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 1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课件2

七年级生物下册 1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课件2


压平衡(由咽鼓管通到咽部)
听小骨:将鼓膜产生的振动传导到内耳
半规管 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前庭 内耳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
激后能产生兴奋
12/12/2021
第三页,共十四页。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特别提醒 (1)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2)遇到巨大声响(shēngxiǎng)或乘坐的飞机起飞和降落时,迅速张口或做咀嚼动
No 在舌面各部分是有差别的。①皮肤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
时,会感觉“冷”。②冷感受器、温感受器是不同的感受器。(2)某同学乘船时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 为内耳中的
Image
12/12/2021
第十四页,共十四页。
第2课时(kèshí) 耳与听觉
2021/12/12
第一页,共十四页。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知识点1 耳的结构(jiégòu)和功能
12/12/2021
第二页,共十四页。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传递声波
鼓膜:声波能引起鼓膜振动
中耳 鼓室:容纳听小骨;维持鼓膜两侧气
12/12/2021
第十页,共十四页。
考点 耳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识图分析
【例题】 (2017·河北唐山期末)请根据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听觉产生的过程:外界的声波被耳廓收集后,经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 ]
的振动;振动波由
放大并传到内耳,刺激[ ]内的听觉细胞产生
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位听神经传入脑形成听觉。

初一下册生物知识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

初一下册生物知识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

初一下册生物知识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

编辑了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耳是听觉器官,耳的结构也就主要表现出与接受声音刺激相适应的特征。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

如果你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就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这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如果你用手指掩住外耳道,则立即会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这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定阻挡作用。

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

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的薄膜,
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

在鼓膜里面是一个腔,名为鼓室。

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
锤骨。

砧骨、镫骨,锤骨的一个小突起连接在鼓膜中心,镫骨有一面连接到内耳,砧骨则连在锤骨和镫骨之间,三块听小骨组成一条“听骨链”,当声波振动鼓膜后,
就会进一步振动听骨链,并经此将振动传导到内耳。

另外,鼓室还在内下方有一条
小管与咽部相通,此管叫咽鼓管。

咽鼓管通常是闭合的,当吞咽或打呵欠时就打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室,这样就会便鼓膜两侧的气压维持平衡,这也是鼓膜能正常振动的条件之一。

内耳结构比较复杂,由一些骨质壁围成的腔管组成,可分为耳蜗、前庭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12章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共17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12章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共17张PPT)

