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五个前沿问题

经济学理论五个前沿问题
经济学理论五个前沿问题

经济学理论五个前沿问题

时间:2011年3月21日9:55

来源: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作者:孙小兰

近日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办了“《中国经济观察》论坛:经济学理论前沿问题研讨会”,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陈宝生出席了会议。经济学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致词,副主任韩保江主持。论坛就经济学理论的几个重大前沿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及《资本论》的普适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有三个基本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要掌握马克思的经济分析方法。即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里面讲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具体有五个原则:把生产力发展看作社会运动的首要因素,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解释生产关系的形成和演变;在生产力渐进的历史发展前提下来解释经济关系当事人的行为;马克思是从所有制关系出发来理解全部生产关系体系;从经济关系出发来解释上层建筑;强调实践。二是联系实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三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发展,不管是要生存下去还是要发展得更好,就是要和西方经济学比较。

关于《资本论》的普适价值,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王天义教授认为:《资本论》的普适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经济发展形式的统一性。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对人的依赖,人的依赖关系就是自然经济;第二个阶段是人对物的依赖,表现为商品经济;第三个阶段是人对谁都不依赖,自由发展。第二,马克思以三大崭新因素为内核建立了一个科学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第一个崭新因素讲了商品有二重性,劳动也必然有二重性。第二个崭新因素讲了工资的本质,工资第一次被描写为隐藏在它后面一种关系的不合理的表现形式。第三个崭新因素讲了剩余价值的一般和特别的区别。正是这三个崭新因素才使得马克思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第三,马克思以四个环节为支点,确定了社会化大生产情况下经济运行的框架。这四个支点,就是生产、分配、消费、交换。生产是起点,最终是为了消费。当前消费问题非常重要,扩大内需重点是扩大消费,而我们的消费怎么分析,内需怎么扩大?我认为马克思这个分析框架给我们非常重要的意义。

《资本论》的普适价值就在于它是一种方法,是用于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用于创建理论体系和分析各种经济现象的科学方法。从方法论的角度讲,它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二、从确定性研究向不确定性研究的演变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谢鲁江教授认为,西方经济学有一个演变,就是从确定性研究向不确定性研究的演变。对亚当徠斯密假说的研究,从马歇尔和瓦尔拉斯开始,把自然方法引进来,用实证来证明确实存在看不见的手。之所以论证,前提就是这个假说是可以证明的,是具有确定性的。后来从马歇尔和瓦尔拉斯之后的经济学家对确定性提出了怀疑。现在经济学的发展主要是从不确定性作为出发点来研究的。

不确定的研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放松了条件进行研究。二是完全否定式的研究。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归纳西方经济学向三个方向发展。第一,从对个人行为更加深入的研究。比如不完全竞争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博弈论等等。第二,研究认为个人行为合理性是有条件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能不能达到有机统一是需要条件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是我们希望的市场经济。第三,结果基本上是否定的。认为个人秩序不一定达到社会合意的结果,所以需要国家和社会干预,这是凯恩斯强调的国家干预。

由此我们能得出几点认识:首先,这是一个未解的命题,还需要研究。其次,还要研究所需的条件。如果我们认为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都是需要的,那么达到这个合意的结果,需要具备什么制度。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个人自由和秩序之间,是历史性的,没有一个普遍的真理。

三、改革、中国发展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应有的内容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何自力教授认为改革实践面临两大挑战。第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挑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宪法层面说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但是现实中,公有制为主体到底怎么体现的?第二,分配制度的挑战。我们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可现实最大问题是收入两极分化。如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怎么体现?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的根本性挑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桂田教授认为,从总体上来讲,世界上

现在只有一种发展模式,就是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这是先行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的目标,而后起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朝这个目标和模式迈进。当中国完成这些任务之后,还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到21世纪中叶,中国总人口达到15亿,到时候中国劳动力是7.5亿左右,如果一旦经济出现波动失业率达到10%左右,就有8000万左右的失业大军。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其次是城镇化后的城市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城镇化是我们的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率是不断提高的。当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按照城市化率 47%来计算,城市人口已经超过6亿。城镇化后的城市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可能比发达国家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更艰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宇教授认为,可以从五个层次来认识中国的经济模式。一是基本经济制度。二是经济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四是开放。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模式的走向,正确道路一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能搞全盘西化的资本主义模式,也不能搞教条主义的东西,一定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经济结构转型面临的挑战及绿色经济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制约因素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沈坤荣教授认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外部环境的演变。危机后很多国家采取贸易保护的措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产能过剩压力。二是宏观调控。从现有格局看,现有的财权和事权分权,中央和地方分权模式下,我们很难摆脱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但是由于市场的价格和收入之间很不匹配,使得中央宏观调控面临巨大压力。但是,调控真正压力来自于价格逆转之后财政收入的压力,因为财政收入是弹性的,财政支出是刚性的。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名誉院长李晓西教授认为,中国绿色经济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社会政治经济大背景要求 GDP还要保持一定速度,而人均GDP排在全世界100位以后,和高收入国家相比是10倍之差。第二,每年增加那么多劳动力,还有转移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怎么解决。第三,贫困和低保人群仍然不少。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农村贫困人口还有将近3600万,城市还有2300—2400万最低保障人口,要消除贫困还是要发展。第四,城乡和区域差距很大。

