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范本

合集下载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为加强我院临床各科室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我院临床各科室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临床各科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妇科中药外敷、灌肠、熏洗、针灸、局部用药、耳穴、刮痧、穴位贴敷、熏蒸、穴位注射、足浴1、中药外敷疗法;是中医的特色疗法,是用中药材捣碎用纱布包扎,外敷腹部或切口等患处,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恢复和切口愈合,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特点;主要治疗疾病:盆腔炎、输卵管堵塞、宫外孕、切口愈合不良、痛经、月经不调;2、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门纳药法;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即中药可通过直肠粘膜静脉丛的吸收使盆腔血循环得到改善,促使增生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清除局部充血水肿、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达到消除炎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肠壁的吸收,可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速吸收,而引起全身的治疗作用,特别对临近的器官如盆腔、腹腔等作用更为显著;操纵简单、安全,患者痛苦少,而且中药灌肠方法简便,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主要治疗疾病:慢性盆腔炎、腹膜炎、盆腔淤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产后发热、大便秘结;3、熏洗法是将药物煎煮后先用蒸汽熏疗,再用药液淋洗浸润全身或局部患处;熏洗法操作简便、适用面广、取材容易、药简效捷、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主要治疗疾病: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炎、外阴炎、前庭大腺炎等妇科疾病,带下量多、小便淋痛、子宫脱垂合并感染以及需要保健的中老年人亚健康人群产后保健;4、针灸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治疗范围广、收效快、疗效高、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5、耳穴是刺激耳甲廓、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主要治疗疾病:痛经、产后腹痛、妊娠剧吐;6、穴位注射疗法针刺疗法之一;即水针疗法;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激发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结合近代医药学中的药物药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疗法;将绝不含任何激素药液注入相应穴位内,以充分发挥穴位和药物对疾病的综合作用,从而快速彻底达到治疗目的;主要治疗疾病:慢性盆腔炎、腹膜炎、盆腔淤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产后发热、大便秘结;6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功效;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治疗疾病:痛经、产后腹痛、妇产科术后腹痛、不孕症、癥瘕、妊娠剧吐;儿科小儿推拿、小儿针刺、小儿灸疗、贴敷治疗、中药熏洗、雾化吸入、罐疗、药浴等中药特色服务项目;1、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辩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减少化学药品毒副作用,增强孩子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预防病毒侵蚀和滋生,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主要适应症: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2、小儿针刺、小儿灸疗它是用各种针具或灸火的热力刺激人体的穴位,达到治疗疾病、强身保健目的的方法;小儿具有肌肤娇嫩,脏器清灵的特点,对经络腧穴刺激比较敏感;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小儿针灸适应症: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多动症、遗尿、尿频、脱肛、咳喘、腹痛、小儿面瘫面神经炎、脑性瘫痪、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臂丛神经损伤、腓/胫神经损伤等周围神经损伤、脑发育不全、语言障碍等;3、贴敷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指对小儿进行药物贴敷,增加小儿身体抗病能力,防病治病;疗效确切,无创无痛;小儿贴敷治疗适应症:小儿腹泻、腹痛,小儿肺炎,小儿遗尿,小儿肛肠疾病等;4、中药熏洗治疗疗法又叫蒸汽治疗疗法、汽浴治疗疗法、中药雾化透皮治疗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治疗疗法;小儿中药熏洗治疗疗法适应症:小儿肛肠疾病、小儿泄泻、小儿蛲虫病、小儿脑性瘫痪性疾病、小儿鼻炎、小儿肺炎、小儿支气管炎等;5、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小儿雾化吸入法适应症:小儿肺内感染、小儿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6、小儿罐疗具有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疏经通络、调和气血等作用;小儿罐疗适应症:根据所选部位及经络的不同,可以治疗多系统疾病;7、药浴是以“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依据,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的一种方法,是中医儿科外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药浴适应症:伤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扭伤、风疹、麻疹、痘疹透发不畅、小儿麻痹后遗症、皮肤湿疹、体癣、头癣、瘙痒等;皮肤科药浴、擦药、湿敷、熏蒸、腧穴治疗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眼科点眼法、滴眼法、涂眼法、浸眼法、洗眼法、熏眼法、敷眼法、眼部注射法、针灸、耳压、穴位贴敷、局部按摩等中医眼科特色治疗;耳鼻喉科清创、吹药、中药滴剂、中药灌洗、中药含漱、中药外敷、中药雾化吸入、针灸疗法、灸法、放血疗法、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耳穴治疗、按摩导引等中医特色技术;骨伤科中医手法整复骨折及外固定、牵引、手法、中药、功能康复等医疗项目;针刀疗法,手术、理疗等治疗技术;针灸科针刺包括毫针、电针、三棱针、皮肤针、腕踝针等、灸法、放血疗法、罐疗包括火罐、走罐等、头皮针、耳针、舌针、梅花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针灸服务技术;推拿科推拿手法、膏摩、中药、穴位敷贴、湿热敷、理疗、练功等特色服务项目;腿疗、药浴、熏蒸、罐疗、针灸、刮痧、穴位注射等服务项目;急诊科常见急诊病及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以安全、有效、方便、经济为核心,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内科中药外敷、针刺、灸疗、拔罐、穴位贴附、中药灌肠、耳穴治疗、穴位注射、推拿、足底按压、湿敷、理疗等特色服务项目,积极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等,并鼓励门诊和病房使用中药饮片;外科贴敷、箍围、切开、引流药捻、扩创、导管等、垫棉、熏洗、灌肠、挂线、熏洗、涂擦、针灸、耳穴疗法、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技术;康复科疾病诊断与康复评定,包括疾病的中西医诊断、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存质量评定、手功能评定、言语及吞咽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等;并开展针法、灸法、练功、传统手法、物理疗法等;肛肠科针灸、中药熏洗、敷药、塞药、中药灌肠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开展结扎、枯痔、药物注射、切开、挂线等中医特色手术项目;。

