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女孩的悲伤与理智
大凉山作文泪原文
大凉山作文泪原文【篇一:大凉山女孩“最悲伤作文”令人泪奔】近日,一篇名为《泪》的小学生作文在网上走红,文章的作者名叫木苦依五木(笔名柳彝),一个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小学四年级彝族小姑娘。
读完真是令人潸然泪下,世间上的幸福大体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人儿则各有各的不幸。
作文:“爸爸四年前死了。
爸爸生前最疼我,妈妈就天天想办法给我做好吃的。
可能妈妈也想他了吧。
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
那天,妈妈倒了,看看妈妈很难受,我哭了。
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支持你,吃了我做的饭,睡睡觉,就好了。
”第二天早上,妈妈起不来,样子很难看。
我赶紧叫打工刚回家的叔叔,把妈妈送到镇上。
第三天早上,我去医院看妈妈,她还没有醒。
我轻轻地给她洗手,她醒了。
妈妈拉着我的手,叫我的小名:“妹妹,妈妈想回家。
”我问:“为什么了?”“这里不舒服,还是家里舒服。
”我把妈妈接回家,坐了一会儿,我就去给妈妈做饭。
饭好了,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
课本上说,有个地方有个日月潭,那就是女儿想念母亲留下的泪水。
”昨晚,一位在大凉山支教的朋友分享了这篇四年级彝族女孩的作文,看完后心疼、心酸,情绪全无,整个人都不好了。
令我纠结、难过的不仅仅是这个名叫苦依五木的孤苦女孩的命运,还有大凉山,这片美丽却又贫穷的大山里,千千万万个孩子的命运。
我从大凉山回来已经快一个月了。
这一个月来,每每一闭眼就看到孩子们黝黑的面孔、明亮的眼睛。
那是世间最天真、最好奇、最真诚的眼神,也是最懵懂、最无知、最空虚的眼神。
端午节那天,我和几位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大桥乡中心校支教的年轻人一起来到尔其乡甲拉村,和在甲拉支教的两个小伙子一起过端午节。
甲拉村小位于村子地势最高的地方,原本是一间废弃的土坯房,竖起一面国旗,便成了一所能容纳30多个孩子的小学。
我们抵达这里的时候,支教老师孙杰正在给孩子们补课。
走进教室,30多双眼睛突然齐刷刷地回头望着我,那些眼睛在仅靠一盏白织灯照明的昏暗的教室里熠熠发光。
大凉山的孩子们观后感300字
大凉山的孩子们观后感300字大凉山的孩子们观后感大凉山,这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山区,是我生活的地方。
尽管这里的环境相对贫困,但是我却骄傲地告诉别人,这是我成长的地方。
最近,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电影观影活动,影片是关于大凉山的孩子们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影片中的孩子们,和我一样在大凉山上长大,他们的生活和我想象的一样,贫穷、艰辛。
然而,他们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电影中,他们每天徒步穿越山区,艰难地去学校,他们用自己勤奋和拼搏的精神激励我,让我深刻地明白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在电影中,孩子们每天早上都要帮助家人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然后才能去上学。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我也有两个弟弟,虽然我并不需要像他们一样去帮忙,但是我也意识到,我应该多为自己和家人分担一些责任,不能总是依赖别人。
电影中,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极其简陋,没有电脑、没有图书馆。
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教室里的黑板几乎已经看不清字迹,他们用着懵懂的笔迹写下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意识到,自己生活的条件已经是相对优越的,我有义务要珍惜这样的机会,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电影中,孩子们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小学生数学竞赛,虽然他们并没有拿到什么奖项,但他们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不怕失败,只要肯努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功。
这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凉山的孩子们的坚韧和勇敢。
他们的生活或许艰苦,但他们愿意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让我明白,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回到生活中,我决心要更加珍惜自己的机会,要更加努力学习,为家人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
同时,我也要像大凉山的孩子们一样,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勇敢面对困难,并且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大凉山的孩子们观后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的幸福和担当,更加明白了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
