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 子 教 材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刺法灸法学概述


一.定义
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技术(毫针、三棱针、耳针、艾灸法等)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以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是针灸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换句话说,刺法灸法学是研究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其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
操作方法:如毫针、灸法、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拔罐法等。
临床应用:如毫针适用于各种病证,灸法主要治疗虚寒病证。
作用原理:可从祖国医学、现代医学阐述。


现代医学:针刺为什么能抗菌消炎?因为针刺可以调节免疫功能,使白细胞数量增加,吞噬能力增强,使玫瑰花结形成率增加。针刺为什么能镇痛?因为针刺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促使脑内吗啡样物质释放并作用于阿片受体而产生镇痛作用;针刺能促使一些具有镇痛效应的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


二.刺法灸法学的内容及特点
刺法灸法学具有技能训练(操作练习)和临床治疗两方面的内容。


(一)刺灸法的技能训练
刺灸法包括了几十种不同的针灸技术,新世纪教材称之为腧穴治疗技术。每一种针灸技术都有它的刺激方法、刺激强度、刺激部位,都有它的具体操作步骤与实施过程(如毫针、耳针、皮肤针)。
能不能正确、并且熟练地运用这些针灸技术,是保证针灸安全的前提条件,是提高针灸疗效的关键。而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疗效,就必须进行长期的技能训练(课内、课外、……)。


(二)刺灸法的临床治疗
每一种刺灸方法都有它的适应范围,必须熟练掌握,灵活实施。相对而言,毫针的适应范围较广,临床上大多数病症均可运用。灸法以温热刺激和药性作用为主,主要用于寒证、虚证。三棱针主要用于浅表血络放血,刺激较强,适用青壮年、实证、热证、闭证、瘀证、痛症;皮肤针主要作用于十二皮部,刺激作用较弱,适用于老人、小儿、体弱者、虚证。
这些治疗作用不是绝对的,如灸法主要用于寒证、虚证,但也可用于某些热证和实证;皮肤针刺激作用较弱,多用于体弱、老幼,但采用皮肤针重刺激出血,也可用于实证、扭伤、瘀血。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时要掌握要点,遵循规律而又不拘泥死板,知常达变,辨证施用。


三.刺法灸法学的内容范围
(一)针刺技术
1.毫针的针刺技术
毫针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基本的针具。其针刺技术包括毫针刺法和针刺手法两大部分。
毫针刺法,以毫针基本操作技术为主,

主要有如下内容:
①毫针的结构、规格、选择与检查;
②针前准备(体位、定穴、消毒);
③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的方法;
④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⑤临床常用的不同刺法(透穴刺法、局部多针刺法、病位深浅刺法、运动刺法);
⑥不同腧穴的刺法(头面颈项,胸腹腰背,上下肢)。
毫针刺法是对一个中医师的基本要求,若要做一个合格的高级中医师,还必须讲求针刺手法,其核心就是如何熟练地对“气”进行驾御与调控。即怎样得气?采用候气、催气、守气、行气等手法得气,并达到“气至病所”。采用各种补泻手法来调整虚实,达到补虚泻实恢复平衡的目的。因此,针刺手法包括得气法、行气法、补泻法等徒手操作的技术方法,必须熟练掌握。


2.三棱针等刺法的针刺技术
三棱针:放血,挑刺
皮肤针:叩刺皮肤
皮内针:埋针
鍉针:按压穴位勿入,调养脉气
火针:烧针刺入
芒针:深刺,透穴

此外,成都还有杵针,广西壮族还有陶针等刺法。


(二)灸法技术
1.艾灸法
以艾绒为施灸材料的灸法。包括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内容,临床常用。
2.非艾灸法
以艾绒以外的灸材施灸的方法。包括灯火灸、药线灸、药笔灸、桑枝灸、桃枝灸、药锭灸、药捻灸等。另有一种将药物敷贴皮肤发泡的方法,即“腧穴药物敷贴法”,也属于广义的灸法范围。


(三)部位刺法技术
通过针灸临床实践,人们还发现某些特定部位分布有与全身各部相对应的穴位系统,当全身某一部位发病时,在其相应的特定部位会出现阳性反应,如压痛、形态与色泽改变等,选取相应的阳性反应点针刺治疗,可以消除相应的疾病。
部位刺法比较成熟的是耳针、头针、腕踝针,此外,还有眼针、面针、鼻针、手针、足针、背针、腹针等。
人们习惯把在周身腧穴(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上施针治疗者称为“大针灸系统”;在某些特定部位(如耳穴、头穴线)上施针治疗者称为“微针系统”。对微针系统的研究,是刺法灸法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四)腧穴特种技术
采用电、光、声、磁、热和药物刺激穴位以防治疾病的针灸技术,是传统刺法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这也是刺法灸法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与电结合的有电针;与激光结合的有激光针;与磁结合的有磁极针、磁疗仪;与微波相结合的有微波针;与热结合的有电热针;与现代理化因素结合的有穴位注射(水针)、穴位埋线,穴位药物敷贴等。
传统刺法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进一