五、语言经济学的五大命题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教授认为,语言经济学的五大命题是:第一,语言能力是一种人力资本。第二,语言是一种元制度,就是最基本的制度。第三,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第四,语音有两个基本功能,第一个是作为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第二个是作为文化符号。第五,怎样看待母语安全问题。一个国家的母语是不是安全,更多是从文化符号意义上来说,如果汉语消亡了,这个文化可能就受到影响了,但是作为信息载体或者传播工具的语言,其实是无所谓母语安全不安全的。一个民族使用什么语言,这个语言安全不安全,取决于这个民族本身是不是强大,这个国家经济是不是强大。一个国家经济强大、各方面都强大,使用什么语言都是安全的。如果经济不行,其他方面也不行,这个语言就不会安全。

西方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

西方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 西方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一:互动媒体教学设计西方经济学论文 一、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在于,通过具体学科的教学交互活动的安排,以达到充分利用数字互动媒体设备与数字信息资源,促进学习者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者自身学习能力以及利用数字化设备与信息资源的信息素养能力。因此,在互动媒体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包含的步骤有:教学活动整体设计、师生交互设计、学习者交互设计、交互内容设计以及交互媒介工具设计。 (一)教学活动整体设计 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是在互动媒体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通过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来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进而结合目标和客体去设计必需的、合理的活动情景主题,明确大致的活动流程,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从而在后续环节中便于操作和执行。教学活动所具备的情景主题,为师生之间、学习者及其群体之间的共同理解与经验分享创造了宝贵的交互机会。教学情景的设计旨在促使学习者通过原有经验知识的回忆与提取,为学习目标提供共同经验,同时有助于为良好的互动关系建立基础。 (二)师生交互设计

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人际交互的主导核心仍然是师生双方。教学活动中,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知识的建构、技能的获得、情感态度的变化等,都有赖于教学活动中交互操作的结果。在互动媒体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尽管处于同一个时空维度中,但互动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却可以使双方有多维度的交流和互动———不仅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向的面对面、言语书面信息传播方式,还有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通过多媒体的人———机———人的交互传播模式,从而使得交互的实时性和互动性更强。这种师生间的交互形式以互动媒体为依托呈现出言语书面交互、实验操作交互、教师主导交互、学生主导交互的形式。 (三)学习者交互设计 学习者交互的设计是对学习者及学习者团体之间的具体安排和组织。基于教学活动整体设计的安排可供学习者交互选择的方式有合作式交互、竞争式交互以及角色式交互。合作式交互可以使学习者在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通过小组讨论、沟通、展示、汇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学习目标的建构。竞争式交互能够使学习者间形成进取的氛围,强化学习者自觉学习的动力。角色式交互可以使学习者端正认知态度,明确学习动机。 (四)交互内容设计 交互内容是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参考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涉及目标内容设计、支撑内容设计、交互规则设计。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交互内容首先让学习者了解学习目

空间经济学概念及其前沿

空间经济学概念及其前沿——新经济地理学发展脉络综述 【原文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原刊地名】成都 【原刊期号】20101 【原刊页号】75~82 【分类号】F107 【分类名】区域与城市经济 【复印期号】201005 【英文标题】Concept and Frontiers of Spatial Economics: 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utline of New Economic Geography 【作者】殷广卫/李佶 【作者简介】殷广卫,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新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上海200237;李佶,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国际业务部,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山东济南250012 【内容提要】本文综述相关文献提出并论证了以下观点:空间经济学是所有与空间维度有关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在空间维度基础上的融合,新经济地理学是空间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的最前沿的分支学科。在此基础上,论文梳理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并通过这一过程评述其基本思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摘要题】理论探讨 【关键词】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空间维度/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模型/新贸易理论 【正文】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10)01—0075—08 一、引言 近年来,在经济学界,“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这两个词汇无疑是“脍炙人口”的。作为经济学领域的学科名称,它们却常常引起困惑和争论。本文试图通过对文献的梳理表明它们具有如题所示的内在关系,并对作为经济学最新前沿之一的新经济地理学的概念内涵、发展脉络和核心思想给予评述,以期澄清和统一相关认识。 二、空间经济学的概念内涵 最新的英文版第二版《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2008)中的“空间经济学”词条由杜兰顿(Gilles Duranton,2005)[1]撰写:“何谓空间经济学?概括地说,空间经济学关注(稀缺)资源的空间配置和经济活动的区位。根据对概念的理解不同,空间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既可极其宽泛也可相当狭窄。一方面,经济活动必然发生于空间场所从而空间经济学可以关注经济学所关注的一切;另一方面,区位分析多数情况下只关注一个经济问题,即区位选择。”