大凉山的孩子们观后感
大凉山的孩子们观后感前段时间,我偶然看到了一些关于大凉山孩子们的影像资料,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那些孩子,生活在大山深处,他们的世界与我们熟悉的城市生活截然不同。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女孩,她叫阿依。
阿依有着一双明亮得如同星星般的眼睛,但那眼神中却带着一丝让人心疼的迷茫和渴望。
她每天上学要走好几里的山路,天还没亮就得出发。
山路崎岖不平,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和深深浅浅的水坑。
阿依穿着那双已经破了洞的布鞋,小心翼翼地走着。
她的脚步很轻,仿佛生怕惊扰了这沉睡的大山。
她一只手紧紧地抓着破旧的书包带,另一只手拿着一根小木棍,时不时地拨开路边的杂草。
阿依的书包,是用几块旧布缝起来的,上面的补丁一层又一层。
书包里只有几本翻得卷了边的课本和一支短得几乎握不住的铅笔。
可即便如此,她依然视若珍宝。
到了学校,那所谓的学校不过是几间简陋的土坯房。
教室里的桌椅也是破旧不堪,有的甚至缺了一条腿,得用石头垫着才能保持平衡。
黑板上的粉笔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早已变得模糊不清。
但阿依和她的同学们却听得格外认真,他们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阿依坐在那里,小小的身躯挺得笔直,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中午吃饭的时候,阿依从书包里拿出一个黑乎乎的布包,里面是一块已经冷掉的红薯。
这就是她的午餐,她却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后,她用袖口擦了擦嘴,又开始埋头学习。
放学回到家,阿依顾不上休息,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
她要去山上砍柴,小小的肩膀扛着比她自己还高的柴火,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家走。
回到家,她还要喂猪、做饭、洗衣服……晚上,当一切都安静下来,阿依会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作业。
灯光太暗了,她不得不凑近书本,眼睛都快贴到纸上了。
看着阿依和大凉山的这些孩子们,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我们总是在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抱怨学习太累、工作太辛苦,可和他们相比,我们的那些所谓的烦恼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生活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却依然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依然努力地学习,努力地生活。
彝族少女写天下上最哀痛的小学作文.doc
彝族少女写天下上最哀痛的小学作文焦点提醒:“爸爸四年前死了,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
我去给妈妈做饭,饭做好,我去叫妈妈,妈妈巳经死了。
”这是四川大凉山一个学四年级彝族小女人写下的作文,这必然是天下上最哀痛的作文!本日,保举一篇小学作文,一篇天下上最哀痛的小学作文。
文章的作者名叫苦依五木(笔名柳彝),一个来自大凉山的小学四年级彝族小女人O一个多月前,新华社记者范敏达曾深入大凉山,近间隔打仗了很多如苦依五木般的孩子,他用图文的情势,记录下了“不幸中依然保持单纯、清贫中依然盼愿进修”的孩子群像。
这必然是天下上最哀痛的小学作文作文的作者,一个四川大凉山彝族的四年级小女人大凉山回来昨晚,一位在大凉山支教的伴侣分享了这篇四年级彝族女孩的作文,看完后心疼、心伤,情感全无,整小我私人都欠好了。
令我纠结、惆怅的不只仅是这个名叫苦依五木的伶仃女孩的运气,尚有大凉山,这片瑰丽却又清贫的大山里,千万万万个孩子的运气。
我从大凉山返来已经快一个月了。
这一个月来,平日一闭眼就看到孩子们乌黑的面目、豁亮的眼睛。
那是凡间最灵活、最好奇、最真诚的眼神,也是最懵憧、最蒙昧、最空虚的眼神。
端午节那天,我和几位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大桥乡中心校支教的年青人一路来到尔其乡甲拉村,和在甲拉支教的两个小伙了一路过端午节。
甲拉村小位于村落阵势最高的处所,本来是一间废弃的土坯房,竖起一面国旗,便成了一所能容纳3()多个孩子的小学。
我们抵达这里的时辰,支教先生孙杰正在给孩子们补课。
走进讲堂,30多双眼睛溢然齐刷刷地转头望看我,那些眼睛在仅靠一盏白织灯照明的暗淡的讲堂里熠熠发光。
孙杰汇报我,甲拉村早年没有学校,孩子们想上学就得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尔其乡中心校去,然而山路险要,雨季时更是泥泞很是,连马、羊等家畜都偶有跌落山崖摔死的环境产生,家长们便不肯让孩子冒险上学,“此刻固然有学校了,nJ是讲堂太小,村里尚有一半的孩了如故处于失学状态。
关于大凉山女孩观后感
关于大凉山女孩观后感
看完了平淡而又真实地展现了大凉山女孩以及风土人情和发展
遇到的问题。
从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凉山是一个自然原始却美丽的地方,田园与山景,这是我们旅游渴望去的地方,往往这些地方,都不是人们想要生活的地方。
因为这些地方未经人工改造的地方,往往基础设施不健全,生产生活方式不够便捷,可以利用的资源有限。
所以啊,这些地方只适合旅游欣赏,并不是理想的居住场所。
三公里长的钢梯,接近垂直,这攀缘难度很大,真的很难想象没有钢梯之前,他们上山下山是多么的不便,以及会有多少伤亡。
