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疗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穴位注射疗法介绍PPT课件

穴位注射疗法介绍PPT课件
选取肾俞、腰阳关、命门等穴位进行注射,每周1次,连续治疗3个 月。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腰部疼痛、僵硬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恢复正常工作 和生活。
病例三:偏头痛的治疗
患者情况
患者为年轻女性,长期患有偏头痛,头痛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和 生活。
治疗方法
选取太阳、率谷、风池等穴位进行注射,每周1次,连续治疗2个 月。
虽然穴位注射疗法使用的 药物多为局部用药,但仍 有可能产生过敏反应,需 要密切观察。
与其他疗法的比较
与药物治疗比较
穴位注射疗法虽然使用药物,但 药物剂量较小,且直接作用于病 变部位,相比口服或注射药物治
疗副作用更小。
与针灸比较
穴位注射疗法结合了药物治疗和穴 位刺激的优点,能够更快地发挥治 疗效果,且作用更为持久。
不孕不育
穴位注射疗法在辅助治疗不孕不育方 面有一定疗效,通过调节内分泌和生 殖系统功能,促进受孕。
儿科疾病的治疗
小儿腹泻
穴位注射疗法可用于治疗小儿腹泻,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肠道功能,缓解腹泻症状。
小儿营养不良
穴位注射疗法有助于改善小儿营养不良状况,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增加食欲,促进营养 吸收。
04
软组织损伤
穴位注射疗法对外科软组织损伤具有显著疗效,如肌肉拉伤、肩周炎等,通过 穴位刺激和药物作用,促进软组织修复。
腰椎间盘突出
穴位注射疗法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促进炎症消退。
妇科疾病的治疗
痛经
针对痛经等妇科疾病,穴位注射疗法 能够调节子宫收缩,缓解疼痛,改善 月经周期。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偏头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发作频率降低,生活质 量得到提高。

穴位注射法ppt课件

穴位注射法ppt课件
西药有;25%硫酸镁,维生素B1、B2、维生 素C、K3,0.25%一2%盐酸普鲁卡因,阿托 品,利血平,安络血,麻黄素,抗生素,胎盘 组织液,生理盐水,风湿宁,骨宁等。
7
五、注意事项
㈠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和注射 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 胀感,4--8h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有时持 续时间较长,但一般不超过1日。如因消 毒不严而引起局部红肿、发热等,应及 时处理。 ㈡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8
㈢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 配伍禁忌、副作用、过敏反应、药物的 有效期、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凡 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链 霉素、普鲁卡因等,必须先做皮试,阳 性反应者不可应用。副作用较强的药物, 使用亦当谨慎。
9
㈣一般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 血管内,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此外, 应注意避开神经干,以免损伤神经。
㈤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 谷穴等不宜用穴位注射法,以免引起流 产。年老、体弱者,选穴宜少,药液剂 量应酌减。
10
2
㈢注射剂量 应根据药物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不能过
量。作小剂量注射时,可用原药物剂量 的1/5—1/2。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耳穴 可注射0.1m1.头面部可注射0.3一 0.5m1,四肢部可注射1—2m1,胸背部 可注射0.5—1ml,腰臀部可注射2—5ml 或5%—10%葡萄糖液10一20ml。
穴位注射法
一、定义和特点 穴位注射法是一种针刺和药物相结
合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可根据所患疾病, 按照穴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性能, 选择相适应的腧穴和药物,发挥其综合 效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
二、操作方法
㈠针具 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型

穴位注射--针灸学ppt

穴位注射--针灸学ppt

适应症和禁忌症
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
02
常用器具
穴位注射一般采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包括5号、6号、7号针头,注射器容量为1-5ml。
常用药品
一般采用水溶性维生素、葡萄糖、生理盐水等,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药物。
常用器具和药品
操作步骤准备器具和药品:检查注射器是否完好,确认针头型号和药品类型。选取穴位:根据病情需要,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注射。消毒:用碘伏或酒精棉球对穴位周围皮肤进行消毒。进针:用已消毒的注射器针头刺入穴位,深度根据穴位位置和患者体质而定。注射:推动注射器活塞,将药液注入穴位。拔针:注射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球压迫穴位,防止出血。
孕妇
对于孕妇的常见疾病,如妊娠呕吐、胎位不正等,可以采取穴位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穴位的选取和操作方式,避免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可以通过穴位注射来改善身体状况,但需要注意药物的选取和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的穴位注射治疗
穴位注射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处理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穴位注射的研究和发展
05
穴位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穴位注射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穴位注射的常用药物
临床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进展
要点三
穴位注射的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穴位注射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神经反射、免疫调节、内分泌调节等方面。
要点一
要点二
穴位注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穴位注射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如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
异常情况的处理和注意事项
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
03
治疗原则
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证型,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注射治疗。

