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及防控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2021商业银行信息科技运行中的风险管理研究范文2

2021商业银行信息科技运行中的风险管理研究范文2

2021商业银行信息科技运行中的风险管理研究范文 摘要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我国银行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网络系统,开启了信息技术的联机网络新时代。

随之而来的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银行业务种类繁多、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新局面下,商业银行已经对信息化技术产生高度依赖感。

从业务电子化到管理信息化,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形成大数据的存储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代表性设备,如银行卡、pos机、自助存取款一体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

银行信息化系统和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极大的提高了银行运转的效率和正确性。

另一方面,近年来,信息化的多样性使得银行在中间业务收入方面的比重越发扩大增长,信息化服务成为衡量银行业务创新和利润增长的又一指标,更是占领市场份额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一把利剑。

信息化的投入使得银行业务系统应用框架正从以“产品为中心”和以“账户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迅速转移,成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牵引力”.然而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用户在享受信息系统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遭遇了风险漏洞问题。

因此,加强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日益成为银行内部控制的重点建设项目。

由于信息系统产生的风险具有专业性、隐蔽性和突发性等特点,因此加快完善和建设信息系统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把 IT 风险纳入到银行的操作风险范畴。

本文基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较之于传统的银行风险及其管理,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价以及预警监控机制认识较少,执行力较薄弱,理论研究也不足以应对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实践中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架构庞大,内容繁多。

在此背景下,笔者作为一名从业人员试图吸收汲取国内外现行的重要标准,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同时结合自身的实践环境和案例,主要从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风险管理专门研究,以期提升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运行过程中风险管理的认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实践有一定的探索作用。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分析及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分析及管理策略

3 )提 升 运行 维 护 和操 作 管理 水 平 ,推 进 生产 运 行 自动 化 和流 程 化管
理 。生 产运 行 风 险是银 行 信 息科 技风 险 的突 出表 现 ,而 生 产运 行 的风 险大
多 体现 为操 作 风 险 。为此 , 商业 银行 应采 取 有效 的 运行 管 理措 施 ,降低 系
急预 案和 流 程 ,确 保 出现 紧急 事件 情 况下 能够 进 行妥 善 处理 ,将 风 险影 响 降至 最低 ;提高 科 技人 员 的风 险意 识 ,实 施 关键 操作 的 二次 确认 的 管理 制 度 ,避 免 由于误 操 作引起 的风 险 。 4 )采 取有 效 的技术 和管 理方法 防范 、化解 信 息安全 风险 。信息 安全 管 理 的核 心 是通 过信 息 安全 内控体 系 ,确 保 银行 信 息系 统和 数据 的保密 性 、 完 整性 和 可用 性 。为 此 ,银 行可 通 过制 定和 落 实信 息 安全 体系 规 范和 信 息 安 全等 级 保护 措施 ,分析 和 解决 信 息安 全 隐患 ,主 动 发现 和 防范信 息 安全 漏 洞 。同 时 ,采取 内部审 计 和外 部 审计相 结 合 的方 式 ,定 期对 信 息系 统和 信 息保 障 设旅进 行 专 项检 查 ,并 根据 审计 要 求进 行 整 改,形 成 信息 科 技风 险检 查 、评 估和 整改 的 良性 循环 ,从 而实现 信息 安全 体系 的持续 完善 。 5 )完 善 灾备 机 制 ,实 施 业务 连 续运 行 管 理 。现代 商 业 银行 以 “ 据 数 集 中” 为特 征 的信 息化 建 设 ,加大 和 集 中 了信 息 风 险 ,因各 种 因素 导致 的 信 息 系统 灾 难将 对 商业 银行 带 来 巨大 的损 失 甚至 毁灭 性 的打 击 。完 善灾 备 体 系 ,制 定 包括 应 急 、业 务恢 复 、危机 处 理等 方 面 的业 务连 续性 计划 ,可 以有 效 的降低 信 息系 统 灾难 所 造成 了 的不 良影 响 ,提 高风 险 防 范能力 。在 此 基础 上 ,信 息科 技 部 门应 积 极组 织开 展应 急 演练 ,保证 灾 备体 系和 业 务

XX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

XX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

XX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XX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xx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随着信息科技与我行业务的深度融合~我行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日益增强~防范信息科技风险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我行深入分析信息科技管理工作~针对面临的信息科技风险~制定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

