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中医外治特色诊疗项目
《中医外科学》表格整理
《中医外科学》表格整理
中医外科学表格整理
一、概述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研究中医在外科领域的
应用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中医外科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和分类,并提供相应的表格供参考。
二、中医外科学分类表
下表列出了常见的中医外科学分类和相关疾病。
三、中医外科学治疗方法表
下表列出了常见的中医外科学治疗方法和对应的疾病。
请注意,以上表格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法和疾病应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和诊断进行具体选用。
四、结论
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的分支学科,以中药和各种中医疗法为基础,针对不同的疾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对中医外科学的分类和相关治疗方法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中医医院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医院特色服务项目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色,中医针灸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遵从“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战略,坚持在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药特色,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及疾病预防、康复、健康保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中医药特色服务上,悉心研究解决患者病痛的良方益法,经几十年积累,形成了一系列中医特色疗法,广泛应用中医汤剂、针刺、艾灸、拔火罐、中药外治、推拿、拔罐、艾灸、刮痧、药浴、蜡疗、熏洗、灌肠、埋针、挂线、穴位贴敷、穴位经络按摩等传统中医疗法近100种,研制院内中药制剂,膏、丹、丸、散数十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主要特色服务项目如下:一、中药外治类中药外治是一种能够体现中医特色的具有较好疗效的疗法。
外治是把中药研制成不同的剂型,通过人体肌表、腔道、穴位、经络等作用与病变局部,达到治疗作用。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发尔”,“先列辩证,次论治,次用药。
”即内治与外治的理、法药三者相同,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1、穴位贴敷(节气贴、三九贴、三伏贴)在24节气或者三伏天、三九天运用白芥子等药物粉末调糊后,制作成蚕豆大小,用胶布贴敷在人体相应穴位上,刺激机体免疫机能的治疗方法,叫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即本疗法中的一种。
功效:疏通经络、温补阳气、激发免疫调节功能适应症:各种慢性疾病体质,经络不通,阳气虚损等的疾患均可贴敷,穴位贴敷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慢性鼻炎等疗效显著。
禁用于严重过敏性体质和严重湿热体质疾病。
2、冬病夏治疗法“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原理:以古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将药物敷贴在俞穴,使药物沿俞穴→经络→脏腑途径渗透并放大药效,从而激活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抵力作用,故大多在夏季进行。
中医外科学如何帮助缓解术后疼痛
中医外科学如何帮助缓解术后疼痛手术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疼痛却是患者常常面临的困扰。
术后疼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
在缓解术后疼痛方面,中医外科学有着独特的方法和优势。
中医外科学认为,术后疼痛的发生与气血凝滞、经络阻滞、脏腑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运用中医外治的方法,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平衡脏腑,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中药敷贴是中医外科缓解术后疼痛常用的方法之一。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络散寒等功效的中药,将其制成膏剂或散剂,敷贴在疼痛部位或相关穴位上。
例如,对于术后切口疼痛,可选用乳香、没药、红花等药物敷贴,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
中药熏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将中药煎汤后,利用其蒸汽熏蒸或浸泡手术部位,通过温热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比如,对于肛肠手术后的疼痛,可用苦参、黄柏、地榆等中药煎汤熏洗,能够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针灸在缓解术后疼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合谷、内关等,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减轻疼痛。
针灸还能够刺激身体释放内啡肽等天然止痛物质,提高疼痛阈值。
拔罐疗法对于术后疼痛的缓解也有一定帮助。
拔罐可以疏通经络、祛瘀活血、消肿止痛。
在术后疼痛部位周围进行拔罐,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减轻疼痛和肌肉紧张。
推拿按摩是中医外科学中常见的手法之一。
通过对肌肉、经络的推揉、按压等操作,可以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对于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适当的推拿按摩还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除了上述具体的治疗方法,中医外科学还注重整体调理。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术后疼痛的产生往往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有关。
因此,在治疗术后疼痛时,会考虑患者的体质、情志等因素。
