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制度经济学知识点

制度经济学知识点

交易成本(科斯《企业的性质》提出)价格机制的运行并非没有成本(科斯)一、交易费用的内涵产权经济学的观点:交易费用:指与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

二、交易费用的成因有限理性: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客观上只能有限地做到这一点的行为特征。

机会主义:经济人会以狡黠的方式追求自身的利益,随机应变,投机取巧,有目的、有策略的利用信息。

此时,怎样采取措施遏止机会主义也就有了经济意义,当然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成本。

资产专用性:是用来描述资产的可调配性的,是指在不牺牲其生产经营价值的条件下,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其他替代用途或是被替代使用者重新调配使用的程度。

资产专用性划分为五类:地理区位的专用性、人力资产的专用性、物理资产专用性、完全为特定协约服务的资产以及名牌商标资产的专用性。

与交易相关的资产的专用性越强,则交易关系的持续性就越重要交易的不确定性:当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很高时,交易双方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就无法预期到,因而也就很难把未来的可能事件写入合约中。

交易频率:专用的治理结构需要成本,因此,必须有足够多的交易频率才能够回购投资成本。

三、应用:交易费用与企业规模企业规模会达到这样的一点: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

哪些因素会导致企业规模变化原因一:管理的成本变化原因二:市场交易的成本变化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将许多纵向生产阶段之一内化为企业的一部分。

交易费用问世前:技术决定论和市场缺陷论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解释纵向联合现象,认为纵向联合的基本动力仍是现有的和潜在的交易费用。

资产专用性越高,市场交易的潜在费用越大,纵向联合的可能性就越大。

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动因产业环境动因:供应商议价能力产业环境动因: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路径技术转让理论技术越复杂,转让本身的交易费用就越高。

技术有两种:(1)物化技术,比如先进的设备;(简单,费用低)(2)非物化技术,比如操作设备的方法。

制度经济学笔记

制度经济学笔记

制度经济学第一讲导论一、什么是制度经济学、1、名称: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NIE)。

2、定义: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制度的学科。

(1)研究对象:制度。

分为三个层次。

①、微观:企业、公司治理,劳资关系。

(企业文化)②、中观:市场制度。

(股市)③、宏观:国家一级的宏观制度供给。

(标的物产权)(2)视角:经济学视角一一效率.(帕累托:集体总效用的增进)(3)方法:两种方法①、主流制度经济学方法一一主流经济学,即新古典经济学一一方法论和个人主义。

堡垒:理性经济学,理性经纪人假设。

缺陷:假设理性、稳定的,建立模型,使用数学方法,但易出现教条主义,当现象与事实不符时,应改进理论而非现实.②、马克思一一历史方法。

第二讲交易成本一、科斯对交易成本理念的发明。

1、亚当斯密《国富论》:推崇分工和市场协作。

分工的好处:①、学习曲线(微观):熟练便能多快好省地生产,从而促进效率.②、集中处理工序,产生规模效应。

协作:协调的方法:①、市场交易:通过市场,A-B-C.②、行政指令:大公司多为科层制,档次分明。

任务分配A-B-C.亚当斯密:拆分分工,支持市场交易.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更有效率--市场经济.2、科斯的质疑:既然分工越细越好,那么英美应充满许多小公司。

①、原因:交易成本的存在.(购买:寻找合适的购买对象--鉴定:交易标的物一-签约--违约成本:法律援助--违约的损失)②、解决方法:(上下游)兼并/纵向一体化。

以节约交易成本,这就是大企业存在的原因。

3、对科斯的质疑:为什么全世界不和成一个大公司?①、原因:公司内部交易成本,管理费用.②、解决方法:比较市场(外部)与公司(内部)的成本,寻找均衡。

二、交易成本的成因--四个维度。

1、完美市场--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完全竞争,机会主义人。

(1)完全理性:要求计算系统科学完备,计算能力无穷大。

现实会出现系统偏差、计算错误。

今天的前提:有限理性。

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制度经济学是一门探讨经济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的学科。

它强调了制度对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并关注制度对经济发展的潜在作用。

本文将对制度经济学的重点进行整理,内容包括制度概念的解释、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内容。

首先,制度是指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的规则、制度安排以及相应的执行机构。

制度在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资源配置、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制度概念的核心是规则,它包括宪法、法律、习俗、组织和市场等各种规则。

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新制度经济学和制度变迁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制度的经济功能,并将制度分析与经济理论结合起来。

