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让课堂充满阳光
走出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误区
从 而产 生 不 竭 的 动 力 ,使 我 们 今
天 的课 堂 教 学 更 加 丰 富 多 彩 ,为
对 学 生 基 础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的 训 练 还 是必 不 可 少 的 ,还 有 必 要 加
小学课 堂 已有几年时 间,一 改传 统教 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从知
识 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 感态 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 面对课 堂教 学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真正体现
为新 课程 的改 革注入 新 鲜血 液 ,
练 习 ,然 而 这几 位 同学 表 情 呆
滞 , 完 全 是 照 本 宣 读 。 笔 者 认
为 ,这 样 的 设 计 起 不 到应 有 的 作
维普资讯
文学教 育2 0 . 0 8∞
用 ,有悖于新课程 的要求 。所 以
维普资讯
20 08. 09文 学 教
.
反 者 i. 思i
走 出 新 课 程 下 语 文 教 学 的误 区
囤 任旭峰 柴妹旁
随着 我 国 基 础 教 育 体 制 改 革
的不 断 深 入 ,新 课 程 全 面走 进 中
向 “ 主 ” “ 发 ”的今 天 , 民 、 开
等 能 力 的 训 练 ,这 是 学 习 语 文 的 基 础 。 没 有 这 种 基 础 知识 的 积 累
过 程 ,也就无从谈到 学生能力 的 培养 、高 尚情操 塑造 及人格魅力
的 生 成 。新 课 程 教 学 对 这 一 点 也 做 了 强 调 ,在 知 识 与 技 能 这 一 方
无 论是传统教学 ,还是新课
语 文 教 师 在 组 织 课 堂 教 学 时 ,不
试 在一定 范围内是统 一的 。在 这 ; 称 )我 了解 到 内容 种 “ 一标 多本” 的格 局下 ,有 的
如何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
新 的语文教材把研究性学习引进到教学 中,就是对传统 的 以教师为主体 的做法 的校正 ,我们不能轻视学生 的创造力 ,因 为研究学 问也并非高级知识分子 的专利 , 要 真正走 出应试教育
的 阴影 ,就 必 须 转 变 思 想 观 念 。要 重 视 发 挥 学 生 的 能 动 性 ,推 行素质教 育。 当然 ,课 本是我们教学 的依 据 ,我们不能抛开
智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路子 。语 文老师不 能只去追 求 形式 而不求效果 的花里胡 哨的做法 ,这种 务虚的教 法是行不 通 的 ,必然会贻误学生 。教学是实实在在 的事 ,来不得任何的弄 虚作假 。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纲的基础上 ,认真研究 阅读 ,口 语交 际和作文 等专项研究 ,要博采众长。事实上 ,我们 当代 也 涌现出多少语 文教育家 ,有很多都是 值得 我们 借鉴 的大师。像 魏书生 , 钱梦龙 , 余漪 张富等 , 都是在教改上很有建树 的名家 。
关键 词 :传 统 :语 文教 学 ;误 区 中 图 分 类 号 :G 6 3 2
一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编号:1 0 0 2 — 7 6 6 1( 2 0 1 3 )2 8 — 2 5 6 - " 0 1
、
挣脱 旧的教学镣拷 ,走出 “ 一 心只教圣 贤书 ,两耳不
闻 窗 外 事 ”的 误 区
大加挞伐 ,认 为传统的语文禁锢 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无法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 的语文教 育只会造就一 些高分低 能的书呆子。 于是 ,语文成 了过街 老鼠,人人喊 打 ,甚至一些语文教育者也跟 着鼓噪 。似乎传统语 文教 学真的一无是
处 ,语 文 老 师也 真成 了不 思 变通 的代 名 词
的语 文能 力 是 极 为 有 利 的 。 . 三 、 语 文老 师要 走 出只 追 求 形 式 的华 而 不 实 的教 学 误 区
走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教学远未能达到素质教育所期望 的 目标 。 在语文 阅读教学中是 “ 授
之 以鱼 ” 还是“ 授之以渔” , 答案 已昭然若揭。叶圣陶说 : “ 教是为了
一
二、 教师 少标提 出的一个要求 ,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 指出“ 提倡少做题 , 多读书” 。 阅读是学生 的个性化行为 , 不应 以
生机 。
知识 , 在读一遍课 文之后 , 马上直奔 主题 的讨 论 , 此课 表 面的“ 繁
在语文教学 中特别强调 了“ 读” 和“ 写” 的重要性 , 这也是 由语 华” , 实际难掩其 “ 萧条 ” 。那么 , 怎样才能走 出语 文阅读教学 的误 文这门工具性学科 的母语地位所决定 的。阅读教学 的主要 目标是 区?下 面谈一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的见解 : 让学生“ 具有独立阅读 的能力 , 注重情感体验 , 有较 丰富的积累 , 形 成 良好 的语感 。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 但是在语 文教学 中存在
由此发现的问题不能不令人担忧 。急功近利的思想加上侥 幸 鱼捉虾” , 如果那样的话 , 便只有“ 翻船” 。 心理 , 使很多老师失去了引导学 生学 习欣赏美文的兴趣 , 他们 在语 段训练上耗尽 心血 , 在猜题揣 摩教研员 的“ 爱与憎 ” 上下 了不少苦 参考文献 : 张德伟 , 何 晓 芳. 新课 程 与教 学 改革 [ M] . 1版 . 北京 出版社 ,
如, 在 教《 生命的意 义》 时介绍他 们看《 钢铁 是怎样 炼成 的》 、 教学
《 阿长与( 山海经) 》 时指导他们看《 朝花夕拾 》 ……指导学生在 阅读 得一次考试刚刚结求 , 有一位同事狂 奔而 出 , 逢 人便讲 : “ 不用说课 中揣摩字词 , 品味优美 的句子 , 将课堂上学到 的知识灵活运用 到课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误区
主导作用仍然是不 可或缺的。例如在学习《 慈母情深》 一课 分析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找出体现母亲对儿子 的一 片深情是如何体现的, 当这一问题抛 出后, 学生往往只是停 留在对文中相关文字的摘录作答上 , 这样 的探究是表面的、 肤浅的, 教师必须进行进一步 的引导 , 如: 作者是如何对母 亲的外貌进行描写的?渎出相关的语句后谈一谈有什么样 的表达效果。 当学生理解了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时 , 他们渐 渐地再从动作描写 中去揣摩人物 , 再找相关的动作描写、 语 言描写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这样一步一步 、 步步深入地引 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去分析, 才能将知识深入扎实地掌握 , 使
