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天津文庙》
天津文庙博物馆事件真相
![天津文庙博物馆事件真相](https://img.taocdn.com/s3/m/737bced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7.png)
天津文庙博物馆事件真相天津文庙博物馆事件真相揭秘近日,天津文庙博物馆发生了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让人们对博物馆的安全管理和文物保护产生了质疑。
然而,事实背后的真相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据了解,该事件发生在一个周末的下午。
当时,博物馆内正举办一场名为“古代书法艺术展”的展览。
参观者络绎不绝,人流密集。
突然间,一名参观者在观赏展品时不慎碰倒了一个展柜,导致柜内的文物摔落并破碎。
这一幕被其他参观者拍摄下来,并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
随后,有关部门立即介入调查,并对博物馆进行了封锁和检查。
经过调查取证,事实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该名参观者并非有意破坏文物。
他是一位年轻学生,在观赏展品时不慎碰到了展柜,并且他也是第一时间报告了这一情况。
他表示自己非常后悔,并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次,博物馆的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据了解,该展柜并未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导致文物易于受损。
此外,博物馆在展览期间未能提供足够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管和引导,也没有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这些问题都对事件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最后,社交媒体上对事件进行了夸大和歪曲报道。
一些网友故意将事件描述为“恶意破坏文物”,并对参观者进行人肉搜索和谩骂。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事实真相,也给参观者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面对这起事件,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并从中吸取教训。
首先,博物馆应加强安全管理和文物保护工作,确保展品得到妥善保护。
其次,在展览期间应增加工作人员数量,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引导参观者正确行为。
最后,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并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天津文庙博物馆事件的真相揭示了我们在文物保护和社会舆论引导方面的不足。
希望这起事件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推动博物馆管理和文物保护工作的改进,让我们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天津文庙博物馆导游词
![天津文庙博物馆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42ece17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c.png)
天津文庙博物馆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天津文庙博物馆!天津文庙博物馆位于天津市南开区文庙大街3号,是一座集文庙、博物馆和古迹于一体的著名历史文化景区。
作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馆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了解天津文化底蕴的机会。
一、博物馆简介天津文庙博物馆创建于1985年,总面积近6000平方米。
这座博物馆以明代大成殿为主体建筑,分为三进庭院。
它最初是天津历史上最重要的学府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博物馆内展示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包括石刻碑文、名人字画、古代文献等。
二、大成殿大成殿是天津文庙的主体建筑,也是博物馆最为重要的展示区域之一。
这座建筑取材于明代的传统建筑风格,采用木结构,檐牌采用琉璃瓦盖,雕梁画栋,气势宏伟。
大成殿内供奉了孔子的神像,是古代学子祭孔、祈福的场所。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儒家文化的精髓。
三、展览区博物馆内的展览区域将古代文化的历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给游客们带来了一个互动式的展览体验。
在展览区,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大量的历史文物,了解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文物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和一些历代名人的字画,每一件展品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文庙风情区文庙风情区是天津文庙博物馆中的一个特色区域,展示了古代学府的风貌和传统礼仪。
在这个区域,游客们可以感受到传统的学习氛围,了解古代学子的生活方式和学术环境。
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配有一些古代的家具和器物,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学堂之中。
五、文创产品天津文庙博物馆还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如书籍、纪念品、工艺品等。
这些产品不仅可以作为游客的纪念品,还可以传播古代文化的魅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天津文化的窗口。
六、参观信息天津文庙博物馆每天早上9点开馆,下午4点半闭馆,门票价格为30元人民币。
博物馆内有讲解员提供免费的讲解服务,游客们可以跟随讲解员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知识。
天津文庙庋藏李士铭捐造祭孔烛台浅析
![天津文庙庋藏李士铭捐造祭孔烛台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d317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0.png)
天津文庙庋藏李士铭捐造祭孔烛台浅析天津文庙是中国古代的一座重要文化遗产,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庙内,有一座庋藏李士铭捐造的祭孔烛台,是文庙的重要建筑之一。
本文将对天津文庙庋藏李士铭捐造祭孔烛台进行浅析。
天津文庙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南市街,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文庙原为孔子的祭祀场所,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孔子被尊崇为“至圣先师”,所以孔子庙又称为“文庙”。