中医外治类医疗服务项目

中医外治类医疗服务项目

中医外治类医疗服务项目中医外治,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但其实它就是咱们常说的“治病不靠药,靠手艺”那种方式。

大家想一想,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给你开药,调调脉,动动针,甚至有时候还给你来个按摩,或者用一些特别的草药敷一敷,按在肚子上,贴一贴,嘿!这些不正是中医外治的手法吗?那可真是效果杠杠的,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外到内,给身体来一场全方位的调理。

先说说那个很有名的拔罐。

想象一下,夏天那个高温天气,汗水都能把你浸成一滩水的时候,拔罐就成了许多人的救星。

哎呀,听着是不是有点吓人,“拔罐”这俩字,一听就觉得是不是皮肤都要被吸掉了。

其实啊,拔罐一点都不疼,甚至还能给人带来不少的轻松感。

拔罐的原理其实挺简单的,就是通过抽空罐子里的空气,形成负压,帮助我们体内的淤血、寒气跑得快些。

大家都知道,气血不通,身体就容易累,尤其是冬天,寒冷的气候让人的身体“死气沉沉”。

这时候来一场拔罐,能把身体里的“垃圾”都排出去,痛的地方舒服了,身心也都轻松了不少。

别小看这拔罐,很多人都说做了之后,身体好像重生了一样,精力充沛,甚至感觉连皮肤都变光滑了!再来说说按摩和推拿。

讲真,谁不喜欢按一按?就像吃了个大餐后,来一杯浓郁的热茶一样,感觉所有疲惫都跑得无影无踪。

尤其是你整天对着电脑,脖子僵得像石头,肩膀上堆满了“重山”一样,想动一动都觉得自己快成“僵尸”了。

这个时候去做个推拿,那简直是神仙般的存在!师傅一揉一捏,哎呦,你的脖子、肩膀、背部都松弛开了,感觉整个人都能飞起来了。

你试过吗?那种酸爽,简直是“活过来了”的感觉。

推拿的好处可不仅仅是放松,它还能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把你身体里那些沉淀的毒素赶跑,简直是给身体做了一次大扫除,心情也跟着变好了。

除了拔罐和推拿,别忘了还有刮痧。

刮痧就是用那种光滑的工具,在皮肤上刮来刮去,听起来好像有点疼,实际上一点也不怕。

很多人都说,刮完痧感觉浑身轻松,像是卸掉了背负的沉重行李。

特别是一些长时间坐办公室的人,背部、颈部的肌肉都特别紧张,刮痧可真能起到神奇的作用。

外一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外一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刮痧一、项目简介: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二、功效:活血祛瘀、舒经通络、排除毒素、行气活血等。

三、适应症:发热、头痛、颈椎病、高血压、神经性头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四、操作方法:1、操作方法:先将准备刮痧的部位擦净,用刮痧板的边缘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用手掌握着刮痧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

在确定部位进行刮痧。

刮痧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力量要均匀合适,不要忽轻忽重;2、刮拭方向: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3、刮痧时间:用较重刺激手法进行刮痧,每个部位一般要刮3~5分钟。

用轻刺激手法每个部位刮拭时间为5~10分钟。

对于保健刮痧无严格的时间限制,以自我感觉满意、舒服为原则。

五、常用部位、穴位:1、发热:取位:坐位或伏卧位。

操作步骤:术者取光滑平整的汤勺蘸取少许食油或清水,沿患者脊背两侧、颈部、胸部肋间、肩肘、肘窝及腘窝等处轻轻刮动,刮至皮肤微红发紫为度。

轻者,每天l次;重者,每天2次。

刮痧后最好饮温开水,以助发汗。

2.咳嗽:刮拭背部大抒穴、肺腧穴至脾腧穴,痰热者加大椎、风池穴,兼喘者加定喘穴。

3.呕吐:背部:至阳至脊中。

双侧膈俞至胃俞;腹部:天突、中脘;上肢:双侧内关;下肢:双侧足三里。

双侧公孙。

4.高血压(头痛、头晕):百会(头顶部)、天柱(项部哑门穴向外旁开13寸处)、风池(项部风府穴两旁凹陷处)、肩井(肩胛骨与锁骨中间、缺盆上)、风市(膝上七寸在腿外侧正中线上)、曲池(屈肘时肘横纹外端凹陷处)、足三里(外膝眼穴下三寸)。

六、刮痧注意事项:1、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

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拭部位;2、刮痧出痧后1小时以内忌洗澡;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出痧。

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4、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外科中医特色康复

