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历史复习Ppt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复习课件:讲解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共100张PPT)

中考历史复习课件:讲解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共100张PPT)
返回
4.主要内容: 确立 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
政治 袭特权;改革 户籍 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 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 自由 买卖;
经济 鼓励 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 度量衡
军事 奖励 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返回
5.作用: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返回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
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大约距今约 1 万年前,我国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在众多聚
落遗址中北方以半坡居民、南方以河姆渡居民最为典型。
遗址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距今时间 距今约 6 000 年 生活区域 (1) 黄河 流域
距今约 7 000 年 长江流域
返回
材料 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远古人类遗址时写道: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 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 独不见文书。”
返回
问题:材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农耕既普 及”一句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研习:诗中提到了半坡人的基本生活,如人面彩陶盆、掌 握农耕技术、种植粟、过着定居生活等。
返回
材料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 气(指仁、义、礼、智、信五种基本道德观念),蓺(yì,种植) 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 后得其志。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返回
问题:材料中的“轩辕”“神农”分别指谁?阪泉之战结 局如何?此二人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影响?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件(共67张PPT)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件(共67张PPT)

2、“两弹元勋”——
3、“党的好干部”—— ) 4、“人民的好战士”——雷锋
的良好开端
二、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的提出(1958年)
2、“大跃进”和
主要标志:


结果(危害):造成 (1958-1960三年经济困难), 1961年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三、建设成就
1、 2、新兴工业: :大庆油田结束了“洋油”的时代 、航天工业
四、模范人物
1、“铁人”——大庆油田工人(艰苦创业)
三、三大改造的结果
1、1956年底完成改造 2、意义:实现 立 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 ,进入 。
3、不足:后期过急、过粗、过快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年)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背景: 落后的农业国,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任务:
质和文化需要。 意义:
,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国内意义:开辟了
三、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 立的历史意 义
,中国结束 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真正成为 ,中国人民 从此站起来了,成为 。
壮大了 国际意义:
的力 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 和 被压迫 争取解放的斗争。
四、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的代表团到北京谈判
首席代表
西 藏 和 平 解 放
时间:
意义:
单元 主题
一. 二. 新中国的成 立和巩固 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
时间
课文
内容
4件事
发展阶段
1949-1952年 1-3课
过渡时期 1949-1956
1.
2.
建立社会主义 1953-1956年 4-5课 制度的探索 建设社会主义 1956-1966年 6 课 道路的探索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年 7课 8-10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PPT
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 始骨笛、船型陶壶等。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三、尧舜禹的禅让
9、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
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是_尧____舜___禹___。他们采用 “__禅__让___〞的方法推举部落联
盟首领。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10.尧、舜、禹各有什么历史功绩? 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 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 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与群 众同甘共苦,在外10多年,三次 路过家门而不入。扩大夏后氏部 落的势力和影响。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类是由_古__猿___进化而来的。
2、人类进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名
称_直__立___人__、__早__期___智__人__、______ ___晚__期___智__人__〔__即___现__代__人__〕___。_。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
_古__人__类___遗__址__最多的国家之一。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4、半坡人使用的石器_磨__制__石___器__; 人主要种植农作物是__粟____; 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_陶___器__; 最具特色的是_彩___陶__; 使用的乐器_陶___埙__; 纺织工具_骨___针___骨___锥___纺___轮___;
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中许多近亲的_氏__族___共
同组成部落,假设干部 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二、传说中炎黄的创造
5、炎帝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 渭河流域。炎帝的奉献有教民 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 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创 造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 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 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中考历史复习课件:讲解 第三部分 第四单元 祖国统一、外交、国防与科技发展(共74张PPT)

中考历史复习课件:讲解 第三部分 第四单元 祖国统一、外交、国防与科技发展(共74张PPT)
返回
②两岸民间团体的建立:1990 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 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 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③“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 1992 年,两会就“海峡 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1993 年,海协会会长汪 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 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罗家丙、刘凤健《境外媒体视野中的中国国庆 60 周年阅兵》
返回
问题:国庆 60 周年中国展示了哪些“最新武器和军事装 备”?这次国庆阅兵有何意义?
研习:根据所学可知,60 年国庆阅兵,中国展示了坦克、 导弹、战斗机等武器和装备。这次国庆阅兵展示了中国科技发 展、国防建设成就,提高了国人的自信心,展示了中国科技发 展概况、国防建设成就、中国文明之师的风采。
第三部分 中国现 代史
第四单元 祖国统一、外交、 国防与科技发展
目录导航
01 单 元 时 间 轴 02 知 识 网 络 03 考 点 突 破 04 历 史 图 片 05 五 年 广 东 中 考 06 课 堂 巩 固
单元时间轴 返回
知识网络 返回
考点突破
考情分析:新中国的民族、外交、国防与科技发展,在中 考时有一定的关注度,偶尔会命制一道选择题,外交是最常见 的命题点,要关注新中国建立后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困难的 情况下,如何发愤图强。此外,教育发展如课程设置,与当时 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要适当留意。
返回
④ 江泽民 的八项主张:1995 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出 现的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 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 思想。 ⑤惠台 31 条:2018 年 2 月中央公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 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出台 31 条具体惠台措施,为台湾同 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

