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_地球的面貌复习题(课件)湘教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4—21页)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②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有多大: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赤道是指在与南极、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画的圆圈。

赤道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4、纬线的特征:a 都指示东西方向; b 形状都是圆(极点除外);c 长度不相等,其中最长的纬线是赤道;从赤道向两级纬线的长度越来越短。

5、纬度的划分:①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②北极的纬度是90°N,南极的纬度是90°S。

③从赤道向两级,纬线的度数逐渐增大(增大、减小)。

6、低纬度范围是0°— 30°;中纬度范围是30°— 60°;高纬度范围是60°— 90°。

7、经线的特征:a 都指示南北方向; b 形状都是半圆; c 长度都相等,8、经度的划分:①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线,其经度为0度。

②从0°经线向东的180°称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的180°称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③经度变化规律:由0°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9、一个经线圈由2条经线组成,它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如50°E和130°W、140°W和_______都能组成经线圈。

1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哪个经线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东西半球的划分:20°W,160°E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课本22—25页)1、全球的海洋面积占71%,陆地占29%,所以人们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粗略说明海陆面积的比例。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 地球有多大 地球仪习题课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 地球有多大 地球仪习题课件

名师点拨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湘教版
11.★面对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它转动,地球仪上距桌面最近点( A )
A.始终在南极圈上
B.始终在赤道上
C.始终为南极点
D.始终在南回归线上
【解析】面对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它转动,地球仪与桌面的最近点始
终在南极圈上。
名师点拨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名师点拨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B )
整合运用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湘教版
7.★(海南中考)如下图所示,驶近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由
此可推测
(B )
A.海面凹凸不平
C.港口的水面高
名师点拨
B.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D.地球绕太阳公转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湘教版
【解析】由图可知,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证明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不能证明海面的形状、港口的水面高低、地球 的公转等。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湘教版
某学校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动手制作了地球仪,下图显示了其制作地球 仪的整个步骤过程。据此,完成第 10~11 题。
名师点拨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湘教版
10.该地球仪地轴与(底座)水平面的夹角约是
A.23.5°
B.30°
C.66.5°
D.90°
( C)
名师点拨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湘教版
知识点 3:地球仪
1.概念: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缩小 小后,制作成地球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章末复习课件(共40张PPT)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章末复习课件(共40张PPT)

(2)判断对错: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①模拟旅游线路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 ) ②乙半岛的居民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交流,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 √) ③D大洲的国家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他们与中国之间的合 作为“南北对话”。( × ) ④B和E运河都是两大洲的分界线。( √ )
(2019 潍坊)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进入地壳运动活跃期。 2000—2010年间,苏门答腊岛近海共发生8次里氏7级以上的大地 震。据此,读图Z-2-15,完成28~29题。
28. 苏门答腊岛沿海山脉上火山广布,其成因是( C ) A.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B. 位于太平洋板块边缘,地壳活跃 C.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地带 D. 位于欧亚板块内部,地壳活跃
考点②C 世界的海陆分布
(2019重庆)图Z-2-5为“东半球海陆轮廓图”,读图并完成11~12题。 图Z-2-511. 图中甲、乙、丙三大洲中面积 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B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12. 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地表是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C. 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是以陆地为主
(3)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发生的原因。 现象①:印度尼西亚多火山。 印度尼西亚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现象②: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地中海位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谢谢
18. S峰与龙井村的相对高度最可能为( C )
A. 80米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课件(46张)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课件(46张)

地球的形状:
两极 稍扁 则的球体
,赤道 略鼓 的不规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6371 千米
赤道周长 4万 千米
表面积 5.1亿 平方千米
赤道和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东西 方向
1、纬线的形状 圆形 2、纬线是否等长 不等长
3
、 纬 线 所 指 示 的 方 向
90°N

60°N 30°N 0° 30°S 60°S
第二章 知识点
1 地球的真实形状
第一页
P 15
2 地球仪上的 赤道 、本初子午线、 经线、 纬线 定义 P16 3 东西半球分界线 P18 南北半分界线
4 七大洲 四大洋 名 称及形状P23
第二页
5 亚欧分界线 亚非分界 线 南北美分界 线P24 6海拔 相对高度的定义 五种基本地形 地形P27-28 及等高线
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1700 1600 1500 00 D
C:东经500(500E) 00 500 600 700
C
D:西经1700 (1700W)
N
N
600 450 300
150
20° 40° 60° 0°
00 150 300 450 600
S S
南北极
经线
纬线
赤道
回归线
极圈
一定要区分开的知识点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
地面某一个地点 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 离,叫海拔 地面某一个地 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 垂直距离,叫相对高 度
平原和高原的特点
对比 平原 高原
相同点 地面起伏小
不同点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以下)
高原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复习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复习 湘教版