步提高了针灸的疗效,同时也吸引了一些畏针的患者。(如某医院针灸科采用激光针治疗面瘫,不仅提高了疗效,而且发生面肌痉挛等现象者减少甚至消失)。
目前较为常用的腧穴特种技术有电针、水针、穴位敷贴与穴位埋线。


四.刺灸法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
作为一名针灸医师,刺灸法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是获取经络腧穴功用的技术基础,是影响针灸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在针灸学科的三大主干课程——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中,刺法灸法学至关重要,是针灸理论(经络腧穴学)与针灸临床(针灸治疗学)之间的桥梁。
(一)正确取定穴位是针灸施术的基础
对穴位的位置与局部解剖不熟悉,针灸施术就刺不准穴位,不仅无法取效,反而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内经》说:“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说明刺中穴位,出现经气游走于巷的现象,达到气至病所,方可获效;若刺不中穴位,就不会出现经气游走,气至病所,只会增加病人皮肉痛苦。
要刺准穴位,就必须熟悉腧穴的位置及其局部解剖,在正确定穴、揣穴的基础上施术。


(二)针灸感应的获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气至就是指获得针感,无论针还是灸都要获得针感,才能取得疗效。古代名医往往取穴不多,但都讲求气至病所,如华佗,针、灸都不过一、两处,但感应必须到达病所。
要获得针感,气至病所,就必须有熟练的针灸操作技术;要达到针灸技术娴熟,就必须勤学苦练,不能纸上谈兵。


(三)不同的针灸方法,可影响腧穴的主治功用
同一个穴位,采用不同的针灸方法,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如足三里穴,用化脓灸可以培补元气,强身益寿;采用针刺可以治疗肠胃病等各种疾病。足三里朝膝关节刺,可以治疗膝关节肿痛;向下斜刺,可以治疗踝关节与下肢病变;向上斜刺,又可治疗肠胃病。补合谷,泻复溜,可以解表发汗;泻合谷,补复溜,可以固表止汗。
由此可见,刺灸法的正确应用,可以影响腧穴的主治作用,可以充分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


(四)针灸处方,以穴法和刺灸法为主要内容
一张好的针灸处方,应该包括穴法和刺灸法两个内容。穴法,指腧穴的定穴、选穴与配伍方法,是针灸处方的第一要素。要想正确的定准腧穴、选配好腧穴,必须学好经络腧穴学,以及针灸治疗学。
刺灸法,指针灸技术的实施和治疗方法的选择组合,为针灸处方的第二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刺灸法在针灸处方中更为重要。选穴再好,定穴再

准,配穴再佳,针灸技术低劣,病人无得气感应,那还是纸上谈兵。要达到针灸技术娴熟,成为《内经》所说的“上工”,就必须学好刺法灸法学,就必须勤学苦练。


第二节 刺法灸法学的历史发展


一、针法的历史发展
(一)针具的研制与改进
最早的针具是石针,然后是骨针,竹针;青铜时代又研制出青铜针,以后又出现铁针、金针、银针,现代普遍采用的是不锈钢针。针具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非金属针到金属针;由粗而细的过程,适应了现代社会医疗的需要。
1.非金属针
①石针
石针是用光滑石块磨制而成的原始针具。石针又叫“砭石”、“镵石”,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砭,以石刺病也。”唐代王冰注:“砭石,谓以石为针也。”南北朝全元起还解释了古代以石为针的原因,“古来未能铸铁,故用石为针。”
最初的石针,主要用于穿刺、划破痈肿、排脓放血,用来治疗外科痈疮等病症,形状呈刀形、针形、锥形。1963年在内蒙古多伦旗头道洼出土的一枚磨制石针,一端呈四棱锥形,可以针刺放血;另一端扁平有半圆弧刃,可以切开痈肿排脓;针身略扁呈矩形,便于持针。
1972年在河南新郑县出土了一枚砭石,一端呈三棱锥形,可以放血,类似于《内经》九针中的锋针;另一端呈卵圆形,可以按摩,类似于《内经》九针中的圆针,体现了由非金属针向金属九针的演变过程。
②骨针
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不少骨针,这些骨针都是用石刀、石斧削成,有的一端磨尖,有的两端都磨尖,可以用来针刺、挑治。
③竹针
《山海经》中提到:“高石之山,……其下多箴石”,把针字写成“箴”,从竹旁;竹尖可以削得很锋利,竹子本身又富有弹性,容易刺入皮肤而不易折断。所以可以推断:在古代某一时期可能有竹针的存在。
④陶针
仰韶文化时期,黄河流域发展了彩陶文化。用破碎的陶片代替砭石治病更加便利。陶针疗法至今还在广西等地区运用,用陶片或瓷片消毒后点刺放血。


