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中国和平外交

合集下载

毛概 外交政策

毛概 外交政策

出席八国集团
金砖四国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 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 在一起。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和人 民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 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时就制定了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这一基本方针,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针对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 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外交战略和外交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我国外交工作 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对国际形势作出新 的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又对我国的外交战略和 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 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
中国的态度
坚持
保护与维护每个中国人的利益
国际环境



世界人民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深知战争 的伤害有多大,对战争有种恐惧心理。人 民希望有个和平的环境。 绝对的和平,没有战争是不可能的。总体 和平,已经是符合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了,至于局部战争,当然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的发展要符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 潮流
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 场是中华民族的独立 自主,任何国家都不 能干涉中国内政;我 们愿意和一切平等待 我之国家合作,不排 外,不挑衅,但必须 站稳立场,否则就只 能倒在外国人的怀 里。 ——周恩来
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
约签字仪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方针 •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倒” 这三大方针,符合中国人民实 现国家安全、独立和维护世界和 平的根本利益,为独立自主的新 中国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毛概论文-中国和平外交

毛概论文-中国和平外交

毛概论文-中国和平外交浅析中国和平外交的现状摘要:从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努力建设一个民主富强的国家,走和平发展之路,并一直在努力为自己营造一个和平、平等共事的国际形象,但是实际往往是事与愿违。

从邻国的“大国威胁论”到欧美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施压,从一年前的钓鱼岛争端、伦敦奥运的不公平判决到最近菲律宾对台湾渔民开枪挑衅,都显示着中国的外交并非一帆风顺;现在的外交不是简单的军事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更是经济战以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博弈。

那么,中国的外交又将何去何从?关键词:平等外交、外交转型、经济发展一、中国对外的和平外交政策1、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就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在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强调,中国真正的独立和国际上的平等地位,据不能靠外国恩赐,主要靠中国人民自己努力争取;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再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我国外交政策也相应得到发展:邓小平在外交工作中强调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主张并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确立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26-330页)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对外交往是以和平为主轴线,以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在国际上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公正、合作、爱好和平的形象,努力追求世界和平和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2、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1)体现了大国的胸怀和爱好和平的品质和平的外交政策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愿望与品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眼光、宽广胸怀和外交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30页)提高国际认知度,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

关于中国外交的论文

关于中国外交的论文

关于中国外交的论文:论当今中国的外交策略摘要:30年前邓小平提出的二十八字外交方针中国人始终贯彻。

30年后的今天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八字外交方针还能否适用,哪些需要坚持,哪些又要变化,改革开放强大起来的新中国到底路在何方?关键词:韬光养晦,时代变迁,卧薪尝胆正文从邓小平到胡锦涛,三十年又一面,时代早已今非昔比,中美实力也发生重大变化。

32年前的1978年10月的一天,将近44岁的徐敦信接到通知,要全程随同邓小平访问日本,“邓小平要去交换条约批准书,使《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同时要对日本进行考察。

后者甚至是更重要的目的”。

这次行程一方面稳定发展了中日这一重要的双边关系,另一方面向日本学习发展经验,以求解答“中国改革开放之路怎么走”的问题。

同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联合公报,决定次年1月1日起建交。

两天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确定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外交也要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

1991年开始,一直负责亚洲事务的徐敦信担任外交部副部长,历时三年,主要负责处理中国与周边地区关系。

回顾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印、中俄等周边难题的妥善处理,徐敦信认为,这一系列外交成果的取得要归功于邓小平对时代的准确把握,“他认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将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各国所抱和平的愿望超过战争的愿望,世界大战打不起来”。

出于对国际形势的准确判断,邓小平作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二十八字外交方针。

其中,针对西方制裁,中国不向强权政治示弱,进行严正交涉;同时提出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妥善处理与西方大国关系。

特别在对美关系上,中国表示愿意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基础上消除分歧,促进合作,维护了中美总体关系的基本稳定。

“我所理解的韬光养晦,就是少说多做,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锋芒太露。

”周尊南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同时要坚持正义、维护和平、反对霸权行径。

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论文

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论文

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论文我国自建国以来,中国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密集,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三条外交脉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外交政策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外交政策的论文篇一:《浅谈我国外交政策》摘要:新中国外交仍不同程度地受到"重脸面而轻实利"、"和为贵"等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例如"搁置争议"就反映出我国在解决主权争端问题上一厢情愿的和平愿望,而他国则践行社会达尔文主义,"重实利而轻脸面"。