短促频繁的吸气容易在这里引起气流的回旋
当能够溶解在 唾液中的某些 物质接触舌面 时,往往会使 我们感觉到某 种味道,这就
是味觉。
接受到刺激 产生神经冲动
由神经传到 大脑皮层
味 蕾 是 味 觉 感 受 器
形成味觉
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 候,我们用鼻吸气就能感受到气味的 存在,这就是嗅觉。
嗅黏膜(有嗅细胞)是嗅觉感受器
受到挥发性物质的刺激 产生神经冲动 嗅神经 大脑皮层 产生嗅觉
人 的 嗅因 觉人 辨而 别异 能 力
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
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
刺激持续时间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鼓膜:位于外耳道底,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 耳 中耳 鼓室: 是鼓膜与内耳之间的小腔,内有听小
骨,有咽鼓管通口腔。 听小骨:依次是锤骨、砧骨、镫骨,外连骨膜
内接内耳,传递振动。 半规管 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经 内耳 前庭 反射作用维持身体平衡。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位听神经相连。
二、小学生感官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感光系统:由视网膜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组成 1)视杆细胞含感光物质视紫红质(视黄醛+ 视蛋白) 2)视杆细胞能感受弱光刺激(在昏暗的光 线下工作,看见黑色、白色、灰色的阴影。) 3)维生素A是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缺乏维 生素A患夜盲症。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 色觉产生的三原色学说(与3种视锥细胞含的感光 色素有关)
• 清光眼:眼内压异常升高或房水循环受 阻压迫视神经
• 白内障:晶状体失去透明度(创伤、有 毒物质、感染、老化引起晶状体蛋白质 浑浊,置换一个人工晶状体。)
• 散光:角膜受损或晶状体不规则的弯曲 度从而使光线折射变形,视野中出现模 糊的区域,配戴特殊的球镜。
• 色盲:与遗传有关
• 色弱:与营养、健康有关
• (一)眼
• 眼球的前后轴短,生理性远视的特点。晶 状体的弹性大,调节能力强。
• (二)耳
• 咽鼓管是沟通鼻咽部和鼓室的一个短管, 儿童的咽鼓管比成人短、宽,且鼓口和咽 口在一个水平面上。口腔有炎症时容易引 发中耳炎。
• 儿童不要滥用抗生素,以免造成听力障碍 甚至耳聋。(链霉素、奎宁、卡那霉素、 新霉素、庆大霉素等)
chui zhen
Deng
听骨链
听觉的形成
• 声源传出的声波经耳廓收集进入耳撞击 骨膜,骨膜的振动传递到中耳引起三块 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的依次振动。 镫骨的振动传到了内耳的液体,刺激了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通过听神经发送 到大脑的听觉中枢,经大脑分析重组后 形成了能听到的声音。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12章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共17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12章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共17张PPT)
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 候,我们用鼻吸气就能感受到气味的 存在,这就是嗅觉。
嗅黏膜(有嗅细胞)是嗅觉感受器
受到挥发性物质的刺激 产生神经冲动 嗅神经 大脑皮层 产生嗅觉
人 的 嗅因 觉人 辨而 别异 能 力
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
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
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这叫作感受器的适应。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上午9时19分21.9.809:19September 8, 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9月8日星期三9时19分19秒09:19:198 September 2021
当能够溶解在 唾液中的某些 物质接触舌面 时,往往会使 我们感觉到某 种味道,这就
是味觉。
大脑皮层
味 蕾 是 味 觉 感 受 器
形成味觉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9.809:19:1909:19Sep-218-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9:19:1909:19:1909:19Wednesday, September 08, 2021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9.821.9.8Wednesday, September 08,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9:19:1909:19:1909:199/8/2021 9:19:19 AM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2章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2章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5.头部适当固定,避免过度摆动。 6.在汽车踩油门、刹车、转弯时深吸气。 7.尽量不要看窗外快速移动的景物,最好闭目养神。 8.服用晕车药物。比如茶苯海明,在乘车前半个小时服用, 适用于成人或6岁以上儿童。 9.行驶途中将鲜姜片拿在手里随时闻,使辛辣味吸入鼻中。 也可将姜片贴在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固定。 10.乘车前喝一杯加醋的温开水。
二、非选择题 13.(读图理解)下图甲为眼的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的光线依次经过[__①___]_角__膜____、[__③___]__瞳__孔___、 [___②_____]__晶__状__体___、[___⑨___]__玻__璃__体____,最后在 [___⑧_____]___视__网__膜___形成一个物像。
有触觉的百分 率/% 50
85
100
75
(1)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__指__尖______。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有时未感觉到针触,原因是__身__体__各__部_ 位_
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不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