比如,对于肝郁气滞型的患者,会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对于气血虚弱型的患者,则会给予益气养血的治疗。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指的是采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治疗外科疾病的学科。
它包括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及康复等方面,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极强的医学科学。
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中医经络学:经络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运输系统,其功能是在整个身体内维持气血的运行。
在中医外科治疗中,经络学不仅是诊断的重要指标,还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例如,针灸、拔罐、刮痧等治疗疾病的方法,都是基于经络学的原理。
2. 中医气血学:中医学将人体内的活动和机能归结为气血两大方面。
气是人体内的一种能量,血是人体流动的液体。
气血的运动状态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外科领域,中医学常用气血来描述外科手术前后的情况。
例如,气血瘀滞、气滞血瘀等等,这些术语都是根据中医理论总结出来的。
3. 中医五行学:中医学将自然界的万物按照五行分类,即金、木、水、火、土。
人体也是五行之一,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在中医外科治疗中,五行理论在治疗手段和药物选择上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手段中医外科学通过采用特殊的药物治疗、针刺疗法、拔罐等治疗手段,来治疗外科疾病。
以下是具体的介绍:1. 针灸疗法:针灸在中医外科学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针灸可以直接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从而加快血液循环,加强身体免疫力,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除了手术治疗之外,针灸还可以治疗痛经、头痛、牙痛、腰酸背痛等症状。
2. 诊所手术:中医外科常使用诊所手术治疗疾病。
诊所手术一般包括吸氧治疗、换胃口针技术、开放性手术,切口清创等。
它们经常被用来治疗胃肠道疾病、手脚湿疹、极度疼痛等非传统医学难以治愈的疾病。
3.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应用于许多外科医学情况中,包括肿瘤、疮疡、癌症、疼痛和消化不良等。
中药治疗主要基于中医学的概念来确定草药的组合和用量,以达到治疗病症的效果。
外一科中医适宜技术
外一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起病急。
并发症和病死率均较高。
属中医胃脘痛,腹痛范畴。
中医认为是由暴食暴饮,蛔虫上扰和外邪侵袭所致。
西医认为是各种因素造成胆汁胰液逆流,激活胰中的胰酶,胰液分泌增加,胰管内压增高,小胰管破裂,胰液外渗,自我消化而使胰腺发生水肿、炎症、出血和坏死。
近年来,治疗急性胰腺炎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延期手术和个性化方案治疗,其治疗费用明显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减少治疗方法:西医方面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充电解质,维持水电酸碱平衡,给善宁、静脉营养,解痉止痛等治疗;并进行医学影像对胰腺变化的监测,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中医方面给予静脉注射丹参、生脉;胃管内注入大气汤或清胰汤。
大承气汤:柴胡、黄苓、芒硝、厚朴、积实。
清胰汤:柴胡、黄苓、胡连、白芍、木香、元胡、大黄、芒硝,若为蛔虫上扰,加使君子、苦楝皮根,细辛等。
针刺足三里穴或足三里穴注射新斯的明。
中上腹部给皮硝外敷。
讨论:生脉和丹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结和粘附作用,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改善胰腺血流灌注,降低缺血对胰腺的损害。
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给予善宁可减少胰腺分泌胰液;大承气汤或清胰汤由胃管注入,可起到通里攻下,增加肠蠕动,恢复肠动力,减轻肠胀气,清除肠内容物,排除毒素,以减轻中毒症状,同时可减轻肠胀气引起的腹高压症,以改善呼收、循环等。
上腹部外敷皮硝,可减轻胰腺水肿及炎症。
在进行保守治疗的过程中,要随时进行动态的B-US、CT等影像检查,有脓肿形成、胰腺囊肿破裂、出血坏死进行性加重时可考虑手术清创引流。
有胆总管被结石梗阻时,可采用ERCP取石。
我们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较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其方法、效果肯定要好,其并发症和病死率有明显下降。
有资料表明,其手术率由77.05%降至29.55%,病死率由40.5%降至11.36%中医药治疗急性肠梗阻中医治疗肠梗阻的秘方核心提示:一、中医中药:1 针灸疗法:麻痹性肠梗阻常用: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
中医外治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若要安,三里莫要干
化疗后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腹泻、便秘等也均有防治作用。 在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含量 。 气血足,身体健。
肿瘤患者的保健要穴
常按足三里,胜吃一只老母鸡。 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二是可用艾条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使局部皮肤发红为度。 以上两法只要使用其一,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足三里作用
足三里位置
02
健运脾阳、温中 散寒、补中益气、 调和气血、宣通 气机、导气下行、 补虚强身的作用。
具有调理脾胃、
01
要穴位。
足三里是胃经的主
足三里补充胃经气血
任何活动后,胃里面都有一种空虚饥饿的感觉,总想吃点东西来补充能量。 从中医角度来看,劳累之后,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耗费大量的元气,必然从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调气以补充,使胃经气血大量损失,脏腑与经络相连,导致胃的气血大量损失,导致脾胃气虚。 需要及时补充气血,足三里首选。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 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 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 艾灸关元,能治诸虚百损。
