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穴位敷贴法课件PPT
缺点
皮肤过敏风险
部分人对某些中草药成分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红肿、瘙 痒等症状。
疗效不稳定
穴位敷贴法的疗效受到个体差异、操作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 时会出现疗效不稳定的情况。
需要专业指导
穴位敷贴法的操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应在专业医师或针 灸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展前景
1 2
结合现代科技
病变部位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的 穴位,如咳嗽可选择肺俞、 天突等穴。
少而精原则
选取少数几个关键穴位, 避免过多或过于分散。
贴敷材料
中药散剂
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用适量的介 质调和制成药饼或药丸进行贴敷。
鲜药
选取新鲜的中草药,洗净后直接贴 敷在穴位上。
膏药
市售的成品膏药,根据需要选择合 适的进行贴敷。
操作步骤
清洁皮肤
敷贴结束后,用温水清洁穴位 周围的皮肤。
调整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免影响药效和刺激皮肤。
休息与活动
敷贴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 动和出汗,以免影响药效和造
成不适。
03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内科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腹泻等,可以通 过穴位敷贴法缓解症状, 调整消化功能。
呼吸系统疾病
穴位敷贴法课件
目 录
• 穴位敷贴法简介 • 穴位敷贴法操作流程 •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 穴位敷贴法实证研究 • 穴位敷贴法优缺点分析 • 穴位敷贴法常见问题解答
01
穴位敷贴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穴位敷贴法是一种将药物敷贴在 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 的渗透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的中医疗法。
清洁穴位用酒精或温水清洁所选 穴位,去除污垢和油脂。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安全有效:通 过穴位刺激, 达到治疗效果, 副作用小
适应症广:适 用于多种疾病, 如颈椎病、腰 腿痛等
经济实惠:价 格相对较低, 适合长期使用
PART - 02
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
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 1 如感冒、咳嗽、 哮喘等
消化系统疾病: 2 如胃痛、腹泻、 便秘等
神经系统疾病: 3 如头痛、失眠、 神经衰弱等
穴位贴敷疗法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
穴位贴敷疗法概述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2
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3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4
穴位贴敷疗法的疗效与评价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PART - 01
穴位贴敷疗法概述
穴位贴敷疗法定义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通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达到治 疗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方法。
1 穴位:人体特定部位,具有特殊生理功能 2 贴敷:将药物贴敷在穴位上,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 3 原理:药物通过穴位进入体内,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效果 4 适应症:适用于多种疾病,如风湿、骨伤、皮肤病等 5 特点:安全、简便、无副作用,适合长期使用
穴位贴敷疗法特点
操作简便:无 需专业医生操 作,患者可自 行完成
贴敷时间:根据病情 和体质,在医生指导
下调整贴敷时间
贴敷疗程:7-10天
贴敷部位
A
穴位选择:根据病症选 择合适的穴位
B
贴敷时间:根据病情和药 物特性确定贴敷时间
C
贴敷方法:按照说明书或 医生建议进行贴敷
D
贴敷环境:选择通风、干 燥、清洁的环境进行贴敷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03
CATALOGUE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注意事 项
操作前准备工作及环境要求
选定穴位
根据病情和具体穴位选择合适的 贴敷部位,做好标记。
清洁皮肤
贴敷前需清洁贴敷部位的皮肤, 保持干燥、无破损。
环境要求
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温度适 宜,避免患者受凉。
正确使用贴敷药物和辅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注意 药物的性质、气味、功效等。
穴位贴敷法
汇报人:xxx
2024-01-0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疾病穴位贴敷治疗方案 •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穴位贴敷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
局限性
CATALOGUE
目 录
• 现代科技在穴位贴敷法中的应用及 前景展望
• 总结:传承创新,推动穴位贴敷法 发展
胃痛
贴敷中脘、足三里、胃俞等穴位 ,可缓解胃痛、胃胀、恶心等症
状。
腹泻
贴敷神阙、天枢、大肠俞等穴位, 可减轻腹泻症状,促进肠道功能恢 复。
便秘
贴敷支沟、天枢、大肠俞等穴位, 可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头痛
贴敷百会、风池、太阳等 穴位,可缓解头痛症状, 减轻头部不适。
失眠
贴敷神门、心俞、三阴交 等穴位,可改善睡眠质量 ,缓解失眠症状。
02
CATALOGUE
常见疾病穴位贴敷治疗方案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01
02
03
感冒
贴敷大椎、风门、肺俞等 穴位,可缓解感冒症状, 如发热、头痛、鼻塞等。
咳嗽
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 穴位,可减轻咳嗽症状, 促进排痰。
哮喘
贴敷定喘、肺俞、膏肓等 穴位,可缓解哮喘发作时 的喘息、气促等症状。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中药穴位敷贴PPT课件
药物制备
将选好的中药研磨成细末,加入 适量的醋或酒调匀,制成膏状。 膏状药物应易于涂抹、粘附在穴 位上,且不易脱落。
穴位定位与消毒
穴位定位
根据患儿病情和需要,选择相应的穴 位进行敷贴。常用穴位有大椎、肺俞 、足三里等,具有调理气血、扶正祛 邪的作用。
穴位消毒
在敷贴前,应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 毒,以防止感染。消毒方法可采用酒 精棉球擦拭或碘伏消毒。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中药穴位敷贴在其他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拓宽其应用领域 。
对儿科临床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穴位敷贴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外治法,能够提高儿科疾病的 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丰富治疗手段
中药穴位敷贴为儿科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丰富了儿科临 床的治疗方法选择。
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
中药穴位敷贴的优势与局限性
