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围城”何止让市民人均坐拥森林440多平方米,近来大规模的绿化建设,已使广州的“热岛效应”得到初步遏制。从事多年气候研究的气象专家看了前天本报头条《广州人个个都是“绿色富翁”》之后如是说。

热岛效应减缓

是上升很快、下降缓慢,到了夜间也降不下来,比城郊明显高出2-3℃。技术人员根据对遥感影像图和城市气象观测数据综合分析发现,近年来,广州城市“热岛效应”已有减弱迹象,温差大于1.2℃的热岛面积已停止扩大,温差大于1.6℃的强热岛面积已有缩小趋势,闹市区的“热岛效应”明显降低,特高温区减少。

“是大型绿地带给我们最大的生态效应———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气象专家认为,绿地是城市的“肺”,是天然的“空调”和“空气清洁器”,其降温效应主要归功于它能对水分和太阳进行吸收和蒸腾,并清洁空气中的毒气。夏季林区的太阳辐射量为非林区的66%,平均辐射温度可降低14.1%。赤裸的街道气温如高达40℃的话,公园林地可降低5.64℃,仅为34.36℃。

绿化里应外合

绿化是城市建设的精华,缺少绿化的城市,也就缺少了灵气。羊城人开始意识到这个城市除了需要摩天大楼外,更需要一种神韵,而“绿化”无疑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一张王牌。

事实上,20年来羊城人种下的4亿多棵树,已改善了广州的小气候。气象专家高兴地算了一笔帐:一亩面积的松林,在整个夏季可以向空气中排放142吨水分,使空气湿度增加15%到20%,可使气温下降0.8℃-0.6℃左右。

城外远郊森林围城,市区绿化遥相呼应。从“一年一小变”开始动迁造绿、见缝插绿、破墙透绿、环城围绿……一处处青翠欲滴的景观让市民们眼前一亮。

地面在忙于绿化,空中也可以搞。荔湾区将地面绿化与空中绿化结合起来,建设立体性绿化。如今,家家户户建起了“屋顶花园”,布置些小灌木,种植些花草;在街头巷尾见缝插绿建花廊,配植小叶榕、高山榕、大王椰子、刺桐、乔灌木及地被草坪,美化了空间,缓解了酷热。

内环路沿线的绿化按不同的地理条件,采用风格各异的设计,形成了以点、线、面相结合,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全线总绿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

绿肺逐日扩张

按照编制中的“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到2005年,广州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将达到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布局模式为“一带两轴,三块四环”———“一带”:沿珠江两岸开辟30-80米宽的绿化带,成为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的胜地;“两轴”:沿新、老城市发展轴集中建设绿地。其中老城区绿轴(越秀山-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海珠广场)宽达50-100米,新城市绿轴(白云山东南部-燕岭公园-火车东站广场-海心沙)宽达100-200米;“三块”:即分布在中心城区边缘的三大块楔形绿地,分别为白云山风景区、海珠区万亩果园和芳村生态农业花卉生产区;“四环”:沿城市快速路系统建设防护绿带,其中内环路防护绿带宽10-30米、外环路宽30-50米、华南快速干道及广园东路宽50-100米、北二环高速公路宽300-500米。在中心城区东南部建设巨型“绿心”,包括海珠果树保护区、小谷围生态公园、新造-南村-化龙生态农业保护区等,总面积达180平方公里。

气象专家说,只要坚持像这样建绿,广州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就可减缓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的水平。

论园林建设对改善小气候及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作者:王小军来源:景观中国添加日期:10年07月08日

一、园林的构成要素

1、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2、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3、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

4、建筑

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

5、书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

二、气候的构成要素

一)气候形成的辐射和热力因素

气候的冷暖变化,是大气热力状况的表现。实质上是大气中热量收支和多少的反映。空气中热量多少和变化,又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及其热量交换、转化的结果。大气的热能主要来自地球表面、地球接受太阳辐射能的同时,本身有放射热辐射,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二)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

地球上各种规模和形式的空气运动综合情况就是大气的环流。大气环流的原动力是太阳辐射能,大气环流把热量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从而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性的热量、水分的分布,是各地天气、气候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三)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有是空气运动的边界面,它对气候形成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就下垫面的差异性及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来说,海陆间的差异是最显著的。海陆间通过热力和动力作用影响大气,改变大气中的水、热状况,影响环流的性质、强弱,形成海陆间的气候差异。

三、水与气候的相互关系

一)水与太阳辐射和热力

1、水汽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分别受到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微尘、氧和臭氧以及云滴、雾、冰晶、空气分子的吸收、散射、反射等作用,而使投射到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完全到达地面。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气中某些成分具有选择吸收一定波长辐射性能的特性。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成分主要有水汽、氧、臭氧、二氧化碳及固体杂质等。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后变成热能,因而使太阳辐射减弱。

因此,可以说水汽对减少太阳辐射保护地球生命的功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