他国对争议地区实际控制日久即为既成事实,从而令我国的愿望彻底落空。

关键词:外交政策我国是外交战略学的发祥地,战国时即产生了纵横捭阖、远交近攻的伟大战略思想。

外交是国内政治的延续,但有别于内政。

研究外交并制定对外政策,需要知己知彼、学贯东西;必须立足于对世界大势和各国国情的深刻认识,而绝不可以一厢情愿、以己度人、或单纯地"以德报怨"。

无论是两国间的双边关系、抑或更为广阔的国际关系的格局,实质上是各国在实力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追求国家利益而相互博弈的结果。

实力是决定格局的基础,格局反过来又加强或削弱一国的实力。

在国际斗争中,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在于该国运用何种外交战略。

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

外交的实质是各国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权力的极大化,即国家利益。

因此,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必然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最早产生于西方。

西方外交实践遵循的是马基雅维里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曾经是西方殖民地的广大发展我国家在独立后,因袭了这种处理国际关系的指导思想和实践。

因此,国家利益至上成为几乎所有国家制定和实施外交政策的准则。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的发展1955年,于万隆会议,我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浅议和平外交政策论文(2)

浅议和平外交政策论文(2)

浅议和平外交政策论文(2)浅议和平外交政策论文篇二《浅议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策略》摘要: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沐浴下,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力不断提高。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开始担忧我国的发展对其自身发展的限制与影响,“中国威胁论”迅速蔓延。

面对新的国际环境与形势,我国逐步调整外交政策,确立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与战略。

关键词:和平崛起和平外交外交策略一、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策略200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在哈佛大学进行《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时明确阐释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的要义。

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使用了“和平崛起”一词。

同年12月26日,胡锦涛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座谈会上进一步阐释了中国的“和平崛起”。

2004年2月23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选择的“和平崛起”发展道路。

中共中央领导人对“和平崛起”概念的提出以及其理论的论述,标志着中国“和平崛起”发展战略的确立。

(一)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对“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的延伸和发展邓小平同志在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时期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并在这一主题背景下,贯彻落实了改革开放政策,奉行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外交策略。

“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并不是意味着我国在国际社会中不作为,不愿作为,更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强调在国际社会中担当独立国家角色,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我国大国形象,在稳健中逐步提升国际地位。

中国的“和平崛起”发展道路就是在坚持“独立自主”外交原则的基础上,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不通过战争、掠夺、侵略等血腥方式实现国家的崛起,严格遵守国际法,以中国的和平发展维护国际的和平与发展,在实现中国崛起的基础上带动国际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论文(2)

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论文(2)

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论文(2)外交政策的论文篇三:《试谈中国未来的外交走向》摘要: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适应新的角色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世界各国适应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也将是一个长期的纠葛进程。

但成长中的中国外交会在磨砺中更加精粹,会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更加成熟自信。

关键词:外交;中国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中国面对的国际安全压力和和国内发展压力都呈现了急剧上升的态势,对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一系列战略原则和思维形成了严峻挑战,使的中国政府推动外交转型,在更宽视野和更高平台上把握中国和平发展的方向,中共对中国外交进行了重新规划,中国外交在心态、姿态、理念及行为上,正从“被动面对内外挑战”的压力型外交向“主动进行布局谋势”的动力型外交转变。

以后的中国外交将呈现为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革命外交,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外交的新版外交,正式步入负责任大国外交的新时代。

一、当前国内外新环境从国内看,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伟大成就,我们已经站在了可以发挥综合优势的发展新起点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跨上新台阶。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第二大贸易进口国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最大新兴市场,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20%,人民的生活也在持续改善。

这些,都为我国继续前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国内市场和区域开发空间广阔,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科技教育整体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资金供给充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产要素综合优势将长期存在。

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基础,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我们党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我们党咸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国际看,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

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关于中国外交论文

关于中国外交论文

关于中国外交论文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也是绝对的,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的。

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当时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极化的趋势,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这种美国一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逐渐出现向多极化转变的趋势。

而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变化,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

大国互动频繁,相互依赖性凸显,合作面总体上升。

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起伏跌宕,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进一步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及能源资源安全、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对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增大。

