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问题的归因及管理策略

合集下载

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

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

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是指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扰乱课堂进行的行为,教师在这一时期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学生的行为问题,其中课堂上的违纪行为是行为问题中较为突出的实际问题,这一问题的处理影响着班集体的学风、课堂气氛、学生的情绪等方面,教师找到学生违纪行为的原因,由此解决问题是十分关键的。

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原因应对策略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主要是指处于六七岁~十二三岁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了有违《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干扰课堂教学正常实施不利于学生正常学习的行为。

例如,上课顶嘴、撒谎、恶作剧、扰乱课堂纪律、不服从教师管理、不遵守作息时间其中也包含隐蔽性违纪行为(课不认真听讲,思想开小差,等等)。

违纪行为是针对学生的某一种行为而言的,普遍存在于小学生中,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违纪行为的起因是学校对学生自然成长过程横加干预,这种行为具有普遍性,不仅是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遇到而且是非常敏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处理它,这一系列问题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违纪行为归因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违纪行为的产生常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个人、学校、学业和家庭因素都会对小学生违纪问题的产生影响,因此,小学生违纪问题的发生是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个人大量违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学生的个人原因,遗传因素尤为重要,儿童出生前母体环境的因素例如母亲的情绪,疾病史,年龄等等都将决定了儿童的气质类型,也决定了儿童处理问题的方式。

小学生的认知、思维、道德发展水平、自我意识较幼儿时是有所发展但是其水平依然不能做到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监控。

在进入学校学习这一新阶段学生会面临挫折、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要求不适应等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的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为学生违纪行为。

学生个人的饮食结构也将影响学生违纪行为发生,如摄入的食物脂肪量偏高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过分活跃、扰乱课堂,等等。

学会归因活动方案

学会归因活动方案

学会归因活动方案1. 活动背景在教育领域,归因是一种关键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就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会归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开展一系列的归因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2. 活动目标通过归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归因能力,提高学习动机和专注力,增强学习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3. 活动内容3.1 归因讲解在活动开始前,首先要给学生讲解归因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方面的问题,并与个人行为和努力联系起来。

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归因是指将学习成就归因于个人能力、努力和行为等方面的认知过程。

3.2 归因实践步骤一:自我归因反思鼓励学生回想最近一次的学习经历,分析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并将其归因于个人的努力、策略使用、时间管理等方面。

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归因过程。

步骤二:相互分享学生们依次与同桌或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归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归因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拓宽归因的视野。

步骤三:群体归因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和讨论某个具体的学习场景,例如一次考试的成绩,学生们可以就成绩的好坏,讨论可能的归因因素,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归因。

通过群体讨论,学生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归因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3.3 归因总结和反思在归因实践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归因对学习动机和效果有何影响? - 在学习中,你们通常如何进行归因? - 通过本次活动,你们对归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启发?4. 活动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归因活动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 学生反馈调查:请学生针对这次活动进行匿名调查,收集学生对活动内容和效果的评价和建议。

- 学习成绩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后的学习成绩是否有所提升来评估活动的效果。

- 教师观察: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性和积极性是否有所增强,以及学生对归因的运用是否更加灵活和智慧。

课堂教学行为不当案例的归因及对策分析

课堂教学行为不当案例的归因及对策分析

课堂教学行为不当案例的归因及对策分析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当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与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有关。

本文试图通过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不当的方式进行归因,提出一些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学不当的行为的对策。

标签:课堂教学方式;归因;对策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取得教育预期效果的保证。

本文试图通过对自己这一年多的教学过程中不当的方式进行归因,原因如下:一、情智分裂情智分裂表现为教师只顾讲解课文,不涉及情感教学。

具体表现在朗读文本主题的偏差上,拿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老王》为例,文本丰富的主题意向往往向读者提供了理解和想象的空间。

文本内容当然要探究,但内容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因而,在探讨思想内容的同时,必须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位语言。

当我上完这两堂课来看我的两个教学设计时,发现我只注重了文章思想内容的把握,只想着把文章思想挖深挖透,在琐碎的提问中竟没有让学生好好的从语言中体会,怪不得学生对作者反思中的自责,善良中的人道,关爱中的遗憾都无法真正的体悟。

没有朗读,不对文字仔细咀嚼,怎么能知其中原委呢?尤其是第二个教学设计中,学生其实无法从文章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是出于一种怎么样的情感去帮助老王”和“给钱意味着什么?”因为文章的语言是平淡、从容,典雅,是“微笑中含着眼泪”写下的,为了主题的分析而硬梆梆地从平实的语言中去发现作者情感的锋芒,这其实是破坏了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和谐统一。