(3)本实验说明,人体不同部位的敏感程度不同,这种敏感性的差
别反映了___相__应__部_ 位在功能适应性方面的差别 __,敏感部位为
C. 晶状体
D. 玻璃体
4. 下图眼睛出现的问题与矫正方式正确的选项是( B )
A. 近视眼、凸透镜
B. 近视眼、凹透镜
C. 远视眼、凸透镜
D. 远视眼、凹透镜
5. 下列属于预防近视的做法是( D ) A. 躺着看手机 B. 强光下看书 C. 在公交车上看书 D. 课间远眺几分钟
知识点2 耳和听觉
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__非__敏_ 感部_位____。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下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下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30
嗅黏膜和味蕾是化学物质的感受器
31
嗅黏膜与嗅觉
32
1. 近视眼的病因是( A )
A. 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 B. 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小 C. 眼球前后径过短,晶状体曲度过大 D. 眼球前后径过短,晶状体曲度过小
2. 呼吸道感染的时候,还可能会发生中耳炎,这是因
为病菌进入中耳,是通过下列结构中的( D )
爱 阅读时间勿太长:无论做功课或看电视,时间
护 不可太长,以每三十分钟休息片刻为佳。
眼 睛
多做户外运动:经常眺望远外放松眼肌,放止 近视,向大自然多接触青山绿野,有益于眼睛 的健康。
营养摄取应均衡:不可偏食,厌食。
坐姿要端正:不弯腰驼背,越靠近或趴着做功 课易造成睫状肌紧张过度,进而造成近视。
12.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结构是( B)
A. 耳蜗 B. 听小骨 C. 半规管 D. 咽鼓管
13.看书一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
眼,其主要原因是( B )
A. 使调节瞳孔的肌肉放松
B. 使调节晶状体的肌肉放松
C. 使视神经得到休息
D. 使视中枢得到休息
14.听觉感受器位于( C )
A.半规管 B.前庭 C.耳蜗 D.咽鼓管
36
15. 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看到远处的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
物像是落在[3]视网膜 上,这个信息通过[5]视神经, 传到 大脑的视觉中枢 ,
而形成视觉。
37
(2)眼球里有一个能灵敏调节曲度的结构,即
[4] 晶状体 ,它有折射光线作用。 (3)在我们眼睛最前方的一个小孔叫做 瞳孔 ,当光线由 弱变强时它会 变大 。

七年级生物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七年级生物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功能
感受器能够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 经信号,传递给神经系统,进而 引发相应的生理反应。
感受器的分类
01
02
03
04
化学感受器
能够感受化学刺激,如气味、 味道等,常见于口腔、鼻腔等 部位。
机械感受器
能够感受机械刺激,如压力、 振动等,常见于皮肤、关节等 部位。
温度感受器
能够感受温度刺激,如冷、热 等,常见于皮肤、口腔等部位 。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信息传递
01
02
03
信息传递方式
感受器接收到的信息通过 神经系统的传递,最终到 达大脑进行处理。
传递速度
信息传递的速度快慢直接 影响到生物体对外界刺激 的反应速度。
信息整合
大脑对来自不同感受器的 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形成 完整的感知印象。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适应性
适应外界环境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能够随 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逐渐 适应,维持生物体的正常 生理功能。
为反应。
生态平衡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维持生态平 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动物通过 感知天敌的存在来避免被捕食。
物种交流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也是生物之间 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如视
觉、听觉和化学信号等。
06
实验:观察和探究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功能
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准备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探究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 功能,了解生物体如何接收外界刺激 并作出反应。
嗅觉感受器和嗅觉器官
总结词
嗅觉感受器能够检测和传递外界的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刺激,嗅觉器官则负责接收 这些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详细描述
嗅觉感受器是位于鼻腔内的嗅细胞,它们能够检测到气体的浓度和特征,并将其 转化为神经信号。嗅觉器官还包括鼻腔内的其他结构,如鼻甲和鼻腔粘膜等,它 们共同作用将气体的刺激传递到嗅细胞,进而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七年级生物下册 12_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12_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北师大版

透明胶状物质
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眼的结构与结构功能
功能
壁眼 球
外膜 中膜 内膜
角膜、巩膜
脉络膜、虹膜、 睫状体
视网膜
支持和保护眼球
营养眼球和调节 光线
光感受器
内 房水——稀薄的液体 容 玻璃体——较脆弱的胶冻状物 物
晶状体——一个小巧而富于弹性的凸透镜状结构
眼的结构与照相机的相似处
三要:要定期检查视力, 认真做眼保健操。
一不看:不在直射的强 光下看书。
二不看:不在光线暗的 地方看书。
三不看:不躺卧看书。 四不看:不走路看书。
1.课堂作业: 《优化设计》51页的“随堂训练”
2.作业:
《优化设计》51-52页 ,明天交。
近 视
矫 正
正常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 线经过晶状体的折 射后形成的物像落 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 眼球前后径过短使 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后方
远 视
矫 正
四、用眼卫生须知:“三要”和“四
不看”
一要:读写姿势要正确, 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 厘米左右。
二要:看书、看电视或 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 休息一下,要远眺几 分钟。
眼的结构
照相机
瞳孔 视网膜
光圈 胶卷
脉络膜 晶状体
照相机的暗室 镜头
三、视觉的形成与调节 这里的两只猫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呢?
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反射的光线
视觉形成的过程:
经晶状体折射
成像于视网膜
视觉形成
视觉中枢
视神经
正常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 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 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 膜上
近视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 眼球前后径过长使 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前方