一路上汽车行驶过的地方,很多道路都不平坦这些都表现出大凉山的交通有多么的不便利,而大凉山也因此闭塞,导致了经济的发展迟缓,与内地相距甚远。
最缺的是教育资源,因为每年都有支教老师过来,双河小学的学生成绩较好,所以当地政府给该小学盖了一栋楼。
可是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学生,多了一栋楼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们缺的是老师,缺的优质老师,以及其他的配套的教育资源,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另外支教老师往往待不长,这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是有影响的。
很多大凉山的孩子们的脸上都有和他们这个年纪不相称的沧桑。
除了靠天吃饭,他们其他的谋生方式很少,孩子们还要帮助家里干活,早早地接触田间劳动,让他们完已体会到了自己家庭的困难。
即使可以踢球,那也是极少的一部分学生。
我直到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从山里出去的学生很少有愿意回去的,
愿意回去都会被媒体大肆颂扬。
因为在那些贫穷落后闭塞的地方他们生活了很多年,各种苦难已经成为了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走出大山的学生不愿意再去体验的回忆。
大凉山女孩的泪水是深刻警醒
大凉山女孩的泪水是深刻警醒刘洪波这两天,一篇名为《泪》的大凉山小学生作文,让无数人读后泪奔。
“爸爸四年前就死了……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饭好了,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课本上说,有个地方有个日月潭,那就是女儿想念母亲流下的泪水。
”这些朴实文字,写出了一个小女孩的悲伤。
在父母相继死后,这名叫苦依五木的小女孩,用稚嫩的肩膀挑起照顾两个弟弟的生活重担。
在谈到这些生活困难时,她给出的答案,叫“我不怕”。
这三个字,说出了她的理智,这又是多么令人无语,又动容!我真的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这个小女孩的悲伤与理智,人心在经历被击穿的疼痛之后,有时觉得任何文字都无法去缓释这种痛感,甚至,还觉得那些庸常的抒情与谴责,不仅是可悲的文字应景,甚至是情感亵渎。
是的,我认为,大凉山女孩写出的,不只是“最悲伤作文”,更是一个时代最难读懂也必须破解的深刻课题。
不过,这个女孩在纸面的悲伤,在人面的理智,倒是让我想到布罗茨基和他的《悲伤与理智》。
在我的心中,被关押、审判、流放、驱逐过的布罗茨基,就是像神一样值得供着的伟大作家。
最近,他的《悲伤与理智》在中国出版,也让很多人从中读到他的生活姿态,他的美学与艺术,还有他的价值对于当下中国的意义。
布罗茨基写的那篇《悲伤与理智》,是在评论诗人弗罗斯特的《家葬》一诗。
我读过那首长诗,现在,大凉山女孩的命运,也让其中这样的诗行带给我更为强烈的情感冲击:是的,自从有人因病要亡,他就是孤独的了,而且死后会更孤独。
朋友们伪装跟随到坟地,人入土之前,他们的心早飞了,想着快点回到那活人中间,去做他们认为是合适的事。
啊邪恶的世道。
如果我能改变它就不会如此悲伤。
哦,就不会,不会!这真是能让人读得心酸心碎心绞的诗。
当然,布罗茨基的点评更有艺术,更加深刻,他这样说,“这首非常个性化的诗中想要探求的究竟是什么呢?我想,他所探求的就是悲伤与理智,这两者尽管互为毒药,但却是语言最有效的燃料,或者如果你们同意的话,它们是永不褪色的诗歌墨水。
大凉山女孩最悲伤作文
大凉山女孩最悲伤作文
我是一个大凉山的女孩,我觉得我的生活就像被乌云遮住的天空,老是透不出那明亮的光。
在我们这儿,很多时候都只能看到大山,一座又一座,它们把我们围在中间,就像一个怎么也逃不出去的笼子。
我每天走在上学的路上,那路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全是泥巴,我的小鞋子就像是在泥地里游泳,每次到学校都脏兮兮的。
我们的家,好多都是破旧的房子,风一吹,感觉房子都在瑟瑟发抖。
家里没有太多好吃的东西,有时候我看着那些从山外带来的小零食,眼睛都放光,可我知道那不是能经常吃到的。
我最难过的是上学的事。
学校的教室也很简陋,桌椅都是破破烂烂的,写作业的时候,桌子晃来晃去,就像在跳舞。
而且我们的老师也很缺,有时候一个老师要教好几门课,老师累得嗓子都哑了,可我们还有好多知识想知道呢。
我很想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可是,有时候家里的情况又让我很无奈。
爸爸妈妈为了生活每天都辛苦劳作,他们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和长满老茧的手,看着就让人心疼。
他们也想让我好好学习,可是家里有时候连买本子和笔的钱都要凑好久。
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像电视里的那些城里孩子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各种各样的图书看,有崭新的文具用。
我不想我的未来还像现在这样充满了无奈和悲伤,我想改变,可这路好难好难啊,就像要翻过无数座大山一样。
每次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我真希望有一天,阳光能真正照进我们大凉山女孩的生活。
一个住在农村的小女孩写的悲伤作文
一个住在农村的小女孩写的悲伤作文我从大凉山回来已经快一个月了。
这一个月来,每每一闭眼就看到孩子们黝黑的面孔、明亮的眼睛。
那是世间最天真、最好奇、最真诚的眼神,也是最懵懂、最无知、最空虚的眼神。
端午节那天,我和几位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大桥乡中心校支教的年轻人一起来到尔其乡甲拉村,和在甲拉支教的两个小伙子一起过端午节。
甲拉村小位于村子地势最高的地方,原本是一间废弃的土坯房,竖起一面国旗,便成了一所能容纳30多个孩子的小学。