产业经济学及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_第七届产业经济学与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

产业经济学及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 ———第七届产业经济学与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 尹莉1,3,刘国亮3,臧旭恒1,2 (1.山东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2.山东大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3.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本文对第七届产业经济学与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 述。涉及博弈论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以及与互联网产业相关的产业经济分析,垄断与竞争新形势下企业竞争策略的创新,国内外产业经济学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现实研究等内容,反映了当前国内外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动态。 [关键词]博弈论;网络产业与产业组织理论; 企业竞争策略;垄断与竞争[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 (2012)09-0089-07 2012年6月27—28日,“第七届产业经济学与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山东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山东大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大会收到世界各地高校和研究院所学术论文80余篇,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印度、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大陆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苏州大学和山东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届研讨会主要围绕国内外产业经济学前沿理论的研究,旨在探索和研究新形势、新背景和新条件下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竞争策略的演变,并由此提炼产业经济及相关领域研究的新方法、新规律和新思想,同时也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会议采取主题报告、集中评论、分组讨论和自由发言等多种方式,就博弈论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与互联网产业相关的经济理论研究、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垄断与竞争的新形势、企业竞争策略的创新,以及国内外产业经济学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现实研究等内容展开了为期两天的讨论。 一、博弈论的最新进展 日本筑波大学政策与规划科学研究所Mamoru Kaneko 教授作了题为“通过社会角色和合作实 [收稿日期]2012-07-3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产业组织的重大问题与对策研究”(批准号12AJY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构建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研究”(批准号12AJY006)。[作者简介]尹莉(1976—),女,四川资阳人,山东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国亮(1965—),男,山东莱州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臧旭恒(1953—),男,山东海阳人,山东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山东大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产业经济 】 2012年9月 第9期(总294期)Sep.,2012No.9 China Industrial Econom ics

应用文-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非物质原因理论研究综述--当代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前沿问题研究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非物质原因理论研究综述--当代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前沿问题研究'迄今为止,学术界缺乏对思想、道德、精神等非物质原因在 增长和经济 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很少将人的思想、道德、精神等非物质素质作为人力资本或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方面,缺乏对人的思想、道德、精神等非物质素质与家庭收入、贫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相关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在反贫困 中,缺乏思想、道德、精神等非物质反贫困或非物质扶贫措施(如思想反贫困或思想扶贫)的 。探索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非物质原因,既是重大的学术关怀,又是经济发展和反贫困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思想原因 (一)思想 人的经济行为与其他行为一样,受其思想观念支配,受其思想 驱使。思想是中性的,先进思想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反之则反。发展经济学家的论述已经涉及到人的思想观念及其转变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其“研究项目把‘发展’和‘不发达’的现实与思想观念结合起来”。佩雷菲特指出:“贫穷国家赶上富裕国家是可能的。追赶,首先是思想上的追赶。日本如果没有思想上的转变,还会是一个被贪婪的西方蹂躏的封建 ”,尤其是“竞争信念的思想主导着日本的发展。”而“满清的墨守成规、固守传统、敌视创新,无政府主义,内战使中国在3/4的世纪里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失之交臂。但在10年或20年之后,随着国民思想的解放,轮到把中国奇迹列入经济发展的历史不是不可能的。”刘易斯也认为,思想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大于物质的力量并指出:“人是由他们应该如何生活的思想所激励的,这些思想能影响社会经济变化,并且是社会经济变化的首要力量。”“在不发达国家里,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通常是,这些国家如同缺乏资本和自然资源一样,在社会领域里缺乏各种思想以及实现这些思想的人。”赫希曼指出,思想观念的转变成为经济变革的障碍,经济发展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吴碧英指出:“扶贫要先扶思想,改变观念,在制定扶贫方针政策时重在唤起贫困者脱贫意识”。叶普万认为思想观念贫困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众多国内学者揭示了解放思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国民从“左”的、姓“社”姓“资”的、姓“公”姓“私”等思想困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发展。 (二)新思想 刘易斯认为,新思想是人们对创新、冒险等新事物的认可、接受的态度。具有某种新思想的人即为“新人”,新人善于抓住经济机会,在影响经济增长变化方面起最主要作用。第一,经济增长源于经济机会,“一旦人们抓住经济机会是可能的,经济增长就会发生”,或者“新机会引起了新的富裕”,“对于经济增长来说,基本问题是抓住机会。因此,经济增长的加速可能是由于新机会的出现,也可能是由于制度的变化允许抓住业已存在的机会,或者也可能是由于两者兼有。第二,经济机会又源于冒险、创新等新思想。“经济增长要求人们有冒险思想,要求有适量的创新者”。因为,冒险、创新等新思想一旦转变为人的行动,将永远激励人去奋斗,是人们抓住经济机会的根本前提,“经济机会和新思想的这种积累性作用是相互