它主张经济制度的性质将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成功。

而制度变迁理论关注制度变更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它认为制度的变迁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

首先,它关注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研究表明,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良好的制度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的正常运行,增强经济主体的信用和合作意愿。

其次,制度经济学关注制度的演化和变迁。

研究表明,制度的变迁是一种动态过程,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研究制度变迁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制度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制度经济学关注制度建设和。

良好的制度环境需要不断和创新,以适应经济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

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建设和的路径和方法,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制度经济学可以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例如,制度经济学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市场监管机制,以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制度经济学还强调了法治和自由的重要性。

良好的法制环境和个人自由权利的保护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总之,制度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制度对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并研究制度的演化、变迁和。

制度经济学重点2

制度经济学重点2

1.康芒斯:制度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人有意识的集体行动的表达(集体控制个人行动的方式、个人通过集体谋取更大的利益、制度通过集体指导、约束、改善个人的经济行为)2.集体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公共产品(无排他性、无竞争性)、共同或集体产品(有些资源无排他性或限制起来成本太高,可以采取共同产品的方式供给)3.集体选择的特征:交易费用比个人选择高、必然忽略个人偏好的多样性、一般通过代表进行、会出现“贪婪的少数派”支配多数派、集体选择中大多数人处于“理性无知”状态4.影响集体行动的因素:集团的规模、个人获益度、集团的组织成本、“选择性”激励5.克服集体行动困境的方法:尊重个人自由选择、权力分散化、民主的开放系统、增加社会平等程度6.帕金森定律(揭示了官僚主义扩张和必然产生的低效率本质):一、冗员增加原理: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二、中间派决定原理:为了争取中间派支持,双方颇费心机进行争取,特别是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

所以,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中间派成了主角;三、鸡毛蒜皮定理:即涉及的金额越大,讨论的时间越短,反之时间则越长,会花费政府很多时间。

四、办公场所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呈反比。

五、嫉妒症:在嫉妒症流行的机关里,高级主管辛苦而迟钝,中级干部勾心斗角,底层人员垂头丧气而不务正业。

六、退休混乱:工作表现越优秀,任职时间越长,越难寻找合适的接替者,而在位者总会设法阻止职位较低的人接近自己的职位,以至不得不延长自己的退休时间。

7.帕金森定律存在条件:1.必须是一个组织2.寻找助手以达到自己目的的不称职的管理者本身不具有对权力的垄断性3.这个管理者能力极其平庸4.这个组织一定是一个发展中的组织8.国家契约论:暴力潜能平均分配(国家是维护产权的机构;国家推动、引领经济增长);国家掠夺轮:暴力潜能不平均分配(国家是利益集团的代表、国家以维持自身统治为最高目标);国家工具论(国家是统治阶级压迫其他阶级的工具、国家追求统治阶级的利益最大化)9.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对统治者居于统治地位的社会认同感及其法律基础(君权神授说、贵族血统论、民主选票);确立合法性的手段:压制竞争对手、垄断信息(愚民政策)10.国家是合法暴力的垄断者,依靠强制手段维持法律和秩序;国家的统治者并非总是能任意胡作非为的,因为存在着被统治者的抗争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竞争;国家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也要重视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但并非总是如此11.国家的四大职能:1、国家是制度的最大供给者2、国家是产权的界定者和保护者3、国家是第三方的实施者4、国家是不同利益集团关系的协调者12.诺斯的国家理论:把国家视为一种组织,揭示了国家和产权的内在联系(由国家界定和行使产权的类型以及行使的有效性),揭示了国家的内在矛盾(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又是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源(诺斯悖论);国家权力是保护个人权利最有效的工具,国家权力又是个人权利最大和最危险的侵害者;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麻烦),“自然状态: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两次经济革命、自然状态是建立在个人交易基础上的、自然状态是一个非对称的世界、自然状态维持稳定是第一要务)13.产权激励与制度变迁:诺斯等认为,制度因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种能够对个人提供有效激励的制度是保证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其中产权最重要。

制度经济学重点

制度经济学重点

制度经济学重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人的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即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威廉姆森对交易费用的发展:他将交易费用分为两部分:一是事先的交易费用,即为签订契约、规定交易双方的权利、责任等所花费的费用;二是签订契约后,为解决契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从改变条款到退出契约所花费的费用。

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正统经济理论的三大柱石是:天赋要素、技术、偏好。

制度是第四大柱石。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具有超凡解释力的原因:放宽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系列假设。

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新制度经济学引入制度因素分析修正了新古典的缺陷,但其理论研究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新古典经济学。

