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之植物

合集下载

苏州园林知识点

苏州园林知识点

苏州园林知识点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为您介绍苏州园林的知识点,从其历史渊源、设计特点、常见的园林元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而真正盛行的则是明代和清代。

苏州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发达的经济商贸而成为园林建设的热门地区。

众多的园林在此时兴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二、设计特点1. 精巧的布局:苏州园林以精巧的布局而著称,常采用曲径通幽的手法,通过错落有致的景点将整个园林分为多个景区,每个景区都有独特的主题和韵味。

2. 池塘水景:水是苏州园林的灵魂,池塘和水景的设置常常是园林的重要核心。

曲折的小桥、石雕、假山等元素与水景融为一体,营造出宛如仙境般的氛围。

3. 假山石雕:苏州园林的假山石雕技艺独步天下,通过巧妙的制作技巧和石材的运用,打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石雕形象,增添了园林的艺术价值。

4. 园林墙壁:苏州园林常常以墙壁来围合景区,墙壁经过特殊处理,砌成亭亭玉立的砖石墙,增加了整个园林的精致感和私密感。

三、常见的园林元素1. 园门:园门是苏州园林的入口,常常以精美的门楼和雕花作为装饰,给人以庄重而不失华丽的感觉。

2. 建筑:苏州园林的建筑多以小亭、轩子、花厅为主,建筑采用木材和砖石相结合的方式,造型别致。

3. 花草植物:苏州园林注重对花草植物的悉心栽培和烘托,常常根据季节变化来搭配不同的花卉,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不同的景色。

4. 水景:苏州园林中的水景包括池塘、溪流和小瀑布等,水景犹如一幅流动的画卷,与建筑、植物相互映衬,增加了园林的灵动性和美感。

综上所述,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卓越的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园林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更是一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遗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苏州园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能够亲身去感受其中的美妙。

苏州园林的植物美

苏州园林的植物美

苏州园林的植物文化一、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作用“餐翠腹可饱,饮绿身须轻”。

花木的神奇作用,人们总会有意无意中身受神领。

走进苏州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充满生机的繁花芳草、嘉木修竹,顿感精神爽朗。

与游园有异趣同感的还有观看古画时的心曲变化,欣赏古代山水画的人,都会被画面上或青翠、或葱茏、或婀娜飘逸、或亭亭玉立的各种花木景观所吸弓I,沁人心肺,神向往之。

这就是花木的神奇作用。

正如宋代大画家郭熙所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

”因此, 园林有了植物,才会有生机,才会呈现出华滋之美。

一、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作用植物是园林中重要的造景要素。

凡是园林都离不开植物。

只要对“园林” 一词稍作分析就能看出其中的文化含义。

著名园林学家童寯曾有精辟解释:古字“園”,是一个非常象形的文字,直接告诉人们园的主要内容:“□”是围墙,“土”者形似屋宇平面,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 字似石似树,植物的造景作用已经在这个古字中表现出来。

“林”字更说明花木是园林构成的重要因素。

苏州园林植物的造景作用是多方面的。

作为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花木配植上或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上得到启发,甚至直接运用绘画手法,花木造景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与山石、水面、建筑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显著特点是“处处如画”,成为人们欣赏、休息和起居生活的理想环境。

古代造园家巧妙利用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使园林景观用材不多,而顿生意气,古松而显苍劲,柳枝而露柔和,柏与花交植而呈刚柔相济。

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前的桧柏苍然耸立,白皮松满枝苍翠,古意盎然;拙政园中部池畔多植柳树,轻丝拂面,楼台掩映,柔情醉人;留园的古木交柯,为古柏与山茶交柯连理之景,构成一幅古朴典雅的画面,耐人寻味。

古代造园家还巧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妙利用树形的大小、枝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造成自然山林的效果。

苏州园林之桂花品赏

苏州园林之桂花品赏

苏州园林之桂花品赏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其园林设计精致、布局合理、植被丰富,以及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桂花作为园林中的重要植物之一,不仅在苏州园林中广泛种植,而且也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大特色之一。

桂花花香、花色、园林中的布置等都备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为您介绍苏州园林中桂花的品赏之美。

一、桂花的品种苏州园林中种植的桂花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而其中最为被人熟知和喜爱的要数金桂了。

金桂为中国特有品种,四季常绿,枝繁叶茂,开花时可使整个庭院弥漫着浓郁的桂花香味。

苏州园林中也有种植铃妇桂、蜡瓣桂等品种,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品相各异,况且每种桂花都有其浓郁芳香和良好的观赏价值。

二、桂花的风采桂花在苏州园林中常被用来围绕小庭、绿坡、亭阁等,以及摆放盆景,在园林的绿植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每到桂花花开,花香扑鼻,香气满园。

桂花花姿均匀挺拔,花朵细小而密集,枝叶繁茂,因此即便是桂花不开花的时候,也是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三、桂花的赏析桂花赏析时,可从花香、花色、观赏布置等多个方面来欣赏其美。

桂花的花香十分浓烈,不仅能够远远闻到,而且非常持久,香气袭人。

在苏州园林中品赏桂花时,常常可以淹没在花的香气之中,让人陶醉其中。

桂花的花色也十分丰富多彩,有白桂、粉桂、黄桂等多种花色,每一种花色都有其独特的风姿。

在不同的景观布置中,桂花的观赏方式也有着差异,从而使得桂花的品赏更加多样化,更加有趣味性。

四、桂花的文化内涵桂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诗中的花”、“歌中的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桂花一直都是一种富贵吉祥的象征,与其说是一种植物,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在苏州园林中,桂花常常被用来作为装点,不仅美化园林环境,而且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桂花还常常被用来制作各种美食和饮品,如桂花糕、桂花酒等,使得桂花在苏州园林中的文化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在苏州园林中,赏桂花不仅是一种观赏,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每到桂花盛开的季节,游人如织,争相前往各大园林中品赏桂花的美。

