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胁迫着跌爬着向前,即使肩上常常 背负的是众人口中那平面化的坚强,但, 我们也要让自己的那个世界变得立体。
----END----
译者眼里的村上春树
您也知道,日本人对着装十分讲究,尤其见客 人时往往西装革履,一派庄重。但村上不是那样。 尽管时值冬季,他却像在过夏天:灰白色紧身牛仔 裤、三色花格衬衫、里面套一件黑T恤,挽着袖口。 见到我,没有像一般日本人那样一边深鞠躬一边说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握完手,对我这么多年翻 译他那么多书表示感谢。总的说来,见面的感觉和 想象中的差不许多,自然、真诚、不造作,完全没 有大作家的架子。最后我请他为中译本《海边的卡 夫卡》写序,他爽快地答应下来,笑道:“即使为 林先生也要写的!”
1979年 - “且听风吟”获得群像新人文学奖 1982年 - “寻羊冒险记”获得野间文艺新人奖。 1985年 -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获得谷崎润一郎奖。 1996年 - “奇鸟行状录”获得读卖文学奖。 1999年 - “约束的场所 ”获得桑原武夫学艺奖。 2006年 - 捷克法兰兹卡夫卡奖、短篇小说选集“Blind Willow,Sleeping Woman” 获得Frank O’Connor 国际短 篇小说奖 2006年 - “海边的卡夫卡”获得World Fantasy Awards。 2007年 - 2006 朝日奖(文学) 2009年 - 耶路撒冷文学奖 2009年 - “1Q84”获得第63回 每日出版文化奖 2011年 -荣获西班牙卡塔龙尼亚国际奖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我渐渐能意会到,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实。 山川寂寥,街市井然,居民相安无事。可惜人无 身影,无记忆,无心。男女可以相亲却不能相爱。 爱须有心,而心已被嵌入无数的独角兽头盖骨化 为“古老的梦”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 人多多少少都是都是按照自己的模式活下来的。 当别人和自己差别太大时会感到生气,过于相像 又会觉得悲哀。如此而已。
坦率地说,能够对那段历史采取如此态度的日 本作家是极为罕见的。在这个意义上,村上绝不仅 仅是执著于个人主义的或所谓“后现代”作家,同 时也是敢于追问一般日本作家不愿或不敢追问重大 历史事件及其意义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作为 中国读者,更应对此、对这个日本作家的勇气和良 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评价。
村上春树的言论
村上春树与中国
村上的父亲战前是京都大学的优秀生,在校期 间被征召入伍。村上小时听父亲讲过在中国的骇 人经历。此后他“对中国及中国人的情感便十分 矛盾”。 在《去中国的小船》这个短篇从中可以看出 他对自己接触的几个中国人心怀歉疚,“看出村 上的确持续地对中国反思,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中 国是日本人的一段痛苦回忆。”
关于创作动力。“我已经写了二十多年了。 写的时候我始终有一个想使自己变得自由的念 头。即使身体自由不了,也想使灵魂获得自由。 我想读的人大概也会怀有同样的心情。而这大 约就是我所追求的东西。” 关于奇异的想像力。“想像力谁都有。难 的是接近那个场所,找到门、打开、进去而又 返回——我并没什么才华,只不过具有这项特 别的专门技术。如果读者看我的书过程中产生 共鸣,那就是说拥有和我同样的世界。”
也正是从《奇鸟行状录》开始,村上开始告别 “淡漠”和“距离”,转而拥抱责任,尤其对日本 渐渐怀有社会责任感,其中最主要的是开始质疑那 段不少日本人讳莫如深的历史。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今天的日本社会尽管战后进行了许许多多重建, 但本质上丝毫没有改变。归根结底,日本最大的问 题点在于:战争结束后未能将那场战争劈头盖脑的 暴力相对化。人人都以受害者的面目出现,以非常 暧昧的措词改口声称‘再不重复那样的错误了’, 而没有人对那架暴力机器承担内在责任,没有认真 地接受过去。”
在写作开始时,他的酒吧正经营惨淡,然而在回忆里 他却这么说……
“每日早晨四点起便进行写作,至上午十点前终止 当日的写作工作。“我没有一天不写作。随笔也好, 翻译也罢。总是要写些什么。” “走出校门后几乎从未提笔,刚开始写得异常吃力。 唯一给我鼓励的是菲茨杰拉德那句话:‘如果叙述与 人不同的东西,就要使用与人不同的语言。’但毕竟 不是件容易事。边写边这样想道:40岁时肯定能写出 像样些的东西来。现在仍那样想。获奖固然让我欣喜 万分,但我不愿意受有形物的束缚,已经不再是那样 的年纪。” 这一年也是他决心从事专业创作的一年。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 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 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 的绝望。
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 失去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 ,迷失的人 迷失了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 迟早要失去的东西并没有太多意义,必失之物 的荣光并非真正的荣光。
每一个人都是一座两层楼,一楼有客厅、 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大多数人都在这两 层楼间活动。实际上,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地下 室,没有灯,一团漆黑,那里是人的灵魂所在 地。自己常走进这个暗室,闭门不出,日子久 了,就有了一篇篇东西出来。 ——村上春树谈成功的秘诀 2009年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值新 一轮巴以冲突高峰期,支持巴勒斯坦的各方力 量极力劝阻,但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最终前往 以色列受奖,并发表了以人类灵魂自由为主题 的获奖感言。“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 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此举 使村上名声大噪,一跃成为和平主义者的典范。