二、旁逸失措旁逸失措表现为教师只会按照教案上课,当学生提出与教案内容上不相关的内容,教师不知道如何回答或是直接打断学生的思考,要求学生听从自己的意见。

三、教试浅唱教试浅唱表现为教师上课比较形式主义,只顾品析课文中优美句子,或是创设优美意境,而忽略了课文内容。

在小学实习期间,笔者就遇见这样的情况,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给学车提供一个更加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面上贴上了各式有趣生动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题的归因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题的归因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题的归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常熟市塔前小学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和意义宏观背景:21世纪初,新课改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以新的起点纳入了人们的视野。

目前,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多个年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学校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样,重新审视、质疑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我们发现也有许多的缺失和遗憾,急切需要理性的冲击和碰撞。

现实背景:1、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是学生表现不佳的根源反思回顾近年的一些公开教学或随堂听课,常会看到学生表现不佳的现状。

在学生表现不佳的背后,我们听得最多的是这样的话:“这些学生怎么这么不敢表现、不想表现,真是没办法”;“下课还生龙活虎的,一上课学生就是不肯和老师配合”;“学生不想表现,教师再怎么引导都没有用”……这种埋怨所折射出来的观点令人担忧:我们的教师缺乏自我反省和理性思考的意识,不会剖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有哪些问题,不会寻找“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根本缘由,却把学生推向问题剖析的首席台。

当然也有老师能将矛盾指向自己,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分析自己教学行为的问题。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

学生的表现行为及其学习结果与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有直接关系。

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对课堂教学行为问题归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省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曾于讲座中谈及“如何看待和维持一年级新生上常识课的纪律问题?”,三种教师有三种不同水准的回答:(1)无能老师总抱怨学生脾性恶劣,实在管不了;(2)无知老师则来个“吆喝”一声吼,惊座全场;(3)知能老师看到学生不守纪律,就告诫自己策略不行,需要明明白白学生的心。

面对同一个教育问题,不同的教师可以基于自己当前的教育理念对问题形成的原因作出不同级别的解释。

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比如打扰教学秩序、吵闹、走神、偷玩手机等。

这些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

针对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来预防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前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让学生一起做一些小练习,或者进行一些小组讨论。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集中,降低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几率。

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积极的引导策略,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行为。

当教师发现学生出现了课堂问题行为时,可以及时进行引导和提醒,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比如,当发现有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时,可以对其进行提醒,并告诉他们玩手机会影响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引导他们把手机放到一边,全神贯注地听讲。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同制定一些课堂规则,比如不许吵闹、不许玩手机、不许随意走动等。

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讲解这些规则的重要性,并告诉学生违反规则的后果。

对于那些经常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适当地给予奖励和惩罚,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结果。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课堂管理和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设置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环节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不良的学习行为。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和家长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

当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问题行为时,可以及时通过电话或者短信等方式,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告诉他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

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问题归因及对策

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问题归因及对策

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问题归因及对策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到了语文课程的有效教学问题。

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课程内容不足、教学方法单一以及缺乏趣味性。

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成为了广大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问题的归因1.缺乏趣味性的原因现实生活中,语文课程总是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

这主要是由于现有的语文教材内容单一、形式呆板、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而教师在课堂中也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参与积极性低,主动性差,很难真正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和乐趣。

2.课程内容不足的原因标准化的教育体制使得教材内容本身就变得单一化、按部就班,不太容易与学生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相结合,缺乏充分的信息和知识引导。

加之很多学校存在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教师缺乏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发掘,常常无法把教材融入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3.教学方法单一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教师教育水平和授课经验的不同,导致教学方法选择的不同。

另一方面,教育改革的滞后,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教师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缺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全面和深入。

二、对于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问题的对策1.从改变教材内容出发针对教材内容单一的问题,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材资源的丰富,深入挖掘语文教学的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增加生动有趣的文化背景,增加教材趣味性,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

2.从多元化教学方法出发趣味性、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语文课堂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利用互动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演讲比赛等多种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引导学习教师不能只着眼于考试成绩来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应该在思维素质、情感价值等方面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弥补。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成因和干预方法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成因和干预方法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成因和干预方法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不遵守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直接倾向,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向性问题行为,这是直接干扰课堂正常的教学活动的攻击性行为.如:争吵、推撞、追逐、讪笑等侵犯他人的行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擅换座位、传递纸条等过度亲昵的行为;高声谈笑、发出怪声、敲打做响、做怪异动作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语言粗暴、顶撞老师、不服从指挥等盲目反抗性行为等等。

二是内向性问题行为,这是不容易觉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不构成直接威胁的退缩性行为。

虽然不直接威胁课堂纪律及他人学习,但对教学效果和学习的影响很大,对学生个人的人格发展也有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心不在焉,发呆等注意力涣散行为;胡写乱写、抄袭作业等草率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等厌恶行为;神经过敏、频繁活动等不负责任行为等。

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每一个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总隐藏着一定的原因。

