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全文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老子全文

国学经典老子全文

国学经典老子全文《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全文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国学经典老子全文,欢迎阅读!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老子: 「道德經」: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經」 :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道德经」 :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 「道德经」 :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 「道德经」 :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 「道德经」 :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老子: 「道德经」 :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txt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txt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翻译】: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

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

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译文《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

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

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

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

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

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1、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

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

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译文《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

所以,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

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

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

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升人民的自立自足水平。

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

《老子》全文-拼音版全文

《老子》全文-拼音版全文

《老子》【第dì一yī章zhānɡ】道dào 可kě道dào ,非fēi 常chánɡ道dào 。

名mínɡ可kě名mínɡ,非fēi 常chánɡ名mínɡ。

无wú,名mínɡ天tiān 地dì之zhī始shǐ;有yǒu ,名mínɡ万wàn 物wù之zhī母mǔ。

故ɡù常chánɡ无wú,欲yù以yǐ观ɡuān 其qí妙miào ;常chánɡ有yǒu ,欲yù以yǐ观ɡuān 其qí徼jiǎo 。

此cǐ两liǎnɡ者zhě,同tónɡ出chū而ér 异yì名mínɡ,同tónɡ谓wèi 之zhī玄xuán 。

玄xuán 之zhī又yòu 玄xuán,众zhònɡ妙miào 之zhī门mén。

【第dì二èr 章zhānɡ】天tiān 下xià皆jiē知zhī美měi 之zhī为wéi 美měi ,斯sī恶wù已yǐ。

皆jiē知zhī善shàn 之zhī为wéi 善shàn ,斯sī不bú善shàn已yǐ。

有yǒu 无wú相xiānɡ生shēnɡ,难nán 易yì相xiānɡ成chénɡ,长chánɡ短duǎn 相xiānɡ形xínɡ,高ɡāo 下xià相xiānɡ盈yínɡ,音yīn 声shēnɡ相xiānɡ和hé,前qián 后hòu 相xiānɡ随suí。

老子--道德经Microsoft Word 文档

老子--道德经Microsoft Word 文档

《道德经》全文0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03.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0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0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07.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0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对照版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对照版

老子道德经译文《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1译文】无形的大道如果能说清楚,就不是至高无上的规律了;有形的认知如果一成不变,就不是正常的有形世界了。

无形是天地混沌未开的状;有形是万物产生区别的开始。

善用“无”可以观察其中的奥妙;再用“有”来分析它们的来龙去脉。

两种方法并驾齐驱,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们都觉得深奥啊,它是打开一切奥妙的不二法门。

【2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

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

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译文《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

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

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

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

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

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

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释译(全81章)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释译(全81章)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释译(全81章)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释】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XXX,为而XXX,功成而不居。

XXX居,是以不去。

解释】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就是因为有丑的了。

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的了。

所以,有和无互助产生,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声互助谐和,前和后互助跟从。

因此,圣人以无为处理事务,实行无言的教导,万物自己发生变化而不为它开头儿。

生长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

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释】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诊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

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

用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XXX,似万物之宗;XXX,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XXX之先。

解释】道是空虚的,而作用却是没有穷尽的。

深远的很哪,好象是万物的宗主。

挫灭锐气,解脱纠纷,涵蓄光亮,混同垢尘。

幽隐的很哪,似亡而实存。

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有天帝之前就有它。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患过失。
《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毕露难以长久。金玉满堂
1 老子道德经译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尽可能地使自己显得虚若无有尽可能地保持清静在事物波
起云涌似的事态演变中我们可以因此而观察它们的循环反复。事
事物物虽然纷纭繁杂但它们都可以归结于它们的根本。归结到根
本它们就显示出始终如一的清静这就叫做恢复到“本来”。
懂得恢复“本来”就叫做达成了生存的恒常懂得达到生存的
《老子》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
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们不去强求一种非
其不可的状况维持所以能够长久。因此圣人把自己的切身利益

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得宠与受辱一样都是对身心安宁的惊扰重视大患等同于对
身家的珍重。为什么说得宠也像受辱一样使人惊扰呢因为就其
对人的惊扰程度而言得宠更为下劣得到它的时候为之惊喜难安
失去它的时候又为之惊慌恐惧所以说得宠与受辱一样都是对身
其次亲之、誉之
其次畏之

老子道德经全文原文和译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原文和译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原文和译文《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聃)。

《道德经》全文共分十八章,约五千字,内容包括道、德、仁、义、礼、法、兵、刑、儒、墨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精髓。

以下是《道德经》全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第二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三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第四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第五章: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不欲往,众人皆欲往,我独欲清,众人皆欲浊。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九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一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第十二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第十三章:淡兮其若海,漂泊无所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第十四章: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第十五章: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原文及译文

《老子》原文及译文

《⽼⼦》原⽂及译⽂《⽼⼦》原⽂及译⽂ 引导语:《道德经》是春秋时期⽼⼦(李⽿)的哲学作品,⼜称《道德真经》、《⽼⼦》、《五千⾔》、《⽼⼦五千⽂》,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分家前的⼀部著作,为其时诸⼦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下⾯是yjbys⼩编为你带来的《⽼⼦》原⽂及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章 道可道,⾮常道;名可名,⾮常名;⽆,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之⽞。