究的程式化进程 , 同时他们 的自主学 习的方法不足 , 自主学 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 , 对于一些问题 的探究还找不到方向。
所以, 教师 的有 效 引导 是必 须 的 、 必要 的 。 在课 堂上 , 教 师 的
的探索 , 我们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 , 也曾闯入一些误区。 其实 , 在探索 的道路上没有失败可言 , 只有此路不通的标志牌 , 如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2 3 .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0 7 — 0 1 2 1 — 0 2
新课程改革 已走过十几个年头 ,在新课改的浪潮涌动 中, 许多教师争做弄潮儿 , 走在了教改的前列 。经过长时间
学生 的 自主 学 习在 有 效 指导下 进行 。 三、 重 形式 轻 实质 在语文课堂上 , 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误 区, 学生学得很热
的。 二、 重 自主 轻 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们已舍得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们小 组讨论 , 各抒 己见 , 但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 了。新课 改 中, 我们要积极践行新的教学方法 , 但是 , 我们必须意识 到我们的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学习,如果将所有的学 习任务完全下放而不给予学生以科学的引导 ,那么学生的 学习就会进入到无序状态 ,许多小学生还没有习得 自主探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摘要语文教学存在听得太多,说得太少;说的形式单一;不深究读书的目的;读和写不紧密联系等误区。
尝试由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帮助回答,不同意见的学生给予反驳、补充;充分利用“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对学生进行直观性“说”的训练,巧用“看图作文”中的插图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重视感知阅读、理解性地读、读出品位、读中培养好习惯;注重学生写的训练等教学策略,努力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语文教学误区尝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明确了教学目的后,是否都切实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听说读写等训练落实到实处了呢?为什么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质量不高,或者说提高的成效不大?下面结合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和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
误区一:听得太多,说得太少。
课堂上经常是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出现“不讲不学,少讲少学,多讲多学”的局面,忽视了学生听课的效果。
老师讲多了,学生只顾听,缺少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被老师“牵”着走,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劳动。
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20世纪60年代,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了“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论点。
1978年叶先生再次提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这句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使我们受到启发,教学目标必须由原来的重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课堂上不能只关注学生听讲,认为学生只要注意听就行,而是要让学生自己会学、会讲。
课堂上,我尝试着由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帮助回答,另外,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可给予反驳、补充。
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收效较好。
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调查表明,有大量学生对语文有厌烦情绪,教育界人士对传统语文教学也贬多褒少,大加挞伐,认为传统的语文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语文教育只会造就一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于是,语文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甚至一些语文教育者也跟着鼓噪。
似乎传统语文教学真的一无是处,语文老师也真成了不思变通的代名词。
一、走出重课上交流轻作前准备的误区现下语文课堂上,为开启学生思维,拓展习作思路,教师很注重创设机会,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以期待学生补充思路,交流感悟,丰富见闻.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呢?我以为,很重要的是,我们忽视了一点: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素材准备、思路准备、话语准备。
写作来源于生活,需要经验的准备,需要在内心反复进行思索,才能在思考上达到较为完备程度。
缺乏了作前准备,学生的发言当然零散,不全面。
尽管课上有所交流,但所得到的习作信息还没有形成整体视野,习作结果自然差强人意。
只有充分的作前准备,学生在课堂的交流才会流畅、深入,才能达到胸中有话,笔下自然流溢,文章才能较好地体现个性,富有感染力。
二、挣脱旧的教学镣拷,走出“一心只教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误区。
语文老师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说到底,还是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旧的观念不转变,新的教学思想就无法浸淫。
套用一句话说就是语文老师要做到与时俱进,永远能与时代合拍。
据说有的老教师几时年来都机械地抄旧教案上课,内容上不做翻新,甚至闹出父子两代人同听一种讲义的笑话。
有的老师仅凭旧经验上课,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思想僵化,教学过程机械,如此教学,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呢?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师,他是不会囿于常法的。