可贵的是,村上没有至此止步,他还把笔锋 指向日本这个国家最黑暗的部位。《奇鸟行状录》 最后一段出现“犹如一把中国刀”的尖锐的上弦 月,而此时“中国代表着日本军队在战场上犯下 的骇人屠杀恶行”。村上在美国创作这部长篇的 第三部期间,一次接受采访被问及“为什么你们 这一代人要对自己出生前即已结束的战争背负责 任”,村上回答:“因为我们是日本人。当我从 某些书上读到日本在中国的暴行时,简直不敢相 信。……我想知道是什么驱使他们做这种事,去 杀死或伤害数不清的人们。”并且断言“暴力是 理解日本的关键”。
所以,村上的作品从一开始就表现了人的一 生中平淡得似乎一无是处的真味,那种无伴的心 灵的孤寂。即使你什么都有了,你依然无法驱遣 这一人生长河中断断续续的真实。世间有无数的 窗口,也就有无数寂寞的人;有多少间仓房,就 有多少无奈之人、无着之人。在同情之泪模糊了 视线的作者笔下,我们生活、生存,又被放逐、 消泯。然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同样地,其中 隐藏着人生的真味。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
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 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 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 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 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 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 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 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 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 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 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在30岁前,村上春树只是一个普通人
村上春树至29岁起才开始写小说,在过去七年内 曾经想写什么却什么也写不出来。首作《且听风吟》 写作动机源于某日在涩谷区千驮附近的神宫球场观赏 职棒球赛时,看到养乐多队洋将大卫· 希尔顿(John David Hilton)击出一支二垒安打后的所见光景。村 上称这是“一种契机刺激了心中的某种不寻常东西” 让他投入写作。 随后他每晚在餐桌上挥笔不止,写罢投给“群像 新人奖”评审委员会。投稿的原因在于“有字数限 制”。6月,《且听风吟》获第23届“群像新人奖”。 “
任何人都有一两件不愿失去的东西,在找出那 种东西方面我们可谓行家里手。人必然有欲望与自 尊之中间点那样的东西,如同所有物体都有重心。 我们可以找出它来。现在你也心中有数。失去之后 你才会意识到它曾存在。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 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 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 长久不了。 在大悲与大喜之间,在欢笑与流泪之后,我体 味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幸福。 生活以从未有过的幸 福和美丽诱惑着我深入其中。
——摘自林少华的访问记
我起身告辞,他送我出门。走几步我回头看了 他一眼。村上这个人没有堂堂的仪表,没有挺拔的 身材,没有洒脱的举止,没有风趣的谈吐,衣着也 十分随便(他从不穿西装),即使走在中国的乡间 小镇上也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就是这样一个 人在这个文学趋向衰微的时代守护着文学故土并创 造了一代文学神话,在声像信息铺天盖地的多媒体 社会执著地张扬着文学魅力,在人们为物质生活的 光环所陶醉所迷惑的时候独自发掘心灵世界的宝藏, 在大家步履匆匆急于向前赶路的时候不声不响地拾 起路旁遗弃的记忆,不时把我们的情思拉回某个夕 阳满树的黄昏,某场灯光斜映的细雨,某片晨雾迷 濛的草地和树林……这样的人多了怕也麻烦,而若 没有,无疑是一个群体的悲哀。
当我们回头看自己走过来的路时,所看到的 仍似乎只是依稀莫辩的“或许”。我们所能明确 认知的仅仅是现在这一瞬间,而这也只是与我们 擦间而过。
网无所不在,网外有网,无出可去。若扔石 块,免不了转弯落回自家头上……时代如流沙, 一般流动不止,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们站 立的位置。
人死总是有其相应的缘由的。看上去单纯而并 不单纯。根是一样的。即使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只 是一点点,但用手一拉就会连接出来很多。人的 意识这种东西是在黑暗深处扎根生长的。盘根错 节,纵横交织……无法解析的部分过于繁多。真 正原因只有本人才明白,甚至本人都懵懵懂懂。
村上春树的文字平实自然源自文库是无数个真实的生
活姿态的集合。而忙碌于生存的我们早已模糊 了生存和生活的界限,直到跟随村上字里行间 泛起的回忆,才觉过去的自己仿佛还在跳跃, 生活还是那么充满真味。在青涩岁月里,膨胀 的身体渴求着释放,爱情与孤独的交错,弥漫 着荷尔蒙的味道,烙印着成长的痛楚。最初的 本能超越了精神,回不到从前的我们,被
关于孤独与沟通。“人生基本是孤独的, 但同时又能通过孤独这一频道同他人沟通。我 写小说的用意就在这里。”“人们总要进入自 己一个人的世界,在进得最深的地方就会产生 连带感。或者说人们总要深深挖洞,只要一直 挖下去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而用围墙 把自己围起来是不行的。” 关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可能性。“最重要的 是读者。获奖不获奖对于我实在太次要了。何 况一旦获奖就会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匿名 性’,非常麻烦。再说诺贝尔文学那东西政治 味道极浓,不怎么合我的心意。” (村上春树获得过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 之称的“弗朗茨· 卡夫卡”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