诺思说,新制度经济学保持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稀缺和竞争等理论,修正了理性的假设,引入的时间维。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

制度的分类:第一,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第二,用于影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配置风险的制度;第三,用于提供职能组织与个人收入流之间的联系的制度;第四,用于确立公共品和服务的生产与分配的框架的制度制度是一种公共品:公共物品——一个个人消费这些物品和服务不会有损其他任何人的消费。

为什么说制度是一种公共品?-- 制度作为一种公共规则,是就制度的最终状态来说的。

可能开始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规则。

非正式约束: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有持久生命力,构成代代相传文化的一部分。

意识形态及其重要性: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

新制度经济学家更关注其经济功能。

意识形态是减少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费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

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第一,节约交易费用;第二,激励功能;第三,约束功能;第四,保持团体内部团结和稳定;第五,调节经济运行;第六,降低正式制度的执行费用。

新制度经济学 复习 要点 总结

新制度经济学 复习 要点 总结

名词解释新制度经济学: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科斯革命:科斯在微观经济学中增加一个新的成本分类,这个新的理论被接受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有限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们不能像完全理性一样时刻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行动。

制度变迁:新制度的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的过程。

路径依赖: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变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理性: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通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限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

互惠制度:互惠互利的制度,即一种双方承担义务的制度,一方做出给予的另一方必须给予相应的回馈。

交易费用:指交易成本在完成一笔交易费用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产权: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包括财产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外部性:社会成员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动后果的不一致性。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委托—代理关系:为了使交易双方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委托人希望设计一种契约机制授权给代理人从事某项活动,并要求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活动。

资产专用性:某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专门用途的资产就难以改变为他用,如果要改为其他用途,定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剩余索取权:是一项索取剩余的权利,也就是对资本剩余的索取,即经营者分享利润。

剩余控制权:相对于合同收益权而言的,指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的余额的所有权。

寻租:在非市场领域,通过政治行动获得比通过市场活动所获得更多的报酬。

利益集团:一个由拥有某些共同目标并试图影响公共政策的个体构成的组织实体。

诺斯悖论:国家权力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另一方面,国家权利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又是对个人财产安全的限制和侵害,就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

制度经济学重点

制度经济学重点

名词解释1.制度:规范和制约人或组织活动、行为、关系的一系列规则。

2.资产专用性: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

一项资产的专用性与这一资产用于其他用途或由不同使用者利用时其生产价值的损失程度成正比,损失程度很大时,为专用性资产,反之,则为通用性资产。

3.外部经济效果:一个经济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4.寻租:社会中的个体利用合法手段获得特权以占有租金的活动,这是一种直接的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5.产权:①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他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②产权不是由个别权利构成的,而是一种权利束,可以分解为多种权利并统一呈现一种结构状态。

③产权一方面是在国家强制实施下,保障人们对资产拥有权威的制度形式;另一方面又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人们对资产能够拥有权威的社会强制机制。

6.企业:在特定生存空间、有独立的经营财产、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为了特定的利益目的而进行生产(包括劳务的生产)的生产经营组织。

7.团队生产假说:企业生产本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

团队生产必然导致计量团队成员对总产出贡献份额的困难,在监督存在费用的情况下,团队成员的偷懒行为不可避免。

8.公司治理结构:约束股份公司经营者行为、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的一系列组织机构、制度安排和客观力量。

9.道德风险:交易双方在交易协定签订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益的行为。

逆向选择:市场的某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余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损,那么倾向于与对方签订协议进行交易。

10.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

11.人力资本产权:①人力资本产权的本质是由人力资本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是制约人们行使这些权利的规则。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总结 - 副本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总结 - 副本

1.新古典经济学:指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边际分析方法和原则为特征的各种学说(新古典经济学实际涵盖了从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经济学之间西方主流经济学,这种经济学构成后来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切命题和基本分析方法都包括在最初由瓦尔拉斯提出的、至今发展为“阿罗—德布鲁模型”的市场一般均衡体系中)新古典的内核: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相互作用的均衡结构新古典的保护带:主体面临特定环境的约束;主体拥有特定的关于环境的信息;研究特定的相互作用的方式。

2.NIE的基本假设1.对经济人假设的拓展———人既有利己主义的一面,也有利他主义的一面2.从合理利己到机会主义行为及诚信假设的提出3.从完全理性到不完全理性行为的假设3.机会主义行为:所谓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是指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威廉姆森看来,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尽最大能力地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自私且不惜损人,只要有机会,就会损人利已,这就是机会主义)4.关于交易的类型:1,买卖的交易,即法律上平等和自由的人们之间自愿的买卖关系。

