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新闻观不仅贯彻了新闻传播管理的一些重要原则,而且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沟通,更注重新闻价值和公众利益。
因此,在现代新闻工作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和基本特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种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以唯物辩证法为分析方法,以新闻传播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关于新闻的根本认识、原则和方法。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新闻价值观和新闻传播观。
新闻价值观是指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即新闻价值取向应是公正、真实、客观、时代性和可读性。
这些价值的表达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正义,满足人们获得信息的需求,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
同时,新闻价值取向的核心是关注人民群众、关注社会公益的理念。
新闻传播观则是指新闻传播应遵循规律和方法的指导,不断总结新闻报道、呈现、传播的经验和方法。
新闻传播应当遵循真实性、全面性、准确性、成分适度、时效性等原则,保证新闻信息的可靠性。
同时,新闻传播应该注重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体性,让群众参与新闻报道,增强新闻的生命力。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应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保障群众知情权,为群众服务新闻的价值在于满足公共需求,维护公共利益,强调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上。
因此,新闻报道应该做到真实客观,不偏不倚地反映事实真相,让群众了解事态的真实情况。
同时,新闻报道也需要完善群众的知识结构,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
2、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传达文明和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新闻传媒必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秉承的价值观和传播观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
新闻媒体的价值观需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过程中传承客观、正确、进步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新媒体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要性
2019.3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新媒体从诞生那天起便受到人们的青睐和追捧,以其传播速度迅捷、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内容多元化等特点在当代信息传媒产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新闻理论,它对于新闻工作者的影响是源远流长的,它既能吸纳不同时期人类的文明成果,用新的实践和理论充实自己的理论体系,还能以新的理论、观点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成为人们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会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其指导性和价值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并不会黯然失色。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一)受众范围广,信息传播快传统媒体在发布新闻资讯等信息时,通常是由相关专业人员提供新闻素材,并经过多次审核后才会发布,群众参与度并不高,信息传播以单向性为主。
但在互联网建设不断完善的今天,新媒体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很多新闻事件在瞬间就能传达到全世界,人们接收信息不再被动,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随地搜索相关资讯信息,并借助网络平台发表言论,表达观点,甚至维权发声,人们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需要通过读报纸、听广播或者看电视的方式才能了解新闻时事或者资讯,可以说新媒体时代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统的三大媒体,报刊由于版面受限、电视和广播时长受限,传递信息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在新媒体时代,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大量信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广泛传播。
每天通过互联网传递的信息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传播的信息种类更是丰富多彩,有新闻时事、天气预报、交通信息、新出台的政策、文化艺术作品、体育赛事等;从信息传播的形式上来看,有文字、语音、图片、视频、超文本、超链接等,这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播方式更能引起公众的兴趣。
(三)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在传统媒体背景下,并不是所有的新闻事件都会被大众接收到,有些新闻媒体可能出于自身利益或者其他原因对某些新闻采取不报道或者不实报道,难免对民众产生一定误导。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
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
它告诉人们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新闻现象,去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创立者和奠基者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一百多年来其间经历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长期过程,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博大精深,具有真理性、科学性,是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行动指南。
我们应当认真地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掌握其精神实质,把握其基本观点,切忌采用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的方法。
要注意结合我国党情和国情的实际情况,要注意联系当前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要能够真正用它们来解决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记协一直坚持对广大新闻工作者进行广泛深入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努力增强新闻从业人员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从业人员也急剧增加。
到2012年,我国正式持有新闻记者证的人员达25万人,新闻从业人员达90多万。
对这支队伍,党和人民寄予厚望,也倍加严格要求。
2003年中国记协和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一起向全国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