外科中医特色康复

外科慢性病、康复期、老年病患者的中医特色康复服务项目一、桡骨远端骨折:1早期治疗:方法:在复位固定后当天或手术处理后次日,开始做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张收缩练习,防止肌腱粘连和肌萎缩;进行患肢未固定关节的活动,包括肩部悬挂位摆动练习和肘关节主动屈伸练习;2~3天后做手部关节主动运动,手指屈伸,并逐渐增加运动幅度及用力程度;做肘关节屈伸活动,角度由小到大,逐步加大活动范围;2中期治疗:方法:①手指抓握锻炼及手指的灵活性锻炼;②适度进行前臂旋转功能练习,旋前40度,旋后30度左右,逐渐加大,同时行肘关节伸屈活动;3晚期治疗:拆除外固定后,以关节松动术为主,每日1~2次;①桡腕关节松动a牵拉与挤压,患者坐位,肢体放松,屈肘前臂旋前置于桌面,术者面对患者,一手固定其前臂远端,另一手握住腕关节的近排腕骨处,作纵向牵拉、挤压桡腕关节;b前后位滑动,患者前臂中立位,术者一手固定前臂远端,另手握住近排腕骨部位,轻牵引下,分别向掌背侧滑动近排腕骨;c桡尺侧方向滑动,患者前臂旋前位,术者一手固定桡骨远端另一手握住近排腕骨处,轻牵引下,分别向桡尺侧滑动桡腕关节;d旋前,旋后位滑动,术者一手固定前臂远端,另一手握近排腕骨处,分别将腕关节做旋前、旋后运动;②桡尺关节松动a患者前臂旋后位,术者双手握住患者尺骨远端,拇指在掌侧,其余4指在背侧,术者尺侧手固定,桡侧拇指将桡骨折端向背侧推动;b患者前臂旋前位,术者拇指在背侧,其余4指在掌侧,桡侧用手固定,拇指将尺骨向掌侧推动;③腕间关节松动前后位滑动,患者前臂中立位,一手握近端,一手握远端,往返推动;做上述运动后,嘱患者向各方向活动腕关节,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注意在康复训练中,宜循序渐进,忌用暴力强扳,以免引起新的损伤;二、股骨转子间、颈骨折:应积极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的舒缩活动,以及踝关节和趾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骨质脱钙现象;解除固定和牵引后,逐渐加强患肢髋、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并可扶双拐不负重下床活动;以后每1-2个月拍X线片复查一次,至骨折坚固愈合,股骨头无缺血性坏死现象时,方可弃拐逐渐负重行走;常用的办法有:1、自身重量法:如膝关节屈的功用完全阻遏,可利用小腿的重量屈膝关节,每日3-4次,每次30-40次,屈的角度逐日增大;待此动作完成后,可初步进行膝关节床边悬垂屈伸练习,重复进行,重复20-30次;2、不负重练习法:坐于床上,做最大程度的膝关节屈伸活动,必要时双手加以辅佐,每日4-5次,每次20-30次;3、负重练习法:为使膝关节抵达最大运动计划,可做蹲、起运动;可扶椅子或床头;每日2-3次,每次20-30次,角度逐渐增大,一同可以增强下肢肌力,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4、其它:在进行膝关节功用练习时可以辅佐理疗、磁疗及热敷等,有利于膝关节的功用恢复;三、老年病主以慢性阑尾炎不能耐受手术者慢性阑尾炎1.按摩手段a患者排空大小便,洗净双手,仰卧床上;将双手对搓搓热,然后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相叠按压在腹部;b以肚脐为中心点,缓慢地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60次;然后,再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揉60次;按揉时,要先轻后重,且双手经过右下腹时要稍微加点力量;c按揉结束后,两手放于肚脐两旁,上下推搓腹部30次;d然后盘腿坐起,同样在后腰两肾部上下推搓30次;2.艾灸疗法1中脘穴取穴方法: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操作方法:以艾灸部位感温热、微红为度;每日1次,每次约20分钟;穴位功效:健脾和胃,降逆止呕;2神阙穴取穴方法:肚脐中央即是;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在上述穴位进行隔盐艾炷灸;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灸20分钟;穴位功效:健脾和胃,益气止呕;3足三里穴取穴方法:取穴方法: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点燃艾条,用艾条距施灸部位3厘米左右,固定不移;施灸时间:每次灸10分钟,每日1次,一周后改为每周1次,巩固1个月;穴位功效:生发胃气,燥化脾湿;4阑尾穴取穴方法:足三里穴直下2寸;外膝眼以下约五寸,胫骨前脊外侧一横指处;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点燃艾条,用艾条距施灸部位3厘米左右,固定不移;施灸时间:每次10分钟,每日1次,一周后改为每周1次,巩固1个月;穴位功效:调理肠腑;四、胆囊、阑尾切除术术后康复:1,术后当日宜取平卧2小时翻身一次,适当按摩下肢,清醒或次日取半卧位;2,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避免打折,扭曲,受压,引流袋低于伤口以下;3,未排气时禁食水勤温水漱口,刷牙,排气时请通知医生,遵医嘱进食半流质饮食,宜吃各种米粥,软面条,少食多餐,保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质的膳食结构,忌食脑、肝、肾、鱼及油炸食物,更应忌食肥肉、忌饮酒;4,术后第1日,勤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如有疼痛将进行穴位按摩,可以减轻切口疼痛足三里,太冲穴,合谷穴,内关等;5,术后3日换药,7日拆线;保持术区敷料清洁干燥;6,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安全感;每日温水泡脚10分钟左右;。

中医医院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医院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医院特色服务项目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色,中医针灸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遵从“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战略,坚持在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药特色,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及疾病预防、康复、健康保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中医药特色服务上,悉心研究解决患者病痛的良方益法,经几十年积累,形成了一系列中医特色疗法,广泛应用中医汤剂、针刺、艾灸、拔火罐、中药外治、推拿、拔罐、艾灸、刮痧、药浴、蜡疗、熏洗、灌肠、埋针、挂线、穴位贴敷、穴位经络按摩等传统中医疗法近100种,研制院内中药制剂,膏、丹、丸、散数十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主要特色服务项目如下:一、中药外治类中药外治是一种能够体现中医特色的具有较好疗效的疗法。

外治是把中药研制成不同的剂型,通过人体肌表、腔道、穴位、经络等作用与病变局部,达到治疗作用。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发尔”,“先列辩证,次论治,次用药。

”即内治与外治的理、法药三者相同,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1、穴位贴敷(节气贴、三九贴、三伏贴)在24节气或者三伏天、三九天运用白芥子等药物粉末调糊后,制作成蚕豆大小,用胶布贴敷在人体相应穴位上,刺激机体免疫机能的治疗方法,叫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即本疗法中的一种。