2.金属针
夏商周时期,随着冶金铸造术的产生,针具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与更新,金属针正式出现。金属针的问世也是针灸史上一个伟大的飞跃,具有划时代意义。
①青铜针
最早出现的金属针是青铜器时代的青铜针。
1978年内蒙古达拉特旗出土的一批古铜器,其中有一枚青铜针,长4.6厘米,针身呈四棱形,与头道洼发现的砭石针形状非常相似,被命名为“青铜砭针”。
②铁针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铁器,随着冶铁术的发展,铁针也相继问世


③金针,银针
冶金术进一步发展,金针、银针也随之出现。1968年在河北满城县西汉刘胜墓中发掘出医用金针4枚,银针5枚。金针长6.5~6.9厘米,经专家鉴定:1枚是锋针,2枚是古毫针,1枚是古圆利针。银针可能是古鍉针。


3.《内经》九针
九针指九种不同形制和用途的金属针具。《内经》多篇论述了九针的形制与用途(《灵枢》:官针、九针十二原、九针论;《素问》:针解篇等)。现将《内经》九针介绍如下(图1-1):

①镵针
镵为古代犁头形状,头大末锐,类似于箭头。
形状:长1.6寸;形如箭头,头大末锐。
用途:浅刺皮肤,泻阳分邪气,泻热。
现代的皮肤针刺法,便由镵针发展而来。
②圆针
形状:长1.6寸;针身圆柱形,针尖卵圆。
用途:按摩体表分肉之间,治分肉间邪气。
分肉:指皮下脂肪(白肉)与肌肉(赤肉)之间赤白相分处。圆针是一种浅表按摩的工具,可治疗浅表软组织损伤等病症。
③鍉针
形状:长3.5寸;针头如黍粟状,圆而微尖。
用途:按压经脉勿陷,补正气,泻邪气。
④锋针
形状:长1.6寸;针身圆柱形,针尖锐利,三面有锋棱。
用途:放血,治热病、痈疡、痼疾。
三棱针由锋针发展而来
⑤铍针
形状:长4寸,宽2.5分;形如剑,锋利。
用途:切开排脓,治痈肿成脓。
⑥圆利针
形状:长1.6寸;圆而且锐,针头微大,针身反小。
用途:速刺,治痹气暴发等急证。
⑦毫针
形状:长3.6寸;针细如毫毛,针尖如蚊虻喙。
用途:刺入留针,治寒热痹痛,可补益精气。
⑧长针
形状:长7寸;针身细长,针尖锋利。
用途:深刺,治深邪远痹。
现代的芒针,就是在古代长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规格有5、6、7、8等不同尺寸,用于深刺透穴。
⑨大针
形状:长4寸;针尖如挺,针锋微圆。
用途:针刺放水,治关节积液。
《内经》九针,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应用,毫针成为针刺的主要工具,临床应用最广,镵针发展为皮肤针,锋针发展为三棱针,铍针成了外科手术刀,长针被称为芒针,鍉针等针具依然在临床上应用。山西的师怀堂还在古代九针的基础上,创制了“新九针”,不仅改进了制作材料和工艺,而且扩大了九针的用途。


(二)针刺手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内经》《难经》奠定了针刺手法的基础
(1)《内经》针法
《内经》总结了上古以来的针刺手法,论述简明扼要,奠定了针刺手法的基础。
①针刺基本过程:《内经》诸篇将针刺过程的基本方法概括为
进针、提插(伸、推)、捻转(旋)、针刺深浅、留针与出针