敢对传统说不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而不敢跃雷池一步的循规蹈矩的老师是无法传承创新意识的。
三、双基受到忽视,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提到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大家都不陌生,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误区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误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们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不断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呈现出一种勃勃生机的局面。
在活泼、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自己独到的见解,畅想自己美好的未来!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里,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中华文化丰厚的内涵,呼吸着语文课本弥漫出的一种清新而悠长的书香!但在肯定成绩取得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误区,它影响了我们教学的有效性,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就题讲题多,引导分析少我们常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高度,是的,这话的确不错,也许是由于教师在备课时(教案和学案)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对自己所设计的那条题目挖掘得也不是很到位,所以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缺乏充分的准备。
我们常说,没有想不到,只有看不到,一旦题目展示以后,如果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教师事先预设的思路和方法出现偏差时,教师不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不是帮助学生去理顺思路,而是立刻加以制止,甚至去纠正学生的思维结果,试图让学生的思路回到老师预设的轨道上来。
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由于个性的差异,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见解,或深或浅,或对或错,不管深浅如何,对错与否,它都是学生经过自己思考后的产物,作为教师,切不可用自己已有的思路去界定学生的思路,更不能加以嘲讽,要知道学生的不同思路不论对错都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思维的灵活发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注意引导,引导他们去分析什么样的答案才是最科学的,什么样的答案才是最合理的。
这里我们必须指出的是,有的学生答出来的答案远远超过老师事先预设好的答案,如果对这样的答案不予以肯定,那么怎么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听《甜甜的泥土》这堂课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为什么泥土是甜的?教师不是从文本所揭示的主题去分析,而是就题论题,甚至不去引导学生分析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课文,像“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响晴的。
走出语文教学误区 实施全面开放教学
走出语文教学误区实施全面开放教学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自然就有了新鲜的活力。
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的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自然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了起来,演讲小品表演、辩证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
“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根植与教师的心田,然而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师教学行为,这成为课改推进中的最大问题。
一、启而能发不容易,发而能收更不容易与过去语文教学不同,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理解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化体验,而不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上课时都有解脱了紧箍咒的感觉,而变得随意自在。
一节课上完,教师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学生也没有了必须如何理解的强制性烦恼。
这种没有统一答案的上课方式已经被老师和学生普遍接受,学生上课大多数能大胆发言,且常有自己独创的见解。
记得刚接触新教材时,有个别学生就曾经问过我:老师,你上课总是鼓励我们大胆地说,却从来没有告诉我们哪个同学的是标准答案。
一节课下来我不知该记哪个同学的答案。
不象小学教师那样给标准答案。
听到这样的问话,我没有感到惊奇,这么多年的标准化教学模式,不是早就使我们的学生熟门熟路了吗?标准答案已经成了他们手中的拐,离开了它,路该怎么走?这以后的一段时间,我和学生们就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特点和要求,展开了几次学习和讨论,现在学生们已经普遍适应了没有标准答案语文课堂。
一篇文学作品,允许有多样化的体会和理解。
学习一篇课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已见。
然而,不是所有的问题应该提倡不同的理解呢?如果在教学中只一味地提倡个性而否定共性的话,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恐怕大多只能保留在肤浅的层面,而难以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当然,我这是所说的共性,与过去所说的标准答案是截然不同的。
我认为共性是指在个性化体验的基础上得出的一种最能贴近作品的体会和感悟内容。
如何走出高三语文教学误区提高效率