天津文庙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文庙之一。
天津文庙庋藏的李士铭捐造的祭孔烛台是文庙的重要建筑之一。
烛台位于文庙内的大成门前,建于清朝光绪四年(1878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烛台的材质是花岗石,高6.35米,由底座、烛台主柱和烛台顶组成。
底座呈方形,四周刻有云纹和龙纹,寓意吉祥。
主柱顶部是一座大型花瓶,上面刻有“乾隆御笔”四个红字,显得尊贵庄重。
烛台顶部有8个色彩斑斓的角瓷,每个角瓷上都镶嵌着龙凤图案,寓意着吉祥如意。
李士铭是烛台的捐造者,他是清朝末年的文人。
李士铭自幼聪慧,有很高的文学天赋。
他在考取进士后,曾任职于天津清华学堂,并在这里教授文学课程。
李士铭痴迷于儒家学说,对孔子的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崇敬。
为了表达对孔子的敬意,他决定捐款修建一座烛台,并将其奉献给文庙。
这座烛台既是李士铭个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的体现,也是他对儒家文化的追求和推崇的表达。
李士铭捐造的烛台在设计、工艺和材料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烛台的底座采用了花岗石,并雕刻了云纹和龙纹,显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
烛台主柱的上方安装了一座花瓶,花瓶上镶嵌有金色的“乾隆御笔”字样,彰显了皇家的尊贵和威严。
烛台顶部的角瓷则体现了中国传统陶瓷的独特技艺,每个角瓷都镶嵌着精细的龙凤图案,图案生动传神。
整座烛台的设计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雅和精致。
李士铭捐造的烛台不仅是天津文庙的重要建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参观文庙有感
![参观文庙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cec40f0b5901020207409c35.png)
参观文庙有感参观文庙有感——崔海岩家长2016年5月18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是对于北辰实验幼儿园的大班小朋友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在这个明媚的日子里,小朋友们和家长来到了南开区文庙,在神圣的孔庙我们举行了人生启程的第一课——开笔礼。
满怀着敬仰和崇拜,我们参观了这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孔庙。
它的布局,承袭了我国传统的四合壁体系,由南至北分别由万仞宫墙(照墙),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东,西两侧配殿等组成。
其主体建筑大成殿阔七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是天津市仅存的”官式”建筑。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融合中,孔庙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建筑的本身含义,成为了中华多民族文化的象征。
孔庙的存在,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它不仅是历代统治者尊儒祭孔活动的历史见证,也是综合体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文化传承与教化功能。
儒学由汉初的萌芽状态,到其后三国,魏晋,南北朝期的吸收百家所长,适应社会的需要,至隋唐时期,天下一统的局面形成。
孔子及其创建的儒家学派所阐发的精神与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逐渐发展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干,孔庙则是这一文化的重要载体。
”仁义礼乐”是儒家之道,体现在个人是尊老敬贤。
体现在国家是是建立有序社会,百姓安居乐业。
2. 促进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五十六个民族共奉孔子为”先圣先师”.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各民族的不断统一。
儒家文化规范了中华民族各阶层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成为一种理念,是促进中华各民族加强团结携手并进的精神纽带。
3. 艺术价值。
孔庙体现了东方建筑的独特风格,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孔庙的雕刻是中国石雕艺术的上品,其中的碑刻和匾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幼儿园举行的这次文庙开笔礼对孩子们意义非凡。
通过对孔庙建筑的参观和了解,我们都对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封建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有了初步了解。
参观文庙的心得体会
![参观文庙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81b77e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3.png)
参观文庙的心得体会文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是一座集教育、文化、历史于一体的宏伟建筑。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文庙,这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受益匪浅。
以下将从建筑风格、历史文化和教育意义三个方面分享我的参观心得体会。
首先是文庙的建筑风格。
文庙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走进文庙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的庙宇之中。
庙墙高耸,青砖红瓦,融合了中式的传统建筑风格,彰显着古代文化的独特美感。
庙内的大殿更是气派非凡,雕梁画栋,丰富的彩绘和精美的雕刻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之处。
走在宽阔的庭院中,我仿佛在宁静的环境中与古代文人墨客展开了对话,感受到了那种恢弘而又雅致的氛围。
其次是文庙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
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庙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在参观过程中,我得以近距离接触到众多名人先贤的神像。
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丰功伟绩,对中华文化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里,我看到了孔子、孟子、程颢等伟大的先哲们的塑像,感受到了他们对教育、学问和人类进步的伟大贡献。
同时,文庙内的历史展览馆陈列着丰富的文物和文献,通过详实的史料展示和解说,使我更为深入地了解了古代中国的教育制度、科举考试等方面的历史文化。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是文庙作为教育意义的突出体现。
文庙自古以来就是儒家教育的重要场所,从古代开始,这里就是士人们学习和讲学的地方。
今天,文庙依然作为一所开展教育活动的场所,吸引着各地的学生和游客前来参观。