苏州园林狮子林

苏州园林狮子林

苏州园林狮子林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苏州园林狮子林》的内容,具体内容:狮子林是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那么你对了解多少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狮子林是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那么你对了解多少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3号。

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历史沿革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

翌年(元代最后一位皇帝顺帝至正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

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

史载,元末名僧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亦因佛书上有"狮子吼"一语("狮子吼"是指禅师传授经文),且众多假山酷似狮形而命名。

苏州园林常用植物

苏州园林常用植物

苏州园林常用植物苏州园林这么大,除了有建筑和山石的美丽之外,还有植物的点缀,那么你对苏州园林常用植物有多少了解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常用植物,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常用植物植物的种类及运用1.乔木还未进入公园就能看到公园四周主干道的行道树为法国梧桐。

法国梧桐是苏州老街的行道树首选。

人民路、养育巷等主干道都选择了它。

这些法国梧桐都有一定的年代了,树干勉强可以被一个成年人抱住。

由于其树皮特有的淡迷彩色的斑驳,总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气息。

公园内的行道树主要为玉兰、广玉兰、香樟、重阳木、梧桐、榆树、朴树、桂花、鹅掌楸。

香樟、重阳木、梧桐都十分高大,有10米左右;由于他们的树冠都很宽大,树叶较为浓密,因而也成为公园内主要的庭荫树,起到了良好的遮阴效果。

玉兰花已谢,正值叶片生长茂盛的时期,广玉兰则鲜花绽放,浓郁的花香能让路过的人闻之心旷神怡,两者都高近8米;榆树、朴树、桂花、鹅掌楸被种植在公园小径两旁,3米左右的高度正好隔离了视野有不显压抑。

这些高低有致的行道树让苏州公园在高处整体观望时显得更立体。

入园起伏地上丛植着十来棵一组的海棠、梅花、杜英、日本晚樱。

海棠都为湖北海棠和垂丝海棠,垂丝海棠占大多。

几棵雪松、柏、银杏种植在中央广场的四周成为孤植树。

几棵无患子由于正落花而成为焦点。

鸡爪槭和青枫种在一起,挑眼的深红和葱嫩的绿交相辉映,增添了公园的色彩。

杜英在深秋季节,有部分当年春季形成的叶片,在低温霜冻的影响下,叶绿素转化为花青素,叶片的绿色被花青素的红色所遮盖,呈现鲜艳的红色。

园林工作者把这种鲜艳的深红色称为“绯红”。

在众多的绿叶中,有似红色的花朵,初冬在周边其他植物枯黄落叶中,这种“绯红”与深绿相衬十分耀眼。

具有观赏价值。

2.灌木石楠、火棘、金叶女贞、金边大叶黄杨、瓜子黄杨、匍地龙柏、红檵木成为组成模纹花坛的主要植物。

它们都被修剪成球形或方体,主要种植在入口和中央广场的大模纹花坛内。

有的高有的低,颜色斑斓。

探析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对空间的塑造

探析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对空间的塑造

探析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对空间的塑造作者:李抒音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4期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江南园林的集大成者。

其中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为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作,其景观营造之奇巧,表达意境之精妙堪称绝伦。

本文从植物景观营造的角度出发,对其造园手法加以分析,并希望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有所启示。

江南古典园林大都为文人园林,文人们“天人合一”、“人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的情怀使得植物成为造园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城市山林”的构建更是讲究植物景观的营造,植物已成为丰富文化内涵的载体、空间的开拓者以及艺术境界的提升者。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常见植物苏州园林中的植物常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文人们情感的寄托。

如松竹梅象征着君子高贵的品格,此外,香樟、槐树、楸树、榔榆、柳树、梧桐等也是文人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对象。

为了避免园中气氛过于单调、肃穆、缺乏情趣,园主人常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取适于观赏、吟诵的植物配置于适当位置,邀约知友,欣赏吟唱。

这类植物多为观花植物,如梅、李、木兰、桃、山茶、杜鹃、迎春、海棠、芍药、牡丹、紫薇、栀子、木槿、合欢、桂花、木芙蓉、腊梅、月季、睡莲、荷花、木香、萱草、百合、凤仙等。

还有些植物,文化地位虽不高,但也具有良好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如枇杷、石榴、柿树、柑橘、枣、葡萄、枸杞等。

古典园林植物材料的选择之丰富,远不止于此,运用也极具多样性,这里不再赘述。

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对整体空间的营造“大园重在补白,小园重在点景”,对于面积较大的园林,“园中地广,多植果木松篁”,植物种植密度相对较大,若面积较小,则植物相对较疏,注重与其他景观协调搭配,创造富有情趣的空间。

具体来说,植物对园林空间的营造有以下几种形式1. 丰富空间层次,加强景深透过植物构成的枝叶扶疏的网络,可使景物退于该层次之后,显得深远,并且可因网络的疏密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含蓄感。

如拙政园中部园景,从柳荫曲路观香洲,以树木枝干为近景,曲溪为中景,香洲便退居为远景。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的四季花艳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的四季花艳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的四季花艳苏州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其中拙政园更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拙政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四季花艳而闻名。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拙政园的四季花艳之美。

春季是拙政园最美丽的季节之一,园中的花卉开始绽放。

踏入拙政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

游人走在曲径通幽的园中,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春花,如桃花、梅花、杏花等。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拙政园内的百花苑。

百花苑是拙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品种丰富、花色绚丽而著名。

百花苑内的花卉种类繁多,包括牡丹、兰花、菊花等,各种花卉在春季盛开,各自展示着自己的美丽。

走进百花苑,芬芳的花香扑面而来,令人陶醉其中。

春日的拙政园,花开如海,仿佛进入了一个仙境。

夏季是拙政园的绿意盎然的季节。

夏天的拙政园古树葱郁,翠绿的植被覆盖了整个园区,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拙政园内的檀香斋。

