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风水分析

合集下载

植物造景与风水观

植物造景与风水观

植物造景与风水观作者:范露刘庭风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5年第8期范露刘庭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植物造景与风水观,发掘二者的统一与联系,对设计更和谐、生态的景观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植物造景;风水观;风景园林;生态;景观1背景概述1.1 植物造景释义传统的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其主要是强调植物的欣赏性,满足人们对于软景美的需求。

但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升级和人们对植物造景的重新认识,植物造景的内涵不断扩展,它不再仅限于利用植物创造视觉景观,还包含生态效应和文化上内涵,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1.2 风水简述风水又曾称为堪舆、卜宅、相宅、图宅、青乌、山水之术等。

它涉及了中国古代城市、村镇、住宅、陵墓等建筑及其环境的选址、规划设计、营造理论与方法,包括地理、地质、生态、小气候、景观、建筑群及外部空间设计、心理学、伦理学、哲学和美学等方面。

2传统风水理论与植物配置2.1 风水应用中的植物含义中国传统造园中,植物这种园林构成要素除了一般的风景的含义外,在风水学的应用中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古人认为:棕树、桔树、竹、椿树、槐树、桂树、灵芝、梅树、榕树、枣树、石榴、葡萄和海棠此13种植物代表吉祥。

除此之外,根据一些植物的象征性赋予了不同的品格。

2.2 植物配置中的风水理论表现2.2.1植物有阴阳属性。

喜阳的植物,如植于阴湿的环境,则体弱、无花、无果或死亡。

如白兰、玫瑰、茉莉、梅花、牡丹、芍药、杜鹃、菊花等。

这类植物须得比较强的光照度才能正常生长。

而文竹、龟背竹、万年青、绿萝、蓬莱松、巴西铁等,对光照度条件要求不高,光照度比较低时而能正常生长。

此类植物可长期置于室内或阴暗处,属于阴性植物。

开花结果的植物,喜欢异性同栽,不宜同性片植或孤栽。

苏州园林中的风水理念

苏州园林中的风水理念

苏州园林---风水理念的完美典范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的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

现辖4区(平江、沧浪、金阊、郊区)6市(常熟、张家港、昆山、吴江、太仓和吴县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城区为66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71万。

公元前514年,吴大夫伍子胥为吴王建造阖闾大城(今苏州),主持城市的选址于规划布局,他想出“相土尝水、法天象地”的原则。

用“其尊卑以天地为法象,其交媾阴阳相配合”的思想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土壤的形状与肥沃程度,考究河泉水源与流域分合,由此选定城址。

将城的结构、位置座向与天象相呼应配合,“阴阳调合、四序顺理、两阳以时、寒暑应气”,设“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卦”。

“八风”就是八方之风,随季节不同而风向差异。

将四周城墙开设八座陆门,以象天之八风,八座水门,以法地之八卦。

东面为娄、匠二门,西为阊、胥二门,南为盘、蛇二门,北为齐、平二门。

《史记•律书》中说:“闾,阖风居西方。

”向西建此二门以象天门,引入阊风以通天上。

吴欲并越,在越国正处于十二生肖的方位蛇上,所以将东南门命名为蛇门。

吴的主位正处于龙位,其方向在辰,以龙克蛇吴必胜越,龙以盘为稳,西南因名盘门。

北面的“齐”二门也有扫平齐国的意思。

楚在西北,也将闾门名为破楚门。

因此,新建都城的目的意欲振兴自强,以称霸中原,其主题思想是非常明确的。

(见八门位置图)其城市选址布局,深得天时地利,用“法天象地、尝水相土”的办法,使城址与城市环境优越、位置良好,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几千年来一直相沿不变。

到宋代,这里叫做平江城,留下了著名的石刻古地图。

城内城外互相沟通的河道水网,通达太湖,形成举世闻名的城内运河体系。

河网与街道相交,又形成众多的桥梁,直到清代还留下310多座城内古桥。

苏州城也成为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东方威尼斯”。

此城“智者创于前,能者踵于后”,为中国古都文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遗产。

园林景观栽种植物有讲究,景观树种类的风水分析

园林景观栽种植物有讲究,景观树种类的风水分析

园林景观栽种植物有讲究,景观树种类的风水分析
庭院栽树是有选择的。

风水学认为植物分为凶吉几类。

凶者归纳
有两种标准:一是要以是否有毒气、毒液为标准进行划分,这是有很
高科学依据的。

浸透如有的学者认为夜来香晚间会散发大量强烈刺激嗅觉的微粒,对肺结核高血压和高血压患者有不利影响,夹竹桃的嫩芽有毒,花香
容易使人昏睡,降低人体功能,郁金香花有土碱,过多接触毛发容易
脱落等等,属凶树,不宜庭院栽。

四种二种是以树的形状来论凶吉,如“大树古怪,气痛名败”、“树屈驼背,丁财俱退”、“树似伏牛,蜗居病多”等。

凡长相不周正、端庄,发育不正常的树木则为凶。

这社会制度一
点恐怕是心理作用或是传统人文写实主义观念在起作用。

至于吉树,它是根据植物优点、寓意甚至字意来确定,而且现实
生活中所人们趋同这种观点,如堪舆学者认为棕榈、橘树、竹、椿、
槐树、桂花、灵芝、梅、榕、枣、石榴、葡萄、海棠等13种药用植物
为增吉药用植物;
桃、柳、艾、银杏、柏、茱萸、无患子、葫芦等8种植物有化桠
鼠驱邪作用,既然人们认同这种观点,我们在园林设计中就应予以参照。

风水学在苏州古典园林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风水学在苏州古典园林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风水学在苏州古典园林传统文化中的体现摘要:风水学思想在园林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体现,对于苏州古典园林则更是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文化情感表达上,风水学中“天人合一”、“法天象地”、宇宙观等思想在苏州古典园林独特隐逸文化中有着充分表达。