买卖的交易过程必然存在谈判和交易后可能发生争执的问题。

买卖的交易的一般原则是稀少性。

2, 管理的交易,是一种以财富的生产为目的的交易。

交易双方是一种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也含有一定谈判成分。

管理的易的一般原则是效率。

3,限额的交易,也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关系,在限额的交易里,上级是一个集体的上级。

5.交易费用内涵的界定交易费用,就是在法律意义上和有形的意义上的转移发生时所产生的各种金钱的和非金钱的代价。

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实际上既包括给定制度条件下的交易的代价,也包括建立、维持或改变体制基本制度框架的费用6. 交易费用的具体测量方法及评价方法:沃利斯和诺思采用了两种方法测量。

第一种方法对公共交易部门和公共非交易部门分别计算。

公共交易服务部门的交易费用的规模由政府的交易活动的支出价值来测量。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一)康芒斯的“交易”•“交易”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单位。

•“交易”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所有权的转移,是人与人之间对物的所有权的让渡或取得,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交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买卖的交易:即法律上平等的人们之间自愿的交换关系,主要表现为市场上人们之间平等的竞争性买卖关系。

•管理的交易:即长期合约规定的上下级之间的不平等交易,主要表现为企业内上下级之间的命令与服从关系。

限额的交易:这也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关系,只是上级是一个集体的上级或它的正式代表如政府、董事会,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个人的关系。

•不同的具体交易和在一起便构成了经济研究上的较大单位——“运行的机构”或制度(无数次交易活动的结果)•(二)科斯的“交易”•在继承康芒斯把交易关系作为法律上所有权转让的制度的基础上,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认识“交易”的内涵•在多数场合,“交易”主要是指较狭小的市场交换或市场交易•把企业配置资源的活动在替代了市场交易的层面称为“被组织的交易”•交易是稀缺的、可计量的,交易的成本和收益也是可以计量和比较的•传统微观经济学没有认识到交易本身的稀缺性,甚至将其视为可以在市场中自动完成的,从而在研究资源配置效率时,没有考虑交易的影响•(三)威廉姆森对“交易”研究的贡献:“交易” 的细化•1、交易•当一项物品或劳务在技术上可分的结合部发生转移时,交易就发生了•生产或提供商品服务的活动从技术上可分为一系列独立的活动过程,每个在技术上不可分的活动都是一个独立的活动过程,它们属于整个活动的一个阶段。

当一项物品或劳务从一个阶段交到下一个阶段时,则会产生交易。

•2、威廉姆森对“交易”研究的贡献:“交易” 的细化•从交易维度分析交易的特性•交易是由它的维度来限定的,交易相异的主要维度是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程度和交易频率•2、契约视角的交易费用研究•(1)威廉姆森•从契约的角度分析交易费用•事前的交易费用——起草、谈判、保证落实某种契约的成本,即达成契约的成本;•事后的交易费用——签约之后的成本;−退约−因合同有误而更改合同的成本−仲裁费用(政府、法院、仲裁机构等)−为确保交易关系的长期化和持续化所付出的费用•共识:交易费用包括准备合同的成本、达成合同的成本、监督和实施合同的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考试重点

新制度经济学考试重点

1.交易费用:科斯:“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

阿罗:“经济制度操作的成本”。

诺思:“交易成本是规定和实施构成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

”威廉姆森:“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或费用”。

2.外部性: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外部性分为四种类型:即生产者正外部性、生产者负外部性、消费者正外部性和消费者负外部性3.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是描述过去对现在和将来产生强大影响的术语。

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

路径依赖是对长期经济变化作分析性理解的关键。

路径依赖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发展的差异。

4.诺思悖论:没有国家办不成事,但有了国家又有很多麻烦。

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任何时候有国家总比无国家(即无政府状态)好。

因为,有国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公正和安全。

而要确保秩序、公正和安全,人们又必须把确定和保护“所有权”的垄断权交给国家,以便它能够完成人们要求它完成的任务。

但是,国家有了垄断权力以后又可能成为个人权利的最大、最危险的侵害者,因为一旦国家接管了产权保护职能并成为惟一合法使用暴力的组织,它就有可能凭借其独一无二的地位索取高于其提供服务所需的租金,更有甚者还可能干脆剥夺私人产权。