如何发表经济论文

京城四剑客之一何帆:如何发表经济论文 不发表,就发臭 也许是因为在经济学界出了几位像科斯和莫里斯这样的传奇人物的缘故,使得人们相信:在经济学研究中,发表的数量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少发文章,多出精品,才是经济学家的风范。像科斯那样有两篇论文就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因为已经修炼成旷世高手了。可是,我越来越觉得,像科斯这样的人物,只能在统计中做为异常数据忽略掉。经济学家的成才之道,仍然应该是"不发表,就发臭"(publish or perish)。而且我相信,经济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成正相关的。 我有四个理由支持这一观点: 第一,经济学论文的写作需要技巧,而这种技巧是"心照不宣的知识"(tac it knowledge),是需要"从干中学"的。经济学论文是为了阐述作者的观点,所以至少应该写得准确、明白。这听起来像是在初中的作文课上就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但是,从我近年来做经济学刊物编辑的经验来看,我发现至少超过一半的作者似乎都不会受到他们的中学语文老师喜爱。如何选择题目,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区分主次观点,甚至如何使用标点符号----不动笔永远也不会知道写论文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更何况,经济学有自己的行规和行情,比如行文的规范化、选题的前沿性等等,只有写得多,发表得多,才能逐渐摸索出个中诀窍。 第二,通过阅读做研究和通过写作做研究是两种风格迥异的方法,但是仅仅靠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做不出好的经济学的。正如《论语》里说的,"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通过阅读能够不断地刺激研究者的观点,但这些观点是发散性的,只有坐下来,确定了要写作的论文的题目,才能使作者的思维集中,并有一个引导思考的方向。有一位名叫莱德(Ladd)的经济学家建议,应该自我训练写下自己的思想,因为"当我在写作的时候,很多直觉就会产生。有一个事实常常是真实的,即直到我写作的时候,才对我所思考的东西有所认识。" 第三,我个人觉得,能否持续不断地发表有影响力的作品是区分才气高低的重要标准。才气意味着旺盛的精力和创造力,才气意味着不断地对自我提出挑战,

产业经济学书籍

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 中文参考资料总目录 一、国外着作中译本 1.[美]谢佩德,1980:《市场势力与经济福利导论》,易家祥译,商务印书馆。 2.[日]植草益,1988:《产业组织论》,卢东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美]乔治·J·施蒂格勒,1989:《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4.[美]肯尼斯·W·克拉克森,罗杰·勒鲁瓦·米勒,1989:《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华东化工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译,上海三联书店。 5.[英]劳杰·克拉克,1990:《工业经济学》,原毅军译,经济管理出版社。 6.[日]植草益,1992:《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7.[日]今井贤一、小宫隆太郎,1995:《现代日本企业制度》,陈晋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8.[法]泰勒尔,1997:《产业组织理论》,张维迎总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1997:《现代产业组织》,黄亚钧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0.[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1999:《反托拉斯经济学》,张群群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11.[英]卡布尔,2000:《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 12.[美]卡布罗,2001:《产业组织导论》,胡汉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二、国内专着与教材 1.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胡汝银,1988:《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3.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4.邓伟根,1990:《产业经济:结构与组织》,暨南大学出版社。5.王慧炯,1991:《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经济出版社。6.卢东斌,1991:《中国产业组织分析》,延边大学出版社。7.丁敬平,1991:《产业组织与政府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8.董守才等,1992:《工业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郑林,1992:《产业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10.马建堂,1993:《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前沿学习心得