檀香斋是一座唐代风格的建筑,周围种植着茂盛的树木,形成了一个清幽的花园。

夏天,檀香斋外的花草葱茏,花团锦簇,给人一种凉爽宜人的感觉。

拙政园还有一座名为“双溪寒舍”的建筑,这座建筑被绿叶掩映,与周围的植物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夏日的清晨,来一场清新的早晨漫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秋季是拙政园变换色彩的季节。

当秋风吹来时,拙政园内的植物开始变得金黄或红色,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在秋季,拙政园的重要景点之一是碧螺春茶园。

碧螺春茶园是一片广袤的茶园,茶树的叶子变得金黄,整个茶园呈现出一片金色的海洋。

漫步在碧螺春茶园中,可以品尝到香气扑鼻的碧螺春茶,感受到秋季独特的韵味。

此外,拙政园的湖泊也在秋季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丽。

湖水澄澈如镜,倒映着周围红黄交织的树木,美不胜收。

冬季是拙政园的淡雅之季。

虽然没有春季那样绚烂的花朵,但拙政园的冬季景色依然让人陶醉。

拙政园内的假山、园林建筑和花木均被冰雪覆盖,形成了一幅冰雪世界的画卷。

苏州园林介绍

苏州园林介绍


枇 杷 琼火 园
枝树 日风 出来 晒翻 红绛 纱焰

香 洲
将采 以芳 遗洲 兮兮 下杜 女若


佳奇 花石
木 樨
香尽 香
动含 轩
万千
山古
秋秀

海 棠 占雪 春 春绽 坞
颜霞 色铺 最锦 风水 流头

芙 蓉 两蕉 榭
家叶 秋半 雨黄 一荷 家叶 声碧
二、种类的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 可用于造园的种类很多。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 藤本在此均有种植。花木种类选择上大多体现了古 代造园家的思想意趣,例如认为栽植紫薇、榉树象 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谐音玉堂富贵,石榴取其 多子,萱草可以忘忧等。
苏州园林介绍
一、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其中植物作为不可或 缺的因素,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 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 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香洲、闻木樨香轩、海棠 春坞、芙蓉榭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 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 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 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 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 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
草 本 及 水 生 植 物 类
三、配植方式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植师法自然,讲究入画,主要 配置方式有孤植、点种、丛植或群植等。
孤植,此种配置方式能充分发挥个体的色香姿特点, 所选植物一般为姿态优美或有独特个性的植株,常 作为庭院植物的主题。

苏州园林拙政园植物配置介绍

苏州园林拙政园植物配置介绍

3.2.2 花木與山石的配置
土山或“土包石”假山的花木配 置多採取複層混交方式,旨在形成山 林景觀,如東部“放眼亭”土山·中部 山島等。“石包土”假山,種植觀賞 價值高的花木,並注意不使之過分濃 密。靠駁岸或擋土牆一邊,為顯示假 山的陡峭峻拔,選擇枝幹彎曲的花木, 或將花木修剪成半懸崖形,使紙條斜 出假山之外,以與假山相呼應。
拙政園利用園地多積水的優勢,疏浚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彌的個性和特色。拙政園 中部現有水面近六畝,約占園林面積的三分之一,“凡諸亭檻臺榭,皆因水為面勢”,用大面積 水面造成園林空間的開朗氣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廣林茂”的特點。
荷花是園子主人喜愛的植物,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北宋周敦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来自 3.2.3 花木与水体的配置
池邊若是土岸,則採取淺沼的處理方法,由池岸向池中做成斜坡,岸邊種植水菖 蒲·蘆葦·慈菇·茭白·水葫蘆等沼生植物,或者是草坡一直到水;池邊若是假山駁岸或條石 駁岸,則在駁岸以內種植一些不阻擋視線的花木,如迎春·探春等,垂掛於駁岸上,或在 假山石上爬植物更顯古樸。還可以在岸邊種植碧桃·梅花·梨花·杏花·玉蘭·海棠·夾竹桃·山 竹·松樹·垂柳·楓楊·榔榆·樸樹等花木,使枝條伸向水面,形成柔條拂水,低枝寫境的畫 面。
在配置中選擇一些當 地的吉祥植物
例如園中“梧竹 幽居”一景,種植梧 桐樹和竹子,民間把 梧桐樹看作鳳凰棲息 之樹“家有梧桐樹, 何愁鳳不至”,白居 易也有“棲鳳安於梧 ”的詩句,相信家種 植梧桐,引鳳來棲, 可以給家帶來吉祥, 而竹子象徵高風亮節 的品格,希望居者也 有此君的風範。
2.2 體現文人精神
植物的利用更是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選擇植物題材上,則採取了許多傳統的手法. 總的來說,蘇州古典園林的植物配置,並無固定 模式,但總是取法自然,因地制宜進行,做到"雖 有人作,宛自天開".

