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诊治演变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诊断治疗进展
以及 有无 肝 内胆 管 扩 张 , 由 于 有 层 距 的存 在 , 不 能 全 程 显 示 胆 胰 管 系 统 全貌 , 难 以 明 确左 、 右肝管 、 胆 囊 管 与 扩 张 胆 管 的解 剖
1 . 1 胰 胆 管 合 流 异 常 学 说 被 大 多学 者 认 可 , 由B a b b i t t 首次提 出, 胰胆管连接角度异常 , 共 同通 道 超 过 1 5 am, r 导 致 胰 液反流至胆管后激活 , 胆管壁发生炎性反应 , 胆管壁破坏 , 又由 于胰 液 反 流 液 使 胆 管 内压 力 增 高 , 最 终 导 致 胆 管 扩 张 。在 日本 多 中心的报道 中 7 9 . 8 的C C B D患者 存在 胆胰管合 流异 常 。 石 景 森 等 “ 分析 2 5 3 例 完 整 清 晰 显 示 胆 胰 管 合 流 的胆 道 造 影
查在 C C B D 的诊 断 中 的意 义 尤 为 重 要 。
3 . I B超 是 首 先 的 辅 助 检 查 方 法 , 具有安 全、 经 济、 无 创无 痛而 又 简 单 易 行 , 但 是 B超 对 胆 管下 方 和 十 二 指 肠 后 方 的 囊肿 探 查 有 困 难 且 不 能 全 程 显 示 胆 道 系 统 全 貌 , 又 由 于 受 气 体、 肋 骨 遮 盖 等 限 制 常 不能 明确 诊 断 。 3 . 2 C T 可 以 大体 明 确 胆 总 管 扩 张 的 部 位 、 程度 、 形态 、
6 O 。本 文就 C C B D诊 断 治疗 进 展 综 述 如 下 。
i 病 因
Vo t e r 在 1 7 2 3年 首 次报 道 此 病 以来 , 目前 C D B D 的病 因 学
研究未见突破性进展 , 但 基 于临床和实 验研究 , 主 要 有 4种 病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治现状
1 概பைடு நூலகம்
先 天 性 胆 管扩 张 症 是指 肝 内 、 外 胆 管 单 独或 联 合 的先 天性 发 育异 常 。因好 发 于胆 总 管 , 曾称 之
囊 管 汇入 囊肿 内 , 而左 、 右肝 管及肝 内胆管正 常 。此 型最 常见 , 占9 0 % 以上 , 8 0 %为 女性 。 1型又分 3 个亚 型 : I a型 , 弥 漫 性 胆 总 管囊 状 扩 张 ; I b型 , 局 限性 胆总 管囊 性扩 张 ; I C型 , 弥 漫性 胆 总 管梭 状 扩
型, 肝外 胆 管多 发囊 状扩 张 。 V型 : 肝 内胆 管单 发 或 多发 囊 状 扩 张伴 肝 纤 维 化, 肝外 胆 管无 扩张 , 又称 C a r o l i 病 。此 型 黄 志强基 于外科 治疗 原 则 , 依据 C a r o l i 病 肝 内囊 肿 的 解 剖 位 置分 布特 点 , 将 其 分 4型 :I型 为局 限 型 ; Ⅱ型 为 弥 漫型 ; 1 1 I 型为 中央 型 ; 1 V型为 合并 胆总 管囊肿 型 。该 分 型简单 实用 , 对 外科 治疗 有指导 意义 。 目前 , 临床上 依据 外科 处理方 式 , 一般 分为 先天 性胆 总管 囊状 扩张 和 C a r o l i 病 两 大类 。扩张 的囊 壁 常 因炎症 、 胆 汁潴 留 以致 发 生 溃 疡 , 甚 至癌 变 , 其 癌
张。
为 先天 性 胆总 管囊 肿 。根 据其 发病 特 点 , 近 年 来 认
为 应称 为 胆 管 扩 张 症 。胆 管 扩 张 的定 义 尚无 明 确 的界 限 , 如 小 儿 胆 总 管 直 径 >7 m m, 成 人 >1 0
Ⅱ型 : 胆总管憩室样 扩张 , 多 起 自胆 总 管 的 侧
16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外科诊治分析
胆 管 扩 张 症 检 出 率 提 高 , 术 经 验 愈 加 丰 富 。本 院 于 2 O 一 手 OO 2 0 年 7月 共 收 治 先 天 性 胆 管 扩 张 症 1 例 , 结 合 文 献 对 其 分 06 6 现
析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达 9 . 。 T E CP可 弥 补B超 和C 的 不 足 , 其可 诱 发 急 2 3 P C、 R T 但
先 天 性 胆 总 管 扩 张 症 的 治疗 经 历 了胆 总 管 囊 肿 外 引 流 、 胆
总 管整 形 、 肿 十 二 指 肠 吻 合 、 肿 空 肠 R u — 吻 合 等 术 式 的 囊 囊 o xY 演 变 过 程 。 在 研 究 认 为 大 多 数 的癌 变 病 例 发 生 在 扩 张 的 肝 外 现 胆 道 。 这 其 中 又 绝 大 多 数 发 生 在 囊 肿 自身 [ , 以 目前 以 胆 总 2所 ]
先 天 性 胆 管 扩 张 症 ( o g ntl i tt n o h i u t c n e i l ai fte bl d c , a da o e C D) 指 肝 内和 肝 外 的胆 管 树 单 独 或 联 合 的 先 天 性 扩 张 , DB 是 因 其 常 发 生 于 胆 总 管 , 去 常 称 为 先 天 性 胆 总 管 囊 肿 ( o g ntl 过 cn e i a c oe o h l y t , C 。近 年 来 , 着 影 像 学 的 发 展 , 天 性 h l c a c ss C C) d 随 先
确诊 2例 ( 0 ) 按 To a i 型 [ , 型 ( 外 胆 管 梭 形 囊 性 扩 10 。 dn分 1I 肝 ]