等内容。
②得气方法与意义:《内经》强调“气至而有效”,并提出了候气、守气、调气等方法促使得气。
③针下辨气:“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
④治神:《内经》多篇论述了治神,主张根据病人形神、脉色变化来治神、守神、调神、养神。
⑤刺法:《灵枢》官针篇、五乱篇提出了“以应九变”的“九刺”,以应十二经的“十二刺”,以应五脏的“五刺”,以及“徐入徐出”的“导气”法等内容。
⑥补泻:《内经》诸篇提出了徐疾补泻、呼吸补泻、捻转补泻、迎随补泻,开阖补泻、提插补泻、平补平泻等,奠定了针刺补泻的基础。
(2)《难经》针法
①强调双手配合行针
《难经?七十八难》说:“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压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右手)“顺针向刺之”。主张左手辅助、按压、爪切,右手持针、进针、行针。双手配合行针,可以减轻进针之痛苦,促进行气,提高疗效。
②论述补泻方法:《难经》阐述了迎随补泻、营卫补泻、提插补泻、子母补泻等多种补泻方法。如提插补泻,“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78难)。”即进针得气后,将针由浅入深推进下插,引卫分阳气深入以纳之,为补法;将针由深出浅,动而上提,引营分阴气浅出而散之,为泻法。《难经》所论的提插补泻,成为明代复式补泻手法的发展基础。


2.针刺手法在金元明时期的昌盛发展
(1)窦汉卿《针经指南》
金元名医窦汉卿在《针经指南》中大力倡导针法,对古代针法进行了总结,在针灸史上起到承先启后的作用,对明代医家有重要的影响。
①下针十四法
窦汉卿首次将针刺的基本手法归纳为“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十四种手法,明代的泉石老人在《金针赋》中将其称为“下针十四法”,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将其衍化为“十二字分次第手法”与“下手八法”。
②对补泻手法的阐述
窦汉卿对补泻手法阐述较多,在《针经指南?真言补泻手法》中列出了“呼吸补泻”、“寒热补泻”、“手指补泻”、“迎随补泻”、“生成数法”等。在《标幽赋》中,他将补泻手法要点概括为“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顺经而刺,由浅入深推纳进搓左转为补法,可使针下发热;逆经而刺,由深出浅动退上提右转为泻法,可使针下发凉。补法用力方向向下向内,泻法用力方向向上向外。


(2)泉石《金针赋》
①对单式
手法的再次归纳
泉石老人对窦汉卿的“动、摇、进、退”等十

四种单式手法推崇备至,用简洁的语言进行了再次归纳,并称为“下针十四法”。如“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
②创立众多的复式手法
泉石老人在《金针赋》中创立的复氏手法主要有“治病八法”和“飞经走气四法”。
治病八法包括“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与龙虎交战”、“留气”、“抽添”等八法。为复式补泻手法和镇痛、利水、消积、治瘫之法。
飞经走气四法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法,为行气调气、通经接气、通关过节之法。
《金针赋》所载的复式手法为后世医家医著广为引述、补充、完善,对针刺手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具体内容将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3)杨继洲《针灸大成》
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全面总结了历代刺法的理论与经验,如《金针赋》刺法、《神应经》席弘学派针法、李 刺法、高武刺法等,集诸家针刺手法之大成。杨继洲刺法特点如下:
①单式手法:十二字手法、下手八法
十二字手法包括:爪切法、指持法、口温法、进针法、指循法、爪摄法、针退法、指搓法、指捻法、指留法、针摇法、指拔法十二种基本手法。
下手八法有揣、爪、搓、弹、摇、扪、循、捻8种基本手法。十二字手法与下手八法是对窦汉卿十四法的补充和完善。
②复式补泻手法
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阐述了24种复式手法,对《金针赋》中的烧山火、透天凉等复式手法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同时,杨氏还独创了“进火补法”、“进水泻法”等复式手法。其补泻手法特点如下:
A.补泻手法分层而施:一般分2~3层。
B.以提插、捻转为主,结合徐疾、呼吸、开阖、九六补泻法与生成数法。
C.在中层(人部)转针头向病所。
D.随咳进针。
E.补法令针下热,泻法令针下凉。
③对补泻刺激量的创造性阐述
杨继洲最先从量学上将补泻手法分为大补大泻、平补平泻(小补小泻),并提出“刺有大小”的创造性的论述,试图从量学上对补泻手法的强弱进行分级与规范。
杨继洲的大补大泻是手法较重、刺激量较大的补泻手法,一般分天、人、地三部各行补泻,如烧山火、透天凉之类的复式补泻手法,适用于阴阳盛衰明显的病证。
杨继洲的平补平泻,实为与大补大泻相对的小补小泻,指手法较轻、刺激量较小的补泻手法,一般用提插手法,提针使阴气上为泻,插针使阳气下为补,如此
反复施术,使阴阳之气得以平衡,适用于阴阳轻度失衡的病证。