中国发展的内外关联度进一步增强,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剧变。

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尤其受到广泛关注。

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80年代,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形势,到现在,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制定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

1982年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80年代的三大任务。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

外交政策必须服从国家总的形势和需要,服从于现代化建设这个大局。

对外工作应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论文

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论文

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论文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邓小平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英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为中国带来了繁荣的外交新局面,解决了外交中的实际问题,并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论文篇一《论改革开放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实践》[摘要]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邓小平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英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为中国带来了繁荣的外交新局面,解决了外交中的实际题,并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新形势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史政策必将被继承和不断发展。

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改革开放邓小平独立自主和平外交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正式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

从此以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所有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外交实践也开始了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念指引下的新篇章。

一、奠定了外交政策的基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革开放的奠基人邓小平审时度势。

提出了有关国际形势及中国外交的两个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有变化,对外政策也有变化,这是两个重要的转变。

”首先,在国际形势的判断上,邓小平认为时代主题已经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邓小平认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1984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指出:“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

有两个比较突出。

一是和平问题。

……二是南北问题。

”1985年3月。

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友人时进一步阐述了和平与发展的思想:“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

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毛概论文 (外交政策)

毛概论文  (外交政策)

1、钓鱼岛的地理位臵钓鱼岛位于东经 123°-124°34’北纬 25°40’-26°。

即东海南部、台湾东北部、中国-琉球界沟(俗称“黑水沟”)西北侧、琉球冲绳诸岛以西、八重山列岛以北的岛群。

2、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史料依据中国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屿”的记载。

中国从明太祖开始向琉球派遣册封使,即专门代表当时中国政府册封琉球王的使节。

1562年明朝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中的“沿海山沙图”,标明了中国福建省罗源县、宁德县沿海各岛,其中就有“钓鱼屿”、“黄尾山”和“赤屿”等岛屿。

然而日本最早“发现”钓鱼岛,是在日本吞并琉球,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之后的1884年,比中国文献最早记载该岛都迟约500年。

3、日本对钓鱼岛的侵占1885年至1895年4月这11年里,日本政府3次图谋侵夺钓鱼岛,前两次未能实施,第3次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乘胜非法窃取钓鱼岛。

4、《开罗宣言》和《波司坦公告》规定1943年12月,中、美、英《开罗宣言》宣布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把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把日本从它用武力所攫取的所有土地上驱逐出去;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坚持战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不仅再次确认《开罗宣言》的上述规定必将实施,更将日本的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5、钓鱼岛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的死结根据钓鱼岛的地理位臵,如果大陆拥有的钓鱼岛,则台湾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

台北和基隆将直接在钓鱼岛远程雷达的眼皮底下甚至在钓鱼岛部署上远程火箭炮或者导弹基地,可以封锁大半个台湾的海空军基地。

台湾非常清楚,日本要的只是个把岛屿几块水域。

浅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

浅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

浅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中国这个大家庭不容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我们每个人的伟大愿望。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论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篇一:《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摘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

近年以来,我国为了创造一个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对于邻国挑衅常常只是口头谴责,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导致越来越多的周边小国无视中国的领土主权,对于这些不识抬举的国家应当杀鸡祭猴,搓搓他们嚣张的气焰同时表明我国在关键时刻是可以放弃和平的发展的历史环境来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况且只要我们把战场挡在国家陆地领土之外,对于我国的经济影响是不大的,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打好这种局部战争。

关键字:台湾南海钓鱼岛统一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虽然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

但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

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这种分离是政治军事上的分离文化、主权还是根连着根的。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国际上无可争辩的共识。

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在政治上,台湾一直是西方国家给大陆政府施压的筹码,也是也是影响国际舆论的焦点。

在主权管理上一直都是分裂状态国家没有统一没有一个最高的领导机构来领导整个中国限制了国家的发展进程。

在经济上,统一后两岸的关税可以减免台湾向大陆销售的商品销量也会大幅增加。

使台湾人赚到的钱更多,极大地推进了经济的竞争力。

加强两岸的企业合作商贸合作,教育,医疗等方面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陆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台湾与大陆统一有了强大的大陆做靠山,如果国际上出现如金融风暴、经济动荡等动荡局势也不用怕。

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论文

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论文

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论文当前,中国在外交策在随着经济全球化而不断的发展,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在不断地完善中。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外交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外交政策论文篇一:《中国“和”外交政策浅析》摘要:纵观美国等西方强权国家的外交策略,他们往往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军事力量,特别是用核武器来威胁他国,导致世界不稳定因素增多,发展严重受挫。