努力找到这些原因,就可以为消除课堂问题行为,改善课堂秩序。

英国心理学家科恩(Cohen.L.)研究认为,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不安的家庭环境、同伴压力、缺乏科学兴趣等。

笔者经过大量的文献分析,把学生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三个:1.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完善有证据表明,在正常的环境中,人们对信息有高度的选择性。

注意的特征就是选择性。

筛选种种刺激物,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刺激上,而不顾别的刺激,这种能力在儿童期内有稳定的增长。

年幼儿童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为无关的刺激特征(新奇、新颖、活动性、强烈的对比等)所吸引而分心,在注意有关和无关信息的部署中缺乏灵活性。

儿童注意有关刺激的能力随年龄而逐渐改善,有控制的注意随着个体的发展而发展。

年长儿童在按照任务要求改变他们的注意时显得比年幼儿童更加灵活。

因此,瑞格等人捡出有24%的学生思想开小差;在廖全明的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目中学生最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是注意力不集中,就可以从这里找到答案。

合理归因教学设计

合理归因教学设计

合理归因教学设计合理归因教学设计是指根据认知归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规划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归因的思维和动作过程。

下面是一个针对中学生的合理归因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合理归因的概念,掌握合理归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合理归因的方法,正确解释事件或行为的原因;学生能够自主分析事件或行为的原因,培养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合理归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合理归因的方法和策略;3. 案例分析和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实例引入,让学生体会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知识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合理归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认知归因理论的基本理念。

(2)教师将合理归因的方法和策略呈现给学生,比如因果推断法、突破表面现象法、不确定性推断法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运用这些方法和策略的实际操作。

3. 小组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

(2)教师布置小组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中尝试运用合理归因的方法和策略解释一些事件或行为,并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制。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思考以及相互协作,找到事件或行为的合理归因,并向其他小组汇报他们的结果。

4. 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涵盖不同的领域和情境,并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

(2)学生个体或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归因,并给出自己的理由和推理过程。

5. 总结归纳:(1)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归因进行分类和总结,指出归因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归因中可能存在的偏误。

(2)对合理归因的方法和策略做一个系统化的总结,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归因策略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 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讨论和合作情况进行评价;2. 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发言和归因过程进行评价;3. 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和交流,评价学生对合理归因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归因及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归因及对策
段 . 展 学 生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也 被 视 发
问题 由此 可 见 . 堂 上 绝 大 多 数 提 课
问 的思 维 含 金量 不 足 . 致 学 生 的认 导
作 数 学 教 学 的 一个 重 要 目标 然 而 . 当前 小 学 数 学 课 堂 提 问 在 实施 中还 存 在 着 诸 多误 区 .亟 待 我 们 予 以辨 析 、 因 和 改 进 。结 合 一次 省级 小 学 归
动 . 生 能 把 球 丢 还 给 老 师 , 能 把 学 还 球 丢 给 其 他 学 生 当 教 师 使 用 “ 球 篮 模 式 ” . 尽 可 能 地 激 发 学 生 产 生 时 会
不 同 的 回应 . 当一 个 学 生 回答 后 . 教
学 生 的 学 习 宴 情 和 为 培 养 学 生 的 数 学 素 养 职 务 搀 言之 问 常 常 被 教 提 师 用 作 “ 范 ” 生 学 习 活 动 的工 具 规 学 来 “ 使 ” 生 配合 完 成 教 师 的教 迫 学 在
1从 提 问发 挥 的教 学 效 能 看 . . 重 服务 于“ ”轻服务于“ 教 . 学” 不 少 教 师 错 误 地 认 为 . 要 在 课 只 堂 上 不 断 地 提 出 问 题 就 是 启 发 式 教 学 . 能 自然 生 成 高 质 量 的 数 学 教 学 就
从 提 问 关 涉 的认 知 层 次 乒 . 篮球 模 式 ”
所 谓 “ 乓 模 式 ” 是 指 老 师 会 先 乒 .
抛 出问 题 . 别 学 生 回 答 后 . 师 直 个 老

数 学 课 堂 提 问 的几 种 误 区
接 予 以评 价 或 再 抛 出后 续 问题 . 室 教 中 的 问 答 依 循 着 “ 师 一 学 生一 老 老 师” 的模 式 发 展 。 “ 乓 模 式 ” . 在 乒 下 大

学生上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正措施

学生上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正措施

学生上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正措施学生上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正措施一、学生上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更是一个直观的反映。

然而,我们也不可否认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也会对整个教育系统的运作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将从调查研究结果出发,探讨学生上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正措施。

1. 分心和缺乏注意力在多数学生中,分心和缺乏注意力是上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这往往归因于手机、社交媒体以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

学生们往往将自己的关注点转移到手机屏幕上,而不是集中注意力听讲。

2. 缺乏主动性学生们在课堂上往往缺乏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并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互动中。