(完整)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研究

(完整)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研究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研究摘要: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巧妙地空间处理手法,以及富有神韵的山水情怀而独步世界。

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植物材料在园林中适宜的种植位置。

就是指植物与周围,或局部小环境的合宜配合,植物能长大形成景观。

受文化影响的苏州古典园林,适宜的植物配置,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内容,另一是适地适树。

现代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不一定适用于古典园林的配置,但是研究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却可以给我们现代公园的建设以启迪。

本文将从苏州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和适地适树的原则分析其植物配置。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 文化,适地适树中国古典园林园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以及独到的意趣在世界园林中拥有重要的地位,而苏州园林作为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拥有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苏州园林甲天下”, 不仅表现在其精湛的建筑工艺而且与其植物景观的营造也密不可分。

1、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适地适树原则中国很早就认识到适地适树在植物造景中的重要作用.如西汉刘安《淮南子》中说:“欲知地道,物其树”指出了树木生长与自然条件的密切关系。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对此进一步的阐述:“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精辟的说明了适地适树的意义和重要性.明代王象晋著《群芳谱》中,对此认识更有所发展:“在北者耐寒,在南者喜暖。

高山者宜燥,下地者宜湿.此物性之固然,非人力可强致也。

诚能顺其天,以致其性,斯得种植之法矣.”现代人将适地适树解释为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依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这一生物界的基本法则提出.1。

1.苏州古典园林的立地条件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端,太湖平原的东侧,地势平坦开阔.苏州平原属流水地貌,由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而塑造成堆积平原。

其中散落着一些孤立低矮的丘陵,这些丘陵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园林植物资源条件.苏州的土壤中的自然黄棕土类中的黄刚土属的各项理化性能,最适宜树木生长,太湖沿岸以自然黄棕土为主的丘陵,园林植物资源丰富[1]。

苏州园林等造园方式

苏州园林等造园方式

五天实训植物配置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

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

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喻情于草木。

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亦照此理,东部假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银杏为主。

配植色香态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气氛。

更使山石、建筑、树木溶合一体,而成为真正的“城市山林”。

指柏轩前假山上有元代古柏数株,有白皮松五棵,姿态苍劲,皆成画意。

暗香疏影楼和问梅阁推窗可见三、五株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尤其问梅阁中桌椅、吊顶都是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亦与梅有关,与地上“冰壶”古井共同构成一幅思乡的画卷。

更有文天样《梅花诗》:“静虚群动息,身雅一身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借梅咏怀,体现了文天样正气凛然的高尚情操。

山石间有六百年年银杏一株,粗干老木,盘根错节于石隙间,夏日浓荫庇日。

秋叶灿若织锦,成为狮子林中一美景。

二、花木景观设计的士人文化崇尚1. 诗词咏颂由于苏州历代习俗和文人墨客所施予的影响,许多花木植物长久以来被寄寓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加以人格化, 以吉祥喜庆和高洁秉正为高尚。

苏州的造园家对植物的品格非常讲究,借其来表达园主人或设计者的志趣,其中许多名花为造园家经常运用。

牡丹国色天香,盛开时其色万状为绝,为“百花王"。

唐刘禹锡说:"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也有人说:“丽或中人,香可专用”,还有人说:“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菊花为“花中隐士”,陶令之后被尊称为“隐逸之宗”,是中国传统名花,“东万黄菊作黄昏,自甘孤处作孤芳”,有飘逸清雅的外观,幽幽袭人的清香,还具有“秋霜不改条”的内质。

在苏州园林中不仅地栽、盆植,而且大量出现在建筑小品和雕刻图案上,并与兰花、梅花和竹统称为“四君子”,自古受人尊重。

苏州园林造园要素

苏州园林造园要素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绝佳代表之一,其造园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空间布局:苏州园林讲究空间局部和谐,布局上会分为前、中、后场,前场通常为门厅或走廊,中场是主要的景点区域,后场一般是配套或生活区域。

同时苏州园林将园林空间与文学艺术结合,使得空间呈现出一种文学与艺术的品格。

2. 水景:由于苏州地形地貌独特,大量修建水景是园林造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园林的水景在造型上多采用人工疏浚湖泊,疏浚的堆土作为小山丘,又称“莲花峰”。

同时,修建石桥、月亮门等。

3. 植物:苏州园林植物布局以雅致为主,通过不同元素组合,产生出花草树木和建筑物的立体美感。

苏州园林中常见的园林植物有落叶松、榆树、金丝楠、苏铁、吊灯花、琴花等。

4. 亭、台、楼、阁:苏州园林中,亭、台、楼、阁为园林中重要的建筑组成部分。

亭为独立性较强的建筑,常建在花坛、草地、水面附近,建筑框架一般为四根柱子加屋檐;阁与楼常建在山峦之上,层层叠叠。

它们共同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布置与意境。

5. 人工构景:例如石头摆放、竹子的编制、人工湖泊的修建等,这些都是苏州园林中不可缺少的。

综上所述,苏州园林建造强调空间布局合理、水景设置精美、植物选择出奇入胜、亭阁楼台构思严谨以及人工构景利用巧妙等要素。

这些要素的结合与融合,构成了苏州园林的特有魅力和气质。

苏州市的绿化特色和树种

苏州市的绿化特色和树种

苏州市的绿化特色和树种目录1.苏州城市总体环境的自然特色1.1 山水1.2 植被2.苏州园林的自然特色2.1 苏州古典园林的演进2.2 水体2.3 山石2.4 植被3.苏州的植物正文东出盘门括眼明,萧瑟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倶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援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过苏州》苏舜钦杨柳阴阴十亩塘,昔人曾此咏沧浪。

春风依旧吹防杜,陈迹无多半夕阳。

积雨经时荒渚断,跳鱼一聚晚波凉。

渺然诗思江湖近,便欲相携上野航。

《沧浪池上》文徵明“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唐代诗人们这些名篇绝句是对水城苏州的形象描绘。

苏州有着2500 多年的发展历史,周敬王六年,即公无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建城动工之初,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作了天文地质勘察,然后施工营造板筑城垣,周围十分壮观。

“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其实就是依自然之势选择和建设城市。

因此,作为今天的苏州城,其自然特征一开始就融入了城市环境之中,从城址的外环境看,恰是“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阳基形式;是“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的宝地。

而其城内则附会“卧龙”之说,其自然特征也集中在一个水波微鳞之上,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虽历经沧桑,然城址未变,至今仍保留“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式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古朴风貌的踪迹,这是苏州这座千年古城为天下罕见的一大特色。

