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在我国的发展及影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支付在我国的发展及影响研究
导出添加到引用通知
分享到
下载PDF阅读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商品交换的极度扩大,支付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子支付应运而生。电子支付是指以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将负载有特定信息的电子数据取代传统的支付工具用于资金流程,并具有实时支付效力的一种支付方式。它的出现使支付工具的存在形态及运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形成了以银行卡、卡基和网基电子货币等类型的电子支付工具。目前在零售消费领域,现金结算依然占据了主要地位,但是电子支付工具,特别是银行卡支付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发展速度太快,电子货币目前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由于从本质上看,虚拟货币类似于储值卡,都是非金融机构发行的、非实名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代替法定货币进行流通的代币,本文将储值卡、远程支付、虚拟货币定义为广义的电子货币进行研究。
近年来,电子支付工具在我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不仅品种越来越丰富,交易规模也不断扩大,并呈现出更快更成熟发展的趋势。因此,深入研究银行卡和电子货币这两大类新型支付工具及其赖以存在和运行的电子化支付体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电子支付工具的发展历程研究,对法律法规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观察电子支付进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探询电子支付的发展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通过研究,本文总结了我国的电子支付主要呈现的几个特点:
1、随着银行卡的发行数量增大,其对现金的替代作用日益明显。
2、银行卡交易以存取现和转帐交易为主,但消费交易在银行卡交易中的占比也在逐年增加。
3、银行卡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商业银行已经推出针对不同群体的卡种、多功能合一的卡种、多币种合一的卡种,以满足特定持卡人的需要。
4、银行卡支付渠道多元化,已经从POS和ATM扩大到网络、手机、掌上电脑、固定电话等新兴支付渠道,其中网上支付发展最为迅速。
根据电子支付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本文提出当前我国电子支付主要
存在的一些问题:法律法规的缺失、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和市场环境的不成熟,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理论上,从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论探讨了电子支付对于货币运行所产生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1、电子支付增强了货币的流通性,降低了货币需求量、改变了货币需求结构、提高了利率的敏感性。
2、电子支付会通过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应量,但是影响不会很明显。但是由于其影响到货币乘数的稳定性,而货币乘数主要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因此货币乘数的变动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中央银行应密切关注电子支付的发展对于货币政策所产生的影响联系实际,本文从支付工具、支付系统、支付服务组织和支付体系监督等支付体系要素切入,讨论了电子支付对于我国的现代支付体系所产生的影响。
1、推动了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的创新。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行卡和储值卡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支付工具电子化的进程,并与我国支付系统的电子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电子支付的发展要求支付系统更加安全。支付系统运行的平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系统的基础建设和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保证系统的安全才能使电子支付健康发展。
3、电子支付的发展推动了支付服务组织市场化格局。电子支付工具对金融创新的推动对支付服务组织的专业化分工起到积极作用,使我国形成了完整的支付服务组织体系,并呈现出支付服务主体多元化、支付服务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4、电子支付工具的广泛应用对支付体系的监管提出新要求。以安全、高效为核心目标的支付体系监管体制和制度基本确立,支付风险监督管理得到了加强。
在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之后,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电子支付进一步发展的建议,认为我国应该继续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环境建设,促进电子支付工具产业化发展。
作者:倪爱云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导师姓名:戴国强
学位年度:2009
语种:chi
分类号:F832.2
机标关键词:电子支付支付工具货币乘数银行卡支付体系支付系统服务组织电子货币支付方式法律法规建设交易电子化储值卡
运行虚拟货币市场环境监管机制货币供给市场化风险防范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