这种情况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也难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 自律能力不足学生们缺乏自律能力是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他们无法合理安排时间,经常将重要任务拖延到最后一刻完成。

这会导致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状态不佳,无法全身心地专注于学习。

4. 缺乏积极参与意愿很多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或者课程缺乏积极的参与意愿。

他们可能缺乏对知识的热爱,或者没有看到学习这门课程对他们未来的实际意义。

二、改正措施1. 建立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

例如,禁止学生使用手机,限制社交媒体的使用等。

2.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课堂上设置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观点;以及赞扬学生积极参与的好榜样。

3.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学校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技巧。

例如,教导学生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帮助他们培养规律的学习习惯。

4. 增强学科的趣味性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可以使用各种多媒体教具,设置趣味的课堂活动和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

低年级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

教学文档
低年级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征:
一、二、三年级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
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易被转移、分散。

低年级的小孩子对身边的任何事物都持有一种好奇心,所以在课堂上注意力很简单被吸引。

例如在课堂导入的时候以动画图片、短片、小故事等进行导入,便能简单吸引学生注意力。

但是这种注意力不易持久,引入新课前几分钟会很认真地听讲,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后便会很简单被身边的其他因素所吸引,注意力便会分散、转移到其他因素上。

如:同桌两个人交头接耳、正在上课突然开始玩玩具或者手工、扭来扭去等,这些都是注意力分散和转移造成的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标准意识尚未确立。

一年级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在幼儿园学习,局部学生还没有确立课堂标准意识,依旧觉得上小学和幼儿园一样,上课的时候可以想干嘛就干嘛,以至于就出现了学生会上课随意下座位扔垃圾,还有学生上课跟同桌说话、交头接耳,甚至有的学生在会出现在上课过程中随意大叫、大笑、玩玩具等课堂问题行为。

意志特征。

低年级小学生较小不能够灵敏的调控自己的意志,在明明了解自己不能做的前提下还是会由意志不由自主的表现出自己的行为,所以经常在课堂上很简单被转移注意力,其实有时候这种注意力的转移并不是自己主动期望的结果。

比方老师在念题时他了解不能说出答案但嘴巴还是在老师念完题的一瞬间不自觉的把答案讲出来,这也是低年级小学生自我意志不能自觉调控的表现。

.。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姓名:袁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教育管理指导教师:刘晓明 20080601 摘要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任何一方出了问题都会对教育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可以说“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

”所以,对于学校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对于课堂教育诸方面问题的研究成果也多有所见。

但总体而言,对于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效果的“课堂问题行为”这一最使教师头痛的棘手问题则有些忽略。

虽然课堂问题行为多发生在“问题学生”身上,但事实上课堂问题行为不单单出自问题学生,而涉及的应该是所有的学生(包括所谓的优秀学生)。

所以,本文试图就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产生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以及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应对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加以阐述,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之目的。

本文共三部分:一、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现实扫描: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原因追溯。

三、走出问题: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策略探寻。

本文认为,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程度不等地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和师生关系的融洽。

通过问卷、访谈、随机性观察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2、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差异性:3、教师同样也具有课堂问题行为:4、我国中小学课堂现状令人堪忧。

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环境、教师、学生和教育现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根据我国中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原因,借鉴国外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经验,本文认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可采取如下策略:1、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计划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计划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计划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掌握程度不一、习惯问题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学计划中的问题解决策略,以期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参与度。

其次,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自主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学会调查研究、分析问题、找寻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计划中设置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评价、小组合作评价、作业评价等,通过正面激励和及时反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努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鼓励学生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帮助他们养成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另外,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面谈,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教学计划中的问题解决策略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置评价机制以及注重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相信通过这些策略的应用,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实现教育教学的双赢。

小学课堂纪律管理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小学课堂纪律管理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小学课堂纪律管理常见问题及其对策一、小学生课堂纪律问题的成因课堂纪律问题在小学课堂上经常发生,非常普遍,教师要想管理好课堂就一定要究其根本,选对策略,这样才能避免此类扰乱课堂事件的发生。

通过对小学课堂上的观察到的现象和教师的访谈的内容的分析,小学生课堂纪律问题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因素(1)年龄因素儿童心理学表明:12岁以下的儿童连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超过25分钟。

小学生的年龄通常都在6~12岁左右,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情感发展较为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和意志力都比较差,所以上课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自觉的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

(2)性别因素学生的性别在小学生课堂纪律问题上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同年龄的男生和女生相比较,男生更容易产生课堂纪律问题。

男孩子大多都比较外向,喜欢刺激和热闹,同时也很好动,精力也比较旺盛,所以在课堂上大声吵闹、接话、顶嘴、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等问题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比重比较大。

相比较而言女生比较安静,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长,她们看起来都很听话,实际她们容易发生溜号走神等这种不易被发现的课堂纪律问题。