行 囊肿 切 除 、 总 管 空肠 Ro xY 吻合 术口 。 为 囊 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除 术 后 肝 u— ]因 胆 管炎发病率 下降 , 且 消除 了胆胰 合流异 常这一 病理 因素 , 而 手 术切 除 癌 变 的 好 发 部 位 一 肿 壁 , 效 地 降 低 了癌 变 率 。经 随 囊 有 访 验证 , 并 发 症 及 再 手 术 率 较 优 于 其 他 术 式 ] 其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诊断和治疗要点PPT课件
分型与影像学表现
I型-胆总管囊状扩张 (最常见,约7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影像1
分型与影像学表现
I型-胆总管囊状扩张
影像2
分型与影像学表现
I型-胆总管囊状扩张
影像3
分型与影像学表现
Ⅱ型-肝外胆管憩室样扩张(少见,约3%)
影像1
分型与影像学表现
Ⅱ型-肝外胆管憩室样扩张
影像2
分型与影像学表现
Ⅲ型-胆总管末端囊肿(少见,约3%)
正常情况
胰胆管合流异常
❖ 胰胆管在十二指肠黏膜下汇合成一共 同通道,长度<10mm
❖ 胰胆管汇合角5~30̊。
❖ 胆总管下段Oddi 括约肌分布均超过 胰胆管汇合点,阻止胰液反流入胆 管。
❖ 胆总管和胰管共同通路长度>15mm
❖ 汇合的角度也大于正常角度,汇合角度 越大,越易发生胆胰反流。
❖ Oddi 括约肌位于胰胆管汇合点以下,胰 胆管汇合处括约肌失去控制。
❖ 成人 CBD表现不同于儿童,并发 症发生率(胆总管结石、胆管炎、 急性胰腺炎、肝内胆管结石)高, 癌变率高等。
病因及发病机制
❖至今CBD确切发病机理仍不清楚,可能与以下3 种学说有关: ❖①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学说 ❖②胆管上皮异常增殖学说 ❖③神经发育异常学说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诊断和治疗要点
参考图书及文献
发病特点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ion,CBD),亦称先天性胆总管囊 肿,是较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
❖ 以胆管扩张和胰管-胆管汇合异常为特 征,可发生于肝内外胆管的任何部位。
胆管扩张症
胆管扩张症【概述】胆管扩张症为较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以往认为是一种局限于胆总管的病变,因此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于1723年Vater首例报道,1852年Douglas对其症状学和病理牲作了详细介绍。
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近年通过胆道造影发现扩张病变可以发生在肝内、肝外胆道的任何部位,根据其部位、形态、数目等有多种类型,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
【诊断】本病的诊断可根据从幼年时开始间歇性出现的三个主要症状,即腹痛、腹块和黄疸来考虑。
若症状反复出现,则诊断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囊状型病例以腹块为主,发病年龄较早,通过扪诊结合超声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梭状型病例以腹痛症状为主,除超声检查外,还须配以ERCP或PTC检查,才能正确诊断。
黄疸症状在两型间无明显差异,均可发生。
(一)生物化学检查血、尿淀粉酶的测定,在腹痛发作时应视为常规检查,有助于诊断。
可提示本症有伴发胰腺炎的可能。
或提示有胰胆管异常合流,返流入胆管的高浓度胰淀粉酶经毛细胆管直接进入血液而致高胰淀粉酶血症。
同时测定总胆红质、5′核甙酸酶、碱性磷酸酶、转氨酶等值均升高,在缓解期都恢复正常。
在长期病程者则有肝细胞损害,在无症状病例检验方面则正常。
(二)B型超声显像具有直视、追踪及动态观察等优点。
如胆道梗阻而扩张时,能正确地查出液性内容的所在和范围,胆管扩张的程度和长度,其诊断正确率可达94%以上。
应作为常规检查的诊断方法。
(三)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在肝胆管扩张病例易于成功,可清晰地显示肝内胆管及其流向,明确有无胆管扩张和扩张的范围。
应用于黄疸病例可鉴别其原因或梗阻部位,并可观察到胆管壁和其内部的病理改变,依其影象的特征以鉴别阻塞的原因。
(四)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借助于十二指肠镜可经乳头开口插管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管和胰管内,查明胆管扩张的范围和梗阻部位,并能显示胰胆管共同通道的长度和异常情况。
(五)胃肠钡餐检查囊状扩张较大者可显示十二指肠向左前方移位、十二指肠框扩大、呈孤形压迹。
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诊治进展
胚 胎 时 期 胆 道 上 皮 细 胞 增 殖 不 平 衡 , 的部 位 有 增 殖 不 良 , 的 部 位 增 殖 过 度 , 出 现增 殖 不 良处 因 有 而 薄 弱 易 被 扩 张 , 殖 过 度 的部 位 狭 窄 , 而产 生 了胆 增 从
总 管 囊 肿 的不 同类 型 。
13 胆 胰 管 汇合 异 常 .
