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分类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

佛塔分类:1楼阁式木塔(砖塔、石塔)e.g.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江苏苏州报恩寺塔、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2密檐式塔e.g.永宁寺木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陕西西安安荐福寺小雁塔、山西灵丘觉山寺塔。

3单层塔e.g.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

4喇嘛塔e.g.北京妙应寺白塔、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

5金刚宝座塔e.g.北京正觉寺塔、北京西黄寺清净化成塔。

6傣族佛塔:云南景洪曼飞龙塔石窟寺分类:塔院型、佛殿型、僧院型二唐宋变革特点:1城市结构与布局发生根本性变化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4建筑装饰与色彩有了很大发展。

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了新高度6园林兴盛三中国古代都城建设模式:1新城建设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3旧城基础上扩建四【考工记】翻译:周朝建造城市的基本制度,标准(理想化)的城市面积为9平方里,每侧有三门,城市里共有9条南北向干道,9条东西向干道,每条干道路幅宽9轨(一轨为两轮马车轮间距),左面(东侧)为祖先的宗庙,西侧为祭天地的社稷坛,南面皇宫,北面是集市。

市场的大小如一夫之地,即方百步,东西、南北各长140米左右。

五三朝五门:周,外朝、治朝、燕朝清:三朝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指大清(明)、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奉天)门城与郭:城是保护国君的。

郭是看管人民的。

各朝赋予城郭的名称不一,或称子城、罗城;或称外城、内城;或称阙城、国城六瓮城: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许多城市设有两道以上城门,形成瓮城七天坛;天坛的构图象征“天圆地方”,大面积的翠柏显示建筑的庄严,建筑中展现了皇帝与天的关系,天坛中圜丘坛的砖块及围栏数都成九的倍数,九象征天,天坛中祈年殿,殿内有4根柱子象征四季,殿内向外有12根柱子象征12个月,最外围的12根柱子象征一天中的12个时辰,通过一系列的象征,显示崇天的意境建筑中天坛的建筑环境与建筑艺术总结:1在建筑艺术上,天坛是中国建筑中一座非常成功的作品,不论总平面布局、每座建筑的设计以及各个细节的表现都表现了高度的创造性。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二)中国建筑史之分期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二)中国建筑史之分期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二)中国建筑史之分期“中国建筑之原始,究起自何时,殆将永远笼罩于史前之玄秘中”。

“中国建筑自其源始以至于今,未尝一时停止其活动,其蜕变为继续的,故欲强为划分时期,本为一种不合理且不易为之事。

然因历朝之更替,文化活动潮平之起落,以及因现存资料之多寡,姑分为下列各时期。

”1、上古或原始时期(前200年以前),即上古-春秋战国-秦时期。

“此期间文献与实物双方资料皆极缺乏。

殷、周、战国以来城郭、宫室、陵墓遗址虽已有多处确经认定,但尚有待于考古家之发掘。

殷以前则尚无实物可考焉”。

(后人仿建春秋战国时期风格建筑)2、西汉、东汉时期(前204-220年),“ 此四百余年间为中国建筑发育时期,……史籍中关于建筑之记载颇为丰富,……但现存真正之建筑遗物,则仅墓室墓阙数处,他为间接之材料,如冥器汉刻之类”。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90年),“虽在当时政治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宫殿与佛寺之建筑活动仍极为澎湃。

而佛教之兴盛则为建筑活动之一大动力。

实物……雕刻,饰纹、花草、鸟兽、人物之表现,乃脱汉时格调,创新作风,遗存至今者有石窟、佛塔、陵墓等” 。

4、隋、唐时期(590-906年),“隋再一统中国,定都长安,大兴土木,为唐代之序幕。

唐为中国艺术之全盛及成熟时期。

因政治安定,佛道两教兴盛,宫殿寺观之建筑均为活跃。

……现存实物除石窟寺及陵墓外,砖石佛塔最多。

……唐之建筑风格,既以倔强粗壮胜,其手法又以柔和精美见长,诚蔚然大观”。

5、五代、宋、辽、金时期(906-1280年),“五代、赵宋以后,中国之艺术开始华丽细致,至宋中叶以后乃趋纤靡文弱之势。

宋、辽、金均注重于宫殿之营建;……其佛寺殿宇之现存者,尚遍布华北各省;至于塔幢,为数尤夥。

作风手法,特征显著,规例谨慎,循旧制之途径,增减嬗变不已”。

6、元、明、清时期(1280-1912),“元、明、清三代,奠都北京,都市宫殿之规模,近代所未有。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是指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发展演化过程及其风格特点的记录和研究。

自古以来,中国的建筑文化一直以其独特风格和思想内涵影响着世界。

本文将从史前时期开始,按照时间顺序,概述中国建筑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史前时期建筑在中国建筑史的早期,史前时期的建筑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实物证据,但可以通过文化遗产的发现,对当时的建筑展开探究。

史前时期的建筑主要以干栏式建筑和竹木结构的土屋为主,例如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和黄河流域的长城等,这些建筑有着简单的形式和功能,大多是为了应对一些基本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存在的建筑。

二、古代建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和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古代建筑非常注重尺度、比例和结构的完美统一,同时融合了许多哲学和文化的内涵。