注意: 在同样大小的图幅中,比例尺不同,所表示
实地的范围和表示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
结论: 在同样大小的图幅中,比例尺越大,表示
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 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母大尺小,范围大,粗。 母小尺大,范围小,细。
练习
下列三种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1:500000
e. 陡崖:特别地区等高线最为密集
2.五种地形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丘陵 E—盆地
等高线特别稀疏,以致于在很大范围内呈空白而没 有,等高距只有很少一两条等高线,该地方则表示 为平地。若等高线的标高在200米以下的,表示为平 原;若等高线的标高在500米以上的,表示为高原。
练习1
(1)填写地形部位名称: C.
等综合效益。
•三 地球
形状、大小;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经纬网;半球的划分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 两极 部位略扁的 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相差 很少,只差了 21 千米。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6371 千 米。 4、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4万 千米。 5、地球表面积 5.1亿Km2.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 00--300 为低纬度;(2) 300--600 为中 纬度;(3) 600--900为高纬度。
赤道 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三)经线 1.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1)经线的形状 半圆形
北极
(2)经线是否等长 等长
(3)经线所指示的方向
南北
0°经线又叫 本初子午线
南极
地球—经纬网—经线—经度
2、经度划分
从0°经线起,向东、向 西各分作180°

2024年新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二章综合复习

2024年新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二章综合复习
地球的自转

特点:绕地轴__自__西__向_东___转动,周期为一天
球 的
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__时__差___
运 动
地球的公转
特点: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周期为__一__年___
DI QIU DE YUN DONG
产生的地理现象:__昼__夜__长_短__的__变__化__、四季更替
4.时区与区时 (1)地方时间(简称地方时):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为当地的12时,依此推定一 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经度不同的地点,地方时也不同。 (2)标准时间: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这就是 “_格__林__尼__治__时__间___”,又称“世界时”。
(3)时区划分 ①从西经7°30′到东经7°30′划为___中__时__区____(又称“零时区” )。 ②从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经度每15°划为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 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这样全球共划分_2_4_个___时区。 ③东西十二区时间相同,日期相差___1_天____。 (4)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__东__八__区__的区时——“__北__京__时__间__”作为全国统一使 用的时间。
湘 教 版 七 年 级 地 理 上 册
第 二 章



地球与地球仪

REN SHI DI QIU
地球的运动
章节知识归纳
ZHANG JIE ZHI SHI GUI NA
地球在宇宙中
地 球 ___地__球____是适合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唯一家园 与 地 太阳系八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___火_星____、木星、土星、 球 天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 仪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题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四个地点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A .20° N 150° E B 50° S 、140° W C 70 ° N 90° E D 25 ° S 、90° W2、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A.欧洲、北美洲B.欧洲、亚洲 C 、南极洲、亚洲 D.非洲、南美洲 3、 世界最小的洲和最小的洋的组合是A .大洋洲、北冰洋B 、大洋洲、印度洋C .欧洲、印度洋D 、南美洲、印度详 4、 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 A .大洋洲 B .南美洲 C 、非洲D 、南极洲 5、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A.西伯利亚高原 B •东非高原 C •青藏高原 D •巴西高原6、 被称为“高原大陆”的大洲是A.南极洲 B .亚洲 C .非洲 D .南美洲 7、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当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是冬季 B .太阳能够直射的地区,白昼时间最长C.高纬度地区,各地都会出现极昼、极夜 D.夏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 8、 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洲又是两大洋分界线的是A.白令海峡 B .曼德海峡 C .马六甲海峡 D 、霍尔木兹海峡 9、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 .地球的岩石圈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B 、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 地震分布带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D .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10、 绘一幅厦门市地形图,用下列哪一种比例尺绘制的地形图内容最详细A. 1: 5000B. 1 / 25000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50千米D 、二 ---------- 5 ---- $千米 11、 西半球在:A.本初子午线以西到 180 °经线 B. 160 ° E 以东到20° W 之间C. 180 °经线以西到 0 °经线D. 20 ° W 以东到160° E 之间12、 一年之中,厦门正午太阳最咼、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A.冬至日 B 春分日 C 夏至日D 秋分日13、 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一直向南飞,最终能够: A.回到北京 B 到达南极 C 到达赤道 D 到达北极14、亚洲地形的主要特点是 A. 地势比较高,以高原为主B地势以平原为主15、分布在大江大河下游的地形大多是18、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和火山最多的国家,正确的一组是:C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D 地势西高东低 A.高原 B 平原 16、 如图所示,点E 位于 A 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C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17、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 、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 C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 C 盆地 D ( )B 、北半球、低纬度地区D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B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D 、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山地30° 30°60° 20°A、阿根廷、印度尼西亚B、印度尼西亚、意大利C、阿根廷、日本D、日本、意大利(4)、综合题:1. 读右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内容(5分): ⑴图中字母分别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峰 鞍部崖 _____ 。

