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名词解释

自然灾害名词解释
自然灾害名词解释

自然灾害名词解释

沙尘暴:由于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对流:由于外界加热或抬升作用造成流体温度的不均匀性所导致的流体对流运动

热浪:指天气持续地保持过度的炎热35度以上,也有可能伴随有很高的湿度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震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这种波就是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含体波与面波。

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不一样。海啸:发生在港湾的滔天巨浪,是深海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引起的一种浅水波,具有超长波长,波速快。

近海海啸:也叫做本地海啸。海底地震发生在离海岸几十km或一二百km以内,海啸波达到沿岸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很难防御,灾害极大。

远洋海啸:从远洋甚至横越大洋传播过来的海啸波。远洋海啸波是一种长波,波长可达几百km,周期为几个小时,这种长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很少,因而能传播几千km

以外仍能造成很大的灾害。

海啸特点:海啸是水中一种特殊的波,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超大波长,能量大,传播速度快。

海啸传播速度快,每小时可达700-900km。

洪水:江河湖所含的水体水量在短时间内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超过常规水位的自然现象。

洪水三要素:洪峰水位、洪水总量、洪水历时。

山洪灾害:在山区有强降雨时,雨水汇聚到山谷或者山沟,因地势的高低变化较大而急速的流下有强烈的破坏作用的灾害。

泥石流:砂石、泥土、岩屑、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沟床或坡面向下运动的特殊洪流。

崩塌:陡坡(80°以上)上的岩体由于重力作用突然快速下移。

寒潮: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以下的天气现象台风:大气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平时多发生在夏、秋季,风速在12级以上。

龙卷风: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

火山泥石流:又称“火山泥流”。当火山雷雨降落时挟带火山碎屑物沿山坡向下流动的现象火山碎屑流:是气体和碎屑的混合物,用来描述火山爆炸后形成的岩石火岩浆碎块。

浅水波:波长远大于海水深度的海浪,如海啸波。

深水波:波长远小于海水深度的海浪,如船行波、风暴潮引起的海浪。

弹性回跳: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壳中岩石发生了断裂错动,而岩石本身具有弹性,在断裂发生时已经发生弹性变形的岩石,在力消失之后便向相反的方向整体回跳,恢复

到未变形前的状态。

自然灾害:当各种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以及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活动。

地震:地壳的快速震动

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

空间灾害:空间环境中的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对空间、地面技术系统的损坏,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威胁

洪涝灾害:水灾分为“洪”和“涝”两种,“洪”指大雨、暴雨引起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环境与各种设施等。“涝”,指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排

泄不畅造成的积水成灾。

平流层:对流层上高于海平面500m这一层,气流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对流现象减弱。对流层:接近地球地面的一层大气,其间空气的移动是以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为主的对流运动。

岩浆:地面下熔化的岩石。

冰雹:一种降落在地表的固态水,常常发生在强对流天气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滑坡:是指斜坡(45°左右)上的岩土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太阳风:太阳风是从太阳日冕层向行星际空间抛射出的高温高速低密度的粒子流,主要成分是电离氢和电离氦。

空间天气:空间天气是指太阳表面、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和高层大气瞬时或短时间内的状态。

为什么地球适合人类居住:1、圈层划分明显2、温度合适人类居住3、各圈层运动使能量循环,物质交换4、地球与太阳长期处于稳定状态,适合生命繁衍

发散边界汇聚边界转换边界

地球活动的能量来源:内能、太阳能、重力能、磁能

地球内部能量来源: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减轻地震灾害:

滑坡发生的条件:

减轻洪水灾害:

洪水的有益之处:

洪水发生来源: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22自然灾害与防治AB卷含答案

第二十二单元自然灾害与防治 A卷全国卷 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御 1.(2016·新课标全国Ⅰ,43,10分)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10分) 解析古乡沟上游地区沟谷堆积物数量大,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该地冰川量大,夏季消融,同时夏季降水量大,为泥石流的发生提高了动力条件。中游地区狭窄的河谷,坡度大,更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2.(2014·课标全国Ⅱ,43,10分)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10分)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每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且6月份最多。暴雨是诱发泥石流的重要原因,福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所以6月份最多,7月份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降水少,地质灾害较少,而8月份东南沿海开始出现台风,所以8月较7月多。 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3.(2014·课标Ⅰ,43,10分)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10分) 解析地处断裂地带,岩石破碎,这里山高谷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此次地震造成岩体松动,降雨又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水文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御 4.(2016·新课标全国Ⅱ,43,10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10分) 解析主要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四周高,缺少入海河道,因此通过河道整治、分蓄洪工程与水库的建设等扩大河道的泄洪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害。非工程措施主要是预报、管理、保险、宣传教育等。 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台风、强热带风暴、暴雨、洪涝、干旱、沙尘暴、大雾、雷电、冰雹、暴风雪、冰冻等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增多,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为了保证*****及所属各单位的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顺利、迅速、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给*****及所属各单位造成的损失,为灾后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创造有利条件。 1.2 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以及广西电网公司和广西水利电力建设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3 应急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应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防灾减灾为中心,科学应对灾害,不断提高*****及所属各单位防灾减灾能力,确保人身安全,确保设备安全。努力做好各种自然灾害的一切应急工作和紧急支援等工作。 (2)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抗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实行各级行政责任人负责制,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级负责。 发生自然灾害事件时,*****有关部门和所属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行动。 (3)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服从广西区政府应急处理工作办公室、广西电网公司和广西水利电力建设集团公司的统一指挥,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原则。 (4)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重。抢险救灾工作要树立“安全第一,质量为重”的思想,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程,保证工作安全、保证抢险救灾质量。 1.4 应急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应对和处理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

(完整word)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完整版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九种自然灾害分布典型区域及主要特点Array 1、洪涝灾害——东北、黄河流域、长江、 淮河、珠江流域等。 2、干旱高温——较广,如华北地区春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华南地区干旱;西北、 西南内陆地区干旱。 3、台风——台、闽、粤、琼东南沿海地区 4、沙尘暴——西北、华北 5、寒潮——影响范围大,我国除青藏、滇 南外,各地都受影响(包括海南、台湾等地)。 6、地震——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华北 地区。 7、滑坡、泥石流——西南山区 8、赤潮——珠江口、杭州湾、渤海湾等 9、咸潮——东南沿海,如珠江三角洲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 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

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2 滑坡、泥石流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具有突发性,雨季更易发生。 ②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及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以西至北京-兰州-昌都一线之间。 (2)成因: 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的破坏;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3.旱灾(我国气象灾害之首):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各地均可发生,频率不同,黄淮海最重、华南西南次之、再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全年均发生,南北差异大,北方春旱、长中下夏秋旱,华南秋冬旱。 (2)原因: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4 洪涝 (1)地域分布特点: ①地区性明显,季风区多,西部几率小。最重是珠江流域、二是淮河流域、三是长江流域。 ②季节性明显,集中于夏季。 (2)成因: 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显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季节、年际变化较大,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梅雨天气);夏季风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或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段);厄尔尼诺现象、凌汛等。 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过度开垦③围湖造田占用河道、使湖泊调蓄能力减弱④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自然灾害防范知识竞赛题库·多选题及其答案

自然灾害防范知识竞赛·多选题1、如果在地震、台风、洪涝灾害中,身体被塌倒的建筑物压住怎么办( ) A、使用明火告知他人来营救 B、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C、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 D、敲击水管求救 2、突发地震时,高层居民不应采取的逃生方法是什么( ) A、乘坐或躲到电梯里 B、就近躲在小开间的房间内 C、跟随拥挤的人群沿楼梯逃生 D、跳楼逃生 3、平房居民在地震时不应采取哪种方式避灾( ) A、就近趴在桌子和床旁边 B、感到震动时,立即携带电视机等易碎物品外逃 C、躲在窗户下面 D、可能时关掉电源、气源、火源 4、地震后燃气泄露时怎么办( ) A、切断总气源,迅速离开现场 B、打开抽油烟机或排风扇排气 C、光线较暗且照明电路被地震破坏时,点燃蜡烛找到燃气泄露口,用湿毛巾堵塞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找机会尽快逃离 5、地震后被埋压住怎么办( ) A、如果可以自救,则扒开掩埋物,使身体脱出,摆脱困境 B、如果无法自行脱困,争取寻找或扩大可呼吸的空间 C、若已骨折,不要轻易移动,应等待救援