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耳是听觉器官,耳的结构也就主要表现出与接受声音刺激相适应的特征。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

如果你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就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这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如果你用手指掩住外耳道,则立即会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这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定阻挡作用。

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

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的薄膜,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

在鼓膜里面是一个腔,名为鼓室。

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锤骨。

砧骨、镫骨,锤骨的一个小突起连接在鼓膜中心,镫骨有一面连接到内耳,砧骨则连在锤骨和镫骨之间,三块听小骨组成一条“听骨链”,当声波振动鼓膜后,就会进一步振动听骨链,并经此将振动传导到内耳。

另外,鼓室还在内下方有一条小管与咽部相通,此管叫咽鼓管。

咽鼓管通常是闭合的,当吞咽或打呵欠时就打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室,这样就会便鼓膜两侧的气压维持平衡,这也是鼓膜能正常振动的条件之一。

内耳结构比较复杂,由一些骨质壁围成的腔管组成,可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

这三部分管腔里都充满液体,相应的感受器就分布在一些位于管腔的膜质结构上。

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当声波引起的振动传到内耳时,耳蜗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前庭和半规管里则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当头部位置变动使这里的感受器受刺激时也产生冲动。

耳蜗、前庭和半规管里的不同感受器产生的冲动会沿同一脑神经——位听神经里的神经纤维传入脑干,然后分别上传至大脑皮层的不同中枢部位。

由耳蜗听觉感受器传导的冲动,最后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由前庭和半规管中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传入的冲动,最终在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头部位置变动的感觉。

所以,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状结构,它被悬挂于睫状体上,睫状体内平滑肌的舒缩引起晶状体的曲度变化。
我们看物体时,进入眼球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
像现网膜上大量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可以沿着现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这时我们就看情物体了。
患近视眼时,眼球的前后经过长(真性近视)。或晶状体的曲度因过度调节而过大(假性近视),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就会在视网膜前方成像,因而着不清远处物体;远视眼多因眼球的前后径过短,光线进入眼内会在视网膜后方成像,因而不能看清近处物体。所以,根据透镜折射光线的道理,配戴凹透镜能矫正近视服、配戴凸透镜能矫正远视眼。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
课题: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4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教学目标:
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说明感觉器官和感受器的概念。
3、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
眼球的结构
课前准备:
挂图、教具、模型、相关的资料
课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眼球壁中膜的后半部分是脉络膜,含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
用,并使眼球内成为“暗室”;中膜前端游离部分是虹膜,中央围成瞳孔。膜内平
滑肌活动控制着瞳孔的开大、缩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虹膜与脉络膜的连
接部分加厚,内含较多平滑肌,此处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状体。
眼球壁内膜为视网膜,其中含有能感受光线刺激后产生冲动的观细胞,所以视
眼与视觉
眼(eye)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有人统计,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可见,眼对人生活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七年级生物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七年级生物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05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进化 与适应
感受器的进化与适应
感受器是指生物体上能够接受外部环境刺激的特殊器官,其进化与适应是为了更好地应对环 境变化和生存挑战。
感受器的进化与适应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形态、功能和神经连接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使 得感受器能够更准确地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并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 进一步的处理。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感受器逐渐发展出了多种类型,如触觉感受器、视觉感受器、听觉感 受器等,以满足不同生存需求。
感觉器官的进化与适应
感觉器官的进化与适应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形态、功 能和生理机制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感觉器官 能够更准确地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并将这些刺激转化 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取周围环境的信息。
听觉感受器和听觉器官 01
听觉感受器:耳蜗
02
听觉器官:耳朵
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外耳道 →鼓膜→听小骨→耳蜗内的液体 →毛细胞→神经冲动→大脑皮层 听觉中枢
03
听觉的作用:感知声音的强度、 频率和音调等特征,获取周围环
境的声音信息。
04
嗅觉感受器和嗅觉器官
01
嗅觉感受器:嗅细胞
感受器将接收到的信息转换成神经信 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由大 脑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解释,形成 相应的知觉和感觉。
感觉器官通过特定的感受器来接收外 界信息,如眼睛中的光感受器、耳朵 中的声波感受器等。
感觉器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基础, 通过感觉器官,人类能够感知周围环 境的变化,适应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反 应。
具。
仿生耳
模仿生物听觉系统,开发出能够 感知声音并转换为电信号的仿生 耳,用于听力障碍者的辅助器具。