新闻事业能否办好,关键在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所提出的要求,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现阶段,对于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青年一代,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建设,不断提高自身政治觉悟。
马克思的新闻传播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启示——以《一件诉讼案》为例
第34卷第2期 2021年01月Vol.34 No.2January 2021艺术科技马克思的新闻传播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启示——以《一件诉讼案》为例何芸,罗琳(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00)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观首先是马克思的新闻观,因此,马克思的新闻传播思想在现代中国仍具有重大研究意义。
马克思在从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在同新闻报刊打交道,他们的著作、通讯、信件中蕴含着丰富的新闻传播思想。
马克思原著中所蕴含的新闻传播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新闻界与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指南。
笔者在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中《一件诉讼案》的内容后,对马克思新闻传播思想有了一点浅薄的理解,在此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关键词:《一件诉讼案》;马克思新闻传播思想;启示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189-021 内容概括1.1 背景介绍《一件诉讼案》位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的十一章。
本章主要讲述了马克思针对《国民报》编辑察贝尔发表的两篇社论而提起的诉讼,并用文字方式予以回击这一事件,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事件发生在1860年,马克思当时身处伦敦,而《国民报》是德国柏林的一家报社。
弗·察贝尔在《国民报》发表的两篇社论,即《卡尔·福格特和<总汇报>》(《国民报》第37号)和《怎样伪造激进传单》(《国民报》第41号)公开污蔑马克思和无产阶级政党,严重危害了党的利益。
因此,为维护无产阶级和党的声誉,马克思拿起了法律武器,委托他的律师、柏林的法律顾问韦伯先生向普鲁士检察院和法院提起诉讼。
但普鲁士柏林市法院检察官根据1851年4月14日刑法典施行法规第16条,以此案不具备使其有理由提出追究的公共利益为由,驳回了马克思的起诉。
1.2 观点总结在马克思看来,新闻界是有着自己的职责的,“据我看来,报刊有权冒犯作家、政治家、演员以及其他公众人物”[1],可见马克思认为新闻界应该拥有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权。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及当代价值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基本涵义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指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新闻传播、宣传工作的论述所体现的思想。
这一思想的奠基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各国新闻文化的历史积累,是经典作家新闻观点和学说的系统梳理,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是经典作家价值取向的集中展示。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经典作家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具体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各种新闻宣传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和观点。
它涉及到新闻的本源、新闻的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和新闻宣传相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它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从事的新闻宣传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宣传领域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它告诉人们如何去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观察和看待新闻宣传现象,如何去回答新闻宣传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有效解决新闻宣传领域出现的矛盾。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产生条件(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创立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唯物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涌现的事实也同物质一样,是客观存在的,记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只有坚持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的原则,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透过新闻现象认识新闻背后的本质。
新闻工作者只有尊重客观规律,坚持正确的新闻立场,并且善于在运动中把握新闻事实,才能够做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真正能动地认识世界。
2.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辩证法基础。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把唯物辩证法作为其方法论基础,对新闻媒体建设、新闻从业者队伍建设、新闻的采访与报道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观念指导到体系建构——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价值
A r 0 0 p l 1 i 2
No2( u No2 ) . S m .8
现实”即拟态环境) ( 直接影响了人们在自 己头脑中描绘的
“ 外部世界的图像”即“ , 主观现实” 客观反映外部世界 , 。 使主
在现实工作中, 缺乏调查精神, 粗枝大叶现象屡见 不鲜。 毛泽 东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工作, 他曾提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 权” 的著名论断, 在新闻工作中, 也可以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
有新闻报道的资格。因此, 这些观点对当今新闻媒体业务活 动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3指导发展的价值 . 开放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质, 也是马克 思主义在我国能够繁荣的根本原因。 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
体的价值需要与客体的 价值体现相重合一直是人类永恒的 追求, 此, 因 正确认识传播媒介的“ 介” 中 作用, 有效且正确地 发挥其功能异常重要。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 人们通过新闻传 播媒介得到的 有限的外部信息并没能代表外部世界的 整体
在人类新闻信息交流的历史上, 从封建社会后期向资本 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发生了 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人类新闻事 即 业的出现。这个变化在促进人类社会加速发展的同时, 也提