D、尽力向外抽拉身体 6、正确的避震姿势有哪些( ) A、蹲或坐下,降低身体高度 B、站立不动 C、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 D、不同的人靠在一起 7、地震的突发性很强,往往使人措手不及,因此,家庭在平时要准备一个防震包,以解震后的燃眉之急,防震包所装物品数量不能太多,以方便携带。一般必须存放的物品应该有( ) A、食品 B、水 C、日常生活用品 D、急救药物 8、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安全避险的地方有( ) A、阳台 B、桌子底下 C、开间小的卫生间 D、墙角 9、着火时,当楼梯已被烧断,通道已被堵死,下列可行方法是( ) A、立即从楼上往下跳 B、比较低的楼层,可以利用结实绳索(也可以将床单、窗帘布等物撕成条拧结成绳)拴牢后,沿绳爬下 C、若被困于二楼,也可以先向外扔一些被褥坐垫子,然后攀着窗口或阳台往下跳 D、可以转移到其他比较安全的房间的窗边或阳台上,耐心等待消防人员援救 10、如果一个人衣服上有汽油,并且燃烧起来,应该( ) A、脱掉衣服 B、立即就地打滚 C、迅速奔跑,找灭火器 D、用湿棉衣裹在着火人身上 11、利用楼梯逃生时应注意什么( ) A、不要拥挤 B、可以沿着应急指示灯逃生 C、听不熟悉环境的人疏导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试题练习题高考试题参考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题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C.1976年唐山大地震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2.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06年3月27日下午4时45分,太旧高速公路(太原至旧关)太原到阳泉段寿阳县境内的一百米左右路基出现沉陷,至当晚七时左右,坍塌地段路基整体外移,长度约一百五十米,最大深度约五米,路基大塌陷,致使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太旧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已经平安运行十年之久。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 A.该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 B.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 C.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 D.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 4.关于对该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②启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③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④宣布废弃该公路,重新修建新的一条高速公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05年高考广东卷)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5-6题。 5.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双选 A.特大风暴潮引起的B.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D.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6.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双选 A.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D.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下面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对全球20世纪后50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办法

广东大唐国际肇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广东大唐国际肇庆热电有限责任 公司(以下简称肇庆热电公司)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肇庆热电公司自然灾害应急 管理工作。 第三条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二)预防事故与应急救援相结合。 (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1应急指挥部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主管基建领导

2 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安全监察部,负责本预案的执行和日常管理工作。 3 应急处臵工作组 (1)运行响应应急组:由发电部人员组成。 (2)继电保护专业应急组:由工程设备部继电保护专业组成。 (3)电气专业应急组:由电气运行准备人员、工程设备部专业点检组成。 (4)公用系统应急组:由发电部化学专业、工程设备部专业点检组成。 (5)机务专业应急组:由机务运行准备人员、工程设备部专业点检组成。 (6)热工专业应急组:由工程设备部热工人员组成。 (7)物资保障应急组:由计供部组成。 (8)后勤、医疗保障组:由总经理工作部组成。 (9)消防救援组:由保安队员组成。 (10)安全保障组:由公司三级安全网络组成。 (11)保安救援组:由保安队组成。 (12)通讯保障组:由工程设备部继保专业组成。 (二)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1 领导小组职责 (1)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和信号; (2)组织指挥救援队实施救援工作;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最新)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最新) 一、判断题 1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对) 2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其他危害人类社会的破坏现象。(对) 3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对) 4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是不可预测的。(错) 5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差异性。(对) 6巨灾频发已成为亚洲人居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对) 7亚洲的巨灾以地震、洪水、风暴、干旱、海啸、山体崩滑为多。(对) 8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对)

9次生灾害是由一种灾害引发的其他灾害。(对) 10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自然灾害现象也并非惟害而无利。(对) 11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经济。(对) 12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人道。(对) 13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灾害链。(对) 14灾害监测、预测、预警、灾情评估、重建等工作中都可用到卫星遥感技术。(对) 15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 16《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朝廷要求“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这是我国最早对报灾提出的要求。(错) 17秦朝制订的《田律》是关于环境保护、减轻灾害内容的规定。(对)