功效:疏通经络、温补阳气、激发免疫调节功能适应症:各种慢性疾病体质,经络不通,阳气虚损等的疾患均可贴敷,穴位贴敷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慢性鼻炎等疗效显著。

禁用于严重过敏性体质和严重湿热体质疾病。

2、冬病夏治疗法“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原理:以古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将药物敷贴在俞穴,使药物沿俞穴→经络→脏腑途径渗透并放大药效,从而激活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抵力作用,故大多在夏季进行。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诊疗技术(骨伤科)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诊疗技术(骨伤科)

伤科外敷方外治急性软组织损伤扭伤的技术操作规程【目的】根据我院自制药品新伤丸粉末跟詹氏消瘀酊配合拌匀制成药膏直接敷贴在损伤或疼痛局部,使药力发挥作用,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跌打损伤、四肢骨折脱位急性期肢体肿痛等。

【用物准备】治疗盘、棉纸、药物、油膏刀或压舌板,盐水棉球,胶布、绷带。

【操作方法】1、正确取下原敷料。

2、盐水棉球擦去原药迹。

3、观察皮肤情况。

4、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

5、摊药方法正确,不污染它物。

6、摊药均匀,厚薄适中。

7、棉纸四周反折。

8、敷药部位准确。

9、敷药面积适中。

10、绷带固定,松紧适宜、美观。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

2、体位合适,充分暴露患处,必要时关窗保暖、遮挡。

3、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敷药部位,取合理体位。

4、选好部位后,观察皮肤情况。

5、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

6、摊药方法正确,不污染它物。

7、摊药均匀,厚薄适中,棉纸四周反射。

8、敷药部位准确,面积适中。

9、绷带固定,松紧适宜,美观。

10、协助病员穿好衣裤,安排合适体位,整理用物。

12、向病员交代敷药的注意事项及相关保健知识。

13、洗手。

【注意事项】1、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则药力不够,影响疗效;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2、包扎做到松紧适宜,过紧易压迫血管神经,过松易出现滑脱。

3、敷药夏季每日更换,其它季节2-3天更换一次,若敷药已干,应及时更换,骨折病人换药时间遵医嘱,带回敷药应放置冰箱冷藏室用塑料袋装好封口保存。

4、按骨科功能锻炼法指导患者及时进行功能锻炼,以恢复局部肢体功能,以防止发生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5、局部保暖,免受风寒,四肢扭伤者应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

6、偶有皮肤过敏,出现红疹现象,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但皮肤有破溃创面及局部有皮肤病者禁用。

骨折手法整复术的技术操作规程【操作规程】1、术者和助手的准备复位前术者和助手应了解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全身情况,以及据此制定复位方法、步骤和防止患者发生意外的措施,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准备好外固定器具,如夹板、压垫、扎带等。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皮肤问题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困扰之一,尤其是在城市生活中,环境污染、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都会导致皮肤出现各种问题。

虽然现代医学在皮肤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中医在皮肤问题的治疗上也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服务项目。

一、中医理论与皮肤问题中医学认为,皮肤问题往往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因主要指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而外因则包括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从整体上调理身体,改善皮肤问题。

二、中医特色服务项目1. 中药外治疗法中药外治疗法是中医皮肤科的一大特色。

中药可以通过煎煮、熏蒸、敷贴等方式直接作用于皮肤病灶,起到消炎、杀菌、止痒等作用。

例如,中药熏蒸疗法可以利用药材的挥发成分渗透皮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皮肤修复。

中药敷贴疗法可以将药物糊剂敷贴在患处,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达到治疗效果。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皮肤科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调节经络、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皮肤修复。

例如,针灸可以用于治疗痤疮、湿疹等皮肤问题。

同时,针灸还可以调节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从而改善全身状况,进而影响皮肤问题的治疗效果。

3. 中草药内服疗法中草药内服疗法是中医皮肤科另一个重要的特色服务项目。

中草药可以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气血循环等,改善皮肤问题。

例如,中草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改善痤疮、湿疹等皮肤问题。

中草药内服疗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配方,因此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4.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皮肤科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注重养生保健。

中医认为,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等是保持皮肤健康的基础。

因此,中医皮肤科会提供一些养生保健的建议,如合理饮食、调节作息、适度运动等,以帮助患者改善皮肤问题,并预防未来的皮肤问题。

结语皮肤问题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困扰,而中医皮肤科的特色服务项目可以为患者提供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1、清创:中医化腐清创疗法,是祖国医学的一种传统疗法,对于很多皮肤外科疾病都有着良好的疗效。

如:褥疮、臁疮、溃疡以及经久不愈的创面。

2、针灸: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多种皮肤病有很好疗效。

适应症:瘾疹、牛皮癣、风瘙痒、白疕、湿疮、油风、瓜藤缠、蛇串疮、猫眼疮等。

禁忌症:出血性疾病及心脏病。

常用穴位:头面为百会、风池、风府、印堂、迎香等;四肢取曲池、合谷、内关、外关、足三里、三阴交、风市、血海等;躯干部为关元、气海、肺俞、肝俞、肾俞、大肠俞、长强等。