一、我行面临的主要信息科技风险1.业务中断风险保障业务连续性是我行信息科技工作中的最重要的部分。

我行面临的首要的问题是~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与业务发展。

一旦产生软硬件故障、系统超负荷运行、主干网络中断、病毒传播、人为非法操作造成系统不稳定等因素~极易造成银行业务的中断。

2.数据安全风险数据是我行的基础~我行要为客户提供一个可靠的环境确保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量不断增大~数据安全风险凸显。

数据安全风险包括两方面:一是数据窃取~主要是数据遭到窃取或者恶意篡改~导致客户信息资料外泄~引发客户不满~引发法律风险问题,二是数据丢失~主要是受到自然灾害、房屋倒塌等突发事件造成的存储介质毁坏~导致存储介质中数据丢失。

3.电子银行风险电子银行银行风险主要是电子支付安全问题~包括ATM诈骗以及利用钓鱼网站、木马程序盗取客户的账号和密码等一些行为导致的客1户资金的损失。

这类事件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我行声誉~处理不当会导致诉讼。

4.系统漏洞风险系统漏洞风险是银行信息系统开发缺陷被发现和利用的风险。

系统漏洞风险在系统设计之初难以发现~随着系统的推广及运行~风险逐渐暴露~一旦被人利用~会对我行造成极大影响。

5.IT外包风险IT外包风险主要是外包服务商能否长期稳定地为我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能否及时响应并修复系统故障~确保外包业务连续性。

我行如果过度依赖外包服务商~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势必会影响我行业务持续开展。

二、我行采取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针对我行面临的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我行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方面拟采取以下策略。

1.进一步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我行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信息科技管理以及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211244998_关于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的思考与建议

211244998_关于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的思考与建议伴随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银行经营与信息科技的关系愈发紧密,并促使银行不断加强信息科技投入以满足业务需求。

信息科技外包作为弥补银行技术短板的专业力量,在银行科技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笔者在深入调研行业现状、总结梳理信息科技外包风险与挑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可行的应对策略与发展建议。

一、现阶段信息科技外包的主要类型及优势伴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行信息科技外包的服务定位也在持续变化,从为银行提供“一揽子”技术解决方案,逐步向提供人力辅助转变,尤其在头部互联网企业开始将自身积累的科技能力向银行输出的背景下,一种全新的信息科技外包服务业态逐步形成,信息科技外包的目标也逐步由成本压缩向价值赋能转变。

经笔者梳理,面向银行提供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的企业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是头部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服务。

伴随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在互联网企业入局C端金融服务的同时,部分头部互联网公司进一步扩展B端市场,开始面向银行输出技术能力与解决方案,以助力银行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领域迅速实现突破。

此类外包服务的优势在于提供商拥有成熟的技术、高水平的服务人员,在部分业务领域甚至可以由技术服务延伸至场景合作,为银行拓客、活客创建新的渠道。

二是专业外包厂商提供的服务。

传统的信息科技外包厂商作为外包市场的绝对主力,主要是以人天或人月为定价单位向银行输出信息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力,并有中信银行审计部 左民玮 庞瑞江部分厂商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原型系统和产品,可以为银行提供特定领域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此类外包服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物美价廉”,甚至已成为某些中小银行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提供的服务。

自2015年兴业数金成立以来,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逐步成为外包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此类外包服务提供商通常与发起行原有信息科技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组建方式或直接由科技部门转制而来,或以发起行科技体系选派的“精兵强将”为基础,以外部招聘员工为补充构建,因此往往更为熟悉银行业务,拥有成熟且经过实践验证的拳头产品。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研究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研究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研究作为信息科技引入最早、应用最广的行业之一,我国银行业在业务处理、客户服务、产品创新、管理决策等领域对信息科技的依赖呈现出越来越深入的特点。

近年来,信息科技已经成为银行实现战略目标和日常业务运营最重要的基础平台,也发展成为客户服务、业务管理方面的一项核心竞争力。

但信息科技在给银行带来各种竞争优势和效益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信息科技风险。

一、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为了应对日益突出的信息科技风险,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重视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并开始进行相关探索。

当前我国多数银行已经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作为高级管理层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了覆盖全面信息科技风险领域的管理框架,组建了独立的管理部门和相关机制。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探索距离有效的风险管理要求尚存在明显差距,尤其以下几方面内容值得特别关注:1.银行缺少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框架我国很少有银行能够进行主动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缺乏能够与银行业特点密切结合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框架是造成该现状的主要原因。

2.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手段欠缺我国银行在应对信息科技风险过程中,缺乏对于关键风险指标、风险控制自评估、风险清单、事件收集和分析工具、信息科技风险诊断工具等先进管理工具和手段的了解和应用。