而日益强大的中国则秉持和平的发展理念,始终践行自己的“和”外交政策,与西方的“核”外交形成鲜明对比,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欢迎,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显示出蓬勃生机。

关键词:和平;和谐;合作一、中国“和”外交政策的提出与历史发展中国是一个崇尚和平的国家,“以和为贵”的思想源远流长,一直是贯穿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主流思想。

2005年12月,温家宝在出访法国时发表《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中指出:“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思想。

‘以和为贵’就是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要以团结互助、友好相处为最高境界;‘和而不同’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既能容纳不同的文明存在,又能保留自己的优秀文明传统;‘和实生物’就是说只有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吸收借鉴,才能文物化新,推进文明的进步。

”[1]2006年4月,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的演讲中,突出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他说:“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

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2]胡锦涛同志和温家宝的讲话从文化和传统的角度,道出了中国实行“和”外交政策的历史渊源和时代继承性。

新中国“和”外交政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浅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论文

浅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论文

浅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论文推荐文章最新呼啸山庄个人精彩读后感热度: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论文热度:当代中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热度:浅析国家安全与大学生的形势论文热度:浅议《乡愁》及其传播中的多重民族主义论文热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论文篇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之所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既是基于历史的经验,也是基于现实的需要。

关键词: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作者简介:王宗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耿国祥,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

中图分类号: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297-01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啥意思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包含三层意思:独立、自主、和平。

具体来说:第一是独立。

所谓独立,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

第二是自主。

所谓自主,就是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第三是和平。

所谓和平,就是坚持不同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永远不谋求霸权,同时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现了一个品质,即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真诚愿望和高尚品质。

毛概论文(论黄岩岛事件)

毛概论文(论黄岩岛事件)

论黄岩岛事件摘要: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泻湖内正常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泻湖内的中国渔民,遭到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的阻止。

随后,中国渔政310船赶往事发地黄岩岛海域维权,菲方亦派多艘舰船增援,双方持续对峙至今。

中方为表达善意,将两艘渔政船于22日下午撤离黄岩岛附近海域,并表示愿通过友好外交磋商解决黄岩岛事件,2012年5月10日,菲律宾海军又企图在南海中沙群岛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及时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双方随后发生了对峙。

由此引发的南海争议问题愈演愈烈,然而菲方意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复杂化,甚至将美、日、韩、印、越等国卷入这一事件,继而达到自己争夺南海资源的根本目的。

此次对峙事件中,面对菲律宾的无理挑衅,中国在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原则下,积极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南海危机一、黄岩岛事件的四大焦点焦点一:谁在蓄意挑起事端世代在自家的岛礁上捕鱼的渔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频频遭到菲律宾军方的袭扰。

据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介绍,1998年1-3月,我四艘渔船相继在黄岩岛海域被菲海军拦截,51位渔民被菲拘押近半年;1999年5月,一艘中国渔船在黄岩岛遭菲军舰撞沉。

2000年-2011年,菲律宾军舰在黄岩岛海域追赶、抢劫、抓扣等袭扰事件10宗,涉及我渔船32艘,渔民439人。

只要是有点判断力的人的可以轻易的看出是谁在蓄意挑起事端。

焦点二、菲律宾的主张是否站的住脚为了将黄岩岛侵为己有,菲律宾主张“地理邻近论”。

菲律宾歪称,黄岩岛离其最近,理所当然“归属”菲律宾。

从国际法和国际司法实践看,所谓的“地理邻近论”根本没有任何依据。

不存在以地域远近确定主权归属的国际法准则,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距本土非常遥远而距其他国家更近的领土。

焦点三、事态会如何发展黄岩岛事态下一步如何发展,完全取决于菲律宾方面如何作为。

如果菲律宾撤走在黄岩岛海域船只,停止干扰中国渔船作业和中国政府公务船依法执行公务,事态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菲律宾继续错误行动,事态可能就会升级,向更复杂化和长期化发展。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论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性摘要: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外交实践经验的总结。

要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经济建设环境,尤其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关键词: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制订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革命和建设的有力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确定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超级大国争夺霸权,绝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者集团。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各国在革命和建设中应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因为各国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是因为各国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根本不存在一种统一的经验和模式。