甲拉地处偏僻,支教老师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生活来源,平时靠老乡接济的土豆、青菜、面条为生.一位支教老师曾说:“人这一辈子,又能有多少机会,可以改变另一个人的命运?我没能力帮助所有人,能帮一个是一个,我们教过的孩子,可能以后还是考不上大学,但他们会知道教育很重要,他们将来有了孩子,就会敦促孩子好好念书,他们的孩子就有可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流水开始变暖的时候,嬉戏的野鸭让水面泛起金色的涟漪,调皮的鱼儿躲着野鸭的.眼神,来到浅的地方,大口吞着新鲜的空气。
此时的水面再也按捺不住,任由阳光铺满水底。
薄雾散去,暖风吹散了炊烟;吹乱了水面的阳光;吹响了屋檐下紫色的风铃;让炊烟溶进山村的骨髓里,让阳光碎成一池金色的鱼鳞,让少女的思绪叮当作响。
质朴的方言在某个屋檐下响起,又在某个沟渠里停下,唤回一个黝黑的背影。
背影回到窄窄的院落里,放下一身的疲惫,走上饭桌去。
酒香飘出屋檐,让一个饥饿的鸟巢伸出一排黄色的喙。
是谁打开了紫色风铃的小窗,又是谁奏起悠扬的二胡?村头的小磨碾压着村里人的生活,门槛上的烟卷烤出青色的岁月。
低矮的栅栏,黝黑的绳索,圈不住饥饿的牛羊,却把村人的希望牢牢拴住,仅容得下生活二字。
老人的目光看惯了飘过的流云,耳廓里响惯了牛羊的哞叫,再也不愿意去想象山的另一边会有怎样的世界,只让枯了又青的野草守住这些山坡,陪着这些牛羊,见证着沧桑。
无数个朴素的春晨,阳光从东边的墓园里溢出,缓缓地淌过来,灌满低矮的村庄。
彝族“哭嫁调”中折射出的母爱
彝族“哭嫁调”中折射出的母爱摘要:彝族“哭嫁调”是云南省楚雄州彝族婚俗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明清改土归流以后,妇女对买卖婚姻和包办婚姻制度的控诉,是对告别儿时生活和离开父母的无比眷恋和担忧的怨歌,是妇女渴求婚姻自由、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理想和愿望的深刻反映。
彝族“哭嫁调”继承彝族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真实地表现生活,描写生活,揭示生活中的矛盾,至今还有认识作用和教育意义。
关键词:哭嫁调折射母爱一.“哭嫁调”折射的母爱1.“哭嫁调”的歌词中折射出的母爱姑娘出嫁是和自己童年的幸福生活告别,在彝族许多哭嫁调里,出嫁姑娘反复说明自己不愿出嫁。
例如:半夜雄鸡叫,但愿鸡莫叫。
鸡呀你莫叫,要是鸡不叫,银子套鸡嘴,黄金镶鸡冠。
天若真要亮,请露水莫干。
露水莫要干,露水能不干,毯子铺路面,树叶垫轿上。
在这首哭嫁调中,姑娘留恋自己的娘家,害怕出嫁当媳妇的心情,被写得缠绵凄切,委婉依恋,淋漓尽致。
她先是希望鸡不要叫,让出嫁那个时候永远不要到来,鸡不叫不行,又希望天不要亮,希望早晨的露水不要干,希望接亲的人住下不要走。
这些都表现出了出嫁姑娘对自己做姑娘时在父母膝前享有的亲情、温暖和幸福的无比眷恋,充满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
而从出嫁姑娘这种恋家情节中也反映了她对母亲的无比眷恋,留恋母亲对自己的爱,担忧嫁到婆家后就得不到这种真挚的母爱,从而反射出姑娘在家时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
又如:姑娘在家时,清早睡醒来,还赖在床上。
出嫁去他乡,不及时下床,公公和婆婆,双脚跺地响,双手拍烂掌。
半夜来烧火,天亮吃早饭,绳子肩上挂,姑娘忙上山。
妈家的姑娘,还在家中时,妈妈的心思,她都很熟悉。
出嫁他乡去,他乡新婆婆,心弯或心直,她一概不知。
屋里呆呆坐,厨房团团转。
这首“哭嫁调”唱的是姑娘在家时,清早醒来还可以赖在床上,说明了在家时,妈妈总是宠着、包容着自己。
而在婆家,早早就要起床,不然公婆要跺地拍掌催促自己,半夜就要起床烧火,天亮要把饭煮熟给公婆吃,之后又要带上绳子忙着上山干活。
凉山曲布妈妈声明
凉山曲布妈妈声明近日,凉山曲布妈妈发表了一份声明,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凉山地区发展的公益人士,曲布妈妈的声明无疑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
本文将从声明的背景、内容、社会舆论回应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对凉山地区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凉山曲布妈妈的背景。
曲布妈妈,原名陈曲布,是一位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族女性。
多年来,她致力于关爱凉山地区的孤儿和贫困家庭,发起并参与了许多公益活动。
她的善举感动了无数人,也让她在凉山地区赢得了广泛的尊敬。
然而,近期,由于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曲布妈妈不得不发表声明,以捍卫自己的名誉和权益。
声明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对近年来凉山地区公益活动中的一些不当行为进行批判,呼吁公益组织和个人遵守法律法规,切实关爱贫困儿童;二是对一些媒体的不实报道进行澄清,以维护自己和凉山地区公益事业的形象;三是对凉山地区的教育、医疗、扶贫等政策提出建设性意见,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凉山地区的发展。
声明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许多网友表示支持曲布妈妈,认为她的声明说出了凉山地区广大民众的心声。
同时,也有一些人对声明内容提出质疑,认为其中一些观点过于激进。
这些争议反映出凉山地区公益事业面临的复杂性和挑战,也显示出社会各界对凉山问题的关注。
曲布妈妈立场背后的原因,既有她个人在凉山地区公益事业中的感悟,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长期以来,凉山地区面临着贫困、教育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民众的生活。