二.灸法的历史

发展
陈延之说:“夫针术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说明灸法与针法相比,安全而容易学习,因此在两晋唐宋时期非常盛行。明清时期,灸法逐渐走向衰落,建国以后,灸法又得到复兴与发展。
(一)灸法的起源
灸法起源于火的发现与应用之后。
在5万年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用火来取暖、熟食;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火的发现与应用,为人类的生活、生存繁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是灸法产生的渊源。人们在烤火取暖时,身体某部位的病痛随之减轻或消失,从而发现烧灼熏烤也可以治病,灸法便由此起源。
“灸”字《说文》解释为“灼”,有烧灼熏烤之意。灸字是形声字,从“火”音久,意为持久熏烤烧灼。
最初的灸法,用树枝、柴草作为施灸材料,以燃烧的明火熏烤。但明火烧烤容易灼伤皮肤,火力过于峻猛,而且不能持久。以后逐渐选用“艾”作为施灸材料,因为燃艾没有明火,不会烫伤皮肤,燃烧持久而且渗透力强,成为主要的施灸材料。
灸法在古代又称为“攻法”和“火法”。据《左传》记载,医缓给晋景公治病时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灸法)之不可,达(针刺)之不及,药不治焉”。这里的“攻”指灸法。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可火”、“不可火”,也是指可用灸法,不可用灸法。病入三阴,内脏虚寒,可用火灸;病在三阳,发热烦躁,不可用火灸。


(二)灸法的盛行
1.先秦灸法
(1)春秋战国时期灸法广泛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广泛使用灸法,诸子百家的很多著作都提到了灸法。
《庄子?盗跖篇》载:“(孔)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孟子?离娄篇》曰:“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从当时儒家用艾灸来隐喻世事来看,艾灸的应用极为普遍。


(2)最早记载经脉灸法的文献:《灸经》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中,最早记载了经脉灸法,当时是“灸××脉”。这些文献被专家整理后命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2.《内经》灸法
《黄帝内经》对古代灸法进行了总结,其主要内容如下:
(1)灸法的主治范围
①寒证:“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素问?异法方宜论》)。
②虚证:“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灵枢?官能篇》)。“陷下则灸之”(《灵枢?经脉篇》)。
③瘀证:“结络坚紧,火所治之”(《灵枢?官能篇》)。“脉
中之血,凝而留之,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刺节真邪篇》)。
可见灸法不

仅可以治疗寒证、虚证,而且可以治疗气血阻滞、经络不通之实证。


(2)灸法与针刺互补
《灵枢?官能篇》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说明某些不宜针刺的疾病,可以用灸法治疗。临床上对于某些出血证、虚脱证,不宜针刺,可施艾灸。


(3)针、灸、药兼施
《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主张针灸与药物兼施并用。《内经》很多篇中,都有针灸并用或针灸药并用的记载。


3.魏晋唐宋灸法
从两晋南北朝一直到唐宋时期,是灸法飞速发展的时期,不仅针灸家用灸,中医(以方药著称的中医)也喜用灸法,甚至连民间老百姓也常用灸法,灸法广泛应用,产生了一批著名的医家与重要的著作。
(1)魏·曹翕:《曹氏灸方》
最早的灸法治疗处方,早已亡佚。
(2)晋·陈延之:《小品方》
论述灸法处方、艾炷大小与疗效关系,以及误灸后果、禁灸等内容,原著散佚,《外台秘要》有收辑。
(3)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阐述急症灸法。在111条急症针灸处方中,灸方占109条。最早记载隔物灸法(隔蒜、盐、面、瓦甄等)与非艾灸法(竹茹灸、黄蜡灸、纸屑灸等)。
(4)唐·孙思邈:《千金》
孙思邈①主张针灸兼施并用。②主张灸法健身防病。他说:“凡入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③提出灸量生熟。生指少灸,熟指多灸。④记述众多灸法:如隔附子灸,隔豆豉灸等。
(5)唐·王焘:《外台秘要》
王焘主张弃针用灸,对历代灸法广泛搜集。
(6)唐·崔知悌:《骨蒸病灸方》
最早的专病灸方。
(7)宋代灸法专著
《黄帝明堂灸经》、《西方子明堂灸经》、《备急灸法》、《灸膏肓腧穴法》、《扁鹊心书》等。其中南宋窦材的《扁鹊心书》论述了灸法理论(“须识扶阳”,“温补脾肾”),记载了大量的灸法处方(“黄帝灸法”、“扁鹊灸法”、“窦材灸法”)和医案,主张灸法为治疗的第一手段(“灼艾第一”)。
(8)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
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重灸轻针,搜集了大量的灸法文献,记载了众多的灸法治验医案,其中有不少是王执中本人的亲身体验。
元明以后,为避免艾灸灼痛之苦,灸法开始向无痛方向改进,改化脓灸为非化脓灸,出现了艾条灸、温针灸等。