此外,江南水乡苏州城内的众多园林也是苏州城市空间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把苏州的园林与苏州的城市空间环境剥离开来,苏州园林也就失去了那种隐逸不群的气息。

苏州若是一棵大树,苏州的河道街巷是繁密的枝条,而园林和民居就是簇拥在枝上的花、叶。

因此要研究苏州的绿化特色,既要研究苏州城市的总体自然环境绿化特色,也要考察苏州园林的绿化特色。

1.苏州城市总体环境的自然特色1.1山水“小桥、流水、人家”是苏州最主要的城市自然环境,而古城的河道水系是城市景观中最有生气的元素之一。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生态美学的实践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生态美学的实践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中的植物品种和配置方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文化气息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人文精神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体现了主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品味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特点
01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包含了众多的植物品种,如花卉、树
木、藤本等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采用了多种配置方式,如对植、丛植、
林植等
02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创意性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善于运用植物的自然特性,创造出独
特的景观效果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通过植物与建筑、水体、假山等元素
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多样化的园林景观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更加注重生态美学和功能性,适应时代发展
的需求
05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
更加注重生态美学和功能性
更加注重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
•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将更加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将更加尊重地域特色,充分发挥苏州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明代达到鼎盛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发展阶段
• 宋代的园林植物配置以花卉为主,注重观赏性
• 明代的园林植物配置更加丰富多样,注重生态美学
• 清代的园林植物配置则更加精致,注重细节和意境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历史影响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的效果和效率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概述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概述

苏州园林植物概述廖星摘要:不论是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

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

“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

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

关键词:造境、风韵美、苏州园林植物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

而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融和。

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

不论是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

1园林植物的色彩美1.1观花类的色彩美。

因花色艳丽而芬芳,是园中主要观赏对象。

其中红色花系有山茶、月季、杜鹃、夹竹桃、红花牡丹、垂丝海棠、石榴、紫薇、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凤仙花、鸡冠花、蜀葵、秋葵、鸭趾草、。

黄色花系有金桂、迎春、金丝桃、蜡梅。

白色花系广玉兰、栀子花、含笑等;蓝色花系的有、紫荆、八仙花、木槿、毛泡桐、等。

红色能形成热情兴奋的气氛,黄色象征着高贵、白色象征着纯洁、蓝紫色象征着幽静。

1.2观果类的色彩美。

在树种园林中此类花木主要作为夏秋观赏之用,或作为冬季点缀。

橙黄色的有枇杷、桔、柚,红色或紫色的有南天竹、枸骨、珊瑚石榴、花红、柿、枸杞、枣等。

其中枇杷既能观赏,又可供食用,各园颇多采用。

南天竹亦称天竹,冬季结红果,常与蜡梅合栽,也是园中常用的重要树种。

1.3观叶类叶的色彩随着树种的环境不同而不同,有些还随着季节的交替变化而变化。

有的早春新绿,夏季浓绿,秋季红叶变化极为丰富。

在苏州园林中绿色类的有黄杨、桂花、广玉兰、枇杷、榕树、八角金盘、女贞、丝兰、棕榈等;春色类得有樟树、五角枫、茶条槭、秋色叶有爬山虎、卫矛、栾树、落羽杉、水杉、金钱松。

苏州园林拙政园植物配置介绍PPT

苏州园林拙政园植物配置介绍PPT

4.6 浮翠閣
浮翠閣:為八角形雙層建築,高 大氣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 密,綠草如茵,建築好像浮動於一片 翠綠濃蔭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閣”
5 總結 總的來說,拙政園植物配置有三大特 色:
1:注重選擇植物的“比德”思想
2:追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3:在種植設計上注重植物的季相特徵
謝謝觀看
總平面圖
拙政園的山石.水 體 . 建築的營建以及其 植物配置都達到了相 當高的水準 , 歷史上該 園即以 " 林木絕勝 " 而 著稱 , 雖有林木 . 花卉 近千株 , 但多而不亂 , 經營得章法 , 因 此 , 園 內的植物景觀堪稱蘇 州古典園林的最佳典 範.
雖有林木.花卉近千株,但多而不亂,經營的 頗有章法 , 花木與山水建築緊密結合 , 形成了這 個"喬木參天,有山村杳冥之歌"的古典園林. 植物的利用更是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選擇植物題材上 , 則採取了許多傳統的手法 . 總的來說 , 蘇州古典園林的植物配置 , 並無固定 模式 , 但總是取法自然 , 因地制宜進行 , 做到 " 雖 有人作,宛自天開".
4.5 十八曼陀羅花館
卅六鴛鴦館(十八曼陀羅花館):為 西花園的主體建築,南部稱“十八曼陀羅 花館”,北部名“卅六鴛鴦館”,這是古 建築中的一種鴛鴦廳形式。 南廳是十八曼 陀羅花館,曼陀羅花即山茶花。北廳因臨 池曾養三十六對鴛鴦而得名。卅六鴛鴦館 內頂棚採用拱型狀,既彎曲美觀,遮掩頂 上梁架,又利用這弧形屋頂來反射聲音, 增強音響效果,使得餘音嫋嫋,繞梁縈回。
不但樹木長勢較好,而且在樹木的高 低層次上,有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合理 搭配;在樹葉的色彩上面,有常綠和落葉 的搭配,在統一的綠色調裏產生純度和明 度的變化,映襯著碧水藍天,如夢如畫境。

沧浪亭闻妙香室梅花品种

沧浪亭闻妙香室梅花品种

沧浪亭闻妙香室梅花品种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区内,是一座古老的园林建筑,也是苏州园
林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沧浪亭内有一处名为“闻妙香室”的
地方,这里以梅花品种闻名。

梅花,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花中贵妇”,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
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而沧浪亭的“闻妙香室”内所栽种的梅花更
是别具特色,因其品种繁多而备受游客青睐。

