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教育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做合一,造就“懒”老师成就勤学生
平湖市第二幼儿园陈秋蕾
【论文摘要】如何让教师彻底从“无私的繁忙”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勤快、主动又有益呢?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教的目的是为了不需教而教,是为了“学”而“教”,而不是为了“教”而“学”,教学做要合一。这“不需教”的境界就是成功的“懒”老师的追求。教师可以尝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把自己造就成“懒”老师,由此来成就勤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为自己积累一些“懒”的资本:在课前,必须对任何一项教学内容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在具体活动中,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做合一”的尝试,不断积累调整“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机智,在解放自己的同时,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养成勤于动眼、勤于动手、勤于动口、勤于动脑的习惯,让孩子拥有自主学习的幸福感。
【关键词】教学做懒老师勤学生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应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的执行。”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在执行过程中,要倾注教师多少的努力,只有教师自己最清楚。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每一个教师在新课程面前都成了“新手”,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重新探索一条“新路”,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渴望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最终能轻松面对“新课程”。而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往往习惯为孩子考虑周全:每天为资料查找忙得疲惫不堪,为的是在课堂上,当孩子们不能回答时,能精彩地为孩子“代言”;每天为准备教具、学具而费劲心思,以为可以给孩子留下更多学习和游戏的时间,心甘情愿为孩子的“代劳”;这其中包含着孩子许多的被动,牵动着孩子许多的不情愿,也使孩子丧失了许多发展的机会。
那么如何让教师彻底从“无私的繁忙”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勤快、主动又有益呢?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教的目的是为了不需教而教,是为了“学”而“教”,而不是为了“教”而“学”,教学做要合一。这“不需教”的境界就是成功的“懒”老师的追求。教师可以尝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把自己造就成“懒”老师,由此来成就勤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为自己积累一些“懒”的资本:在课前,必须对任何一项教学内容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在具体活动中,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做合一”的尝试,不断积累调整“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机智,在解放自己的同时,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养成勤于动眼、勤于动手、勤于动口、勤于动脑的习惯,让孩子拥有自主学习的幸福感。
一、在教学做中合一中,努力提升教师自身水平,为自己积累“懒”的资本
(一)在教学做中,提升教师关注幼儿经验水平的能力
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决定他们子的活动兴趣和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已经会的不需要教,一点不了解的不能教,只有为孩子积累相当适宜的基本经验,孩子又有兴趣时所进行适当的引导才会轻松、自然又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大家对《超级变变变》的节目并不陌生,要将它设计成一个综合活动,估计非得累垮老师和孩子吧!但如果关注在教学做前的经验准备,情况全然相反。由于教师在课前请幼儿已多次观看过“超级变变变”节目,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显得分外投入,表演无一重复。其中有一组孩子表演吃“肯德鸡”的冰激凌,嘴里还发出“啧啧”的声音,给人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还引来了观看的同伴阵阵欢笑,有人猜是吃冰棍,有人猜是吃棒棒冰,还有人猜这是小狗在啃骨头……
正是由于“学”前的是视觉丰富,才让孩子有“做”的兴趣和灵感,才会呈现孩子们的表现大胆,思维活跃,语言丰富的快乐课堂,也改变了老师在课前一人忙乎的局面,同时,为老师下一步的“教”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以做定学,以学定教,逐渐完善教师“引领者”的角色观念
新课程倡导“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孩子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如果作为前者,我们势必要为孩子准备好一切材料,在课堂上不断出示和呈现老师的“真才实干”,孩子或许能够明白其中的一二,但这只跟孩子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关,要想对孩子真正有利,还得让教师成为“促进者”、“引领者”,帮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发、快乐、轻松、有效地参与学习。
在“纸棒变变变这个活动中用到的“纸棒”均是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时自制的,孩子们往往对自己制作的东西很有感情,所以,活动刚开始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讨论“纸棒”像什么,鼓励个别小朋友进行即兴表演时,很多孩子都蠢蠢欲动。在初次表演时,教师用“欣赏”的神情关注幼儿的表演,用“接纳”的态度倾听幼儿的猜测,用“赞叹”的语言评价幼儿的表现。当幼儿在猜测不到答案时,教师适时引导表演者自己公布答案。
当我们从孩子“做”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能动性,努力实现以“做”定“学”,以“学”定“教”,惟有如此,课堂上的教师才会有“偷懒”的可能,孩子也才会有“勤奋”的机会。
(三)教学做同步进行,提升教师过程引导能力
在孩子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要包办,否定孩子的答案急于告知自己的观点,让课堂按着教师的思路,顺畅地进行,自己带着嘶哑的喉咙离开课堂,而孩子却带着不服气离开课堂。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做的过程中,让孩子乐于并习惯于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而教师只需建立宽容、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在适时、适当的引导下,与孩子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超级边变变变》在重点环节中,教师安排幼儿自由分组,三三两两进行商量、排练,轮流表演,排练结束,一组幼儿表演,请其余幼儿做评委。出乎意料,有的“评委”对极有创意的表演也不愿给分,使得表现总分达不到“15分”不
能过关,这让我们这些“看客”老师觉得怪可惜的。这时,引领活动的教师没有
急于批评而是主动出击,去“采访”他们为什么不给分,听听小“评委”们的回答,他们可没有瞎糊弄,原来在他们的眼睛里,这几个同伴表演确实不太到位呢——“做大象怎么能没有象牙呢”——“做小树,应该会被风吹得摇来摇去的,可他们的身体一点都没动”……原来如此,光说不练可不行,还得请评委上来示
范一下,然后再指导表演者改进动作,努力使不同的角色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
有的“评委”故意捣蛋不给分,教师也没有指责,毕竟他们是第一次尝试做“评委”。
在活动中,能感受到教师始终能以尊重、接纳的态度参与及引领幼儿的学习
活动,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包括不好的表现)和反应,倾听他们
的想法、感受,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问题、困难与需要,并及时给予适宜的提示,避免了“一言堂”代言的劳累、窘迫境地,少了“下断言”的多余环节,却让孩
子在自己观察,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表现形式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学做”成果。
(四)以教促“教”,以学促“学”,在“学习小组”中提高综合素质
要想快速积累“懒”的资本,还得靠集体的相互影响力。我们在园长的倡议、组织下,由青年教师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大家通过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自身的全方位素质,在同伴身上找到适合的“懒”的方法及促成孩子“勤”的有效策略。
我们每人精心准备一堂课,大家通过上课、听课、评课形式,发现他人有效的教学策略,汲取他人的成功经验,指出他人的不足之处,设想教学活动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