动物的感觉器官与感觉知识点总结

动物的感觉器官与感觉知识点总结

动物的感觉器官与感觉知识点总结动物作为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多样的感知能力。

它们通过感觉器官与感觉系统来接收外界刺激,进而形成对环境的认知和适应。

本文将对动物的主要感觉器官和感觉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嗅觉嗅觉是动物最早形成的感觉之一,帮助它们在寻找食物、避开危险以及社交交流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动物的嗅觉器官通常位于鼻腔内,其中嗅神经细胞能够感知化学物质所释放的气味分子。

犬类、猫科动物等拥有高度发达的嗅觉器官,可以通过气味追踪物体或者寻找伴侣。

二、视觉视觉是动物感知世界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动物的眼睛是视觉系统的核心器官,其结构和功能因物种而异。

人类的眼睛拥有彩色视觉和更高的分辨率,而猫则具备更强的夜视能力。

一些昆虫如蜜蜂则能够感知紫外光线。

视觉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眼球、视网膜、晶状体和视神经等。

三、听觉听觉是动物获取声音信息的重要手段。

动物的听觉器官通常位于头部的一侧或两侧,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能够接收来自外界的声波,中耳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而内耳则将振动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哺乳动物如鲸鱼、海豚等擅长利用声波进行定位和交流,昆虫则通过感知振动来感知周围环境。

四、触觉触觉是动物最基本的感觉之一,通过皮肤上的感受器传递来自外界的机械刺激信号。

不同动物对于触觉的敏感程度各异,蝙蝠、鲨鱼等动物对于微小的压力变化能够进行精确定位。

触觉对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母亲通过触觉来照顾和保护幼崽。

五、味觉味觉是动物感知化学物质的方式之一。

动物的味觉器官通常位于口腔内,包括味蕾等结构。

味觉能够帮助动物辨别食物的好坏、寻找适合的食物来源。

不同动物对于味觉的敏感程度和喜好有所差异,例如熊猫对于竹子具有极高的偏好。

总结起来,动物的感觉器官和感觉系统形成了它们与外界环境进行有效交互的基础。

每个物种都在长期进化中适应了自身生存的具体环境,对某些感觉的敏感程度较高,而对其他感觉则较为迟钝。

了解不同动物的感觉器官及其功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

6-1-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讲课件(人教版)

6-1-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讲课件(人教版)

知识点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

感受器
觉 器

结构简单(神经末梢)
结构复杂(感觉器官)
正常人从外界接收的信息中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是人和 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知识点二、眼球的结构
巩膜
白色、非常坚韧 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角膜
无色、透明 可透过光线
外膜
脉络膜
提供营养,制造 “暗室”遮光
视觉上,中枢
这个信息通过[ ]
,传到大脑的
,而形成视觉。
B)
⑤视网膜
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A.②①③④⑤⑥
B.④①③②⑤⑥
C.④③②⑤①⑥
D.③①②⑤④⑥
(12)(2016长沙)某科研团队研制了一款微型投影机,可以避免儿童长时间近距离看屏幕而
患近视。近视眼的形成主要与眼球的哪一结构异常有关(
C