关键词:风水学;苏州古典园林;天人合一;隐逸文化一、风水学理论概述(一)风水理论及发展风水又叫堪舆、青囊术,风指的是元气和场能,水指流动和变化。

古书《葬书》记载: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谓之风水。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水学历经漫长发展,至今在环境选址、规划布局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纵然在民间有诸多封建迷信成分,但整体上风水学是基于实践总结而来的学问,现已发展成为涵盖天文、地理、气象、景观、生态、城市规划等研究领域的特色学科。

风水学的发展大概分为两个主要流派:形法派和理气派。

前者以“相”术为根基,通过观察山的形势,龙脉的走势,栾头的形状,水的走势、植物生长是否旺盛,总结出山水自然规律,判断适合人居住的地方。

代表人物有杨筠松等,相关书籍有《三龙经》等。

该学派相关忌讳少,上层士人和民间百姓都普遍接受,影响范围最广。

理气派的主体构成包括堪舆和理学。

堪舆在早期的涵义是观测车轮,古代车轮往往刻有北斗星,所以堪舆的本质是观测天体运行规律。

到了宋代,受到朱程理学的影响,五行、八卦、九星被风水家结合到《河图》、《洛书》的变化中,来观测阳宅阴宅的吉凶,而堪舆作为观测星象学的基础,被理气派自然纳入其中。

理气派很多测量方法往往通过罗盘,山向、水向、生克等来定穴。

代表人物有宋代王伋等,代表作《青囊海角经》等。

由于该学派忌讳较多,操作复杂,所以流传不广。

(二)风水思想基本原则1.整体系统原则。

风水学认为环境是一个整体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

各子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环环相扣。

风水的作用就是从宏观上把握各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各方面的结构关系,寻求事务发展的最优解。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以园林建筑著称的城市。

作为江南水乡,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具有独特的特色,不仅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城市环境的设计理念。

今天,我们将对苏州居住区的植物造景进行分析,了解其中的设计特点和美学意义。

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在植物选择上非常讲究。

由于苏州地处江南,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苏州的居住区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木树种,如樱花、桂花、梅花、柳树、榕树等。

这些植物的选择不仅注重了季节性花卉的选择,也体现了对园林美学的追求。

在植物的布局和设计上,苏州居住区的植物造景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苏州园林的造园宗旨是“小宇宙”的营造,强调小品布局,注重空间的营造和植物的错落有致。

在居住区的植物造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小品的营造,如花坛、小径、庭院等。

这些小品的精心布局既可以增加居住区的美观度,又可以提升居住环境的品质,使人们在闲暇时可以在美丽的花园中散步、休息,享受生活的乐趣。

除了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外,苏州居住区的植物造景还强调了植物的养护和管理。

苏州人讲究“早起三年草,早晚三年花”,意味着植物需要长时间的照料和管理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居住区的植物造景中,我们可以看到,植物的修剪、浇水、施肥等工作都做得非常细致。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还可以提升居住区的整体美感。

在美学意义上,苏州居住区的植物造景体现了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审美情趣。

中国园林强调“山水相连、宜人居住”,注重山水之间的对话和自然景观的塑造。

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也体现了这一理念,无论是在花园中设置假山、小溪,还是在庭院中种植花卉、树木,都可以感受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

这种审美情趣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提升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

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具有独特的设计特点和美学意义,不仅体现了江南园林的风格和特色,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城市环境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特点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特点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特点分析一、自然性与人文关怀的结合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山水之胜,古人之意”,注重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将自然景观融入到园林设计中。

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常常与山水、建筑相结合,形成自然和谐的景观效果。

同时,在园林设计中,还注重对植物的人文关怀,比如选择富有文化意义的植物进行布置,通过植物来体现主人的品味和情怀。

二、追求自然之美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的美感,通过植物景观展现自然的恬静和宁静。

园林中常常栽植有各种树木、花草,形成丰富的层次和变化,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同时,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植物的采光、通风和水分供给,追求植物的自然生长环境,使植物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

三、寓意与象征的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常常寓意深远,有时甚至以植物来象征特定的意义。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布置往往都是有一定寓意的,比如植有松柏的园林象征长寿和坚贞不屈,梅花象征坚强和潇洒等等。

通过植物的寓意和象征,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对主人意志和精神的表达。

四、季节的变化和多样性五、调和和谐的空间布局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的布局常常强调调和和谐。

通过植物的布置和搭配,园林中形成多样丰富的景观空间,既有开阔的草坪和湖泊,又有幽深的林荫小径和花坛。

不同的植物景观在园林中相互呼应,形成完整而和谐的整体,营造出一种平衡和稳定的美感。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具有自然性与人文关怀的结合、追求自然之美、寓意与象征的运用、季节的变化和多样性以及调和和谐的空间布局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在艺术表达和人文关怀上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风水学浅析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风水学浅析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风水学浅析作者:马维鸽来源:《现代园艺·园林版》2017年第02期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讲究合理、恰当、巧妙地配植植物,园中的山、水、建筑要有灵韵。

植物作为唯一具有生命的造园要素,其自身以及所营造的景观与风水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阴阳论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并非随意安排,而是处处体现一种阴阳平衡之和谐美。

1.1植物阴阳生长习性清·高见南《相宅经篡》:“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奈杏”。

还有“青松郁郁竹漪漪,色光容容好住基”,“白兰屋前种,美花香气送”,“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等说法。

园林植物阳生树是“阳”,阴生树是“阴”,那么将阴生树置于北面,阳生树置于南面或阴生树置于阳生树下,这样互相搭配,正是体现“阴阳合则生”的规律。

1.2均衡景观中国古典园林向来以含蓄为美,尤其是占地较小的江南园林,其植物景观形成的空间是运用植物本身以及同其他造园要素结合所创造出的一个“阴阳平衡”的天地,它包含着一系列对立而又统一的因素,运用欲扬先抑、藏露相融、以少胜多、小中见大、虚实衬托、动静结合等模式;采用借景、对景、点景、等手法,增加空间层次感,从小空间创造出大空间,使室内外相通、相透、相补;在统一中求变化,营造一种“阴阳和谐”之美。