出了很多全新的课题。例如应如何看待新闻以及新闻事业? 如何看待新闻事业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如何积极利用新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而且取得成功的政治领导人, 包括 列宁、 斯大林、 毛泽东、 邓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继承 者, 因此以这些政治领导人为代表, 针对新闻和新闻事业等 发表的 符合马 克思主 义哲学原理的 观点, 就构成了马 克思主 义新闻观的后续基本内容。 开放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丰富的动 力。 发展是马 克思主 义哲学中的 重要命题, 马克思主义 理论 不等于马克思本人的 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发展的系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新闻宣传思想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新闻宣传思想的内涵及当代价值作者:谭皓月黄雯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21期摘要:新闻宣传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新闻宣传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毛泽东的新闻思想为理论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工作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注重社会效益。
它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也依据时代特征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完善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进程,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初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宣传新闻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重要构成部分。
认真学习和掌握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新闻宣传思想,不仅有利于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的建设,也便于党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联系更加密切、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新闻宣传思想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及规律性认识”[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报刊、广播电视等工作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具有实践性、辩证性和时代性等特性,能够在不断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为国家的新闻宣传实践工作提供正确方向和根本遵循。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中期开始形成自己的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办报实践和党报党刊的一系列思想观点之中,包括:第一,“人民报刊”思想。
马克思认识到当时的报刊是为其所代表的社会集团的利益服务,因此提出了“人民报刊”理念,认为人民报刊应该作为“人民精神的喉舌”表达人民群众的意见。
第二,无产阶级政党要创办“政治性机关报”,积极宣传党的纲领和政治路线,按照党的精神路线进行新闻宣传工作。
第三,党报党刊要在党的领导下工作,遵守党的纲领、捍卫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等。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党报党刊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从而更好地组织革命运动,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夺取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适应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适应性作者:陈艳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09期摘要: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产生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接连不断。
进入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后,我国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一度出现了理论瓶颈、时代适应性、能否发展等问题。
从目前已经发表的论文研究及学者专家的报告中可以发现,虽然21世纪呈现了鲜明的时代特性,但从本质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倡导的教育精神和新闻精神,在指导我国现阶段新闻管理制度上,仍具有探讨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故而,对现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适应性研究仍具有实践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观内涵;时代适应性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从内涵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新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3-7)从表现形式来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方法论,它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来反应客观的世界,要求我们“不能根据希望来描述事实,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是迄今为止新闻从业者必须遵从的看待新闻问题的方法。
意味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正确态度,在面对新闻失实失真问题的时候,可以有正确的审视态度。
从本质上来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观点与立场,是无产阶级政党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新闻传播是党的重要思想武器和政治阵地,是党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力量”,是掌握主流价值观的核心。
在资讯泛滥的时代,可以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去看到眼下的新闻报道,辨清事情真相。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实状况(一)新媒体冲击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舆论主导地位早在革命斗争时期,我党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新闻事业的思想舆论、作为我党新闻事业的“喉舌观”,把新闻媒体作为党的事业发展的思想阵地。
新闻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新闻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国当代新闻事业的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它告诉我们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新闻现象,去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衔接不尽理想,表现为理论滞后于实践;社会现实需要对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熟开放的新闻报道机制不完善等。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发展观,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群众的方法论,促进我国新闻事业健康发展。