穴位注射疗法 ppt课件

穴位注射疗法  ppt课件
感染 处理:若感染较轻,局部消炎处理;若感染较 重,局部消炎同时服用消炎药;若感染严重,请外科 医生协助治疗。
ppt课件
18
创伤性气胸 处理:立刻采取卧位休息,轻者可对 症处理,密切观察,给予抗菌药防止感染,一般休息1 周左右即可痊愈。若症状严重时,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行胸腔穿刺抽气减压,吸氧,抗休克。
常用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 及封闭用长针头。
ppt课件
5
常用药物
(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板蓝根、 威灵仙、徐长卿、雷公藤、鱼腥草、银黄注射液等多 种中草药注射液。
(2)维生素制剂:如维生素B1、B6、B12,维生素C、 K3等。
(3)其他常用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 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溃疡病、胃肠神 经官能症)、腹泻、痢疾等。
ppt课件
7
(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 道感染)、哮喘、肺痨等。
(5)心血管病:心悸(心动过速)、心痛(冠心病、 心绞痛)、高血压等。
(6)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腹痛(溃疡 病穿孔、肠梗阻、胆石证、胆道感染)、淋证(尿路 结石)、风疹、痤疮、银屑病等。
骨宁、丹参、当归、人参
犊鼻、阳陵泉、肾俞、阳 注射液、地塞米松、维生
陵泉、阴陵泉
素B1、B12
当归、骨宁注射液
肾俞、委中、环跳、夹脊、 阳陵泉
ppt课件
16
防止意外的方法
晕针 处理:立即停止注射,将针迅速抽出,让患 者平卧,头稍低,松开衣带。轻者静卧片刻,饮温水 或糖水一杯即可渐渐恢复;重者配合捏或针刺人中, 内关,足三里,或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穴位注射(水针) ppt课件

穴位注射(水针)  ppt课件

穴位注射
ppt课件
3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大约产生于50年代,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腧穴以 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不同于西医的静脉和肌肉注射给药途径, 而是通过中医的经穴体系注射给药,是在水针的基础上发展的, 可使药物的作用明显增强,提示穴位注射的疗效是针、药、穴三 者的协调作用。由于它简单易行、见效迅速、有效率高,因而被 广泛应用于临床。
异。
ppt课件
12
穴药整合效应
• 穴位注射的穴位特异性——同药异穴。 • 有相关研究表明穴位注射能够使药物产生突出的药效高效性于穴
位的选取也密切相关。 • 第一,腧穴点具有非经络、非穴位点不可比拟的药效作用。 • 第二,不同的穴位注射等量的同一种药物,药理作用相同,但是
药效强度却有显著差别(我科比较常见的选穴有足三里、手三里、 三阴交、曲池、合谷、内关等)。 •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2.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整:针刺能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可降低 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提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对支气管痉挛 和胃肠动力学均具有调整作用。
• 3.防御免疫作用:针刺可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对细胞免疫和体液 免疫均有促进或调整作用。
ppt课件
7
穴位注射的机理
• 穴位作用: • 1.局部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比如止痛和局部封闭作用等。 • 2.全身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协调脏腑功能。 • 3.特异性作用:穴位对其相关脏腑功能活动具有某种特殊影响。
ppt课件
10
高效性可以从两方面认识: • 第一,穴位注射的药物剂量明显低于肌肉或静脉注射,但疗效却
相当。 • 第二,穴位注射与肌肉或静脉注射的剂量相当,但前者疗效明显
高于后两者。

