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加三姐妹的故事
契诃夫三姐妹读后感
契诃夫三姐妹读后感《三姐妹》以三姐妹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她们追寻幸福的艰辛旅程。
契诃夫将这三个具有不同性格和追求的女性形象放置在了一个闭塞的小城市,通过她们的对话和行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无论是奥尔加的务实与冷漠,玛莎的热情与追求,还是伊琳娜的虚无与徘徊,契诃夫都通过鲜明的对比来揭示了人性中的各种矛盾与挣扎。
玛莎是三姐妹中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的人物。
她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和追求,一方面她渴望逃离小城市的束缚,追寻更广阔的世界;另一方面,她对自己的职业也有着不同寻常的热爱和追求。
玛莎代表了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她不甘于现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然而,契诃夫刻画玛莎的形象并没有给予她太多的成功和幸福。
作品最后,她只能对着镜子中的自己悲叹:“生活是什么,至少是无味无聊的。
”这种对人生的失望和迷茫无疑是契诃夫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思。
相比之下,奥尔加则是一个对现实极端冷漠的人物。
她对爱情和婚姻都没有太多的期待,对生活中的琐事也漠不关心。
奥尔加代表了当时俄国社会中一部分精英人士的心态,他们通过对生活的逃避和冷漠来维持自己的阶级地位和优越感。
然而,契诃夫并没有对奥尔加的心态予以肯定,而是通过她的冷漠来表达对这种现实的批判与讽刺。
奥尔加最终无法逃避大时代的变革,她丧失了教师职务并陷入黯淡无光的生活,最终彻底沉沦在现实的泥潭中。
伊琳娜则是《三姐妹》中最令人费解的人物。
她体现了当时一种新的思潮,那就是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的主张,但她的行动和言语却常常显得彷徨和矛盾。
伊琳娜各种不同的情感和行动,在剧中的角色也逐渐模糊变淡。
契诃夫通过伊琳娜的形象来诘问生活的意义和人的存在,他启示人们:人的灵魂是如此无法捉摸,欲望是如此矛盾频繁地变动。
这种艺术技巧使得伊琳娜成为了人性中一种维度多元的象征,同时也呼应着整个剧作中对于幸福和命运的思考与探寻。
《三姐妹》中所探讨的主题是人生哲学中最根本的,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幸福的实现。
挑战国际象棋世界的三姐妹
挑战国际象棋世界的三姐妹——一个震动世界的家庭教育实验文/黄民驹编者按:蜚声棋坛多年的匈牙利波尔加三姐妹是三个神奇的国际象棋天才,她们活跃在世界棋坛上,像花丛牡丹、鸟族凤凰般惹人注目,成了国际象棋世界的一个奇迹。
她们的父母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天才,重要的是尽早开发,因为随着大脑的成熟,人的接受能力会越来越差。
他们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家庭教育实验,对现代教育体系形成剧烈一、波尔加现象1988年在希腊名城萨洛尼卡传出一条轰动的新闻:稳坐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团体冠军宝座30多年的苏联队被迫让位!苏联队尽管阵容强盛,拥有世界个人冠军齐布尔达尼泽以及两名世界冠军挑战者,这一次却挡不住由波家三姐妹加上一位世界少年冠军组成的匈牙利队,眼睁睁地看着苏珊高举起“维拉·明契克”杯,成为棋坛巾帼新盟主。
不仅如此,年仅12岁的小妹朱迪·波尔加上场13次竟然12胜1和,成为整个赛场,包括男子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在内的近千名男女棋手中胜率最高的人。
一位看得目瞪口呆的新闻记者形容这颗耀眼新星“简直就像外星少女降临地球”。
这支几乎就由波尔加三姐妹组成的匈牙利队被人戏称为“波尔加利亚队”。
1990年“波尔加利亚”在南斯拉夫诺维萨特又一次超越誓报一箭之仇的苏联队,再次创造以一个家庭对抗全世界强豪的奇迹。
更为有趣的是,波家姐妹还专门挑战男棋手。
国际象棋历来被视为“男人的世界”,波家姐妹却发动了一场“性别之战”,迫使人们重新考虑:女子的智力是否真的不如男人?按照1996年1月1日公布的世界棋手排名表,小朱迪在男棋手中排名第10,而在女棋手的排名表中,朱迪则远远超出所有女子,高居世界第一,大姐苏珊排在第二位,而二姐索菲亚则排在第六位。
时间证明了拉斯洛和他妻子克拉拉那个坚持了近30年的家庭教育实验,他们用不拘一格的教育造就了三位棋坛“天才少女”。
二、前所未见的家庭教育实验60年代初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让·沃森曾经写过一篇很出格的论文,文中向美国政府提出一个“荒谬”的要求:如果给他10个健康的婴儿,他就可以按意愿作出不同的设计,把这10个小孩培养成优秀学者、杰出艺术家乃至超级罪犯。
《悲剧与欲望的冲突:《三姐妹》中的家庭关系解读》
悲剧与欲望的冲突:《三姐妹》中的家庭关系解读引言《三姐妹》是一部经典的俄国戏剧作品,由安东·契诃夫创作。
该剧以一个富有的军人家庭为背景,描绘了三位姐妹对现实生活和梦想之间追求的冲突,折射出家庭关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欲望。
家庭关系与角色分析1.父亲-普罗索罗夫:•父亲是家庭中权力最大的存在,他的态度和行动对于其他家庭成员具有重要影响。
•他是一个在外工作忙碌但缺乏家庭温暖关怀的人物。
•他对于女儿们额外期望和压力,使得三姐妹面临内心挣扎和选择。
2.大姐-奥尔加:•奥尔加理性、沉稳,在生活中扮演着家中支柱角色。
•她对自己所在位置感到困惑,希望逃离平凡而沉闷的生活。
•欲望与现实的冲突,使得她陷入迷惘和痛苦之中。
3.二姐-玛莎:•玛莎是一个活泼开朗、性格张扬的女孩,但内心却充满不安和对爱情的无耐等待。