浅析如何走出高三语文教学误区提高效率摘要:目前,高三语文教学普遍反映出:“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痛苦”,而学生的发展却十分有限,因此,如何提高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高三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人认为,要提升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首先对高三语文教学误区有所认识,确保做到有的放矢,本文就该问题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三语文误区学生有效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c)-0149-01高三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尴尬的学习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有着自己的理想,当然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当然高三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尴尬的阶段,这个阶段老师虽然不像以前的时候需要给学生灌输很多的新知识,但是需要负责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帮助他们很好的复习,当然这个阶段的教学要比任何时候都有效率,因为老师的教授直接关系到有些学生的一生。
可是虽然在这个阶段中教与学都有着自己重大的责任,但是在高三的有些学科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误区,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以及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 高三语文教学中的误区1.1 给予学生错误的暗示,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错误的心理暗示或者是一些动作上的暗示都会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
特别是高三的学生由于处于一种高压的状态之下,如果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还总是念念不忘的提醒着学生他们身上的包袱想要以此来激励学生,那么则有可能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过重,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让学生惧怕考试,从而形成怯场的心理状态。
1.2 大搞题海战术,忽视读书的重要性在高三的语文教学中很多的老师都热衷于大搞题海战术,他们相信做那么多的题总是有收获的,并且只要坚持做题,那么总有那么一两道题会是高考中的真题,也就是考试中的撞车现象的发生。
但是在老师大搞题海战术的时候也就大大的减少了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只是囫囵吞枣的做题,并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中的精华,也不能提高自己的预感能力,更不用说是提高学生对语文题目的驾驭能力了。
走出语文拓展教学的误区
文时 , 整体拓展到高一读本上梁实
秋先生 的 《 雅舍》 ,然后具体 分析了
情表》, “ 认真思考 一下 ,忠孝 对今 天 的 人们 来 说有 什 么启 发 ? () ” 3 《 祝福》 “ , 祥林嫂 的死 是一个悲剧 , 如果从现行法律的角度来看 ,谁是凶
研读课文后的 自然延伸 ,是课 文本身
生长出来的花朵 ,而不是旁 枝蔓叶 , 更不是另起炉灶。离开了教材就无所
谓课文 内外的衔接 ,也就谈不上向课
谓的拓展也就变得 毫无意义 、 流于形 式,充其量也只是表面的 “ 秀”和 作 “ 表演 ” ,根本说 不上是拓展教学
时空也应 陔是围绕课文的时空:教师
效; 那种课文教学蜻蜓点水 ,而把主
要精力 花在拓 展上 的做法 是不 足取 的 。在 我们设 计课 堂教学 流程 的时 候 ,一定要记住 :不管如何拓展 ,它 的根始终在课文 。
误 区二 :忽视语文特性 。思维 训 练不够 语文课的拓展教学 ,基于语 文也 回归于语文 ,背离了这一点 ,那些所
动都应保持与教学 目标的一致性 ,以 取得最佳的综合效应 。因此 , 文教 语 学的拓展延伸 ,也应该符合最有助 于 实现这堂课 的教学 目标这个原则。确
定 目标 ,是语文拓展教学的前提。否 则, 再精彩 的拓展延伸 , 也会成 为无
的之矢。
一
《 鸿门宴》 “ , 分析刘邦走 向成功 、项
石 ,即文本的把握和领悟。在 阅读教
学 中 ,课堂教学一切 本” 活动的焦点 ;而拓展只是一种辅助手 段, 仅仅是课堂敦学之 “ :因此 , 末”
语文拓展教学的基点是课文 ,拓展的
教 研 天 地
走出语文教改的误区——兼谈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26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 l .262006年6月 Jou rnal of So ut h 2C en t ral U n iver sity fo r N at i o nalit ies (Hum an it i es and So ci al Science ) Ju n .2006α走出语文教改的误区兼谈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徐 冰(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公共课部湖北武汉430079)摘 要:在当前的语文教改中,存在着一些滥用多媒体的现象,这势必把语文教改引入误区。
因此,必须明确语文教改的目标,明确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地位,并树立从深层次探讨语文教改的观念,这样才能把语文教改引入正轨。
关键词:语文;教改;误区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 (2006)20247202 在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普及的今天,教学改革的先锋语文课更是把这种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
据报载,某中学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爱莲说》时,先放了一段短片:微风拂过碧绿的池塘,朵朵粉色的莲花摇曳生姿……随后,屏幕上罗列了这篇课文的知识要点。
学生一边看“电影”,一边听老师讲解课文。
整堂课下来,鼠标代替粉笔,屏幕演示代替教材,但却少了学生们的读书声、讨论声。
课后,不少没有记笔记的学生,索性将老师的课件拷贝回家。
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的优势,适当使用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语文教学的目的、重点应当是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对字、词、句的咀嚼、体会,以及对语法、修辞、逻辑的分析,达到把握作品思想情感、欣赏作品艺术特色的目的,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鉴赏能力。