主要特点如下:1. 木质结构建筑古代中国的木质结构建筑多用柱、梁、框架、斗拱、飞檐等构造形式,并采用斜面瓦屋面和挂漏斗构成独有的建筑形式。

2. 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古代中国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代表有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这些园林除了具有美丽的景观和精湛的园林技艺外,还能表现出主人的精神和思想内涵,并且是娱乐、健身、修身的绝佳场所。

3. 宫殿建筑古代中国宫殿建筑以明、清两代为代表,主要体现了帝王的权力和地位。

以紫禁城为例,呈现了汉族传统文化及工艺的高度造诣。

三、民族地区建筑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形式。

这些民族地区的建筑,闪耀着各自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1. 藏族建筑藏族建筑主要以石木结构为主,有独特的巴达哇式绘画和纹饰技艺,如大昭寺、布达拉宫等。

2. 彝族建筑彝族建筑以竹木结构为主,较为注重布置和装饰,并且数量非常多,例如贵州荔波高黎贡山彝族寨,秀山三河彝族村等。

3. 蒙古族建筑蒙古族建筑多以牙形顶和圆顶顶部呈现,以牛羊毛毡、青稞草和皮革等为主要材料,有草原感和自然气息,如雄县故城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古城瓦窑堡等。

(完整版)中国建筑史整理

(完整版)中国建筑史整理

(完整版)中国建筑史整理
绪论
1.世界上有哪六种原生型体系?
世界上有六种原生型体系:
古埃及公元前4000年
古西亚公元前4000年
古代印度公元前3000年
古代爱琴海公元前4000年
古代美洲公元前1500年
古代中国公元前2100年
2.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发展相当缓慢,它是于汉代形成、唐代成熟、宋代精致化,明清时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
1.名词解释:
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常用后者)间的名称: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明间、次间、梢间、尽间[图课4-3] 副阶: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形成的重檐屋顶
正式建筑: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砖木结构的建筑
廊院式:以回廊围合成院,院子中间设主体殿堂[图课4-20]
2.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是一明两暗
优点:
1.提供适宜的居住面积
2.满足必要的分室要求
3.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
4.获取良好的日照、通风
5.可用规整的梁架结构
6.有利组群的整体布局
3.庭院的构成主要有廊院式和合院式
4.中国古代建筑呈现出以木构架形态为主体、并存多种形态的多元体系。

5.简答题:
(1)间的不等宽现象是什么?
间宽依次递减
明间为最大,尽间为最小,其它间相等
原因:
功能上的要求:
经济上的原因:
艺术上的要求:
结构上的意义:
(2)庭院有哪些多元功能?
空间聚合功能:
气候调节功能:
“露天起居室”功能:
防护戒卫功能:。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宫殿、坛庙、陵墓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宫殿、坛庙、陵墓 ppt课件
3、坛庙组群中的建筑小品:亭、台、楼、阁、牌坊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坛庙 3 实例分析:北京天坛 、曲阜孔庙 群体分析注意建筑环境、布局特色等,一般需要总平面图 辅助说明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陵墓
1. 墓
墓。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 墓。泛指坟墓。
意义: 1 纵深序列的重视 2 空间和仪式的关系 3 门-堂单位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宫殿
3、注意:
-三朝五门
宫殿平面秩序的变化:高台中心-纵向“三朝”
-宫阙 -工字形殿 -千步廊 -宫殿和宫苑关系 -宫殿和宫城、都城的关系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朝五门”的传统
周朝诸侯、王的宫室制度,有关“朝”、“门”的记载散见于先秦和秦汉古籍中,以 《三礼》之中为多。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紫禁城 明朝原定都南京.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为了防御蒙古南扰,把首都迁到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决定营建北京宫殿。曾一度停止,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底,规模宏大的 北京紫禁宫殿就基本上建成了。第二年明朝正式迁都于北京。 紫禁城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周长3420米,墙高10米。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8千多间,多是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 的彩画。 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皇帝和官员们举行各种典礼和政治活动的地方,内廷是帝、后 居住的地方。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简称前三殿,是外朝的中心区域。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初称奉天殿,后称皇极殿,清称太和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典礼的大殿 后三宫: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内中轴线上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简称后三宫。 乾清宫的“乾”代表天,坤宁宫的“坤”代表地,乾清、坤宁,表达了历代皇帝的愿望陵墓

古代建筑分类

古代建筑分类

古代建筑分类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以长方形为最普遍,一座长方形建筑,在平面上都有两种尺度,即它的宽与深。

其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

如一栋三间北房,它的东西方向为宽,南北方向为深。

单体建筑又是由最基本的单元“间”组成的。

1、宫廷府第建筑:如皇宫、衙署、殿堂、宅第等。

2、防御守卫建筑:如城墙、城楼、堞楼、村堡、关隘、长城、烽火台等。

3、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如市楼、钟楼、鼓楼、过街楼、牌枋、影壁等。

4、陵墓建筑:如石阙、石坊、崖墓、祭台、以及帝王陵寝宫殿等。

5、园囿建筑:如御园、宫囿、花园、别墅等。

6、祭祀性建筑:如文庙(孔庙)、武庙(关帝庙)祠宇等。

7、桥梁及水利建筑:如石桥、木桥、堤坝、港口、码头等。

8、民居建筑:如窑洞、茅屋、草庵、民宅、庭堂、院落等。

9、宗教建筑:如佛教的寺、庵、堂、院,道教的祠、宫、庙、观,回教的清真寺,基督教的礼拜堂等。

10、娱乐性建筑:如乐楼、舞楼、戏台、露台、看台等。

中国建筑史内容

中国建筑史内容

中国建筑史内容
中国建筑史是指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以下是中国建筑史的主要内容:
1.史前时期:中国建筑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包括新石器时代的洞穴和土坯建筑,以及商代和周代的青铜器、玉器等建筑装饰。