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对中药穴位敷贴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存在 差异,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敷贴时间限制
中药穴位敷贴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对 于急性病症可能不够迅速。
皮肤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反应或刺激性症状, 需要注意观察和及时处理。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标准化建设
制定中药穴位敷贴的操作规范和治疗标准,提高临床应用的 规范性和科学性。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中药穴位敷 贴治疗方案。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 综合治疗:将中药穴位敷贴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 合,形成综合治疗体系,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中药穴位敷贴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 科学依据。
新药研发
研发具有更高疗效和更低副作用的中药穴位敷贴新药,满足临床需 求。
将选好的中药研磨成细末,加入 适量的醋或酒调匀,制成膏状。 膏状药物应易于涂抹、粘附在穴 位上,且不易脱落。
穴位定位与消毒
穴位定位
根据患儿病情和需要,选择相应的穴 位进行敷贴。常用穴位有大椎、肺俞 、足三里等,具有调理气血、扶正祛 邪的作用。
穴位消毒
在敷贴前,应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 毒,以防止感染。消毒方法可采用酒 精棉球擦拭或碘伏消毒。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中药穴位敷贴在其他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拓宽其应用领域 。
对儿科临床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穴位敷贴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外治法,能够提高儿科疾病的 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丰富治疗手段
中药穴位敷贴为儿科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丰富了儿科临 床的治疗方法选择。
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
中药穴位敷贴的优势与局限性
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对中药穴位敷贴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存在 差异,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敷贴时间限制
中药穴位敷贴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对 于急性病症可能不够迅速。
皮肤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反应或刺激性症状, 需要注意观察和及时处理。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标准化建设
制定中药穴位敷贴的操作规范和治疗标准,提高临床应用的 规范性和科学性。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中药穴位敷 贴治疗方案。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 综合治疗:将中药穴位敷贴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 合,形成综合治疗体系,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中药穴位敷贴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 科学依据。
新药研发
研发具有更高疗效和更低副作用的中药穴位敷贴新药,满足临床需 求。
穴位贴敷疗法 ppt课件
ppt课件 14
4. 神阙穴和涌泉穴为敷贴的常用腧穴。
(二)敷贴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 药物能敷贴稳妥。
贴药物之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 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 敷药。也有使用助渗剂者,在敷药前, 先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或将助渗剂与 药物调和后再用。
ppt课件 15
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 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 以免移动或脱落,可直接用胶布固定, 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 胶布固定。目前有专供敷贴穴位的特 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
ppt课件 10
2、散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填放脐部 进行治疗。 3、糊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酌情使用 水、醋、酒、鸡蛋清或姜汁等,调成 糊状,摊敷腧穴,外盖纱布,胶布固 定。
ppt课件
11
4、膏剂 将所选药物制成外贴膏药或 软膏。
5 、饼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加适量 的水调拌均匀,制成大小不等的药饼, 敷贴局部或腧穴,外用纱布覆盖,胶 布固定。或将新鲜的植物的根茎、茎 叶等捣碎,制成药饼,烘热后敷贴腧 穴。
油调敷贴药,可润肤生肌。 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
酒调敷贴药,则有行气、通络、消肿、
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
ppt课件
9
(二)药物的制作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 般都可以熬膏或研末用作腧穴敷贴来治 疗相应疾病。
1 、丸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用水或蜜 或药汁等拌和均匀,制成圆形大小不一 的药丸,贮存备用。
ppt课件 12
二、操作方法
ppt课件 13
(一)选穴处方
腧穴敷贴法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 通过辨证选取敷贴的穴位。腧穴力求少 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以下选穴特点: 1.选择病变局部的腧穴敷贴药物。 2.选用阿是穴敷贴药物。
4. 神阙穴和涌泉穴为敷贴的常用腧穴。
(二)敷贴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 药物能敷贴稳妥。
贴药物之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 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 敷药。也有使用助渗剂者,在敷药前, 先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或将助渗剂与 药物调和后再用。
ppt课件 15
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 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 以免移动或脱落,可直接用胶布固定, 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 胶布固定。目前有专供敷贴穴位的特 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
ppt课件 10
2、散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填放脐部 进行治疗。 3、糊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酌情使用 水、醋、酒、鸡蛋清或姜汁等,调成 糊状,摊敷腧穴,外盖纱布,胶布固 定。
