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2025”到中国版工业4.0

合集下载

最全解析工业4.0_中国制造2025(演讲稿)

最全解析工业4.0_中国制造2025(演讲稿)

第三次工业革命
高自动化柔性生产 计算机信息技术驱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
批量流水线生产
电力驱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
机械化生产
蒸汽驱动
18世纪末
20世纪初
70年代初 第十一页,共71页。
至今
11
1.工业革命发展历程 - 12- 12 -
蒸汽机
工业1.0:机械化
普通机床
加工装备
+
电动机
=
电气化
数控机床
机床
+
电脑
=
按编程操作 适应能力低
第十五页,共71页。
2.数字化制造的特征
采用数学化仿真手段,对制造过程中制造装备、制造系
统以及产品性能进行定量描述,使工艺设计从基于经验的试
凑向基于科学推理转变。
铣削机床
镗拉机床
生产 线系

材料毛坯
冲压机床
第十六页,共71页。
焊接装备
实物产品
2.数字化制造的特征
数字化技术体系:产品表达数字化、制造装备数字化、制 造工艺数字化、制造系统数字化。
3.德国制造业面临的压力
-7-
1
2
3 4
老龄化社会带来劳动力减少 资源匮乏,能效仍需提升 产业转移带来国内制造业空心化
5 6
7
发展中国家技术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全球化中,需要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
需要根据消费者需求,实现差异化、个性化的生产
保持制造业国际领先地位所需的标准化
制造业占据全国GDP的25%、出口总额的60%,影响极大
第七页,共71页。
8
7
4.“中国制造”亟待技术跨越
-8-
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 在产业链的下游:核心技术亟待加强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

深 化双 方合 作 , 共创 中德 制造 业 美好 的 明天
中德 两国都是制造业 大国, 制造 业在各 自经济社会发展 中都 具有十
促进 “ 阴基” 建 设 制造 强国建设 同步发展 。 要加强 “ 四基 ” 创新 能力建 分重要 的地位 和作用。 绎过长期 的交流合作 , 中德 两 国在 制造业领 域 已 设, 荷力突破一批 基础 零部件 的关键技术 , 加大 基础材料 的研发力度 , 经 形成 了良好 的俞作念势, 中国已成为德国企 业最 重要的市场和 利润来 利用现 有资源建 立一批基 础 艺研 究机构 , 不断夯实产业 技术基础 。 要 源地 , 比如 人众、 两门 F 、 s A P 等 德国 业在华发展 势头 良好, 取得 了高

额 回报 。 更 重要的是 , 面 向未来 , 我们还 要看 到中德制造 业具 有很 强的 互补性 , 比如在高端 装备制造 、 节 能环保 、 新 能源、 新能源汽车 以及 巾小 企业 发展 等领域 , 双方 之间的合作空 问和发展潜力巨大 。 我们双方应 进 步加强联 系 , 建 机 制, 深化合作 , 共同促进 制造业 发展 。 在此 , 我提

1 . 0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点 , 推进再 点仃、 I 智能 制造应用示范 , 不 断探 索大 规模个 性化定制 、 z ÷ 制造 等新型制造模 式。
持强 化基 础 , 夯实工 业基 础作 为制造 强 国建设 的重要 支撑 。 础材料 、 躯 础零 部件 、 基 础工艺 、 技 术基 础等工 业基 础能力 , 直 接决 定 着工业 产品的性能 、 质量 和可靠性 , 是一个 国家产业竞 争能力的根本 体 现。 要 把强化基 础作为推进制造 强国建设 的一项基 础性长期性工作 , m 点做 好 l _ 业强基 工程的组 织实施 。 要加强统 筹规划 和发展 引导 , 制定 业强基专项 规划和 “ 四基 ” 发展 指导 目录 , 发布工 业强 基发展 报告 ,

智能制造建设方案 智慧工厂建设方案(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建设方案  智慧工厂建设方案(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些生产要素促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变
中国制造为中国“智” 造!
资金 技术 人力
落后产能供给
过剩
先进制造供给
不足
中央中央政治局会议
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 优胜劣汰,通过兼并 重组、破产清算,实 现市场的出清。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 同时,着力加强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着力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 效率,增强经济持续 增长动力。
总体规划:三十年,三步走
世界强国 强国领先地位 强国中位 制造业强国
中国制造2045 中国制造2035 中国制造2025