2.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主要分为宫殿、庙宇、陵墓、城墙等类型。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清两代的紫禁城、故宫和颐和园等。

3.近现代建筑:中国近现代建筑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例如民国时期的南京总统府、上海外滩等。

4.现代建筑:中国现代建筑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

例如鸟巢、水立方、上海中心大厦等。

除了建筑本身的发展,中国建筑史还涉及到建筑材料、建筑工艺、建筑装饰等方面的演变和发展。

同时,中国建筑史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划分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划分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划分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代和地区进行不同的分类。

1.殷商时期(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殷商时期的建筑主要是宗庙、祭祀用的建筑。

这些建筑通常是木质建筑,建筑形式以“四合院”为主,即四面有围墙、中心有天井的建筑形式。

2.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西周时期的建筑形式逐渐从殷商时期的木质建筑向砖石建筑转变。

建筑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三进院”、“八字形”、“回廊式”等建筑形式。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形式在西周时期的基础上更加成熟,出现了皇宫、宫殿等大型建筑。

建筑风格更加华丽,以装饰为主要特点。

4.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实用性建筑,如官署、墓葬等。

建筑形式大多为砖木结构,特点是简单、粗犷。

5.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是佛教建筑。

建筑形式以寺庙、塔为主,构造精致、装饰繁复。

6.唐宋元明清时期(公元618年至1911年)
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鼎盛时期,建筑风格多样,形
式丰富。

建筑形式包括宫殿、庙宇、园林、民居等,装饰极为精美。

以上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基本划分,每个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中国古建筑概述

中国古建筑概述

中国古建筑概述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
1.按建筑时间分,可分为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

古代建筑一般是指先秦以前的建筑物,包括城垣、宫室、宫殿、庙宇等。

古代建筑以先秦为界,前代的建筑物统称为古代建筑。

如夏商周三代的宫殿、宗庙、陵墓,春秋战国时期的陵墓、长城、城垣等。

秦汉以后的宫殿、坛庙等称为古代建筑。

现代建筑是指近几十年兴建的建筑物,如办公楼、住宅等。

1.按建筑空间分,可分为大木作房屋和小木作房屋。

大木作房屋是指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物。

大木结构包括台基、柱和梁三个部分,一般有四层高。

其中台基是承重的部分,通常由夯土或石砌成,它承受着屋顶重量;柱是承重结构中传递荷载的主要构件;梁起着联系上下两部分的作用,它是大木结构中唯一不能移动的部分;屋顶由瓦或其他覆盖物覆盖着。

小木结构一般是由柱和梁两个部分组成,中间有隔墙分隔成几个房间;其上盖瓦或其他覆盖物,再加上门窗等装饰物。

—— 1 —1 —。

中国建筑史1(考研资料)

中国建筑史1(考研资料)

●时间轴:国●与西方文化比较中国的文化特征●文字,中医药,中国功夫,政治制度,宗法伦理,宗教观●中国传统建筑的群体组合见长●传统木构建筑的单体存在一定的共同性●杰出的结构体系成就了杰出的建筑形象●中国古代木结构体系一,土筑二,砖石结构三,木结构(p3)井干式:墙承重(eg:商代木椁)构架式:柱承重抬梁式(叠梁式)穿斗式(立贴式)混合结构(山面置穿斗,中跨施抬梁)井干式的缺点:大量木楼、开间进梁、开设门窗受限宋式殿堂(地盘划分=柱网)●平面类型:1.金箱斗底槽“两层柱网”2.双槽3.分心斗底槽4.单槽●开间和进梁:●间的含义:1.两竖列之间(柱网)2.四根柱围成的空间●开间:当心间——附阶(宋)副阶明间——周围廊(清)一般以奇数为开始(汉唐之后形成)开间距离依次递减●进深:明清又称“架”斗拱:是一组木构件组成的托架1.斗拱的出现:①是由井干式的转角连椽形式演变而来②是由穿斗式演变而来2.组成:①斗,升:是斗形木垫块②坐斗(栌斗):最下端,与柱式枋相连③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衡:建筑尺度的标准,以斗口为模型②栱:是方形的短木③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栱端之上再放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花架。

●斗拱的种类:1)柱头科(清)又柱头铺作(宋)放在柱头上,前后出挑,用料大2)平身科(清)又补间铺作(宋)放在枋上,前后出挑,用料小3)转角科(清)又转角铺作(宋)放在角柱上,斜向出挑●斗拱的作用:1.向内支撑天花藻井,向左向右减少枋的跨度2.装饰作用:层顶与层身的过渡3.建筑标准的尺度:材栔(qi)制,斗口制4.等基制度的象征:使用在高等级的官式建筑中第二节: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下为下分——喻皓《木经》●从视觉和技术上来分●一。

台基的构成1.台明和月台1)型制和等级:①平台式砖砌台明/座(p248)清式/宋式2)台明和月台一步高差:月台是人们生活空间的扩展,可祭祀2.栏杆1)组成:望柱、柱板、地栿(梁)、抱鼓石寻杖栏杆2)抱鼓石石栏杆的竖向构图转为横向的过渡。