2.教师因素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的两大主体,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纪律问题与教师管理策略不当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也是影响课堂纪律的因素之一。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教师管理能力的缺失在跟踪观察过程中发现,学生课上出现纪律问题跟教师也有关系。

教师首先要尊重、爱护班级里的几十个学生。

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而现在很多教师缺少责任感和爱。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违反纪律的行为时,教师第一反应就是强制地制止、呵斥,处理方法很单一、粗暴,有时候甚至用体罚的方式来惩罚犯了错误的学生,却不尝试去寻找科学的解决办法,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表面上看似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大大激化了师生矛盾,还很有可能打消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自尊心、并产生怨恨的情绪,而课堂纪律不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课堂常见问题行为及其应对策略

课堂常见问题行为及其应对策略

课堂常见问题行为及其应对策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实验小学李秀锦摘要:课堂问题行为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一大难点,对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科学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其引发因素,探讨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和调控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是课堂学习纪律管理的重要内容。

只有正确调控课堂问题行为,才能创设积极、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同时更能成为一种促进师生互动、融洽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关键词: 课堂问题行为原因分析应对策略一、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以及表现形式1.概念:四川省苍溪歧坪中学校德育处李元刚在<<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探讨>> 一文中指出,问题学生主要是指由于人格适应不良而通过各种类型的问题行为来满足他们种种需求的学生。

这些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对人对事表现出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行为倾向。

课堂问题行为是由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实施的不良行为。

它妨碍及干扰了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及学生自身学习行为顺畅展开。

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不仅只限于问题学生身上,而优秀生也会出现问题行为,只是频率和严重程度不及问题学生,或表现形式不同。

总之,只要学生在课堂中产生了给教学活动和自身学习带来负面影响的行为都可视为课堂问题行为。

2.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

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实践,我发现问题行为具体表现为沉默寡言,抑郁孤僻,胡思乱想、发呆、做白日梦,胆怯退缩等。

有时某些学生会在上课放声大笑,唱歌睡觉等。

有些学生甚至会进犯侵犯他人,打骂同学,与老师争吵甚至动武等,故意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

诸如此类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逐步形成了一个恶劣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因此,我针对了不同的课堂行为问题做了深入的了解和剖析,得出了本质性的原因从而有方向性地进行改善。

部分学生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归因及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研究方案

部分学生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归因及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研究方案

“部分学生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归因及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研究方案”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有些学生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以及咱们能采取哪些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可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不过别担心,跟着我,咱们一步步来研究。

咱们得明确一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但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所以,我们的目的就是:找出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策略,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咱们得分析一下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原因。

这个原因可多了去了,我简单给大家列举几个:1.缺乏自信:有些学生觉得自己回答问题可能会出错,所以选择沉默。

2.害怕被嘲笑:部分学生担心自己的答案不够完美,会被同学笑话。

3.课堂氛围不佳:如果课堂氛围压抑,学生自然不愿意积极参与。

4.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有些教师可能过于严厉,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

然后,咱们来具体研究一下这些原因。

是缺乏自信。

这个原因其实很好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尤其是在学习上。

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1.鼓励学生:教师要多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2.创造机会: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明白,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

2.营造友善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多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1.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增加课堂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调整教学态度: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能力,让学生愿意跟着学。

1.建立学生自信:通过鼓励、创造机会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2.营造友善课堂氛围:教师要多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3.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冲突的类型及对策

课堂教学冲突的类型及对策

课堂教学冲突的类型及对策课堂教学冲突的类型:(一)归因分析1.学生过错。

冲突就学生而言,中职生的素质普遍偏低。

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也缺乏责任感、同情心和集体荣誉感。

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差,大多数是中考成绩不理想的,有的甚至连初中都没有毕业,有的不想学习但被父母强迫送来,有的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

2.教师过错。

冲突就教师方面来说有如下原因:对学生冷漠,缺乏爱心;对待学生没有“一视同仁”;不平等地对待学生;情绪不稳定;教育方法不当;处理问题失当等。

(二)范围划分课堂冲突分为师生个体之间和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冲突。

个体冲突是一名教师与一名学生之间的冲突。

群体冲突包括一名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冲突、一名学生与教师群体的冲突、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的冲突。

个体冲突与群体冲突虽然形式不同,但影响都很恶劣,会影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热情,甚至会引起学生或教师对学校或对社会强烈的不满。

(三)内容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通常面临实质性课堂交往冲突和人际关系课堂交往冲突。

1.实质性课堂交往冲突。

实质性课堂交往冲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在价值观、活动目标、知识、理论上有相互矛盾的看法而产生的交往冲突。

因它所涉及的问题均是实质性问题,故称其为实质性课堂交往冲突。

教师凭借手中的教材和参考书以及学生以往的习惯和实际进行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往往会与学生发生冲突。