3.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流程不足我国不少银行尚未建立起与较为完善的信息科技管理制度对应的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部分已经制定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在完整性上亦存在不足。

4.科技风险管理机制尚待完善我国银行业在信息科技风险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少数银行即使已经建立针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专门组织机构,也由于资源投入及管理意识等方面的限制,缺乏清晰的岗位角色、有效的汇报和沟通机制等,使得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形同虚设,其参与银行战略和决策制定的程度明显不足。

上述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都凸显了一个事实:我国银行需要加快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方面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对先进技术手段、最佳实践的多方尝试,结合前沿管理工具的运用,寻求出一套适合银行的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根据《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9〕19号),结合商业银行工作实际,制定本策略。

第二条本策略是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的总纲性文件,和《信息科技治理制度》(试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试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试行)、《信息科技项目管理制度》(试行)、《信息科技运行制度》(试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试行)、《外包管理制度》(试行)、《信息科技审计管理制度》(试行)8个制度共同构成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第三条商业银行要根据本策略以及上述8个制度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细化的策略、制度、流程和表单,构建本单位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做好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

第二章信息科技治理第四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一)董事会是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法定代表人是第一责任人。

(二)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和业务连续性管理委员会向- 1 -高级管理层负责,高级管理层向董事会负责。

(三)信息科技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构成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

第五条委员会构成(一)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由行长担任主任委员,首席信息官(或分管科技行长)担任副主任委员,办公室设立在科技部门(或单独设立),下设信息安全等具体工作领导小组。

(二)业务连续性管理委员会由行长担任主任委员,分管风险行长任副主任委员,办公室设立在风险部门(或单独设立),下设信息科技及其他条线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第六条工作职责(一)董事会负责审批科技、风险和审计年度报告,授权业务连续性管理委员会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管理工作。

(二)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订工作章程,审批信息科技部门组织制定的信息科技工作报告,其中重要报告要提交高级管理层集体研究后报董事会决策批准。

(三)业务连续性管理委员会负责制订工作章程,通过风险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包括信息科技在内的各条线风险管理工作,重要报告要提交高级管理层集体研究后报董事会决策批准。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范文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范文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金融科技(FinTech)正逐渐成为全球金融业的重要驱动力。

金融科技不仅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业务模式和运营方式,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探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背后的影响机制及风险特征。

二、金融科技的发展及商业银行的应对2.1 金融科技的发展概况金融科技是利用数字技术改进或创新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2.2 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面对金融科技的冲击,商业银行纷纷寻求转型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商业银行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业务模式,如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3.1 风险类型的改变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类型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传统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由于金融科技的引入,新的风险如技术风险、操作风险等逐渐凸显。

3.2 风险承担的扩大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和运营模式更加复杂,从而扩大了其风险承担的范围。

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承担由新技术引入带来的技术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商业银行还需要承担因客户信息安全等问题带来的风险。

3.3 影响机制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因素,如数据安全、系统稳定性等;二是市场因素,如市场竞争、客户需求等;三是监管因素,如监管政策、监管力度等。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使其面临更大的挑战。

四、实证分析本部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和模型进行分析,以揭示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实际情况及影响程度。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信息风险及对策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信息风险及对策

理论探讨146产 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信息风险及对策贾维倩摘要:金融科技的发展催生商业银行的创新化发展。

在与金融科技的结合下,商业银行渐渐形成智慧化银行、数字银行、移动支付等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急速发展的背景下如果能抓住机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以往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就可以在新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本文主要讨论商业银行在新的金融时代背景下所受的冲击,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冲击,促进商业银行的业务形态转型升级。

关键词: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信息风险;对策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许多产业都加入了数字化的转型浪潮,金融行业也不例外。

这次新冠疫情不仅冲击了商业银行远程服务的能力,也促使业内深刻反思加快数字化转型之路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新科技带来的信息风险防范。

1 商业银行创新发展金融科技战略的必然性分析1.1 金融科技的概念表述金融科技(fintech),即将传统金融行业利用科技手段创造产品和服务,可以提升效率并能节约运营成本。

金融科技主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拉动,开展一系列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如新型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

金融科技公司专门提供一系列的专门化、综合化的服务,以便利化的金融服务,将金融科技应用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1.2 商业银行创新发展金融科技战略的必然性(1)金融科技是商业银行保持竞争性的关键。

这轮全民抗疫培养了很多互联网用户,使其更沉浸于物联网生活形态下的应用。

在大数据营销、风险管理、金融场景应用、信息共享等方面借力现代金融科技,是商业银行新经济形势下提升竞争力,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客观需求。