在“闻妙香室”内,有各种各样的梅花品种,其中包括了垂丝梅、红梅、白梅、紫叶李等。

每到梅花盛开的季节,这里便是一片
花海,各色梅花争相怒放,香气扑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垂丝梅是“闻妙香室”内最为引人注目的品种之一。

其花瓣细
长柔软,宛如垂落的丝绸,在微风拂过时摇曳生姿,给人以柔美的
感觉。

而红梅则是以其热烈奔放的色彩和芬芳的香气而著称,每每
盛开时都能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

白梅清雅脱俗,花瓣洁白如雪,花香幽远,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受。

紫叶李则以其叶子紫红色而著称,与梅花相映成趣,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风情。

沧浪亭的梅花品种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前来观赏。

在这片梅花盛开的花海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梅花的傲骨、坚韧和不畏严寒的品质,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走进沧浪亭的“闻妙香室”,置身于梅花的芬芳之中,仿佛也能体会到古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这里的梅花品种丰富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无不展现着梅花的傲骨和不畏严寒的品质。

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欣赏梅花的美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梅花的深厚情感。

苏州园林植物种类推荐

苏州园林植物种类推荐
种类
苏州园林推荐绿化植物品种
山茶、桂花、广玉兰、杜鹃、栀子、金丝桃、六月雪、瓶兰、含笑 等;落叶的有牡丹、芍药、月季、白玉兰、紫玉兰、梅、桃、杏、李 、海棠、紫薇、丁香、木槿、木芙蓉、蜡梅、紫荆、绣球、迎春、连 翘、珍珠梅、棣棠、迎春、琼花、樱花、垂丝海棠、黑心菊、非洲菊 常绿的有枇杷、桔子、南天竹、构骨、火棘;落叶的有石榴、花红、 柿、无花果、构杞、枣、 枫香、乌桕、黄栌、银杏、五角枫、元宝枫、三角枫、红叶李、山麻 杆、洒金桃叶珊瑚、南天竹、红枫、八角金盘、棕榈、丝兰、瓜子黄 杨、芭蕉、云南黄馨、十大功劳、 常绿类:罗汉松、白皮松、黑松、马尾松、桧柏、柳杉、香樟,落叶 类:梧桐、银杏、榆树、榔榆、朴树、榉树、槐树、枫杨、楝树、臭 椿、合欢、梓树、黄连木、皂荚、垂柳 蔷薇、木香、薜荔、络石、常春藤、金银花、铺地柏、紫藤、凌霄、 葡萄、炮仗花、葫芦、爬山虎 象竹、慈孝竹、紫竹、方竹、斑竹、罗汉竹、金镶碧玉竹、箬竹、龟 甲竹、红基竹、毛竹 芭蕉、芍药、菊花、萱草、书带草、诸葛菜、鸢尾、玉簪、紫萼、秋 海棠、紫茉莉、凤仙花、鸡冠花、蜀葵、虎耳草、石斛、菖蒲、火炬 花、虎头兰、朱顶兰 荷花、睡莲、芦苇、重瓣莲、莲蓬草、慈姑
梧桐银杏榆树榔榆朴树榉树槐树枫杨楝树臭椿合欢梓树黄连木皂荚垂蔷薇木香薜荔络石常春藤金银花铺地柏紫藤凌霄葡萄炮仗花葫芦爬山虎象竹慈孝竹紫竹方竹斑竹罗汉竹金镶碧玉竹箬竹龟甲竹红基竹毛芭蕉芍药菊花萱草书带草诸葛菜鸢尾玉簪紫萼秋海棠紫茉莉凤仙花鸡冠花蜀葵虎耳草石斛菖蒲火炬花虎头兰朱顶兰水生植物荷花睡莲芦苇重瓣莲莲蓬草慈姑观花类Fra bibliotek观果类 观叶类
高大乔木类 藤蔓类
竹类 草本
水生植物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以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为题目,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苏州园林的栽种和修剪技巧吧。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瑰宝,以其精致、雅致、自然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的栽种和修剪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园林的栽种注重选择合适的植物。

苏州园林常见的树木有柳树、松树、桂花树等,这些植物都能很好地融入园林的整体风格。

在栽种时,要注意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所需环境条件,选择适合园林的植物。

同时,树木的栽种位置也要考虑到景观效果和园林的整体布局,要避免过于拥挤或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

苏州园林的修剪技巧独具特色。

修剪是园林的重要工作,能够使植物保持良好的形态和生长状态。

在修剪时,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和园林的整体风格进行调整。

苏州园林常见的修剪技法有剪枝、造型修剪等。

剪枝是指修剪树木的枝干,使其保持健康和良好的形态;造型修剪则是通过修剪树木的形状和轮廓,营造出各种各样的景观效果。

修剪技巧的灵活运用可以使园林更加美观和有层次感。

除了栽种和修剪技巧,苏州园林还注重植物的养护和管理。

养护包括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苏州的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因此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植物的养护措施。

浇水要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施肥要根据植物的需求和土壤的状况进行,保持适宜的营养供应;病虫害防治要及时进行,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

苏州园林的栽种和修剪还需要考虑到园林的整体规划和设计。

苏州园林注重以小见大,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构思,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因此,在栽种和修剪时要考虑到园林的整体风格和氛围,使植物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相得益彰。

苏州园林的栽种和修剪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栽种和修剪的技巧要注重选择合适的植物、灵活运用修剪技法、科学养护和管理,并考虑到园林的整体规划和设计。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恰到好处,才能使苏州园林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03月15日 15:25 阅读(0) 评论(0) 分类:收藏soso权限: 公开•字体:中▼o小o中o大•更多▼o设置置顶o权限设置o推荐日志o转为私密日志•删除•编辑苏州园林之植物花木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

苏州古典园林的花木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

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

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在形成自然山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以适当的常绿树,与土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组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花木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阴路曲等等,其他各园此类名称也数见不鲜。