先 天 性 胆 总 管 囊 性 扩 张 症 诊 治 进 展
刘祥 德 董 家鸿 研究 , 果 发 现 正 常 的 胆 总 管 下 段 O d括 约 肌 分 布 结 di 超 过 胆 胰 管 汇 合 点 , 以控 制 胰 液 返 流 人 胆 道 , 可 而胆
先 天 性 胆 总 管 囊 性 扩 张 症 ( o gnt yt c ne i lcs c a i dlt no ecm o i u t俗 称 胆 总 管 囊 肿 ,7 3 i i fh o m nbl d c) ao t e 12 年 由 V t 首 次 对 其 进 行 了 描 述 , 今 文 献 报 道 近 ar e 迄 20 0 0例 。本 病 可 发 生 于 任 何 年 龄 , 发 于 婴 幼 儿 , 好 男女 比例 1 4—5 1 : ,0岁 以下 发 病 者 约 占 23 在 西 方 /,
之 间 , 果 共 同通 道 长 度 大 于 1 5 c 或 胆 胰 管 在 十 如 . m
二 指 肠 壁 外 汇 合 则 定 为 胆 胰 管 合 流 异 常 。胆 胰 管 合
流 异 常 根 据 注 入 方 式 的 不 同 可 分 为 : P—C型 ( ① 胰 管 注 入 胆 总 管 ) ② C—P型 ( 管 注 入 胰 管 ) 其 中 以 ; 胆 ,
2 病 理 及 分 型
2. 病 理 1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可发生于肝内、肝外胆管的任何部分,因好发于胆总管,曾称之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根据其病变特点,近年来认为应称为胆管扩张症。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好发于东方国家,尤以日本常见。
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3~4。
幼儿期即可出现症状,约80%病例在儿童期发病。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病因未完全明了。
胆管壁先天性发育不良及胆管末端狭窄或闭锁是发生本病的基本因素,其可能原因有:①先天胰胆管连接处异常:胚胎期胆总管、胰管末端分开,胆总管以直角进行胰管,或胰管在壶腹上方汇进胆管,胰液易反流进胆管,致胆管内膜受损,发生纤维性变,导致胆总管囊性扩张;②先天性胆道发育不良:胚胎其,原始胆管增殖为索状,以后再空泡化贯通。
如某段胆管上皮过度增殖及过度空泡化,可致胆囊壁薄弱而形成异常的囊性扩张;③遗传因素: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有人认为与性染色体有关。
根据胆管扩张的部位、范围和形态,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囊性扩张、憩室样扩张、胆总管开口部囊性脱垂、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
扩张的囊壁常因炎症、胆汗潴留,以致发生溃疡,甚至癌变,其癌变率约为10%,成人接近20%,较正常人群高出10~20倍。
囊性扩张的胆管腔内也可有胆石形成,成年病人中合并结石者可高达50%。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典型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和黄疸三联症,症状多呈间歆性发作。
腹痛位于右上腹部,可为持续性钝痛;黄疸呈间歇性;80%以上病人右上腹部可们及表面光滑的囊性肿块。
合并感染时,可出现黄疸持续加深,疼痛加重,肿块有触痛,有畏冷、发热等表现。
晚期可出现胆汗性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囊肿破裂可导致胆汗性腹膜炎。
对于有典型“三联症”及反复发作胆管炎者诊断不难。
“三联症”俱全者仅占20%~30%,多数患者仅有其中1~2个症状,故对怀疑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者需借助其他检查方法确诊。
尽大多数囊肿可被B超检查或放射性核素扫描检出,PTC、ERCP、胆管造影等检查对确诊有帮助。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临床治疗研究
w i n ythpt u t ̄u u o x n nso s 0 ae ,yt u cue da aea d1 ae, ae eefl w .f n - hc l e s,eaid c j n m R u —e —Y aatmoii 12cssc s p ntr,ri g n 6css 12cs w r l e hi c c sn n 1 s oo d o du
Z HANG HU a
( iz DsrtZb tra adC i el opt , i i 5 4 0 C ia Lni i e, ioMaenl n hl H at H si Ln 5 0 , hn ) t d h l a z2