A.角膜
B.视网膜
C.晶状体
D.玻璃体
C (13)(2017邵阳) 右图是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画的近视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图,正确的是(
A. 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是[1]晶状体 。
B. 人从暗室走到阳光下,瞳孔会 小


过长
变凸
C. 如果眼球的前后径
,或者近晶视状体曲度
, 远处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落在
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物体,称为 9 视眼网,可膜以用配戴凹透镜的方法来纠正。
D. 物体反射的光1线1形成的视物神像经是落在[ ]
为什么视网膜上呈的是倒像而最终形成的视觉是正向的?
观察物体离眼睛远近晶状体的变化 距离近,晶状体曲度较高;距离远,晶状体曲度较低

七年级生物下册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梳理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梳理新版北师大版

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一、知识结构
1、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舒缩,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2、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镜矫正。

3、耳的结构: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
鼓膜:产生振动鼓室: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听小骨:由锤骨,钻骨和镫骨组成听骨链耳蜗:含听觉感受器前庭:含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半规管:含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外耳
中耳
内耳
4、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耳蜗内感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产生冲动)→位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5、视觉感受器:视网膜;听觉感受器:耳蜗;头部位置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晕车); 味觉感受器:味蕾 嗅觉感受器:嗅黏膜。

6、味蕾分辨的四种味觉——酸,甜,苦,咸。

7、人体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唇、舌尖、鼻尖。

8、冷感受器——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皮肤温度下降)。

温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皮肤温度上升)。

9、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感受器的适应。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12章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12章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 人们常说照相机的成像跟人的眼球成像的原
理相同,根据你对眼球的认识,想一想,眼 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 机的什么结构? 晶状体—— 镜头 瞳 孔—— 光圈 视网膜—— 胶卷
光圈
? 光线进入眼球后,在到达视网膜前要 经过哪些结构?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怎样子的?
请 你 来 诊
有个失明者,经检查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
他看不见周围的物体。想一想,可能是哪部分发
生了病变?
(视神经或者神经中枢)
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感悟与收获
课后作业
• 围绕第十届全国“爱眼日”(6月6日)
的主题“预防近视,珍爱光明”设计 一份倡议书或宣传标语等,向全校同 学发出倡议,帮助大家树立良好的用 眼习惯,要求主题突出,形式不限。
脉络膜
内膜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晶状体 房水 玻璃体
眼球各部分功能
1、角膜 无色透明,透过光线。
2、巩膜 3、脉络膜 4、虹膜
支持、保护眼球。 含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 有营养作用,并使眼球成为“暗室”。
控制瞳孔大小,调节入眼光线多少。
5、晶状体(房水玻璃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6、睫状体 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视觉的形成:
光线
折光结构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视神经
(传递信息)
视网膜
(感光细胞)
思考:视网膜上形成的是一个倒像,为
什么我们看到的物象都是直立的?
• 这是由于受生活经验的影响,虽
然看到的是倒像,但是由于长期的接 触该事物,受到视觉和其他各种感受 器的综合刺激,大脑皮层根据经验做 了重新调整,这种调整从婴儿时期就 已经开始了,所以我们看到的物象都 是直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
耳是听觉器官,耳的结构也就主要表现出与接受声音刺激相适应的特征。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

如果你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就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这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如果你用手指掩住外耳道,则立即会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这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定阻挡作用。

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

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的薄膜,
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

在鼓膜里面是一个腔,名为鼓室。

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
锤骨。

砧骨、镫骨,锤骨的一个小突起连接在鼓膜中心,镫骨有一面连接到内耳,砧骨则连在锤骨和镫骨之间,三块听小骨组成一条“听骨链”,当声波振动鼓膜后,
就会进一步振动听骨链,并经此将振动传导到内耳。