商业银行必须顺应金融科技化、数字化的趋势,深度满足用户需求,将金融科技积极开发应用,创新金融产品、金融业务以及服务模式等。

(2)金融科技是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必要前提。

纵观国际趋势发展,近年来,“数字化”成为战略目标,全球领先的各大银行早已投入重金率先抢跑数字化转型赛道。

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随着信息科技在银行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推广运用,银行对信息科技的依赖程度显着提高,在促进银行改进流程、加快发展的同时,银行业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信息科技风险事件凸现。

加强基层银行业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对于维护银行业机构以及整个银行业体系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一、当前银行业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的主要表现(一)数据大集中引发的风险数据的集中直接带来了银行金融产品的升级和服务、管理手段的提高,但银行数据大集中后,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也随之加大。

一是不可抗力引发的风险。

一旦出现突发的灾难事故,将导致系统性的业务停顿与客户流失,甚至会引起业务系统瘫痪,造成社会不稳定。

二是系统安全维护工作不及时引发的危险。

在数据大集中前,系统架构相对简单,原有的各地方数据中心均由技术人员负责辖内各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

由于他们对原系统涉及的各个环节比较熟悉,与系统软件开发商的联系较为密切,与区域内的网络运营商的协调能力较强,因此能迅速调动各种技术力量解决问题,对客户的响应时间较快。

而数据集中后,虽然在管理上便于维护、升级,但由于数据集中后的系统的架构变得更加复杂,牵扯的各方面因素比原来大大增加,而且很多问题由于权限问题在市级分行层面漂统前置立韵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往往需要向总行数据总中心反映,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现有数据中心技术人员应急抗灾能力和应变管理能力。

三是外包风险。

数据大集中后,对系统开发、网络管理、运行维护等的要求更加专业化了。

随着IT 外包服务的概念逐步被各银行业机构接受,各银行业机构开始尝试实施IT 服务外包,这既有利于银行降低运营成本,也有利于银行集中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发展。

但银行不是一般的企业,它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银行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不仅关系着自身的生存,而且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而实行IT 外包服务后不仅银行内部掌握的大量敏感数据可能被外包公司掌握,而且更重要的是目前可以为银行提供IT 外包服务的大多数是国际跨国公司,万一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发生变化,外包公司随时可能停止提供服务,造成我国银行业的业务中断,严重影响我国的金融经济秩序,造成巨大混乱和损失。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及风险防控研究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及风险防控研究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及风险防控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金融业态的不断变化,银行业也逐渐从传统的手工业务转变为数字化的操作模式,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银行业都在致力于推进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字化转型对于银行业来说,不仅是一项技术改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关乎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生存能力。

同时,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防控风险也是银行业应该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数字化转型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可以使银行业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为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支持。

数字化转型还能够使银行业简化业务流程,简化复杂的手工操作,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银行的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数字化转型也能够使银行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快速反应市场变化,实现市场的快速定位和产品的快速创新。

二、数字化转型的风险防范措施数字化转型不仅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挑战,如数据安全风险、虚拟资产风险等。

因此,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银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防控措施。

1、完善IT系统安全技术和管理这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措施,包括针对网络、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等IT 基础设施的全面安全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管理制度,防止黑客入侵和技术漏洞被利用的风险。

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银行需要强化风险管理制度与审核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风险隐患,确保数字化转型的安全和稳健。

3、加强业务流程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往往涉及复杂的业务流程,针对复杂业务流程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银行需要全面分析并加强彻底的业务流程安全管理。

4、落实数据保护措施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密的加密保护客户信息和数据安全,采取全面的备份和容灾措施,确保银行客户数据安全。

结语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有效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为银行业增加竞争力和创造企业价值,同时也需要银行业深化风险防范措施,提高整个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安全运行水平,才能够全面达成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防控报告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防控报告

信息科技风险防控报告一、风险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情况我行面临的主要信息科技风险:1.业务中断风险保障业务连续性是我行信息科技工作中的最重要的部分。

我行面临的首要的问题是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对滞后跟不上业务高速发展的脚步。

一旦产生软硬件故障、系统超负荷运行、主干网络中断、病毒传播、人为非法操作造成系统不稳定等因素,极易造成银行业务的中断。

2.数据安全风险数据是我行的基础,我行要为客户提供一个可靠的环境确保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量不断增大,数据安全风险凸显。

数据安全风险包括两方面:一是数据窃取,主要是数据遭到窃取或者恶意篡改,导致客户信息资料外泄,引发客户不满,引发法律风险问题;二是数据丢失,主要是受到自然灾害、房屋倒塌等突发事件造成的存储介质毁坏,导致存储介质中数据丢失。