《穴位注射疗法》课件

《穴位注射疗法》课件
骨折与关节脱位
穴位注射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外 科疾病,有助于促进愈合,减轻疼 痛。
妇儿科疾病的治疗
月经不调
穴位注射治疗月经不调、 痛经等疾病,能够调节内 分泌,缓解症状。
小儿疳积
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疳积、 消化不良等疾病,能够促 进消化,改善营养状况。
小儿脑瘫
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等 疾病,能够改善神经功能 ,促进康复。
历史
穴位注射疗法源于中国古代的针灸疗 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已经成 为一种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
原理与特点
原理
穴位注射疗法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调节 人体内部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药 物注入穴位后,可以发挥药物的直接作用,进一步增强治疗 效果。
特点
穴位注射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特点, 尤其适用于一些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此外,穴位注射 疗法还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结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穴位注射疗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有 助于发现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案。
国际推广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成熟,穴位注射疗法将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 的推广和应用,为全球患者带来福音。
THANKS
消化系统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胃炎、 胃溃疡、腹泻等疾病,有 助于调节胃肠功能,缓解 症状。
心血管系统
穴位注射治疗高血压、冠 心病等疾病,能够调节血 压,改善心肌供血。
外科疾病的治疗
软组织损伤
穴位注射治疗肌肉、韧带等软组 织损伤,能够缓解疼痛,促进康
复。
颈肩腰腿痛
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 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引起的疼痛,能 够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穴位注射ppt课件

穴位注射ppt课件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穴位注射课件PPT课件

穴位注射课件PPT课件

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穴位注射的作用 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 科学的依据。
创新研究方法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创新穴位注射的研究方法, 提高研究水平。
拓展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推动穴位注射的国际化发 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患者李先生长期从事计算机工作,患有颈椎病多年,曾尝试多种治疗方法,但效果不佳。经过穴位注射治疗,李 先生的疼痛明显减轻,颈部活动度增加,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案例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总结词
穴位注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退和加速康 复。
详细描述
患者王女士因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腰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后选择穴位注 射。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王女士的疼痛明显减轻,腰部功能逐渐恢复,能够正常生活
注射步骤与注意事项
定位
确定穴位,使用手指按 压寻找敏感点,并做好
标记。
消毒
对穴位周围的皮肤进行 消毒,预防感染。
注射
将药物注入穴位,注射 时应缓慢,避免过快或
过深。
注意事项
注射过程中应避免损伤 神经和血管,同时注意
药物的过敏反应。
注射后的护理与康复
01
02
03
04
休息
注射后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避免剧烈运动和刺激。
05 穴位注射的未来发展
穴位注射与其他疗法的结合
穴位注射与针灸结合
穴位注射与拔罐结合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再结合穴位注射 药物,可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
拔罐可以祛除体内湿气,缓解肌肉疼 痛,与穴位注射结合,可增强治疗效 果。
穴位注射与推拿结合

穴位注射法中医护理课件-PPT

穴位注射法中医护理课件-PPT
• 5、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止感染。 • 6、使用腧穴注射时,应该向患者说明本
疗法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局 部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 或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 过1天。 • 7、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 配伍禁忌及毒副作用。凡能引起过敏的 药物,必须常规皮试,皮试阳性者不可 应用。
• 中药注射液的穴位注射常规剂量为1-4ml。
(三)选穴处方
• 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辩证取穴。 • 结合经络、经穴触诊法选取阳性反应点
进行治疗。 • 在压痛等阳性反应点进行腧穴注射。 • 选穴宜少而精,以1--2个腧穴为妥,最
多不超过4个腧穴。 • 一般选取肌肉比较丰满的部位进行穴位
注射。
临床常用穴位:
我们总结发现穴位注射使用频率最高的 4个主穴依次是足三里、曲池、肺俞和血 海,配穴频率最高的两个是血海和大椎。
(四)操作程序:
3、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刺入穴位,然后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待针下有“得气”感后,回抽一下,若回抽无血,即可 将药推入。
(4)腰肌劳损的部位多较深,故宜适当深刺注射。 这种疗法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在蓬勃地建设中医现代化。
水针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 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
(1)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肩周炎、风湿性关 节炎)、腰腿痛、扭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 痿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 癫狂痫证等。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溃疡病、 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痢疾等。
• 耳穴每穴注射0.1ml。 • 面部每穴注射0.3--0.5ml。 • 四肢部每穴注射1--2ml。 • 胸背部每穴注射0.5--1ml。 • 腰臀部每穴注射2--5ml。 • 5%--10%葡萄糖每次可注射10--20ml。