经济学前沿学习心得 沈飞应用经济学 201221110321 经过12周的经济学前沿课程的学习,尽管每位老师给我们的上课时间很有限,但是我还是从中学到了很多。通过学习,我不仅初步了解了产业经济学的前沿进展,同时也了解了各老师在经济学这个大学科下不同的重点研究方向,其中有詹晶老师的国际贸易中的三农问题研究、易永锡老师的排污权研究、刘文君老师的能源经济研究等。 众所周知,经济学作为一个大学科,其包含了众多的学科分支,而我的研究方向则是偏向于产业经济方向。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同时又称为中级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 目前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主要趋势集中在新形势、新环境和新条件下产业组织理论的新进展和企业竞争策略的演进,以及产业经济学前沿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经济理论的最新进展等。归根究底,我认为产业经济学前沿必须要结合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所做的研究才是有意义的,理论之所以先进,是因为我们能将其学以致用,解释并预测现实的发展。 在研究过程中,常用到的计量经济学工具有SPSS、Eviews、STATA 等软件,主要分析方法有博弈论分析方法、相关性分析法、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方法等。研究中常结合数学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并对某种趋势加以预测。然而在我们常用的三种计量软件中,SPSS用于问卷分析方面很好,倾向于处理横截面数据,入手也比较容易;Eviews用

于计量分析,偏向于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应用,对于理论知识要求比SPSS高;而STATA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及流行病学领域,因此主要用其处理面板数据。尽管这三种软件的使用各有侧重点,但是我仅对Eviews有一定的了解,在论文写作中,不是很熟练的运用Eviews软件处理时间序列数据,随着计量方法的不断改进,尽管Eviews的应用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普遍,但是由于所学专业的问题,所以Eviews软件仍是处理数据的首选。所以还要更加深入的学习Eviews软件,或许陈灯塔老师所著的《应用经济计量学---Eviews 高级讲义》是个不错的选择,尽管这样,我认为计量的基础还是很重要,所以我会一方面加强计量基础,另一方面会继续深入学习Eviews。但是在现在的研究中,由于问题的切入点不同,可能软件的使用也不同,因此,不仅要能熟练的使用一种计量软件处理现实中的问题,还应该对其他的软件有所了解,比如STATA、SPSS以及最近比较流行的R语言等。 在研究过程中,对某个问题的研究可能需要几种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比如我们在用Eviews软件对变量的处理中,可以得到各变量对模型的影响程度;然而在SPSS软件的使用中,也可以对各变量使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而得出对模型有重要影响的变量;同样,在邓聚龙教授提出的灰色理论中,也可以使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再对各因素间的关联度进行排序,也能得出各因素对模型的影响份额。即使在仅使用Eviews软件的情况下,我们常用的拟合方法是OLS,但是我们也会使用其他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比如

产业经济学书籍

产业经济学书籍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 中文参考资料总目录 一、国外着作中译本 1. [美]谢佩德,1980:《市场势力与经济福利导论》,易家祥译,商务印书馆。 2. [日]植草益,1988:《产业组织论》,卢东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美]乔治·J·施蒂格勒,1989:《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4. [美]肯尼斯·W·克拉克森,罗杰·勒鲁瓦·米勒,1989:《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华东化工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译,上海三联书店。5. [英]劳杰·克拉克,1990:《工业经济学》,原毅军译,经济管理出版社。6. [日]植草益,1992:《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7. [日]今井贤一、小宫隆太郎,1995:《现代日本企业制度》,陈晋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8. [法]泰勒尔,1997:《产业组织理论》,张维迎总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 [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1997:《现代产业组织》,黄亚钧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0. [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1999:《反托拉斯经济学》,张群群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11. [英]卡布尔,2000:《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

12. [美]卡布罗,2001:《产业组织导论》,胡汉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二、国内专着与教材 1.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胡汝银,1988:《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3.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4.邓伟根,1990:《产业经济:结构与组织》,暨南大学出版社。 5.王慧炯,1991:《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经济出版社。 6.卢东斌,1991:《中国产业组织分析》,延边大学出版社。 7.丁敬平,1991:《产业组织与政府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 8.董守才等,1992:《工业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郑林,1992:《产业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10.马建堂,1993:《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方甲,1993:《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芮明杰等,1993:《产业经济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3.夏大慰,1994:《产业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4.李贤沛等,1994:《工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15.党兴华,1994:《产业经济学》,陕西人民出版社。 16.汪斌等,1995:《产业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17.于立、王询,1996:《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产业经济学前沿与热点