因此,预设往往是教师的一相情愿。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往往不会顺着教师的思路往下发展,这就产生了实质性课堂交往冲突。

2.人际关系课堂交往冲突。

人际关系课堂交往冲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在个人风格和需要上有抵触而产生的交往冲突。

人际关系课堂交往冲突的直接负面结果是彼此厌恶心理的产生。

它具体表现为:当学生不喜欢教师或同学时,有可能挑衅或拒绝合作。

这种外显行为可能会对整个课堂环境造成消极影响。

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出错现象、归因及解决策略

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出错现象、归因及解决策略

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出错现象、归因及解决策略
一年级数学学习出错现象、归因及解决策略
一年级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基础,对学生来说也是对数学系统知识的第一次沉淀。

然而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遇到出错的现象。

一方面,一年级数学学习出错现象多由于学习技能和知识积累的不足。

尤其是
部分学生缺乏持久的动机来学习数学,以及刻苦练习,容易耗费时间而没有效果,而且由于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不到位,导致学习过程缺乏系统和深度,学习得混乱,易出错。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恰当与否也很重要。

进行数学课堂游戏、改进指令
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乐趣性,使学生能够把握学习进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如讨论、推理、分类整理等,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减少出错概率。

可见,要有效减少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出错现象,同时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
技能和知识积累,并完善课堂教学方式,采取多模式、多领域的教学策略,提高学习的有趣性,给学生足够的参与性与乐趣,让学生能够把握学习步调,减少出错几率,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和结果。

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引言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教育质量、学生发展水平以及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教学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教学管理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二、班级人员设置上存在问题1. 班级人数过多:目前很多中小学班级经常超过规定最大容纳人数,这导致了一个无法忽视的现象:老师无暇顾及每个孩子,并且无法充分了解他们。

解决措施:合理调整班级数量和规模,减少单个班级人数。

同时增加家庭作业辅导时间或采用轮换方式设立助教岗位。

2. 特殊需求儿童特殊困境:特殊需求儿童(如智力障碍儿童、听力障碍儿童等)更需要额外关注和支持。

然而,在很多学校,他们往往被忽视,未能得到应有的关爱和教育。

解决措施:增加特殊需求儿童的专职辅导员、教师或助理。

通过提供个体化教育计划和适合他们发展需求的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公平的机会。

三、教师管理上存在问题1. 教师培训不足:部分老师在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方面缺乏深入了解。

这对于提升课堂质量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造成了阻碍。

解决措施:加大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投入,包括定期组织相关培训班和进修实践活动。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继续教育项目,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2. 缺乏监督机制:某些地区学校在监督与评估方面存在滞后现象。

这导致一些老师沉迷于形式主义行为,并且未能真正落实优质高效指导方式。

解决措施: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在规则和制度方面严格执行。

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定期进行评估,并为有突出表现的教师提供激励与奖励。

四、学生管理上存在问题1. 归因心态倾向:部分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往往将错误归咎于自身缺乏才能,而非工作方法不当或者缺乏耐心等客观原因。

解决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心态,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采用个案辅导方式,在主题班会中讲述成功人士经历以及失败经验,鼓励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勇敢尝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问题的归因及管理策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处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孩子心理和行为特点变化较大,教师越发不易掌控。

很多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处理课堂秩序和纪律问题的策略和方式,所以,就课堂问题作一番分析和建言是有必要的。

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在老师眼里,发生在课堂上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就是课堂问题,维持秩序和纪律成了教学的目标本身。

为了维持课堂纪律,有一些学校和教师对怎样坐都有严格的行为标准,违背这些标准在教师眼里就是问题行为。

试问,这样的学校和教师对教育本身有多少思考,是否思考过他们要求的纪律标准在多大水准上容纳了孩子的个性,是否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呢?什么是课堂纪律,教师和孩子的看法是有差别的,一名学生曾对作者说起过他心目中的课堂纪律:我觉得比起课堂纪律来说,课堂氛围显得更为重要。

在开心的环境里,我会觉得学习很愉快,学习的效率也一定能提升。

相反,如果,我觉得这个教室很威严,我心情就会受到压抑,纪律再好也不会提升学习效率。

所以,我觉得课堂纪律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十分宽松和谐的环境。

这里讲这些并不是提倡无政府主义,并不是对课堂纪律问题视而不见,而是认为学校和教师应该对哪些学生行为属于课堂纪律问题作个缜密的思考。

实际上,课堂纪律问题行为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确确实实地存有着,例如有学生总是迟到或缺课、对同学或教师的侵犯、课堂吵闹、拉帮结派、破坏学校财物、恶作剧、自暴自弃等。

我们要处理这些课堂纪律问题,就必须对这些行为加以归因。

一、课堂纪律问题行为的归因课堂中出现的纪律问题行为是由很多原因促成的,但我们在这里只分析两种动态性的问题根源。

(一)问题的根源之一:学生归因于学生并不是想说孩子一定是问题产生的罪魁祸首,有些看似学生的问题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例如学习的任务不适合他的水平或兴趣等。