《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PPT课件

《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PPT课件
作业
自己总结我们本学期所学的所有战争(共??次战争,要求将战争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特点都以表格形式写出)
复习向导
政治方面(朝代更替、制度建设、改革与措施) 经济方面(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 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战和、少数民族政权、民族融合) 对外关系(对外政策、友好交往) 文化方面(科技、文学艺术、思想教育)
“封建亲戚,以藩[fān]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行省制
封建亲戚:将土地分封给亲戚功臣,让他们在各自的土地上建立国家 以藩屏周:让这些国家作为藩篱拱卫周朝
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 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内容与影响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
文景之治
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②提倡节俭;③重视“以德化民”。 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富强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治”。(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西汉。)
三、民族大融合
1、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2、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共67张PPT)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共67张PPT)

孟子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著作 《论语》 《孟子》
道家
法家 兵家 墨家 意义
老子 庄子
韩非 孙武 墨子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辩证法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强调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兼爱 非攻
《道德经》 《庄子》 《韩非子》
《孙子兵法》
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 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周平王迁都洛邑 C.齐桓公称霸中原
B.社会生产力发展 D.百家争鸣的出现
【B】
中考真题演练
2.右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
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春秋晚期牛尊 变成天府之国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考点1:商鞅变
时间:公元前356年

人物: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根本原因:铁器牛耕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商 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鞅 思想武器:法家学说

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直接治理 确立起中央集权制

内容
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西汉:海上丝绸之路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新疆)
(二)汉朝
考点5:两汉科技文化
四个 人物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 医圣·《伤寒杂病论》 华佗 发明“麻沸散”
创编“五禽戏”
司马迁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两 个 道教 宗 教 佛教
【A】 【A】
【B】 【C】
【A】
【C】 【C】 【C】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课件-八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件(39张PPT)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课件-八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件(39张PPT)

等电影影片,感受
,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
中国人民反抗外来
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课程
侵略的斗争精神。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标准
阶段特征
中国
世界
政治上: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开始逐步沦为 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 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了
第1课 鸦片战争
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①中国: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 危机四伏。②世界: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 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原因: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导致白银 大量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 ,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3)过程:1838 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 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 年 6 月 3 日至 25 日, 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4)作用/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中国近代史 (1840年—1949年)
竹林居士999999
核 心 素 养 · 时 空 观 念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2年新标要求
教学活动建议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 ☆有条件的地区,
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 可以观看《林则徐》
2.鸦片战争(The Opium War;1840—1842年)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考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件ppt版本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考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件ppt版本


领禅是让




首领 ”





的 治水的传说 : 禹 领 导 人 们 用 疏 导 的 方 法 治 水 , “ 三 过 家 门 而 不 入 ” , 终 于 制 服 了

洪水

传 说 :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关于历史上某人某事的叙
述。
传说与史
历 史 讲 究 真 实 可 靠 , 传 说 难 免 夸 张 虚构 。 但
实, 21
3认56
识战国 年;秦
时 孝
期的社会 公、商鞅



背 景 : 22 铁器 的 普 遍 使 用 和 23 牛耕
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
展和
社 会 的 进 步 [ 2013. A 卷 20]
原 因 : 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
商 鞅 变 法
内 容
(1) 改 革 土 地 制 度 :废 除 土 地 国 有 制 , 国 家 承 认 土 地 私 有 ( 改 变 了
第一部分 重庆中考主题研究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 会变革
时空观念