《针灸学》课件ppt穴位注射法

《针灸学》课件ppt穴位注射法
腧穴注射法
1
腧穴注射法
又称水针,是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人体有关 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是将针刺与穴位的双重刺激作用有机结合。
2
一、操作方法
(一)用具和常用药液
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
深浅,选用不同规格的注射器和针头。
(一)用具
(二)药物
1.中药制剂 如复方当归注射液等。 2.维生素类制剂 如维生素B1注射液等。 3.其他常用药物 如葡萄糖注射液等。
(3)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一定深度后产生得气感应,如无回血,便可将药 液注入。
4
针刺角度和深度
头面及四肢远端等皮肉浅薄处穴位多浅刺 腰部和四肢肌肉丰厚部位的穴位可深刺 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
形成“皮丘” 腰肌劳损部位多较深,故宜适当深刺注射。
9
(五)治疗周期 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治疗后反应强烈的也可以间隔2~3日 注射1次。
10
二、适用范围
(一)适应范围 广泛
穴位注射法的适应范围很广, 凡是针灸治疗的适应证大部 分均可采用本法,如痹证、
腰 腿痛等
(二)处方示例 a.咯血:孔最。 咯血期间用双穴,每天2次,连续3天。 咯血止后,改为每天1次,或左右穴隔日交替,巩固治疗3~10天。 每次每穴注入鱼腥草注射液2ml。
11
为谷氨酰胺的乙酰化合物,有改善神经细胞代 谢,维持神经应激能力及降低血氨的作用,并 能通过血脑屏障,用于脑外伤昏迷、肝昏迷、 偏瘫、高位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脑外伤后
13
自血经穴位注射后在穴位处 存留较长时间,使针感持久 刺激,可增强与延续穴位的 治疗作用,通过调节经络系 统的功能来治疗疾病,同时 血液缓慢吸收产生的脱敏作 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调 节内分泌紊乱,降低机体的 敏感性,增强体内的微循环, 促进皮肤的代谢,提高皮肤 的脱敏性及对病邪的耐受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操作方法
1.操作程序: (1)准备物品:药物、消毒液、棉签、注射器或封闭针 (2)根据所选穴位处方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 (3)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针下要避开大的神经、血管,针头刺 入穴内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人皮下组织,然后慢慢推 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 回血,即可将药物注入。 (4)在操作中不可刻意强调施用手法,以免造成局部组织附近 神经,血管,肌腱等的损伤。严格消毒,针下要避开大的神经、 血管,针头刺入穴内后,应回抽无血后方可将药液均匀、缓慢 注入穴内。


七、特点
由于用药量较小,药物的毒副作用大为降低,因 而安全性较强。 药物作用与穴位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药物在穴位 滞留时间较长,使药疗时效及穴位刺激时间延长。 穴位注射后,人体可随意活动而不受限制,较针 刺的留针节省了治疗时间。 补内服药物之不足,特别对体质虚弱、老人及儿 童不能服药者更为适宜。
六、作用机制
经络的作用:联系人体上下内外;运行气血,营养 全身;抗御病邪,反应病候。 穴位的作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双 向调整作用,药物对穴位的持久作用。 药物的效能作用较其它作用给药具有用药量小,药 物可经经络直达病所,药物吸收快,作用佳的优势。 现代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穴位治疗尤其是部分穴位 注射用药几乎与静脉途径给药见效速度、效果一致, 是一种极好的给药途径。
三、适应症
穴位注射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穴位注射的病种达 100余种,中医诸证、西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 五官科、皮肤科、骨科、神经精神等各科疾病的治疗。 也可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对有些 疑难病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