•她渴望浪漫和激情的爱情,然而却又陷入了自己刻意制造的困境中。
•悲剧与欲望在玛莎身上发生冲突,使其遭受痛苦和失落。
4.三妹-伊琳娜:•伊琳娜是一个年轻且有天赋的女子,梦想着摆脱家庭束缚,寻求真正的幸福。
•她试图通过追求自己对于艺术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现内心欲望。
•然而现实的压力让她感到无奈和困顿。
家庭关系背后映射的社会问题1.社会阶级与家庭期望:《三姐妹》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中阶级分化所带来的家庭压力和期望。
2.家庭的束缚与个人自由:父权制度和传统观念在家庭关系中对个体追求幸福造成限制。
3.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姐妹们对于爱情、事业和自我实现的欲望与现实世界的巨大落差。
悲剧主题与结局解读1.《三姐妹》是一部悲剧,通过展示家庭欲望和现实的冲突,将人类存在中普遍存在的苦难和痛苦展示出来。
2.剧中角色们无法摆脱社会环境和家庭关系束缚,最终深陷悲伤和虚无之中。
3.结局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却让读者反思人类生命中永恒而真挚的问题。
结论《三姐妹》通过展示家庭关系中悲剧性质的冲突,揭示了社会环境、个人欲望以及对幸福追求之间复杂而纠结的关系。
富有深意的意大利童话故事大全
富有深意的意⼤利童话故事⼤全意⼤利童话故事有着浓厚的意⼤利⽂化⾊彩,对意⼤利⼈民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富有深意的意⼤利童话故事⼤全,供⼤家参考。
意⼤利童话故事1银⿐⼦从前,有⼀个寡妇,带着三个⼥⼉以替⼈洗⾐为⽣。
⼀家四⼝每⽇竭尽全⼒洗着⾐服,但还是过着忍饥挨饿的⽣活。
⼀天,⼤⼥⼉对妈妈说:“这样还不如去给魔⿁⼲活,我想离家出外谋⽣。
”“千万别这样说,我的孩⼦,”妈妈说,“这样你会惹祸上⾝的。
”没过⼏天,她们家⾥来了⼀位绅⼠,⾝着⿊⾐裤,⾐冠楚楚的,长着⼀只银⿐⼦。
“我听说您有三个⼥⼉,让我带⾛⼀个做我的仆⼈吧。
”他对妈妈说。
妈妈对这⼈的银⿐⼦看不惯,要不然,她会⽴即让⼥⼉跟他⾛。
她把⼤⼥⼉叫到⼀旁,对她说:“⼈世间长着银⿐⼦的⼈是没有的,你得留点神,要是跟他⾛,将来你⼀定会后悔。
”但⼥⼉急不可待地要离开家,还是跟他⾛了。
他们⾛了很远的路,穿过森林,越过⾼⼭,到了⼀个地⽅,远远地看见前边有⼀处亮光,好像在着⽕。
“那是什么?”姑娘问,这时她开始有点担忧了。
“是我家,我们就去那⾥。
”银⿐⼦说。
姑娘跟着他继续往前⾛,全⾝上下忍不住地哆嗦。
他们来到⼀座巨⼤的宫殿,银⿐⼦带着她,参观了所有的房间,⼀间⽐⼀间漂亮,每看⼀个房间,他都把钥匙交给她。
⾛到最后⼀个房间门⼝,银⿐⼦把钥匙递给她后说:“这个门你⽆论如何不能打开,否则,你就⿇烦了!这⾥的⼀切,你都可以做主,只有这个房间除外。
”姑娘⼼想:这⾥⼀定有什么名堂!她决定等银⿐⼦⼀离开这⾥,就打开看看。
晚上,姑娘正睡在⾃⼰的房间⾥,银⿐⼦蹑⼿蹑脚地⾛了进来,他⾛近姑娘的床边,在她的头发上插了⼀朵玫瑰花,就⼜蹑⼿蹑脚地出去了。
第⼆天早上,银⿐⼦出去办事了。
只剩姑娘⼀个⼈拿着⼀⼤串钥匙留在家⾥,她⽴即跑去开那扇被禁⽌打开的房门。
刚打开⼀条缝隙,就从⾥⾯冲出了好多⽕苗和烟雾,⽕苗和烟雾尽是被⽕烧炼的罪恶的灵魂。
姑娘这时才明⽩银⿐⼦就是魔⿁,⽽这个房间就是地狱。
1万小时定律
加拿大畅销书作家麦尔坎·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 并非天资超人一等, 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 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他将此称为“ 1万小时定律” 。
一万小时是什么概念?那大约是每天练习三小时, 风雨无阻, 连续十年。
葛拉威引述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世界上否认任何行业, 当你具备基本技能后,最终能否出类拔萃,成为专家、权威、大师,只有一个因素最重要, 那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 最低限度是一万小时。
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 “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知。
也许仍然有不少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 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 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
不但如此, 最近几年的科学进展,人们可能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关于怎样炼成天才的统一理论。
好消息是除了某些休息项目对天生的身高和体型有特殊要求之外, 神秘的天生素质并不存在, 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顶级高手。
早在 20多年以前, 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家 Benjamin Bloom就曾经深入考察过 120名从音乐到数学多个领域内的精英人物, 发现他们幼年时代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后人的研究更证明,在多个领域内,就连智商都跟一个人能不能达到专家水平没关系。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俱只要方法得当,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
为了证明这一点, 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 也就是国际象棋。