1.2.1季相变化。

风水理论是易学与环境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而《易经》中“生生不息”的变化思想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景观。

园林中讲究四季有景、季相鲜明的特色。

1.2.2点景点睛。

点景从风水理论中变化而来,造园者用较少的笔墨,略施小筑,可使园林注入灵气,顿时移情生辉,俨然构成一幅优美的天然画卷,而其中的题诗作词更是成为景中的点睛之笔。

如拙政园中部景区的“荷风四面亭”,亭中观赏荷叶、垂柳,清风徐来,荷香沁人,无比贴切。

1.2.3拓展空间。

运用植物,通过造景手法,增加景深或植物与景相呼应、相融合,使得空间变化更为丰富。

运用藏露结合,以植物的自然体态装饰砖、瓦构筑的建筑背景,以达到“围墙隐约于间”的自然之趣。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市之一,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园林景观而闻名。

植物造景在苏州的居住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增添了居住区的美观和舒适度,还带给居民丰富的生态和文化体验。

在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中,汇集了苏州园林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色。

居住区内的植物以花卉、树木和草坪为主要种植对象,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在花卉方面,常见的有牡丹、菊花、荷花等,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形状和颜色,还散发出芬芳的香气,为居住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树木是居住区植物造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有柳树、松树、桂花树等。

这些树木形态各异,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婀娜多姿,它们的覆盖面积广,为居住区提供了丰富的树荫和氧气。

草坪是居住区植物造景的绿色基础,栽培了各种草类植物,如翠竹草、长春花、园午草等。

草坪绿茵茵,整洁美观,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还注重景观的布局和空间的利用。

居住区内常见的景观元素有景墙、廊架、亭台等。

景墙起到屏蔽、隔离和装饰的作用,常用砖、瓦、木等材料进行建造,植物通常长在景墙前面,形成了立体的景观效果。

廊架是一种通道结构,在居住区内常见的是游廊、假山廊等,常用木材或铁艺进行建造,植物常以爬藤植物为主,如常春藤、紫藤等,使廊架上方和周围的空间更加绿意盎然。

亭台是一种小型的建筑物,常常用作休息和观赏的场所。

在建造亭台时,常常以树木为背景,搭配花卉和盆景等装饰,使亭台更具特色和魅力。

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以花卉、树木和草坪为主要对象,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植物与景墙、廊架、亭台等景观元素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园林风格。

这些景观不仅增添了居住区的美观和文化底蕴,还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使居住区成为生态宜居的理想之地。

江南园林植物景观文化意蕴探究以拙政园为例

江南园林植物景观文化意蕴探究以拙政园为例

2、象征意义
植物景观的象征意义是江南园林的又一重要特点。在拙政园中,各种植物的配 置均有所象征。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清廉;松树,不畏严寒,象 征坚韧不拔;竹子,高雅谦虚,象征文人雅士。这些植物的象征意义与园主人 的身份、地位和思想相呼应,传达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3、意境深远
江南园林的植物景观不仅注重形态美,更注重意境美。在拙政园中,每个景点 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如“听雨轩”景区,以荷花池为中心,雨天时雨打荷叶的 声音别有一番韵味,寓意“听取蛙声一片”。这种以声音为媒介的景观设计, 使游客在听觉上也能感受到景色的魅力,深化了园林的文化内涵。
四、结论
通过对江南园林植物景观文化意蕴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其深远的历史文化内 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特点不仅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和启示,也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以拙政园为例,我 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江南园林的精髓和魅力,更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精深和源远流长。
参考内容
江南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苏州拙政园为代表的园 林建筑,集江南园林建筑之大成,以其独特的美学意蕴和艺术魅力,吸引了无 数游客的。本次演示将以拙政园为例,对江南园林建筑的美学意蕴进行深入探 讨。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中心,占地面积约4.1公顷,是一座集山水、建筑、花木于 一体的综合性园林。作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以其典雅、幽静、自然的 美学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文化内涵方面,拙政园充满了诗词、书画、音乐等文化的气息。园中的许多 景点都由文人雅士题名或题词,如“荷风四面亭”、“留听阁”等。这些诗词 和书画作品不仅美化了园中的环境,也反映了江南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 园中还有古琴、茶道等传统艺术的表演活动,使游客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 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完整)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研究

(完整)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研究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研究摘要: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巧妙地空间处理手法,以及富有神韵的山水情怀而独步世界。

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植物材料在园林中适宜的种植位置。

就是指植物与周围,或局部小环境的合宜配合,植物能长大形成景观。

受文化影响的苏州古典园林,适宜的植物配置,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内容,另一是适地适树。

现代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不一定适用于古典园林的配置,但是研究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却可以给我们现代公园的建设以启迪。

本文将从苏州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和适地适树的原则分析其植物配置。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 文化,适地适树中国古典园林园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以及独到的意趣在世界园林中拥有重要的地位,而苏州园林作为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拥有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苏州园林甲天下”, 不仅表现在其精湛的建筑工艺而且与其植物景观的营造也密不可分。

1、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适地适树原则中国很早就认识到适地适树在植物造景中的重要作用.如西汉刘安《淮南子》中说:“欲知地道,物其树”指出了树木生长与自然条件的密切关系。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对此进一步的阐述:“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精辟的说明了适地适树的意义和重要性.明代王象晋著《群芳谱》中,对此认识更有所发展:“在北者耐寒,在南者喜暖。

高山者宜燥,下地者宜湿.此物性之固然,非人力可强致也。

诚能顺其天,以致其性,斯得种植之法矣.”现代人将适地适树解释为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依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这一生物界的基本法则提出.1。

1.苏州古典园林的立地条件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端,太湖平原的东侧,地势平坦开阔.苏州平原属流水地貌,由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而塑造成堆积平原。

其中散落着一些孤立低矮的丘陵,这些丘陵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园林植物资源条件.苏州的土壤中的自然黄棕土类中的黄刚土属的各项理化性能,最适宜树木生长,太湖沿岸以自然黄棕土为主的丘陵,园林植物资源丰富[1]。