中国当代新闻事业,与当代中国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联系,有着自己的诸多特点。
一是体现出鲜明的当代性,它绝不会远离当今社会现实、远离生动活泼的新闻实践。
二是内容上表现出丰富性。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开放的深入、“地球村”时代的到来、我国加入WTO、新媒体的兴起,这些重要事件或重要因素都促使我国当代社会生活变得更为丰富、更为复杂。
三是吸纳新知的节奏加快。
在新闻传播领域,一些刚刚出现的新现象,很快就进入了新闻工作者的视野,并且成为热点。
四是呈现出海纳百川的开放性。
中国当代新闻事业是一项开放的视事业。
它继承了以往新闻理论的精华,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理论、党的三代领导人的新闻思想、中国历史上的新闻理论中至今依然有价值的部分,并广泛借鉴世界范围内新闻理论研究的许多优秀的理论成果和先进的研究方法,从中汲取营养。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实践的本质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其有两方面的含义:实践的一般本质——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形式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特殊本质——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
统一 的。
新 闻 宣传 如何 在坚 持党 性 的 同时还 能 够很 好地 坚 持人 民性 呢 ?首 先 , 中 国共 产 党从 建 党 伊 始 就 十分 注 重 同人 民 群 众 建立 水 乳 交 融 的关 系 , 可 以说 中 国共产 党 是 中 国广 大 劳 动者 的 代言 人 和领 路人 , 在人 民 的支 持下建 立 了新 中国 。 所 以 当时 在新 闻 宣传 中表 现 出来 的党性 原 则 和人 民性 原则 高 度 统 一 。其 次 , 今 天 中 国共 产 党 已 发展 成 拥 有 8 5 ∞万 党 员的大党, 中 国在 其领 导 下 一 跃成 为 在 世界 上 举 足 轻重 的 大 国 。几 十年 的 风风 雨雨 , 中 国共 产 党 经历 了严 峻 的考验 , 但 始终 不 忘党 和人 民的血 肉联 系 。党 的工 作 一直倡 导 坚持 走 群 众 路线 , 无论是 “ 贴近实际 、 贴近生活 、 贴 近 群 众 ” 的 新 闻宣 传工 作 原 则 , 还是 “ 走 基层 、 转作风 、 改 文 风 ” 的新 闻实践活动 , 都是从人民的需求出发 , 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 观 在 当代 中 国 的最 新 实践 。再 次 , 新 时 期 中共 中央 要 求 全 体党员的 “ 八项规定” , 以及强劲的反腐倡廉之风 , 使为数 众 多 的 中国共 产 党党 员更 加 明晰 了 自己的责 任和 担 当 。因 此, 作 为 中共 党 员 的 每一 位 新 闻 工作 者 在 日常工 作 中要 牢 牢坚守党性原则 , 时刻不忘新闻宣传 的人民性原则 , 做到党 性 原 则和 人 民性原 则 的统 一 。 二、 马 克 思 主 义 新 闻 观 是 党 性 原 则 和 真 实 性 原 则 的 统 一 真实 性原 则 就是 坚持 实 事求 是 。为什 么 说党 性原 则 和 真 实 性 原则 是 统 一 的 呢 ? 2 0 1 2 年5 月1 6 日习近平 同志 在 中 央党 校学员 开学典礼上发表 了 《 坚持实 事求是 的思想 路 线 》的讲话 , 指 出: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 主义的精髓 和灵魂 , 党 员 领导 干部 要 始终 按 实事 求是 的要 求 办事 。 “ 实 事求 是 ” 是 中国共产党 的思想路线 , 也是 中国共产党 的生命线 , 坚持 实 事 求是 就是 坚 持党 性原 则 。而 且真 实性 原 则也 是 我们 新 闻工作 的 生命 线 , 所 以, 马克 思主 义新 闻观 的党性 原则 和 真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视角、内在逻辑和价值关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视角、内在逻辑和价值关怀一、本文概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新闻传播和媒介工作的重要观点,是指导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核心思想。
本文旨在从理论视角、内在逻辑和价值关怀三个维度,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价值。
我们将回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起源和发展脉络,阐述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理论地位和指导作用。
通过剖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在逻辑,揭示其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方法,揭示新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我们将探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价值关怀,强调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维护无产阶级利益方面的重要价值。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为新时代的新闻传播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视角是全面而深刻的,它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揭示了新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它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一观点强调了新闻与经济、政治等社会因素的紧密联系,为我们理解新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它认为,新闻必须忠实于事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这一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还关注新闻的社会责任。
它认为,新闻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引导社会舆论、塑造社会意识的重要力量。
因此,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必须充分考虑新闻的社会影响,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还关注新闻的人民性。
它认为,新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反映人民的呼声、关切和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走进人民的内心作者:柴璐发布时间:2014-02-27 来源:红旗文稿初闻要集体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点疑惑。
我们在学校不都已经听过课、考过试么?学新闻、学电视的人,哪个不是从这条河里趟过去才上了岸的?如今工作十几年了,反要重学一遍,所为何来?但回过头再想想,对于这条河的样子,自己真的还记得么?不得不承认,模糊了。
除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八个字,剩下的几乎一片空白。
像个徒步者,擎着个巨大的水囊上路,以为万无一失,可天干气燥、路途迢迢,倏忽发觉水囊已经空了。
那么,重新找到这条河,装满我们的水囊,就显得十分必要。
听课之前,是做了预习的。
对于这条河,问了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怎么来的?它的核心要义是什么?为什么在100多年之后,这个理论仍然对媒体发挥作用?一纵观近现代史,几乎所有政治家的革命活动都是从新闻活动开始的。
在政治活动中,始终伴随着有声有色的新闻或宣传活动。
因此新闻不但是个专业层面的名词,更是一个政治层面的名词。
对于如今我们定义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个名词,马克思本人未必知道,他老人家在做新闻的时候,绝不是先建立了一个“观”,然后因循为之,所以,它不是一个固若金汤的、一成不变的概念,它是一个过程。
它是马克思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是新闻的本质、本源、传播规律。