在文庙内,我看到了很多学生们正在向老师请教问题,或者在文庙的广场上认真听讲。
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庙所传达的教育精神,即崇尚知识、尊师重道以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文庙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学习环境,激发着人们的求知欲望,使我深信文庙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通过这次参观,我意识到文庙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教育意义使我受益匪浅。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 篇6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 篇6](https://img.taocdn.com/s3/m/fd24390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1.png)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篇6天津文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天津文庙位于天津南开区东门内大街路北,是全国唯一的府县合一的古建筑群。
天津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据《天津卫志》载:“文庙,在东门内。
明正统元年,天津左卫指挥使朱胜,照陵西按察司佥事林时,建言事例,奏淮开设。
本官遂将住居一所,施为学官,首建堂斋公廨,十二年大成殿成。
”也就是说天津文庙创立之始就与学宫(卫学)合为一地。
天津于明代1404年设卫建城,后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戍守军士达16800人,加上家属和随军移居人口,数量相当可观。
当时天津居户的主体就是军人户籍人口,而学校教育尚为空白,因而军人子女教育已成突出的社会问题。
为解决此问题,1436年,天津左卫指挥佥事朱胜献出私宅,建成天津“卫学”,“卫学”是儒学的一种,又称文学,是津门首座官办学校。
后明景泰、天顺、弘治年又先后增建了棂星门、两庑和专事教学的明伦堂。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在天津卫城西南角楼创办“武学”,以学习弓箭、美术等武艺为主,武生如能做文章,经考试合格也可进“文学”。
清雍正三年改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升州为府,另置天津县。
因此,卫学改为州学,后又升为府学,天津文庙也随之升为府庙。
由于府、县官员不能同地祀孔子,故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府庙西侧另建县庙,又在县庙西修建县学,形成天津文庙府县并列的格局。
1927年,教育家严范孙等在文庙成立了“崇化学会”,聘请著名学者王襄、郑菊如等在此讲学,培养出许多文史方面的学者,后改为崇化中学。
1949年改为东门内一中,后被少儿图书馆、新华书店古籍部等单位借用。
1985年进行复原修缮,原驻内单位迁出。
社会实践参观文庙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参观文庙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3d8e65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9.png)
社会实践参观文庙心得体会参观文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尊师重道的传统观念。
文庙作为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场所,是古代中国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关于教育、学术和礼仪的展示,也体验到了古代学子们的求学之旅。
首先,文庙的布局和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感觉。
入口处的牌坊上刻着"大成至圣先师祠"八个大字,象征着对儒家思想的崇敬和对知识的追求。
进入文庙内部,正中心是供奉孔子像的大殿,周围是供奉儒家经典和历代名人的祠堂。
整个建筑群的风格以传统的黄色琉璃瓦、青砖白墙为主,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典雅和庄重。
其次,文庙内有许多展示和介绍儒家思想的文物和文献资料。
在我参观时,我看到了许多写有孔子名言的对联和木刻,这些对联都是历代学者们对孔子的崇敬之情的表达。
同时,还展示了许多儒家经典如《论语》和《大学》的手抄本和古籍,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和影响。
最后,我也参观了文庙内的一些礼仪活动和教育仪式。
我见证了一场祭孔仪式,许多师生手持香烛,虔诚地向孔子的神像行礼,这个过程充满了庄重和肃穆的氛围。
此外,我还参加了一场由教育机构组织的讲座,讲座围绕着儒家教育和当代教育问题展开,这让我更加明白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联系和发展。
总的来说,参观文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了解儒家思想和传统教育的深厚底蕴,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
同时,我也受到了启发,明白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和积极意义。
文庙是一座象征着中国传统教育的宝库,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这种教育精神,为建设更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津文庙博物馆事件真相
![天津文庙博物馆事件真相](https://img.taocdn.com/s3/m/1387f59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5.png)
天津文庙博物馆事件真相
【原创版】
目录
1.天津文庙博物馆简介
2.天津文庙博物馆的事件背景
3.天津文庙博物馆事件真相
4.天津文庙博物馆事件的处理结果
5.天津文庙博物馆事件的影响
6.天津文庙博物馆的现状
正文
天津文庙博物馆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马路东门里 1 号,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该馆建于 1907 年,占地面积约为 1300 平方米,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群。
2018 年 1 月,天津文庙博物馆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导致博物馆部分建筑和文物受损。
火灾发生后,天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组织力量进行扑救和救援。
同时,警方也介入调查,对火灾原因进行全面排查。
经过调查,天津文庙博物馆火灾原因是由于电线短路引发的。
火灾事故暴露出博物馆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相关部门对此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对博物馆进行了全面整顿。
在整顿期间,天津文庙博物馆暂停对外开放,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此次火灾事故对天津文庙博物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博物馆部分建筑和文物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