另外,鼓室还在内下方有一条
小管与咽部相通,此管叫咽鼓管。

咽鼓管通常是闭合的,当吞咽或打呵欠时就打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室,这样就会便鼓膜两侧的气
压维持平衡,这也是鼓膜能正常振动的条件之一。

内耳结构比较复杂,由一些骨质壁围成的腔管组成,可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
管三部分。

这三部分管腔里都充满液体,相应的感受器就分布在一些位于管腔的膜质结构上。

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当声波引起的振动传到内耳时,耳蜗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前庭和半规管里则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当头部位置变动使这里的感受器受刺激时也产生冲动。

耳蜗、前庭和半规管里的不同感受器产生的冲动会沿同一脑神经——位听神经里的神经纤维传入脑干,然后分别上传至大脑皮层的不同中枢部位。

由耳蜗听觉感受器传导的冲动,最后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由前庭和半规管中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传入的冲动,最终在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头部位置变动的感觉。

所以,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嗅觉与味觉
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

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

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黏膜,这里的一些“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

仔细辨别气味时,我们往往会做出短促而频繁的吸气动作,而深吸气时却难以
察觉到某些气昧的存在。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嗅黏膜所在的位置只能接触到经过鼻腔顶壁的回旋式气流,短促而频繁的吸气才容易在这里引起气流的回旋。

当患感冒、鼻炎时,可能造成鼻腔通气异常而使嗅觉功能产生障碍。

人的嗅觉辨别能力因人而异,差别有时较大。

有人甚至缺乏一般人具有的嗅觉
能力。

测定人的嗅觉能力,可以用能够引起嗅觉的气味物质的最低浓度来表示。


用人造麝香测定人的嗅觉时,每升空气中5×10-6mg的含量就能使人觉察到。

另外,人的嗅觉也很容易产生适应。

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
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

例如,人初到有某种气味的环境时,可能会明显感到这里的气味。

但时间一长,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弱,最后就感觉不到这种气味的存在了。

当能够溶解在唾液中的某些物质接触舌面时。

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到某种味道,这就是味觉。

味觉感受能叫做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

用干净的棉球把舌尖揩干后,随即把几粒食糖放上去,这时不会感到有甜味;若把糖粒溶在少量水里,将糖的溶液滴在舌尖上,则立即感到有甜味。

味蕾分辨的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

分辨不同味道的味雷分布也
不均匀。

例如。

舌尖上分辨甜味的味蕾较多,舌根部感受苦味的味蕾较多,舌两侧
感受酸味的味蓄较多,而感受咸味的味蕾则较多分布在舌侧面的前部。

实际上,人的味觉感受要比上述四种丰富得多,原因是我们的口腔黏膜上还分
布着大量其他性质的感受器,如触觉、痛觉、温度觉感受器等;特别是在品尝味道
时还往往有嗅觉参与进来。

这就使我们产生多种复合的感觉,综合地影响着我们对
“味道”的感觉判断。

触觉与温度觉
当我们身体的一定部位,特别是像手指、日唇舌尖、鼻尖等处与外界物体接触时,都会不同程度地感觉到物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对物体的形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做出一定判断,这就是触觉。

触觉感受器的分布和分辨本领如何?人们又怎样来研究这些问题呢?
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
实验证实。

人体的唇、鼻尖、舌尖等处触觉非常敏感,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
的背侧面(如手心与手背)触觉要敏感。

显然。

这种敏感性的差别也反映了相应部位功能适应性方面的差别,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

当我们接触的外界物体(也包括空气和水)的温度发生变化,使皮肤和黏膜的温度也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会觉得“冷了’或“热了”,这就是温度觉。

实验证明,皮肤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冷”;当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时,则感觉到“温”
实验还证明,皮肤的某些点对“冷”刺激敏感,而另一些点则对”温”刺激敏
感。

这也说明,冷与温的感受是分别由不同的感受器来引起的。

感受冷刺激(皮肤温度下降)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皮肤温度上升)的感受器,叫温感受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