1840年,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学哲学时,开始涉及社会政治,当时他希望能办一份杂志,但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放弃。
后来,他开始给《德意志年鉴》杂志写文章,逐渐引起注意,1842年初,他写下的第一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主要阐述了出版自由的思想,集中抨击了普鲁士的封建制度及其文化专制主义。
同年他写的另一篇《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马克思再次表达了对出版和出版自由的看法,并提出“自由出版物人民性”的观点,他认为,自由出版物表现了一定的人民精神,“是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的纽带”,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它可以教育人民变得聪明起来”。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的发展
箭闻采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的发展◊赵娜a 与思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回应时代关切,因应传播技术变革大潮,对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新闻理论,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谱写了崭新篇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代发展马克思与恩格斯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科学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当代中国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现了新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点(一)鲜明的党性和政治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明确表明其是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
(二)高度的科学性和时代性马克思新闻观通过对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时间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新闻工作原则和方针.并且这一理论体系不断在实践中发展丰富;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原则(一)党性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立者,马克思与恩克思说创立的报刊必然是作为党的“耳目喉舌”所存在的:共产党组织在成立初期由于组织不完善,成员数量不多以及流动性强等原因.无论此时党组织是否成型,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必须要求党报党刊严格遵循党的精神,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党性”:党报党刊必须在“党性原则”的要求下,遵循党的精神开展工作.坚决捍卫党的纲领方针,这也是一直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则=为此,新闻从业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素养,准确把握宣传方向的正确性.坚守新闻宣传工作的职业素养与工作纪律,在工作中随时做到以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为衡量标准:(二)人民性原则随着代社会的深度变革,新闻媒体不仅要及时向大众传播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时还必须真实的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
新闻从业人员坚持人民性原则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工作目标,积极报道与人民群众工作与生活相关的新闻,加强对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报道,以此激励人民群众充满信心的投入到“中国梦”建设奋斗中来。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观,毛泽东新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董岩. 论多维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J].当代传播.2013(05)】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条件(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产生的背景新闻也叫作消息,如果从当代的新闻发展程度来看,它的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多样。
而马克思所处的那个时代并没有现在所拥有的光电等先进传播技术,报纸是他们传播思想的重要工具。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性社会思潮,它在揭示和批判资本主义各种弊端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指导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方面发挥着思想指引功能。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做斗争有两个战场,一个是枪林弹雨的战场,另一个是思想舆论阵地。
在西欧原始资本主义积累初期,德、英、法等国的无产阶级思想受到了极端压迫,但是无产阶级在本国中还是采取了一些行动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他们(意识到这种压抑,并开始有意识的反抗是从18世纪末开始的,从那时起,工人中的一些善于思考的人,以及代表他们利益的知识分子,为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解放,通过创办报刊、建立政治或教育方面的工人组织,开始以独特的方式提出无产阶级对社会传播、报刊的认识和要求。
)【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页.】在英国伦敦的一些工人也组织成立了“争取廉价与正真报刊的工人协会”,该协会也尝试表达了无产阶级精神方面的要求,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却没有达到实质性的效果。
19世纪40年代,英、美、法、德等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以英国为首的世界市场体系也已经较为完善。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但是,当时的德国还处在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经济上的发展受到政治上的阻碍,资本主义在德国的步伐受到了桎梏,面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德国国内的农民群众、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等要求改变现状,实现德国的统一。
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探索
无限韵味。
而且此种文本整合的群文阅读方式,就可使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行系统性综合,进而有效提升其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
(2)比较阅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
传统的阅读课以单一文本为主,侧重于对文本内容、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研究,这种阅读方式既有优势,也存在明显的劣势。
其优点是,教学方法大都由前辈累积、沉淀而成,可供教师直接使用;其缺点是,很可能使师生形成一种固定思维,对文本盲目崇拜,以至于无法进行创造性思考。
实际上,优秀的古诗词都具有极为深刻的文化意蕴,在各个时代,不同作家的人生境遇不同,对同一文本的解读也不尽相同。