3.电子银行与网络金融风险电子银行风险主要是电子支付安全问题,包括ATM诈骗以及利用钓鱼网站、木马程序盗取客户的账号和密码等一些行为导致的客户资金的损失。

网络安全是网络金融风险的关键,一旦网络安全受到破坏,网络金融风险将一发而不可收。

4.系统漏洞风险系统漏洞风险是银行信息系统开发缺陷被发现和利用的风险。

系统漏洞风险在系统设计之初难以发现,随着系统的推广及运行,风险将逐渐暴露,一旦被人利用,会对我行造成极大影响。

另外,系统的密码泄露和破解,也影响着系统的安全。

5.外包风险外包风险主要是外包服务商能否长期稳定地为我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能否及时响应并修复系统故障,确保外包业务连续性。

我行如果过度依赖外包服务商,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势必会影响我行业务持续开展。

二、风险防控工作采取的具体举措和成效针对我行面临的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我行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方面采取以下策略。

1.强化数据质量及安全管理建立数据质量常态化管理机制,积累真实、准确、连续、完整的内部和外部数据,确保外围管理系统数据应用质量要求,把控数据外泄风险。

上线数据库审计系统,对数据进行监控。

关于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关于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一)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观念不浓重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还处在靠“事件推动”的基础上,常常“好了伤疤忘了痛”,主要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基层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对信息科技的风险了解不多,过分强调信息科技的服务职能,忽视隐患的排查和防范,更忽视金融科技的监管,设臵了风险管理部门,但基本上仅履行业务风险的职能,并未涵盖信息科技风险。

如有些未建立健全信息系统风险排查制度,无法及时发现系统运行的异常情况及故障,这些都说明缺乏一个专门的技术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信息科技的“硬件建设” 存在风险信息科技硬件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还有部分基层机房的建设不达标,个别机房简陋,计算机房设计、安装达不到国家规定,已建成的新机房也存在漏洞,未配备机房预警监控系统而不能及时发现机房失火或雷击等突发性事故,造成安全风险隐患;稳定的网络运行环境需要核心网络设备的配合,如供电系统、后备电源、服务器等,如果核心网络设备使用期限已到或者超期服役,而未进行及时的更换,一旦设备损坏或者老化,极易造成业务中断;现在虽已实行了内、外网的物理隔离,但对移动设备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极易导致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三)信息科技的“软件建设” 存在风险在信息科技的“软件建设”进程中往往在系统软件设计中就会出现不兼容、衔接性差、容错能力差、自我防御能力差等缺陷,或者有些未经全面测试就投入使用,而在系统变更或者升级后更要时常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如CM2006新系统升级上线时曾发生的系统性故障则当时并未及时发现,导致软件出错,业务无法正常进行,这就提示在一些重要系统要加入风险监控与提示的的功能。

有些会出现“重推广、轻维护”的现象,就更容易引发软件风险,比如有些因缺少有效的数据备份或数据备份不及时,当数据库一旦发生损坏则无法将所有数据完全恢复,致使系统中重要数据丢失等。

商业银行应如何防范信息科技风险的思考

商业银行应如何防范信息科技风险的思考

商业银行应如何防范信息科技风险的思考
1、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实施信息安全策略制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审计制度、建立安全专业人才队伍等手段来管理信息安全。

2、重视安全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应用。

建立安全的网络管理体系,强化基础设施的安全控制,完善应用软件与硬件设备的安全管理,有效遏制非法访问、病毒攻击等灾难性后果。

3、加强系统安全控制。

建立完善的系统安全控制体系,进行安全审计控制,加强日常监控体系,实施系统备份与恢复措施,防止可能入侵系统和破坏安全信息。

4、实行安全管理标准。

建立同类机构安全管理协议,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水平,建立有效的安全保护机制,落实行业或金融机构个性化的安全管理标准,更新安全技术控制设施。

5、强化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

宣传提高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安全技术等知识,加强安全培训,使信息安全管理有效实施,提高管
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审慎精神。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利用外部服务提供商来提供其信息技术需求所需的外包服务。

虽然这样做可以节省经费和人力资源,但是信息科技外包服务也面临一系列的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适当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策略来保障其信息安全和业务连续性。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信息科技外包服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计划,该计划应该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和应对措施。

这个计划应该评估商业银行面临的内在和外在风险,如信息泄露、网络攻击、服务提供商的不良行为、服务供应商的失误或故障等。

商业银行通过交流、协商和纠正行动来降低所面临的风险。

商业银行可以与服务提供商合作,建立风险管理框架和合适的协议,以确保服务提供商制定适当的信息安全策略、风险管理计划和应急响应计划。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信息科技外包服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的风险。