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 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
中药封包治疗
中药封包治疗摘要:手术以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是我科临床护理上常见的问题,由于术前的禁食禁水、麻醉、疼痛、手术当中不可避免的损伤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患者在术后的胃肠功能大为减退,因此而出现腹胀、排便困难、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的临床问题。
如果不能尽快的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而且会增加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我所在肛肠科采用中药封包治疗, 在发挥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的同时给予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护理, 取得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中药封包注意事项及操作步骤意外预防适应症禁忌症特点前言:中药封包法又称汤熨,即热敷法,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素问·玉机真脏论》云:“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这种方法是将药物加热后,在人体局部或一定的穴位来回慢慢滚熨及热敷,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
封包药袋中诸药具有养血柔肝、舒筋缓急活络、强壮筋骨、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等多种作用,且遇热易挥发,穿透力强,能有效提高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减轻和消除疼痛。
一:中药封包及其治疗作用(一)通过远红外线、磁场共同作用,消除无菌性炎症及水肿,改善无氧代谢功能。
将治疗包中的中药活化物质(我科专配的药方)转化为离子状态,透过皮肤,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克服血脑屏障,用药集中。
对症用药,辩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疾病导入不同的中药活化物质。
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疗效稳定。
(二)可调和气血,驱风散寒、解除疼痛。
对腹痛、腰肌劳损、关节痛、肾虚肾亏等病症有立竿见影的舒缓效果。
尤其在我科采用中药封包治疗,能尽快的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不仅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而且会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二:注意事项及操作步骤(一)护理目标1、遵医嘱用于患处,解除或缓解各种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利;颈椎病引起的头晕;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腰酸等。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消肿散结、祛湿散寒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中医外治法和医疗护理
中医外治法和医疗护理
25/34
熏洗疗法普通先熏后洗,使药品有效成 份经过皮肤细胞、汗腺、毛囊、黏膜吸收和 渗透进入人体,结合经络沟通作用、脏腑调 整作用以及局部刺激作用到达治疗目标。
中医外治法和医疗护理
26/34
适应症
(一)内科疾病 腹胀、便秘、淋证、脚气等; (二)外科疾病 痈疽、乳痈、烫伤、痔疮、肛裂等; (三)妇科疾病 带下病、外阴瘙痒、外阴溃疡等; (四)儿科疾病 湿疹、麻疹、遗尿、小儿麻痹证等; (五)骨伤科疾病 骨折、肩周炎、化脓性骨髓炎等 (六)五官科、眼科疾病 睑缘炎、结膜炎、巩膜炎等; (七)皮肤科疾病 湿疹、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等; (八)美容美发 痤疮、头疮、斑秃、增白悦颜等。
5、个别病人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疼痛、青紫现象,普通 可用轻手法继续按揉,症状严重时应停顿操作待局 部情况好转后再进行治疗。
中医外治法和医疗护理
11/34
二、艾灸(艾条灸)
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加工制成艾 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表一定部位或腧穴 进行烧灼熏烤,借灸火热力经过经络腧穴作 用,来到达防治疾病目标一个方法。《本草 纲目》说:“艾叶能灸百病。”《医学入门》 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 之。”这就说明了灸法含有独特疗效,还能 填补针刺不足。
2、揉法:用掌跟、大鱼际或手指指腹在体表作环形运 动,以带动皮下组织盘旋运动
3、摩法:用掌面或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 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环旋运动。手法频率:120次 /分。此法刺激轻柔,含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滞、调 整肠胃功效作用。惯用于胸腹、胁肋部。
中医外治法和医疗护理
6/3贴皮肤,做上下、 左右往返移动。用力要轻而不浮。此法含有开窍醒 神、舒经活络作用。适合用于头面及颈项部。
脾胃科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急诊学》(刘清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
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
本病可见任何年龄段,以术后、年老体弱者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2.西医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外科学》(陈效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根据病史和典型的症状与体征,并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一般可以确诊:(1)症状:腹痛、呕吐、腹胀和少量排便、排气。
(2)体征:望诊:可有不同的腹部膨胀。
触诊:有轻度压痛,但无腹膜刺激征。
叩诊:可出现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和金属音是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则是麻痹性肠梗阻的特征。
(3)实验室检查:肠梗阻早期实验室检查对诊断意义不大,晚期可有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血清磷显著增高等指标的改变。
