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专业成长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法·有法·无法

班主任专业成长路径

学艺的人成长为艺术家要经历一个"无法一有法一无法"的过程:从开始的毫无章法,信手涂鸦,到学习掌握一定的技法,按章办事,完成作品,乃至于技艺娴熟,完成从"无法"到"有法"的转变。然若停留在此层面,不继续思考,不进一步突破现成方法的局限,达到"心中有法,笔下无法"的境界,那么即使努力一辈子,也仅仅是一个操作熟练的工匠,终究难成大器。

做教育也一样,一名班主任的成长,也需要经历从"无法"到"有法"再到"无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努力,从"无法"变成"有法",最后到达到"无法"的境界呢?

一、从"无法"到"有法",需要在劳力上劳心

初当班主任,面对着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我们会有手足无措的感觉。此时我们特别希望学习一些带班的经验、方法。于是我们向老教师请教、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看书做笔记,自己在实践中也会总结经验教训,获得感悟,凡此种种,都是在"学法"。

但是,年轻班主任在"学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比如说读书。班主任工作实务类的书籍都是名家的经验总结、名师的成功之道。很多好学上进的班主任,如饥似渴地学习、阅读,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在自己的实践中加以运用。但实际上,别人用过的方法,无论多么精妙,其推广价值也十分有限。教育情境和教育对象改变了,而方法却不改变,效果一定不理想。纵然是好方法,学过来时,已经是"二手"了,失去了初始的神韵,也就失去了相当的生命力。故古人云:"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严羽《沧浪诗话》) 我在各地做班主任培训时,也经常有类似的感觉。很多老师怀着"西天取经"的美好愿望,希望通过聆听报告,认真记录,好取得"真经",拿回去用在自己的工作中。偏偏教育中有太多的变数,看着别人用得得心应手的方法,到了自己手上却失灵了。即使一句相同的话,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语气,从不同的人口中说出来,效果也完全不同。

显然,对别人的方法直接用"拿来主义"行不通,南橘北枳啊。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的另一个问题是,即使是自己的一些运用纯熟的带班"法则"也是要变的,有些方法只能用一次,下次再用,效果将大打折扣。道理很简单,学生在变化,班级在变化,自己的思想认识也在变化,所以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法"。

这些状况告诉我们,"学法"并不是一件依葫芦画瓢的简单劳动,也不是有了一些方法之后就可以终身受用的。如果我们死搬教条,就会发现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且如果没有理论指导也是不行的,我们的行动将完全凭感觉、靠经验,难以把握方向和提高层次。

总结很多优秀班主任的"学法"过程,我们可以把班主任教育智慧的产生归纳于三个源泉:第一,自身的实践;第二,自己的思考;第三,自我的学习。

之所以三条中都含有一个"自",即是说,这一切都是班主任自我成长的必然结果。缺少了自我的追求,依靠别人是无论如何不能去完成这个飞跃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在劳力上劳心》一文中对实践与思考有十分精辟的阐述。他说:"世界上有四种人:一种是劳心的人;一种是劳力的人;一种是劳力兼劳心的人;一种是在劳力上劳心的人。"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前三种人都不是理想的人才,我们需要的是"在劳力上劳心"的人。其实,班主任队伍又何尝不是由这四种人构成的呢?

班主任非常辛苦,每天总有做不完的事。但是怎样做才是真正有意义地做而不是做无用

功呢?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但我们看到的最普遍的情况是手到了心没到,根本不用心去想。这样的班主任,只是劳力而不劳心,难以产生教育智慧。

班主任要想学到"法",当然首先要有实践,因为"行是知之始"。但"劳力而不劳心,则一切动作都是囿于故常,不能开创新的途径"。(陶行知《在劳力上劳心》)实践出真知的前提是将实践中所获得的感悟提炼升华,这就需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爱读书爱学习的班主任大有人在,但学习一定要与自己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班主任不能做空谈家,优秀的班主任都是做出来的。陶行知先生指出,"劳心而不劳力,则一切思想难免玄之又玄,不能印证于经验。劳力与劳心分家,则一切进步发明都是不可能了。所以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能算是真正之做。真正之做须是在劳力上劳心。"

归纳起来一句话,班主任要从无法到有法,必须在劳力上劳心,在实践中加入自身的思考,对别人的间接经验加以理性分析,采众人之所长,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二、从"有法"再到"无法"。需要积累智慧和提升境界

通过长期的努力和积累,我们好不容易才摆脱没有章法、跟着感觉走的状态,班主任工作已经是轻车熟路,方法一套接一套,正是苦尽甘来。享受"有法"给我们带来的轻松和愉悦之时,为什么有人还要"自寻烦恼",向"无法"的境界努力呢?因为他们知道,从更高的层面看,那些所谓的法,充其量是一些谋略,凭此难以登堂入室,进入一个更美妙的世界。态度决定高度,眼界决定境界。真正的智者是不会仅仅自我陶醉于靠一些方法从容应对工作中的难题上的。因为凡是一成不变的、看得见的"法"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

真正的法,是变化的法,是不断更新的法。

我们可能阶段性地在战术上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要想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乃是天方夜谭。由此可见,学法没有穷尽之时,唯有不断地围绕教育中的核心命题,在不同的时期,针对不同的人群,寻求最恰当的教育方法,才是我们所要做的。

即使班主任已经做得很专业了,也不能说他就是一个卓越的班主任。这个"卓越",不是指有多少学生考取了重点大学,是针对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终身影响而言。要想成为卓越的班主任,就必须拥有教育的大智慧,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从"有法"再到"无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此时的"无法",已经是一种超脱,一种信手拈来,一种自然的本能反应。"法"已融会贯通,渗透到了做教育的举手投足之间,教育渐渐融入了生命,而生命本身也构成了教育。

这种境界并非虚妄。卓越的班主任来到学生中间,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影响、一种引领,已经无需用技巧或手段去证明什么。达到这种境界的班主任有这样几个特征:其一,总是充满着自信和乐观,不管遭遇多么困难的局面,都有办法应对。他们享受着教育和工作的乐趣,付出智慧与汗水,收获学生的成长,没有职业倦怠感。于他们而言,班主任是最富有创造性、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工作。

其二,对教育中各种方法、策略运用自如,看似随手拿来,但给人感觉就是那么恰到好处。一次是碰巧,如果常常这样,显然就不是巧合或运气能解释的了,只能说他具备了教育的灵感和智慧。看似波澜不惊,实则举重若轻。这样的班主任能把平凡的小事做得像艺术品一样,令人赏心悦目。

其三,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走寻常路,不拘泥于现成的法则和传统的做法,处理问题看上去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即所谓的"超常规"。这种创新并不是体现在做出一些标新立异的举措或哗众取宠的事,而主要是体现在传统教育活动中。越是传统的活动越是能做出新意,常做常新,体现了高超的教育智慧。

其四,在教育中所采取的一些举措,并不仅仅着眼于解决当下的问题,取得一时的进展,而更多的是站在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高度考量。看上去他可能会做一些暂时看不到成果的事,其实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用心良苦地指向学生的长远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