为此,高职教师可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适当引入现代诗歌作品,通过比较阅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
比如,《断章》是卞之琳创作的一篇现代派的抒情诗,整首诗篇仅四行,却很难理解。
而余光中《连环》在意蕴上与《断章》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相对主义”与《断章》中的“哲理”如出一辙。
因此,通过将《断章》与《连环》进行对比式群文阅读,可加深学生对两者哲学思想的了解,提高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创造性思维。
(3)合作互动,传递共享阅读的快乐氛围。
读书可使人生发生变化,可传达欢乐。
群文阅读体现一定的群体性,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探究、讨论、合作、提炼古诗词的意蕴,从而达到多文本“群文阅读”的目的,一起共享阅读的快乐。
为此,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讨,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讨论,并根据古诗词的叙述人称、记叙线索、人物特点、写作目的等进行适当的补充,共同探讨古诗词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找到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与作者进行精神沟通,总结作者的选题思路和写作方式。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经常产生思维的火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学习,激发学习动力。
四、结语近些年,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高职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语文学科的现实意义,不断创新教育手段,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
论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形成条件及其历史意义
论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形成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他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类社会历史和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刻研究。
在他们的著作中,对新闻的观点和看法也有所涉及。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念是在特定时代和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对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形成条件和其历史意义进行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念是在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形成的。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资本家阶级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控制着社会财富和媒体资源,可以通过媒体来宣传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
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则处于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地位,他们的声音和利益经常被忽视和淹没。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新闻往往成为了统治阶级用来镇压人民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公正客观地传递信息的载体。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对新闻的看法是深刻的。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新闻是受到资本家阶级的控制和操纵的,他们可以通过新闻来误导公众,掩盖社会的不公正现象,甚至煽动民众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仇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新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往往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工具,用来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和权益。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新闻是无法客观传递真相和信息的,而是充斥着虚假和谎言。
马克思恩格斯也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新闻是受到商品经济和广告行业的影响的。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新闻成为了一种商品,其价值和意义不再在于传递真相和信息,而在于满足人们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新闻媒体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和趣味往往夸大事实、制造新闻,以获取更多的点击率和广告收入。
这种商业化的新闻传播模式不仅使新闻失去了原本的宗旨和价值,还严重损害了人们的阅读观念和思维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念在当时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对于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念为后人指明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李大钊新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李大钊新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孙丽娜;代龙茵
【期刊名称】《衡水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26)2
【摘要】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代表人物,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事业的开创者和推动者。
李大钊通过学习中外思想和长期从事新闻活动,形成与发展了自己的新闻思想,主要包括:新闻是对社会状况的写真,新闻与历史密不可分;新闻要关注人民群众;新闻要发挥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以及新闻要实现言论与出版自由等。
李大钊的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重要体现,其贡献巨大,主要包括:有助于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推动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促进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在新时代背景下,李大钊新闻思想对指导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示作用。
【总页数】6页(P99-104)
【作者】孙丽娜;代龙茵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3;G210.9
【相关文献】
1.李大钊建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李大钊文化思想的当代价值剀谈
3.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4.李大钊“青春中华”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5.李大钊建党思想:理论源起·革命实践·当代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刘世玲