【 b rc Oj teT v ta e o et I dcdatnit ins a e mn M t d: t。 cv a ysn A s at b cv:oneitt “ nabe u i a e a osn ta et e o Arrp te n s t 】 e i i sge h c g i J t l i n h dg i d r t . h s eo e i a ii l to l
s n e n o x n—Y tp  ̄tm s w r otp rt ecmpi t n ,h f c od teie f h i ae ugc1O c l r i ns i j a R u —e o jul y a o oi f e so ai o l i ste f tsgo ,h ao e s s ri . nea e a oi en se p e v a c o ee i dl t d e s a cadg s
中图分类号 : R 5 .4 67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7 6 2—0 6 (0 0 0 39 2 1 )6—0Fra bibliotek5 —0 61 2
先天性胆道扩张症24例诊断与治疗
时均具有三个症状 。症状的轻重与胰管 内压力的高低 、 汁中 胆
淀粉酶及磷脂酶 A 活性 的高 低及 发病年 龄有 关。年龄 越小 , 1 症状 和体 征越明显 。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 、 经济 、 可重复 的优 点 , 诊断本病 的首 是 选方法 , 它可 以清楚 地显示 囊肿 的大小 、 置及 肝 内外 胆管 的 位 扩张程度 , 肝脏有无 纤维 化 , 胰管 有无 扩张 等。内镜逆 行胰 胆 管造影术 ( R P 对 了解胆管 、 EC) 胰胆管结合部是最有效 的方法 ,
用 产 生 溶 血 性 卯 磷 脂 致 胆 道 黏 膜 炎 性 水 肿 、 烂 , 复 发 作 使 糜 反 上 皮 增 生 , 诱 发癌 变 ; 肿 局 部 压 迫 及 胆 汁 淤 积 性 肝 硬 化 可 可 囊
行 2期根治手术 。根 治手 术方式 均为 胆总 管囊肿 切除 +胆 总 管空肠 吻合 术 , 中胆总管空肠 R u Y吻合术 2 其 ox— 2例 , 总管 胆 空肠弧 吻合术 2例 。
术 , 中 3例 行 1期 根 治 手 术 , 1例 行 T管 引 流 术 , 月 后 其 另 3个
先天性胆道扩张症可造成胆汁淤积 , 引起胆 汁淤积性 肝硬 化, 但发病早期是可逆 的 。另外 , 胆汁淤积易产 生结石 , 易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并胆道感染 , 同时胆 胰管共 同通 道 的存 在 , 胰液 反流 与胆 汁作
但小儿需在全麻下进行 , 属有创 检查 , 用 较局 限; C 且 应 MR P能 清 楚 地 显 示 肝 内 外 胆 管 、 腺 的 情 况 , 创 伤 , 年 来 有 取 代 胰 无 近 EC R P的趋 势 。
本组 2 4例 , 中男 6例 , 1 , 均 年龄 2 8岁 ( 其 女 8例 平 . 3个
儿童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诊治
h i HES n-ig H N Q觎 ,Y N i -og U N S egg ag D pr e tfH p tblr u, ogqn ,C E A G J gh n ,Y A hn-u n , e at n o eaoiay n m i
S rey teAf ie opt G in Me i lU i rt, ul 4 0 1 C ia ugr ,h f l t H si l ul dc nv sy G in5 1 0 , hn i ad ao f i a ei i
其 他 的诊 断 方 法 如 锝 .9亚 氨 基 二 乙酸 肝 胆 扫 描 9
也越来越多 的被用于临床 ,i hm等[报道锝一9 S ga n ] 9 亚氨基二乙酸肝 胆扫描在诊断胆管囊肿具有重要
价 值 ,尤 其是 在 儿 童先 天 性 胆 管 囊 状 扩 张 症 与胆
道 闭 锁 症 的鉴 别 方 面 。如 造 影 剂 能 进 入 空 肠 则 为 胆 管 囊 肿 。而造 影 剂延 迟 进 入 空 肠 则 为 胆 道 闭锁
go o d i i o ttn r t n cnea o ra n i . lcdbl r m t t t a xd ad odcn io wt u o e o i , acrt no u dc Pae iay e l e s e , n tn h s f ma o i j e i a sn w f i
C r s o dn uh r LV J n,E i: or p n iga to : u e mal u 1 6 @snL o n 9 7 icc m
【bt c】 O j t e o xl eh i ns d r tetf eir ogna co dca A s at r bei T p r t d go s n e m n o pd tc neilhl o l cv e o e a ia t a ai c t e h
[腹部影像]“胆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