(4)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检查等。
X线检查:是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最有效的检查手段,检出率约50%~80%,主要表现有:①梗阻近段肠管明显扩张,肠腔内充满气体及液体。
②扩张的小肠呈阶梯排列,主要位于腹中部。
③麻痹性肠梗阻时,小肠和大肠均胀气。
④绞窄性肠梗阻时,小肠内液平面一般较长,积液多,积气少,有时由于小肠内被血性液体充盈,X线片上也可无显示。
CT检查: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T能显示出肠管充气扩张、液平面、肠壁增厚及肠外变化、腹水等相应改变。
(二)证候诊断1.气机壅滞证:腹胀如鼓,腹中转气,腹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恶心,呕吐,无矢气,便闭。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实热内结证:腹胀,腹痛拒按,口干口臭,大便秘结,或有身热,烦渴引饮,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或燥,脉滑数。
《外科正宗》三品一条枪的现代应用探析
《外科正宗》三品一条枪的现代应用探析发表时间:2020-12-30T07:42:50.876Z 来源:《航空军医》2020年11期作者:沈亚玲1 左进2(通讯作者)[导读] 在抗击全球疫情中,传统医学,尤其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被证实时非常实用和有效的。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2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在抗击全球疫情中,传统医学,尤其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被证实时非常实用和有效的。
《外科正宗》是学习中医外科学的必读经典,书中记载了很多实用的中医外治法,三品一条枪即为其中治疗痔疮、肛瘘、樱瘤、疔疮、发背、脑疽等症的一种外治疗法。
研读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徐评外科正宗》中对三品一条枪的治疗评价,认为现代医家在使用本药时存在误用,原方本用来治疗不知痛痒之疮和死肌顽肉,不是治疗的必用之品,如用于痔疮的治疗,因其腐蚀之性使人痛苦,甚至产生不良副作用。
结合古籍和现代临床实践对三品一条枪的临床运用进行探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中医疗法,在正确认其组成用法、剂型分析、评价影响和现代应用的前提下,既不夸大其临床疗效,又避免临床的误用。
关键词: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徐评外科正宗;药线;腐蚀药《外科正宗》为明代著名外科医学家陈实功所著,本书是搜集明以前外科有效方药,并结合陈氏自身临床经验综合而成。
后世对本书评价甚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列证最详,论治最精”。
清代医家徐灵胎评价本书“此书所载诸方,大段已具。
又能细载病名,各附治法,条理清晰。
所以凡有学外科问余当读何书,则要令其先学此书,以为入门之地。
”[]陈实功在外治方面主张“内外并治”、“开户逐贼”和“使毒外出为第一”等思想,尤其善用腐蚀药治疗疾病。
其中对腐蚀药物的配伍剂型、制作方法、适应病症和使用方法均详述,在临床上颇为实用,成为本书的特色。
三品一条枪为其腐蚀药的代表方之一,现将对三品一条枪的组成用法、剂型分析、评价与影响和现代应用等有关内容概述如下。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旳95个病种中医诊断方案及临床途径,结合我县我院旳实际状况,制定各科室常见病种旳中医特色治疗及操作规范。
各科室必须按照执行。
一、脑病科:1.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针灸治疗(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措施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熏洗疗法康复训练2.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针灸治疗(采用老式针刺措施辩证取穴和循经取穴)治疗措施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熏洗疗法康复训练3.痴呆:针灸治疗:采用辨经刺井法,颞三针疗法。
康复疗法推拿疗法4.眩晕:针刺疗法包括体针、耳穴、耳尖放血疗法。
5.头痛(偏头痛):推拿按摩针灸治疗:根据头痛旳轻重缓急或针、或灸、或点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措施有耳针、电针、腕踝针;热敏灸疗法、浅针疗法、火针疗法(用于偏头痛发作期或防止性治疗)。
6.假性延髓麻痹:针刺治疗:可采用项针疗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头体针疗法。
康复训练:包括吞咽功能训练和言语训练,参照有关诊断常规进行。
二、急诊科:1.外感发热:退热治疗包括针刺退热、刮痧退热、药物擦浴退热。
三、心病科:1.心悸:包括体针、耳针。
2.病毒性心肌炎:包括体针、耳针。
四、精神科:1.不寐(失眠):针灸治疗:包括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热敏灸、浅针疗法等。
中药足浴。
2.郁病(抑郁症):针灸治疗:体针、耳针、温灸。
理疗五、肺病科:1.风温肺病: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状况,可选用耳尖放血、中药保留灌肠、刮痧法、拔罐法、经络刺激法。
2.咳嗽:针灸治疗药物敷贴砭术、刮痧、拔罐疗法雷火灸、热敏灸、经络刺激法3.哮病(支气管哮喘):针灸治疗其他疗法:包括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电磁波疗法、经络刺激法。
六、骨伤科: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包括松解类手法、整复类手法。
针灸疗法:针刺法、灸法。
牵引疗法其他外治法:敷贴、熏洗、涂擦、刮痧、拔罐、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膏摩、中药离子导入。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内科与外科常见病治疗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内科与外科常见病治疗中医内科与外科是中医学中两个重要的专业领域。
中医内科主要治疗内部器官的疾病,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而中医外科则主要关注治疗外伤、肿瘤和手术等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行业内的中医内科与外科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内科常见病治疗中医内科是中医学中的核心科目之一,它以辨证论治为特点,注重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整体调理。