18“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是由美国科学家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1984年提出的世界性防灾减灾的战略构想。(对) 19目前,国家减灾委员会成员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军队、科研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等34个单位组成。(对) 20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年均因灾平均死亡数万人,到目前年均仅死亡2000余人,这是党和政府对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投入巨大财力、物力用于减灾工程建设和重视非工程建设的结果。(对) 21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提出“安全奥运”理念,也包括了减灾工作。(对) 22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是国家减灾委员会。(对) 23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设定了4个响应等级。(对) 24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规定,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由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一发布灾情。(对) 25因灾死亡30人以上,可以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规定的4级响应。(对)

(完整word版)高一地理自然灾害练习题

必修1 小专题15 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纯自然的原因而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严重人员伤亡的一类自然现象。 2.分类 天文灾害:黑子和耀斑引起 气象气候灾害:旱涝、台风、寒潮、沙尘暴 地质地貌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 水文灾害:咸潮 气象气候灾害 1、洪涝灾害 (1)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2)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1长江洪灾的原因: 自然原因包括: (1)水系特征: ①流域广,支流多;

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 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季风气候不稳定变率大。 人为原因包括: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 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中游地区)。 例2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不稳定,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 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城市密集,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2、干旱: 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异常偏少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干旱对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及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常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干旱发生的时空范围较广,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易发生,如华北的春旱、长江中下游的

企业公司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 企业防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提高应急处置公司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规范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自然灾害的危害,保障全体员工的人身安全,减少公司财产损失,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1、本预案所指结合我公司实际; 2、本预案所指自然灾害应急事件包括:洪灾、旱灾、地震、火灾、冰暴、雪等,因素而造成房屋倒塌、淹没、道路阻塞等的应急事件。 3、防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组长: !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公司与工厂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件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

然灾害而危及公司与工厂及员工安全和财产损失。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 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知识,提高公司与工厂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少自然灾害事件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公司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件,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四、组织管理 (一)公司与工厂各部门职责。公司与工厂员工在负责人统一领导下,成立由祖军任组长,分管行政负责和各办公室组成的工作小组。 1、在公司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公司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预防的各项工作。 % 2、监督、汇总和收集公司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的信息情况,分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各种自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质灾害】 地震 一、与其他灾害相比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二、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一般呈带状分布。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山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生灾害。 五、防治措施: 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 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 滑坡、泥石流 一、滑坡 1.成因 (1).自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修水库、山脚下采石等) 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高低、体积大小、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远近等。 二、泥石流的成因 1.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2.植被: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3.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4.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 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1.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2.摧毁城镇、村庄; 3.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4.泥石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预报 2.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4.建立应急预案

5、加固稳定变形土体 6、建立护坡、挡墙、格栅坝等支挡物 7、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8、暴雨过后注意滑坡迹象,及时转移居民 9.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识,发生泥石流时,沿与泥石流垂直的高处逃跑,并保护好头部。 五、中国的滑坡、泥石流 1.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危害大的原因 (1)我国山地面积广、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相对松软 (2)降水集中、多暴雨, (3)植被破坏严重, (4)山区人口较多、耕地面积较大,铁路运营里程长,人口财产相对集中 2.我国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不均 (2)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3)主要发生在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较集中 (4)西密东疏,西南地区是重灾区 六、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水文灾害】 洪涝 一.我国洪涝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1.空间分布不均; 2.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3.东部多,西部少; 4.沿海多,内陆少; 5.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6.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二.成因 1.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2.水系: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汇水量大 3.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多曲流,易淤塞 5.破坏植被,陡坡开垦,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并且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蒸发下渗减少,使下游河道短时来水过多。 6.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7.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和建设(建筑物占据河道) 三.危害