产业经济学前沿与热点结课论文中国房地产业前沿与热点研究 姓名 学号 院系 班级 2011年11月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国内的房地产业发展概况以及热点问题分析,当然 国内的市场还是跟国外市场有一定联系,但关系不大,在此不做讨论。分析房地产行业热点问题,像保障住房、产业政策、北京市房地产情况等问题,从此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房地产业还在迅速的发展,更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究。而对于未来市场的分析,我们又得注意整个国家的制度问题,国民的生活问题。总之,中国房地产业需要更深刻的改革和分析。 关键词:政策环境;北京市房地产;商品房和保障房。 正文 引导语:房地产业,对于目前来说一个尤为突出的产业,尤其是在中国。当然这取决于房地产业它所处的环境以及发展阶段等多方面的因素。总的来讲房地产业已经深入到中国的各个阶层,无疑不得说这是一个热点问题,更是一个让人堪忧的问题,当然我们更看重的是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这是我们需要讨论的前沿问题。在中国这个社会中,人们的文化,政府的政策,商家的利益诉求等导致了如今这个比较肮脏的房地产行业,但是我们也不可将其一棒子打死,只有具体分析了它的特点,掌握了它的发展规律,才能让房地产业更好的服务于民,造福于社会。 中国房地产现状及未来市场分析 对于目前来说,房地产业似乎是一个比较缓和的时期,这主要是国家政策的高压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房地产业的不规则快速发展的势头。而分析中国房地产业主要是在城市发展,以京沪深等大城市为主导,其余大部则跟风而上,从中谋得发展。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现实来看,虽然受限购、限价、限贷等政策影响,但房地产业向上发展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原因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依然在进行,今后10年是前期进城农民买房、安家、就业,实现真正城镇化的重要时期,因此,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依然强劲,改善住房需求也将持续释放。 从产业周期看,前20 年可以看做是房地产业发展的起步期和快速发展期,今后10 年,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将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后半段,并逐步进入稳步发展期。 房地产热点问题分析 一、房地产发展特征分析 1、尽管政府政策对房地产有一定的限制,但是总的来讲,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竣工总量、 销售总量、价格等数量指标还是在不断的增长。 2、房地产开发数量巨大,人均居住面积不断走高,但人均拥有率却不一定高。 3、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产业结构失衡,虽然俩者的数量都是在不断增加的,但是比较 而言商品房还是占有比较大的优势,这无疑在另一方面使经济适用房很难站稳脚 跟。 4、土地问题严重,房地产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在另一方面

1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前沿

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N.格里高利·曼昆,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院学习经济学;讲授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 曼昆教授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合作研究人员,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顾问;他还供职于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设的经济学高价水平考试委员会;从2003年到2005年,他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微观经济学前沿 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发展完全的学科,它还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对于经济学,我们有3个处在经济学前沿的题目。他们分别是: 1)对称经济学——人们在生活当中不免有人比另外一些人知道更多的消息,你能保证别人知道的你全都知道么(这就是不对称)。 2)政治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工具去理解政府的职能。 3)行为经济学——把心理学的观点用于研究经济问题。 第一节不对称信息

隐蔽性行为 道德危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忠诚或者不合意的行为的倾向。 比如为了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故意去弄坏已经投保的车子,投保了巨额人身保险的人去…… 他出现的关键在于一方无法完全的获取另一方完全的信息,导致道德危险的出现。 再解释两个概念。 代理人:一个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委托人:让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恩。雇佣关系是一个好的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例子。老板是委托人,工人是代理人。道德危险是工人在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情况下偷懒。 那么,雇主可以这么做防止道德危险的出现。 a) 更好的监督(强力监督) b) 高工资(失去工作就难找这样的工作了) c) 延期支付(比如年终奖金) 隐蔽性特征 逆向选择:从无信息买者的角度看,无法看到特征混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真得很晦涩,他的意思也就是卖者对要出售的物品的特征了解的比买者多的市场上产生的问题。也就是说买东西的人要承担更大的质量风险。我们为什么总是不愿意在网络上买东西,就是这个原因,人们当面购物,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而在网络上购物的话,人们能够获取的信息要少很多,相对于人们得到的这些便宜(网上的东西总是稍微便宜些),人的或许并不会选择在网上购物。直到有一天人们渐渐对网络购物的质量得到了信赖……

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一、中文著作 1.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胡汝银,1988: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3.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4.王慧炯,1991: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产业组织的初步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5.丁敬平,1991:产业组织与政府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 6.董守才等,1992:工业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马建堂,1993: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方甲,1993: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夏大慰,1994:产业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0.夏大慰,1994:产业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1.汪斌等,1995:产业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12.于立、王询,1996: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