园林植物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巧妙运用

园林植物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巧妙运用

2 . 2 观果类
为此还须 以点种 的方法在院 内点种几株乔木 ,才能 与环境协
这类 植物 主要作 为夏 秋观 赏用 ,或作 为冬 季点缀 。常 调 。厅堂前 的庭院若植树 2 株 ,宜一大一 小 , 忌完全对称 , 绿的有枇杷 、橘子 、南 天竹 、构 骨、火棘 ; 落 叶的有石榴 、 如拙政 园玉兰堂庭院 ,共有乔木 2株 ,一大一小 ,大者 为玉 柿、 无花果 、 枸杞 、 枣等 , 其 中枇杷 、橘子 果实金黄 , 味美 , 兰 ,是 院内主要观赏对象 ,小者为桂花 ,起烘 托陪衬作用 。 园中常作 为专 类园布置;南天竹 、 枸骨 、火棘红果经冬不衰 , 点种宜疏密有间并保持均衡 ,忌排成一直线或呈正 三角形 、 是冬季的重要观赏树种 。 正 四边形 ,此外 ,还须配置灌木花草 ,作为点种树 的陪衬 。 随着庭 院空 间 的进 一步扩 大 ,仅 点缀数 株乔木 依然不 2 . 3 观叶类 主要分 为秋色 叶类 、彩色 叶类和 特色 叶类 树种 。观秋 能使浓荫 匝地 ,这时就须点种与丛植相结合 ,乔灌 草本 相搭 色叶 的有枫 香 、乌桕 、银杏 、槭等 ;观彩 色叶的有红 叶李 、 配 ,才能形成枝繁叶茂的气氛 。点种与丛 植本身就包含有疏
CHI NE S E H0RT l CUL T UR E A8 S T RA CT S
其植 物造 景形式 以不 整形 、不 对称 的 自然 式布 局为基 园中较多运用 。 本方式 ,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 自 然 ,或 间接从传统 的山水画 2 . 6 竹 类 中得 到启示 , 植物 的姿态 和线条 以苍劲与柔 和相配合为 多。 四季常绿 、姿态挺秀 、不择 阴阳,池畔宅旁皆可种植 , 具体 配置上讲究入 画 , 讲究细玩近赏; 注重花木造型 、 色彩 、 苏轼 有诗 云 “ 宁可食无 肉 , 不可居无竹” ,又与松 、梅同喻 香 味及季相等特征 ;对个体 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 的植 为 “ 岁寒 三友” ,在古典 园林植物造景 中占有重要地位 。常 株 ,以 “ 古”、 “ 奇”、 “ 雅 ”为追求 的对象 ; 追求植物 的 用的有象 牙竹 、慈孝竹 、紫竹 、方竹 、斑竹 、罗汉竹 、金镶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风水学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风水学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风水学摘要:在中国古典园林长达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风水学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风水学对古典园林选址、园林造景手法、园林组成要素的影响,揭示风水学内含的科学性。

通过分析风水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阐述时代发展背景下风水学的意义。

关键词:风水古典园林景观学民族文化根据长期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及实际生活体验,在中国古代就已产生了一种有关住宅、村镇及城市等居住环境的基质选择及规划设计的学说,叫做“风水术”或“堪舆术”。

作为贯穿中国文化始终的风水术,对中国古典园林同样存在深远影响。

1、风水理论与园林的关系1.1风水与园林选址“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风水术选址的核心要义。

所谓负阴抱阳,即基址后面有主峰来龙山,左右有青龙、白虎砂山,前有月牙形池塘或弯曲的河流等。

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作为清朝皇家园林,山庄选址遵循风水原则,即背靠狮子岭,山势起伏;左有磬锤山为青龙、右广仁岭为白虎外护;热河天然流经山庄东面,人工引河入庄,并辅以原有山泉形成水抱之势;山庄定向吉利,坐北朝南。

从科学的生态环境选址讲,山庄背山有利于阻挡北方冷空气;东西有山做屏障利于防守;山庄坐北朝南取决于北半球采光需要.它是根据对自然的观察,总结出的一套选址理论。

但风水学强调的宝地,却存在其迷信的一面。

一个地方的兴衰取决于当时背景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影响,承德山庄虽兴盛一时,但在清朝末年却依然抵抗不了中国国力衰落的大趋势,最后没落。

1.2风水与园林造景手法在园林造景中,属风水理论“掇山理水”对园林造景影响最大。

所谓“掇山”,即人工堆造假山;“理水”即人工修缮水景形状。

“一池三山”是中国古典园林山水常见造景形式。

以留园为例,留园中部以山水为主,水池中一池三山布局以水池东北角“小蓬莱”岛为中心,与“小蓬莱”岛毗邻一个半岛,上建有方亭“濠濮亭”,于“濠濮亭”向西北眺望,可发现西北角还有一个小岛,与曲桥相连。

留园在造景之初通过掇山理水使三岛融入水中,形成“一池三山”之态。

「风水与古典园林分析」

「风水与古典园林分析」

风水与古典园林浅析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成就辉煌、风格独具的体系。

从世界建筑文化背景来比较,其中一个极显著的特点是,在古代,都邑、村镇、宫宅、园囿、寺观、陵墓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均受到风水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亦是如此,大到造园理念和选址,小到建筑设计、掇山理水和植物配置等都受到了风水的深刻影响。

下面我将从风水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风水理论对我国古典园林的渗透和影响。

一风水学中的相关理论1)天人合一说。

风水理论的哲学基础就是“天人合一”宇宙观,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它贯穿于中国古老哲学的始终,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

风水学认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应是人类顺从自然、保护自然,从而形成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良好关系。

风水学的“天人合一”来自于人们对自然山水及山川的欣赏和崇拜,其哲学基础与中国古典园林中讲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

中国古典园林以“天人合一”哲学观念为主要创作原则,在营构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模山范水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并在设计的过程中追求“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念。