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习用的一种手法。

例如各园厅堂前的玉兰与花台上的牡丹,侧重春景;怡园内群植的紫薇,拙政园与狮子林等的荷蕖,主要供夏季观赏;留园西部土山上的枫林,以及各园的桂花与菊花,构成秋景;拙政园西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前的山茶,以及各园小院内栽植的天竹、蜡梅,则为冬景。

不仅如此,园林中对花木混合布置的方法更为重视,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院和留园冠云峰庭院,都配有四季分别可观赏的花木,花期衔接交替,形成四时景色的变化。

苏州园林花木的栽植,大都根据地形,朝向和干湿情况,结合花木本身的生长习性配植。

例如桂花、山茶、黄杨,天竹、枸骨、女贞等耐阴,多植于墙阴屋隅;松、柏、榆,枣、丝兰等耐旱,则多植于山上;垂柳、枫杨、石榴等喜湿,多布置在池畔。

但并不机械地为其习性所拘束,而是根据花木的姿态、线条、构图、色香等特点,与周围环境作有机的配植。

“远香”原由荷花引伸而来(见宋周敦颐《爱莲说》),远香堂面临荷池,故名。

“倚玉”,据明文征明拙政园诗:“倚楹碧玉万竿长”,轩前原有竹。

“雪香”意为梅花,“云蔚”指山间树木茂密。

“待霜”指霜降桔始红,亭旁种桔树。

梧竹幽居亭旁有梧有竹。

松风亭前有松。

柳阴路曲廊前植柳。

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大树在园林中的作用,也是一种传统的手法。

由于某些园林历史悠久,往往遗留若干百年至数百年的古树,后人重建新园,并不因其妨碍修建而加以砍伐,相反地却视为珍品,充分利用这些古树,与山,池、房屋巧妙地组合起来。

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南的柏树与罗汉松,拙政园中部的几株大枫杨,留园中部的银杏与朴树,狮子林问梅阁前的银杏,都是利用古树的较好例子。

(一) 种类选择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

当地大型园林的花木约在百种以上,中小型园林亦有二,三十种至六、七十种左右。

-花木选用方面,主要利用当地传统的观赏植物,发挥地方性的特色。

故园林中的树木,多半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类、芭蕉,草花,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

过去苏州古典园林对花木种类的选用,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与艺术标准,以及园主们的喜好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对于花木讲究近玩细赏,因而比较重视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对树木的选择常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

封建迷信思想,在花木种类选择上也有许多反映,例如认为栽植紫薇、榉树象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谐音玉堂富贵,石榴取其多子,萱草可以忘忧等,因此就使花木选用受到了局限。

解放以后,在园林的修整过程中,批判了这些观点,花木的配植主要根据园景需要,同时注意结合生产,纠正和改变了过去那些局限,大大丰富了树种,美化了园景,有些花木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苏州园林常用的花木种类,按观赏植物学分,大致如下:1.观花类因花色艳丽而芬芳,是园中主要观赏对象。

常绿的有山茶,桂花、广玉兰、月季、杜鹃、夹竹桃、栀子花、金丝桃、六月雪、瓶兰、探春、黄素馨、含笑等;落叶的有牡丹、玉兰、梅。

桃、杏,李、海棠,紫薇、丁香、木槿,木芙蓉,辛夷、蜡梅,紫荆、绣球、锦带花,迎春、连翘,珍珠梅、棣棠、郁李、榆叶梅等。

其中牡丹有“花王”之称,花大色艳,是园中花台上的主要花种。

海棠,紫薇因兼有姿态花色之美,山上、水滨、庭院等处无不相宜。

海棠又有西府,垂丝、贴梗、木瓜之分,虽树形各异,都具有相当观赏价值,垂丝海棠花枝婆娑,园中栽植尤多。

山茶与桂花既为常绿,又可耐阴,而且茶花色艳,桂花芬芳,故亦较多采用。

蜡梅花香色美,是冬季的重要观赏对象,常作为院落种植的树种。

2.观果类此类花木主要作为夏秋观赏之用,或作为冬季点缀。

常绿的有枇杷、桔、香椽,南天竹、枸骨、珊瑚树等;落叶的有石榴、花红、柿、无花果、枸杞、枣等。

其中枇杷果实金黄,既能观赏,又可供食用,各园颇多采用。

南天竹亦称天竹,冬季结红果,常与蜡梅合栽,也是园中常用的重要树种。

3.观叶类是园中不可缺少的树木。

常绿的有瓜子黄杨、石榴,桃叶珊瑚、八角金盘、女贞、丝兰、棕榈等;落叶的有槭,枫香、乌桕、垂柳,山麻杆、柽柳、红叶李等。

其中槭树种类很多,叶色姿态均有不同,是单株观赏或群植的较好题材。

4.林木、荫木类这类树木是构成园中山林与绿荫的主要因素,也是园林植物配置的基础;常绿的有罗汉松、白皮松、黑松,马尾松、桧柏、柳杉、香樟等;落叶的有梧桐、银杏、榆、榔榆、榉,朴、糙叶树、槐、枫杨、臭椿,楝、合欢、梓、黄连木、皂荚等。