来源:《商情》2016年第17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容丰富并具有鲜明的特点,分析并熟知它的内容和特点有利于用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所具有的价值是不可小觑的,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价值核心观点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及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总看法,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新闻事业的性质、宗旨、方针、任务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基本观点,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事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总共有18个基本原理,本文着重论述以下四个核心论点:
(一)新闻、新闻事业属于意识形态
“新闻、新闻事业属于意识形态并深刻影响着客观世界”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基本的理论,其他原理都是由此得以产生。
陆定一认为,新闻报道必须是针对最新发生的事件或事实的报道,需要强调时间这一重要因素。
在新闻和事实的先后性问题上,事实在前,新闻在后。
事实对新闻起着决定作用。
(二)坚持新闻事业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宣传工作就具备了最基本的章法指导。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
在阶级社会中,党派与报刊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报刊作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中最重要的传播载体,不得不重视和强调其阶级性并坚持其党性原则。
报纸所传播和报道的内容不但反映了党派的利益,并尽力去维护这种利益,这也体现了报纸的党派性。
(三)坚持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工作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才能为我们呈现客观事实并影响客观世界的发展。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经济基础的状况如何,会通过新闻手段的不同呈现出来。
经济基础和新闻事业是相对的,有怎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怎样的新闻事业。
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原则,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其功用,严格按照这项基本原则去指导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的进行。
(四)把握争取的舆论导向
舆论是具有倾向性的。
就这种倾向性的来源而言,在普通民众当中他们的观点和立场等并不是一致的,而有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之间有时甚至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某些时候,相同的舆论也有可能由不同的利益群体表现出来。
舆论的走向能够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流变和整个社会的思想潮流状况。
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是整个国家、社会的兴亡。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点
1.系统性
单一的认识成果,个别的观点还不能称之为理论,只有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相辅相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组成的观点体系,才能称之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八个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一系列基本概念,足以说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系统性,是系统化了的观点体系。
2.科学性
新闻事业属于意识形态。
它反映并影响着客观世界。
对于新闻事业的活动规律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十八个基本原理、四个核心论点以及相关的一系列基本概念等,是对新闻规律的科学的系统的表述。
3.实践性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并完善的。
在实际的新闻工作当中,例如最基础的新闻的采写、编发、制作和传播等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在媒体经营管理和新闻业务工作等方面更是如此。
4.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也处于持续的更新、丰富和发展中。
不同时期的新闻工作的任务和性质是不同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会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新的理论和实践来丰富和完善自己。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不同于别国的新闻工作实践和革命斗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新时代的新闻媒体作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肩负着宣扬国家思想和主张的重要使命。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我国政治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着我国的政治建设。
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党性原则,我国的新闻宣传工作就具备了最根本的原则性指引,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的指导,才能引导我国的政治宣传报道工作保持正确的方向,不断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我国经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能够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定位新闻事业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主题,宣传党关于经济建设的各项主张,积极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我国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新闻宣传工作从属于精神文明领域,承载着保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倡导精神文明建设有序进行的重要使命。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利于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优秀理论应用到新闻宣传实践中,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氛,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国强.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普适性[J].中国地市报人,2014(06).
[2]王小节.当代语境下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08).
[3]周新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与时代意义[J].理论研究,2014(02).
[4]陈建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当代传播,2014(02).
[5]高婷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