而公益事业在凉山地区的推进过程中,不仅取得了显著成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
曲布妈妈希望通过声明,唤起更多人关注凉山地区的现实问题,推动政府和民间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我国相关政策法规为凉山曲布妈妈的声明提供了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公益组织和个人在进行公益活动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禁止诈捐、骗捐等行为。
草原女孩普洁的感悟
草原女孩普洁的感悟
草原女孩普洁的感悟可能深深地根植于她所生活的环境和经历。
尽管她年纪尚小,但生活的艰辛和家庭的责任感已经使她体验到了人生的苦涩和甜蜜。
普洁可能感到对家庭的深深责任感。
她的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几年前外出去首都乌兰巴托打工,却杳无音讯。
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祖父和祖母身上,而她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承担起了一份家庭责任。
她可能感到自己有义务去照顾家人,帮助家里分担一些工作。
这种责任感可能使她更加坚强,更加勇敢地去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普洁也可能感到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力。
她可能明白,草原上的生活并不都是美好的,也有数不清的苦难。
面对生活的困苦和艰辛,她可能感到无奈和无力改变。
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生活,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普洁可能感到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向往。
她的梦想不只是照顾好家人,还希望能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这可能反映了她的内心深处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欲望。
她可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走出草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草原女孩普洁的感悟可能包括对家庭的责任感,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向往。
尽管她的生活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她仍然勇敢地面对生活,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浅谈“阿衣阿支”婚姻悲剧对彝族女性的影响
浅谈“阿衣阿支”婚姻悲剧对彝族女性的影响作者:杨忠秀马比伍支来源:《商情》2013年第52期【摘要】阿衣阿支是凉山彝族传统婚嫁过程中彝族女性的一个缩影形象。
她的婚姻虽然是失败的,但从她身上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那种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一位勤劳、勇敢、美丽、善良的彝族女性,成了传统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阿衣阿支遭受苦难和毁灭,使人产生强烈的悲痛和怜悯之情,从而震撼人的灵魂,唤起人们去改造现实,追求自由婚姻、向往美满和谐的家庭。
【关键词】阿衣阿支;婚姻悲剧;彝族女性;影响一位勤劳、勇敢、善良的彝族女性阿衣阿支成了彝族传统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她的一生中没有找到自己的幸福,婚姻失败。
实际上阿衣阿支是凉山彝族地区在传统婚嫁过程中彝族女性的一个缩影。
她们想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但最终都成了传统婚姻制度的牺牲品,有的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实在令人痛心。
悲剧背后彝族女性该如何正确的去看待婚姻?如何从阿衣阿支的婚姻悲剧中进行反思,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呢?一、阿衣阿支婚姻悲剧产生的因素(一)传统婚姻习俗的约束传统婚姻习俗:包办买卖婚姻,是凉山奴隶社会婚姻的主要形式。
在凉山奴隶社会,父权支配一切,子女的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个人根本无自主权。
由于彝族过去不同阶层是不能结婚的、同一家支内的男女也不能结婚。
青年男女无权主宰自己的婚姻,需由家族来决定。
到了婚龄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曾有这样的谚语:“买马不给钱,马腰没有力;娶妻不给钱,无子来接嗣”、“嫁给树子守着树子,嫁给石头守着石头”。
正是在这种婚姻制度下,才产生了阿衣阿支这样的婚姻悲剧。
这种包办婚姻的缔结往往成为联盟家支的一种手段,即利用亲家的关系构成联盟,共同对付冤家,儿女无幸福可言。
为了家支的利益,一个20岁的女子可能和比她小几岁甚至10几岁的男孩结婚,如果男方死去,女方仍没有婚姻自由的权力,按习惯法要实行转房,转给其胞弟或胞叔侄、堂兄弟等等,以保持姻亲关系,巩固本家族的势力。
国家公务员热点:为“最悲伤作文”感动永远没错
