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容------浅谈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金堂实验中学杨贵容培根曾说: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应该准备一桶水,这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品读各类教育教学书籍,促使自己的思想在教育理论领域里得到提升,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素养。最近一段时间读了朱永新老师的名著《新教育》,这本书堪称教育界的工具书,犹如一盏明灯,使众多教师从应试教育重压下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看到了未来教育的希望;对一线教师的实际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拜读之后,伴随着书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仿佛置身在另一个全新的教育世界,受益匪浅;掩卷沉思,心情澎湃,感触颇多。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优秀的新时代教师?朱教授给我指了明路,他说:“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两翼。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教育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这让我茅塞顿开,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教师应富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呆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如果不能完善地掌握专业知
识,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的确,要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要富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培养全新的高智能学生、提高专业教学效果以及完善自身品德;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业务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则有助于我们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及教学技巧来丰富、充实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基础,使我们更容更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学海无涯,教师要树立“教到老,学到老”的信念,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探索新的、合理的、适用的教学方法,科学、快乐地育人,用自己的魅力铸造学生的灵魂。
二、教师应富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美和善的传播者和施行者,不仅要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还要有健康的身心和文明友善的性格,尤其要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行。”每位教师都应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身的道德品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严谨作风,提高效率,端正言行,勇于拼搏,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有错必改,建立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要不断地修身养性,
时时刻刻不忘提高和完善自己,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感染学生。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三、教师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一是要传授给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二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他道出了无数教师、家长及学生的心声,“唯分数论”的传统教育体制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人才,他们在学校没有学到工作实践中所必需的技能,让很多人逐渐滋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对目前中国学校教育的日渐失望,误导了许多有前途的青年,实为中华之不幸。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以人为本,不要再把学生当成是“容器”,简单地采用“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学方法,而要“授之以渔”,努力探索形式多样、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师不应只是“教书匠”,而应该是一名“教育家”,所以,在注重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育人”,时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包容”。努力将学生培育成智商和情商皆高的全面人才。
另外,作为教师,对学生要一碗水端平,要树立“生生能成才”的教育思想观念,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但“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是积极对待生活,认
真学习,爱岗敬业,对社会、人类有用,即满足“合格加特长”,就是有用之才。所以,教师不能按自己的好恶来对待学生,厚此薄彼;在工作中要做到诲人不倦,对待优生要快马加鞭,对待后进生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他们,适时引导,使“爱”成为其努力的原动力,促其尽快转变。
四、教师应富有超前的科研能力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行动计划》明确指出:“21世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教育要迅速、有效地发展,还要依赖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引导。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明确指出,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具备教育科研的热情和能力。
教育科研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广泛(如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以及与科研课题有关的学科),所以,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搜索、寻找并有目的地研究各种新的教育理论、观点、方法和经验,借鉴、吸取精华,联系实际,构筑更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多种途径,(如培训、学校的教研活动、课后的教学反思,写教学随笔,常和学生交谈,调研学生等等),不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促进自己教学技能的不断更新和提高。
五、教师应富有丰富的创新意识21世纪教育改革的趋势是要求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相应的,21世纪的教师在培养新世纪
的接班人时,不能只着眼于学生储备多少知识,更贵在学生能否立足自我,学习上“独树一帜”“独辟蹊径”,知识运用上“举一反三”“标新立异”。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具备丰富的创新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研究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件看出新的办法,新的特征,新的细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要树立创新意识,必须加强教学科研的力度,创新我们的教学手段,创新我们的教育媒体和教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推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优秀人才。
就像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里说的那样:“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教育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是我们每个教育人拥有的梦,我将与新教育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寻教育之梦,让教师与学生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21世纪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新课改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把握时代脉搏和机遇,以满腔热情迎接世纪的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演绎最精彩的教育教学,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