1、渴望获得别人注重引起的问题行为作为一个人,我们都能体会到,如果周围的人一直无视我们的存有,那是最令人伤心的。

处在学校里的学生都是成长中的儿童,他们自然也希望获得学校的认可、教师和同学的注重,能够说这是人的一种天性的社会需求。

但是,令人沮丧的是,学校文化并不是为每一个人的,尤其在我国的教育国情下,学校的主流文化是学习成绩和对学校和班组规范的服从。

这种主流文化自然就把学生实行了分等:有些孩子进入学校之后,在学校这种环境下如鱼得水,或者学习对他们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或者他们天性开朗、友好,能够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喜欢和关怀,或者他们理解到希望获得他人支持性的注重就必须遵循一种行为规范,这种规范的基础就是相互尊重、彼此容忍、相互理解。

但是,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情况却不是这样,或者他他们在入学前生活的环境让他们理解到只有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才能获得别人的注重,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权益。

等进入了学校之后,他们还是采取这种策略来应对学校的生活,但学校生活却有一套与自己的期望不一致的规范。

当他们的策略与学校的规范不一致时,他们在学校中受到的不是友好的态度,或者是教师的谴责,或者是学生的排斥和敬畏。

这时,他们的瓜可能并不对规范的合理性实行思考,而是把规范和教师的谴责当成侵犯,采取更加对抗的态度;或者学生的排斥和敬畏刺激了他,让他更加采取侵略性的手段,因为不管怎样,这样做毕竟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注重。

另外的情况是,他们无法跟上学校的任务和要求,在学习成绩上无法获得教师的称赞和注重,只好采取其他的吸引别人的策略来获得注重,把不良行为和获得别人注重的水准对等起来。

结果逐步养成了一种和学校教育的行为标准、价值观点背道而驰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在教师眼里就是问题行为。

2、孩子的认知水平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矛盾造成的问题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最头痛的总问题就是全班那么多学生,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可能还停留在具体运算阶段,有些孩子却能够做一些高深的抽象的问题了,早已达到了形式运算的阶段。

面对这些不同进度的孩子,教师难以给每一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材料,不知道该怎样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的目光只盯在那些认知水平较高的孩子身上,这些孩子从教学中获得了满足,一般不会犯纪律性的问题。

但是,迁就这些孩子就让那些进度慢的学生感到无法跟上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艰深难懂,这样这些学生自然就开始违反课堂纪律了。

相反,如果教师顾全那些认知水平低的孩子,那些认知水平高的孩子会感到学习内容不具有挑战性,这些孩子同样可能违反课堂纪律。

所以,很多教师只好照顾中等认知层次的学生,这样就可能两头的孩子得不到满足,这些孩子都有可能犯纪律问题。

3、个性因素造成的问题行为学生的个性因素同样会影响到课堂。

我们这里按照普遍的内向型和外向型对学生实行划分,看看这些孩子在课堂里会发生什么问题。

我们能够粗略地把孩子分成三种:一种是外向型的孩子,这些孩子一般都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和别人交往,乐于追求新鲜的生活体验,喜欢富于各种活动和外界刺激的环境。

一种是内向型的孩子,他们倾向于自我的内在状态,喜欢宁静祥和的环境,喜欢集中精力做一件或几件事情,如果外界的刺激过于强烈,他们就会感到压力很大,心神疲惫。

当然,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处于两种极端性格之间的,但是,多数人心中总是某一极端性格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这个主导性格将影响他们对事物的态度。

一般来讲,青春期开始后人们的性格会明显表现出内向化的倾向。

一般来讲,外向性格的孩子在课堂里往往喜欢和同学实行交流,喜欢讨论,对热烈的气氛不会觉得是干扰。

如果课堂环境秩序井然,结构清晰,教师严格控制课堂要保持寂静无声,那么这些学生不久就会感到厌倦无聊了。

而内向型的孩子则截然相反,他们喜欢在安静的环境里学习,热烈的课堂气氛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干扰,他们会认为这样的学习环境扰乱思维,对学习毫无协助,往往要求课堂能够保证个人学习,让他们能全神贯注地做事。

所以,教师无法提供适合每种类型的学生的环境,而只会提供自己偏爱的环境,通常情况下绝大部分教师都要求这种环境要安静。

但是,外向型的孩子会因为学习环境宁静感到不自在,就很可能做出小动作甚至是捣乱的举动来,他们渴望在学习过程中有多种多样的变化。

(二)问题的根源之二:教师教师的个性因素与学生的行为过失也会为一些相关,例如教师在学生面前暴露出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如缺乏自信、羞涩、犹豫不决,或者对待学生冷傲、粗暴、缺乏耐心、反复无常等。