国家公务员热点:为“最悲伤作文”感动永远没错这几天,四川凉山四年级彝族女孩木苦依五木的作文《泪》,在网上引起了广泛传播,被网友称为是“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
一日间,各网络平台接到的网友捐款即超过92万。
最新报道称,这篇文章并非木苦依五木写的原文,支教老师承认由其整理过。
虽然仅凭现有的事实,很难断定这篇作文就是“枪手所为”。
即便如支教老师所说,自己并没有对文章的字词语句进行过任何修改,只是修改了行文格式和错别字,让孩子知道作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然后让孩子照样抄写了一遍,也不能否认美化的事实。
在此之前,就有很多人认为自发式的感动具有流水性的特点,从而担心对“最悲伤作文”的感动,对大别山孩子的关注,不会持续多久。
想不到一语成谶,这一“美化细节”的公开,已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观感,冲淡了人们的感情,甚至让一些人后悔感动来得早了一点。
因为“美化细节”而影响感动的持续,这是多么的遗憾。
再正当的目的都必须以正当的方式实现,不造假不欺骗是不可僭越的底线。
支教老师这一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如果有关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消费同情、吸引关注,甚至知假造假,更是不可以原谅。
但我们还是认为,孩子是无辜的,感动是没有错的。
即便有错,也是成年人的问题。
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细节,而忽视了对大别山贫困孩子的关注。
辽宁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政法干警| 公安招警| 村官三支一扶| 党政公选| 医学有人讲,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再断是非,再说利害,有时需要节制感动。
如果指向的是公权,是对强势群体,这一原则自然不错。
但如果是对弱势群体,对准的是我们心灵中最敏感最脆弱的部分,依然固执于这一原则,则显得有些无情。
而且求证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我们一味求证真假,而不是倾听心灵的声音,有意压抑自己的情感,那么这种理性与无情恐怕只有一步之遥。
这种理性的社会,不是我们想要的社会。
拿“最悲伤作文”来说,固然文章结构选材都很精妙,很有技巧的力量,但更重要的是文章字字血泪,蕴藏着催人泪下的悲伤力量。
地震女孩子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地震,这个无情的天灾,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在地震中,许多孩子失去了家园、亲人,甚至生命。
地震女孩,是指在地震中失去父母或亲人,被迫离开家乡,成为孤儿或留守儿童的女孩。
她们在地震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案例将针对地震女孩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例描述(一)地震女孩的基本情况地震女孩小芳,12岁,原本生活在四川的一个小山村。
地震发生时,她正在学校上课。
地震发生后,小芳的家被夷为平地,父母不幸遇难。
小芳在震后成为了孤儿,无依无靠。
在政府的关怀下,小芳被安置到了一所寄宿学校,开始了新的生活。
(二)地震女孩的教育困境1.心理创伤:地震给小芳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她时常陷入悲伤和恐惧之中,难以集中精力学习。
2.生活自理能力差:小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在学校,她需要自己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学习困难:由于心理创伤和生活困境,小芳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稳定。
她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缺乏学习动力。
4.人际交往障碍:地震使小芳失去了亲人,她害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导致她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
三、教育案例分析(一)心理辅导针对小芳的心理创伤,学校安排了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定期为她进行心理疏导。
心理辅导老师通过与小芳的沟通,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帮助她走出心理阴影,重新树立生活信心。
(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校针对地震女孩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
如:邀请生活老师教授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生活技能;组织地震女孩参加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提高她们的自理能力。