而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公开课),存在着滥用多媒体的现象,甚至是一堂课下来,学生只顾盯着屏幕看,连课本都没有打开,这势必把语文教学引入误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浅谈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语文课堂不仅要给学生教授字词、语法,更应该充满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继承以读为本的优良传统,于不知不觉间加强自身的各种素质。
而时下,不少语文课堂教学却存在着“忽视思想情感的陶冶、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忽视写字能力的培养、忽视工具书的使用、忽视以读为本的优良传统”几个误区,令人深感痛心。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一)忽视思想情感的陶冶。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及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严重忽视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即便有思想教育,也是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要么“蜻蜓点水”,要么“走马观花”,学生难以在情感上真正接受。
(二)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老的教导早已为人们所熟知。
然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只注重灌输,忽视引导;只注重教法,忽视学法;只注重讲解,忽视启发。
滔滔不绝的讲课方式仍盛行于课堂:不管学生是否爱听,不管学生是否听得进去,只要把该讲的内容全“倒”出来,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结果是教师疲于苦教,学生被动接受。
究其原因,教师缺少有效的学法指导。
(三)忽视写字能力的培养。
目前,有相当教量的中小学生,写字潦草,错别字多,作业不整洁。
部分教师批改作业只看对錯,批阅试卷只求标准答案,学生写字“信马由缰”,缺乏有效的修正。
(四)忽视工具书的使用。
学生基本上学会了查字典,对汉字的读音,学生本身已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但到了中学阶段,由于生字增多,词汇频繁,多音多义字及文言词汇成了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
由于课时紧张,许多老师干脆放弃让学生查字典来完成预习的方法,自己不惜心血查对核实,将标准答案在课堂上一一抛给学生。
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五)忽视“以读为本”的优良传统。
现行考试除了基础涉猎课本以内,其他内容近乎全在课外,部分教师就认为课文可读可不读,更不提精读了。
如何走出语文教与学的误区
如何走出语文“教”与“学”的误区——注重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和归结点内容提要 :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少慢差费”、“效率低”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教学关系上的单极性即重教不重学是分不开的。
要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出这一误区,就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原则,切实做到“教”为“学”服务,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同时,要不断更新教法,做到主题设计利于突出语文学习,改变过时的教学评价行为,创新教学方式,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创新合作评价“教学,就是教学生怎么学”,“教”是为了“学”,“教”应该服务于“学”。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
”多年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的“少慢差”、“效率低”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与教学关系上的单极性即重教不重学是分不开的。
可以说无论是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还是历史上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现在代表国家意志的课程标准,在教学上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这一点上,认识都是一致的、明确的。
当然,这种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由朴素到深刻的过程。
使语文的“教”与“学”真正走出误区,走向现代化,教师和学生要想摆脱教与学的劳役,必须要将这一点作为教学的立足点和归结点。
一、有效提高语文学习质量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中学教学内容的增加和教学方法的变化,中学生生活经历的日趋丰富复杂,使他们的语文学习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一)学科学习兴趣分化中小学生对于不同学科学习兴趣的分化,有的从小学高年级就已经开始,进入中学则日趋明显。
中学生群体中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呈现出日益分明的差异性。
虽然一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强化,越来越爱学语文,甚至立志终身从事语文工作,但是,这类学生却为数不多;而主要的、带倾向性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淡化,甚至出现偏科现象。
“如何走出高中语文教学的误区”浅议
4思想性和文学性并■ ,走出 “ 华 而不 实、曼魂 空洞”的教学误 区 在语文教学 中,教师往往重文学性 而轻思想性 。事实上 , 优 秀的 文学作品必须真实地反 映社会生活 ,并且引发读者思考人生 , 思考社 会 ,所 以作者往往站在思想 的一个制高点上观察社会 ,思考人生 , 作 品中有丰富的思想营养 。中学生正是思想性格形成 的关键时期 , 思 想 营养 的汲取不可忽视。更何况 ,缺少思想深度 和广度 的文学作品也不 是好作 品。换一句话说 , 学生要提高阅读水平 和写作能力 ,思想性 不 可忽视 。当然 ,语文课 的思想教育有别于政 治课教学 ,它必须通过人 物形象 和生活感悟 ,体会丰富的情感 ,潜移默化 、 形象生动地影响学
生的思想和心灵。 ’
汰 。我们只有熟练地驾驭 现代化教学工具 ,才能胜任二十一世纪的教 学 。那种只抱着教学参考书布道 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3语 文老师耍指 导学生 改变单一从 课堂获 取知识 的途 径 ,走 出只向 课堂摄取信 息的误 区
3 . 1 指导学生研习,既重课本,更重延伸
教学是实实在在 的事 ,来不得任何的弄虚作假 。我们要避免固步 自封 , 虚心 的借鉴别人成功经验 ,使 自己也能在教学上形成独特的风 格。不管哪种教法 ,都必须符合我们 的实际 ,我们既不能好高骛远 ,