[腹部影像]“胆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
胆管扩张症
此病是先天性胆系疾病,可分为肝外胆管囊状扩张,肝内胆管囊状扩张(又称Caroli病)以及肝内外胆管囊状扩张。
【临床表现】
(1)腹部肿块、腹痛和黄疸是胆管扩张症的经典三联症状。
(2)症状发作时常伴有血、尿淀粉酶值增高。
【MRI表现】
(1)MRI平扫见肝内、肝外或者肝内外胆管囊状扩张,呈长T1、长T2改变,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
(2)MRCP清楚地显示扩张的囊状“胆管树”,同时对憩室的部位及范围也显示清晰(图1、图2)。
图1 肝内胆管囊状扩张
A.轴位T2WI;
B.冠状位FISTA;
C.MRCP。
A、B、C示肝左叶胆管呈囊状扩张
图2胆总管囊肿
A、B.轴位及冠状位FIESTA可见胆总管呈囊状扩张;C.MRCP示胆总管呈囊状扩张,肝内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多发生于女性和儿童,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和黄疸三联症,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直接胆红素升高,黄疸指数升高,MRCP可清楚显示胆管扩张的程度与范围,大部分可明确作出诊断。
2.鉴别诊断
肝内胆管扩张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肝囊肿:多发性肝囊肿,囊与囊之间无胆管相连可鉴别。
(2)多发肝脓肿:肝脓肿通常壁较厚,而且增强扫描壁呈环形强化。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CBD究竟是一种先天性还是获得性占主导地位的疾病仍没有定论。
胰胆管合流异常学说被绝大多数学者所公认为系CBD主要病因之一。
胆总管和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并且超出Oddi’s括约肌的控制范围被定义为胰胆管合流异常(anomalouspancreaticobiliaryjunction, APBJ) 。
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解剖特征使得共同通道超出Oddi’s括约肌的控制和调节胰液和胆汁范围,从而导致分泌压较高的胰液逆流到分泌压较低的胆管内,逆流胰液中的胰蛋白酶被激活,致使胆总管黏膜损伤,长期炎症使管壁变薄弱,从而形成囊肿。
有报道称44%~91%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患者中存在胰胆管合流异常。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分型:
鉴别诊断:
1、多囊肝多囊肝:也是肝脏内存在多发性囊肿,但囊肿不与胆管相通,囊液也不含有胆汁,不并发肝硬化。
多囊肝也常伴有多囊肾,可因肾功能不良而出现症状。
Caroli病患者可伴有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症。
2、继发性肝内胆管扩张症:多有远端胆道狭窄或梗阻的病史,胆
管被动性、继发性扩张,多累及1、2级胆管,呈树枝状。
而Caroli病症多无明显的肝外胆管的狭窄和梗阻原因,肝内胆管的扩张多为囊性。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诊治体会
8例手术史确立诊断 。
13 手术方式及并发症 . 本组 有如 下治疗 方式 : 本组 以 ① 胆管囊肿切 除 , 总管 空肠 R u 肝 ox—e n—Y式 吻合 为基 本术 式; ②胆囊管 开 口于 I 型囊肿 行囊肿胆 囊切 除术 l ; I I 例 ③I I 型囊肿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成形术 1例 : 胆道探查囊肿 ④
先天性胆 管扩张症 亦称先 天性胆 管囊肿 。随着胆道影 象技术的发展 , 先天 性胆 管扩 张症 检 出率有 明显 增 多的趋 势, 同时国 内外学者设计 了多种 手术方 式 ; 该病 的诊治水 使 平有 了明显提高 。但在临床 治疗过程 中 , 因术式选择不 当 仍
块 和黄 胆 。但 同 时 具 备 三 联 征 者 少 见 。症 状 多 呈 间歇 性 发
发作胆管炎致肝硬 化、 变 , 癌 囊肿破 裂等严 重并发 症而威 协 囊肿切除 、 总管空肠 R u e 肝 ox— n—Y式吻合术是本病 的 首选术式 , 只有 切除囊肿 , 胰胆 分流 , 才能终 止其病理过 程。 文献报告该术 式抗 返 流效果好 , 道逆 行感 染发 生率低 , 胆 又 可避 免囊肿癌 变 , 本组 7 8例采用 该术式 , 术后生 活质量 良
B超 检查 , 要 时 可 进 一 步行 C 、T E C 、 R 、 射 性 核 必 T P C、 R P M I放 素 扫 描 等 检查 , 能 确 诊 本 病 。 多
1 1 一般资料 .