3、拔罐:常配合针灸及梅花针使用。

适应症:牛皮癣、湿疮、蛇串疮、接触性皮炎等。

禁忌症:孕妇等。

4、梅花针:适应症:油风、白驳风、牛皮癣、顽癣等。

部位:皮损处。

5、火针:适应症:瘾疹、风瘙痒、湿疮、蛇串疮等。

禁忌症:年老体弱、出血性疾病、内脏疾病、晕针者。

取穴:风池、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

6、水针:适应症:瘾疹、风瘙痒、湿疮、蛇串疮等。

禁忌症:年老体弱、药物过敏、内脏疾病、晕针者。

方法:常用利多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2、曲安奈德注射液等穴位注射。

取穴:风池、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

7、放血:适应症:疖肿、慢性丹毒、头部毛囊炎。

禁忌症:妇女、出血性疾病、晕针。

部位:在委中或大椎穴。

8、耳针:用法:用王不留行子或六神丸用胶布固定,每3-7天换一次。

适应症:油风、瘾疹、风瘙痒、白疕、湿疮、蛇串疮、热疮、痤疮、牛皮癣等。

部位:双耳廓。

常用穴位为脾、胃、肝、心、肺、肾、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等。

9、面膜: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痤疮的方法,适宜于损害广泛的面部痤疮。

一般局部清洁、消毒后,挤压出粉刺,再涂以外用百多帮乳膏,然后进行喷雾,并应用中医手法按摩数十分钟,石膏或中药面膜倒膜,使理疗、按摩、药物融为一体,相互作用,达到治疗和美容作用。

中医医院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医院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医院特色服务项目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色,中医针灸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遵从“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战略,坚持在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药特色,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及疾病预防、康复、健康保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中医药特色服务上,悉心研究解决患者病痛的良方益法,经几十年积累,形成了一系列中医特色疗法,广泛应用中医汤剂、针刺、艾灸、拔火罐、中药外治、推拿、拔罐、艾灸、刮痧、药浴、蜡疗、熏洗、灌肠、埋针、挂线、穴位贴敷、穴位经络按摩等传统中医疗法近100种,研制院内中药制剂,膏、丹、丸、散数十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主要特色服务项目如下:一、中药外治类中药外治是一种能够体现中医特色的具有较好疗效的疗法。

外治是把中药研制成不同的剂型,通过人体肌表、腔道、穴位、经络等作用与病变局部,达到治疗作用。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发尔”,“先列辩证,次论治,次用药。

”即内治与外治的理、法药三者相同,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1、穴位贴敷(节气贴、三九贴、三伏贴)在24节气或者三伏天、三九天运用白芥子等药物粉末调糊后,制作成蚕豆大小,用胶布贴敷在人体相应穴位上,刺激机体免疫机能的治疗方法,叫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即本疗法中的一种。

功效:疏通经络、温补阳气、激发免疫调节功能适应症:各种慢性疾病体质,经络不通,阳气虚损等的疾患均可贴敷,穴位贴敷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慢性鼻炎等疗效显著。

禁用于严重过敏性体质和严重湿热体质疾病。

2、冬病夏治疗法“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原理:以古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将药物敷贴在俞穴,使药物沿俞穴→经络→脏腑途径渗透并放大药效,从而激活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抵力作用,故大多在夏季进行。

中医院外科开展的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院外科开展的特色服务项目
疏通经络
活血化淤
疏风散寒
无毒副作用,绿色安全健康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疗法,针刺疗法之一。即水针疗法。“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止痛作用
防御作用
调整作用
穴位注射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操作简单。具有穴效药效叠加效应,药效长的特点,推注缓慢吸收的药物持续刺激相关穴位,起到与针刺特定穴位类似的功效。
逐寒祛湿
祛除淤滞
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
拔毒祛热
1、低价高效安全实用。2、灌法多样,取用灵活。3异病同治,重在调整。4、缓解疼痛,立竿见影。
中医理疗
中医理疗是以中医理论的五大支柱,(砭、针、灸、药和导引按跷),为基础,以经络学为指导,结合患者的病症在进行调治的同时,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理疗设施进行配合治疗,将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扶正祛邪
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火罐பைடு நூலகம்
拔火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院外科开展的特色服务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介绍
功效
优点
价格
针灸
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它是一种内病外治中国特有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

二甲中医院评审临床科室特色服务项目

二甲中医院评审临床科室特色服务项目

50 元/次 含切开
痔核 结扎
适用于瘤、 赘疣、痔、 脱疽等病, 以 及 脉 络 安全 有效 断裂引起 的 手 法整复
以保健为目的,中医理论 为指导,运用中药散剂或 中药煎出液均匀地与清 水混合后在一定温度下 进行洗浴的中医保健技 术。
维持损伤 修复后的 良好位置, 防 止 骨 折 痛苦少,医疗费 移位、 脱位 用低, 愈合率高, 80 元/次 再移位, 保 并发症少 证损伤组 织正常愈 合 维持
涂擦
8 元/次
切开
50 元/次 含引流
理疗
是应用力、电、光、 改 善 局 部 声、磁、温热等物理因素 的 适 感 及
痛苦少,医疗费 用低, 简便 有效
红外线治 疗 8 元/
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 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 法。
症状,如 颈、 肩、 腰、 腿痛, 浑身 无力、肥 胖、便秘 等, 并有 加快血液 循环, 促进 有毒及致 痛物质排 出体外的 作用 1. 骨 折 和 脱位的复 位及复位 后固定。 2. 炎症肢体 的制动, 以 减轻疼痛, 防止畸形。 安全 有效 3. 解 除 肌 肉痉挛, 作 为手术治 疗或手法 治疗前准 备,
外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项 目 名 称 普 通 针 刺 项目介绍 通过将针灸针刺入人体 相应的腧穴 ,使不同的手 法,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用药物与艾绒卷成艾条 , 将其点燃在身体的某一 部位反复熏烤. 使用耳穴豆丸或王不留 行籽、决明子等,刺激耳 穴,一诊治疾病的一种方 法 选用中草药煎患肢皮肤 汤在熏蒸、淋洗、浸浴以 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疗 法 功效 疏通经络 扶正祛邪 调和阴阳 温通经脉 调和气血 协调阴阳 温通经脉 调和气血 协调阴阳 优点 治 疗范 围广 , 副 作 用少 , 即 时有 效 经 济方 便 , 最适 合居家防病保健 养生的作用. 操作简便,使用 广泛,无副作用 价格 8 元/五 个穴位