又不能裹足不前 。
语文课本的文章 ,我们只能把它当成 一个例 子,教师讲课 时,不 能 眼光只 盯住课 内,要 注意 以篇引类 ,拓宽语文 的空间 ,向课 外延 伸 ,这样 ,有 了老师的指导 ,学生的学习能有 的放矢 而不至 于盲 目。 新 的语文教材把研究性学习引进到教学中 ,就是对传统 的以教师为主 体 的做法 的校正 ,我们不能轻视学生的创造力 ,要重视发挥学 生的能 动性 , 推行素质教育。 当然 , 课本是我们教学的依据 ,我们不能抛开 课本谈拓宽 , 那是本末倒置 。只有课 内知识夯实了 ,才能使研究性教 学 向纵深发展 。
走出教改误区 回归语文本色
LL IUNPNGT I Al走出教 改误 区 回归语文 本 色
山东省 章丘 市龙 山街 道 办事 处党 家中学
新 一 轮 的课 程 改 革 ,以 全 新 的视 角 阐 释 了语 文 教 学 理 论 ,
耿
彪
的 存 在 , 受 到 了文 本 的魅 力 所 在 , 感 受 到 教 师 的灵 动 , 生 感 更 学
阅历 、 知的限制 , 认 不能透彻的理解文本 , 这就要求教 师在授课
对文章 写法美 的认 同, 又受 到文章 意境美 的熏陶 , 而很好 地 从 完成人文与工具并 重的教学 目标 。
二 、 示新 的授 课 形 式 。 展 不是 否定 传 统 的教 学 形 式
过程 中 , 找好切入 点 , 帮助学生 理解 、 参透文本 的 内涵 , 而非全 然的放给学生。例如 : 教授刘 白羽先生 的《 白蝴蝶之恋》 文 中表 ,
达 了作 者对弱小 生命 的珍 视 , 对人生 的独特 的体验 ( 如文 中 白 蝴蝶在作者 的帮助下能 够 自由飞翔时 , 作者那种茫然 若失的心 情) 。如果 全都放给学生 自己解决 , 我们会发 现 , 学生其实是一 无所获 。对于文章多处 的心理描写 , 需要教师一点 点运用不 都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允许 多种教学方 法的并存 , 因此在 教 改风行 的大环境 下 , 应运而 生了上百 种教学 方法 , 多 的语 文 更 教师开始淡忘传统 的教学形式 。然而冷静观之 , 我们不免发现 , 形形 色色的教学 法大多 只能专人专 用 , 普及难 度较 大 , 硬性 的 推广也 只是变为 了形式 , 丢失 了课堂 的精髓 , 为“ 施效 颦 ” 成 东
语 文 课 的“ 文 性 ” 该 体 现 学 生 对 文 章 的 “ ” 人 应 美 的认 识 上 , 有 既
走出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 教师观点】
走 出中学语 文教学 的“ 区’ 误 ’
周杏华 ( 广东省佛 山市南海 区狮 山镇官窑第二初级 中学 , 广东
佛山
5 83 ) 22 7
摘要: 在应试教 育的背景下 , 中学语文教 学围绕考试的“ 指挥棒 ” , 中学生用“ 转 让 举一反三” “ 、循例 ” 等方法来
学 习语 文。 这些重逻辑 、 重抽象思维的方 法让 中学语文教 学走入理科化、 学化的“ 区” 本文根据 中学语 文教 学 科 误 。 的文 学作品和特 点, 分析 了中学语文的教 学 目的是让 学生感悟文 学, 感受生活 , 体会人 生。据此 , 文提 出中学语 本
文教 学应该走 出理科化教 学“ 区” 走一条以“ 误 , 阅读” 为载体 , 养心” 以“ 为根 本 , 重积 累、 重感悟的新路子 。
关键词 : 中学语文 ; 累; 积 感悟 中图分类号 : 6 3 G3. 3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 :6 4 9 2 ( 02 0 — 1 1 0 17 — 34 2 1 )5 0 2 — 2
不但不应该让理科化 、 科学化 教学来侵 占语文课 堂 , 而 且应该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人文 的、 情感世界的钥匙 。华 中师范大学王先霈教授说 , 统 中有人性 的东 西 , 传 是我 们 民族文化的根本 , 语文是本 民族文化的载体。汉 民族 的生命意识 、 审美意识都包 含在语言 中 , 只有 语文才能 给人以灵魂 。因此 , 语文教学应给学生以灵魂 的滋养 。 语 文教学如何对学 生进行灵魂 的滋养 呢?任何一 篇文章都是读者根据 自己的生活 阅历 和主观意志去审 视、 感受文本 内容及思 想感情 , 进而产 生联 想或生成新 的思想感情的过程 。因此 , 中学语文课 堂对文章作 品 在 的讲授 中 , 把作 品的社会 、 生 内容与读者—— 中学 应 人 生 的社 会 、 生 内容作有机 的关联 、 人 沟通 , 而引发 中 从 学生 的听课兴趣 , 他们对所讲作 品的理解 , 加深 把学生 的 阅读欣赏引 向作 品的深处 , 也引 向学 生心灵 的深处 , 进而净化学术的灵魂 , 塑造学生 的人格 。以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 文》 语 课本 中都德 的《 最后一课》 为 例, 语文教师教授这篇 课文时应该让学 生有所感悟 : 主 人公小弗 朗士在 最后一课结束 时 ,深 切感受到母语 的 魅力 ,法 国语 言是世界 上最美 的语 言——最 明 白、 “ 最 精确 ……亡 了国当 了奴隶 的人 民 ,只要 牢牢记住他们 的语言 , 就好像拿着 一把打开监狱大 门的钥匙 。” 但是 在小弗 朗士有这 种感 受时 , 他却失 去了学法语 的机会 。 人在失去 时才知 道珍惜 , 悲莫大 于此。首先 , 就如法 国 著名雕塑家罗素所 言“ 世界不是缺少美 , 而是缺少发现 美 的眼睛 。” 小弗朗士的 日常生活 中时刻都需要 用到法 语 , 因为 熟悉 的地 方 没有风 景 , 但 这太 为 我们 “ 知 ” 熟 了, 也就 忽略其 美的价值 。为什 么要在 即将失去 时 , 才 发现其意义 与价值 呢?还有 当我们看 到 已入晚年 的郝 叟 老头儿 , 捧着幼儿学 习的初级读本 , 两手 跟孩子们一 起拼这些字母时 , 难道心里不震惊 么?一个人 已经踏入 晚年 , 对美 的感受 才刚 刚开始 , 否太 过于残 酷 了呢? 是 但无论 如何 , 郝叟 老头儿毕 竟还 是觉醒 了 , 而有 些人 , 恐怕一辈 子也不 知道美为何物 。我们为什么要在快走 完人生 的长途 ,为什么一定要 在外界迫使我们失去这 种美 的时候 , 才觉醒呢?尽管我们 的中学生年纪小 , 人 生 阅历较少 ,但 他们也会在失 去一种美 的情况 下真切 感 到这种美 的存在 。因此通 过这篇课文 的学 习, 中学语 文 教师应 该让他 们知道一些人 生道理 , 使他们避 免“ 郝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
助学方法12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王兵随着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新课程改革与教学传统,在各个阶段的学科教学当中都在尝试着进行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这一点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老师开始重视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以便于能够适应当下教学的发展需要,这一个方面是为了适应当下教学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变得更加高效。
这样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变得更加顺利,愿意去花时间研究语文学科知识,老师也省去了很多教学的麻烦,以后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变得更加方便。