2016最新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答题及答案

2016最新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答题及答案

2016最新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答题及答案 1.手机、哨子、旗帜、颜色鲜明的衣服等都可用作水灾后求救的联络工具。 正确答案:正确 2.防止地震衍、次生水灾的主要办法是及时打通堵塞,疏导积水。正确答案:正确 3.大多数消毒药品均有腐蚀性和刺激性,消毒次数过多、消毒液浓度过大,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正确答案:正确 4.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快速沿逆风方向跑离 正确答案:正确 5.遭遇地震时应当就近躲避到窗口下和外墙边。 正确答案:错误 6.流感早期服用感冒冲剂或板蓝根冲剂,可以减轻症状。 正确答案:正确 7.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 正确答案:正确 8.地震发生时可以在立交桥下避灾。 正确答案:错误 9.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的主要居室,医院、疗养院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应能获得冬季满窗日照不少于3小时。 正确答案:正确 10.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正确答案:正确 11.艾滋病病毒很脆弱,它在外界环境中很快死亡,常用的消毒液,如“84”消毒液、漂白粉、消毒灵、酒精等都可以将它杀灭。 正确答案:正确 12.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正确答案:正确 13.将木制家具、木板等捆在一起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 正确答案:正确

14.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正确答案:正确 15.单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正确答案:正确 16.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正确答案:正确 17.海啸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变形,致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 正确答案:正确 18.不在受污染的水体附近区域进行捕捞、放牧、引灌等作业以及洗涤、游泳等活动。 正确答案:正确 19.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在鸡、鸭、鹅等禽类之间传播,不会感染人类。正确答案:错误 20.防灾减灾领导是关键。培训、提高各级领导防灾减灾知识和应急管理技能,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正确答案:正确 21.大规模的滑坡有可能掩埋村镇、摧毁厂矿、中断交通、堵塞江河。正确答案:正确 22.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正确答案:正确 23.台风暴雨中,在城市街道上行走时要尽量靠近道路边缘。 正确答案:错误 24.油锅着火时,正确的灭火方法是沿着锅壁缓慢地倒入冷水,防止飞溅。 正确答案:错误 25.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正确答案:正确

2018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防灾与减灾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防御(2)练习讲解

防灾与减灾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防御 1.防治此类决堤现象发生的现行的措施是( ) A.飞机轰炸B.跨流域调水 C.修水库D.加固大堤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最重要的地震带,几乎囊括了世界90%的浅源地震和60%~70%的中源和深源地震,同时也是干旱、洪水、热带风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多发区。 材料2:干旱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各地区受干旱灾害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 (1)材料1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性?环太平洋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新疆地区和华北地区受旱灾影响的差异及成因。 3.水旱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而目前人类还无法改变大气环流,因此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具体到干旱,它具有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延续时间长、危害大的特点。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最近表示:应急援助必不可少,而帮助当地进行农业转型,建立长期粮食安全体系也是重中之重。请结合所学,回答东非防御干旱的措施有哪些。4.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措施是()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D.在海岸种植红树林保护海岸 5.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是( ) 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②黄河中上游防护林 ③西气东输 ④沿海防护林 ⑤大亚湾核电站 ⑥加固荆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④⑥ 6.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 7.中国防灾、减灾取得了巨大成就,据此回答问题。 1.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有() ①三蛱水利枢纽②三北防护林③青藏铁路④西气东输

【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

专题六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 一、基本点 (一)自然资源概述 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含一次能源)。根据地域分类,分为宇宙资源、气候资源、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四种,根据属性分类,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即矿产资源)两大类.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共同特点: a数量的有限性(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供给)——生产规模要适度,资源开采量不应超过环境供给量或资源的再生量,要节约、适度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资源耗竭与生态破坏,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b潜力的无限性(科技的进步,可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改进生产、勘探、开采及资源回收技术,开发新材料和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消耗,挖掘潜力。 c分布的规律性(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制约,一般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受地质作用制约,也有规律可循)――地域分布的不平衡、利用资