以下是几种常见病的治疗方法:1. 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在中医内科中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是其中的常见手段,如采用藿香正气口服液来缓解感冒症状,或者使用桑菊感冒颗粒来改善咳嗽等症状。
此外,针灸疗法也能有效缓解呼吸系统疾病,通过刺激相关经络来调整气血运行。
2. 中医治疗循环系统疾病中医内科在治疗各种循环系统疾病方面也具有独到的方法。
中药治疗是其中的主要手段,如使用丹参片来改善心绞痛症状,或者使用五灵脂软胶囊来降低血脂。
此外,推拿按摩也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3. 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等在中医内科中也有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如使用保和丸来改善胃肠不适,或者使用香砂六君子丸来缓解消化不良。
另外,中医对于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视,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通常会结合中药饮食疗法来调理。
4. 中医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结石等也可通过中医内科进行治疗。
常见的中药治疗包括使用五苓散来改善频尿症状,或者使用石韦来溶解肾结石。
此外,中医还会建议患者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达到治疗效果。
二、中医外科常见病治疗中医外科主要治疗外伤、损伤和手术等疾病。
以下是几种常见病的治疗方法:1. 中医治疗创伤和骨折对于创伤和骨折的治疗,中医外科通常会采用传统的推拿、拔罐和敷药等方法来减轻疼痛和促进康复。
例如,对于扭伤、挫伤和骨折,中医师可能会采用草药热敷、拔罐和按摩等疗法来改善症状。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中医作为中华民族医药的宝贵遗产,拥有丰富的疾病诊疗经验和方法。
在中医诊疗中,根据不同的病症和病种,制定了许多针对性的方案。
下面将介绍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一、内科疾病方案1.肺系疾病: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癌等。
2.心脏系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3.脑系疾病:脑中风、偏瘫、失语症等。
4.肝脏系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5.胃肠系疾病:胃溃疡、胃癌、结肠炎等。
6.胰腺系疾病:胰腺炎、胰腺癌等。
7.肾脏系疾病:肾炎、肾结石、肾衰竭等。
8.血液系疾病: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
9.免疫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肌无力等。
二、外科疾病方案1.外伤与骨科病: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
2.神经外科病:颅脑外伤、脑肿瘤等。
3.腹部外科病:阑尾炎、胃肠息肉、胆囊炎等。
4.胸部外科病:肺结核、胸膜炎、肺癌等。
5.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尿毒症等。
6.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
7.男科疾病:性功能障碍、阳痿、前列腺增生等。
8.皮肤科病:湿疹、银屑病、痤疮等。
三、儿科疾病方案1.儿童传染病方案:水痘、麻疹、风疹等。
2.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方案:婴幼儿肺炎、哮喘、支气管炎等。
3.儿童消化系统疾病方案:胃炎、腹泻、便秘等。
4.儿童泌尿系统疾病方案:尿路感染、脐疝、尿床等。
5.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方案:癫痫、脑瘫、多动症等。
四、妇科疾病方案1.月经不调方案:经量过少、经期延长等。
2.子宫肌瘤方案: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3.不孕不育方案:输卵管堵塞、卵巢功能低下等。
4.更年期综合征方案:潮热、心慌等。
五、男科疾病方案1.阳痿早泄方案:阳痿、早泄等。
2.男性不育方案:精子数量减少、精子活力低等。
3.前列腺增生方案:尿频、尿急等。
六、皮肤科疾病方案1.湿疹方案:潮湿瘙痒、皮疹等。
2.银屑病方案:鳞屑、红斑等。
3.皮疹方案:红点、丘疹等。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技术名称]中药熏药治疗[简介]中药熏药治疗是将药物煎汤,经过中药熏蒸治疗仪煎煮产生蒸汽,作用于局部皮肤或患处,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的细胞、汗腺、毛囊、粘膜吸收和渗透进入人体。
结合经络的沟通作用、脏腑的调节作用以及局部的温热刺激作用,达到温通血脉、松弛痉挛、调和气血、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疏风散寒、祛风除湿等作用。
[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退行性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制性脊柱炎。
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禁忌症]重症高血压、重症贫血、高热、结核病、皮肤破溃、严重肝肾疾病、心血管疾病代偿功能障碍、孕妇等禁用。
[操作规范]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根据熏治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治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
3.将中药装入纱布袋中,放入药箱煎煮,调节喷药口距离。
以患者感觉温热,不烫伤皮肤为度。
4.每次20分钟,每天1次,10次一个疗程。
5.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6.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7.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2.严寒季节要注意保暖,应在患处盖上毛巾,防止受凉感冒。
3.熏蒸结束后应适当休息及饮水,待恢复后再离开治疗室。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技术名称]刮痧[简介]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
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
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
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
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绞痧等证。