ppt课件
11
4、膏剂 将所选药物制成外贴膏药或 软膏。
5 、饼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加适量 的水调拌均匀,制成大小不等的药饼, 敷贴局部或腧穴,外用纱布覆盖,胶 布固定。或将新鲜的植物的根茎、茎 叶等捣碎,制成药饼,烘热后敷贴腧 穴。
油调敷贴药,可润肤生肌。 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
酒调敷贴药,则有行气、通络、消肿、
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
ppt课件
9
(二)药物的制作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 般都可以熬膏或研末用作腧穴敷贴来治 疗相应疾病。
1 、丸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用水或蜜 或药汁等拌和均匀,制成圆形大小不一 的药丸,贮存备用。
ppt课件 12
二、操作方法
ppt课件 13
(一)选穴处方
腧穴敷贴法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 通过辨证选取敷贴的穴位。腧穴力求少 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以下选穴特点: 1.选择病变局部的腧穴敷贴药物。 2.选用阿是穴敷贴药物。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未来将在穴位贴敷法的技术和 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如采 用新型材料、优化贴敷方式等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不断扩大,未来穴位贴敷法将 在国际医学交流中发挥更加重 要的作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与交流有助于推动穴位贴敷法 的进一步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药物选择与配方原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和辨证结果,选择具有相应功效的药物进行贴敷。常用药物包括中药、 西药和中成药等。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用法用量 等。
配方原则
在配制贴敷药物时,应遵循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合理搭配药物,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同时,应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用法,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的不 良反应。
贴敷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贴敷操作技巧
在贴敷前,应对皮肤进行清洁处理,保持皮肤干燥。贴敷时,应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胶布上,然后贴于选定的穴位 上。贴敷后,可用手指轻轻按压片刻,以加强刺激作用。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活动和出汗。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 并就医。同时,孕妇、皮肤破损处及过敏体质者禁用此方法。
定义及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定义
穴位贴敷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 ,利用药物的刺激和渗透作用,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运行, 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同时,药物通过皮肤 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 肠道副作用。
04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安全 防护措施
操作前准备工作
确定贴敷穴位
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不断扩大,未来穴位贴敷法将 在国际医学交流中发挥更加重 要的作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与交流有助于推动穴位贴敷法 的进一步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药物选择与配方原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和辨证结果,选择具有相应功效的药物进行贴敷。常用药物包括中药、 西药和中成药等。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用法用量 等。
配方原则
在配制贴敷药物时,应遵循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合理搭配药物,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同时,应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用法,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的不 良反应。
贴敷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贴敷操作技巧
在贴敷前,应对皮肤进行清洁处理,保持皮肤干燥。贴敷时,应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胶布上,然后贴于选定的穴位 上。贴敷后,可用手指轻轻按压片刻,以加强刺激作用。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活动和出汗。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 并就医。同时,孕妇、皮肤破损处及过敏体质者禁用此方法。
定义及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定义
穴位贴敷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 ,利用药物的刺激和渗透作用,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运行, 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同时,药物通过皮肤 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 肠道副作用。
04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安全 防护措施
操作前准备工作
确定贴敷穴位
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
穴位敷贴技术ppt课件
鼻鼽(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可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 中。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是阵发性发作,鼻内发 痒,连续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且有鼻塞和嗅觉减退等。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比常年性者严重,多在有花粉的季 节发生,症状呈持续性。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病多因肺卫不 足,风邪外袭所致,其发病多与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
1/27/2024
14
循经远取:根据中医经络循行线路选取远离病变部位的穴 位,亦可按照脏腑辨证选取背俞穴和募穴,如牙痛选取合 谷穴,腰痛选取委中穴,支气管哮喘选取肺俞、脾俞、肾 俞,胃肠疾患选取胃俞、脾俞等。
经验选穴:多根据临床医生和保健师的经验选取穴位,如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调理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调治 百日咳等。
1/27/2024
4
经络学说