(三)学习辅导针对地震女孩的学习困难,学校采取以下措施:1.安排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小芳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2.开展学习小组,让地震女孩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3.邀请优秀毕业生为地震女孩分享学习经验,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四)人际交往指导学校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地震女孩克服人际交往障碍:1.开展团队建设活动,让地震女孩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大凉山女孩最悲伤作文
大凉山女孩最悲伤作文我是大凉山的一个女孩,今天想跟你们唠唠我的那些糟心事,那可真是一把辛酸泪啊。
在我们大凉山,本来就有好多不容易的地方。
我住的地方,房子破破旧旧的,风一吹感觉都要晃三晃。
每次下雨的时候,我就特别害怕,那雨点子就像跟屋顶有仇似的,“滴答滴答”地往屋里漏,家里的盆啊碗啊都得拿出来接水,搞得屋里像个水帘洞似的。
我上学的路啊,那简直就是一场冒险。
坑坑洼洼的不说,有时候还得翻过几座小山。
早上天还没亮就得出发,黑灯瞎火的,我这心里就直发毛。
路上还会有调皮的小石子,一不小心就把脚给崴了。
我那鞋子啊,也破得不成样子,前面露着脚趾头,后面还开了个大口子,就像一张咧着嘴在笑的怪脸,可我笑不出来啊。
在学校里呢,虽然我特别想好好学习,可条件也有限。
我们的书本都是翻了又翻,破得不成样子,有时候一页纸都是一半粘在这儿,一半在那儿,就像个受伤的小蝴蝶。
老师也很辛苦,一个人要教好多科目,有时候看着老师忙得晕头转向的,我就觉得我们好像是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一群孩子。
回到家就更难受了。
家里穷,吃的东西也没多少花样。
天天都是那些简单的土豆、玉米,吃得我看到都快没胃口了。
可是我知道,这已经是爸妈能给我的最好的了。
爸妈每天都很辛苦,在地里忙活着,可收成也不怎么好,看着他们弯着腰,脸上满是皱纹和疲惫,我这心里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
我没有那些漂亮的衣服,每次看到城里的女孩穿着像公主一样的裙子,我就特别羡慕。
我只能穿着那洗得发白的旧衣服,衣服上还有补丁,感觉自己就像个没人要的小可怜。
我也想改变这一切啊,我想让我的家变得好起来,想让爸妈过上好日子,想让我们大凉山变得像电视里那些繁华的地方一样。
可是有时候,我觉得这梦想就像天上的星星,看着很近,可怎么也够不着,这大概就是我这个大凉山女孩最悲伤的地方了吧。
不过我也知道,我不能就这么放弃,我得努力,就像在黑暗里寻找那一丝光亮,说不定哪天我就真的能改变这一切了呢。
“最悲伤作文”背后的善款争议
“最悲伤作文”背后的善款争议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5年第26期“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
”8月3日,一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年级小学生的作文《泪》在网上迅速传播,短短300多字,悲伤渗透纸面,让无数网友为之揪心。
网友们纷纷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转发,并通过新浪微公益开通的“帮帮大凉山的孩子们”微公益项目捐款。
短短几天,网友的捐款已经达到40多万元。
然而,对于这笔捐款的使用却引发争议。
《中国青年报》刊王亦君、杨秋霞以及褚蓥的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
“截至8月18日,我们在新浪微公益平台发起的个案‘帮帮大凉山的孩子们’共募集善款484484元,目前已初步确定与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合作实施,执行方案正征求各方意见,会同新浪四川、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当地政府,充分考虑捐赠者意愿、受助者需求,进行详细商定,科学制定执行方案。
截至目前善款尚未拨付使用。
”8月18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两天内网上募款超过40万元“8月4日,新浪四川在新浪微公益上的募捐活动是由我发起的。
”新浪四川微博频道负责人刘浪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浪涛介绍说,新浪四川是新浪网的地方站,8月3日,他们发现了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很多次的作文《泪》。
文中作者“柳彝”是谁?文中记述的故事是真的吗?他们通过一位新浪微博名为“老邪哥哥”的网友辗转找到了这个孩子,得知“柳彝”是个12岁的小姑娘,家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且托村,真名叫木苦依伍木,父母分别于2011年及2013年患病去世,目前在凉山州越西县普雄镇宝石小学读四年级。
“爸爸4年前死了”,如今病魔又夺去了妈妈的生命,木苦依伍木每天都为照顾两个弟弟发愁……记者登录新浪微博查询后发现,微博名为“老邪哥哥”的认证信息为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记者在他的微博上看到,7月1 1日,他把木苦依伍木的作文《泪》发在了自己的微博上。
7月19日,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的志愿老将木苦依伍木的两个弟弟接到了索玛花儿童村生活学习。
邛海含悲祭英雄
邛海含悲祭英雄作者:于海军郭鹏来源:《民生周刊》 2019年第9期木里居民曲玛央金(音)平时很少出门,木里到西昌6个半小时的车程,对她来说是个考验。
她从外衣口袋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
汽车蜿蜒的行进路线,令她头晕。
曲玛央金将车窗轻轻拉开一道缝,一股凉风灌进来,她晕车的毛病缓解了许多。
“下雨就好了,下雨就好灭火……”曲玛央金望着湛蓝的天空,自言自语。
10天前,木里森林大火烧掉了20多公顷森林,31名救火人员牺牲,整个凉山州被笼罩在无比悲伤的氛围里。