历史经验证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道理只能由各国人民独立自主地寻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干涉别国内政,都注定要失败。

对于别国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应注意学习和借鉴,但是照搬照抄,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中,曾坚持了独立自主原则。

新中国的成立,我们争得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在对外关系中我们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因为:(一):维护了民族利益、民族尊严和民族自信心的需要。

在世界上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新殖民主义的时候,一个国家是否执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是衡量这个国家和民族是否真正获得独立的主要标志。

中国外交和平与发展论文

中国外交和平与发展论文

中国外交和平与发展论⽂2019-09-04摘要:中国“和合”⽂化底蕴丰富,渊远流长,作为⼀个民族的⽂化理念和精神⽀柱,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化的沃⼟之中。

“和合”蕴含着事物与其所处环境多元统⼀、和⽽不同、追求总体结构整合统⼀的思想,对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本⽂在对传统“和合”思想深⼊分析、解读的基础上,全⾯系统论述了“和合”思想的现实意义.论述了“和合”思想与和平发展道路的关系,分析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和合”思想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外交和平与发展⼀、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与内涵(⼀)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和平发展道路”,最初⼜称为“和平崛起道路”,是我国理论界⾸先提出和讨论的重⼤理论和现实问题。

2003年l2⽉10⽇,总理在哈佛⼤学讲演时第⼀次向外界明确地⽤“和平崛起”的概念为未来的中国⾓⾊定位,⾸次全⾯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

随后在12⽉26⽇,主席在纪念同志诞⾠110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2005年9⽉15⽇,在联合国成⽴60周年⾸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和平发展道路。

可以看出,“和平发展道路”既是中国领导⼈对当代中国的⾓⾊和未来形象的定位,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2007年在⼗七⼤报告中阐释我国外交政策时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泛关注,关于这条道路的基本内涵,有很多争论,综合各家研究成果,其主要有三层涵义:第⼀,和平发展道路提出的国际背景:从2O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中叶,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样化发展趋势进⼀步加强,在这样⼀个客观国际环境中,中国能够、也必然实现“和平的发展”(developinpeace)。

关于和平外交政策的论文(2)

关于和平外交政策的论文(2)

关于和平外交政策的论文(2)关于和平外交政策的论文篇二《中国新世纪和平外交思想形成的背景分析》摘要:中国新世纪和平外交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继承以往和平外交思想,并在深刻洞察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描述的未来发展之路;是在中国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综合国力得到提升,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的国内形势基础上向世界做出的庄严宣告。

分析这一背景,有助于更深层地认识中国新世纪和平外交思想。

关键词:新世纪和平外交思想背景分析中国新世纪和平外交思想是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外交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处理国际事务的新方针,是对中国一贯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论升华和高度概括,它表明中国外交日趋成熟。

这一思想提倡所有国家在政治上和谐相处;在经济上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在安全上坚持多边主义,增强军事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在文化上坚持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多样性;在环境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发展的持续性。

中国新世纪和平外交思想是中国政府对于新世纪世界局势的深刻洞察结合国内经济、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就而表达的关于世界未来发展的正确主张,认识世界局势和国内经济、文明建设,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这一外交思想。

一、国际背景(一)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成为时代主题。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分析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

纵观30几年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流。

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明“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1]。

同时,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时至今日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安全局势依然严峻:首先,美国倚仗强大的政治影响力,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政策,先发动伊拉克战争,后又联合英法发动对利比亚的空袭。

特别是美国出售武器给台湾地区,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不利于台海地区的稳定,影响中美关系。

其次,朝鲜半岛因天安舰事件、朝核问题而一度剑拔弩张,朝韩之间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大增。

浅析中国外交政策(毛概课学生演讲主题)

浅析中国外交政策(毛概课学生演讲主题)