中医外科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外科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外科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一、针灸定义:针灸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具有治疗范围广、收效快、疗效高、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

适应症:方法: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注意事项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

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二.耳穴定义:耳穴是刺激耳甲廓、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

适应症:疼痛性疾病、炎症疾病、功能性紊乱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方法: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

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

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注意事项: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皮肤科一、拔罐疗法拔罐这是一种以杯罐作的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皮肤病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将罐具叩拔在人体的穴位上,抽空产生负压,形成局部瘀血,使人体疏通经络、通畅气血、消肿止痛、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袪风拔毒,驱寒除湿,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适应症:牛皮癣、湿疹;蛇串疮、接触性皮肤炎等;禁忌:孕妇、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有出血倾向的病人、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心脏病等;二、耳压法人体某部位出现病理改变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一定部位出现某种阳性反应,如压痛、丘疹、脱屑、血管充盈等;耳穴探查以压痛法探查耳穴压痛为主;耳穴虽然不大,但有一定的区域,当人体患病时,敏感点常不是一个穴位的整个区域,而是这个区域中的某一点,所以耳穴取穴不能机械的按解剖定位取穴,而是要在该耳穴的区域内探查压痛阳性反应点,这是耳穴准确定位的重要步骤;用法:用王不留行子或六神丸用胶布固定,每3-7天换一次;适应症:油风、瘾疹、风骚痒、湿疮、蛇串创、热疮、痤疮、牛皮癣等;部位:双耳廓;常用穴位为脾、胃、肝、心、肺、肾、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等;三、面膜疗法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痤疮的方法,适宜于损害广泛的面部痤疮;一般局部清洁、消毒后挤压出粉刺在涂以外用百多邦乳膏然后进行喷雾并应用中医手法按摩数十分钟石膏或中药面膜倒膜使理疗、按摩、药物融为一体,相互作用达到治疗和美容效果;适应症:痤疮等;使用部位:脸部;肛肠科特色服务项目一、枯痔疗法“枯痔”是指痔疮脱水感喟坏死之意,其作用机理是:①、异物刺激:枯痔钉本身作为异物插入肛管黏膜下层的痔静脉丛其间质中,引起一系列的异物刺激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闭塞、间质纤维组织收缩、慢性纤维化,从而使痔核皱缩而达到治愈的目的;②、引流、止血作用:钉作为异物,一部分留存在创道之中,一部分尚在黏膜之外,形成疏松的填塞而起引流和止血作用;这不但可以防止脓伤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钉本身从创道中逐渐崩解排出;③、药物本身作用:由于药钉在痔组织中缓慢溶解,因此枯痔的过程不是一个剧烈的破坏作用,又由于炎症发生缓慢,对组织修复也比较有利,这样既可比避免组织剧烈反应而导致的痛苦,又能防止血管被急剧破坏而引起的出血;枯痔钉直接作用于痔核,其用药量少,插钉后痔核复位不脱,是肛门水肿疼痛反应大大减轻,加上操作简便,所以长期以来,枯痔疗法是我国传统的有效疗法;枯痔疗法是将具有腐蚀、收敛作用的药物制成的散剂直接涂搓于内痔核表面;使其逐渐坏死、干枯、脱落而愈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症:枯痔疗法适用于二、三期脱出的内痔疮,以环形、大型内痔更为适宜,其他如绞窄性内痔、内痔兼有轻度贫血及老年患者;二、结扎疗法以药线或粗丝线,或胶圈结扎痔核根部,阻断痔核血液供应,使之缺血干枯、坏死而脱落,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一般较常用的方法有贯穿结扎法,胶圈套扎法等;1贯穿结扎法:用丝线贯穿结扎于痔根部,以阻断病变部位的气血流通,达到使痔核坏死脱落的目的;适应证:Ⅱ、Ⅲ期内痔,尤其是纤维型内痔更为适宜;禁忌证:肛周急慢性炎症、急慢性痢疾、腹泻、浸润型肺结核、严重的肝肾疾患、高血压、各种血液病患者以及临产孕妇;2胶圈套扎法:借助器械将小乳胶圈套入痔核根部,利用胶圈扩张后的紧缩力,阻断痔核血液供应,使之缺血坏死脱落;适应证:Ⅱ、Ⅲ期内痔及内外痔的内痔部分;禁忌证:肛周急慢性炎症、慢性痢疾、腹泻、浸润型肺结核、严重的肝肾疾患、高血压、各种血液病患者以及临床孕妇;三、敷药疗法贴敷疗法是药物施于体表,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便于随时观察、了解病情变化,随时加减更换,很少发生副作用,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将敷贴药物粉碎过筛后,加水及面糊适量,制成锭剂,晾干,用时以水或醋磨糊,涂布穴位;四、塞药疗法肛塞给药,直接作用于直肠、前列腺外围,并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缓解症状,通畅腺管,促进感染物质的排除,快速杀灭里面的病原体,并消除炎症及修复坏死的组织,使腺体的功能恢复正常,疗效显着,对一些抗菌治疗无效的患者有一定的效果;耳鼻喉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一、中药滴剂疗法将药物研成粉末,点在患处;陈氏对“耳挺结于窍内,气脉不通,疼痛不止,以栀子清肝汤为治,外用黄线药插入”挺内缝傍,化尽乃愈;二、吹药疗法适应症:如:用神效吹喉散治疗:“缠喉风闭塞,及乳蛾、喉痹、重舌、木舌等症;”神效吹喉散由薄荷、姜姜蚕、青黛、朴硝、白矾、火硝、黄连、硼砂、冰片组成;同研极细末,吹患处神效;用冰硼散治疗:“咽喉、口齿新久肿痛,及久嗽痰火咽哑作痛;”冰硼散由冰片、殊砂、玄明粉、硼砂组成,共研细末,吹搽患处,甚者日搽五、六次最效;此方目前临床仍广为应用;操作方法:按照组方原则,将各种不同功用的药物,研成极细的粉末,用小竹管或纸筒,将药末均匀地喷撒在病变部位;吹药时,瞩患者暂屏气,以免药物进入气管引起呛咳;此法药物易制易存,使用方便,故应用范围较广;三、中药外敷疗法敷药疗法是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相应的药物,制成、丹、、、、锭等制剂,敷于相应的部位或上,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或对体表部位及穴位的刺激,来调节人体、经络脏腑等的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黄柏9g、生地12g、黄酒适量,同捣,涂患儿足底涌泉穴;四、中药离子导入疗法将药物直接导入局部组织,使局部组织中药物浓度明显升高,对四肢关节部位的骨质增生或“骨刺”治疗效果较好;因为,四肢关节周围软组织较少,病变部位离体表较浅,药物的离子容易达到;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从体外给药,避免了口服或注射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或毒副反应;例如口服药物可引起的胃肠道刺激症状;注射给药容易引起感染,出血,疼痛;同时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不损伤皮肤,不号引起疼痛,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五、放血疗法取合适穴位,用三棱针点刺放血,然后拔火罐,1日或隔日一次,3-7日为一疗程,刺络放血疗法对耳鼻喉科急性炎症、血管运动性疾病及变应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儿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一、小儿推拿疗法1.:用拇指面正、侧两面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直推法;用双手拇指面在同一穴位起向两端分开推,称分推法;2.揉法:用指端食、中、拇指均可或掌根,在选定的穴位上贴住皮肤,带动皮肉筋脉作旋转回环活动,称揉法;治疗部位小的用指端揉,大的用掌根揉;3.;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算作捏脊一遍;此法多用于小儿疳积,故又称"捏积";4.