一、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1、教师观念落后,教学效果不佳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存在着老师教学观念落后的现象,很多老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是遵循一人讲,众人听的原则,让老师在课堂上占据了主体的位置,这样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容易以个人为中心,不注重学生的实际听课情况,只在意自身的讲课,这样对于所讲述的内容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集中到课堂之上,这样长久下去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听课。
还有一些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不注意认真备课,都是在网上摘抄一些内容作为备课的材料,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其自身本身并没有对一些内容有足够的认识,就给学生进行讲课,往往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粗放式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善于运用这种方式进行语文教学,但是这种方式如果缺乏老师的正确引导,往往会出现一些相反的效果,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上面,有些语文老师为了取得考试分数的提高,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只注重让学生做题,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不得其法,有些语文内容掌握地不够全面,这样就影响了整个的语文学习效果。
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尽到自身应尽的义务,在教学的时候一味地采用粗放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听课能力,这样使得学生无法真正领悟到语文知识当中的美感,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影响了学生之后的学习与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
提高语文教师素养 让课堂走出形式化误区
提高语文教师素养让课堂走出形式化误区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语文教师素养的提高,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如何让语文教师摆脱形式化误区,提高教育素养,是当前语文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提高语文教师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让课堂走出形式化误区。
提高语文教师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素养高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而素养低的教师则往往只能停留在知识点的传授和机械式的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提高语文教师素养,不仅是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更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语文教育的进步。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呢?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修养。
语文是一门综合素养的学科,它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积极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培养自己对语文的热爱和感悟,才能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用心感受和理解文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教师应参加各类教师培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
语文教师还应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方法,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
提高语文教师素养,让课堂走出形式化误区,是当前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形式化误区是指语文教育中过度强调形式而忽视内容和能力培养的现象。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能力培养。
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热情,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无法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要让课堂走出形式化误区,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教师应摆脱对知识的灌输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让课堂充满阳光【摘要】文章结合本人的语文教学实践,列举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误区,依据现象,浅析其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从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力求构建语文阳光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误区阳光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传统语文教学深受怀疑,语文教学的切实可行路在何方?有人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造成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绝非只是老师教法上的问题,还有语文教材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教学观念的陈旧落后,作为现代中考、高考指挥棒的语文考纲的误导等多种原因。
语文老师也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走出一条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新路子。
首先,语文教学应走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误区。