然而,在火灾事故发生后,天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得博物馆的损失降到最低。
目前,天津文庙博物馆已经恢复对外开放,并加强了消防安全管理。
该馆继续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学习文化的场所。
天津文庙博物馆导游词五篇
![天津文庙博物馆导游词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c0df4c9ec3d5bbfc0a744a.png)
天津文庙博物馆导游词五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津文庙博物馆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天津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文庙在天津旧城东门里,又名孔庙,因与武庙相对,俗称文庙。
是天津市区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
大殿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后经明天顺、万历,清康熙、乾隆等各代重修、扩建。
清雍正年间,天津府、县同设治所于城内,因而庙东侧为府庙,西侧为县庙,均有照壁、拌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
府庙主体建筑的殿顶均用金黄色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栋,装饰精美。
庙外有二柱三楼式牌坊两座,明代建造,万历、清康熙年间重修,是天津市内仅存的过街牌楼。
文庙位于天津旧城东门内大街路北,由相邻的三路建筑组成。
中路是天津府文庙,东路是府明伦堂,均始建于明正统元年(西元1436年);西路是天津县文庙,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年)。
整个建筑群占地约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全国唯一的府县比邻的文庙古建筑群,1954年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此建筑始建于明代,位于天津南开区东门内大街路北,是全国唯一的府县合一的古建筑群。
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文历史天津文庙博物馆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门里大街。
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提学御史程富提出上奏,要求在天津设立卫学。
天津卫指挥使朱胜将住居一所施为学宫,首建堂斋、公廨,至此天津建起了第一所官办学校。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大成殿落成,始称卫学,为天津地方教育官学和尊孔的庙宇。
后清雍正三年(1725年),天津卫改天津州,清雍正九年(1731年)升州为府,另置天津县。
卫学亦改为州学。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府学两侧增建县学,形成府、县学宫并列的格局,后在府学东侧扩建明伦堂,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
ML博物馆里的记忆 天津文庙博物馆的沧桑故事
![ML博物馆里的记忆 天津文庙博物馆的沧桑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d959345be23482fb4da4c69.png)
ML博物馆里的记忆天津文庙博物馆的沧桑故事今天的《城市记忆》,我们一起走进天津文庙博物馆,聆听它的古今沧桑故事。
每一年的春季和秋季,在天津南开区东门里大街的文庙博物馆里,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孔子诞辰的庆典,除去典礼表演本身,承载这盛大场面的古建筑就足够吸引无数的观众驻足流连。
这个建于明代的建筑群落,是全国唯一的府县合一的古建筑群。
历史上的天津,西临九河下梢,东靠渤海湾,是北方重要的出海口,也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明朝的永乐二年(1404年),朝廷在天津正式设卫建城,以后又设了“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据记载,当时天津戍守的军人足额计算约有一万六千八百人,加上家属及随军移居的人口,其数量已经不在少数。
这些人员定居下来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
于是,在明政府统一政令下,天津开始了官办儒学的发展历史。
由于最初天津卫主要的居民由士兵及其家属构成,因此那时的天津有着重武轻文的社会传统。
明代天津城里设有专门培养武生的“武学”和武庙。
“夫治世尚文,遭乱尚武。
文武递用,长久之道。
”随着明朝统治权利的巩固,天津地位不断上升,从军事建制的“卫”像综合城市过渡,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日益凸显,这时,天津左卫指挥佥事朱胜站了出来。
天津文庙博物馆陈彤主任介绍:天津文庙是始建于明正统元年,就是公元1436年,由当时的左卫指挥使朱胜捐出自己的私宅,首建的是“堂斋”、“公廨”,就是作为当时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学校。
建这个学就是为了解决卫戍子弟教育的问题,那时候天津大多数都是士兵和他们的家属们,那时候的天津“尚武之风盛行”,“万灶沿河而居”嘛,为了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所以朱胜就捐出私宅建了这个文庙。
确实文庙建立以后天津的整个民风就从“尚武”逐渐地往“尚文”的这种方向过度了,确实对天津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作用比较大。
最初的时候,武学的教员称为“科正”,一般由武举来担任。
武生中文才优秀的,才可以进入文学深造。
一直到雍正年间,取消了武学,一并“裁归儒学”。
天津仅存的宫式建筑——文庙(省‘市’档案天津篇)
![天津仅存的宫式建筑——文庙(省‘市’档案天津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b466d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e.png)
天津仅存的宫式建筑——文庙(省‘市’档案天津篇)天津仅存的宫式建筑——文庙(省'市’档案/天津篇)在天津闲游的几天,发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无论是和平区还是其他地方,无论是五大道文化旅游区还是意式风情区,漫步在大大小小的街道上,看到的近现代建筑中以各式各样的西洋风格的建筑居多,在北京随处可见的宫殿式建筑却很难看到。
当逛到南开区的东北部时,终于看到了一处宫式建筑,它就是位于东马路2号的天津文庙。
天津文庙又叫孔庙、夫子庙、文宣王庙、至圣庙,始建于明代,其前身是天津卫指挥使朱胜的住宅,朱胜为了兴学,将其捐出来作为学舍。
嘉靖年间增建名宦和乡贤两祠,成为尊崇和纪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先圣的庙宇,因与祭祀历代名将的武庙相对比,所以称为文庙。
据说天津人祭孔的首要目的并非向神明祈福,而是儒家血缘伦理所要求的孝养报本,祭奉的对象也并未被祭奉者当作神明,所以对祭孔更恰当地理解应是非宗教的民俗文化传统。
祭孔这一民俗文化传统,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祭孔的仪式也越来越隆重,开始时是每年在秋季祭一次,后来增为春秋二祭。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又在孔子诞辰日阴历的八月二十七日举行大祭。