推脊法:用食、中指并拢面自病儿大椎起循脊柱向下直推至腰椎处,称推脊法;此法适用于高热;适应症:小儿厌食,腹泻,便秘,体虚复感等;二、中药灌肠疗法适应症:泄泻治法:1湿热泻代表方:葛根芩连汤2寒湿污代表方:理中胃苓汤汤准备: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2物品:中药,温开水,穹盘,治疗碗,血管针,注射器,量杯,水温计,手套,治疗巾,垫枕,肛管,石蜡油,棉签,纱块,胶布,大便器,卫生生纸3测量药液温度,39-41度,倒入灌肠筒或树叶瓶内,挂在树叶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4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5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加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用胶布固定,松开止血钳,调节滴速,每分钟60-80滴;6待药液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用卫生纸轻采门部;7协助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臀部小枕可1小时以后再撤去;禁忌:肛门疾病,排便失禁及严重腹泻者,气虚,阴虚,极度衰弱,脱水者;三、小儿捏脊疗法适应证:小儿积、腹泻、区吐、便秘等症;基本内容1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操作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程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准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排推移;注意事项1、本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体息2小时后再进行;2、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3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四、刮痧疗法适应证用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疾病;基本内容刮治七颈相起,沿着督脉由上而下刮至第五腰椎,然后从第一胸椎旁法;1.先暴露患者的刮治部位,用干净毛巾蘸肥皂,将刮治部位洗擦干浄;2.刮刮治手法:施术者用右手拿取操作工具,蘸植物油或清水后,在确定的体表部位,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向外反复刮动,逐渐加加1重,刮日时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一般刮10~20次,以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为度,刮痧船约20分钟左右,或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注意事项不能干刮,工具必须边缘光滑,没有破损;初刮时试3~5下即见皮肤青紫而患者并不觉痛者,为本疗法适应证;如见皮肤发红患者呼呼痛则非本方法适应证,应送医院诊治;五、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中药穴位贴敷适应证1适用于小儿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咽炎等疾病;故此时对肺俞、天突、肓俞、定喘等穴果显着;操作方法选用细辛、白芥子、前胡、麝香四味定喘行气之品制成贴敷膏,利用药物芳香走窜、直达肺经的特点对穴位进行持续刺激,能够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小儿每次0.5~2小时,一般三年年为1疗程,是一种十分简便有效的疗法;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咳喘病的治疗起到“急则治其标、缓缓则治其本”的作用;注意事项贴数时局部有红、热、痒、微痛等感觉均为正常反应,少数患者局部可出现水疱,愈后般不留疤痕;每年的三九、三伏之日为贴敷时间;六、拔罐疗法常用口径4-5cra的竹罐或玻璃罐;本法有促进气血流畅、营卫运行,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适应证常用于肺炎喘嗽哮喘、腹痛、遗尿等病证;操作方法先在局部涂上凡士林,然后将酒精棉球点燃,置杯内数秒钟,取出后迅速将罐紧罩在选定的皮肤上,由于负压,皮肤被吸人罐内而高起,约5-10分钟后取去;取罐时以食指按压罐边皮肤,同时将罐向另一侧倾斜使空气进入罐内,罐子即自行脱落;注意事项高热抽风、水肿、出血、严重消瘦、皮肤过敏、皮肤感染者,不宜采用此法罐常用口径4-5cra的竹罐或玻璃罐;本法有促进气血流畅、营卫运行,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适应证常用于肺炎喘嗽哮喘、腹痛、遗尿等病证;操作方法先在局部涂上凡士林,然后将酒精棉球点燃,置杯内数秒钟,取出后迅速将罐紧罩在选定的皮肤上,由于负压,皮肤被吸人罐内而高起,约5-10分钟后取去;取罐时以食指按压罐边皮肤,同时将罐向另一侧倾斜使空气进入罐内,罐子即自行脱落;注意事项高热抽风、水肿、出血、严重消瘦、皮肤过敏、皮肤感染者,不宜采用;骨科特色服务项目一、拔罐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操作方法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将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主治病症颈椎病:取大椎、肩井、肩外俞,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高血压:取大椎、曲池、定三里,每次留罐10分钟,每日1次, 10次为一疗程;注意事项1、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部位;2、操作前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勿强拉;4、使用过的火罐,应消毒备用;5、把关部位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二、耳穴埋豆耳穴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操作方法选择1—2组,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主治病症一失眠埋豆安眠方:王不留行籽;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失眠主穴;心、肝、脾、肾、胆、胃;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贴在0.6cm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次,每次3分钟左右,贴敷1次持续3~5天;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主治;二疼痛耳穴埋豆止痛方:王不留行籽;耳穴腰、肾、肝、等,按耳穴埋豆法操作,3天换1次,1个月一疗程;功能补养肝肾;主治肾虚腰痛; 三腹胀便秘王不留行籽;主穴:选择大肠、小肠、脾、胃、交感等穴;按耳穴埋豆法操作,3天更换一次,主治腹胀便秘;注意事项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6.根据不同病症采用相应的体位,如取右,取正坐位,取病侧在上方的侧卧位等;三、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操作方法合理安排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主治病症1、排尿困难;2、腹胀便秘;3、失眠、疼痛;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四、中药离子导入是通过中频电流产生的电场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的推动力,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深入透过皮肤黏膜进入人体,作用于患者病灶,达到消炎、消肿、阵痛、疏经通络,调节和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操作方法治疗之前用温毛巾或稀释的酒精擦净患部,然后将仪器配备的一次性纯中药理疗电极片紧贴于人体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上,两极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主治病症1、促进损伤的神经恢复;2、消肿;3、止痛;注意事项1、操作时两电极片不要相碰,以免造成短路;2、对高血压后期,严重心脏病患者,癫痫患者禁用;3、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表情,当患者提出烫或痛的感觉时要及时降低温度,以免烫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范本(DOC 28页)外科常见中医特色的技术操作规程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1、备齐用物,携至病员床旁,向病员解释清楚,以取得合作。