强国之列 制造业大国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
2015年 一条主线 核心关键
已通过近期印发
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1+X”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高端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绿皮书
《德国工业4.0》 VS 《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
工业 4.0
智能化
CPS
中国制造 2025
营销模 式创新
服务模 式创新 产品模 式创新
数字化
网络化
生产制 造创新
供应链 创新
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产业升级
智能制造
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就是弥补高品质、高 效率、高技术产品的供不应求。就需要加大 并优化资金、技术、人力的投入,并通过这
东盟国家、印度和拉美国家则拥有更低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 扩张低端制造业市场。 6
中国制造2025核心目标
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 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 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中国制造2025》下的大数据与工业4.0思考

《中国制造2025》下的大数据与工业4.0思考

2018年新疆有色金属DOI:10.16206/ki.65-1136/tg.2018.增刊.038《中国制造2025》下的大数据与工业4.0思考陈倪伟(西部黄金伊犁有限责任公司伊犁835000)摘要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大数据可广泛应用于企业整个生产过程,本文将按照企业生产过程的研发设计、供应链、生产制造、营销与服务环节,对工业4.0和大数据的应用场景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业4.0大数据结合应用技术基础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工业4.0”的本质就是实现工业互联网,即将虚拟网络与实体连接,形成更具有效率的生产系统。

让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将优势发挥出来。

1什么是“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

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工业4.0”是的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工业4.0”是一个理解未来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的多棱镜,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工业4.0”是互联,是集成,是数据,是创新,是服务,是转型;“工业4.0”是CPS,是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工业4.0”是国家战略,是企业行为。

但从根本上来讲,“工业4.0”是一种在信息技术发展到新阶段产生的新的工业发展模式。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介绍(最新版)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介绍(最新版)

正文 . 第三章
第* 页
03
中 国 制 造 2 0 2 5
战 略 规 划: 远 超 制 造 本 身
总体规划:三十年,三步走。
3月6日,苗圩: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大 概需要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其中,《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 走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也是一个路线图和时间表。
正文 . 第三章
第* 页
01
工 业 4. 0
工 业 4. 0 应 用 场 景
动态生产线
当前汽车生产线也是高度静态配置,不可能将同一厂商不同产品组的部件相互置换。比如,客户 不能将同是大众品牌下的保时捷的坐椅用于大众其它车型。工业4.0之下,将形成动态生产线,实
现车辆的混装并确保匹配。
正文 . 第一章
第* 页
01
工 业 4. 0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还处在世界第 8位。现在已经到了第4位,和德国 、日本还有一定的差距。
第三,是中国日益成为需求的关键。

我们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有四个 问题: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二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比较突出; •三是资源效率利用比较低,能耗 比较高,污染比较严重; •四是产业结构不是很合理,低端 产品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品能 力比较差。
第* 页
03
中 国 制 造 2 0 2 5
规 划 纲 要 概 述
《中国制造2025》 由工信部牵头研究编制:20多个部委参与,50多名院士、100多位专家论证。 是整个工业、制造业领域的顶层设计,包括一个纲要和一个专项的行动规划。未来还将: 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 制定“1+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 发布高端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绿皮书。 涉及整个制造业,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跟国际先进水平不相上下,或者差距很小的。比如高铁、能源装备。 第二类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的,比如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这样的装备。 不包括市场化行业:像纺织、食品,这些主要靠市场去优化、配置资源。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本文通过对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概念的阐述,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重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为今后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标签: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对策1 工业4.0提到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在人类近代史的两百多年中,人类由农耕时代进入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工业史上先后历经了三次工业革命[1],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世界各地区、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格局被不断的改写,人类迎来了第四次科技革命——工业4.0时代[2]。

在每一次的工业革命中,工业革命的核心和焦點就是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提高了生产力。

但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科技革命不等于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是推动工业革命的源动力,从而在工业领域产生了形态上变革,其表现的形态就是生产制造模式,所以,当第四次科技革命到来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工业4.0的核心和焦点就是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

第四次科技革命——工业4.0到底是什么?首先要说一下关于创新的三个特征。

创新的第一个特征;颠覆性:例如互联网是颠覆性的创新,改变了人的意识和行为,甚至社会的伦理道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今的我们,如果没有手机、或者说,手机没有网络,我们是否能够适应那样的生活?相信大部分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因为我们适应不了,所以,我们说,互联网是颠覆性的创新。

创新的第二个特征;价值性:价值性就是指研究开发产品是价值性的创新,人们可以直接运用这些开发成果创造价值,我们的发明,我们研究是否具有价值,能否服务于社会,对事物价值性的考量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