出版社 13.龙茂发等,1996:产业经济学概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4.毛林根,1996:结构·行为·效果——中国工业产业组织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5.张维迎,1997:博奕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6.王惠臣,1997:论运输管制:公共性与企业性的悖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7.陈秀山,1997: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商务印书馆 18.邬义钧等,1997:产业经济学,中国统计出版社 19.杨公朴、夏大慰,1998: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史忠良等,1998: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21.李悦,1998: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2.谢地,1998:产业组织经济学,吉林大学出版社 23.吴汉洪,1998:西方寡头市场理论与中国市场竞争立法,经济科学出版社 24.王俊豪,1998:英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上海三联书店 25.刘树杰,1999:垄断性产业价格改革,中国计划出版社 26.金碚,1999:产业组织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27.王俊豪,2000: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中国经济出版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的文献综述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当前的中国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宏观经济景观:一方面是货币过量供应,流动性泛滥,一些商业银行因为存差过大而发愁;另一方面是企业借钱难、筹资难,许多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为资金不足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他认为问题症结在于,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组成的金融体系发展严重滞后,使富裕的资金无法流入最有效率的产业和企业,资金流通不畅的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综观各个发达国家,几乎毫无例外的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而且似乎经济程度与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也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究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912 年,Schumpeter 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被认为在经济理论史上第一次论述了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金融机构满足新兴企业信贷要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并强调银行的功能在于甄别出最有可能实现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的企业家,通过向其提供资金来促进技术进步。继熊彼特之后,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对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萨伊定律提出了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K.Wicksell,虽然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主要强调的是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 Friedman 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 Joan Robinson 也认为金融体系的出现和发展仅仅是对经济增长的被动反应。新古典学派同样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什么关系。Robert Lucas 根据理性如预期学派的分析,认为经济学家过分强调了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为理性的人们往往可能会在货币供给量变化之前就已调整了自己的行为,故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即使在短期内也是垂直的。 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和互动关系 20 世纪 70 年代,Mckinnon 和 Shaw 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

经济学前言

经济学前言 1、十余年来,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规定,在最低工资标准调控问题上,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提高政策。这体现了: ①生产决定分配②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内因与外因辩证统一(B)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2、小黄在网上购得《高考1977》电影票,去电影院观赏了这部感人的影视作品,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小黄的行为属于( ) A.生产活动与交换活动B.交换活动与分配活动C.分配活动与消费活动D.交换活动与消费活动 3、“制造成本价”、“批发价”,“零售价”.这些“价”所对应的经济活动的环节分别是( ) A.分配,交换、消费 B.分配、交换、分配 C.生产、消费、消费 D.生产、交换、交换 4、人们把我国实施“菜篮子”工程的成功经验概括为:要想填满“菜篮子”,必须搞好“菜园子”和“菜摊子”。只有搞好“菜园子”和“菜摊子”才能填满“菜篮子”,这表明(D) A.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B.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二者互相决定 C.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D.生产、交换、消费是经济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环节 5、2010年中国的网络购物爆发式增长,成为网络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并带动包装、物流快递等多产业发展。这体现了网购消费A A.作为新的消费热点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迅速成长B.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C.能够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够提高劳动者的质量D.将改变人们的生产和娱乐方式推动社会进步6、(2011浦东期末)7.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经济学理论并没有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它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D A.经济学理论可以在实践中总结B.要切实维护自身合法的经济权益 C.经济学理论不是一套完整的体系D.要学会用经济眼光分析社会现象 7、当前,我国工资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四方面:行业企业间,城乡间,地区间,高管和普通职工之间。近年来这四方面差距在不断扩大,应引起社会重视。这反映了我们要注重( C ) A.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 8、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B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 9、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死亡。”这句话说明①社会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是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③生产是经济活

《产业经济学》课程参考书籍

《产业经济学》课后参考书籍 建议选用教材: 1.《产业经济学》,苏东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产业经济学》,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书目: 1. 刘志彪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邬义钧,胡立君:《产业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 杨公朴,夏大慰主编:《产业经济学教程》(修订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美]斯蒂芬〃马丁著:《高级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美]泰勒尔著:《产业组织理论》(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6.[美]多纳德〃海德里、克〃莫瑞斯著:《产业经济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7.J〃卡布尔著:《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税务出版社2000。 8.[美]刘易斯〃卡布罗著:《产业组织导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9.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著:《现代产业组织》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0.谢识予著:《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1.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2.巨荣良、王丙毅著:《新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13.因内恩?马可—斯达德勒等:《信息经济学引论;激励与合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4.[法]让—雅克?拉丰、大卫?马赫蒂摩:《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5.新制度经济学名著译丛,包括《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交易成本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反托拉斯经济学》《契约经济学》《制度契约与组织》《经济演化》等,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2003 16.[美]威廉H.格林:《经济计量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7.[美]J.约翰斯顿、J.迪纳尔多:《计量经济学方法》(第四版)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18.[美] 斯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19.[美]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0.孙天琦:《产业组织结构优化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1.[美]潘卡基.格玛沃特著:《产业竞争博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2.方甲主编:《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3.何诚颖:《中国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经济学前沿课程感想