如下:1.选择可靠的服务提供商商业银行应该选择有实力和信誉的服务提供商。

它应该在选择之前,对服务提供商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包括其历史表现、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等方面。

2.制定合适的合同商业银行应该制定合适的合同,明确服务提供商的职责与义务,例如信息安全保障、数据保护、反欺诈措施等。

合同中应该囊括法律责任的条款和细节,以及解决纠纷的方式和程序。

3.实时监测商业银行应该监测服务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和信息安全情况。

它需要实时了解服务供应商的安全漏洞和威胁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消除或降低风险。

4.提供培训商业银行可以培训内部员工和服务提供商的员工,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敏锐度,以及知道处理不安全行为或安全漏洞的方法。

总结信息科技外包服务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极大的优势和便利。

但是,它也带来了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应该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策略,与服务提供商合作,建立适当的风险管理和合同机制,以确保其信息安全和业务连续性。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评估研究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评估研究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评估研究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是指对商业银行在信息科技方面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应对策略。

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信息科技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运营的核心,任何与信息科技相关的风险都可能对银行的正常运营和金融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评估需要对银行所面临的各种信息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网络攻击、数据泄露、恶意软件、物理设备安全等。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银行存在的信息安全薄弱环节,确定可能的威胁和潜在风险。

通过评估,银行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政策和措施,以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其次,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评估还需要对银行的系统和软件进行风险评估。

银行的系统和软件是支持其业务运营的核心基础设施,如果存在系统漏洞或软件缺陷,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数据丢失、交易中断等问题。

通过对系统和软件的风险评估,银行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修复和改进措施,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评估还需要对银行的技术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进行风险评估。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技术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升级和扩展。

然而,在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银行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技术风险。

例如,设备故障、网络延迟、硬件损坏等都可能导致银行的业务中断。

因此,通过对技术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的风险评估,银行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最后,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评估还需要对银行的员工进行风险评估。

员工是银行信息安全的重要一环,如果员工缺乏安全意识或者进行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导致信息泄露或被黑客入侵。

因此,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风险评估是保障银行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对银行的信息安全风险、系统和软件风险、技术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风险以及员工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以保障银行的正常运营和金融安全。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中介、支付结算、信贷、投资理财等职能,信息技术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自身的信息科技系统,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由于成本、技术水平、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很多商业银行往往会选择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给专业的信息科技公司。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为商业银行带来了便利和效益,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在外包服务过程中,商业银行可能面临信息安全风险、数据泄露风险、服务质量风险等问题,这些风险如果不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将给银行业务运营带来严重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中的风险,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角度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以保障信息安全和业务稳健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外包服务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关键要点。

通过研究和总结,旨在为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帮助银行在外包服务中更好地保护客户资产和信息安全,保障业务的正常运作和持续发展。

通过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前景展望的分析,指导商业银行在信息科技外包服务中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

1.3 研究意义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是当前金融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日益依赖外部服务商来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外包服务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如信息安全问题、服务质量波动等。

针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外部服务商的能力和信誉,提高合作的稳定性和效率。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领域操作风险防范的研究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领域操作风险防范的研究
节 ,监督 制 约机 制 脱钩 。
现 目 等。但 目前对信息科技领域操作风险进行的防控 标
( 管控措施 执行不到位。一是应急管理措施执行 基本还停 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 ,对其进行评估定性工作 不到位。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 ,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制定 并 未到 位 。
了突 发 事件 应 急 预 案 ,但 由于应 急预 案 不 完善 ,或 未根
作场所 、客户产品及业务操作 、实体资产损坏 、业 务中 信 息 系统 基 础 设施 、科技 项 目管理 、信 息 系统 生 产运 行 断和 系统失败 以及执行 、交割和 流程管理 问题 等内容 , 和 业 务持 续性 等 方面 ,具体 表现 在 以 下儿 个方 面。 而其 中的业 务中断和系统失败指的就是信 息科技领域 的
于开发能力不足 ,有的银行将业务系统开发 、网络及安 险点具有各 自具体的特性 ,难 以用相同的方法对不 同的
21 / 国 融 脑 4 0 中 金 电 17 7
I l l 图
操作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计量和管控; 三是易扩散性 ,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银行不可能只通过 内部网络开展 业务 ,而必须借助互联 网,这种内外交互使银行在享受
便捷 服 务的 同 时 ,也 会使 操 作 者 ( 括 内部 员工 和外 部 包
四 、商业银 行对 信 息 科技 领域 操 作风 险 进 行 防范 的措 施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领域操作风险防范问题不仪是技
客 户 ) 操 作 失误 造 成业 务 中断 ,并 可能 波 及 整 个经 营 术 问题 ,而 且还 是管 理 问题 .针对 商 业银 行 信 息科 技 领
当前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领域中的操作风险主要反
映在组织和人 员管理 、 科技规划与决策 、 信息资源安全 、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信息科技在银行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银行稳健运营和提高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信息科技在促进银行业务发展的同时,也使银行业面对巨大的技术风险,一旦信息科技方面发生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银行业务的连续性,甚至会影响到银行的运营安全。