创新的第三个特征;影响性:在这里特别说一下工业4.0,工业4.0是影响性的创新,运用新型发展中的技术来影响工业的发展,工业4.0也不是对原有工业内容的颠覆,是在先进工业基础上,对原有生产制造模式、先进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介绍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介绍
▪ 7、中国制造业的主体还是初级加工,甚至还没实现自动生产的前 提——精加工。而“工业4.0”要求的生产实现数字化控制,要求 比精加工还高一个层次。
▪ 8、中国周边的形式导致中国能与邻邦在科研、管理、人才方面的 交流十分有限。
▪ 9 、互联网发展迅速,工业4.0借“电子商务”弯道超车!
“中国制造的问题”
▪ TPM: TotalProductiveManagement 全面生产维护
▪ BTO: BUILD TO ORDER 面向订单生产
▪ BOM: Bill of Material 物料清单
▪ 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标准作业程序
企业为什么需要MES
▪ 制造企业关心三个问题“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 产?”
▪ MES: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制造执行系统 工厂制造
▪ 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统计过程控制 产品质量
▪ OEE: 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全局设备效率 生产设备产能
▪ WMS: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仓库管理系统 仓库物流
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
aron.3000@tom.co m
企业经营管理系统 用途:面向 “供需链”的管理和优化。通过对 “人流、 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以财务控制为核心,实现企业 业务的协同和增值。 内容: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管理系统(ERP)、客户关系管 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高级计划系 统(APS)、 在线联机分析系统(OLAP)、业务信息智能 系统(BI)、电子商务(B2C/B2B)等等。

中国制造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中国制造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中国制造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中国制造2025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中国制造2025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于2015年5月8日正式发布。

该行动纲领的目标是: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中国制造2025》提出“三步走”战略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战略,它设定了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彰显了我国政府对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坚定信心和政策承诺。

中国的人口红利和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步丧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2.1万亿美元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球工业增加值的20%,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国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制造业大国。

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200多种工业品的产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有几十种产品的出口占到全世界出口总量的70%以上。

可以说,大到机车、轮船、工厂装备,小到圆珠笔、纽扣、吸管,全世界人民都享受着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制造业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

中国制造对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依赖极大,能耗高、污染严重,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氮、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首位,雾霾、水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已成为环境公害。

产业结构不合理,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

许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其中芯片进口率达80%、数控系统进口率达70%。

基础设计和制造技术薄弱,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弱,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处于“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状态,多数产品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

杜品圣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

杜品圣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

杜品圣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
杜品圣
【期刊名称】《自动化博览》
【年(卷),期】2016(0)10
【摘要】1中国智能制造发展之路的差异性相对于德国工业界发展现状,中国智能制造的推动路径与德国工业4.0有三大不同之处。

(1)"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简单地讲德国"工业4.0"是要解决生产制造模式的灵活性、自适应性的问题,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加快生产制造的研发速度,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用户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所以降低成本及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德国实现"工业4.0"的根本目的。

而中国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面临更大挑战。

首先,中国的工业化过程还没有完全走完。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杜品圣
【作者单位】菲尼克斯电气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德国工业4.0技术和中国制造2025完美结合--德国工业4.0技术无线数据传输与控制系统 [J], ;
2.杜品圣谈工业4.0:从工业4.0到产品4.0 [J], 杜品圣
3.杜品圣谈工业
4.0:工业4.0是“变革”还是“革命”? [J], 杜品圣
4.德国工业4.0握手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战略解读”活动在京举办
[J], ;
5.德国工业4.0握手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战略解读”活动在京举办[J], 杨启森; 朱辉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能制造: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内涵:实现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 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在商业流 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
目标: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 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德国工业4.0三大主题
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
务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
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
4、绿色发展工程
破解环境和资源制约,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特 别提到节能减排降耗、提 高资源利用率。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已 经成为中心任务。因为工 业占我国整体能源消耗的 73%。
(一)制造业创新中心(工 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
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
围绕重点行业
转型升级和新 一代信息技术、 智能制造、增 材制造、新材 料、生物医药 等领域创新发 展的重大共性 需求
到 2020 年 , 上 述领域实现自 主研制及应用。
到2025年,自主知 识产权高端装备市 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核心技术对外依存 度明显下降,基础 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重要领域装备达到
开发一批标志性、带 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 重大装备,提升自主 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 能力,突破共性关键 技术与工程化、产业 化瓶颈,组织开展应 用试点和示范,提高 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 竞争力,抢占竞争制 高点。
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 造2025》计划
《中国制造2025》从国家层面确定了我国 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
明确提出: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以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 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竞争创新的社会机制 重塑 国家工业战略的制定 及推进