2、嘱病员排便或作大量不保留灌肠。

3、取侧卧位,根据病情定左、右。

裤褪至膝部,臀部移近床沿,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并抬高臀部约10厘米(小枕垫于臀下)。

4、抽吸药液,连接肛管、排气、润滑肛管前段,反折肛管;左手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轻轻插肛管入肛门内15厘米左右。

5、抬高注洗器,液面不超过30厘米,放松肛管,让溶液缓缓流入。

6、溶液将流尽时,倒温开水5-10毫升,反折肛管拔出手指包住肛管置弯盘内,然后用手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柔。

7、待10-15分钟后,取出水枕、橡胶单与治疗巾,整理床铺、环境、清理用物。

挂线法是用药制丝线(或普通丝线)或橡皮筋等挂断肛门漏管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线的张力,促使局部气血阻绝,肌肉坏死,以达到切开漏管的目的。

对于疮疡溃后形成漏管的也可用挂线法。

结扎法是利用线(药制丝线或普通丝线)的张力,促使患部气血不通,使所要除去的组织坏死脱落,达到治愈的目的。

一般适用于赘疣、痔核等症。

例如头大蒂小的赘疣,可在根部用线作双套结扣住扎紧。

对血瘤和癌肿禁忌使用。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操作方法(1)常用穴位:有研究者分析了近年来国内55篇相关文献,总结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4个主穴依次是足三里、曲池、肺俞和血海,配穴频率最高的两个是血海和大椎。

从主穴使用频率较高的4 个穴位来看,主治病症集中于荨麻疹、痤疮、银屑病和鼻炎。

详见下表:(2)操作方法:患者取正坐位,每次取2~4穴,皮肤常规消毒,取5ml注射器抽取注射液2ml左右,在穴位上斜刺约10~15mm,缓慢提插至有针感,抽吸针筒无回血后,注入药液(每穴注入药液0.2~0.4ml),隔日一次,3次一疗程。

(3)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止感染。

②使用穴位注射时,应该向患者说明本疗法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

如注射局部出现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天。

③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并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④风池穴近延髓,故应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针刺深穴应控制在颈围的1/10内,向鼻尖方向刺0.5~0.8寸,以免伤及延髓。

脊髓两侧腧穴注射时,针尖斜向脊髓为宜,避免直刺引起气胸。

⑤药物不宜注入脊髓腔。

误入脊髓腔,有损伤脊髓的可能,严重者可导致瘫痪。

⑥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以免晕针。

5、在神经干旁注射时,必须避开神经干,或浅刺以不达神经干所在的深度。

如神经干较浅,可超过神经干之深度,以避开神经干。

如针尖触到神经干,患者有触电感,就须退针,改换角度,避开神经干后再注射,以免损伤神经,带来不良后果。

6、躯干部穴位注射不宜过深,防止刺伤内脏。

背部脊柱两侧穴位针尖可斜向脊柱,避免直刺而引起气胸。

7、年老体弱者,注射部位不宜过多,用药剂量可酌情减少,以免晕针。

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等孕妇禁针穴位,一般不宜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

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标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六、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艾条灸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症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告知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目标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三、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四、告知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3、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或烫伤。

五、物品准备1、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六、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4、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

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6、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目标1、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三、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病、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四、告知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五、物品准备治疗巾六、操作程序1、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

2、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

3、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

4、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5、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6、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刮痧法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及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禁忌症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四、告知1、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六、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

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5、刮治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至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瘀点为宜。

6、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节手法力度。

7、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保持空气清新,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刮痧法操作流程图湿敷法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已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