十二皮部与人体经络、脏腑联系密切,无论病从外入,或 由内生,都离不开经络之十二皮部。穴位是脏腑精气输注 于体表的特定部位,又是脏腑疾病反应与体表的特定部位。 经络学说是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核心。
《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 百病之始生也,必先舍于皮毛。”
蜂蜜:性凉味甘,具有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有“天然吸收 剂”之称,不易蒸发,能使药物保持一定湿度,对皮肤无 刺激性,具有缓急止痛,解毒化瘀,收敛生肌功效。
麻油或植物油: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可 润肤生肌。
透皮剂:透皮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制剂,可增加皮肤通透 性,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增强贴敷药物的作用。目前临床 常用的透皮剂为氮酮为无色至微黄透明油状液体,性质稳 定、无毒、无味、无刺激性,且促透效率相当高,是目前 理想的促透剂之一。
滴法:将药汁根据病情需要温热或置凉后,一滴滴徐徐滴 入穴区,以达到治疗目的。此法多用于神阙穴。
1/27/2024
14
循经远取:根据中医经络循行线路选取远离病变部位的穴 位,亦可按照脏腑辨证选取背俞穴和募穴,如牙痛选取合 谷穴,腰痛选取委中穴,支气管哮喘选取肺俞、脾俞、肾 俞,胃肠疾患选取胃俞、脾俞等。
经验选穴:多根据临床医生和保健师的经验选取穴位,如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调理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调治 百日咳等。
1/27/2024
4
经络学说
十二皮部与人体经络、脏腑联系密切,无论病从外入,或 由内生,都离不开经络之十二皮部。穴位是脏腑精气输注 于体表的特定部位,又是脏腑疾病反应与体表的特定部位。 经络学说是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核心。
《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 百病之始生也,必先舍于皮毛。”
蜂蜜:性凉味甘,具有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有“天然吸收 剂”之称,不易蒸发,能使药物保持一定湿度,对皮肤无 刺激性,具有缓急止痛,解毒化瘀,收敛生肌功效。
麻油或植物油: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可 润肤生肌。
透皮剂:透皮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制剂,可增加皮肤通透 性,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增强贴敷药物的作用。目前临床 常用的透皮剂为氮酮为无色至微黄透明油状液体,性质稳 定、无毒、无味、无刺激性,且促透效率相当高,是目前 理想的促透剂之一。
滴法:将药汁根据病情需要温热或置凉后,一滴滴徐徐滴 入穴区,以达到治疗目的。此法多用于神阙穴。
《穴位敷贴疗法》课件
1
单点敷贴法
选择特定的穴位,将药物或贴敷材料粘贴在该穴位上,发挥相应的疗效。
2
多点敷贴法
选择多个相关的穴位进行敷贴,相互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3
区域敷贴法
选择局部区域,将药物或贴敷材料敷贴于该区域上,治疗对应的疾病。
穴位敷贴疗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安全有效
穴位敷贴疗法是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安全性高且有效。
个性化
不同的穴位敷贴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和调整。
广泛适用
穴位敷贴疗法适用于各种疾病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穴位敷贴疗法在中医中的地位和发展
传统医学
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被广 泛应用于中医的临床实践中。
现代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穴位敷贴疗法的研究 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
穴位敷贴疗法的原理和作用
调整气血
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身体的阴阳 平衡状态。
通经活络
刺激特定穴位,促进经络通畅加速血液循环,促 进瘀血的消散。
调整脏腑
通过穴位敷贴疗法,调整脏腑功能,促进身体的 健康和平衡。
常见的穴位敷贴方法
《穴位敷贴疗法》PPT课 件
穴位敷贴疗法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敷贴药物或贴 敷特殊材料,以起到治疗和调理作用。
穴位敷贴疗法的起源
1 古代智慧
穴位敷贴疗法在中国古代医书中有着丰富的记载,是古代医学智慧的结晶。
2 传承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穴位敷贴疗法被逐渐发展并应用于日常诊疗实践中。
案例分享:穴位敷贴疗法的治疗效果
疼痛缓解
一位患者通过穴位敷贴疗法,成 功缓解了长期的背部疼痛。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虚寒型胃脘痛
方药:吴茱萸3 高良姜3 香附1.5 山茱萸3 枳实3 酒调
用穴:中脘、天枢、足三里、 胃俞、大肠 俞、内关
注:先隔姜灸大艾柱灸然后再贴12h,三天 一次,五次 一疗程
过敏性鼻炎
方药: 白芷3 白芥子3 荆芥3 苍耳子3 辛夷花1.5 细辛1.5 姜汁调
用穴: 大椎、肺俞、 肾俞、命门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3、循环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4、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糖尿病, 高脂血
症,肥胖症。 5、五官科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6、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痛经,慢性盆腔炎,
附件炎等。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7、儿科疾病:婴幼儿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 小儿遗尿症等。
8、骨科疾病: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等。 (膏药贴敷应用广泛)
6、皮肤局部有感染、肿块、破溃禁用。 7、对孕妇、儿童,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
性大的药物。
穴位贴敷治疗后的生理反应
贴敷后,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 性炎症反应,甚至可出现皮肤起泡,无需 特别处理。
穴位贴敷治疗后的可能并发症
该治疗并发症较少,有极少数可出现以下情 况:①局部并发感染;②过敏反应。
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选穴。《黄帝内 经》称其为:“远道刺”体现了“经脉所 过,主治所及”治疗规律。如胃痛取足三 里。对于脏腑疾病,郄穴往往是远端取穴 时较好的选择。
3 辨证选穴
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针对病因病机而取穴。 本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而取 穴,如哮喘取肺俞、定喘等。对于脏腑疾 病往往选择俞募配穴法。
四大用药特点
1.善用温药: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 川 椒、茴香等
2.善用归膀胱经、脾胃经药:麻黄、桂枝、 生姜等
穴位贴敷疗法123精品PPT课件
/桂枝 白芥子,麻黄,细辛,荜茇,石菖蒲 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肉桂,沉香,樟脑,
冰片,法半夏 党参,黄芪,山药,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
肉桂,甘草,冰片
肺系疾病
过敏性鼻炎 药物选择: 辛夷,苍耳子,白芷,丁香,甘遂,细辛,白芥子,
防风,藿香,延胡索
肺系疾病
慢性咽炎 药物选择: 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僵蚕 穴位:天突,廉泉,天容,大椎,肺俞,心俞,膈俞,
任督二脉之穴:可振奋阳气,内络脏腑,协调阴阳
穴位