中国建筑史洁

中国建筑史洁

中国建筑史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
当时的人类居住在山洞或简陋的茅屋中。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逐渐出现了木结构的房屋。

2.奴隶社会时期:随着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中国建筑逐渐形
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

这一时期的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梁柱式结构,屋顶采用茅草或瓦片覆盖。

同时,建筑开始有了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建筑在规模、装饰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3.封建社会时期: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建筑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体
系和独特的风格。

这一时期的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和砖石结构,建筑形式和装饰手法也日益丰富。

同时,中国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也逐渐明确,如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不同类型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4.近现代时期:自清朝末期以来,中国建筑逐渐受到了西方建筑
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

这一时期的建筑开始采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方法。

总之,中国建筑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宫殿、坛庙、陵墓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物。

历代朝廷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使用当时最成熟的技术和艺术来营建这些建筑。

因此,这三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时期的建筑成就。

同时,宫殿、坛庙、陵墓又是帝王权威和统治的象征,具有明显的政治性,社会的统治思想和典章制度对它们的布局有着深刻的影响。

✳宫殿一、古代宫殿建筑四个发展阶段: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夏商时期无瓦,茅草盖顶,夯土筑基,结构已初步完整,轴线开始应用于群体组合。

实例: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遗址等。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夯土高台,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组合体,而不是庭院式建筑。

西周时瓦开始应用于檐部和脊部,春秋战国时期广泛用于宫殿,此时建筑色彩已很富丽,配以灰色的简瓦屋面,使宫殿建筑彻底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

实例:春秋时晋故都新田、战国时齐故都临淄、赵故都邯鄣、燕下都、秦咸阳等,都留有高四五至十多米不等的高台宫室遗址。

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复原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秦汉时期前殿规模宏大,形式隆重。

宫城中各宫殿之间布置有池沼、台殿、树木等,林苑格局较自由,富有园林气息。

实例:秦咸阳宫、阿房宫、上林苑;汉未央宫、建章宫等。

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隋以后根据周礼制度,沿轴线纵向布列“三朝”。

但有受地形限制,三殿前后不在同一条轴线上者,如北宋元丰后汴京宫殿。

实例:隋大兴宫、唐大明宫、明南京宫殿、明清北京宫殿等。

三朝五门:三朝:外朝,治朝,燕朝。

五门:外曰皋门,二曰库门,三曰雉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

明清紫禁城大体沿袭了上述“三朝五门”制度,清代三朝对应的是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五门”则是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和乾清门。

二、汉、唐、明三朝宫殿建筑发展的趋势:1、规模渐小。

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

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中国建筑史图表整理

中国建筑史图表整理

中国建筑史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仰韶文化(距今9000-4000年)1.浙江余姚河姆渡最早木结构建筑干阑式木结构榫卯技术出现长江流域;母系氏族木骨泥墙半地穴式建筑大房子黄河流域原始社会时期聚落3.陕西临潼姜寨最早典型的农耕聚落龙山文化父系氏族 1.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2.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3.建筑构造技术中出现石灰干燥、陶化以及彩绘装饰做法4.建筑空间出现“吕”字形平面木结构的特点:1.穿斗式:云南白族民居;2.抬梁式:北京四合院;3.井干式:4.干阑式:广西侗族民居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夏前2070年~前160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末商初宫殿遗址最早的廊院式建筑 1.两处遗址,一号宫殿最大,二号最完整2.未见瓦,“茅茨土阶”。

1.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2.大量使用青铜器、已有甲骨文——我国城市雏形出现。

商前1600年~前1046年1.郑州商城商王仲丁的隞都2.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

3.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并排三座殿堂4.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遗址5.殷虚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面朝前,有纵有横,布局已具庭院的雏形,世界文化遗产。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1.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中国第一四合院 1.严格的等级制度,出现,《周礼考工记》“三朝五门”春秋战国成书,记述周代王城建设制度。

2.瓦的发明,脱离了“茅茨土阶”2.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干阑式建筑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秦都城雍城出土了36cmx14cm*6cm青灰色砖、花纹空心砖;备注:1.人物:鲁班 2.高台建筑—高台榭、美宫室 3.开始修长城 4.瓦大量使用 5. 有建筑装饰907年隋唐洛阳城 第五大城2.将大兴城改称长安城,作为都城(西安),继续完善。

后在长安城东北隅城墙之外修建一座大明宫,逐渐 成为唐代的政治中心。

中国历史朝代建筑风格

中国历史朝代建筑风格

中国历史朝代建筑风格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建筑风格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 古代:早期的古代朝代如夏、商、西周等,建筑风格主要采用了祭祀建筑和城墙等。

古代朝代的建筑风格还包括了一些简陋的房屋,如茅草屋和土坯房。

2. 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城市和宫殿建筑,如楚国的江陵城和鲁国的齐鲁故城。

这些城市和宫殿建筑采用了更加宏伟和精致的建筑风格,多以木质结构为主。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了中原和西域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风格。

