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及经验教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欧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整个欧洲在地理上习惯于被分 为西欧、南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而东欧在地 理上仅指苏联的欧洲部分。因此,这个概念也不常使用, 只能见诸于地理教科书。二战结束后,东欧作为一个政治 概念被广泛使用。以东西德斩分界线为界,以西的统称为 西欧,或称西方阵营,以东的统称东欧(但不包括苏联) 或称社会主义阵营。包括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八 国。
第五讲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
及其历史教训
一、苏联的改革与机遇的丧失
二、苏联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
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其历
史教训
一、苏联的改革与机遇的丧失
(1)斯大林晚年压制改革。 二战结束,随着经济的恢复,苏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被备 战和战争所掩盖或缓和的弊病,在战 争结束以后日益暴露出来,斯大林体制已明显地不再能适 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党内外改革呼声愈来愈强烈,主要有: 部分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管理体制和经济结构实行改 革的提出;政治改革的提出;司法领域的改革提出。但是 所有这一些改革的萌芽,都被斯大林压制了。 1952年, 斯大林撰写的重要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正式出 版,使这种体制更进一步僵化。
得到任何改革。第二,在经济方面,过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没有多少改变。第三,在外政策方面,一方面闭关锁国,自我孤立;另一方面又 进一步推行扩张主义。第四,终生集。勃列日涅夫错过了改革的时机,使苏联社 会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形成严重的潜在危机,从而为苏联垮台提供了条件。
二、苏联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苏联 模式的失败
(3)勃列日涅夫的“完善”式的改 革。
勃领导的苏联背离时代精神,并没有利用当时实行改革的有 利时机,而且根本看不到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继 续固守传统苏联模式,因循守旧,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在他 执政18年期间,对苏联模式修修补补,只谈完善,不谈改革。
第一,在政治方面,过度集权、缺乏民主的传统政治体制没有
第二,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
亚掀起剧变第2波浪潮
民主德国:公民大量外逃诱发政局重大变化 ①公民外逃,反对派组织出笼。 ②党内分岐,向政治多元化方向发展。 ③议会选举,反对派上台。 ④德国统一。 捷克斯洛伐克:重新评价1968事件成为剧变的突破 口 ①反对派利用1968年事件大做文章。 ②捷共让步,被迫实行政治多元化。 ③议会大选,反对派上台。
(2)赫鲁晓夫急躁冒进的改革。
赫鲁晓夫上台后,对苏联模式进行了第一次
大规模的改革。主要包括:加强集体领导,把
党中央总书记改称为第一书记,改革党政领导 体制;加强法制,整顿改组内务部机构;调整
农业政策,改革农业管理体制;改组工业和建
筑管理体制;建立干部更新制度;把党组织划分工业党和农业党等。 但是,总体上看,赫鲁晓夫的改革保留了苏联模式的基本框架,很不 彻底,特别是他又搞起新的个人集权,新的个人崇拜,“左”的指导 思想及路线基本上没有改变,使苏联失去了改革的大好时机。
政局在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相互作用
和巨大冲击之下,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
场剧变决非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而
是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演变。
东欧剧变三个阶段
执政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党
内反对派的出现并与党外的反对派相呼应→①
执政党妥协退让,承认反对派合法地位,与反对 派对话或召开“圆桌会议” → ②
保加利亚:东欧剧变影响和外部压力下的演变 罗马尼亚:反对独裁引发的剧变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引发民族矛盾导致内战
2.苏联剧变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
第一阶段:实施“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 第二阶段:两种政治力量激烈斗争 第三阶段,苏联共产党垮台,苏联解体。
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 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但是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成了这一阶 段改革的转折点,随后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由高涨转入缓 慢发展,甚至停滞不前。由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进 一步暴露,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了深化和发展,改革不同
程度地触及了体制问题,但是仍然没有能摆脱传统体制的
束缚。
(2)东欧国家剧变,改革失败
1989年—1990年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
反对派向通过各种方式向执政的共产党夺权,实 现政权更迭。 ③
第一,波兰、匈牙利掀起第一波浪潮。
波兰:剧变从波共妥协退让开始 ①团结工会的兴起与反对派的出现。 ②圆桌会议与政治多元化。 ③议会大选与团结工会上台。
匈牙利:剧变由共产党内部斗争引发 ①党内分岐与政治多元化。 ②反对派组织出现。 ③议会选举与反对派上台。
1.东欧改革与东欧剧变
(1)东欧国家改革浪潮的起落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50年代初起逐步掀起改革的浪潮。东欧国家改革 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南斯拉夫,到1989年东欧剧变之前,大致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50年代初起到60年代中期,是改革的起步阶段。南斯拉
夫在苏南冲突的背景下 ,首先冲破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苏共二十
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 苏联剧变大致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第一是原因苏联模式积弊太深; 第二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 第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
(1)必须及时通过改革解决社会主义社会 出现的矛盾。 (2)要始终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3)必须搞好党的建设。 (4)必须抵制西方国家的各平演变战略。
大和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后,民主德国、波兰、匈牙利、保 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也开始了改革。这一时期的改革措施大多