~
本组 8 6例 中, 2 例 , 6 , 男 1 女 5例 年龄 8月
6 6岁 , 均 1 . 平 2 8岁 , 中 成 人 占 2 其 6例 。 按 T dn 分 型 I oa i
囊肿外引流术 在通 常情 况 下不 宜使 用 , 一种 急救 术 为
胆管扩张症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
6.3.4 病变胆管内膜剥除术(Lilly法)
扩张胆管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较重,后壁与肝十 二指肠韧带内门静脉、肝动脉主干粘连致密, 侧支血管丛生,局部解剖不清的情况下,可行 保留病变胆管后壁的内膜剥除术,仅将扩张胆 管黏膜层切除而保留纤维层,有助于减少手术 创伤和并发症。
4
推荐意见1:将原发性局部胆管扩张统一命 名为BD,有助于规范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 便于学术交流和文献检索。
5
2 临床分型
肝内型 发生部位 肝外型 混合型 单发型 扩张胆管数目 或 多发型 婴幼儿型 发病年龄 成人型
局限型
弥漫型
6
目前国际上较为常用的是由ALONSO-LEJ 等提出,并由Todani等在该基础上多次修 订、补充和完善的Todani分型。
37
6 治疗策略
6.1 治疗原则 切除病变胆管,处理继发病变,重建胆肠通路。 6.2 治疗时机 目前尚无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BD患者的治疗时 机,但BD总体癌变率为2.50%~30.00%,明显高于 健康人群胆道癌变率(0.01%~0.38%),且癌变率随 年龄段递增。 推荐意见6:BD一旦确诊,应按照本指南制订的治疗 原则,尽早行手术治疗,降低胆道癌变率;暂不能行 手术治疗者,建议每6个月定期随访观察。
推荐意见2:建议将董氏分型作为BD分型标准, 更符合BD的病理学特点,也更利于治疗决策的 拟定。
16
3 病因
BD病因复杂,目前主要有 遗传学因素 胰胆管合流异常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 胆管上皮异常增殖 其他因素(如病毒感染、妊娠、胆管炎症等)
17
遗传学因素
Caroli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位于染色体6p12的PKHD1基因变异所致。 Caroli病分为两种类型: (1)单纯性肝内胆管扩张型:仅在扩张的胆管 壁上有纤维组织增生,约有>50%的患者合并 肾囊性病变或髓质海绵状肾。 (2)静脉周围纤维化型:除肝内的胆管节段性 扩张外,常伴有肝脏先天性纤维化,从门静脉 间隙到肝小叶周围均有广泛纤维增生,甚至可 导致肝硬化及门静脉局压症,称为Caroli综合 征。
胆管扩张症诊治研究进展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21 Vo1.21 No.2228投稿邮箱:zuixinyixue@·综述·胆管扩张症诊治研究进展孙子健,鲍世韵*(通信作者)(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20)0 引言胆管扩张症是指肝内外胆管的一部分呈囊状或梭状扩张,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胆道疾病。
1723年Vater 首次描述此病,由于胆管扩张多发于胆总管,因此早年称为胆总管扩张症、胆总管囊肿等。
胆管扩张的定义尚无明确的界限,如小儿胆总管直径>7mm ,成人>10mm ,一般视为胆管扩张,但是否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尚难以确定[1]。
从发病的地域分布来看,本病在亚洲人群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且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比率约为1:3[2]。
目前,胆管扩张症已被证实会导致肝胆恶性肿瘤发生率的增加。
有相关研究表明,在亚洲国家患者发现胆管扩张症20年后,其恶变率超过10%[3]。
因此,国内外公认,一经确诊胆管扩张症应尽快行扩张胆管切除,胆道重建术。
1 病因胆管扩张症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目前其病因仍未明确。
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病因与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胰胆管合流异常、胆总管末端狭窄梗阻、胆道神经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
1969年Babbitt 提出本病与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PBM )有关。
此后许多学者均证实先天性胆管扩张与胰胆管合流异常关系密切,是目前比较公认的病因之一。
Kamisawa 等人的研究表明,胆管扩张症的患者几乎均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4]。
其机制是由于胆总管与主胰管发育异常,胆总管与主胰管的交接处距Vater 壶腹较远,且在十二指肠壁外,形成胰管与胆管共同通道过长,主胰管与胆管的汇合角增大,胰液分泌过多导致胰液反流进入胆道,导致胆管炎症和破坏,使胆管扩张。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案例总结和启示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一种较为罕见的 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 研究。
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方法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是常 用的方法之一,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 应症。
对于疑似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患者, 应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预防和早期干预 对于降低发病率和减轻患者痛苦具有 重要意义。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黄疸和腹部肿块。腹痛多位于右上腹,呈持续性隐痛或钝 痛;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小便深黄;腹部肿块多位于右上腹,可触及 囊性包块。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 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 关。
发病机制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 胆道系统发育过程中某些基因突变或 异常表达有关,也可能与某些环境因 素如孕期感染、药物等有关。
研究方法和成果
分子生物学技术
01