(三)灸材的多样性
1.掺药的艾灸法
通常艾灸是采用纯艾绒施灸,也可在艾绒中掺入某些药粉施灸,所
掺的药粉多为芳香易燃的药物,一方面掺入药粉能促进热力向体内渗透,另一方面,

药物本身又有治疗作用,因此,掺药之艾灸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常用的掺入药物有:硫黄、雄黄、麝香、冰片、木香、丁香、肉桂、细辛、苍术、独活、乳香、没药、川椒等。


2.其他灸材为主的灸法
其他灸材施灸的方法很多,现在简要介绍以下几种。
(1)硫黄灸:将硫黄燃着施灸的方法。
方法:施灸时选用疮面大小的硫黄一块,放在疮面上点燃施灸。
应用:用于疥疮、顽瘫等皮肤病,以及阴性疮疡、瘘管等。还可以将硫黄与其他药物粉末熔化在一起制成药锭,点燃施灸。
(2)黄蜡灸:将黄蜡烤热熔化,用以施灸的方法。
方法:用面粉水调,绕肿处围成一圈,圈内铺好黄蜡屑,用炭火熔化施灸;蜡冷凝结后,再添蜡屑熔化,直到与面圈相平。
应用:①拔毒消肿:用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狂犬病。②祛风除痹:风寒湿痹。
(3)桑枝灸:用燃着的桑树枝施灸的方法。
方法:①用新桑枝(指头粗,7寸长)点燃一端后吹灭明火,在患处施灸,燃尽再换,灸桑枝5~6根,以肉腐为度。②将桑木烧成红炭,放在漏杓里悬灸,从四周灸至疮口,以感觉灼热为度。
应用:疮疡肿毒、顽疮、阴性疮疡、瘰疠、流注、臁疮等。疮疡未成脓者可以使之迅速消散;已成脓者可以促其溃散,拔毒止痛;腐肉不除,伤口久不生肌者可去腐生肌,促进伤口愈合。
(4)桃枝灸:将桃树枝点燃后施灸的方法。
方法:用桃树干枝做成5~6寸长的木棍,以棉纸(或棉布)三层衬患处,将桃树枝一端蘸油后点燃,吹灭明火,乘热熨灸患处。熄灭后点燃再灸。
应用:风寒湿痹,心腹冷痛等病证。
(5)药锭灸
药锭指将多种药物粉末和硫磺熔化形成的药片。将药锭燃着施灸的方法叫药锭灸。
根据药锭中药物成分的不同,施灸部位与穴位的差异,主治病症也不同。根据文献记载,药锭灸有香硫饼灸、阳燧锭灸、硫朱灸、救苦丹灸等。一般用于风湿痹痛、脘腹冷痛、跌仆损伤等病证。
(6)药捻灸:用棉纸将多种药物粉末裹在一起,捻成药捻施灸的方法。
方法:将西黄(牛黄)、雄黄、乳香、浸药、丁香、麝香、火硝各等分研末,用绵纸裹药末捻成药捻子。剪二、三分一段,用粽子(凡士林亦可)粘在皮肤上,点燃施灸。
应用:①风痹、瘰疠——灸患处。②水胀(水肿)、膈气(呃逆)、胃气(胃痛)——灸穴位。

小结
本章介绍了刺法灸法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内容范围及其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
讲述了针法的历史发展,如针刺的起源,针具的演变,《内经》九针的形状与应用,针刺手法体系的形成

与发展。介绍了灸法的起源与发展,灸材的多样性等内容。


问题备用
1.什么叫刺法灸法学?
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3.刺法灸法学的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怎样?
4.针刺起源于什么时代?简述针具的演变?
5.复式手法烧山火等首载于哪一部著作?
6.奠定刺法基础的著作是哪些?标志刺法昌盛的著作是哪些?简述各自的主要内容?
7.简述灸法的起源?灸法盛行时期的重要著作有哪些?
8.简述常用的非艾灸法?






返回页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