其中枫杨生长较速,枝干盘曲,树冠有浓荫,容易形成葱茏的佳境,园中应用颇多。

5.藤蔓类是园中依附于山石、墙壁、花架上的主要植物。

因其习性攀缘,故有填补空白,增加园中生气的效果。

常绿的有蔷薇、木香、薜荔、络石、常春藤、金银花、匍地柏等;落叶的有紫藤、凌霄、爬墙虎,葡萄等。

其中紫藤除攀缘外,还可修剪成各种形态。

木香花千枝万条,香馥清远,园中颇喜采用。

6.竹类性喜温暖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姿态挺秀,经冬不凋,与松柏并重。

由于生长快,不择阴阳,墙根池畔,皆可种植,常用的有象竹、慈孝竹、箬竹、石竹,观音竹、寿星竹、斑竹、紫竹、方竹、金镶碧玉竹等。

其中象竹竿大且直,多成片种植,绿意盎然。

箬竹叶阔,低矮成丛,多植于山上、石间,增添山林野趣。

紫竹,方竹竿叶纤细,多植于墙阴屋隅,或用以填补空白,遮挡视线。

7.草本与水生植物类草本植物常见的有芭蕉、芍药、菊花、萱草、书带草、诸葛菜、鸢尾(蝴蝶花)、紫萼、玉簪、秋海棠、紫茉莉、凤仙花、鸡冠花、蜀葵、秋葵、鸭趾草、虎耳草等。

其中芭蕉多植于庭院,窗前或墙隅,姿态扶疏,绿荫如盖。

水生植物常用的有荷花、睡莲、芦苇等。

(二) 配植形式苏州古典园林根据花木的种类、姿态,色香等不同的特点,在配植方面有不同的形式。

孤植是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它能充分发挥单株花木色、香、姿的特点。

单株孤植尤其适合于小空间近距离观赏的要求,因此常作为庭院景物的主题。

例如拙政园玉兰堂前的玉兰与桂花,网师园射鸭廊前的红叶李,小山丛桂轩侧的蓑衣槭等。

有时还利用某些树干的盘曲、树冠的扶疏,孤植于山崖,以衬托绝壁的险峻,或植于池畔,以增加水面生动的倒影,例如环秀山庄假山上斜出绝壁外的紫薇,网师园竹外一枝轩前的黑松即是较好例子。

以姿态优美的花木孤植于建筑物附近或桥头、路口、水池转弯处,也是常见的一种形式,它能起配景或对景作用,可丰富园景的构图。

如拙政园梧竹幽居亭前的枫杨,网师园桥头的白皮松等。

孤植作为树群旁的点缀也很多,主要作用是打破同一树种的单调,丰富观赏内容,例如留园东北部象竹林前的广玉兰、西部枫林中的银杏等。

同一树种的群植和丛植,容易发挥和强调某种花木的自然特性,同时使园景产生变化。

如拙政园的枇杷园遍植的枇杷林,留园中部闻木樨香轩周围的桂花林,留园、沧浪亭与狮子林的竹丛,拙政园远香堂前的广玉兰,怡园的梅林等,或以观赏取胜,或以芳香见长,或因色、香、姿三者俱全而形成园中弓1人入胜的景色。

多种花木的群植和丛植,犹如作画构图,,错落有致,同时又不妨碍每一树木本身特性的发挥。

群植要处理好常绿树与落叶树的配合,常绿的松柏比较严肃,落叶树较为活泼,但入秋后有萧条之感,故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等处多采用混合的树群布置。

在布置时,一般都是大乔木与小乔木互相搭配,下面间植灌木或竹丛,以达到轮廓起伏,层次变换的效果。

不论同种花木或多种花木的群植,都要力避整齐划一,形体重复,务使大小、前后、左右配植适当,互相呼应。

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变化很多,因此植物配植的形式也因地制宜,随之而异。

小空间内的植物配植以近距离观赏为主,常用于房屋的前庭、后院以及由廊子和界墙所构成的小院内。

这种小院,视距短,景物少,要求配植形态好,色香俱佳的花木,有时还配以玲珑剔透的湖石,以白墙为背景,形成各种画面,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在阳光的照射下,白墙上映出深浅不同的阴影,构成各种生动图案。

其常用花木有竹、天竹,蜡梅、山茶、海棠、芭蕉等,稍大的庭院,多用玉兰、桂花、紫薇、梧桐、白皮松、罗汉松、黄杨、鸡爪槭等。

为控制树形不使枝叶过分繁密,宜常加修剪。

此外还常以藤萝类植物攀缘于白墙面,以破其单调,使有限空间绿意浓郁,并增加层次变化。

如留园的“华步小筑”小院内的爬墙虎,网师园撷秀楼后院的凌霄,王洗马巷七号某宅书房一侧墙面攀盖的木香,庙堂巷壶园墙上的爬墙虎和络石等都是较好例子。

至于白墙前植月季、蔷薇,开花季节更为绮丽夺目,在各园中也颇常见。

大空间内的植物配植,多采用树形高大的乔木,使之在构成园林轮廓线,加强建筑物之间的构图联系,划分园内空间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拙政园中部池南起伏错落的轮廓线,主要靠树木与厅堂,曲廊、亭榭构成。

留园中部靠池南的一株青枫,将低矮的绿荫轩与高大的明瑟楼联为一体。

庙堂巷畅园由于园的空间较狭长,在池侧和池南以高低不同的树木分层配植,使园内空间层层深入,避免了一览无余之弊。

其次是以一种树木作为主题间植其他树种,如狮子林山上的白皮松,留园中部山上的银杏及西部山上的枫林都能起主题作用。

此外,用多种树木交错配植,疏密相间,也能增加景深层次,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 花木与房屋、山、池1.房屋附近的花木处理房屋附近的花木,除遮荫、闻香与观赏外,还能配合建筑丰富景面构图。

如留园曲溪楼前的枫杨,拙政园远香堂前的广玉兰,怡园藕香榭一侧的白皮松等,无不对园景起着重要的作用。

厅堂前后布置花木,宜选色、香、姿兼备者,为了不影响建筑的外观和采光,不宜多植,且大树应与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

临水的房屋,为了欣赏池中景物,临池一面多不植小树丛。

建筑前植少数花木,以不遮挡视线为佳,或在廊后植高大树木作衬托之用。

园中亭子,无论位于山上或水涯,必翼以树木,不使孤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