研究人员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
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临床研究
02
通过临床研究,评估现有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
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队列研究
03
通过长期追踪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的队列研究,了解疾病自
然病程及预后情况。
研究前景和展望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目录
CONTENTS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概述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治疗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预防和护理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案例研究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CHAPTER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一种先天性胆道系统发育异常的疾病,表现为胆管不同程 度的扩张和囊状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论坛文章编号:1005-2208(2012)03-0186-02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诊治演变彭淑牖1,王许安2【摘要】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亦称先天性胆管囊肿,其病因目前认为主要是胰胆管合流异常,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临床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黄疸、腹痛、腹部包块,常伴有胆管炎、胰腺炎、癌变等并发症。
超声诊断通常作为首选检查方法,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结合CT检查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诊断和术前评估方法。
囊肿彻底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目前最为推崇的手术方式,但对于肝内胆管的囊肿,目前认为肝移植可能是最终有效的选择。
【关键词】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影像学检查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Evolvement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PENG Shu-you,WANG Xu-an. *Department of Surger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ollege of Medicin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09,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Xu-an,E-mail:doctor.wxa@ Abstract 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is a group of rare conditions,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The main clinical symptoms are jaundice,abdominal pain and abdominal mass with complica⁃tions of cholangitis,acute pancreatitis and canceration.Ultra⁃sonic diagnosis is regarded as the first examination.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CT scan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preoperative imaging study to assess cyst anat⁃omy and to classify the disease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Toda⁃ni classification currently.Excision of the dilated bile duct with Roux-en-Y hepaticojejunostomy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treatment.But the optimal treatment of intrahepatic bile duct dilatations remains controversial.Keywords 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imaging study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临床疾病,好发于婴幼儿,男女比例为1∶4~5,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东南亚,该区域新生儿患病率为1/2750~1/1000,为西方国家的100倍[1-2]。
关于该病发生原因既往有三种学说:(1)胆管上皮异常增殖学说;(2)胰胆管合流异常学说;(3)神经发育异常学说。
但自Babbit 1969年提出胰胆管合流异常是胆总管囊肿的主要病因以来,众多学者开始支持这一学说。
CBD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典型的黄疸、腹痛、腹部包块三联征者不足15%,故而客观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3]。
20世纪80年代是影像学诊断的一个分界线,在此之前,超声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的部位及大小,同时亦可显示是否伴有肝胆管结石、脓肿、癌变等,但诊断的正确率不够理想,但因超声安全简便、经济、重复性较好,加之超声技术的进步,目前依然是首选检查方法。
随着CT技术的发展,CT在该病诊断中显示了重要作用,可在超声基础上进一步证实肝内有无扩张胆管,并可初步判定囊肿部位、大小、形态、有无合并结石,一般诊断符合率可达到89.3%。
然而这两者的缺点是对于肝外较大的囊肿诊断并不具有优势,难以分辨囊肿起源,同时无法直观地描述囊肿的大小和形态,更不能描述胰胆管合流情况。