5.三边治理:一种介于市场治理和专用性资产交易(双边)治理之间的中间形式。

它不是直接诉诸法律来保持或断绝交易关系,而是借助于第三方(仲裁者)来帮助解决争端和评价绩效。

6.制度耦合:指的是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为了实现其核心功能而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不同角度来激励与约束人们的行为。

在制度耦合的情况下,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之间不存在结构性矛盾,没有互相冲突和抵制的部分,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制度结构的整体功能。

7.完全契约:就是契约条款详细地表明了在与契约行为相应的未来不可预测事件出现时,每一个契约当事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的权利与义务、风险分享的情况、契约强制履行的方式及契约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应用。
制度经济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的制度差异和制度竞争日益凸显,制度经济学需要解释和 应对这些挑战。
全球化带来的市场整合和开放,为制度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复杂的研究 素材,有助于揭示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的制度经济学研究有助于推动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为全球治理提 供理论支持。
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2023-10-30
目录
• 制度经济学基本概念 • 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制度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
望 • 参考文献与拓展阅读
01
制度经济学基本概念
定义与特点
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制度对经济活动和结果产生影响的经济学分支。它强调制 度因素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06
参考文献与拓展阅读
主要参考文献
《新制度经济学前沿》
《制度经济学导论》 《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研究》 《现代制度经济学》
相关著作与拓展阅读材料推荐
《理解经济制度》,作者:基思· 福克斯
《新制度经济学》,作者:约瑟 夫·斯蒂格利茨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作者:道格拉斯·C. 诺斯
社会问题与制度缺失
1 2 3
社会公平与正义
制度经济学分析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问题,探讨 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实现更加公平和正义的社 会。
社会信用体系
制度经济学研究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和运行, 如何通过制度安排来培育和提升社会的信用水 平。
社会创新与科技发展
制度经济学分析社会创新和科技发展的制度缺 失,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安排来推动社会创新和 科技发展。

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1。

制度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表现为风俗习惯、法律规则和组织机构并由意识形态所维系的综合体系,其中财产所有权是基础。

交易是基本分析单位.新制度经济学基本假设(1)经济人假设: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2)有限理性假设: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完全性、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这时契约的选择和制度的安排对于个人实现最大化利润就至关重要了(3)不完全信息假设(4)机会主义假说:机会主义倾向指在非均衡市场上,人们追求收益内在、成本外化的逃避经济责任的行为。

是对古典主义的深化、发展、扬弃。

(5)正交易费用(6)不确定性(7)正交易费用(8)外部性2.旧制度经济学(1)凡勃伦,区分了追求使用价值的生产和追求利润的生产;企业家和有闲阶级统治社会;科学家、工程师等是社会的主要贡献者;两者之间的斗争结果将是商人统治,其必然导致军事霸权、殖民主义和垄断保护。

(2)康芒斯:经济社会是一个关系网,分为生产集团和消费集团;相互之间有冲突、矛盾;政府可以作为调节经济利益集团、经济权力集团和个人之间矛盾的中介;法律居先于经济,法制可以消弭资本主义的矛盾和缺陷(新古典:市场均衡力量可以产生和谐;马克思:阶级斗争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灭亡)(3)米切尔。

认为凡驳伦为制度主义奠定了哲学和理论基础,但他过于依赖那些没有被经验证明的推测;统计学可以为凡驳伦的开创性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研究纲领:凡驳伦:金钱经济与实业经济两分法.康芒斯:法律、产权和组织之间的关系。

3.新的制度经济学:加尔布雷斯1。

企业理论:权力结构分析:批判“传统智慧”、依赖效应、技术结构阶层:专家能够使用现代生产和营销技术;对企业的生存、成长、规模感兴趣,对利润不甚关心;股东人数众多、股权分散、专业知识不足 2.“二元体系“的企业理论:经济分为"计划部门“和”市场部门“,大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利润最大化假定不适用于大企业;积极目标是公司的增长3“结构改革论”:(1)改革权力结构提高市场体系的权利,减少计划部门的权利(2)实行“新社会主义":收入和福利平等化、形成新的信仰体系。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总结(精品文档)_共3页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总结(精品文档)_共3页

1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

2马克思的制度分析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

马克思注重制度分析并吧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变量。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3制度分析的三种方法:①科斯,诺思的交易成本方法②布坎南托利森,塔洛克的寻租方法③奥尔森的分利集团方法。

4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①科斯指出,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来研究人。

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人类历史上制度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双重动机均衡的结果。