据说这一次的祭孔仪式更为隆重,连在私塾里念书和在学堂里学习的学生都放假三天。
祭孔的程序也有十分严格的规定,祀典的内容包括公祭、家祭、翎子乐舞表演、六艺乐舞等,象征着孔子弟子的学子身穿明朝长袍,手捧书卷文具,还有身着明朝礼服的古乐队。
天津文庙还是天津的学宫所在,历代对文庙都有修缮,其中规模最大的修建有明代的天顺、万历;清朝的康熙、乾隆等几次,逐渐形成了现在看到的古建筑群。
天津文庙坐北朝南,面临东门内大街,大街东、西两侧各耸立二柱三楼庑殿顶牌坊一座,牌坊横额有鎏金雕龙华板,上面有书法家华士奎书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取自陈凤悟的《孔子赞》,赞颂孔子之德与天地相齐;孔子之道为古今之冠。
推崇孔子德行如同天地,孔子之道古今第一。
整个文庙的平面布局,承袭了我国传统的四合宫殿体系,从南到西分别由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以及东、西两侧配殿等组成。
蓟州文庙作文
![蓟州文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305aa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8.png)
蓟州文庙作文“哎呀,妈妈,周末带我出去玩嘛!”我拉着妈妈的手晃呀晃。
“好好好,那我们去蓟州文庙看看吧。
”妈妈笑着答应了。
于是,周末我们就来到了蓟州文庙。
哇,一走进这里,我就感觉好像穿越了一样。
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的,红墙黄瓦,特别好看。
我兴奋地跑在前面,东看看西瞧瞧。
“妈妈,这里好气派呀!”我扭过头对妈妈喊。
“是呀,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呢。
”妈妈慢慢走着,给我介绍着。
我看到好多和我一样大的小朋友也在这里,他们在院子里嬉戏玩耍。
“嘿,我们一起玩吧!”我跑过去和他们打招呼。
“好呀!”他们愉快地答应了。
我们在院子里追逐着,欢笑声回荡在文庙里。
跑累了,我们就坐在台阶上休息。
我看着那些精美的建筑,好奇地问:“妈妈,这些房子都是干什么用的呀?”妈妈耐心地给我解释:“这些呀,有的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有的是以前学子们读书的地方呢。
”“哇,那孔子好厉害呀!”我不禁感叹。
“是呀,孔子可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呢。
”妈妈笑着说。
我站起身来,又开始在文庙里溜达。
我看到那些古老的石碑,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字。
“这是什么呀?”我问旁边的一个小朋友。
“我也不知道呢。
”他摇摇头。
我们一起跑去找大人问,大人们给我们讲了这些石碑的来历和意义。
我听得津津有味,感觉自己学到了好多新知识。
在蓟州文庙的这一天,真的好开心呀!这里就像是一个知识的宝库,让我流连忘返。
我突然觉得,我们应该多了解这些历史文化,它们就像宝藏一样珍贵呢!不了解它们,不就像错过了好多宝贝一样可惜吗?我以后还要来这里,探索更多的秘密!。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 篇8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 篇8](https://img.taocdn.com/s3/m/935dcf0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1.png)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篇8
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你们向往已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中文庙。
欢迎各位的到来资中文庙。
资中文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距今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位于县城大东街。
不过前后经过三次搬迁后,于清道光九年(1829)将文庙迁于此地,那么为什么会选择迁到此处呢?是因为呀在南宋时期资中的这条街上出一个叫赵逵的状元,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文庙座落的这条街叫状元街的原因。
因为赵逵是一名文状元,而文庙则是来弘扬儒家文化的地方,在封建社会中他们两者之间有着相似之处。
所以我们的先辈们就把文庙迁移道了此处。
大家首先请看这个巨大的月池,它的名字叫做“洗墨池”。
传说是状元赵逵读书时期洗笔荡墨的地方,旁边的高墙是“万仞高墙”。
我们都知道,像皇宫这样高贵的地方,它的宫墙也仅仅被称为“数仞宫墙”。
但是孔子庙里的宫墙为什么会被称为“万仞宫墙”呢?这是因为先人们觉得“夫子之墙数仞”不足以表达出对孔子的敬仰,由此可见孔子在古人心中崇高的地位。
大家再看这2个华表,众所周知,华表是庄严肃穆的象征,一般出现在皇宫附近,全国各地一般的文庙里也是没有的哦,但为何我们资中的文庙里会出现2个高高矗立的华表呢?这是由于孔子曾被封为“文宣王”,古时候在人们心中享受着帝王的待遇。
而这里的2个特别的华表也充分的显示出了当时这里的人们对孔子的万分尊敬和仰慕。
所以说跟全国其他的文庙比起来,这2个华表也就显得分外的独特和珍贵了!。
天津文庙庋藏李士铭捐造祭孔烛台浅析
![天津文庙庋藏李士铭捐造祭孔烛台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8c1f6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0.png)
天津文庙庋藏李士铭捐造祭孔烛台浅析天津文庙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孔庙,也是天津市的历史文化名胜之一。
文庙中有一座祭孔烛台,这座烛台是由清朝乾隆年间的天津知府李士铭捐资兴建的。
这座烛台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天津文庙庋藏李士铭捐造祭孔烛台进行浅析。
我们来了解一下天津文庙。
天津文庙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大理道,是庙会、进士科考试和各级科举考试的场所。
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后于清朝乾隆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成为现在的规模。
文庙内部主要建筑有三进殿宇:大成殿、明德殿和诚敬殿。
其中大成殿为孔子的神庙,居中,是文庙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庙会的东侧,有一座石砌的祭孔烛台。
这座烛台是由当时的天津知府李士铭捐资兴建的。
李士铭是中国古代文化建筑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对当时天津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不仅在天津文庙捐造了祭孔烛台,还在天津市内的其他地方投资兴建了许多学校和图书馆。
李士铭对于当时天津的文化教育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祭孔烛台的形制独特,造型优美。
整个烛台由石砌而成,高约7米,底座呈圆形,顶部为祭孔烛台的台券。
整个烛台四周分别立有四个兽首雕塑,象征威严和庄严。
整个烛台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庄重而不失优美。
烛台的上部是用来供奉孔子的祭品,烟火、花酒、鲜果等。
每年孔子的诞辰和庙会活动,都会有礼官在这里举行祭孔典礼,携带祭品上香祭奠,场面非常隆重。