经济学前沿课程感想 最近两周我们学习了经济学前沿课程,其实一开始我是不知道这门课会给我们传授什么知识或是改变某种想法。通过短短几节课的听讲,我知道经济学前沿课程总共包括了主要四个方面,它们分别是:中欧服务贸易、城市经济学和中国城市化进程、共享经济利弊分析和资源环境经济学前沿。我在听讲的过程中所能感受的最多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每一位授课老师都会讲很多关于国外经济的案例,好让我们对国外的情况有所了解和有所掌握。 谈到对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部分,那一定是今天刚讲的资源环境经济学前沿专题了,因为我本身也对环保方面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在讲课时,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环保方面的知识,向我们很细心的讲了什么是PM2。5、什么是雾霾等等,然后慢慢地将关于经济的部分通过举例的方式穿插到教学当中去,这些例子都很具有代表性,其中有很多是老师亲身经历的,而且这些例子大都通俗易懂,很容易让我们大家理解老师要讲的东西。 对于资源环境经济学前沿专题而言,我觉得最主要的研究目的就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如何好好协调,实现“双赢”。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社会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然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环境效益具有公共性。例如,一户人家在房前屋后种了许多花草,把屋子周围布置得像个花园,居住环境变得十分幽雅,但实际的得益者并不只限于这户人家,因为邻居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进。此类行为都产生一些没有办法完全收归私有的利益。反过来说,环境被破坏带来的影响也是公共性的。例如,各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

区域经济差异-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差异的理论综述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本文将对主要的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做简要的综述。 1.1 区域经济差异 关于区域经济差异的概念,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认为区经济差异是各区域之间经济增长总量上的差异。如区域之间在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方面的差异;第二,把区域经济差异视为各领域之间的经济增长总量及其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不仅研究了区域之间某一时间的经济差异状态,还研究了其变化的过程;第三,认为区域经济差异应包括各区域之间在经济增长总量、增长速度、相关人均经济指标、经济结构乃至经济发展条件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这种观点企图全面反映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各方面的不相同的现象。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就是认为,“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 从以上的几种观点不难发现,它们所涉及的几乎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某个或某些时点的状态或结果,而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形成这些状态和结果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变和缩小这些差异,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在这方面研究了许多现实的问题。 总结起来,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资源察赋的差异,资源禀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又包括地理位置、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等,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第二,是制度的差异,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第三,是历史和文化。事实上,区域差异理论多是从这些方蕊来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和总结这些差异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从而提出如何缩小差异的建议。 1.2 重要的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一)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是在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区域之间要素报酬的差别将会通过要素流动趋向均衡,其中市场机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通过供求和价格的变化最终消除区域之间人均收入的差别,导致经济增长的均衡。

经济学原理 (7.5)--微观经济学前沿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II (Spring 2012) Homework #1 (Lecture 1-2, Due on Mar. 7, 2012, submitted in class) Note:All textbook problem numbers refer to “Problems and Application” part in corresponding chapter, the 5th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ition of the textbook. For Chapter 18 1.Textbook, Chapter 18, #1 2.Textbook, Chapter 18, #8 3.Textbook, Chapter 18, #9 4.Textbook, Chapter 18, #10 5.When a labor market is a monopsony, the monopsony firm a.hires more workers than would a competitive firm. b.hires fewer workers than is socially-optimal. c.pays a higher wage than would a competitive firm. d.is nevertheless regarded as a competitive firm in both the input and output markets. 6.技术进步与劳动市场 某城市有许多家相同的快递公司,他们雇佣的送快递工每人每天可以送10份快件。该城市每天需要送快递的潜在顾客数量为10万人,每个顾客愿意为每份快件支付10元。送快递工处于一个竞争的劳动市场上。 (1)画出送快递工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 (2)画出送快递工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送快递工的均衡工资是多少?均衡的送快递数量是多少?是否可能有多种结果?如果是,分别在图形中加以表示。解释你的 结论。 (3)现在,技术进步使得每个送快递工每天可以送15份而非10份快件。重新画出劳动需求曲线。送快递工的均衡工资是上升,下降,还是都有可能?此时,均衡的 送快递数量是上升,下降,还是都有可能?利用图形解释你的结论。 (4)假定技术进步不仅使得每个送快递工每天可以送15份而非10份快件;而且经济增长使得潜在的顾客数量从10万人增加到15万人。此时,送快递工的均衡工资 是上升,下降,还是都有可能?均衡的送快递数量是上升,下降,还是都有可能? 利用图形解释你的结论。 For Chapter 19 7.Textbook, Chapter 19, #1 8.Textbook, Chapter 19,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