典型的建筑包括了秦始皇陵和汉长城。

此时期,建筑的主要特点是砖、石结构的出现,以及对山水环境的注重。

4.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典型的佛教建筑,如洛阳龙门石窟和山西云冈石窟。

这些佛教建筑以洞窟和石窟为主要形式,结合了中原和西域的建筑风格。

5.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黄金时期,建筑风格呈现出了更加精致和成熟的特点。

唐代的大型建筑如洛阳白马寺和长安大明宫,宋代的大型建筑如开封宋皇宫和杭州大宋御街,都采用了协调的建筑比例和精巧的绘制。

6.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演进阶段。

元代建筑承袭了唐宋的风格,但又引入了一些蒙古和西亚文化
的元素。

明代的建筑风格以明式建筑为主,追求庄重、典雅的特点。

清代更加注重建筑的规划和布局,大量修建了宫殿和园林,如北京故宫和苏州园林等。

总的来说,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建筑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但都受到了前朝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些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自己总结中国建筑史(带插图)(一级注册建筑师必备)

自己总结中国建筑史(带插图)(一级注册建筑师必备)

中国建筑史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一)建筑1. 仰韶文化:干阑式: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有榫卯)木骨泥墙:西安半坡村、陕西临潼姜寨(大房子,母系)2.龙山文化: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父系),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

3.辽宁建平县女神像——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二)其他·石块堆成的方形和圆形祭坛,在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

二、奴隶社会时期(前21世纪~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一)夏(前2070~前1600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最早的廊院式建筑夏都之一;两处遗址,一号宫殿最大,二号最完整;未见瓦,“茅茨土阶”。

(二)商(前1600~前1046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郑州商城商王仲丁的隞都2 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并排三座殿堂3 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城址已发掘两座庭院式建筑4 殷墟世界文化遗产商晚期;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建于长方形土台上,墓葬为土圹木椁墓,深十几米,四出羡道,多殉葬人物·已大量使用“青铜器”,青铜工艺达到纯熟的程度·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载(三)西周(前1046~前771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陕西岐山凤雏村中国第一四合院(即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二进院寺庙建筑2 湖北岐春出土一处建筑遗址干阑式建筑·《周礼考工记》·瓦的发明,以上建筑使用瓦、脱离了“茅茨土阶”;陶水管的使用;三合土抹面·有宗教分封,不能僭越(公侯伯子男,不准超过王城的1/3、1/5、1/9)(四)春秋(前770~前476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秦都城雍城出土了36cmx14cm*6cm青灰色砖、花纹空心砖;秦国雍城宗庙遗址居中为太庙,左右为昭、穆二庙祭祀坑,识别祭祀性建筑的标志。

庙后方亭式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整。

·“高台榭,美宫室”,防刺客、防洪水、供帝王登临之乐·人物:公输班-鲁班·开始修筑长城·瓦大量使用·有建筑装饰:“山节藻棁”,“丹楹刻桷”(shān jié zǎo zhuō)(dān yíng kè jué)三、封建社会初期(前475~公元581)(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战国(前475~前221)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陕西咸阳市秦咸阳一号宫殿以夯土台为核心,周围木构架环绕的台榭式建筑,有采暖、排水、冷藏、洗浴一层夯土、绕以回廊;二层中为二层主体建筑,西二室、东南一室、东北转角敞厅;绕以回廊·各国国都都很大,齐国为例,南北5公里、东西4公里,有高16m 的夯土台,居民7万户 ·“筑城以为君,造郭以守民”·木工技术:棺椁有多样的榫卯(木工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铜板错银“兆域图”(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二)秦(前221~前206)序号名称 图片 记忆 介绍 1 阿房宫2秦始皇陵墓-骊山陵(未开挖)边长350m ,残高43m 以上;墓东侧兵马俑·秦都、宫殿不遵周礼(跨渭水南北广阔地区,弥山跨谷建) ·秦重要建筑:修驰道、筑长城(三)汉(前206~公元220)序号名称 图片 记忆 介绍1 长安城第七大城 “斗城”,未按周礼;建于西汉渭水南岸;S=36平方公里,城门12座,5座宫殿,八街九陌,168闾里 2 汉长安南邻出土11座礼制建筑 王莽九庙遗址,仍属土台核心的木构建筑3四川雅安高颐墓阙汉代地面以上遗存的建筑有墓前的石阙、墓表、石亨堂、石象生等,另外就是崖墓、砖石墓等中的明器、画像砖、画像石、壁画等间接地建筑形象资料。

中国我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中国我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中国我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中华大地历史悠久,古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古建筑已经在历史长河中灰飞烟灭,但也有不少得到保存,流存至今,就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历史建筑物,成为建筑史中的奇葩。

因为数量众多,且使用功能、形制等级和建造等方面不同,在建筑史中,这些历史建筑物可归纳为多种类型,如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园林建筑、宗庙建筑、陵墓建筑等。

最开始出现的建筑类型,只是为了谋求最基本的生存空间。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才逐渐出现了多样的建筑类型,目前中国古建筑的分类主要还是按照它的使用功能来划分。

001 宫殿建筑古代社会从原始时代,进入奴隶时代,最后进入长期的封建社会,作为社会金字塔顶层的统治阶级,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建筑形制,就是所谓的宫殿建筑。

在讨论研究中国古建筑的时候,大多其实就是在讨论这个宫殿坛庙陵墓这些跟皇帝,跟达官显贵相关的建筑。

目前所能看到的宫殿建筑,主要是供帝王处理朝政和居住休憩的大型院落式建筑群,一般指皇城建筑、宫城建筑和避暑建筑,所留存的遗迹不多。

中国的古建筑,是以群体布局的空间处理为特点,在宫殿建筑中,这个特点显示非常明显,通过组群处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最著名的当然是北京故宫。