[适应症]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
中医外科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有哪些
中医外科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有哪些中医外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中医外科的应用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还能在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成本控制、医疗团队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中医外科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外科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对于疮疡类疾病,如痈、疽、疔、疖等,中医外科采用中药外敷、内服以及针灸等方法,能够有效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托毒排脓。
相比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中医外科的方法可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在肛肠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外科的挂线疗法、中药熏洗等方法对于肛瘘、痔疮等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
挂线疗法能够在最大限度保护肛门功能的前提下,治愈肛瘘;中药熏洗则可以缓解术后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对于烧烫伤,中医外科的湿润疗法能够有效地减轻疼痛、预防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且愈后疤痕较小。
此外,中医外科在周围血管疾病、乳腺疾病、皮肤病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中医外科在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手术是现代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术后康复往往是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环节。
中医外科在术后康复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中医的推拿按摩、针灸等方法可以促进术后患者的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中药调理能够帮助患者补充气血、调理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例如,在骨折手术后,中药的接骨续筋方剂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在腹部手术后,中药的理气通腑方剂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中医外科在医疗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在医院管理中,控制医疗成本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中医外科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医疗成本。
中医外科所使用的中药大多取材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质,相对成本较低。
而且,中医外科的治疗方法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医疗器械和昂贵的药品,从而降低了医疗设备和药品的采购成本。
此外,中医外科注重预防和调理,能够减少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患者的再次治疗成本。
急诊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急诊科特色疗法1.大承气汤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适应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脓毒症患者,多患有动力性肠梗阻,我科运用大承气汤灌肠,对解除梗阻,回复肠道正常功能有明显效果。
方药:大黄30g(后下),枳实15g,厚朴15g,芒硝30g(后下)莱菔子15g。
水煎取液200-300ml,温度30度。
方法:先备一肛管,外面涂少量石蜡油,使之润滑,以便插入时不致对肛门及肠粘膜产生刺激或损伤;然后将肛管插入肛门,插入深度一般约10-30cm之间;接着将已配制好的药液经灌肠筒滴入,保留2-3小时,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2.耳穴压豆法配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适应症:高血压病合并失眠、焦虑症等。
取穴:降压沟、肝、神门、交感、皮质下。
操作方法:将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等贴于×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相应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3-4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1-2天,取下后让耳穴部位放松一晚,次日再以同样方法贴敷,一般5-6次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者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
3.刮痧法治疗中暑适应症:暑痧。
本症多发于夏暑之季,因感受时令不正之气或秽浊邪毒所伤,而突然出现头晕、头痛、脘闷、腹痛、身热不扬,倦怠乏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甚则晕倒。
操作方法:在背脊部(后正中线两侧),胸腹部鸠尾穴,及颈项、肘窝、腘窝处,以细瓷碗边或光边硬币沾油或水反复自上而下轻刮之,直至局部皮肤泛红或显示出紫暗色痧点为止。
注意事项:血小板低下者、病危的要谨慎刮拭;刮痧操作时朝一个方向刮拭,不可来回刮;刮痧不必强行出痧;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刮痧后饮热水一杯补充体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刮痧后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约3小时)后才可洗浴。