古典园林强调山水二因素的重要性,体现出人们对自然山川的崇敬,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佳体现。

2)藏风得水说。

“气”是中国传统哲学和风水理论的核心。

晋郭璞著《葬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由此可见,古人为了获得一个理想的、充满“生气”的生态居所,在选址时前有朝案围拱,后有靠山屏障,左右有龙虎砂山环抱,出入循水口穿行,既要“背山面水,负阴抱阳”,且对去水口也有严格要求,最终要“藏风聚气”,营造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

二古典园林中风水观的应用与实践古典园林选址及布局受藏风得水说的影响,古典园林选址时一般要求“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藏风聚气”。

所谓. “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就是指基址后面有主峰来龙山(祖山),左右有次峰或冈阜的左辅右臂山(青龙白虎山),山上要保持丰茂的植被,前面弯曲的水流;水的对面还有案山、朝山作为对景;基址正好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地势平坦且有一定的坡度。

江南园林风水浅析——以寄畅园为例

江南园林风水浅析——以寄畅园为例

江南园林风水浅析——以寄畅园为例林瑛;陈年丰【摘要】无锡寄畅园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成园于明中期,是江南私家园林的集大成者,对于研究江南园林来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风水做为古代建筑营造与园林设计的一大影响要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笔者以寄畅园为例,以山石、水体、建筑、植物此造园四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试图将风水对各造园要素的影响做一些列举与说明.【期刊名称】《创意与设计》【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6页(P50-55)【关键词】风水;寄畅园;堆山;理水;植物【作者】林瑛;陈年丰【作者单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风水作为古代建筑、园林营造的一大要素,其发展历史悠久,涵盖内容广泛,理论基础坚实。

是数千年来先辈对自然界复杂浩瀚的信息源不断总结得出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并在数千年之中不断地加以验证完善。

风水又名堪舆、卜宅、宅相、青乌等,以传统的五行与气论为主要指导思想,形成年代久远。

《尚书》中有“成王座新石器时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之语。

河南濮阳西水坡1987年发掘出了仰韶文化遗址,其中45号墓葬墓主人东西两边分别埋有用蚌壳摆成的龙形图和虎形图,说明风水早在石器时代已经开始有雏形产生。

而先秦时代风水学已经应用广泛。

风水学涵盖面极为广泛,包括天文地理、水文特征、建筑、景观、心理等,对我国传统建筑营造与园林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是研究古代园林与建筑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寄畅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又名“凤谷行窝”。

园名取自“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清冷涧下濑,历落松竹林。

”——王羲之《答许椽》这一首诗。

园初创于明代嘉靖年间,成名于晚明万历,冠绝于清初康熙,是江南古典园林的集大成者。

研究其中的风水运用对现代造园有着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探讨风水在寄畅园的选址、布局、堆山、理水、草木种植等方面的运用,或能对现代园林景观营造有一些启示作用。

相地一词本是风水堪舆学用词,被造园家借用。

从风水学角度解读苏州古典园林

从风水学角度解读苏州古典园林

从风水学角度解读苏州古典园林摘要:本文从风水学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渊源说起,研究了风水学在苏州古典园林相地选址和各种造园要素上的运用,阐明了风水学与古典园林的密切关系,并对现代园林艺术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风水,古典园林,天人合一,五行八卦,掇山理水一.风水学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渊源风水学是我国古代建宅造园的主要理论依据。

传统的风水理论渗透到建筑选址规划等活动,特别是对古典园林的布局产生深刻影响。

风水的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不谋而合,也是现代园林所应追求的意境。

下面从风水学的三大原则阐述其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渊源。

1.天地人合一原则“天地人合一”,就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人类要尊重和保护自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关系。

在传统建筑活动中,从选址规划、建筑单体、园林小品设计到施工营造,处处运用到风水学中的天地人合一原则,千方百计寻求一处好气场。

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一致,本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在园林选址布局、景观构成等方面力求浑然天成之美,模范山水,追求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地境界,中国古典园林这种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内涵特征,正是该原则的体现。

2.阴阳平衡原则风水理论认为,宅居外部环境的选择,能否处在阴阳枢纽的良好系统中至为关键,阴阳枢纽即风水格局的理想模式,概称为“穴”。

所谓的风水格局须有山川聚集,形成内敛的外部空间并具有优美景观,更有生机充盈其间,使宅处于“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中国古典园林即体现了阴阳平衡原则,力求处在对自然的最佳关系中,使室内外相通、相透、相补,整个空间布局与同一中有变化的意境营造出一种阴阳美。

3.五行相生相克原则风水学按照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八卦九宫来认识宇宙,把天地万物用五行来分类,并以此来认识自然,形成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观,据此来把握和经验宅居环境,使建筑和园林符合自然天道、天人合一的信仰。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市,以其精巧的造园技艺和秀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于世。

在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不仅能够增加居住环境的美观度,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温度和湿度,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等多种功能。

下面就针对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进行分析。

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非常注重传统园林的特点和形式。

传统的苏州园林以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弯桥流水等景观为主要构成部分,而这些景观多数都与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居住区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如樱花、丁香、满天星等,它们花开时节,使整个居住区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也给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

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还注重景观与生态的结合。

在苏州,很多居住区都会设计有湖泊、水系和绿地,而这些景观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植物。

植物的栽种和布局,不仅使景区更加美丽,还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植物也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他们可以在这里散步、跑步、钓鱼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还注重四季景致的变化。

在苏州,四季交替,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开放,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体验。

春天的樱花、夏天的丁香、秋天的红叶、冬天的梅花等等,都成为了居住区的亮点和特色。

居民在不同的季节里,可以欣赏到不同种类的植物,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美好。

在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美化了居住环境,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和娱乐场所,带给人们舒适和愉悦的感受。

未来,在居住区植物造景的规划和设计中,可以进一步注重植物的选择和布局,使之更加符合苏州的特色和气候要求,为居民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环境。