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课件

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课件
等地貌。
侵蚀作用
流水、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 岩石进行侵蚀,形成峡谷、溶
洞、角峰等地貌。
搬运作用
流水、风等外力将地表物质进 行搬运,进一步塑造地貌。
沉积作用
流水、风等外力将地表物质沉 积下来,形成冲积扇、三角洲
、沙丘等地貌。
04 气候类型与自然景观关系
气候类型简介及特点
热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 分干湿两季或雨季、旱季。
政策法规支持
制定和完善环保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力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顺 利推进。
07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章节知识点总结回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约为6371 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经纬网是地球仪上的重要部分,用于确定地球 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农业生产。
环境污染
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 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威胁人类健
康。
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类活动破坏自然栖息地,导致 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保意识培养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
提高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可持续发展。
地球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亿平方千米。
地球表面特征
01
02
03
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有高原、山地、 平原、盆地、丘陵等多种 地形地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七大洲的位置、名称、面积及分界线
北美洲 赤道 非 南 美 洲 洲
亚洲
印度洋
南极洲
南极洲
伊斯坦布尔
黑海
马尔马拉海
大 西 洋
巴拿马运河
南 美 洲
项目 运河 巴马拿运河 苏伊士运河
两侧的大洲
北美洲 和 南美洲 亚洲 和 非洲
沟通的海洋
大西洋 和太平洋 地中海 和 红海
1、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2、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3、地跨南、北两个半球及被赤道穿过的大洲:亚 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其中赤道穿过非洲 和南美洲的大陆部分) 4、全部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北美洲
5、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非洲
6、地跨东、西两个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南 极洲、大洋洲 7、地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亚洲、 大洋洲 8、被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欧洲、非洲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海陆分布的特点:
1、三分陆地(29%),七分海洋(71%) 2、地球上海陆分布的不平衡性
半 球
北半球 南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海洋面积%
60.7 80.9 62 80
陆地面积%
39.3 19.1 38 20
水半球
陆半球
89
53
11
47
二、七大洲
1、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课件
第一节 认识地球
西班 牙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
表面积为5.1亿 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约 6371千米
赤道 周长 大约 4万 千米
地球的形状:
两极
,赤道
的球体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千米
赤道周长
表面积
千米
平方千米
经线和 纬线
400
600
800 1000
地轴: 地球的自转轴
00 150 300 450 600
S S
南北极
经线
纬线
赤道
回归线
极圈
N
N
600
20° 0° 40° 60°
A.
600
S
450 300
150
00 150 300 450
S
南北极
经线
纬线
赤道
回归线
极圈
一 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
二 地球的大小
纬线
回归线
极圈
三 地球仪
0° 和180°经线
三. 四大洋
洋- 1.太平洋 海2.大西洋 海峡-
3.印度洋
位置不同,面积不同,
轮廓不同,深度不同.
4.北冰洋
课堂小结: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陆分布的特点
1、三分陆地(29%),七分海洋(71%) 2、海陆分布的不平衡性 二、七大洲
1、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2、七大洲的位置、名称、面积及分界线 三.四大洋
世界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的高原:
巴西高原
世界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
山地和丘陵的特点
对比 山地 丘陵
相同点 地面崎岖 不平
不同点
海拔500米以上,坡度陡,沟谷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
太平洋
盆 地: 四周高,中间低
世界面积最大的盆地:
刚果盆地
陆地向海洋自 然延伸的部分, 坡度缓,水深 在200米以内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 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大 脊 中洋
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 方,火山活动较强烈
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复习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小结


{
过去
大陆漂移假说 发展 板块运动学说
{
{
大西洋的扩张 太平洋的收缩 六大板块 两大火山地震带
现在
1200
200 00
N
两极: 地轴与地表的交点
1400 1600 连接两极的半圆 1800经线: 1600 600 800 1000 1200 道 1400
200 赤
400
纬线: 与经线垂直相交的

S
赤道: 最长的纬线 极圈 回归线
本初子午线
经度
N
N
600 450 300
150
20° 0° 40° 60°
世界的地形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地形
五种基本的地形
山地 盆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海拔与相对高度有什么不同?
地面某一个地点 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 离,叫海拔 地面某一个地 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 垂直距离,叫相对高 度
平原和高原的特点
对比 平原 高原
相同点 地面起伏小
不同点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以下)
高原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
经线 20° 和160°经线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 布,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在世界海陆分布中,全球的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 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在地球表面积5.1亿km2总面积中,海 洋面积为3.6亿km2,陆地面积为1.49亿km2
陆 地 占____% 海 洋 占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