②第二个假定涉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

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由于参加者很多,同一项交易很少重复进行,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人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越不完全。

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有限的,人不肯能无所不知。

③威廉姆森把理性分为三个层析一是强理性,即预期收益最大化,二是弱理性,即有组织的理性,三是中等理性,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5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一是人的因素:①有限理性②机会主义。

二是与特定有关的交易因素:①资产专用性②交易的不确定性③交易频率。

三是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指潜在的交易对手的数量。

6总量交易与每笔交易的交易费用的变化趋势:7产权的功能:产权不是一项权利,而是一组权利,产权并不意味着享有者可以为所欲为,他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驶其权利,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各项交易实质上都是产权交易。

①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②激励和约束③资源配置8科斯定理:①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有利状态②在正常交易费用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③在正常交易的情况下,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成本,改进经济效率。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重点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重点

新古典经济学的内核: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相互作用的均衡结构新古典经济学的“保护带”:①主体面临特定环境的约束;②主体拥有特定的关于环境的信息;③研究特定的相互作用的方式。

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旧制度经济学特点①以本能心理学说为理论基础来研究人类的行为习惯及对社会各种经济制度发展演变的影响。

②强调经济行为的研究,认为必须根据人类行为来探讨经济问题,制度是指集体行为的一定规范。

③用进化论观点研究经济变动过程,认为社会生活及其制度是处在不断变动过程之中的,他们反对不顾时空的差别,不注意不断出现的变化,而一味寻找永恒的经济原理的静态观点。

新旧制度经济学的关系新制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纲领,有着各不同的硬核和保护带,他们之间不存在“修正”关系。

虽然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制度及其变迁,但它不是在旧制度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差别①价值判断标准不一样。

②研究对象的把握不同。

③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不同。

④在理论一般性方面的区别。

新制度经济学相比旧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创新①分析方法上的创新②理论体系上的创新③基本理论范畴上的创新④研究领域方面的创新诺思对马克思理论的肯定“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现存理论中,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

马克思强调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中产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与新技术的生产潜力之间产生的不适应性。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贡献。

”我们对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界定以交易费用为媒介,研究为什么要生产制度、如何生产制度以及为谁生产制度的这样一门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新制度经济学的经验、历史和制度分析具体方法反设事实,即是设想或思维实验,也就是对历史事实和某种特定的状态的假设,假设某一条件与事实相反,经济将会如何发展?经验和案例研究。

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

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

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如何影响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制度的建立、运行和演变,并通过分析经济制度对经济主体的影响来解释经济现象。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规则、法律体系、组织形式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制度经济学的复习资料,以帮助大家巩固相关知识。

一、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 制度的概念和分类:制度是指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和机制,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指的是由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而非正式制度则是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

制度还可以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

2. 制度变迁理论:制度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迁而演变,这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所导致的。

制度变迁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制度惯性、制度转型等方式实现。

3. 制度决策理论:制度决策是指政府和其他组织选择、建立和改变制度的过程。

制度决策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二、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理论1.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强调市场交易、合同关系等决定经济效率的因素。

2.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制度的效率和公平性,重点考虑政府官员的行为选择和利益驱动。

3. 制度演化理论:制度演化理论研究制度是如何在不同环境下演化和适应的,强调制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三、制度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1. 比较制度分析:比较制度分析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组织等的制度进行比较,来研究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

2. 实验经济学:实验经济学通过设计和分析经济实验来研究制度在实际经济环境中的效果,以验证理论和模型。

3. 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数据的研究,来分析制度变迁和演化的过程和机制。

四、制度经济学的应用领域1. 政府治理:制度经济学可以帮助政府提高决策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公共机构改革和创新。

2. 企业管理:制度经济学可以帮助企业设计有效的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科斯三大定理的内容,证明,意义。

科斯第一定理内容:无交易成本时,法律上的初始产权界定无论如何界定,都不影响社会总产出的最大化。

交易成本可以简单理解为生产成本之外的、为达成交易所要负担的成本。

当然,你可以设想为谈判、上法院、请律师等为捍卫产权所要花费的成本科斯第二定理内容:在正的交易成本前提下,法律上初始产权的界定,会影响社会总产出的最大化。

推论:在正的交易成本前提下,法律或法院应当将初始产权界定给能够带来社会总产出最大化的一方。

例证:思想实验假定农夫和养牛者在毗邻的土地上经营,耕种这块土地所收获的谷物的纯收益为2美元;再假定在土地之间没有任何栅栏的情形下,牛群规模的扩大就会增加农夫的谷物损失(具体说来,扩大牛群规模的边际收益为3美元)。