⽞之⼜⽞,众妙之门。

【译⽂】 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可以叫得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是天地形成的本始;“有”,是创⽣万物的根源。

所以应该从经常不见其形之处体察“道”的奥妙,应该从经常显露其形之处体察万物的归宿。

“有名”和“⽆名”这两者来源相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以说是幽微深远。

再往上推,幽微深远到极点,就正是所有的道理及⼀切变化的根本了。

第⼆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相⽣,难易相成,长短相较,⾼下相倾,⾳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处⽆为之事,⾏不⾔之教。

万物作焉⽽不辞,⽣⽽不有,为⽽不恃,功成⽽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跟着产⽣;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了。

没有“有”就没有“⽆”,没有“难”就没有“易”,没有“长”就没有“短”,没有“⾼”就没有“下”,没有“⾳”就没有“声”,没有“前”就没有“后”,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圣⼈做事,能体合天道,顺应⾃然,崇尚⽆为,实⾏不⾔的教诲。

任万物⾃然⽣长,⽽因应⽆为,不加⼲预;⽣长万物,并不据为已有,化育万事,并不⾃恃其能;成就万物,亦不⾃居其功。

就因为不⾃居其功,所以他的功绩反⽽永远不会被泯灭。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之治,虚其⼼,实其腹,弱其志,强其⾻。

中华传统经典老子全文及译文

中华传统经典老子全文及译文

中华传统经典老子全文及译文中华传统经典老子全文及译文《道德经》,又名《老子》,是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中华传统经典老子全文及译文,我们来看看。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可以叫得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无”,是天地形成的本始;“有”,是创生万物的根源。

所以应该从经常不见其形之处体察“道”的奥妙,应该从经常显露其形之处体察万物的归宿。

“有名”和“无名”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以说是幽微深远。

再往上推,幽微深远到极点,就正是所有的道理及一切变化的根本了。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跟着产生;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没有“有”就没有“无”,没有“难”就没有“易”,没有“长”就没有“短”,没有“高”就没有“下”,没有“音”就没有“声”,没有“前”就没有“后”,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圣人做事,能体合天道,顺应自然,崇尚无为,实行不言的教诲。

任万物自然生长,而因应无为,不加干预;生长万物,并不据为已有,化育万事,并不自恃其能;成就万物,亦不自居其功。

就因为不自居其功,所以他的功绩反而永远不会被泯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为。

【译文】不标榜贤名,使人民不起争心;不珍贵难得的财货,使人民不起盗心;不显现名利的可贪,使人民的思想不致受到惑乱。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译文《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无形的大道如果能说清楚,就不就是至高无上的规律了;有形的认知如果一成不变,就不就是正常的有形世界了。

无形就是天地混沌未开的状;有形就是万物产生区别的开始。

善用“无”可以观察其中的奥妙;再用“有”来分析它们的来龙去脉。

两种方法并驾齐驱,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们都觉得深奥啊,它就是打开一切奥妙的不二法门。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与,前后相就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就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就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就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

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

就就是因为她不矜居功名,所以她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就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文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文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翻译】: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

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

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道德经》全文+拼音+注释(免费) - 副本

《道德经》全文+拼音+注释(免费) - 副本

道德经《老子》第一章dào 道kě可dào道,fēi非c hánɡ常dào道。

mínɡ名kě可mínɡ名,fēi非c hánɡ常mínɡ名。

wú无mínɡ名t iān天dì地z hī之s hǐ始;yǒu有mínɡ名wàn万wù物z hī之mǔ母。

ɡù故c hánɡ常wú无,yù欲yǐ以ɡuān观qí其m iào妙;c hánɡ常yǒu有,yù欲yǐ以ɡuān观qí其j iǎo 徼。

cǐ此l iǎnɡ两z hě者,tónɡ同c hū出ér而yì异mínɡ名,tónɡ同wèi谓z hī之x uán玄。

x uán玄z hī之yòu又x uán 玄,z hònɡ众m iào妙z hī之mén门。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老子》第二章t iān 天x ià下j iē皆z hī知měi美z hī之wéi为měi美,sī斯è恶yǐ已。

j iē皆z hī知s hàn善z hī之wéi 为s hàn善,sī斯bú不s hàn善yǐ已。

yǒu 有wú无x iānɡ相s hēnɡ生,nán难yì易x iānɡ相c hénɡ成,c hánɡ长d uǎn短x iānɡ相xínɡ形,ɡāo高x ià下x iānɡ相yínɡ盈,yīn音s hēnɡ声x iānɡ相hé和,q ián前hòu后x iānɡ相s uí随。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译文《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23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

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4《老子》第三章【译文】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

不注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

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机不至于被扰乱。

因此,圣人管理天下的准绳是:排弃充溢于人民气中的各类偏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主自足能力。

通常使人民不执偏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随心所欲。

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获得周全的管理。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5《老子》第四章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

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统统存在的根源依归。

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

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

我不晓得在它之上还能有甚么更根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

《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庶民也当作"刍狗"来看待。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

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

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

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

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

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

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生而弗有,为而弗恃也,功成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后其身一作:退其身)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眾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託天下。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篤。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覆命。

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偽;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

眾人皆有餘,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眾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餘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輜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跡;善言,无瑕謫;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

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毂。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訥。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