神阙: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 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 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渗透性较强,药物分子较易 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而通 达全身,脐下腹膜还分布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静 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直达肝脏。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膏药贴法亦与针灸通 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 药物当置于经络穴选………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
中药剂型
膏剂:黑膏药,白膏药,油蜡膏,橡皮膏
散剂:中药干燥研粉过筛,可以撒在黑膏药上或直接 填充穴位,或加水、酒、醋、油脂制成糊状敷于穴位。 操作简便,吸收差
泥剂:将中药捣碎或碾成泥状,如白芥子泥,蒜泥, 将药泥敷于穴位。简便但刺激性大。
膻中
肺系疾病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药物选择 寒证明显:白芥子,细辛,法半夏,延胡索,丁香,
肉桂,白胡椒 寒证不明显:白芥子,细辛,法半夏,延胡索,沉香,
甘遂,全瓜蒌
肺系疾病
肺纤维化 药物选择: 虚证: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 痰瘀证:血竭,水蛭,僵蚕,皂荚,黄芪,白术,蚤
休,防风,甘草,蝉蜕
溯源
清代,是穴位贴敷疗法较为成熟 的阶段,“外治之宗”吴师机, 对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 论探索,著成《理瀹骈文》一书。 把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 推及到内、外、妇、儿、皮肤、 五官等科,提出了“以膏统治百 病”的观点,对内病外治的作用 机理、制方遣药、具体运用等方 面,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冰片,法半夏 党参,黄芪,山药,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
肉桂,甘草,冰片
肺系疾病
过敏性鼻炎 药物选择: 辛夷,苍耳子,白芷,丁香,甘遂,细辛,白芥子,
防风,藿香,延胡索
肺系疾病
慢性咽炎 药物选择: 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僵蚕 穴位:天突,廉泉,天容,大椎,肺俞,心俞,膈俞,
任督二脉之穴:可振奋阳气,内络脏腑,协调阴阳
穴位
神阙: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 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 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渗透性较强,药物分子较易 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而通 达全身,脐下腹膜还分布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静 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直达肝脏。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膏药贴法亦与针灸通 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 药物当置于经络穴选………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
中药剂型
膏剂:黑膏药,白膏药,油蜡膏,橡皮膏
散剂:中药干燥研粉过筛,可以撒在黑膏药上或直接 填充穴位,或加水、酒、醋、油脂制成糊状敷于穴位。 操作简便,吸收差
泥剂:将中药捣碎或碾成泥状,如白芥子泥,蒜泥, 将药泥敷于穴位。简便但刺激性大。
膻中
肺系疾病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药物选择 寒证明显:白芥子,细辛,法半夏,延胡索,丁香,
肉桂,白胡椒 寒证不明显:白芥子,细辛,法半夏,延胡索,沉香,
甘遂,全瓜蒌
肺系疾病
肺纤维化 药物选择: 虚证: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 痰瘀证:血竭,水蛭,僵蚕,皂荚,黄芪,白术,蚤
休,防风,甘草,蝉蜕
溯源
清代,是穴位贴敷疗法较为成熟 的阶段,“外治之宗”吴师机, 对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 论探索,著成《理瀹骈文》一书。 把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 推及到内、外、妇、儿、皮肤、 五官等科,提出了“以膏统治百 病”的观点,对内病外治的作用 机理、制方遣药、具体运用等方 面,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穴位贴敷疗法
即吴氏所说:“郁者以宣,-乖者以协,泛者-以归,停者以逐,满者以泄,劳者以破,滑-者以留,阻者以行,逆上者 之降,陷下者-为之提,格于中者为之通,越于外者为之-敛。”-16
四大用药特点-1.善用温药: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川-椒、茴香等-2.善用归膀胱经、脾胃经药:麻黄、桂 、生-姜等-3善用引经、开窍药:麝香、冰片等-4.善用皮肤刺激性强药物:川椒、大蒜、生姜、-斑蝥、冰片、滑 粉等
起源与发展-穴位贴敷疗法不但国内影响广泛,在国外也-逐渐兴起,如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部发明的-避孕膏,贴敷在 下可收到避孕良好效果;-日本大正株式会社研制的中药贴膏深受人们-的欢迎,如温经活血止痛的辣椒膏等-。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治疗需要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制 相应的剂型-贴敷于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上,通过药力作用-于肌表,传于经络、脏腑,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治疗 表疾病、经络脏腑疾病
三九天,是人所感受到最冷的时段。每年的-冬至节这天,就开始进入“数九”。-中国传统的节气口诀:-一九二九不 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归一九,犁牛遍地走-10
理论依据-穴位贴敷疗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特-定的药物吸收以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即可-发挥药物、腧穴的 重治疗作用而使疗效倍-增。
3辨证选穴-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针对病因病机而取-穴。本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而取穴,如哮喘取肺 、定喘等。对于脏-腑疾病往往选择俞募配穴法。-24
4.背部取经穴-即取背部督脉和膀经的腧穴。如慢性腹-泻取膀胱经大肠俞。肾虚喘证取督脉命门-25
高频使用经穴-穴位:背俞穴、募穴、八会穴、交会-关元、气海、神阙、中脘、命门、大椎、-志室、足三里、涌泉、 钟-经脉: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阳明胃经、任督二脉-26
穴位贴敷ppt课件
故先取其外。病由内生,形诸于外,由里 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能治内。 《理瀹骈文》:“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 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 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11/22/2019
8
理论依据: 药同内治
无论内服汤药和穴位敷贴,所选用的药物均 有各自独特的四气五味、作用归经和升降沉 浮等属性,通过君、臣、佐、使的相互配伍 组合以祛除病邪。
11/22/2019
11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者研 末作为穴位贴敷用药防治相应疾病。也就是所谓“外治之 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 耳。”穴位敷贴临床常用药物大致可分三类:
通经走窜、开窍活络类药物:如冰片、麝香、丁香、薄荷、 樟脑、皂角、乳香、没药、花椒、肉桂、细辛、白芷、穿 山甲、姜、葱、蒜、韭等。此类药物具有芳香通络作用, 能够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拔病外出。但此类药 物易耗伤人体气血,不宜过量使用。
11/22/2019
13
赋形剂能够帮助药物的附着,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因 此,赋形剂选用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保健治疗的效果。 现代穴位贴敷中主要常用赋型剂:
水:可将药粉调为散剂、糊剂、饼剂等,既能使贴敷 的药物保持一定的湿度,又有利于药物附着和渗透。
盐水:性味咸寒,能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 防腐,并能矫味。
11/22/2019
12
刺激发泡类药物:如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 甘遂、石龙芮、铁线莲、威灵仙、旱莲草等。此类药物对 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能 够较好地发挥刺激腧穴作用,以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能的 效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气味俱厚类药物:如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 生南星、苍术、牵牛、番木鳖、斑蝥、大戟等。此类药物 气味俱厚,药力峻猛,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正 如吴师机所云:“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 力” 。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掌握用量及贴敷 时间,不宜用量过大,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
11/22/2019
8
理论依据: 药同内治
无论内服汤药和穴位敷贴,所选用的药物均 有各自独特的四气五味、作用归经和升降沉 浮等属性,通过君、臣、佐、使的相互配伍 组合以祛除病邪。
11/22/2019
11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者研 末作为穴位贴敷用药防治相应疾病。也就是所谓“外治之 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 耳。”穴位敷贴临床常用药物大致可分三类:
通经走窜、开窍活络类药物:如冰片、麝香、丁香、薄荷、 樟脑、皂角、乳香、没药、花椒、肉桂、细辛、白芷、穿 山甲、姜、葱、蒜、韭等。此类药物具有芳香通络作用, 能够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拔病外出。但此类药 物易耗伤人体气血,不宜过量使用。
11/22/2019
13
赋形剂能够帮助药物的附着,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因 此,赋形剂选用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保健治疗的效果。 现代穴位贴敷中主要常用赋型剂:
水:可将药粉调为散剂、糊剂、饼剂等,既能使贴敷 的药物保持一定的湿度,又有利于药物附着和渗透。
盐水:性味咸寒,能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 防腐,并能矫味。
11/22/2019
12
刺激发泡类药物:如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 甘遂、石龙芮、铁线莲、威灵仙、旱莲草等。此类药物对 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能 够较好地发挥刺激腧穴作用,以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能的 效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气味俱厚类药物:如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 生南星、苍术、牵牛、番木鳖、斑蝥、大戟等。此类药物 气味俱厚,药力峻猛,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正 如吴师机所云:“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 力” 。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掌握用量及贴敷 时间,不宜用量过大,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
穴位敷贴PPT课件
其他禁忌
如患有恶性肿瘤、炎症等特殊疾病的 患者,以及皮肤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染等情况下 应禁用穴位敷贴。
06
穴位敷贴的研究与发展
研究现状
穴位敷贴的历史渊源
详细介绍了穴位敷贴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穴位敷贴的现代研究
概述了当前关于穴位敷贴的科研进展,包括实验研究、临床观察等 方面的内容。
穴位敷贴的应用范围
其他辅助材料
01
其他辅助材料包括食醋、姜汁、 蒜汁等,这些材料可以增强敷贴 的药效,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02
另外,为了方便使用,有些穴位 敷贴产品会配备说明书、使用指 南等资料,指导用户正确使用敷 贴,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3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
准备工作
确定适应症
穴位敷贴主要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和 虚寒性疾病,如哮喘、慢性咳嗽、慢 性胃肠炎等。在操作前应明确适应症, 避免误用。
。
敷贴操作
将调制好的药物放在选定的穴 位上,用胶布固定,保持敷贴
干燥、紧贴皮肤。
敷贴时间
一般敷贴时间为2-4小时,但 具体时间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
生建议而定。
敷贴后的护理
观察反应
敷贴后应观察皮肤反应,如出 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
及时取下敷贴并就医。
避免抓挠
敷贴后应避免抓挠敷贴部位, 以免损伤皮肤或导致药物脱落 。
历史
穴位敷贴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长期 实践和发展,已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原理与作用
原理
穴位敷贴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 体经络系统,改善气血循环,增 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督二脉之穴:可振奋阳气,内络脏腑,协调阴阳
.
13
.
14
穴位
神阙: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 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 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渗透性较强,药物分子较易 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而通 达全身,脐下腹膜还分布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静 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直达肝脏。
水酒渍剂:水、酒或酒精等溶剂浸泡中药,使用时将 棉垫或纱布浸蘸溶液后直接敷于穴位上。操作麻烦, 吸收好。
鲜药剂:新鲜中草药捣碎或揉搓成团块状,或将药物 切成片状,敷于穴位上。简便,吸收好。
膜剂:将中药成分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制成膜剂或涂膜 剂,用时将膜剂固定于穴位或直接涂于穴位成膜即可。
.
11
中药剂型
涌泉:《灵枢》:“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头者取之 足”,有引热下行,引火归原的作用。
.
15
适应症
肺系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支
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纤维化,肺心病
.