Case 1:假设养牛者拥有土地的初始产权此时在这块土地上放牧牛群的收益为3美元。

若农夫赶走牛群来耕种这块土地,所收获的谷物收益为2美元,但由于他必须赔偿养牛者3美元,收益将为负值(2-3=-1),因此他将不会赶走牛群、侵入这块土地来种植谷物,土地产权的最终拥有者仍是养牛者。

结论:法律若将土地产权初始界定给产出较高的养牛者,社会总产出达到了最大化。

Case 2:假设农夫拥有土地的初始产权农夫耕种的净收益为2美元。

若当养牛者在农夫邻近的土地上经营时,扩大牛群规模会带来谷物损失。

依照法律规定,养牛者将支付损害赔偿费2美元。

那么,养牛者会不会扩大牛群规模呢?养牛者或者通过没有成本的法律制裁,或者直接与农夫商议,拥有这块土地事实上的产权,获得1美元的纯收益。

因此,扩大牛群规模是有利可图的。

结论:法律若将土地产权初始界定给产出较低的农夫,社会总产出仍达到了最大化简化假定为诉讼费用4美元(败诉方承担)Case 3:假设养牛者拥有土地的初始产权此时在这块土地上放牧牛群的收益为3美元。

农夫会考虑,若将牛群赶走、在这块土地上种植谷物,会获得谷物收获的纯收益2美元;但他必须支付养牛的净收益3美元、并承担诉讼费用4美元,损害赔偿费将是7美元,显然所获利润为负(2-7=-5)。

因此农夫不会侵犯养牛者的土地产权。

结论:整个社会净收益为3美元,达到了最大化。

Case 4:假设农夫拥有土地的初始产权农夫耕种的净收益为2美元。

养牛者若放牛进田,净收益为3美元,但将支付损害赔偿谷物纯收益2美元和诉讼费用4美元,所获利润为负(3-6=-3),因此不会侵占农夫的耕田。

结论:在正交易成本条件下,社会总产出的净收益为2美元(与前面不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相比,没有达到最大化)。

科斯第三定理:从效率角度看,并不存在普适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办法!有些外部性问题市场和企业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有些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的直接管制。

意义:1、权利(规则)的清楚界定(此时交易成本为零),是达致市场交易、从而保证市场效率的先决条件;2、但当交易成本不为零时(这意味着,产权不能清楚界定时),经济的制度、法律的制度就非常重要3.科斯的远见还在于:不仅法律对效率影响重大,而且法律本身,同样是经济选择的产物。

引申含义:当界定产权本身成本高昂时,还不如不界定(模糊产权理论的提出)。

2.请问你如何理解产权概念,功能?现实中有哪些问题可归结为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产权:指人与人之间关于物的法律关系;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用益权,让渡权。

产权是排他性、可转让的使用权!)产权这一制度安排,最终要解决的是“谁说了算”问题。

因此,产权可理解为:关于财产的最终决定权剩余分配权或控制权承担风险的责任产权的分割,保证了社会分工及合作性生产组织的形成,有利于专业化比较优势及规模经济的产生,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源泉私人产权,共有产权,国有产权,相对产权,绝对产权。

产权的社会功能:产权的功能,源自资源的稀缺性:只要资源稀缺,就对产生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或竞争;功能之一:提供激励和约束:产权的激励功能是通过利益机制得以实现的,如果产权受到威胁和没收,就会造成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

功能之二:外部性内在化产权界定清楚,人们可以将不能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或收益进行交易,有助于达致产出最大化。

例,排污权交易,全球碳排放市场功能之三:资源配置功能案例;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产权的起源稀缺性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前提潜在利益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动力公地的悲剧问题是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

“公地”是人类赖依生存与提高生活质量的公共资源。

场景:一群牧民同在一块公共草场上放牧。

某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

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

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上演——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

个人的理性导致集体的无理性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心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

抢猫大战前不久电视上说,上海、江苏等地的家养猫(全国没有猫养殖场)被偷来运至广东,宰杀下菜。

法律可并没有说,不准宰杀猫。

再说,这是地方文化、民俗传统。

有大量爱猫人士,放弃睡眠、放弃生活,与猫贩子直面斗争。

还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可是姚明说过的)。

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而在于,猫的产权难以界定、保护、实施清楚学四楼宿舍用电,用水制度。