随着影像学的进一步发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技术逐渐成熟,在该病诊断中体现了更大的优势[4-6],可在术前对肝内外胆管扩张的类型进行分类,明确病变的范围、大小,并可明确是否存在胰胆管合流异常。
其中ERCP 还可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引流,对囊肿合并梗阻性黄疽或化脓性胆管炎,使用鼻胆管引流术可以迅速减低病人的血清总胆管素,改善病人的状况,从而降低囊肿手术治疗存在的风险。
MRCP属于无创伤检查方法且可以同时显示肝内胆管情况,可明确有无合并结石、病变与邻近器官的关系等,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性意义[7]。
近年来,内镜超声技术对本病的诊断价值也得到了很多学者认可,认为内镜超声较ERCP无创,同时可以更好的显示胰胆管合流情况,也可以发现早期的、小的病变[1]。
CBD具有很高的癌变率,且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10岁以下为0.7%,10~20岁为6.8%,>20岁为14.3%[8]。
因而胆管囊肿一经诊断,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选择。
1922年McWhorter首先报道了囊肿切除与胆道重建术,但由于手术操作复杂困难,手术死亡率高达15%~30%,因此,直到20世纪60年代,外科治疗上基本采取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或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等未切除囊肿的内引流术。
但后来发现,该方式多合并癌变、复发性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等并发症,并且未切除的囊肿癌变发生率反而增加,因而目前主张择期手术应废弃该手术方式,只作为姑息性的手术方式。
对以往实施过该类手术病人应该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浙江杭州310009;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浙江杭州310006通讯作者:王许安,E-mail:doctor.wxa@严密观察,积极主动采取再次手术,避免癌变[9]。
自1966年Saito等报道了囊肿切除+Roux-en-Y空肠吻合术,Flanigan、Yamaguchi及Powel分别于1975、1980、1981年相继报道囊肿切除+胆肠吻合的经验。
认为该方式可彻底消除囊腔、改善引流、明显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并且可以预防癌变,至今依然是最为推崇的手术方式,一般认为TodaniⅠ、Ⅱ、ⅣB型均应行该术式。
成人由于胆管炎反复发作,在囊肿周围有明显的炎症,彻底切除囊肿有时较为困难,对于这类病例,Lilly在1978年提出可以采用囊内切除,即残留部分与门脉相邻的后壁,该术式被命名为Lilly 术式,采用此法的理论依据是囊肿本身的危害是潜在的癌变性,而癌变只起源于黏膜,因此只要消除黏膜层,就能达到预防癌变的目的。
关于囊肿切除后胆道重建方式有很多,代表术式有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空肠间置术等,但经典的仍然是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多用于成人,为预防胆道反流,采用的办法有许多,我们使用的是胆胰分流新术式[10],把空肠桥袢的长度定为30~40cm,连同十二指肠可达50cm以上,且将空肠与胃幽门窦和胃大弯缝合固定成“Y”形,能有效地预防胆道逆行性感染,经过9例运用,效果良好。
另外有囊肿切除并间置空肠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等方式,可用于儿童,比较接近于生理状态,不改变胆汁流向,可起到防止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作用。
1997年美国Schiano等报道了1例35岁的女性Caroli 病病人行原位肝移植术的手术效果,指出原位肝移植术是晚期Caroli病的唯一有效的治疗途径。
我们于2000年在国内首次对2例Caroli病人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术中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平稳,术后恢复快,影响病人生活近20年的发热、腹痛、黄疸均消失,术后1个月均顺利出院。
因而可认为,对于病变广泛分布于双侧肝叶的、弥漫性的CBD,肝移植是有效的最终选择。
但对于病变累及单侧I级胆管或局限于一叶或者一段的Caroli病,可考虑行该侧肝叶或者肝段切除。
另外在此类型中当病变累及双侧I级胆管时,处理会比较棘手,我们的经验是利用彭氏多功能解剖器(PMOD)沿肝门正中裂方向劈开肝实质,必要时切除部分肝方叶,即可显示做左右肝管及部分Ⅱ、Ⅲ级肝管,在直视下切除病变的肝管,之后建立胆肠内引流。
对于TodaniⅢ型病的治疗,至今国内外学者均意见不一,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使引流通畅,消除胆总管和胰管开口的狭窄。
囊肿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可作为Ⅲ型和其他分型中囊肿侵犯胰头、十二指肠的一种治疗选择,可有助于提高术后生存质量及时间。
对于急性化脓性炎症、严重阻塞性黄疸以及囊肿穿孔等紧急情况的病人一般以抢救生命为主,目前仍主张暂时行急诊外引流术,缓解急性梗阻性胆道感染造成的危重情况,待炎症消退,全身情况恢复后再进一步做彻底处理。
常见外引流术方法是行剖腹切开胆总管或囊肿置T管或蕈状引流管引流,此法可能造成腹腔一定的粘连,但一般不影响切除囊肿和胆道重建手术。
另外,ERCP技术已经成熟,也可作为此类急症病人临时的过渡措施。
近20年来,腹腔镜代表的微创外科发展迅速,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困难的消化道切除重建手术,自1995年Farello首次应用腹腔镜治疗本病以来,已有诸多学者开始探讨腹腔镜技术,由于腹腔镜提供的视野放大效果使操作更精准,有利于本病的根治性切除和矫治肝胆管狭窄,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及手术经验的积累,该技术已经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另外,胆管囊肿术后再次手术的病人并不少见,手术处理不当出现多种并发症或发现癌变是导致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
再次手术以拆除原囊肿十二指肠或空肠吻合、再行囊肿切除并胆道重建为主要术式,对已切除囊肿者以解决胆肠吻合口狭窄为重点。
再手术时注意:因为反复发作造成囊肿和周围组织粘连致密,使囊肿的分离与切除更加困难,可以将前壁及两侧壁切除,后壁可仅将内膜剥除,留下外层以防损伤门静脉、肝动脉,甚至下腔静脉。
对粘连特别致密者,可残留部分囊壁,在行搔刮后用碘酒、酒精或石炭酸破坏剩余囊壁的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