从艺术价值来看,祭孔烛台在建筑设计、雕塑艺术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水平。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典型代表,烛台不仅在文化内涵上有着丰富的意义,而且在艺术上也有着很高的价值。
烛台不仅是一座用来供奉孔子的建筑,更是一件融合了建筑、雕塑、祭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除了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之外,祭孔烛台还具有很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烛台的捐造者李士铭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一位重要推动者,他在天津的文化教育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天津文庙庋藏李士铭捐造祭孔烛台浅析
![天津文庙庋藏李士铭捐造祭孔烛台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dbbe3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5.png)
天津文庙庋藏李士铭捐造祭孔烛台浅析天津文庙庋藏李士铭捐造祭孔烛台是天津文庙中一座重要的文物,它的捐造者是明代名臣李士铭。
这座烛台的底座是花岗岩制成,高约3米。
整个烛台造型简约而庄重,体现了明代建筑的特色。
李士铭是一位重要的明代文臣,他是朱棣即位后的朝廷重臣,曾任过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等职务。
他在清朝初期是朝廷的重臣,对于儒学的研究和推广有着极高的热情。
李士铭认为祭孔是维护儒家文化传统的重要活动,因此他决定亲自出资捐造一座烛台,以供天津地区的学生和士人来祭孔。
这座烛台的底座是由花岗岩制成的,花岗岩是一种质地坚硬而耐用的石材,因此可以确保烛台的稳固性和长久的保存。
底座的造型简约而庄重,两旁刻有文字,正面刻有“李士铭捐造”六个字,两侧刻有李士铭的名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和“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这些名言体现了李士铭对学问和为政之道的追求,寓意深远。
烛台的设计也十分精巧。
整个烛台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三层台座、中间的承烛部分和顶部的烛台。
底座上有一圈环绕状的装饰物,中间的承烛部分是六边形的,顶部则是六个莲花状的小碟,每个碟上都可以插上一根蜡烛。
整个烛台的形式简洁而美观,充分展示了明代建筑的特色。
这座烛台承载着李士铭和他对儒家文化的追求与理念。
烛台作为祭孔的儒家仪式中重要的道具之一,代表着对圣人的崇敬和对儒家文化的虔诚。
而李士铭自己出资捐造烛台,更是表达了他对孔子的敬仰和对儒家文化的倡导。
通过这座烛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天津文庙庋藏李士铭捐造祭孔烛台是一座在形制、材料和内涵上都有着独特价值的文物。
它既承载着捐造者李士铭对儒家文化的热爱,又展示了明代建筑的特点。
它是我们了解明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也是对李士铭等明代文臣的纪念和怀念。
参观文庙有感
![参观文庙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9610e0ecd5bbfd0a78567300.png)
参观文庙有感参观文庙有感参观文庙有感——崔海岩家长20XX年5月18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是对于北辰实验幼儿园的大班小朋友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在这个明媚的日子里,小朋友们和家长来到了南开区文庙,在神圣的孔庙我们举行了人生启程的第一课——开笔礼。
满怀着敬仰和崇拜,我们参观了这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孔庙。
它的布局,承袭了我国传统的四合壁体系,由南至北分别由万仞宫墙(照墙),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东,西两侧配殿等组成。
其主体建筑大成殿阔七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是天津市仅存的"官式"建筑。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融合中,孔庙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建筑的本身含义,成为了中华多民族文化的象征。
孔庙的存在,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它不仅是历代统治者尊儒祭孔活动的历史见证,也是综合体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文化传承与教化功能。
儒学由汉初的萌芽状态,到其后三国,魏晋,南北朝期的吸收百家所长,适应社会的需要,至隋唐时期,天下一统的局面形成。
孔子及其创建的儒家学派所阐发的精神与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逐渐发展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干,孔庙则是这一文化的重要载体。
"仁义礼乐"是儒家之道,体现在个人是尊老敬贤。
体现在国家是是建立有序社会,百姓安居乐业。
2. 促进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五十六个民族共奉孔子为"先圣先师".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各民族的不断统一。
儒家文化规范了中华民族各阶层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成为一种理念,是促进中华各民族加强团结携手并进的精神纽带。
3. 艺术价值。
孔庙体现了东方建筑的独特风格,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孔庙的雕刻是中国石雕艺术的上品,其中的碑刻和匾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参观天津文庙
![参观天津文庙](https://img.taocdn.com/s3/m/eb25f412cc7931b765ce1565.png)
《文庙——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文庙,还叫孔庙、夫子庙、文宣王庙、至圣庙等,是尊崇和纪念孔子的庙宇,因与祭祀历代名将的武庙相对,故称文庙。
孔庙的功能是祭祀孔子,这是对孔子家庙而言。
其他各地的孔庙则既具有祭祀孔子的功能,又具有推崇文人政教的作用。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融合中,孔庙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建筑的本身含义,成为中华多民族文化的象征。
孔庙的存在,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中国历史上曾有文庙的确切数目由于历史的原因,统计较为困难。
但可以肯定的是,宋元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清时期,只要是国家设立的县以上行政区域均设有孔庙。
按照目前较为公认的说法,至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曾经达1560多处。