苏州园林拙政园植物配置介绍PPT

苏州园林拙政园植物配置介绍PPT

4.6 浮翠閣
浮翠閣:為八角形雙層建築,高 大氣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 密,綠草如茵,建築好像浮動於一片 翠綠濃蔭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閣”
5 總結 總的來說,拙政園植物配置有三大特 色:
1:注重選擇植物的“比德”思想
2:追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3:在種植設計上注重植物的季相特徵
謝謝觀看
總平面圖
拙政園的山石.水 體 . 建築的營建以及其 植物配置都達到了相 當高的水準 , 歷史上該 園即以 " 林木絕勝 " 而 著稱 , 雖有林木 . 花卉 近千株 , 但多而不亂 , 經營得章法 , 因 此 , 園 內的植物景觀堪稱蘇 州古典園林的最佳典 範.
雖有林木.花卉近千株,但多而不亂,經營的 頗有章法 , 花木與山水建築緊密結合 , 形成了這 個"喬木參天,有山村杳冥之歌"的古典園林. 植物的利用更是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選擇植物題材上 , 則採取了許多傳統的手法 . 總的來說 , 蘇州古典園林的植物配置 , 並無固定 模式 , 但總是取法自然 , 因地制宜進行 , 做到 " 雖 有人作,宛自天開".
4.5 十八曼陀羅花館
卅六鴛鴦館(十八曼陀羅花館):為 西花園的主體建築,南部稱“十八曼陀羅 花館”,北部名“卅六鴛鴦館”,這是古 建築中的一種鴛鴦廳形式。 南廳是十八曼 陀羅花館,曼陀羅花即山茶花。北廳因臨 池曾養三十六對鴛鴦而得名。卅六鴛鴦館 內頂棚採用拱型狀,既彎曲美觀,遮掩頂 上梁架,又利用這弧形屋頂來反射聲音, 增強音響效果,使得餘音嫋嫋,繞梁縈回。
不但樹木長勢較好,而且在樹木的高 低層次上,有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合理 搭配;在樹葉的色彩上面,有常綠和落葉 的搭配,在統一的綠色調裏產生純度和明 度的變化,映襯著碧水藍天,如夢如畫境。

苏州四大园林比较分析

苏州四大园林比较分析

狮子林
历史渊源及综合评价
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 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翌年(元代最后一位皇帝顺帝至正二年),弟 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园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 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 正宗寺”、“圣恩寺”。史载,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 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 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 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据史 载,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狮子林赐额“狮林寺”后,乾隆皇帝 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 乾隆还下令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了两座狮子林。可见当年 帝皇对狮子林情有独钟。
拙政园
造园手法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 的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 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 性的特点,主要有: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 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而势”, 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 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沧浪亭
平面布置图
沧浪亭
全园规划图
庭院布局以山为 主,水绕园外,成为外 景,建筑绕山布置。因 葑溪河成境。沧浪亭则 外临清池,一泓清水绕 园而过,河流自西向东, 绕南而出,流经园的一 半。此布局融园外景于 一半,借助“积水弥漫 十亩”的水面,扩大了 空间,造成深远的心灵 的感觉。
沧浪亭
文化内涵分析
苏州四大园林比较分析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风水分析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风水分析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风水分析该资料来源于中国园林建设网,文章以五行说、阴阳论等理论对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进行了详细的风水分析。

风水,又称堪舆、卜宅、相地、形法、青嚢、青乌等,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地域传统文化。

由于受社会发展、科学水平以及大众认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风水学曾被认为是“迷信”、“伪科学”。

随着国内外对中国传统理论的进一步深入探索,人们发现风水学实际上是集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设计理论[1],中国古代园林的典范苏州古典园林即渗透着风水理论的影响。

风水的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进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这又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不谋而合。

近些年来,大量现代西方观念和理论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然而进入中国历史的研究中却发现并不适用,当代着名史学家俞英时认为:“最好是尽量先从中国旧传统中去求了解”。

因此,在当今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城市为目标的社会,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水学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诠释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只有通过合理、恰当、巧妙的配植植物,园中的山、水、建筑才有灵韵。

植物作为唯一具有生命的造园要素,其自身以及所营造的植物景观与风水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用阴阳论的风水分析“阴阳”萌发于古代先民观察天文地理的经验理知,只作为太阳日光向背的意义而出现,向日的为阳,背日的为阴。

阴阳一词典出《诗经·公刘》中“既景乃冈,相其阴阳”,描绘周民辩方证位,规划营宅[2]。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阴阳论逐渐演化为一种哲学概念,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

而后“阴阳合则生,阴阳离则灭。

阴阳错则变,阴阳平则恒。

”这两句解释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两种互相对立消长,矛盾而又统一着的动态平衡势力,包括宇宙万物。

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风水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风水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风水分析风水的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进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这又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不谋而合。

近些年来,大量现代西方观念和理论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然而进入中国历史的研究中却发现并不适用,当代著名史学家俞英时认为:“最好是尽量先从中国旧传统中去求了解”。

因此,在当今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城市为目标的社会,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水学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诠释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只有通过合理、恰当、巧妙的配植植物,园中的山、水、建筑才有灵韵。

植物作为唯一具有生命的造园要素,其自身以及所营造的植物景观与风水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阴阳论“阴阳”萌发于古代先民观察天文地理的经验理知,只作为太阳日光向背的意义而出现,向日的为阳,背日的为阴。

阴阳一词典出《诗经·公刘》中“既景乃冈,相其阴阳”,描绘周民辩证方位,规划营宅。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阴阳论逐渐演化为一种哲学概念,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

而后“阴阳合则生,阴阳离则灭。

阴阳错则变,阴阳平则恒。

”这两句解释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两种互相对立消长,矛盾而又统一着的动态平衡势力,包括宇宙万物。

如日月、昼夜、明暗、动静、内外、男女、刚柔、迟速等等。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并非是随意安排的,而是处处体现着一种阴阳平衡的和谐之美。