源要因地制宜、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d地域组合的整体性――对资源的利用,必须综合利用,统筹兼顾。 3.宇宙资源:主要有空间资源(轨道资源及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的环境)、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如月球上的氦3)。空间资源开发属于高技术产业,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事业。由于空间技术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科学和政治意义,许多国家都将发展空间技术列为本国发展战略的重点。 (联系: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嫦娥探月计划、三大卫星发射基地、3S技术的应用等) 4.气候资源:指太阳辐射(光照)、热量、降水和风等,是一种普遍存在、具有数值特征和较大变率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内容见前几个专题(6-10)。气象经济:获得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进而趋利避害,从而增加效益或减少和避免损失。德尔斐气象定律揭示,气象投入与产出之比高达1:98以上。 5.陆地资源:指陆地上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中国和世界的情况见中国、世界地理知识总结相关内容,水资源见水专题,生物资源见自然带专题. 6.海洋资源:①海洋生物资源:影响因素――阳光+营养盐类,分布――大陆架浅海、温带海区、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处渔业资源丰富;世界和中国的大渔场的分布与成因.②海洋矿产资源:滨海――砂矿和金属矿产,大陆

医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

北厝医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提高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医院安全,维护医院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医院受灾群众工作、生活进行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本预案适用于洪灾、旱灾、地震、火灾、冰雹、雷击及暴雪等因素造成医院建筑倒塌、淹没、群众伤害、道路阻塞等的应急救助反应。 二、灾害救助应急机构 成立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校救灾工作。 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自然灾害及预防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各个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院干部、职工的防灾抗灾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防灾、抗灾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自然灾害发生以后,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组织各个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灾减灾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医疗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领导小组下设通讯联络组、警戒保卫组、宣传报道组、医疗救护组和后勤保障组。 1、通讯联络组: 负责事故的报警、报告及各方面的联络沟通。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及时向上级报告受灾情况。 2、警戒保卫组: 负责组织应急安全队员有序疏散人员,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交通。 3、宣传报道组: 协助组长、副组长,利用灾害应急广播及时调配人员、播报信息等。 4、医疗救护组: 负责对受伤害人员实施就地抢救,恢复医疗秩序。 5、后勤保障组: 负责供应各类医疗急救和生活物资。 三、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害而危及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知识,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小自然事故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故的预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超强复习提纲

自然灾害复习纲要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以自然异变为诱因;②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旱灾 成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少 特点:具有渐发性,持续时间长,影响的地域广 常发地区:非洲(最严重)、亚洲、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中国四个旱灾中心:华北(春旱)、华南(夏秋旱)、西南(四季旱)、 江淮地区(伏旱) 应对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善耕作制度,推广耐旱作物;节约用水;加强监测预报;人工降雨;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等 思考:华北地区春旱特别严重,为什么? ①春季雨带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华北地区降水少;②此时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又多大风 天气,水分蒸发快。③春季正值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需水量大;④华北地区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 思考:华北地区冬季比春季降水少,为什么不说“冬旱”更严重? 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季节,降水少将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一般不影响小麦的收成,所以没有“冬旱”之说 2.洪水灾害 类型:暴雨洪水(危害最大)、融雪洪水、冰凌洪水 暴雨洪水的成因: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降雨持续时间长或暴雨集中 分布地区:河流中下游地区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南坡多,西坡北坡少 防治洪水灾害的措施:兴修水库;修建堤坝,裁弯取直、疏浚河道等;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湖、还林、还草;加大对洪涝灾害的预报、监测;增强人们对洪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思考:为什么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①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降雨多,暴雨集中;②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③东部季风区工 农业发达,城市密集,单位资产密度大;④人类不恰当的经济活动,如围湖造田,滥砍滥伐,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⑤在河流下游的低洼地从事过多的经济活动,增加了洪灾的风险性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员工人身安全和选矿厂财产安全,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控制和处理,把财产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减轻到最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国家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等,制定本制度。 (一)术语解释 1、自然灾害: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 2、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二)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及分工公司各职能部门和选矿厂全体职工都负有自然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救援专业队伍,是自然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主要是担负公司自然灾害事故的救援及处置。 (三)应急准备 1、宣传自然灾害知识,自然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员工的防灾减灾意识。 2、每年至少组织1 次自然灾害知识的培训。

