞围绕着主题“母爱”发展开来。
在情感上运用不夸张造作而又具有真实感的表情,动作完整的表现出了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变化。
憎恨、接纳、养育、送行四个环节紧紧相连。
憎恨时的家恨悲痛,接纳时的拒绝挣扎,养育时的真情奉送,送行时的恋恋不舍。
脸上诚恳而又丰富的表情,细腻而极具表现力的动作完美的演绎了这段过程,把“母爱”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段跨国的母爱,一位善良的中国妈妈抚养令人发指的日本鬼子的遗孤,显彰出了女性的伟大胸怀。
爱能超越国界、超越阶级,母性的包容强烈的震撼每个人心灵。
一,憎恨
一群衣着简朴的中国妈妈弓着腰,在激昂的音乐声中,迈着沉重而整齐的步伐,向所指的同一个方向迸发尖锐的控诉和撕心裂肺的呐喊,控诉日军滔天罪行令人发指,这样的血海深仇无法宽恕,不能原谅,不共戴天!那弯曲的背,绝望的眼神,舞蹈深刻表现出中国妈妈遭受的苦难,失去亲人的痛苦。
二,接纳
音乐嘎然而止,人群中出现一个穿日本和服的小女孩,她蜷缩着身体蹲在地上,怯懦而可怜!然而,她是侵华日军的孩子,她的和服上还沾着中国人的血,一方面是对敌国的国恨家仇,另一方面,看着幼小可怜的孩子,本性善良的中国妈妈感到不忍与同情,“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对于饱受家园洗劫、亲人被杀戮的中国(河蟹)母亲来说,能向仇人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这些孩子超越仇恨的亲情和关爱,已经超出了常人范畴,实在很难做到!但最终,无私的母爱使中国妈妈接纳了这个日本孤儿,演员围成圆后再散开,瞬间她的和服换成了中国小女孩的衣服。
中国母亲是善良与母爱的代表,这样的母爱称之为大爱,是跨越国界、化解仇恨的旷世情怀!
三,养育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当养育遗孤孩子时,中国妈妈表现出的那种真情流露及无私奉献,让所有人都能感到中国女性的伟大精神。
在寒冷的冬天,母亲们插秧、割草,在田间辛勤劳作,同时也忘不了对自己“女儿”嘘寒问暖。
妈妈将孩子的手捂在怀中取暖,而自己却被冻得瑟瑟发抖时,一个中国妈妈对孩子的疼爱不言而喻,无关国界,这是真正的“大爱。
此时,当年的异国小儿郎已经成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姑娘了,她的活泼与懂事,让中国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简单的播种收割动作,让人联想到妈妈辛勤劳作,抚养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孩子,憎恨与母爱的矛盾碰撞,母性的伟大瞬间体现。
尤其是那几句歌词“老玉米,金黄黄,养活了异国的小儿郎。
我捧着玉米回头望,地里站着的是我娘……”“女儿”一把抱住正在地里劳作的母亲,由于常年劳作含辛茹苦的养育,母亲的手磨出了层层老茧,“女儿”把妈妈的手紧紧贴在自己脸上,对母亲的心疼和体贴溢于言表,接着,“女儿”弯下腰,模仿母亲的动作开始为母亲分担劳苦,以求回报深沉的母爱。
这一刻观者饱蘸泪水,妈妈也欣慰地潸然泪下:懂得感恩,知恩图报,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接着,家喻户晓的东北民歌《摇篮曲》的旋律响起,旋律如泣如诉,悠扬感伤,轻柔的音乐让人回想起童年的往事,还有妈妈温暖的怀抱。
四,送行
然而,当年的小儿郎已经长大,可以帮妈妈干活了,可是中国妈妈却并没有就这样让孩子留下,白发苍苍的妈妈弯着背,一步一步蹒跚着步子拿出了当年的和服,告诉她当年的身世。
女儿终将离去,离开这片养育她的厚实而深情的土壤,回到那个生下她却未能抚养她的陌生的国度。
当她狠着心将女儿推出自己的怀抱时,她不舍,她心痛,那是她养了十几年的孩子啊,是她的儿啊。
谁能体会她的心疼与无奈,在送行时,突然,女孩一个转身,回奔到妈妈身边,紧紧抱住妈妈双腿不忍离去,此刻别离让所有妈妈怆然泪下。
母亲、孩子的恋恋不舍,让人为之动容。
漫天大雪中,亲手抚养日本鬼子遗孤的善良的中国妈妈依然在痴痴地守望,守望那个曾喊过“地里站着的是我娘”的女儿。
母亲长久凝望的身影,让我体会到了中国妈妈的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