作为明清两代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现存的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仿照南京的明故宫,但比南京的宫殿更宏伟,更大。

更壮观,虽然清代不停在修缮、重建,整体上仍然保存了明代的面貌,包括至今仍然有很多殿堂是明代遗物。

北京故宫依据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外朝以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殿为中心,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

故宫占地72万平,建面15万平,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规模相当宏大。

其次,现存较好的还有布达拉宫、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清初皇宫,占地六万多平,建面将近两万平,建筑100余座、500余间。

其建造承袭中国古代建筑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让人叹为观止。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建筑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1. 宫殿:宫殿是古代帝王居住和行政事务处理的场所。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形制庄严大气,具有鲜明的皇家特色。

2. 庙宇:庙宇是用于祭祀神祇的建筑物。

中国古代庙宇建筑丰富多样,尊崇传统宗教信仰,讲究神圣和庄严。

3. 建筑群:建筑群是多个建筑物组成的整体,常用于寺庙、陵墓等场所。

如中国著名的故宫、孔庙等建筑群,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

4. 园林:园林是人工创造的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性的园地。

中国古代的园林注重将自然景观融入建筑环境中,被誉为“山水田园之胜”。

5. 佛塔:佛塔是用于供奉佛陀或佛教圣物的建筑。

佛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具有宗教意义,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二、按结构分类1. 平面结构:平面结构是指建筑物在平面上的布置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对称的平面结构,例如四合院、三间式等,体现了中庸之道的思想。

2.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指建筑物的骨架,通常使用木材或砖石等材料构建。

中国古代建筑的框架结构偏重于横向的大梁和纵向的柱子,形成了独特的古代立柱建造技术。

3. 屋面结构:屋面结构是指建筑物的顶部覆盖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斗栱、筒瓦等形式,既能保护建筑物,又能营造出独特的美感。

4. 层次结构:层次结构是指建筑物的分层布置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多层次的结构,通过阶梯式的布局,形成独特的氛围和空间感。

三、按建筑风格分类1. 木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木材的柔韧性和耐久性使得木构建筑能在地震频发的中国地区得以广泛应用。

2. 石构建筑:石构建筑以石材为主要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著名的中国石构建筑有秦始皇兵马俑坑、长城等。

3. 砖瓦建筑:砖瓦建筑以砖和瓦为主要材料,造型美观大方,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代表。

中国建筑史考试大一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考试大一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考试大一知识点中国建筑史是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历史的学科,通过对古代建筑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社会和技术的演变过程。

下面将介绍中国建筑史考试大一知识点。

1. 基本概念中国建筑史是研究中国建筑发展的学科,主要包括对建筑史背景、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建筑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建筑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考古发掘和文献研究等。

2. 建筑史时期划分中国建筑史可以按照历史时期进行划分,主要包括:古代建筑、中世纪建筑、现代建筑等。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风格。

3. 古代建筑古代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中的重要阶段,主要包括古代宫殿、庙宇、陵墓、园林等建筑形式。

古代建筑注重平衡、对称和谐的设计原则,建筑材料多采用石、木、土等。

4. 中世纪建筑中世纪建筑是指中国建筑史中的一个时期,主要包括民居、城市防御工事、寺庙、桥梁等建筑形式。

中世纪建筑注重实用性和防御性,建筑材料多采用木、砖、石等。

5. 现代建筑现代建筑是指中国近代以来的建筑形式,主要包括工业建筑、住宅楼、高层建筑等。

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和创新性,建筑材料多样,包括钢结构、玻璃幕墙等。

6. 建筑风格中国建筑史中存在着不同的建筑风格,如古代的宫殿式建筑、庙宇式建筑、园林式建筑等,每种建筑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7. 文化影响中国建筑史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对建筑规划和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西方文化也对中国建筑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近代引进的西式建筑风格等。

8. 建筑遗产保护中国建筑史中存在着丰富的建筑遗产,如故宫、长城等,保护这些建筑遗产对于保护中国文化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建筑遗产保护已成为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总结:中国建筑史考试大一知识点涵盖了建筑史的基本概念、时期划分、古代建筑、中世纪建筑、现代建筑、建筑风格、文化影响和建筑遗产保护等内容。

了解中国建筑史的知识,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建筑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建筑分类

中国古建筑分类

中国古建筑分类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风格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中国古建筑按照不同的标准和特点可以进行多种分类,这些分类既有时代的区分,也有功能的区分。

首先,中国古建筑可以按照时代的不同进行分类。

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和西周时期。

从那时起,建筑风格逐渐演变并发展成为了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的代表。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的明代风格注重对称和平衡,明代建筑以紫禁城和北京故宫为代表。

与此不同,清代的建筑风格则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入,以颐和园和丽江古城为典型代表。

因此,按照时代的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演变。

其次,中国古建筑也可以按照功能进行分类。

古代建筑的功能因不同的用途而有所不同,例如宫殿、寺庙、园林和民居等。

宫殿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居所,代表了尊贵和权力。

最著名的宫殿有紫禁城和颐和园。

寺庙是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场所,用于祈祷和修行。

著名的寺庙有少林寺和布达拉宫。

园林则是中国古代贵族和文人的私人别墅,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致的园艺设计而闻名。