因此,商业银行加强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确保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持续有效运行,已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运营和发展。

一、信息科技风险定义信息科技风险定义。

在中国银保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中,对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做了如下定义:“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二、信息科技风险来源信息科技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自然原因导致的风险,包括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二是系统风险,是由信息系统相关软硬件的缺陷引起的,包括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老化、应用和系统软件质量缺陷等;三是管理缺陷导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由管理制度的缺失或组织架构的制衡机制不完善,引起的管理或制度的空白及漏洞;四是由人员有意或无意的违规操作引起的操作风险。

三、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目标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本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控制、监测及报告,促进本行信息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增强本行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原则(一)事前预防为主原则:在风险发生以前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全面性原则: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应全行各部门、岗位、人员以及操作环节中,使信息科技风险能够被识别、评估、计量、监测和控制。

(三)成本效益原则:对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成本和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比较,选取成本效益最佳的风险防控方案。

五、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内容本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有信息科技风险治理风险、信息科技战略风险、信息科技运维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系统开发风险、信息科技外包风险、业务连续性管理风险和法律法规分析等八大领域的风险管理。

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应用及风险防范对策

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应用及风险防范对策

《河北金融》2007年2期一、信息科技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应用近几年,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信息科技得到了长足发展及广泛应用,涵盖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所有部门和各个业务环节,为全面提升工作效率、经济效益、稳定金融安全提供了便捷条件,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商业银行总行建立了信息数据系统,河北省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3家实现了与总行的数据大集中。

该系统对业务、营销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整合,积极打造基于数据资源、客户信息、管理信息、业务流程、授权管理全行集中的现代数据集中处理,初步建立了全功能银行业务系统的基本模式。

其范围不仅涵盖了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功能,还包括客户服务系统、信贷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成本分析、信用卡管理、基金代销、客户分析、事后监督、银保通、银信通、国际借记卡、大额及小额支付等业务,形成了多功能、全方位的银行业务处理系统,保障了银行业务的高速运行。

(二)电子银行快速发展。

河北省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部实现了电子银行网上支付,交易量不断增长。

电子银行已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成为一个全新的金融交易平台,并已经形成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企业银行、自助银行等几大系列模式,实现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办理除现金交易外的所有业务,极大的缩短了银行与客户的时间和距离,提高了服务效率,加快了银行业务新产品的投放速度,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客户需要。

(三)综合业务系统的广泛应用。

河北省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3家实现了综合业务系统,目前处于改造升级、逐步完善阶段。

该系统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具有安全、稳定、可靠的特点。

伴随着数据大集中和应用整合集中,综合业务系统提供了相对安全、稳定和可靠的保障;二是具有灵活、多变、多功能的特点。

全球网络化、多元化的混业经营模式成为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综合业务系统为快速的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服务的经营核算提供了支持;三是满足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及防控策略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银行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为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在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出更多、更大的挑战。

因此,加强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从而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防控策略
前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大潮,我国银行业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信息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金融产品的迅速发展。

然而,先进的信息技术会更加暴露商业银行的风险,构成一定的威胁。

为了能够有效规避风险,深入了解信息科技十分重要。

一、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介绍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主要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风险。

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其一,自然因素,例如:地震、台风等不可抗力影响;其二,系统风险,指信息系统内部软、硬件的缺陷造成的影响;其三,管理因素,指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等产生的影响;其四,人为因素,指工作人员违规或过失操作引发的风险。

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信息科技风险,越来越多受到金融界的关注。

(一)外在因素
随着银行业迅速发展,我国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监管部门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手段,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信息科技风险检查工作,针对信息科技的重点环节制定明确的监管计划,约束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控制能
力。

在国家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督促下,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十分必要[1]。

(二)内在因素
目前,信息技术在银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覆盖到商业银行各个领域,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然而,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存在一定风险,一旦暴露信息科技风险,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问题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进而影响整个金融领域。