1.植物方位清·高见南《相宅经纂》:“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奈杏”。

还有“青松郁郁竹漪漪,色光容容好住基”,“白兰屋前种,美花香气送”,“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等说法,虽然这些要求貌似只符合风水理论,事实上却具有科学道理,完全符合所栽植物的生态习性。

园林植物阳生树是“阳”,阴生树是“阴”,那么将阴生树置于北面,阳生树置于南面或阴生树置于阳生树下,这样互相搭配,正是体现“阴阳合则生”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风水分析风水,又称堪舆、卜宅、相地、形法、青嚢、青乌等,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地域传统文化。

由于受社会发展、科学水平以及大众认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风水学曾被认为是“迷信”、“伪科学”。

随着国内外对中国传统理论的进一步深入探索,人们发现风水学实际上是集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设计理论[1] ,中国古代园林的典范苏州古典园林即渗透着风水理论的影响。

风水的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进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这又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不谋而合。

近些年来,大量现代西方观念和理论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然而进入中国历史的研究中却发现并不适用,当代著名史学家俞英时认为:“最好是尽量先从中国旧传统中去求了解”。

因此,在当今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城市为目标的社会,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水学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诠释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只有通过合理、恰当、巧妙的配植植物,园中的山、水、建筑才有灵韵。

植物作为唯一具有生命的造园要素,其自身以及所营造的植物景观与风水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 阴阳论“阴阳”萌发于古代先民观察天文地理的经验理知,只作为太阳日光向背的意义而出现,向日的为阳,背日的为阴。

阴阳一词典出《诗经•公刘》中“既景乃冈,相其阴阳”,描绘周民辩方证位,规划营宅[2] 。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阴阳论逐渐演化为一种哲学概念,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

而后“阴阳合则生,阴阳离则灭。

阴阳错则变,阴阳平则恒。

”这两句解释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两种互相对立消长,矛盾而又统一着的动态平衡势力,包括宇宙万物。

如日月、昼夜、明暗、动静、内外、男女、刚柔、迟速等等[3] 。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并非是随意安排的,而是处处体现着一种阴阳平衡的和谐之美。

1.1 植物方位清•高见南《相宅经篡》:“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奈杏"。

还有“青松郁郁竹漪漪,色光容容好住基”,“白兰屋前种,美花香气送”,“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等说法,虽然这些要求貌似只符合风水理论,事实上却具有科学道理,完全符合所栽植物的生态习性。

园林植物阳生树是“阳",阴生树是“阴",那么将阴生树置于北面,阳生树置于南面或阴生树置于阳生树下,这样互相搭配,正是体现“阴阳合则生"的规律[4,5,6] 。

陈从周的《续说园》中:“牡丹香花向阳斯盛,须植于主厅之南。

"开朗旷达之地,早晨受初升之旭日,傍晚又可得到晚霞的光照,宜栽喜阳之花木。

《花镜》:“松柏骨苍,宜峭壁奇峰",完全符合松柏类耐旱不喜湿的习性。

因此,在古典园林里牡丹向阳作台,衬以文石阑干;墙阴植如女贞、竹类等耐寒植物;背阴且能略受阳光之地栽植桂花、山茶之类;阶下石隙中,植如沿阶草等常绿的阴性草;池沼低洼处则点缀垂柳等等。

1.2 均衡景观中国古典园林向来以含蓄为美,尤其是占地通常较小的江南古典园林,其植物景观形成的空间是运用植物本身以及同其他造园要素结合所创造出的一个“阴阳平衡”的天地,它包含着一系列对立而又统一的因素,运用欲扬先抑、藏露相融、以少胜多、小中见大、虚实衬托、动静结合等模式[7] ,采用借景、对景、点景、补景、障景等手法[8] ,增加空间层次感,从小空间创造出大空间,使室内外相通、相透、相补,整个空间布局在同一中有变化地营造出一种“阴阳和谐” 之美。

1.2.1 季相变化风水理论是易学与环境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9] ,而《易经》中“生生不息”的变化思想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景观。

传统园林设计中一般春季可赏玉兰、海棠、桃花,夏季可赏荷花、芭蕉,秋季可赏菊花、石榴、桂花,冬季可赏松柏、梅花等。

在植物配置上要求春夏景物疏朗明快,从而表现出冬夏有别的季节变化。

如拙政园中春季“雪香云蔚亭”的梅花凌寒绽放、“海棠春坞”的海棠繁花似锦,夏季“嘉实亭”的枇杷树结成累累金丸,秋季“秫香馆” 墙外稻花飘香,冬季“松风水阁”的松竹经寒不调。

1.2.2 点景点睛点景是从风水理论中变化而来的[10] ,造园者用较少的笔墨,略施小筑,可使园林注入灵气,顿时移情生辉,俨然构成一幅优美的天然画卷,而其中的题诗作词更是成为景中的点睛之笔。

如拙政园中部景区的“荷风四面亭”,亭中观赏荷叶、垂柳,清风徐来,荷香沁人,无比贴切;留园“闻木裤香轩” ,位于假山之上,遍植桂花,中秋时节,月桂香飘四方;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轩南远山近水,树坛中植园柏、罗汉松,姿态奇特;狮子林“暗香疏影楼”,四周栽植梅花,是赏月闻香的夜游园。

1.2.3 拓展空间运用藏露结合,以植物的自然体态装饰砖、瓦构筑的建筑背景,以达到“围墙隐约于间”的自然之趣。

如拙政园的枇杷园西墙、沧浪亭中沿墙而上的爬山虎;网师园东墙的木香。

此外,在围墙前稍作地形,使植物高低错落,墙面若隐若现,产生远近层次延伸的视觉空间,不仅自然气氛倍增,且高低掩映的植物更可造成景深幻觉,扩大景观空间感。

如留园“楫峰轩”北天井中,用竹石作墙隅配植,通过空窗形成一幅幅画面;藕园一角,几块湖石坐底,寿星竹作背景,石笋耸于其前,边植罗汉松,简洁明朗;网师园“殿春簃”的北天井,对着漏窗,用蜡梅与湖石组合成窗画,坐在室内,北面观画,南面赏景,前瞻后顾,南北逢源。