内科疾病

五官科 目赤肿痛、 咽喉肿痛、 中耳炎、 鼻炎、急 性结膜炎 麦粒肿 视神经萎 缩、鼻炎、 慢性咽炎、 眼睑下垂 等
头痛、感冒、咳 痹证、扭挫 痛经、月 乳痈、肠 嗽、哮喘、胃痛、 伤、 、颈椎 经不调、 痈、风疹、 腹痛、泄泻、痢 病、颈肩综 崩漏、带 痤疮、银 疾、淋病、失眠、 合症、肋软 下更年期 屑病、乳 心悸、心痛、高 骨炎、腰椎 综合症、 腺增生、 血压、眩晕、耳 间盘突出症、 慢性盆腔 胆石症、 鸣、耳聋、中风、 坐骨神经痛、 炎、不孕 面瘫、三 痿证、支气管哮 腰肌劳损、 症等 、 叉神经痛、 喘、急性胃肠炎、 膝关节骨性 小儿麻痹 面神经炎 慢性胆囊炎、风 关节炎等 后遗症等。 带状疱疹 湿、内风湿性关 、 皮肤瘙痒 节炎 症
七、特点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西药药理为基础,经穴位给药, 发挥经络腧穴及药物的药效作用,更有利于调整机体的功 能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注射治疗的操作较单纯针刺较为复杂,除与针刺相同 者外,还必须熟练掌握穴位局部解剖、药物的适应症、配 伍禁忌、不良反应等知识。 适应病症广泛,凡临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神经针灸各科疾 病均可用本法治疗,疗效较佳。穴位给药用药量小,可取 的与大剂量肌肉注射或口服给药相同或更好的疗效,又可 减少用药量。
九、用药原则
临床中穴位注射所用的药物非常广泛,有中药注射液,西药 注射液,比较特殊的有自家血注射,蜂毒注射等;注射时有 用单纯一种药液,也有两种以上药液混合或交替使用者; 用药剂量也有较大差异,最少者每穴0.1ml,多者可达每穴 4ml。穴位注射的作用点是腧穴,所注药物通过腧穴,经络 系统发挥作用,因此在选择用药上必须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 原则。
五、注射部位、用具
穴位注射部位:最初只局限于疼痛点,从阿是 穴逐步发展到应用个别经穴奇穴以及人体的部分 腧穴、耳穴等。 穴位注射用具: 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物的剂量大小和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 射器和针头。常用的注射器规格为1毫升、2毫升、 5毫升、10毫升、20毫升;常用的针头 为5-7号 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以及封闭用 的长针头。

二、发展历史
穴位注射疗法形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 后的五十年代初期 ,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 其名称经历了封闭疗法——“孔穴封闭疗法” 或称“经穴封闭疗法”或称“穴位封—— “穴位注射疗法”三个阶段。
四个阶段
1. 穴位注射从肌肉注射到神经阻滞的推广应用阶段 (六七十年代) 2.系统总结阶段(八九十年代) 3.技术成熟应用阶段(近十年)。 4.历经60余年,源于西医注射疗法,渐被中医所兼收, 成为一种理论较为完整,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用于极 为广泛,疗效较为理想,前途极为广阔的疗法。
八、取穴原则
临床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辨证取穴; 常以近部取穴、远道取穴、对症选穴三种,此三种方法可单 选也可合选,临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穴。 所选穴位通常有四种,经穴(后溪——手太阳小肠经)、奇 穴(太阳穴,不归任何经脉)、阿是穴(不固定点,是一些 疾病的反应点、压痛点、敏感点等)、耳穴(分布于耳廓上 的穴位) 选穴宜精练,以1-2个穴位为妥,最多不超过4个穴位,并宜 选用肌肉丰满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
四、常用药物
包括了可肌肉注射的绝大部分药物,如西药液体制剂、中
药液体制剂、组织液等。都可供穴位注射用。常用的药物有 以下3类: (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 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等; (2)维生素类制剂:维生素Bl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 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 (3)其他常用药: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 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 品、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强地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 卡因等。 随着临床实践的广泛应用,还增加了氧气、空气、血液、 植物油注射液,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穴位注射的内容。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穴位注射疗法
一、概念
穴位注射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小剂量 中药或西药注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用注 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人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来 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是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水等对穴位 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故对某些 疾病能提高疗效,是适合基层医疗单位推广的中医适 宜技术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