公众外交
又称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指一国 政府通过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等手段对其它 国家民众所实施的外交活动,是一国政府总 体外交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
目前,全世界已有81个国家建立了256所孔子学院和58所孔子课堂。
•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
公众外交
•大力开展对外交流,积极传 播中华文化
尽管菲律宾没有印度尼西亚那样严重的民间排华倾向,但菲律宾也是极度排华 的国家。华人的政治地位也不高,常受到当地人的排挤。虽然近20年来,中菲相 处较和睦。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菲之间的经济纠葛也往往染上政治色彩, 华人华商便成了替罪羊。 1603年就对务工的中国人进行了一次残酷的屠杀,大约2万人死于非命。 1986年的反华示威事件, 1988年轰动世界的20多起华人被劫杀案。 1988年发生20多起华人被劫杀绑票案件。 2001年6月,菲律宾当局两次逮捕被指非法在菲律宾领海捕鱼的中国渔民。 2001年9月,菲律宾执法当局在巴拉湾省海域进行的三次行动中﹐逮捕了48 名被指非法入境捕鱼的中国渔民。 2003年7月,大约1500名菲律宾民众聚集在马尼拉世界贸易中心前举行游行 时,队伍中前排中央位置高举着“反对红色中国”的横幅。事后来看是一场闹剧, 却隐约昭示了即将降临的暴风骤雨。 2003年8月20日,菲律宾移民局探员分别在马尼拉市和亚眉省逮捕30名被指 非法从事零售活动的中国商人。 2005年7月4日,8名中国人在菲律宾巴兰玉计市墨拉兰商场被捕﹐他们当时 正向公众零售货物。同年,中国150名商人又突遭大规模逮捕,那里华人被称为 “东方犹太人”.
外交政策
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毛概论文---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毛概论文---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毛概论文---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策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制定并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对于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极为重要。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

而中国也正在逐步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

我们不妨看一下当代的国际政治格局。

自从二战之后,世界开始了广泛的革命化浪潮,并纷纷走上了和平与发展的道路。

由于上世纪末两极体制的崩溃,世界格局出现了新的特点。

世界各国进入了战略大调整。

在调整过程中,一些国家经济蓬勃发展。

如我们中国、印度、巴西、以及古巴,他们代表着新兴的发展中国家。

他们希望世界能倾听到新兴国家的呼声。

老的超级大国苏联曾经一度沉沦,经过一段动荡后,又走上了复兴之路,成为现在的俄罗斯。

它的国力不断增强,希望恢复自己国家曾经拥有的声望和影响。

这几个国家成为现在最有潜力的“金砖五国”。

连续多年以每年超10%的GDP增长数字发展的中国已向世界雄辩地证明:中国正在迅猛地发展。

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世界各国对此态度迥异。

有的国家拍手叫好,有的国家忧心忡忡,有的国家叫嚷中国威胁论,有的国家千方百计图谋遏制中国,扼杀中国的发展。

因此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运用高瞻远瞩的外交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敌对势力,构建外部和谐世界,以保证中国发展有稳定的外部环境是个重大的战略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另一方面,欧洲已实施了统一货币、开放国界,正在逐步走向联合、统一。

一个统一强大的欧洲希望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一个重要的独立角色,而不愿听从霸权主义的指挥棒。

而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则不愿放弃既得利益。

东征西战,妄图建立“一超独霸”唯我独尊的单极体系。

于是世界就在这各种力量的较量、各种矛盾的对抗中走进了一个新“战国时代”。

俄罗斯、欧洲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等多极世界的基本力量就是对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最大制衡和威慑,正如《中国可以说不》一书的作者所言:“美国谁也领导不了,美国只能领导自己”。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形势与政策)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形势与政策)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论文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对外交往的持续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中国的外交也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新理念。

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中国将和谐从内政延伸到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国外交一、中国新外交的提出2004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2005年,中国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在代表世界最高权威的讲坛上,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义,提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思想。

随后,这一理论不断在APEC、二十国财长会议上频频被提起。

我们看到从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再到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和谐世界”,中国不断完善着对自身、世界以及对外关系的认识,将“和谐”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

作为2005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可以说,“和谐世界”已渐渐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轴。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正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所指的目标不同。

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

中国政府明确阐述了“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内涵:中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则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

“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

是中国领导人对自身执政能力如何提高的深刻认识,是如何治理内政和承担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责任的深度思考。

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 毛概论文

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 毛概论文

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摘要:中国将始终坚持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它切合于中国实际,是一条与世界潮流共同发展的渐进发展之路。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旨在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合作、求和平,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

与此同时在这条道路上仍将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

关键词:和平发展,现代化建设,必由之路,目标,意义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一阐释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顺应了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