4.耳穴压豆治疗失眠失眠诊断标准:①入睡苦难;②不能熟睡,睡眠时间减少;③早睡、醒后无法再入睡;④频频从恶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恶梦;⑤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⑥发病时间可长可短,段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日难以恢复;⑦容易惊醒,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
中医外科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类似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症状,在中医学中属于“腹痛”、“胃院痛”的范畴。
它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脾胃素有积疾,复因饥饿、饱食、情绪激动、过劳伤力等引起脾胃气机突然闭塞不通,气血闭阻而致。
本病的中医中药治疗适用于无其他并发症的单纯性穿孔,腹腔内漏出的胃肠内容物不多,估计穿孔不大,全身和腹部症状不严重者;或穿孔后腹膜炎已有局限趋势者。
【诊断】1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烈刀割样疼痛,并迅即延及右下腹或全腹,肝浊音界消失,腹部肌肉紧张,按之为板样者,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之征。
2.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早期,常出现冷汗、面青、肢冷、心慌、气粗、脉速等早期休克症状,但大部均能逐渐恢复。
如发展为脉微细、血压持续下降等休克症状者,常是穿孔较大、漏液多、情况严重的患者。
3.腹肌强直如板样,压痛范围广泛,短时间内已有左侧腹的压痛和反跳痛,同时伴有腹胀和移动性浊音等症状体征者,亦常常是穿孔较大,漏入腹腔内液体甚多,病情严重的患者。
4.有溃疡病史,病前经常有呕吐者,或在上腹部有肿块可扪及者,应怀疑有幽门梗阻或胃癌肿,如发生穿孔则病情较为严重。
饱食之后发生穿孔者,因可能有大量食物残渣漏入腹腔内,均应以手术治疗为佳。
【治疗方法】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治疗,首先是置入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抽空胃液,防止再由穿孔处漏向腹腔,48小时内予以禁食、输液。
24小时内其治疗主要是针刺疗法,48小时后如病情稳定,肠蠕动恢复后,即可停止胃肠减压,并逐渐开始进食流质饮食以及中药治疗。
一、针刺治疗体针中脱、内关、足三里、公孙。
耳针胃、十二指肠、神门、脾、肝。
强刺激,留针1~2小时,每日4~6次。
第2个24小时起可逐渐减少至每日2次。
二、辨证论治48小时后,腹痛明显减轻,压痛局限于右上腹,肠鸣音恢复。
临床上表现为胁下痞满,发热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泄胃热。
方药举例: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
生大黄(后下)10~15g,黄连3~10g,黄苓IOg,木香、桃仁各1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痔结扎技术【目的】内痔的结扎疗法是以要线或粗丝线,或胶圈结扎痔核根部,阻断痔核血液供应,使之缺血干枯、坏死而脱落,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一般较常用的方法有贯穿结扎法,胶圈套扎法等。
贯穿结扎法:用丝线贯穿结扎于痔根部,以阻断病变部位的气血流通,达到使痔核坏死脱落的目的。
【适应症】Ⅱ、Ⅲ期内痔,尤其是纤维型内痔更为适宜。
【禁忌症】肛周急慢性炎症、急慢性痢疾、腹泻、浸润型肺结核、严重的肝肾疾患、高血压、各种血液病患者以及临产孕妇。
【术前准备】1.用等渗盐水或质量浓度为10gL(1%)的肥皂水300m1做清洁灌肠;如在门诊手术者,嘱先排空大便。
2.病人取侧卧位(患侧在下)或截石位,尽量暴露臀部。
3.肛门周围剃毛,并以质量浓度为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拭净。
4.用硫柳汞配或质量浓度为I g/以0.1%)苯扎澳按液,行肛周消毒后铺无菌巾。
【操作程序】常规备皮、清洁灌肠,采用腰醉或局麻。
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门部位,常规消毒铺巾。
术者两手的食指交叉,缓缓进行扩肛,使括约肌松弛,痔核充分暴露。
以弯血管钳夹住痔核根部,用左手向肛外轻轻牵引,右手持弯圆针穿10号粗丝线从痔核根部中央稍偏上方穿过,然后用剪刀沿齿线剪一浅表切口,缝线绕痔核底“8”字结扎。
结扎后的痔核再注入15%明矾液或消痔灵注射液,或轧压痔核,以加速痔核坏死脱落。
最后剪短扎线,约留3.5厘米,再把痔核推回肛内。
术毕注入紫草膏,用纱布外盖固定。
一般一次处理3个痔核。
若为环形内痔,可先将痔核分为几个痔块,在痔块之一侧用两把止血钳夹起粘膜。
从中间剪开,同法处理痔块对侧,然后将痔块进行“8”字贯穿结扎,同法一一处理其他痔块。
【注意事项】结扎时应先小后大。
缝针穿过痔核基底时,不可穿入肌层,以免引起肌层坏死或并发肛周脓肿。
术后当日禁止排便。
如便后痔核脱出,应立即推回肛内,以免水肿加剧疼痛。
术后7~14日为痔核脱落期,嘱病人尽量减少活动,大便时也不宜用力努责,以防引起大出血胶圈套扎法:借助器械将小乳胶圈套入痔核根部,利用胶圈扩张后的紧缩力,阻断痔核血液供应,使之缺血坏死脱落。
【适应症】Ⅱ、Ⅲ期内痔及内外痔的内痔部分。
【禁忌症】同贯穿结扎法。
【操作程序】术前嘱患者排空大便或清洁灌汤,取侧卧位或膝胸位。
先插人斜面肛门镜,确定痔核位臵及数目,选定套扎部位;充分暴露痔核区。
以0.1%新洁尔灭棉球消毒。
而后由助手固定肛门镜,术者左手持套扎器套住痔核,右手持麦粒钳,经套扎圈钳住痔核根部,将痔核拉入套扎器内。
按压套扎器柄,使套圈外套向痔根部移动;随之将套圈推出,扎到痔核根部。
然后松开麦粒钳与套扎器一并退出,再缓缓退出肛门镜。
【注意事项】同贯穿结扎法。
附流程图挂线疗法【目的】其机理在于利用结扎线的机械作用,以其紧缚所产生的压力或收缩力,缓慢勒开管道,给断端以生长和周围组织产生炎症粘连的机会,防止了肛管直肠环突然断裂回缩而引起的肛门失禁。
目前多以橡皮筋代替丝线,可缩短疗程,减轻术后疼痛。
【适应症】合理选用切割挂线和引流挂线。
对于肛瘘多内口者,最多可挂1~3条线。
1.一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高位肛瘘涉及到大部分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以上者。
2.二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部分高位肛瘘合并有难以处理的残腔,或需二次手术及术后引流。
3.长期引流挂线:适用于高位经括约肌克罗恩病肛瘘患者,以预防复发性脓肿的形成和保持肛门功能。
4.短期引流挂线:尽管目前临床报导短期挂线引流治疗肛瘘有效,完全保留了括约肌,不会导致肛门失禁,但因其复发率高,临床应用需慎重。
5.亦作为复杂性肛漏切开疗法或切除疗法的辅助方法。
【禁忌症】1.伴有急性感染或积脓时,须先控制感染。
2.病人肛门周围有皮肤病。
3.癌症并发的肛瘘。
4.有严重的肺结核病、梅毒等,或极度虚弱者。
【操作程序】取银针在探孔上系丝线,而后自瘘孔慢慢探人瘘道,仔细寻找原始内口,拉出探针,丝线已由内口或外口进入瘘道,而后丝线的另一端嵌人另端的双股中,握紧前端丝线,用力由痞口内拉出,这样丝线成圈,收紧,打上结即成。
2—3天紧线一次。
另一法是在丝线一端,系上一根橡皮筋,由另端瘩口拉出,而后将橡皮筋用力拉紧、扎住,橡皮筋可将痞道慢慢剖开。
【注意事项】1.要正确地找到内口,注意探针插入时不能使用暴力,以防造成假道。
一般在探针穿出内口时,如不出血,证明内口位臵准确。
2.术后每日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并更换敷料。
