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与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与培养毛泽东曾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体育锻炼。总之,体育锻炼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群。我们往往由于忙于应对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其它一些事情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另外,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又使我们不得不长时间不能活动,所以,我们更需要体育锻炼来强健我们的身体。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大学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一、终身体育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1.社会性。人是自然性、意识性、社会性的统一体。人之所以要开展终身体育活动,也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反映。社会的前进是对人的要求化为个体的需求,个人的需求也会逐渐转化为社会的需求。正是这种转换关系使体育活动必须具有社会社。
2.发展性。体育就是人们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一个过程。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虽然收获的大小因人而异,但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总能得到丰厚的回报,终身体育可以促进全面发展,在吸收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人的身体潜力、精神潜力不断被开发。
二、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从人出生到死亡之前都要参加体育运动,即将参加体育运动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当代体育的发展方向。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我国的基本国情,高校体育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努力开发大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的挑战。高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大学体育教育,使学生走入社会后能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使人健康生活、工作并能长寿。学校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是,不仅看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素质提高多少,而且要看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后是否具备了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是否养成自我独立锻炼的习惯。因此,高校体育要把握体育的本质,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终身健康。我们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为此,切实抓好“终身体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校在“终身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1.终身体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高校体育教育的重点是以普及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培养学生爱好运动的“终身体育”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为基本目的,以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有了明确的任务,就要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意义,同时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让学生在锻炼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会使学生逐步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2.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链条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高校体育是中、小学体育延续,在“终身体育”的长链中,有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终身体育”中最重要的一环。高校体育担负着传授给学生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意识,使学生养成科学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任务。
3.强调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是体育教育成果的一个主要标志。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的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是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从体育兴趣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应趣味化,使学生在有趣的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增养个性,感受到体育课的无限兴趣,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意识倾向,爱好体育活动。
4.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针对大学生现实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
(1)加强体育理论教育。当代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加强体育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战术和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将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体育观念。
(2)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对高校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要把激发与培养上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强调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思想落到实处。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等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以各种方式调动、鼓励、保护、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体育活动的无穷乐趣,从而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的前提,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材内容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校期间,可自由选择不同的学习项目上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锻炼能力。高校主管部门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多开辟场地,不断增添体育器材,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与条件,为深化体育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四、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校体育由于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基本教育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无论
从教学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意识,还是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又缺乏培养的方法和具体措施,致使学生体育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体育能力的培养:
1.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运动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学会自我卫生保健。提高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能力,是提高其体育能力的首要条件。
2.增强脑力活动能力。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积极调动、挖掘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开发体育潜能,是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主要条件。
3.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条件。
4.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愉悦的情感,有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运动。这是培养体育能力的重要心理条件。
5.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人的健康,更是增强体育能力的基础条件。
五、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笔者结合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