16
肺系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 药物选择: 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麻黄/肉桂/炮姜/麝香
泥剂:将中药捣碎或碾成泥状,如白芥子泥,蒜泥, 将药泥敷于穴位。简便但刺激性大。
熨贴剂:中药粉装在布袋中,敷贴穴位,再用艾火、 其他热源在所敷药物上温熨。简便,吸收差。
浸膏剂:中药粉碎后用水煎熬浓缩成膏状,用时直接 将浸膏敷于穴位上。
.
10
中药剂型
餅剂:药物碾粉后加入基质压制成饼状,或将某些粘 腻性中药直接捣制成饼状。操作简便,吸收差。
/桂枝 白芥子,麻黄,细辛,荜茇,石菖蒲 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肉桂,沉香,樟脑,
冰片,法半夏 党参,黄芪,山药,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
肉桂,甘草,冰片
.
17
肺系疾病
过敏性鼻炎 药物选择: 辛夷,苍耳子,白芷,丁香,甘遂,细辛,白芥子,
防风,藿香,延胡索
.
18
肺系疾病
慢性咽炎 药物选择: 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僵蚕 穴位:天突,廉泉,天容,大椎,肺俞,心俞,膈俞,
.
3
溯源
春秋战国时期,对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和疗效已有一 定的认识,逐步运用于临床。在《灵枢·经脉篇》记载: “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 筋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 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治,开创 了现代膏药之先河。
.
4
溯源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 药浴等多种外治之法,而且列举的各种贴敷方,有证 有方,方法齐备。华佗在《神医秘传》中治脱疽“用极 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日 而愈。”
绵阳市中医医院 王芳
.
1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
将中药制成各种剂型,敷贴于人体腧穴上,利用药 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和中药的药理作用来治疗疾病 的无创痛穴位刺激疗法,是针灸学与中医方药巧妙 结合的产物。治疗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 尿、神经、肿瘤等内科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 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有“蚖……以蓟 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芥子泥贴敷于 百会穴,使 局部皮肤发红,治疗毒蛇咬伤。
.
7
溯源
清代,是穴位贴敷疗法较为成熟 的阶段,“外治之宗”吴师机,对 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 探索,著成《理瀹骈文》一书。 把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 推及到内、外、妇、儿、皮肤、 五官等科,提出了“以膏统治百 病”的观点,对内病外治的作用 机理、制方遣药、具体运用等方 面,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
8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膏药贴法亦与针灸通 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 药物当置于经络穴选………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
.
9
中药剂型
膏剂:黑膏药,白膏药,油蜡膏,橡皮膏
散剂:中药干燥研粉过筛,可以撒在黑膏药上或直接 填充穴位,或加水、酒、醋、油脂制成糊状敷于穴位。 操作简便,吸收差
.
5
溯源
.
晋唐时期,穴位贴敷疗法已 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葛洪的 《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治 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临发时,以醋和附子末涂背 上”,并收录了大量的外用 膏药,如续断青、丹参青、 雄黄膏、五毒神膏等,注明 了具体的制用方法。唐·孙 思邈在《孙真人海上方》中 写道:“小儿夜哭最堪怜, 彻夜无眠苦通煎,朱甲末儿 脐上贴,悄悄清清自然安”。
水调增强药物与皮肤的水合作用,酒、醋调增强药物 中脂溶性成分的溶解,但无粘稠度,易干燥
蜂蜜促进药物从皮肤吸收,不易蒸发,防止干燥刺激 二甲亚砜、氮酮促进药物透皮吸收 油脂粘稠度适中,穿透性好,易吸收 冰片、麝香、丁香、肉桂增强皮肤渗透吸收能力
.
12
穴位
背俞穴:一方面,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 腧穴,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症。《素问·咳论》 “治脏者,治其俞。”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五 脏之系皆在于背,脏腑十二腧皆在背,其穴并可入邪, 故脏腑病皆可治背。”另一方面,背俞穴位于膀胱经, 性质属阳。《难经·六十七难》:“阴病行阳,……俞在 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病阳治”。
休,防风,甘草,蝉蜕
6
溯源
宋代《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治疗腰腿脚风痹冷痛有 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即止”。 明代《普济方》中有“鼻渊脑泻,生附子末,葱诞和如 泥,罨涌泉穴”的记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更是 收载了不少穴位贴敷疗法,如“治大腹水肿,以赤根捣 烂,入元寸,贴于脐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则肿 消”等等,另外吴茱萸贴足心治疗口舌生疮、黄连末调 敷脚心治疗小儿赤眼至今仍在沿用。
膻中
.
19
肺系疾病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药物选择 寒证明显:白芥子,细辛,法半夏,延胡索,丁香,
肉桂,白胡椒 寒证不明显:白芥子,细辛,法半夏,延胡索,沉香,
甘遂,全瓜蒌
.
20
肺系疾病
肺纤维化 药物选择: 虚证: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 痰瘀证:血竭,水蛭,僵蚕,皂荚,黄芪,白术,蚤
.
13
.
14
穴位
神阙: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 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 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渗透性较强,药物分子较易 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而通 达全身,脐下腹膜还分布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静 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直达肝脏。
水酒渍剂:水、酒或酒精等溶剂浸泡中药,使用时将 棉垫或纱布浸蘸溶液后直接敷于穴位上。操作麻烦, 吸收好。
鲜药剂:新鲜中草药捣碎或揉搓成团块状,或将药物 切成片状,敷于穴位上。简便,吸收好。
膜剂:将中药成分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制成膜剂或涂膜 剂,用时将膜剂固定于穴位或直接涂于穴位成膜即可。
.