在州府所在地西昌,出租车绑上了黄丝带,电台不断播放着火灾消息。
人们以各种形式,寄托对死者的哀思。
山林火灾是这里干燥季节的常态,人力和直升机几乎每次都会出动灭火,但从来都没这次这么严重。
“可能前几天还一起吃饭、一起说笑的人,说不在就不在了,这是怎样一种悲痛……”曲玛央金说。
葬英魂4月6日清晨,李延贵和往常一样,吃过早餐后匆忙离开家门,当天是他的早班。
这天,是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牺牲消防员的“头七”,也是西昌籍消防员张浩骨灰安葬的日子。
李延贵驾驶着22路公交车,车厢内人很多,但十分安静,平时爱吹牛的人不说话了,报站声清晰而单调。
李延贵是转业军人,在他眼中,牺牲的消防员也是他的“战友”。
“我们的服装不一样,所做的工作不一样,但我们都是为人民服务。
”李延贵动情地说,“可惜了!他们多数都比较年轻,其中有些还是独生子。
”烈士安葬的消息传到西昌,西昌市烈士陵园园长徐生卫立即组织人员做好准备工作,扫地、洒水、修剪杂草,布满尘土的水泥路已干干净净。
上午10点40分,载有张浩骨灰的车队抵达西昌市烈士陵园。
人们拉着白底黑字的挽联,“英雄一路走好”的声音此起彼伏。
安放张浩骨灰的陵园,背依泸山,面朝邛海。
这里有他熟悉的树木、花草、阳光和雨露。
虽然山火每年都有,但带走人的山火几乎没人经历过。
几天前,得知扑火英雄献身火场的消息,作为陵园园长的徐生卫悲痛万分。
他说,这个城市曾牺牲过许多烈士,陵园内那座座墓碑上,镌刻着烈士的英名。
彝族小姑娘写下最悲伤作文:爸爸四年前死了
彝族小姑娘写下最悲伤作文:爸爸四年前死了
彝族小姑娘写下最悲伤作文:爸爸四年前死了
这一定是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
作文的作者,一个四川大凉山彝族的'四年级小姑娘
核心提示:“爸爸四年前死了,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
我去给妈妈做饭,饭做好,我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
”这是四川大凉山一个学四年级彝族小姑娘写下的作文,这一定是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
一个多月前,记者曾深入大凉山,近距离接触了许多如苦依五木般的孩子,他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下了“不幸中依然保持纯真、贫穷中依然渴望学习”的孩子群像。
今天,推荐一篇小学作文,一篇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
文章的作者名叫苦依五木(笔名柳彝),一个来自大凉山的小学四年级彝族小姑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凉山女孩的悲伤与理智
这两天,一篇名为《泪》的大凉山小学生作文,让无数人读后泪奔。
爸爸四年前就死了&&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饭好了,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课本上说,有个地方有个日月潭,那就是女儿想念母亲流下的泪水。
这些朴实文字,写出了一个小女孩的悲伤。
在父母相继死后,这名叫苦依五木的小女孩,用稚嫩的肩膀挑起照顾两个弟弟的生活重担。
在谈到这些生活困难时,她给出的答案,叫我不怕。
这三个字,说出了她的理智,这又是多么令人无语,又动容!
我真的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这个小女孩的悲伤与理智,人心在经历被击穿的疼痛之后,有时觉得任何文字都无法去缓释这种痛感,甚至,还觉得那些庸常的抒情与谴责,不仅是可悲的文字应景,甚至是情感亵渎。
是的,我认为,大凉山女孩写出的,不只是最悲伤作文,更是一个时代最难读懂也必须破解的深刻课题。
不过,这个女孩在纸面的悲伤,在人面的理智,倒是让我想到布罗茨基和他的《悲伤与理智》。
在我的心中,被关押、审判、流放、驱逐过的布罗茨基,就是像神一样值得供着的伟大作家。
最近,他的《悲伤与理智》在中国出版,也让很多人从中读到他的生活姿态,他的美学与艺术,还有他的价值对于当下中国的意义。
布罗茨基写的那篇《悲伤与理智》,是在评论诗人弗罗斯特的《家葬》一诗。
我读过那首长诗,现在,大凉山女孩的命运,也让其中这样的诗行带给我更为强烈的情感冲击:
是的,自从有人因病要亡,
他就是孤独的了,而且死后会更孤独。
朋友们伪装跟随到坟地,
人入土之前,他们的心早飞了,
想着快点回到那活人中间,
去做他们认为是合适的事。
啊邪恶的世道。
如果我能改变它
就不会如此悲伤。
哦,就不会,不会!
这真是能让人读得心酸心碎心绞的诗。
当然,布罗茨基的点评更有艺术,更加深刻,他这样说,这首非常个性化的诗中想要探求的究竟是什么呢?我想,他所探求的就是悲伤与理智,这两者尽管互为毒药,但却是语言最有效的燃料,或者如果你们同意的话,它们是永不褪色的诗歌墨水。
现在,我觉得,大凉山女孩写的作文,说的话语,包含的悲伤和理智,就像弗罗斯特的《家葬》诗歌一样,都是永不褪色的。
甚至,我还认为,大凉山女孩子写的作文,比起诗歌来说,虽然谈不上什么写作艺术,没有多少意象哲思,但是,她以平实直白写出的生活真实,完全可以超过任何艺术真实能够带来的情感冲击。
特别是,她以一个幼小的坚强的站立的身影,向这个世界展示了一个无比巨大的阴影,对这个时代来说,就更有现实意义。
我一直崇拜布罗茨基,他有太多的文字,让我在感伤中沉思,感受到那种向无生命者求爱,得不到任何的回应,是多么的残酷与绝望。
这个伟大的作家,一生都在与生活巨大的阴影相处与搏斗。
不得不说,过去我的这种崇拜与感动,更多的是停留在文字本身,是让我把目光投向历史深处。
但是,大凉山女孩不同,她现在的悲伤与理智,带给我心灵的震颤,是缘于现实,是源于真实,由此产生的情感和力量,更加深刻与强大。
大凉山女孩流淌的,不是一个人的泪水,而是一个时代巨大的阴影。
她那一句我不怕,更应是一种敦促,一种警醒,没有什么国家使命,比将孩子带出恐怖地带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