除山东曲阜的孔庙外,全国各地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庙,比如以下的这些:北京孔庙位于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建于元代大德六年, 明清两代多次修葺和扩建, 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工程直至民国5年才完工, 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
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 又称先师庙,现为首都博物馆所在地。
天津文庙在天津旧城东门里, 是天津市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大殿始建于明正统元年, 后经各朝代不断修缮而形成现在的规模。
山西平遥文庙在平遥城内云路街北侧, 由三级建筑组合而成, 中轴为文庙, 左为东学, 右为西学。
甘肃武威文庙在武威市区东南, 建于明企统二年, 南北长170米, 东西宽90米, 面积1.53万平方米, 由东西两组古建筑组成。
乌鲁木齐文庙于清朝后期兴建, 面积1千平方米, 庙门座北朝南, 正北是前后大殿, 东西两侧方配殿和钟鼓楼。
哈尔滨文庙建于1926年, 是中国最年轻的文庙, 也是黑龙江省现存最完整的仿古建筑群。
江苏苏州文庙北宋景佑元年所建,现在建筑除大成殿为原建筑外, 真余大部分为清朝时重建, 现为苏州碑刻博物馆。
河南襄城文庙建于明代, 后多次修葺, 现存大成殿, 面阔5间, 进深3间, 整个建筑端庄大方, 气势恢宏。
【孔庙】天津蓟州文庙:其始难知,其建多毁
![【孔庙】天津蓟州文庙:其始难知,其建多毁](https://img.taocdn.com/s3/m/5d8957c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a.png)
【孔庙】天津蓟州⽂庙:其始难知,其建多毁关于蓟州⽂庙创建的时间,百度百科中称建于唐,然未给出史料出处,但康熙版《蓟州志》中说:“州学创于何代,⽆从稽考,现有辽⾦时碑,⼤约与郡治同时兴建,旧制规模壮丽,庙貌崇巍。
故明崇祯壬午,焚毁殆尽,竟成⽡砾。
国朝历任郡公重建、重修⾮⽌⼀次,虽殿庑堂第悉备,究不能如旧制之尽美。
”停在此门前看来在康熙年间,已难以确定蓟州庙学的创建时间,但那时可以看到庙学院中⽴有辽⾦朝代碑⽯。
故《蓟州志》的撰写者认为庙学⼤约与州治同时兴建,当年的蓟州庙学颇为壮丽,可惜⽂庙毁于崇祯⼗五年的战⽕。
进⼊清朝后,⽂庙⼜多次予以增建。
棂星门《州志》中载有庶吉⼠周体观所撰《重修儒学碑记》,关于该庙学的历史,此《记》中仅有如下简述:“薊郡之庠,其來旧矣。
明季壬午,适遭兵⽕,堂陛丘墟,门庭茂草。
”⽂保牌可见蓟州⽂庙早期资料甚少,现能查得者,均为清初的修建⽂,⽐如《蓟州志》中载:“学宫在州治西北,东⾄拱星街,西⾄尉官胡同,南⾄通衢,北⾄仓前⾏路。
圣殿五间,知州事于公际淸,胡公国佐屡次重修。
康熈四⼗⼀年,知州事陈公廷栢重修。
东庑五间、西庑五间,知州事于胡陈三公重修。
前为戟门三间,知州事胡公国佐、董公廷恩修。
康熈三⼗四年,知州事张公朝琮重修。
东为敬⼀箴亭,西为名宦乡贤祠,门前泮池⽯桥三座,⼜前棂星门。
⼤殿东北明伦堂三间,康熈⼗四年知州事余公时进修。
”致敬医护⼯作者此处讲述了学宫所处的位置,谈到于际清和胡国佐对此屡次增修,且⽂中还详细地谈到了康熙⼆⼗⼋年之后的修建情况:“康熈⼆⼗⼋年,顺天府丞汪公晋征题堂前礼乐诗书坊⼀座,久废⽆存。
康熈三⼗四年,知州事张公朝琮重建。
堂下左右斋房各三间,久废⽆存。
堂西南启圣祠三间,知州事余公时进重修。
祠后尊经阁五间,久废⽆存。
堂后为学正宅,久废⽆存。
向来训导⽆斋可住,赁房居处。
康熈三⼗九年,训导冯嵤捐⼰资,盖造茅屋数间,为住宅,堂东为聚奎馆,久废⽆存。
聚奎馆之南,训导宅三所,⼀为进德斋,⼀为修业斋,⼀为正谊斋,久废⽆存。
蓟州文庙作文
![蓟州文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26ee51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7.png)
蓟州文庙作文
“哎呀,妈妈,周末我们去蓟州文庙玩吧!”我满脸期待地对妈妈说。
周末那天,阳光特别好,我们一家来到了蓟州文庙。
哇,一到这儿,我就被那古色古香的建筑吸引住了。
红墙黑瓦,庄严肃穆。
我兴奋地在文庙前跑来跑去,这儿摸摸,那儿看看。
“妈妈,你看这大门多气派呀!”我扭头朝妈妈喊道。
妈妈笑着说:“是呀,这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呢。
”爸爸也在一旁点头说:“对,这里承载着很多文化和历史呢。
”
我们走进文庙,里面很安静,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
我看到院子里有几棵大树,它们一定在这里生长了很久很久吧。
我跑过去抱住树干,说:“大树爷爷,你在这里多久啦?”爸爸妈妈看着我笑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大殿前,我仰头看着那高大的建筑,不禁感叹:“这也太壮观了吧!”走进大殿,里面有很多雕像和文物。
我好奇地问爸爸:“这些都是什么呀?”爸爸耐心地给我讲解着,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哇,这里还有人在写书法呢!”我跑过去,看着一位老爷爷拿着毛笔,在纸上写出漂亮的字。
“爷爷,您写得真好!”我由衷地赞叹道。
老爷爷笑着说:“哈哈,小朋友,你也可以试试呀。
”我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不会呀。
”“没关系,慢慢学嘛。
”老爷爷鼓励我。
我们在蓟州文庙逛了好久,每一处都让我觉得特别新奇。
这里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库,藏着无数的故事和秘密。
离开的时候,我回头望着蓟州文庙,心里默默地说:我还会再来的!这里真的太有意思了,它让我感受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想,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一直传承下去呀!。
文庙广场作文范文
![文庙广场作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b600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5.png)
天津文庙广场,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南门外大街上,是天津市文化名片之一。
该广场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座落于文庙旁,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
文庙广场是天津市最重要的人民公园之一,也是天津重要的公共娱乐场所之一,钟楼、各路人等雕塑等文化艺术品矗立在广场上,加上美丽的草坪、各种植物,使广场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愉悦的自然环境和优美的建筑艺术,形成了令人陶醉的美丽风光。
文庙广场内有几处著名景点,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钟楼。
钟楼是一座八角形木质结构建筑,高达40多米,是文庙的标志性建筑。
钟楼前的人像群雕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人像群雕塑是由普通城市居民微笑的面孔组成,象征着和平与友谊,寓意着人民在新时代的团结、和谐和幸福生活。
文庙广场内的另一个著名景点是各路人雕塑。
这一雕塑由天津市政府请来的著名雕塑家杨坤雕刻而成。
雕塑共由15个塑像组成,塑像代表的是各行各业的普通老百姓,因此它也被称为“百姓雕像”。
每一个雕像都有着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特征,在各个角度都能感受到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各路人雕塑是一个真正的“100%原创”的作品,体现了人民对党和国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文庙广场,除了欣赏广场内精美的艺术品之外,还可以进行各种活动,并且有机会参加市民文化活动。