民居是普通人的居住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按照功能的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用途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此外,中国古建筑还可以按照地域进行分类。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和文化特点都对建筑风格产生了影响。

比如北方的古建筑多以青砖黛瓦、端庄厚重为特点,而南方的古建筑则以木结构、飞檐翘角、石雕精致为特色。

在南方的苏州园林和福建土楼等代表了南方古建筑的独特风格,而在北方的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则展示了北方建筑的典型特征。

地域的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

总而言之,中国古建筑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现象,其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按照时代、功能和地域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用途和地域特色。

这些分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建筑的艺术价值,也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索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
1、间:四根柱子之间为一间;两榀屋架之间为一间
2、抬梁式屋架: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结构形式之一,也称为叠梁式,是梁柱结构体系,主要结构构件包括:柱、梁、檩、枋;优点:可以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缺点:梁比较大,料贵,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
3、穿斗式屋架: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结构形式之一,也称立贴式,是檩柱结构体系,主要结构包括:柱、檩、穿、挑;优点:可以用小材,屋顶轻,经济,构架灵活,构造简单;缺点:室内空间受限制,多用于南方民间建筑
4、雀替:在明清抬梁式屋架,柱子与额枋相交处的一块三角形木雕,它由踏头、混、枭、蝉肚、斗栱组成,它加强了柱子和额枋之间的过渡,起装饰作用
5、抱鼓石:位于栏杆端部的三角形构件,顶住最末端一根望柱,以保持栏杆的持久稳定。

其形式主要是由古镜和卷瓣曲线构成,以优美的形象作为栏杆队列的尽端造型处理
6、嫩戗发戗:“戗”指的是戗脊,“发戗”就是起翘。

嫩戗发戗的特点是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的起翘。

构造比较复杂。

7、水戗发戗:“戗”指的是戗脊,“发戗”就是起翘。

水戗发戗的特点是檐口平直,角部基本不起翘,仅戗脊在近屋角处向上反翘。

构造简单。

8、内檐装修:用于分割内部与内部空间的装修,包括,罩、博古架、天花板、
藻井、匾额、对联
9、外檐装修:用于分割内部与外部空间的装修,包括,门、窗、栏杆、大门
10、旋子彩画:清代官式建筑彩画之一,主要装饰母题为牡丹花简化的旋子,其中以一整二破图案为主,主要用于寺庙、衙署的主要建筑中,宫殿、陵墓、坛庙的次要建筑中。

11、和玺彩画:清代官式建筑彩画之一,主要装饰母题为龙,并分为坐龙、行龙、升龙和降龙,主要用于宫殿、陵墓、坛庙的主要建筑,是最高等级的彩画。

12、私家园林:宅+园---家庭生活中的多功能区,是住宅的延伸,是娱乐、休闲、社交的场所。

13、皇家园林:苑:纯粹为了游玩,园中无宫,如北海、中南海等;苑囿:有动物的园;宫苑:宫+苑---位于郊外,设皇帝生活区,如颐和园、圆明园。

填空、简答:
1、庭院式组群布局的多元功能:⑴空间的聚合功能⑵伦理礼仪功能⑶场所的调试功能⑷防护戒卫功能⑸气候调节功能⑹经济功能⑺审美功能
2、庭院的艺术特征:⑴突出内向型布局,表现含蓄的美⑵突出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力⑶突出建筑艺术的时空性⑷突出单体门的作用⑸突出亦内亦外的复合空间
3、斗栱:斗:坐斗、十八斗、三才升、槽升子
栱:横栱、翘、昂
斗栱的分类:⑴按位置:平身科斗栱、柱头科斗栱、角科斗栱
⑵按做法:两材斗栱、翘昂斗栱、品字斗栱、隔架科斗栱、溜金斗栱
4、台基的作用:⑴防水避潮⑵稳固基身⑶调适作用(色彩、比例、边际线)
⑷扩大体量⑸组织空间⑹标志等级⑺独立建坛
5、宋式须弥座与清式须弥座的差异:
宋式须弥座:层次多,线条细(9-12);细部精细;自身主次分明;个别线条不合理;苗条,女性美;仿木头须弥座
清式须弥座:层次少,线条粗;硕壮;不强调主次;没有不合理的细部;粗壮,男性美;石头材质
6、传统建筑装饰载体:⑴自由端(抱鼓石:栏杆尽端造型处理)⑵关节点(斗栱、雀替在抬梁式屋架中的装饰作用)⑶边际线(屋脊的吻兽、坐兽等的装饰)⑷棂格网(内檐装修以及外檐装修中罩、格架门隔扇的装修作用)⑸表面层(屋顶中黄顶绿边的装修)
7、屋顶等级: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庑殿、歇山、卷棚歇山、悬山、卷棚悬山、硬山、卷棚硬山
大屋顶的形态特征:⑴深远的出檐⑵凹曲的屋面⑶反宇的檐口⑷翘起的翼角⑸突起的脊饰⑹丰富的瓦件
8、装修的多元功能:⑴流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⑵内里空间的基本手段(可以组构出室内的模糊空间、灵活空间、私密空间、核心空间和多层次空间)⑶室内装修的重要构成⑷功能性的点染要素⑸文化内涵的信息载体
9、罩和格架的形式:几腿罩、落地花罩、落地罩、栏杆罩、圆光罩、八角罩、
太师壁、床罩(炕罩)、博古架、书架
10、殿式和苏式彩画对比:
殿式和苏式彩画对比原因:⑴形象透露出不同的传统性格,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要求⑵体现出重理和偏情两种创作方法⑶创作存在着“二律背反”想象
11、个体建筑用色特点:⑴掌握冷暖调子:太阳照到的地方用暖色,阴影用冷色;
⑵注重单纯与丰富:整体用色单纯,细部用色复杂丰富;⑶善于处理色彩的辉
煌效果:红绿相间、金朱交错、青绿点金。