姆半
元 谋 人







渡坡 原原 始始 居居 民民








西 周 建 立
春秋
战国 战国
距今约 距今约 距今约 距今约 距今约 约公元 约公元 约公元 公元前
170万年 70万- 1.8万年 7000年 6000年 前2070 前1600 前1046 77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 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 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当堂训练: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
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
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
C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管理有明确的职 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 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个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 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 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关 于郡县制度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5.体系: 大宗、小宗(大宗可以命 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 服从大宗)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分 封 制 和 奴 隶 制 等 级 关 系 示 意 图
宗法制示意图
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干部职务终身制
B
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 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 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A
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 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沿袭 B.考试选举 C.皇帝任命 D.地方推荐
(3)统一文字、车轨;
(4)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 (5)大规模移民等等。
作用: 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以华夏族(汉族 的前身)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为郡守。负责对上承受中央 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3)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 度逐渐形成。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 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
巩固练习:
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 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或 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 法、狱讼和兵役。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皇帝
中 央 太尉
(虚设)
丞 相
御史大夫
九卿
郡(郡守) 地 方
县(县令)
乡 里
秦 朝 行 政 机 构 示 意 图
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说明郡县制的特点
特点: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 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
A
4、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 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妻 妾一
一般称谓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C、大哥(25岁)
A
妾二
D、二哥(22岁)
5、 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 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 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的 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发展 C. 诸侯争权夺利 D. 井田制的破坏
1.皇帝独尊
皇帝制度
2.皇位世袭
3.皇权至上
中 国 古 代 专 制 制 度 的 重 要 特 征
2.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大夫 太尉 (副丞相)
监察百官 军务 (虚设)
有何特点?
相互配合 彼此牵制 军政大权由 皇帝控制
丞相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九卿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作用
措施:(1)颁布秦律; (2)统一度量衡、货币;
A
三、从汉到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皇帝
集 中
中央集权
集 中
地方分权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西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后期,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 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 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 央集权得到加强。
(4)发展过程: 夏朝:王位世袭制确立 商朝: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确立 (5)影响: 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君主传承 的正统方式,后演变成皇位世袭制, 一直影响到清朝灭亡。
3.夏商时期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 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 相、卿士 掌管政务
定期纳贡
地方
侯、伯
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开始:周武王、周公旦 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3.内容: 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 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分封对象: 王族(为主)、功臣、古代帝王 后代 5.等级: 层层分封形成: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B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
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 “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 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 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 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 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 明”应该是 A.历代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 B. 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 C.儒家学说倡导的人伦道德 D.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世界近代史: 1640年——1917年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世界现代史 1917年——现在 资本主义继续发展和社会 主义形成并曲折发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本 单 元 线 索
早期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过程

汉至元
明清 皇权不断强化
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禅让制: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部 落联盟内部推举首领的一种方 式 ,民主推举。禅让制实际 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 选举首领制度。

舜 禅让制


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
(1)形成:启继承禹的王位,世袭制开 始பைடு நூலகம்替禅让制。
(2)含义: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3)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主观:
秦王嬴政的个人才能
秦 兼 并 六 国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燕 秦
赵 秦 秦 韩 秦 楚 秦
魏 秦
齐 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前221年, 秦灭六国, 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 个统一的中 央集权的封 建王朝—— 秦朝,定都 咸阳.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 ①来源:三皇五帝
②皇帝制度的内容
隋唐
0

明清x(t)
0

明清x(t)
图1:中国封建社会专
图2:中国封建社会
制主义发展的趋势
发展趋势
历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过程 萌芽 战国
建立:秦朝
巩固:两汉 完善:隋唐 加强:北宋 新发展:元朝 强化并衰落:明清 结束: 辛亥革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原因
(1)理论来源:法家思想。战国时期,韩非子从理论上提 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主张. (2)经济根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由封建经济 基础决定的。中国的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一个 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小农 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的地主经济也需要建立中央集 权来保护他们的土地私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表现: 经济上: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 分封制受到破坏,周王室衰微, 政治上: 诸侯士大夫崛起 军事上:频繁的争霸、兼并战争 思想上: “百家争鸣”
巩固练习:
1、某诸侯年青时购买一女,生 子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 为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以 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人。 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位的应 该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特点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不断发展
中央严格控制 地方
我国奴隶社会各阶段
夏朝:奴隶社会建立 商朝:奴隶社会发展 周朝:包括西周和东周 西周:奴隶社会的强盛 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瓦解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建立
一、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奴隶社会)
(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 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中国历史分期
中国古代史 原始社会: 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会: 公元前475年——1840年
中国近代史: 1840年——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现代史:1949——现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世界历史分期
世界古代史
封建社会: 476年——1640年
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 上的矛盾。
2.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 3.作用: 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与分封制的关系 同属西周的政治制度,互为表里,宗法制 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 体现
什么叫嫡长子继承制?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为嫡子,其 他妻室所生之子称为庶子。嫡长 子是指周王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 子,周王的王位由周王的嫡长子、 嫡长孙来继承,这就是嫡长子继 承制。这种制度一直影响到封建 社会。
C
4、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从继承的角度看, 该制度受到了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 ①禅让制 ②王位世袭制 ③分封制 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④ C、②④
B、②③ D、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