橡皮筋一般在10d左右脱落,若10d以后橡皮筋仍未脱落,说明结扎橡皮筋的丝线较松,需要再紧一次。
3.橡皮筋脱落后,应每日检查创口,勿使创面肉芽组织从基底部向外逐渐生长,防止表面皮肤过早粘连。
附流程图直肠注射固脱技术【目的】直肠前突及直肠粘膜脱垂传统保守治疗时间长、效果不明显,注射固脱术较好地解决了保守治疗的缺点,是现阶段较好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中、重度,中、低位直肠前突及直肠粘膜脱垂。
【禁忌症】黏膜急性炎症、糜烂、肠炎、腹泻等。
【术前准备】1.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2.术前3天进半流食,手术当天禁食、水。
3.术前准备肠道3天,每天清洁灌肠,术前1天晚上及术日晨洗肠机洗肠各1次,并用棉球清除直肠前突囊袋内粪便。
4.女性患者术前晚及术晨分别用0.1%新洁尔灭清洗阴道1次。
5.术前晚予以地西泮片5 mg口服。
6.术前3天口服肠道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甲硝唑片等。
7.术前留臵导尿。
【操作程序】1.麻醉方式及手术体位:鞍麻,膀胱截石位。
2.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取安尔碘Ⅲ型棉球充分消毒肛管直肠。
女性患者彻底冲洗消毒阴道内。
3.充分扩肛,以可容纳4指为度,术者应用双合诊引导针头刺入,防止刺穿直肠前壁,进入阴道。
而后选浓度为1:1的消痔灵注射液40~60 ml,用6号长针头沿齿线上1~12点时钟位直肠黏膜下层柱状注射,向上可延伸至直肠壶腹黏膜下层,切忌注入肌层,每个进针点注入药液2~4 ml。
如属重度直肠前突(>31 mm)可酌情增加柱状注射密度。
注射完毕后示指指诊探查,适当补充增点注射。
术毕充分按摩直肠肛管使药液均匀分布,防止局部水肿。
肛管直肠内留臵空心梭形棒,加压固定包扎肛门。
4.术后处理(1)后当天静卧,禁食5天,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第6天开始进流食,以后逐渐恢复为半流食、普食。
(2)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5天。
【注意事项】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及其他精神异常者;弥漫性肠道运动功能失调者,如肠易激惹综合征;结直肠占位性病变者,不宜该治疗方法。
附流程图舒腹散外敷【目的】舒腹散为我院内制剂,主要组成药物:甘遂、生大黄、潘泻叶、莱菔子、木香、香附、砂仁、当归等。
成药已研成细末,装入特定容量的棉布袋制成药包。
功效:行气活血止痛,通便导滞。
机理:腹部分布人体重要经络、穴位较多,重要经络有:任脉、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等;重要穴位有:中脘、神阙、关元、气穴、天枢、腹结等。
外热有温阳行气止痛作用。
中药热敷腹部,药力通过肌肤、穴位行于经络,起到与内服中药的疗效。
【适应症】腹部手术后腹胀;肠麻痹;肠梗阻;慢输性便秘;虚证腹痛;胃肠道慢性疾病。
【禁忌症】腹部皮肤有溃破、湿疹、皮疹等。
【用物准备】院内制剂舒腹散、适量水等。
【操作程序】每次1包,每日2次;用时加少量水,放入微波炉加热3min取出待温度适宜时烫敷于脐中线旁开2-4寸的腹部(可反复加热使用),热敷20分钟。
也可以烫敷双侧足三里。
【注意事项】:1.不宜加水过多,以使布袋浸湿不滴水为宜;2.温度适宜,温度过高容易烫伤;过低达不到疗效;3.手术患者以术后24-48h后为宜;4.尽量避免烫湿腹部敷料,如烫湿敷料应烫敷后更换敷料。
5.实热证患者不宜使用。
6.腹部皮肤有溃破、湿疹、皮疹等不宜使用。
附流程图坐浴安坐盆【目的】中医学外治法的一个重要方法,可借蒸腾的药气薰灼患处,依靠药力和热力的作用,直接接触病变部位,使药力直达病处,荡涤污浊毒邪,使血脉通畅,气机调和,膝理疏通而诸症自愈。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坐浴薰洗直接接触患处,药物可经皮吸收,通过理化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使水肿消退,肿痛减轻,温热薰蒸,使新陈代谢旺盛,促进创面愈合,故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坐浴安洗剂系我院自行研制的肛肠科用药,可用于炎性外痔、嵌顿痔、血栓性外痔及痔瘘、肛裂术后、Miles术后会阴切口感染等。
对肛肠病术后的治疗,能减少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提高疗效。
还可适用于肛门湿疹、肛门瘙痒症等。
【用物准备】坐浴安1包、坐浴盆、坐浴椅、适量温水、毛巾等。
【操作程序】每次取坐浴安1袋,用开水1500ml浸泡,溶化后先熏洗肛门部,后坐浴15~20分钟,每天1-2次,大便后即给坐浴。
1.将42度---46度的温水2500毫升倒入标准盆内。
2.将坐浴安放到坐浴盆内。
3.把坐浴盆放臵在坐浴椅上。
4.将伤口外敷料揭去,包括伤口里的纱条,充分暴露伤口。
5.先用热水蒸汽热蒸肛门伤口,待水温合适后再将整个臀部坐在盆内。
用手清洗局部伤口15-20分钟。
6.用软毛巾擦干水份。
7.将马应龙痔疮膏涂沫在肛门伤口处。
8.将一粒美辛唑酮拴放臵在肛门内。
9.敷料覆盖伤口或用卫生巾垫在内裤相应的位臵上。
附流程图中药保留灌肠法【目的】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
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适应症】1.控制肠道感染。
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综合症。
2.通便。
【禁忌症】急腹症、肠道手术、肠伤寒、严重心脑疾患等。
【用物准备】1.护士衣、帽、口罩、洗手。
2.用物治疗盘内备注洗器、量杯(或小容量灌肠筒),少量温水、药液,小号肛管,弯盘、止血钳,润滑剂,棉签,卫生纸,橡胶单与治疗巾,10cm高的小枕,便宜盆及便盆布,必要时备屏风、温度计。
3.病人缓解紧张情绪;排空大小便,必要时可先作不保留灌肠。
4.环境关好门窗,调节室温,必要时屏风遮挡。
5.药物,通便用大承气汤;肠道炎症用院内制剂肠道水疗1号、或2号方。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治疗卡。
2.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左侧或右侧卧位),双膝曲屈,裤脱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微弯,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垫小枕于橡胶单下以抬高臀部10cm。
3.检测药液温度,注洗器抽取药液(或倒入小容量灌肠筒内),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夹紧肛管并放入清洁弯盘内,弯盘臵于臀下,左手用卫生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持血管钳夹入肛管前端轻轻插入15cm。
4.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灌肠筒滴入速度视病情而定),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注入时间宜在15~20分钟内。
5.药液灌毕,夹紧肛管,分离注沅器,抽5~10ml温开水从肛管缓缓注入(或直接将温开水10ml倒入灌肠筒内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