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师,他是不会拘泥于常法的,敢对传统说不!语文教师要彻底地更新教育观念,明白“教是为了不教”的这一最浅显的教学原则,大胆的发动学生自己破疑;语文教师还要克服教材本身的束缚,因时制宜,大胆取舍,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学有所获。
要及时了解语文教学动态,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研究性教学,利用活动课来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提高语文能
力。
作为语文教师,自己知识要广博。
教给学生一滴水,首先要有一桶水。
上课时能旁征博引,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语文老师更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让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
为了改变许多学生阅读面狭窄的现状,《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中学生应该涉猎的名著名篇。
认真阅读钻研这些优秀的文化精品,是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根本手段。
为了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更上一个台阶,我们应该把合作探究法引到名著的阅读中。
第二、语文教学要改变学生们单一从课堂获取知识信息的误区。
语文课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语文老师不能把自己当成传授“固有知识”的机器而应该侧重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是授之以渔,因为你根本不可能满足不现代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第三、语文教学要走出华而不实的教学误区。
语文教学应落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不能只去追求形式而不求效果。
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大量引用网络流行语,忽而鼓掌、忽而大笑,脱离文本的具体语言环境,这些做法必然会贻误学生,影响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课堂上,教师把学生抛之九霄云外,天马行空,迷惑了纯真的学生,学生的收获也不一定多。
在新形势下,教师有必要重新认识“师者,所以传递授业解惑也。
”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将备课重点放在梳理知识点上,条分缕析,肢解原文,浑然一体的课文,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触及到文本的骨架,筋脉乃至神经未梢,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语文的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
语文课呼唤感性,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
首先,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阅读过程是作者与读者心灵突发性的“碰撞”,是双方情感同频共振过程中境界的融合。
学生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阅读的艰苦求索。
如果用教师的阅读代替学生的阅读,用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学生与文本之间没有产生一点共鸣,自然不可能发自内心地对英雄人物产生敬仰的情感体验。
第二、着眼于文章的整体而非局部。
语文学习科的学习并非是为了掌握每篇课文的知识点,课文仅仅是案例而已,语文学习是阅读、感悟、欣赏的过程。
更有一些教师这把语文课上成了习题课,围绕考试题型,设计问题,蒋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
而那种经过自己感悟,把原文的思想变成了自己的思想,从而真正感受到文章的妙处以后,由衷的爱上了语文,还用担心学生考试的时候考不好吗?
第三、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教材不是不可挑战的
金科玉律,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猜测,期待的心里和批判精神去阅读,评价作品。
遇到疑难时,要善于提出假设,产生分歧时,要敢于进行“二度创作”。
发现空白时,要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视、填补。
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有机结合。
常用的方法有:移情体验,走入人物内心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时,往往会因为没有过切身的体会而无法感受人物的心情和感受,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人物产生共鸣。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从而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读写结合,加深理解运用读写结合的办法,也是帮助学生进行感悟的好方法,但我们也常常会发现有些读写的训练完全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效果,读写训练点的选择能否使对课文的感悟和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机结合是关键;在空白处补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一些作者非常重视艺术空白的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虽然说法不一定完全相同,但只要不悖对主旨的把握应该给予鼓励。
教师还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即不要死死拖守教材钻坚仰高,固守一隅,应跳出语文教语文,积极沟通课本内外。
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使学生拥有充满生机和意蕴的生活。
语文课堂呼唤感性的阳光,也就是在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
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
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感悟与启示,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 《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 《语文教育学》,张鸿苓,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