12、私家园林的两大矛盾:⑴密集的建筑环境和自然情趣的矛盾⑵有限的占地面积和仿求自然山水之间的矛盾
解决办法:⑴在人工环境里追求自然的效果⑵在有限的占地面积里追求无限的意境。

13、亭子的作用:⑴休息点⑵观赏点⑶景点
亭子的设计要点:⑴三个作用的相结合、统一⑵注意亭的方向与景观一致14、山上路的设计要点:欲上先下,欲左先右;看似通途,实为绝境;疑是无路,实为通途;意想不到,分外高兴;上当受骗,游兴倍增。

15、园林绿化要点:⑴追求自然形态⑵注意绿化与地段合拍⑶注意绿化本身的特征⑷注意绿化的形态⑸注意绿化的色、香、味、声⑹注意与环境协调⑺注意绿化与欣赏的重点⑻注意与季节协调⑼注意欣赏的人的喜好、文化和习俗
16、园林的路的作用:⑴交通作用⑵剪辑作用:把景点看成一个人的镜头,而路便是剪辑,解决观赏景点的先后问题、远近问题、角度问题、久暂问题、渐现与突现问题
路的设计要点:⑴游览的诱导性⑵行进的曲折性⑶周始的回环性⑷形态的变换性⑸铺装的多样性
17、《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管子》: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不可平以准,凡世者近宫,不世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18、十三陵的神道组成:石牌坊、大红门、碑亭、石像、龙凤门
十三陵规划手法:组群与地形结合、建筑与雕刻交替出现、崇尚无
论述:
19、颐和园:
⑴原有地形美中不足的地方:①山水错位②养水水位不稳③山体型不妙
④后山景观杂乱
⑵人工改造:
①疏浚西湖,拓宽东岸,保留龙王庙岛,是山湖轴线对位
②填平养水,修筑西堤、支堤,将昆明湖分成大小三个区域,并修筑其他两个大岛
③整理前山,塑造山形,疏通后湖,进一步密切湖山关系
④顺依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园外借景
⑶长廊的作用:
①全天候的游览路线,条件好
②引线串珠,把散落的各组建筑串起来,起到收拢的作用
③在排云门形成左右抄手廊,围合出庄重的主轴门面空间,又具有浓郁的园林气氛
④前山与湖面增加了一个过渡层次
⑤自身构成独特的景观
⑷后山后湖区布局特点:
①两山夹水的河湖幽静
②障隔出开合多变的六个区段
③水面的收放与两岸山势紧密配合
④堆叠的北山与南岸的真山协调成整体
⑤后湖中段设河街,丰富沿街景象
20、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⑴采用超大规模的占地和超级绿化⑵主体建筑“圜丘—皇穹宇”组群和“祈年殿”组群构成主轴线,且主轴线偏东⑶以建筑形象表现天①以圆象征“天”和“天圆地方”②以矮墙扩大天③用高台基和重檐突出天的崇高感④用色彩表现天⑷已组织极开阔的观天视野创造崇天的境界⑸运用一系列的象征①数的象征(圜丘地砖数)②几何的象征③方位的象征④色彩的象征
21、佛光寺大殿立面图的特点:
⑴低矮的台基⑵中间五开间相等,趋于正方形,尽间减少⑶单檐四阿顶,屋顶偏扁,正脊为凹曲线,垂脊挺拔,接近直线,檐口微翘,出檐深远⑷斗栱肥硕,昂为批竹昂⑸外槽柱子自中心向角柱逐渐加高,形成檐口的缓和曲线⑹外槽柱子向内倾斜,角柱从两个方向向内倾斜。

22、私家园林设计手法:
㈠、划分景区:划分若干景区,各景区景,景观效果不同,各有特色
㈡、原因好处:⑴变单一为多样,变单调为丰富⑵变共时性欣赏为历时性欣赏,形成序列空间,增加层次感⑶形成对比效果
㈢、设计要点:⑴有主有次⑵各有特点⑶不是一刀两断,要分而不死、隔而不断、相互借景、对景,形成有机联系
㈣、造山:
⑴叠山模式:用小尺度再现典型的部分大山的局部
⑵布局模式:主山隔着主水面,遥对主建筑
⑶假山最好与真山结合
㈤、理水:
⑴水面要有聚有分,聚分得体⑵设水口⑶水岸宜低不宜高
⑷控制水生植物
㈥、处理人工建筑与自然风景:隔绝、缩小尺度、虚化界面
㈦、巧妙处理建筑空间:⑴留园入口⑵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书房
⑶留园“辑风轩”小院⑷北海“古柯庭”小院
㈧、扩大空间感的手法:⑴划分景区⑵尺度处理⑶凹凸处理
⑷不尽尽之:①化为乌有②化实为虚③隔而不挡
④巧于因借⑤源流不尽⑥周而复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