11
中药剂型
涌泉:《灵枢》:“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头者取之 足”,有引热下行,引火归原的作用。
.
15
适应症
肺系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支
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纤维化,肺心病
.
16
肺系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 药物选择: 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麻黄/肉桂/炮姜/麝香
泥剂:将中药捣碎或碾成泥状,如白芥子泥,蒜泥, 将药泥敷于穴位。简便但刺激性大。
熨贴剂:中药粉装在布袋中,敷贴穴位,再用艾火、 其他热源在所敷药物上温熨。简便,吸收差。
浸膏剂:中药粉碎后用水煎熬浓缩成膏状,用时直接 将浸膏敷于穴位上。
.
10
中药剂型
餅剂:药物碾粉后加入基质压制成饼状,或将某些粘 腻性中药直接捣制成饼状。操作简便,吸收差。
/桂枝 白芥子,麻黄,细辛,荜茇,石菖蒲 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肉桂,沉香,樟脑,
冰片,法半夏 党参,黄芪,山药,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
肉桂,甘草,冰片
.
17
肺系疾病
过敏性鼻炎 药物选择: 辛夷,苍耳子,白芷,丁香,甘遂,细辛,白芥子,
防风,藿香,延胡索
.
18
肺系疾病
慢性咽炎 药物选择: 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僵蚕 穴位:天突,廉泉,天容,大椎,肺俞,心俞,膈俞,
.
3
溯源
春秋战国时期,对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和疗效已有一 定的认识,逐步运用于临床。在《灵枢·经脉篇》记载: “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 筋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 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治,开创 了现代膏药之先河。
.
4
溯源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 药浴等多种外治之法,而且列举的各种贴敷方,有证 有方,方法齐备。华佗在《神医秘传》中治脱疽“用极 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日 而愈。”
绵阳市中医医院 王芳
.
1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
将中药制成各种剂型,敷贴于人体腧穴上,利用药 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和中药的药理作用来治疗疾病 的无创痛穴位刺激疗法,是针灸学与中医方药巧妙 结合的产物。治疗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 尿、神经、肿瘤等内科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 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有“蚖……以蓟 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芥子泥贴敷于 百会穴,使 局部皮肤发红,治疗毒蛇咬伤。
.
7
溯源
清代,是穴位贴敷疗法较为成熟 的阶段,“外治之宗”吴师机,对 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 探索,著成《理瀹骈文》一书。 把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 推及到内、外、妇、儿、皮肤、 五官等科,提出了“以膏统治百 病”的观点,对内病外治的作用 机理、制方遣药、具体运用等方 面,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
8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膏药贴法亦与针灸通 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 药物当置于经络穴选………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
.
9
中药剂型
膏剂:黑膏药,白膏药,油蜡膏,橡皮膏
散剂:中药干燥研粉过筛,可以撒在黑膏药上或直接 填充穴位,或加水、酒、醋、油脂制成糊状敷于穴位。 操作简便,吸收差
.
5
溯源
.
晋唐时期,穴位贴敷疗法已 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葛洪的 《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治 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临发时,以醋和附子末涂背 上”,并收录了大量的外用 膏药,如续断青、丹参青、 雄黄膏、五毒神膏等,注明 了具体的制用方法。唐·孙 思邈在《孙真人海上方》中 写道:“小儿夜哭最堪怜, 彻夜无眠苦通煎,朱甲末儿 脐上贴,悄悄清清自然安”。
水调增强药物与皮肤的水合作用,酒、醋调增强药物 中脂溶性成分的溶解,但无粘稠度,易干燥
蜂蜜促进药物从皮肤吸收,不易蒸发,防止干燥刺激 二甲亚砜、氮酮促进药物透皮吸收 油脂粘稠度适中,穿透性好,易吸收 冰片、麝香、丁香、肉桂增强皮肤渗透吸收能力
.
12
穴位
背俞穴:一方面,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 腧穴,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症。《素问·咳论》 “治脏者,治其俞。”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五 脏之系皆在于背,脏腑十二腧皆在背,其穴并可入邪, 故脏腑病皆可治背。”另一方面,背俞穴位于膀胱经, 性质属阳。《难经·六十七难》:“阴病行阳,……俞在 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病阳治”。
休,防风,甘草,蝉蜕
6
溯源
宋代《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治疗腰腿脚风痹冷痛有 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即止”。 明代《普济方》中有“鼻渊脑泻,生附子末,葱诞和如 泥,罨涌泉穴”的记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更是 收载了不少穴位贴敷疗法,如“治大腹水肿,以赤根捣 烂,入元寸,贴于脐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则肿 消”等等,另外吴茱萸贴足心治疗口舌生疮、黄连末调 敷脚心治疗小儿赤眼至今仍在沿用。
膻中
.
19
肺系疾病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药物选择 寒证明显:白芥子,细辛,法半夏,延胡索,丁香,
肉桂,白胡椒 寒证不明显:白芥子,细辛,法半夏,延胡索,沉香,
甘遂,全瓜蒌
.
20
肺系疾病
肺纤维化 药物选择: 虚证: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 痰瘀证:血竭,水蛭,僵蚕,皂荚,黄芪,白术,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