和平发展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使国家更加繁荣富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抓住世界总体和平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和改革创新,通过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和平途径,谋求自身发展以及与各国的互利共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国情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逐渐减小地区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一个国家发展的道路和影响,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是不可分割的。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顺应了世界正在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符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它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要立足于中国这块土地,研究、认识和掌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建设,都要符合中国的实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和平外交的现状
摘要:从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努力建设一个民主富强的国家,走和平发展之路,并一直在努力为自己营造一个和平、平等共事的国际形象,但是实际往往是事与愿违。

从邻国的“大国威胁论”到欧美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施压,从一年前的钓鱼岛争端、伦敦奥运的不公平判决到最近菲律宾对台湾渔民开枪挑衅,都显示着中国的外交并非一帆风顺;现在的外交不是简单的军事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更是经济战以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博弈。

那么,中国的外交又将何去何从?
关键词:平等外交、外交转型、经济发展
一、中国对外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就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在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强调,中国真正的独立和国际上的平等地位,据不能靠外国恩赐,主要靠中国人民自己努力争取;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再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我国外交政策也相应得到发展:邓小平在外交工作中强调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主张并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确立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26-330页)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对外交往是以和平为主轴线,以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在国际上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公正、合作、爱好和平的形象,努力追求世界和平和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2、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
1)体现了大国的胸怀和爱好和平的品质
和平的外交政策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愿望与品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眼光、宽广胸怀和外交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
的新局面,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330页)提高国际认知度,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

2)有助于促进中国的发展
中国通过走“和平路线”,为自己树立了爱好和平的形象,争取到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时为我国自身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使中国人民有精力投入到经
济发展中,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的和平形象得到国际认可,为中国赢得许多国际“朋友”,创造好的条件使外国企业愿意到中国来招商投资,从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经验,
同时也把中国拉入到国际贸易的行列中,带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
提升。

二、中国面临的外交现状
虽然中国在国际上一直努力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但是情况却不容乐观。

近年来,
中国与周边邻国总是发生领土争端。

去年,菲律宾海军欲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双方发生对峙,致使中菲黄岩岛之争不断扩大。

(《中菲黄岩岛之争》)近日,菲律宾又在与台湾的经济重叠海域开枪扫射台湾渔船,导致渔船的破损,一名船员的身亡。

而菲方拒绝对台方赔偿道歉,仅仅是对遇难渔民的家属表示“同情”。

菲律宾的挑衅行为毫无疑问地激怒了中国,这使得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和平外交受到障碍,同时也使得中国在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受阻。

但南海争端不仅仅只是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冲突,在菲律宾之后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挑起事端。

南海争端事件的不断升级不单单显示的是菲方对南海资源的争夺,更是美国通过挑起是非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刺激美国军事经济发展的迂回战术,不仅如此,美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政治的干预来宣布自己对世界的控制权,通过战争来打击不受控制的国家,这样做有利于美国的霸权政治,并将发展中国家作为自己的工厂以及消费场所,带动其本身的发展。

从南海争端中,我们可以看出,南海问题不仅仅是资源问题、领土问题、主权问题,它的背后透露出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政治打击和经济掠夺。

三、外交转型,共创世界和平
虽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迅速的发展引起了发达国家的不满。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常常介入各国争端中,一方面为了是加强自己的霸权地位、获得世界国家的控制权;另一方面是为了争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

而资源的争夺归根结底是为了经济的发展。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中国的外交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资源之战,而是经济之战、发展之战。

所以,中国外交转型也是中国走向和平外交的必经之路。

对此,我们首先应该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因为它不仅为中国树立爱好和平、平等交往的良好形象,同时也能给中国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机会。

其次,我国应该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进行经济改革和经济升级。

中国一直作为其他国家的制造工厂,可见中国对于“制造”的技术已经不弱于其他国家,但中国在国际上却始终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改“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是提高经济制造水平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我国的立法也需要更进,提供创新产业发展的平台、刺激创新产业的发展、保护个人产权等措施也有助于我国提高自身经济水平。

最后,我国政府也应该转变观念。

虽然中国在有些地方不如发达国家,有些资源不比周边邻国,但是并不代表中国不敌这些国家,只要国家政府肯下功夫在经济发展规划上、落实政策,而不是首先考虑个人业绩或者只说不做,那么中国必定得以迅速发展。

而与各国之间真正的和平外交、平等外交将不远了。

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菲黄岩岛之争》
《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浅谈南海之争》
《中国外交三十年:对进步与不足的若干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