从《2025 规划》解读中国工业4.0战略

从《2025 规划》解读中国工业4.0战略

从《2025 规划》解读中国工业4.0战略杨海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国家两化融合创新推进联盟理事长。

一、引言我今天就我参加中国制造2025以及在国家的层面进行智能制造以及信息制造发展,围绕着中国制造2015论证展开的一些背景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些,为什么在当前情况下我们国家一定要走到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的高峰上来,推动中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

为中国工业发展变革的一系列重大的举措和背景。

大家都知道这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大家最热议的互联网+,实际上是讲新一轮科技革命。

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对我们带来一个巨大的推进和变化,乃至渗透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知道现代新技术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化为代表的,他们构成了新一轮互联网+的技术体系架构和基础,同时再加上制造业快速发展的3D打印制造、机器人、智慧工厂等等一些在制造业引起深刻变化的热点,形成当前国家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发展态势,大的发展的思路。

在新一轮科技变革的浪潮中,世界各国都在纷纷抢占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的高地。

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了工业4.0,中国人怎么办?中国的制造走向何处?也是这两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很多企业家,很多学者专家积极探索的中国工业变革之路。

好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开始走向世界工业的先进行业。

所以这两年来,应该讲随着制造业转型发展迫切的需求,随着学者和工业界积极的探索,经过中国工程院上百名院士的共同的研究,努力给国家提出建议,所以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的发展目标。

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由大变强的工业发展之路,再用10年时间走到世界制造强国的第一方阵,到2045年,也就是建国100年,再用10年要走到中国在世界制造强国的前列之中。

这就是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概貌。

今天我想给大家做四个方面的分享和介绍。

我今天主要给大家简要的介绍四个方面,第一个回过头来深刻的认识一下这次变革的背景,特别是大家最近看到的工业互联网,或者互联网+以及基本的认知背景。

工业4.0落地战略:一个网络、两大主题、三项集成

工业4.0落地战略:一个网络、两大主题、三项集成

工业4.0落地战略:一个网络、两大主题、三项集成工业4.0落地战略:一个网络、两大主题、三项集成近期,随着“工业4.0”的在网络上越炒越热,我国也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国家战略需求的驱动下,中国对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之路也陡然提速,这将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打通主动脉。

就企业层面来说中国版工业4.0如何落地将成为重点,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通一切、联通一切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工业4.0是什么?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是互联、集成(纵向、横向、端到端)、数据、创新、服务、转型或是CPS、是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亦或是国家战略、企业目标。

工业4.0核心内容就是建一个网络、三项集成、大数据分析、八项计划和研究两个主题。

建一个网络:信息物理网络系统(CPS)CPS是英文CyberPhysical System的缩写,就是讲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五大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将网络空间的高级计算能力有效的运用于现实世界中,从而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与设计、开发、生产有关的所有数据将通过传感器采集并进行分析,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

a) CPS可以将系统资源、信息、物体以及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物联网及相关服务,并将生产工厂转变为一个智能环境。

b) CPS将提供全面、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和应用业务流程,c) 支持移动终端设备和业务网络中的协同制造、服务、分析和预测流程等。

在工业4.0蓝图中,连接一切的信息物理网络(CPS)是实现智能工厂、智能生产的基础,工业4.0蓝图给了一个CPS网络的概念模型(如上图),在这个模型中,我们看到了“服务”的概念,传感器服务、控制服务、通讯服务、校验服务、信息服务等,所有的服务形成了一个服务库,每个服务完成不同的功能,服务与服务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柔性的智能生产网络,每个服务来自不同的系统,产品信息服务也许来自PDM系统、生产计划服务来自ERP、订单服务来自DMS系统,生产装配指令服务来自MES、生产加工服务由设备完成,因此,整个CPS网络系统就是一个服务连接的网络,即是“务联网”的概念,通过“服务”的抽象,屏蔽了各个信息系统及物理设备的差异性,在服务层面具有共通性,因而容易建立起连接。

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正在制定 2045年建成工业强国

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正在制定 2045年建成工业强国

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正在制定2045年建成工业强国发表时间:2015-03-08 09:49:32这边,有关中国公民赴日本买马桶盖和电饭煲的讨论声频繁回响在两会会场;那边,北方重工集团远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地铁施工紧锣密鼓推进。