除了这些个性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使得教师在学生面前丧失了威信,例如教师知识水平低,教学水平有限,教学态度不认真,上课拖拖拉拉,对待学生奖惩不公正,强词夺理,不承认错误,以及外在形象差等。

尤其是那些不守规矩的学生就会向老师发出挑战,甚至以挑战老师为乐。

另外也属于教师个性因素的情况是,外向型的教师往往不太喜欢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喜欢把课堂气氛调节得热热闹闹,他们在吵闹不休的环境里会感到宾至如归;而内向型的教师可能更青睐宁静、稳定的场所。

有些教师欢迎课上学生持续地插话提问题,但有些教师却感觉学生持续地打岔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所以就会想方设法把提问的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里。

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管理那些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身上,大量注重那些出现行为过失的儿童,反而对那些行为良好的儿童并没有施加注重,或者那些经常出现行为过失的儿童在做出一些良好行为的时候没有抓住机会加以注重和表扬,就会让孩子觉得只有做出不良行为才能获得老师的注重,这就是教师的行为强化了孩子的行为过失。

二、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前面我们讲到了教师的影响因素,谈到了教师的一些个性因素和非个性因素。

列举这些因素是想说教师要管理好课堂,首先要增强对自我因素的管理,有些个性因素是可能有意识地改正的,非个性因素更是在经验的范畴之内。

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一些不良个性因素,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学生交往要热情积极。

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管理策略是教师必须注意的。

(一)课堂规范的建立和巩固有效的课堂管理必定需要规范的约束,但规范怎样建立并让其发挥合理的作用呢?如果教师对学生有一些要求,就应该考虑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规范,但是规范不能只体现教师的意志,而应该考虑学生的意见,所以规范的制定应该是一个民主化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其中。

教师应该时不时把学生召集起来讨论规范是不是继续适合新的情况,如果不适合就能够去掉,建立起新的规范。

另外,规范必定是防止课堂行为问题发生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所以教师不必把规范绝对化,而要考虑问题行为发生的情境,然后再考虑规范的执行。

(二)使用正面引导的管理语言课堂管理的语言也是一门艺术。

反思一下我们的管理语言,我们通常都是习惯性地使用一些消极的语言,这些语言注重的是监督、批评、训斥和体罚。

新课堂的管理要求我们教师多使用一些积极的语言,这些语言重在塑造。

以下列举一些积极性的引导语言和消极性的引导语言的对比。

积极性的引导语言与消极性的引导语言积极性的语言消极性的语言关门要轻一点。

不要“砰”地一声关门!自己多想方法试着做。

不许抄袭同学的来骗人!看谁坐得好。

不要没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

如果你能回答问题就举手。

怎么不举手?你尽最大的努力就能进步。

你怎么老是这样不争气!你完全能够考得更好些。

你怎么这么笨!如果你能把东西收拾整齐该多好啊!为什么总是乱丢东西!…………(三)奖励和惩罚的使用谈到奖励和惩罚,人们通常的看法就是奖励就是表扬,是奖赏,而惩罚就是尖刻、严厉的批评,就是令人痛心疾首的体罚。

实际上,这些奖励和惩罚都是过激的手段,我们生命中很多最重要的奖励都是些平常的东西,例如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友爱的动作、社会的承认、鼓励和外人比较看好自己等,而惩罚就是拒绝给予这些东西。

奖励和惩罚的使用也属于必不可少的范畴。

在多数教师看来,要管理好课堂,奖励和惩罚是必不可少的常用手段。

在这里,我们认为要有效地管理课堂,奖励当然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奖励会让奖励者有一种被认可和正面注重的积极情感,这样的情感会有助于课堂气氛的建设。

惩罚就是给学生带来不快的东西,当一个教师使用惩罚这种手段的时候,只能意味着他没有水平处理好问题。

我们的很多教师严重领带惩罚这种手段,并没有深入思考惩罚的效用和带来的后果,实际上惩罚对课堂管理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一是惩罚往往只会取得暂的成功,受到惩处的行为只会在短期内受到控制,其代价则是长期的关系紧张和冲突,教师在场时学生因为害怕会服从他们,一旦他们不在场不良行为就会继续出现。

二是惩罚的后果往往只不过是孩子们开始彩更加微妙的回避技巧来对付惩罚,他们学会了用撒谎、找借口的方式来推脱责任。

三是惩罚激起孩子内心的消极情感,使得学生厌恶甚至逃离处罚的环境,包括教师、相关同学甚至相关学科。

教师可能希望建立一种友好的课堂氛围,但一旦使用了惩罚手段,很可能就粉碎了各种良好的关系。

四是孩子尤其是那些非常在乎教师评价的孩子唯恐受到惩罚,就会处处留心,步步小心,这势必削弱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