3、每年组织1 次自然灾害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四)灾情信息管理 1、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量、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需求。 2、灾情信息报告时间:各级部门对于本部门在突发的自然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 (五)应急响应灾害发生后,各部门要根据灾情,按照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员工和财产的紧急转移安置工作,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做好灾情调查、评估和报告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员工生命和财产损失。 (六)恢复重建灾后,领导小组组织核查灾情,开展灾情评估,制定恢复重建工作方案。 (七)对外沟通与协作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积极开展自然灾害救助交流,借鉴其他单位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做好公司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 (八)奖励与责任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公司表彰;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烈士;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

抗震救灾知识竞赛

合肥学院首届5·12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 一、判断题 1 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对) 2 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其他危害人类社会的破坏现象。(对) 3 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对) 4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是不可预测的。(错) 5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差异性。(对) 6 巨灾频发已成为亚洲人居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对) 7 亚洲的巨灾以地震、洪水、风暴、干旱、海啸、山体崩滑为多。(对) 8 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对) 9 次生灾害是由一种灾害引发的其他灾害。(对) 10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自然灾害现象也并非惟害而无利。(对) 11 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经济。(对) 12 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人道。(对) 13 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灾害(对) 14 灾害监测、预测、预警、灾情评估、重建等工作中都可用到卫星遥感技术。(对) 15 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 16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朝廷要求“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这是我国最早对报灾提出的要求。(错 17 秦朝制订的《田律》是关于环境保护、减轻灾害内容的规定。(对) 18 “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是由美国科学家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1984年提出的世界性防灾减灾的战略构想。(对) 19 目前,国家减灾委员会成员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军队、科研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等34个单位组成。(对) 20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年均因灾平均死亡数万人,到目前年均仅死亡2000余人,这是党和政府对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投入巨大财力、物力用于减灾工程建设和重视非工程建设的结果。(对) 2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提出“安全奥运”理念,也包括了减灾工作。(对) 22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是国家减灾委员会。(对) 23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设定了4个响应等级。(对) 24 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规定,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由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一发布灾情。(对) 25 因灾死亡30人以上,可以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规定的4级响应。(对) 26 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4级响应后,民政部要派出救灾工作组到灾区指导救灾工作。(对) 27 减灾预案制定后,进行相应的演练有助于预案的实施。(对) 28 西方人称旧中国为“饥荒的国度”。(对) 29 灾害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对) 30 观摩《后天》、《龙卷风》等灾难片影视节目对提高防灾救灾意识有积极意义。(对) 31 观看灾害和减灾摄影展具有震撼性的教育意义。(对) 32 能够互动的防灾减灾科普馆能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 33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足球要从娃娃抓起”,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也要从娃娃抓起。(对) 34 防灾减灾领导是关键。培训、提高各级领导防灾减灾知识和应急管理技能,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对) 35 《灾害学》杂志是我国创刊最早的灾害类学术期刊。(对) 36 含氟冰箱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它会破坏臭氧层。(对) 37 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会使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增高。(对) 38 在1992~2001年的十年间,全球自然灾害导致622000人死亡,20亿人受到影响。(对) 39 自然灾害是形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

广东惠州市高二地理人教版《自然灾害》练习题(一)

广东惠州市高二地理《自然灾害》练习题(一) 1.读“我国台风和寒潮影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侵入我国的寒潮,其主要源地是;所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至少写出3个);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至少列举三个省区)。(8分)(2)影响我国沿海的台风常发生在每年的月,尤以月最多,其路径主要有以下三知:;从图中看出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3)台风主要的危害表现为_________,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 (4)据图判断图中的A地是否受台风或寒潮的影响? (5)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 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课标版,43)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图11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4.(2012届辽宁省葫芦岛市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8月模拟考试)【自然灾害与防治】读日本2011年3月11日地震位置图,回答

(1)(4分)日本国位于亚欧板块与板块的(生长或消亡)边界。 (2)(6分)分析日本此次地震危害大的原因,及为减少损失所应采取的措施。 4.(2012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珠江三角洲位置图,桑 基鱼塘示意图和气候资料统计图,分析回答问题。 根据气候统计资料与珠江三角洲的地形指出威胁珠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并说明桑基鱼塘农业模式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10分) 5.(2011年5月潍坊市高考适应性训练二模试题)(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同时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气体和污水,对周边的大气和海洋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材料二日本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图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