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规避风险,确保商业银行能够稳定、健康发展,加强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总之,在外界与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具有现实意义[2]。

三、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主要特征
(一)涉及范围广
我国商业银行数据信息主要采取集中管理模式,集中的数据管理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广阔基础数据平台,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更加便捷的处理和分析基础数据,从而更加精准的定位客户群或创建新的产品,然而,信息集中管理也带来了一定安全隐患,例如,数据备份或存储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导致规模性灾难,此外,病毒的入侵,极有可能造成操作系统可用性下降,进而引发业务系统瘫痪。

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关联性强,分布广泛,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和故障,不仅给个人以及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经济[3]。

(二)潜伏时间较长
信息科技风险具有潜伏性,主要是指在一定外部环境影响下,因为控制手段的缺失,导致信息科技风险逐步积累,并逐渐显露。

在银行与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科技风险潜伏性特征日益明显。

通常情况下,短时期内信息系统上线和运行无法暴露隐含的风险隐患,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系统运行压力会越来越大,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会逐渐凸现出来。

即便是较为安全、稳定的电子银行,也会在变种病毒等因素的影响下,产生更多的安全问题。

因此,在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提高风险防控工作水平,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各类风险的分析和预判[4]。

(三)非标准性
一般来说,风险需要通过资产化、价值化等标准化过程进行计量,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

然而,信息科技风险不同于其他风险,无法使用统一标准来进行量化,例如:当某服务器CPU使用率高于标准阈值时,应用服务效率可能会下降,但并没有因此造成业务中断或损失,这已经产生了信息科技风险,但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资产赋值,也就无法量化损失。

随着金融领域进一步发展,国内外开始重视研究和探索信息科技风险标准化计量[5]。

四、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构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活动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为了能够保障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顺利进行,首先要构建信息科技管理制度,用制度标准去规范人们的行为,促使员工明确自身职责和范围,引导员工建立正确的工作习惯。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要将安全生产作为前提,深入研究信息科技风险点,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商业银行应积极跟踪各类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在源头上规避风险,提升系统安全性。

制度要有执行力才能发挥其作用和效用。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者应严格监督制度执行力,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全员明确自身职责,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为系统安全运行提供有利保障。

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全面掌握商业银行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和发展情况,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6]。

(二)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监测和保障体系
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完善的监测和保障体系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有效规避风险。

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将系统开发与系统运行有机结合,建立良好的风险监测和保障体系,形成一道有力屏障。

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对信息系统可用性进行实时跟踪,包括主干网络、核心系统运行环境、自助设备运行状态等,当出现问题时,商业银行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引起关注;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开展业务连续性规划等工作,加强灾备演练,在发生灾难性事故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恢复生产,保障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业务正常进行[7]。

(三)加强信息科技队伍建设
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人员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商业银行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管理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在加强信息科技队伍建设的同时,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长期的培训计划,鼓励员工积极参相关培训,通过考核,提高信息科技队伍业务水平和对信息科技风险的认知深度,进而提高商业银行IT服务质量;另外,商业银行应积极落实激励政策,将业绩与薪酬联系到一起,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参与到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和治理。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还能够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

(四)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技术创新研究
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技术创新主要是为了通过利用新技术来全面控制风险点,是增强信息科技系统安全、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够为信息系统提供更有力的保护,抵御新的风险,进而提升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在进行信息科技创新过程中,首先通过治理投入以及激励机制的共同作用,激发内部员工创新思维;其次,商业银行业也可以与科研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业务需求,完成科研工作。

近年来,各大银行已经开始意识到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加强信息科技系统管理,提升系统整体安全、稳定,从而提高整个银行领域的安全性,促进我国金融领域可持续发展[8]。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重要性,但是,在风险制度制定、执行等一些细节方面并没有真正落实下去,商业银行应积极树立正确观念,投入更多的精力,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加大监督和控制力度,积极创新,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性,从而推动我国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睿,詹原瑞.操作风险管理的记分卡法框架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03):259-261.
[2]张同健,张成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控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0(05):12-14.
[3]钱峰.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J].现代管理科学,2011,10(8):158-159.
[4]邓明然,费伦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预警指标设计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14(01):265-267.
[5]薄纯林,王宗军.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2(5):123-125.
[6]姜灵敏.我国银行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华南金融电脑,2012,14(7):456-457.
[7]李志辉,范洪波.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J].南开经济研究,2010,15(8):78-79.
[8]王雪萍,张成虎.中国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及最优规模闭[J].金融论坛,2010,20(5):56-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