1.2.4 丰富构图S形曲线形如太极的阴阳分界线,风水学中有着“曲生吉,直生煞”的阴阳平衡观念。

然而,造园理论中不乏的“水必曲,园必隔”,“不妨偏经,顿置婉转”等经验总结,“曲”早已经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一个特点[11] 。

为与自然风景的“曲”相协调,造园者们常常将要素以曲代直。

对于园中植物,则主张“取其自然,顺其自然”,保持它们本来的姿态,在姿美、色美、味香和品味的选择标准中,首要的是姿美,即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叶的形状等都追求自然的优美曲线。

如怡园湖岸,树干弯曲、斜临水面,呈临水式的白皮松;耦园假山高处,树干弯曲,倒挂于峭壁之边,呈悬崖式的瓜子黄杨;网师园“看松读画轩”花台,树干横卧于地面,2五行说“五行”如同《夏朝风水法则》一文所说,乃夏禹称帝时所创[12]。

随着人们的逐渐重视而流行起来,《国语》指岀:“王(周朝帝王)以土与金、木、水、火五行,以成万物!”。

《礼记》则将四时、四方、五音、五味、五色、五谷、五帝等皆用“五行”表示。

而后形成了一套五行的相生相克哲学观和宇宙图式(图示1),即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 鮮相克图示1五行相生相克2.1相生相克植物间、植物与人以及植物与环境的相生相克是普遍存在的,许多民谚和诗文都是对这些元素间适宜与不适,相生相克关系的经验总结性口碑文载,如宅后有榆,百鬼不进;曼陀罗花开,蛇蝎虫遭灭;葡萄栽在松树旁不结果,栽在榆树旁结酸果;葡萄架下不宜睡卧,其气场对人体不利[13];松树、柏树能够分泌岀强烈芳香的挥发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能力。

有关资料认为,每公顷松树或桧柏林一昼夜能分泌出30〜60kg的杀菌素,这些杀菌素甚至可以杀死飘浮在空气中两公里以外的细菌和病毒,保护人的身体健康。

但孕妇宅旁则不宜植柏树,其气味促呕[14]另外,根据植物的五行来布场,不仅力求景观美,而且更注意发挥植物的功能,以创造岀良好的可居环境[15](表1)。

如五行属火、五色属红系列的植物,如石榴、红枫、象牙红、红千层、红背桂等有助于心脏和神经的调节;五行属金、五色属白系列的植物,如白千层、柠檬桉、九里香、白玉兰、白睡莲、冰水花等有助于肺部的调节;五行属木、五色属绿系列的植物,如绿牡丹、绿月季及绿色林木等有助于肝部的调节;五行属土、五色属黄系列的植物,如黄素馨、金桂、金菊、黄钟花、黄玫瑰等有助于脾胃的调节。

表1 五行衍化四季、方位、五味、五色2.2花木颜色风水理论中,对于植物什么方位适宜栽植什么颜色,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五行衍化岀一系列深层次的涵义:白色象征光明、洁净与正义;绿色象征平安、吉祥与如意;黑色象征庄重、肃穆、神秘与沉重;红色象征欢乐、热烈与生命力;黄色象征富贵与尊严。

如在皇家园林中,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几乎形成了植物景观的主调,雍容华贵的牡丹是统治者尊贵、富有的象征,色彩上常以鲜艳的红、黄色居多;还有“右树红花、妖媚倾家"的说法,形容“桃花运"较多,不宜设在水塘右边,否则会有淫秽现象的岀现;“右树白花、子孙零落"则是与人们对亡者哀悼示以白花的习俗有关,故而得出“子孙零落”的推断[16]。

3象征意象征,形著于此,而义表于彼[17],以具体的事物或符号表达特定的含义,具有约定俗成的民族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之初,即被深谙传统文化思想的园主或造园家们在作为意识形态外在体现的园林植物景观中,不仅仅停留在植物色彩、姿态、香味等引起的感观愉悦上,而是更注重植物文化的象征内涵。

同样,在流传下来的习俗文化当中,风水学也充分应用了植物特定的象征寓意[18]。

3.1吉祥寓意植物与吉祥语的谐音寓意。

如桔(吉)、芙蓉(富荣)、桂(贵)、枣(早)、桐(同)、榉(举)、槐(怀)、竹(祝)、荷(合、和)、莲(连)、柏(百)等。

另外,还有槐树来代表“禄",后人常于庭院植槐;自古视“灵芝"为祥兆,吉祥图可见鹿口或鹤嘴衔灵芝,常用作祝寿礼品;梅花因有五瓣被认为是有五个吉祥神,常有“梅开五福”图;无患子受到尊崇,果实俗名鬼见愁,佛教称为菩提子,可串联作念珠,有它“无患”;月季因四季常开而视为祥瑞,有“四季平安”意蕴,与天竹组合为“四季常春”;松柏因四季长青、树龄较长而寓意长寿;牡丹被视为“富贵花",常与玉兰、海棠、桂花搭配在一起,寓意“金玉满堂”。

如网师园万卷堂前植玉兰、女厅前植桂花,春观兰、秋赏桂,饱含祥瑞富贵之意。

民俗中“家有梧桐树,何愁凤不至”。

《庄子•秋水》:“夫宛鸟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都有梧桐树招引凤凰栖息之意。

如耦园东园西墙边种植梧桐,园主沈氏把夫人比喻为凤3.2 品格寓意根据植物的象征性赋予不同的品格。

如松、竹、梅、菊因傲霜、高风亮节被誉为“四君子”;其中松、竹、梅又因其耐寒习性而被誉为“岁寒三友”,怡园拜石轩厅南院,遍植松柏、冬青、梅、山茶、翠竹等,经冬不凋,四季常青,且以松、竹、梅为特色,故又名“岁寒草庐”;兰因有王者香而被赋予高士的品格;此外,丁香、桂、含笑、茉莉等往往因其特殊的芬芳而被比做丽珠佳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