是应急性质的,没有触到苏联模式的弊端的根源。
第二阶段,从60年代下半期起到80年代上半期,是改革缓 慢发展阶段。在苏联1965年起陆续实行的“新经济体制”
改革的影响下,一度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改革热潮。
第五讲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
及其历史教训
一、苏联的改革与机遇的丧失
二、苏联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
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其历
史教训
一、苏联的改革与机遇的丧失
(1)斯大林晚年压制改革。 二战结束,随着经济的恢复,苏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被备 战和战争所掩盖或缓和的弊病,在战 争结束以后日益暴露出来,斯大林体制已明显地不再能适 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党内外改革呼声愈来愈强烈,主要有: 部分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管理体制和经济结构实行改 革的提出;政治改革的提出;司法领域的改革提出。但是 所有这一些改革的萌芽,都被斯大林压制了。 1952年, 斯大林撰写的重要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正式出 版,使这种体制更进一步僵化。
得到任何改革。第二,在经济方面,过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没有多少改变。第三,在外政策方面,一方面闭关锁国,自我孤立;另一方面又 进一步推行扩张主义。第四,终生集。勃列日涅夫错过了改革的时机,使苏联社 会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形成严重的潜在危机,从而为苏联垮台提供了条件。
二、苏联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苏联 模式的失败
(3)勃列日涅夫的“完善”式的改 革。
勃领导的苏联背离时代精神,并没有利用当时实行改革的有 利时机,而且根本看不到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继 续固守传统苏联模式,因循守旧,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在他 执政18年期间,对苏联模式修修补补,只谈完善,不谈改革。
第一,在政治方面,过度集权、缺乏民主的传统政治体制没有
第二,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
亚掀起剧变第2波浪潮
民主德国:公民大量外逃诱发政局重大变化 ①公民外逃,反对派组织出笼。 ②党内分岐,向政治多元化方向发展。 ③议会选举,反对派上台。 ④德国统一。 捷克斯洛伐克:重新评价1968事件成为剧变的突破 口 ①反对派利用1968年事件大做文章。 ②捷共让步,被迫实行政治多元化。 ③议会大选,反对派上台。
(2)赫鲁晓夫急躁冒进的改革。
赫鲁晓夫上台后,对苏联模式进行了第一次
大规模的改革。主要包括:加强集体领导,把
党中央总书记改称为第一书记,改革党政领导 体制;加强法制,整顿改组内务部机构;调整
农业政策,改革农业管理体制;改组工业和建
筑管理体制;建立干部更新制度;把党组织划分工业党和农业党等。 但是,总体上看,赫鲁晓夫的改革保留了苏联模式的基本框架,很不 彻底,特别是他又搞起新的个人集权,新的个人崇拜,“左”的指导 思想及路线基本上没有改变,使苏联失去了改革的大好时机。
政局在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相互作用
和巨大冲击之下,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
场剧变决非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而
是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演变。
东欧剧变三个阶段
执政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党
内反对派的出现并与党外的反对派相呼应→①
执政党妥协退让,承认反对派合法地位,与反对 派对话或召开“圆桌会议” → ②
保加利亚:东欧剧变影响和外部压力下的演变 罗马尼亚:反对独裁引发的剧变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引发民族矛盾导致内战
2.苏联剧变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
第一阶段:实施“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 第二阶段:两种政治力量激烈斗争 第三阶段,苏联共产党垮台,苏联解体。
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 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但是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成了这一阶 段改革的转折点,随后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由高涨转入缓 慢发展,甚至停滞不前。由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进 一步暴露,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了深化和发展,改革不同
程度地触及了体制问题,但是仍然没有能摆脱传统体制的
束缚。
(2)东欧国家剧变,改革失败
1989年—1990年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
反对派向通过各种方式向执政的共产党夺权,实 现政权更迭。 ③
第一,波兰、匈牙利掀起第一波浪潮。
波兰:剧变从波共妥协退让开始 ①团结工会的兴起与反对派的出现。 ②圆桌会议与政治多元化。 ③议会大选与团结工会上台。
匈牙利:剧变由共产党内部斗争引发 ①党内分岐与政治多元化。 ②反对派组织出现。 ③议会选举与反对派上台。
1.东欧改革与东欧剧变
(1)东欧国家改革浪潮的起落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50年代初起逐步掀起改革的浪潮。东欧国家改革 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南斯拉夫,到1989年东欧剧变之前,大致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50年代初起到60年代中期,是改革的起步阶段。南斯拉
夫在苏南冲突的背景下 ,首先冲破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苏共二十
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 苏联剧变大致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第一是原因苏联模式积弊太深; 第二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 第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
(1)必须及时通过改革解决社会主义社会 出现的矛盾。 (2)要始终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3)必须搞好党的建设。 (4)必须抵制西方国家的各平演变战略。
大和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后,民主德国、波兰、匈牙利、保 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也开始了改革。这一时期的改革措施大多
是应急性质的,没有触到苏联模式的弊端的根源。
第二阶段,从60年代下半期起到80年代上半期,是改革缓 慢发展阶段。在苏联1965年起陆续实行的“新经济体制”
改革的影响下,一度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改革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