这家企业生产的四台盾构机正在轰鸣作响,大展身手。

凭着优良的质量,北方重工生产的盾构机已远销50余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参与了当地的大型工程建设。

2014年,海外市场销售收入占到这家中国重型机械业三强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1/3。

这是一个以生产袜子、打火机、玩具闻名的贸易大国迈向更高级别工业国家的缩影。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件大事。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如此评价这一发展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北方重工董事长耿洪臣说,这既表明了政府打造中国版工业4.0的决心,也给中国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由大到强,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目标,需要每个制造业企业共同努力”。

德国近年来提出了“工业4.0”战略,着眼高端装备,大力推进智慧工厂,与之相比,“中国制造2025”有哪些特征?苗圩介绍说,从核心理念、主要内容上看,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果说不同,就是中国和德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不同,我们在向“工业4.0”转型过程中,还要解决好提高产品质量、工业基础能力等问题。

工信部部长在全国两会上答记者问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去年宣布,中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与世界上如此多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注定“中国制造”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主角。

2005年,美国自由撰稿人瑟娜·波基奥妮曾发表一篇题为《一年不买“中国制造”》的专栏文章,讲述了她家在一年里不购买“中国制造”的日子。

文章最后,波基奥妮坦承,十年后,她可能根本就没有勇气尝试一年不买“中国制造”的日子。

十年过去了,“中国制造”依旧遍布全球,但变化却在逐渐发生。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

14
二、德国工业4.0
德国为了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全球竞争,稳固
其制造业领先地位,正在开始实施一个称为 “工业4.0”(Industrie 4.0)的宏伟计划, 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
创新,被看作是提振德国制造业的有力催化剂。
15
“工业 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 第四次产业变革,“工业4.0”战略将建 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 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改变创造新价值 的过程,重组产业链分工。
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 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 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中国制造2025”
2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 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人民幸福安康的
物质基础。
3
实施《中国制造2025》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
点领域突破
发展 加强质量和 品牌建设 深入推进 制造业结 构调整

发展水平
加快提升产品质量 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推动制造业品牌建设



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稳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
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强化服务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质量为先
质量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的基石。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坚持走以
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推动“中国制造”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 竞争优势转变
9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关键所在

形势与政策论文《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形势与政策论文《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新工业革命与中国制造2025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这场革命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这就是第一次科技革命。

与之相关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工业1.0时代。

使得纺织、冶铁、交通运输等行业得到发展,轻工业化特征明显。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电灯、电报、电话、发电机、内燃机、火力发电厂等一系列电气发明相继问世。

电力作为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被广泛应用。

来到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生产方式再次变革,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工业2.0时代。

汽车、石油、钢铁等重化工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上世纪40年代后期的电子管计算机为第一代计算机,开创了电子信息时代。

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开始出现。

同时开启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3.0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自动化。

推动了电子信息、医药、材料、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发展。

1991年,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开发出了万维网及简单的浏览器,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

随着互联网的商业化发展,人类进入互联网浪潮时代。

互联网对生产生活产生了全面的影响。

然而每一次信息通信技术的重大创新都会为制造业带来新的变革,这一次可能是互联网引领的产业变革,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

使我们进入工业4.0时代。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

德国人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指:机械化+电气化+IT技术+Internet技术。

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上再加上互联网技术。

必须说明这里所要求的互联网是“Things and Services”的互联网,Things可理解为物和事情;Services泛指一切服务。

所以,第四次工业革命首先要建设“物事互联网”与“服务互联网”。

这意味着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资源、信息、物事、人和对这一切的服务进行互联。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开篇问题:
什么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之前的工业发展有何根本的不同?

是什么推动了人类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

这些推动因素在人类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起到什么作用?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当今企业、社会、人类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为什么各个国家提出不同的方式或概念来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
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智能物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务联网,整合物流
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 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16
德国工业4.0
工业 4.0 对商业模式的影响 & 工业 4.0面对的挑战
2
未来商业模式
以解决客户问题为主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
背景材料分享
• 2015年3月25日,李克强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实施 “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审议通过了《中国 制造2025》。
• 2016年5月20日,美的提出45亿欧元收购KUKA。 • 2018年6月8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在上交所上市(工业
富联)上市首日开盘涨44.01%,股价达到19.83元,市值 达到3905.58亿元,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 • 视频链接
模式和“电气时代”

“蒸汽时代”