3.企业包括哪几种组织形式?科斯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威廉姆森资产专用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1.个人业主制企业:是由单个资本家出资,完全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这种企业在法律上称为自然人企业。

合伙制企业:由多个作为自然人的资本所有者共同投资,共同所有,共同经营,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利润的企业。

股份公司制企业:资本的股份化和自由转让;出资者的有限责任;企业具有独立于出资人的人格交易成本决定组织结构:例子:一个工厂(组织)的工人,可以由计件或计时工资的办法支付其工资:如果测定和监督的成本(交易成本的一种类型)为零,那么不管哪种做法,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但在上述成本大于零情况下,如果测定产量的成本相对较低,就很可能实行计件工资。

”(注意:计件工资,就是市场交易的方式)科斯企业理论:间接定价理论市场机制有成本: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制由价格机制协调,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组织。

在经济理论中生产要素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之间的配置是由价格机制决定的。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发现这种说法在许多地方并不适用。

如果一个工人从部门Y流向部门X,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化,而是因为,他被命令这样做。

利用价格机制有成本: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看来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

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

”“市场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

企业家不得不在低成本状态下行使他的职能,这是鉴于如下的事实:他可以以低于他所替代的市场交易的价格得到生产要素,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通常也能够再回到公开市场。

既然企业由于市场运行成本的存在而引入,因此科斯认为,企业在如下情况下将趋于扩大:“1、组织成本越少,随着被组织的交易的增多,成本上升得越慢。

2、企业家犯错误的可能性越小,随着被组织的交易的增多,失误增加得越少。

3、企业规模越大,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下降得越大(或上升得越小)。

”最终,企业将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威廉姆森资产专用性理论的前提:关于交易的三个维度:交易发生的频率交易的不确定性的程度和种类资产专用性程度基本结论:经济组织与技术结构匹配涉及高度专用性资产、交易频率高时,适合于在企业内部进行(因为高度专用性的资产交易意味着交易双方有很强依赖性,若采用市场体制,处在不利地位的一方就要面临很大被“要挟”而遭受损失风险)当资产具有通用性,由独立企业面对大量买者的需求组织,大规模生产成本很低、生产企业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时,作为买者的企业,从外部购买的费用要低于自己生产的费用,就会宁愿通过市场购买,而不自行生产(当产品的专用性提高时,该费用差额消失,此时,交易就会由市场转入企业)。

交易费用的节省,是企业产生、存在以及替代市场机制的重要动力市场作为一种交易管理机制,在四种基本条件综合相互作用时,会失灵:第一、人们的理性有限;第二、机会主义行为(人的损人利己特点);第三、未来不确定性(缔约后会机会主义);第四、小数目条件(市场上角色数目越小,市场机制越不灵)。

市场交易管理机制失灵时,企业制度应运而生应该根据交易的不同属性,采取相应的治理结构,以降低事前和事后的交易成本;【威廉姆森认为,市场交易的特点是,人人为己;而企业内部交换特点是,交换双方的利益基本一致,故企业作为一种治理结构而存在影响或决定交易成本的因素有关市场的环境和交易技术的因素(交易因素)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潜在交易对手的数量和交易发生的频率与交易人相关的因素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倾向市场结构与交易成本完全竞争市场或垄断竞争市场,交易成本较小完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交易成本较大从交易成本角度来说,当资产通用时,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成本大于市场治理的成本;但随着资产专用性的提高,交易对治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治理结构的成本越来越高,均衡时的组织出现在,内部组织的治理成本等于市场治理的成本时。

目的总成本最小化,是比较不同治理结构原则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诺斯都列举了哪些实例说明了制度变迁决定经济增长?制度变迁是如何发生的?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

制度变迁:指某种制度安排,经过人们的修正、完善、更改、替代、转换、废除、创立、创新等各种方法,而演变为另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制度变迁,亦称制度变革、制度变化、制度更新;广义的制度变迁,包括制度起源。

从制度创新的主体角度,制度创新可以分为强制性制度创新和自愿性制度创新或自发的制度创新。

强制性制度变迁政府凭借国家的力量,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管其社会成员是否愿意,所进行的制度创新都带有强制性,所以,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制度创新也称为行政性制度创新或强制性制度创新。

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由个人或一群(个)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往往是在制度主体的一致同意的、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却常常是在制度主体非一致性同意,即存在异议或反对者、非全部自愿的基础上,由某种行政权力作为强制力进行的,两者的不同,并不意味着前者绝对地、始终地优或劣于后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