每到节假日和周末,广场上都会举行各种有趣的活动,如舞蹈、音乐会、体育比赛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许多当地市民和游客参加,让大家能够享受到天津独特的文化风情。
同时,在文庙广场的周围还有各种商业设施,如咖啡馆、小吃店和纪念品店等,这些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和服务,方便游客们在广场上游玩。
文庙广场是一处集文化、艺术和娱乐为一体,为城市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魅力,是一个让人们感受到浓厚文化气息的地方,也是学习历史、了解文化、享受自然的好地方。
如果你来到天津,不妨去文庙广场看看,你一定会为这里的美丽景色所吸引,为文化风情所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天津文庙》
《文庙——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文庙,还叫孔庙、夫子庙、文宣王庙、至圣庙等,是尊崇和纪念孔子的庙宇,因与祭祀历代名将的武庙相对,故称文庙。
孔庙的功能是祭祀孔子,这是对孔子家庙而言。
其他各地的孔庙则既具有祭祀孔子的功能,又具有推崇文人政教的作用。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融合中,孔庙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建筑的本身含义,成为中华多民族文化的象征。
孔庙的存在,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中国历史上曾有文庙的确切数目由于历史的原因,统计较为困难。
但可以肯定的是,宋元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清时期,只要是国家设立的县以上行政区域均设有孔庙。
按照目前较为公认的说法,至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曾经达1560多处。
除山东曲阜的孔庙外,全国各地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庙,比如以下的这些:北京孔庙位于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建于元代大德六年,明清两代多次修葺和扩建,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工程直至民国5年才完工,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
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又称庙,现为首都博物馆所在地。
天津文庙在天津旧城东门里,是天津市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大殿始建于明正统元年,后经各朝代不断修缮而形成现在的规模。
山西平遥文庙在平遥城内云路街北侧,由三级建筑组合而成,中
轴为文庙,左为东学,右为西学。
甘肃武威文庙在武威市区东南,建于明企统二年,南北长170米,东西宽90米,面积1.53万平方米,由东西两组古建筑组成。
xx文庙于清朝后期兴建,面积1千平方米,庙门座北朝南,正北是前后大殿,东西两侧方配殿和钟鼓楼。
哈尔滨文庙建于1926年,是中国最年轻的文庙,也是黑龙江省现存最完整的仿古建筑群。
江苏苏州文庙北宋景佑元年所建,现在建筑除大成殿为原建筑外,真余大部分为清朝时重建,现为苏州碑刻博物馆。
河南襄城文庙建于明代,后多次修葺,现存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整个建筑端庄大方,气势恢宏。
江西奔乡文庙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南宋后曾8次重建,1941年全部翻修,系按我国传统宫殿结构建成,分前后两殿和左右长廊。
福建安溪文庙南北长164米,东西宽36.3米,建于北宋咸平四年,整座庙宇的石雕、木刻和彩绘都相当精彩,有“安溪文庙冠八闽”之美称。
湖南宁远文庙始建于北宋,现在建筑物为清朝同治十二年所建,主要建筑物有大成殿、后殿、戟门、棂星门户,面积7千多平方米。
四川资中文庙清道光九年建,占地面积5千多平方米,建筑布局严谨,疏密有致,左右对称,内外呼应。
云南建水文庙建于元泰定二年,经明清两代仿山东曲阜孔庙的格局扩建成现在的规模,共占地114亩。
贵州安顺文庙是贵州省现存文庙中规模较大的一座,占地6千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清朝时曾多次维修。
众所周知,文庙是伴随着儒学的兴盛而兴盛的。
孔庙之始,儒学的传播尚处于萌芽状态。
汉初虽然已确定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但由于本土宗教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儒家文化的争战,以及其后三国、魏晋、南北朝绵延数百年社会分裂动荡所引起的思想混乱,使儒家学术很难取得“独尊”的地位。
但在这一时期,儒学吸收其他学派的成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至隋唐时期,天下一统的局面形成,孔子及其创建的儒家学派所阐发的精神与学术思想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儒家文化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从而使大规模兴建孔庙与长期传播儒家文化成为可能。
宋元明清各朝沿袭“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不断以尊崇的谥号封赠孔子,对孔庙建筑的规格一再提高,都表明了对儒家思想文化价值的肯定。
其次,我们万万不可忽略文庙的教育作用。
除曲阜孔庙外,自北朝开始在全国有关郡县设立文庙学宫,文庙学宫从此有了“学校”的功能。
这一重要功能对隋唐以降的科举制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尤其从唐代至清末,庙学不分,规制有前庙后学、左庙右学、左学右庙,还有中庙左右学、中庙周学等。
庙学合一的体制使历代儒士文人在这里接受了儒学的熏陶,尊经读经即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各个时期培养了不同层次的学人。
在当前传统文化重回人们视野并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环境下,“读经回潮”、“国学复兴”等都已成为流行的趋势和口号,孔子和儒学也得以重回人们的记忆之中,使文庙作为
儒学重要载体的文化价值再度彰显出来,能够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理想场所。
借着“国学热”的潮流,各地许多文庙也积极行动,以文庙这个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极为丰厚的地点作为依托的场所,举办了各种“国学讲堂”、“国学班”、“国学交流基地”等等。
不管称谓如何,其目的都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更好地发挥文庙所具有的传承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
总之,文庙的发展历程凝聚了各个历史时期上层对于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认同、推崇和褒扬,同时又浓缩地体现了文庙发展之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体现了一种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是公认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