信息物联系统
蒸汽机
自动化、信息化
人 机
电力广泛应用

18世纪末

20世纪初
1970年代初
今天
时间
联 互
目标: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制造2025”到中国版工业4.0
“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全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会三次会议于3月5日上午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高端制造推动结构转变
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毅在政协分组讨论中表示,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规划即将上报国务院。

该规划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重点实施领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与生物制造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

为确保规划实施,规划最后一部分要求相关部门出台税收、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扶持政策,对制造业领域放开,实施负面清单,减少审批事项,鼓励企业创新,加强社会资本进入。

中国制造2025规划,结合中国制造业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工业4.0等趋势,从技术、产业、产品、管理、制造服务化、核心软硬件等领域做了长期的战略规划。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的“智造时代”将带来我国制造业的“新生”,一大批国内制造业公司将积极探索转型升级。

一旦工业4.0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机器人自动化行业高景气持续。

在政策的推动下,未来几年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龙头企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4%,已经奠定了中国智造走向海外的基础。

国家统计局2月26日对外公布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态势明显,工业向高端化转型演变。

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2.3%、10.5%,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0和2.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进一步披露,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6%。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4%。

由于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是近年来才明确具体类别的多行业叠加复合型产业分类,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目前官方对此最权威的数据。

上述数据也是最近几年来国家统计局首次在年度统计公报中公布装备制造业占比情况。

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高端制造业和
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表明,我国经济正处在向中高端演化的过程,并将持续这一过程。

“十三五”+智能变革=立体化未来
2015年,纺织行业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一些作为主要出口市场的经济体的复苏仍然脆弱,国内服装消费需求有待逐步释放,行业提高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任务艰巨,企业创新能力需要加紧培育,新旧增长点的衔接尚需时日。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分工调整对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实现纺织强国的机遇。

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装备现代化水平,深入推动信息化建设,将为破解当前发展瓶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在市场倒逼和政府引导下,质量型、差异化竞争逐步代替过去的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

去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增速放缓但结构转优的过程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工业、制造业的比重在进一步下降,地方和主要工业行业对于节能环保标准的执行进一步严格。

这都使得中国在2014年不断刷新季度能耗下降的新纪录。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三五”规划即将发布,纺织工业的相关规划工作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其基本思路就是在新常态新形势下,利用良好的产业基
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在关键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实现建设纺织强国的愿景。

纺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是重点任务之一,包括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等主要领域,涉及技术研发项目、技术推广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等方面。

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由局部业务应用到企业全面应用,由单项应用到综合集成应用,由单一企业应用到产业链协同应用,全方位提升整体信息化水平。

智能制造是今后纺织装备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

未来几年开发以人机智能交互为特征、面向各道纺织工序的智能制造技术,一方面努力提高单机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形成网络化的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推进纺纱、织造、印染、服装生产制造设备联网和在线监测,形成智能化生产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积累和完善相应的知识库和专家系统。

物联网是智能制造和大数据的基础,已经逐步渗透到纺织服装业的各个领域,尤其在纺织生产在线监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实时提供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对生产线各个环节的准确跟踪、仓储和物流系统的及时监测、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追溯等等。

RFID也应用于多种智能设备,如粗细联输送系统、服装吊挂系统,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纺机带动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以上几项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取得突破后,将有利于开发出适合行业特点、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系统和软件,有力促进纺织行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形成覆盖更广泛,资源更丰富,响应更迅速,功能更强大,应用更深入的一体化系统,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改造提升。

对此,众多纺机企业也早已经审时度势,做出了新的预判和准备。

“2015年同和公司已经看清了形势,想好了对策,做好了准备。

根据国家‘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方针,同和制定了2015年新常态下工作指导,继续走强化内部管理、变革技术创新之路。

”同和纺机董事长崔桂生这样说。

为应对市场需求,陕西宝成总经理李永军认为,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化应用能力,加快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核心技术和核心零件的自主化,计划2015年将陆续推出性价比更好的高端机型来满足市场。

另一方面,为了在新的市场格局下获得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创新企业的生产组织和供应链管理方式,改造传统制造模式,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劳动力等各种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开始注重效率和成本的优化,并对纺织机械专件产品提
出了更多功能和性能方面的要求。

河南二纺机董事长牛玉生表示,2015年将继续抢抓机遇,提升锭子产品的开发和制造水平,从而提升纺纱设备的运转效率和生产质量。

如开发出性能更加稳定、可靠性更高的带有夹纱装置的新型锭子产品。

针对新开工纺纱项目,配合主机企业,做好新项目的技术交流,满足用户的特色化需求,由卖产品转向重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