结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大师,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
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 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因为三姐妹中的一个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棋。
而坏信息是成为大师需要长时间的苦练。
每天练三小时, 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 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
统计表明对音乐家而言, 世界级水平要求的训练时间是十五到二十五年。
刻意练习:从一般到卓越方法
刻意练习:从一般到卓越的方法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难度递进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并重复训练。
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有能力通过学习掌握的。
在重复训练的过程中,练习者必须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或是请老师/教练为自己提供及时的反馈,或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一旦发现自己错了,就要一直练习直到改正为止。
总结起来就是三点:在“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学习;重复练习(时间*强度);及时收集反馈改正错误。
【摘要】成为世界级水平需要苦练,每天练三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
很多励志故事和流行的成功学书籍最爱强调“顿悟”,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没想通,他没有认识到真正的自己!好像一旦一个人顿悟到了真正的自己,他就会非常简单地在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领域成为天才人物。
然而事实上更重要的是“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
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
刻意练习的4个步骤1. 只在“学习区”练习:做自己做不好的事;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时间,应该立即转入下一个难度。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
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
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精确的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
在很多情况下这要求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老师或者教练,从旁观者的角度更能发现我们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普通的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而职业运动员则集中练习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就是这个道理。
2. 大量重复训练:从不会到会,秘诀在于重复。
美国加州的“害羞诊所”,专门帮助那些比如说不敢和异性说话的人克服害羞心理。
世界最聪明的10个人都是谁
世界最聪明的10个人都是谁我们说一个人聪明,总是用IQ来衡量,但也有人认为应通过成就来衡量,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美国某网站近日盘点了现今最聪明的10个人(排名不分先后),他们中,有的两岁就能流利讲4国语言,有的24岁就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最年轻的正教授,有的智商高达200以上(根据国际标准智商测试评分标准《斯坦福-比奈量表》,普通正常人的智商在90~110,智商140以上者为天才或接近天才)……不管聪明如何定义,这10个人是现今活着的最聪明的人,却很难有人否认。
下面让笔者带领大家一起看看他们有多聪明:1、斯蒂芬·霍金年龄70 智商160 8岁还没学会阅读的天才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当今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
2012年1月8日霍金预言,地球将在千年内面临核战之类的大灾难,人类只有在火星或太阳系其他星球殖民,才能避免灭绝。
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
童年时的霍金,学业成绩并不突出,但喜欢设计极为复杂的玩具,据说他曾做出一台简单的电脑。
据他的自述,霍金直到8岁还没学会阅读,在牛津大学他的两场期末考试成绩平平,不得不参加额外的一场口试。
霍金后来成名的原因之一是他作为畅销书作者,帮助许多普通人了解了宇宙。
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当今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2、金恩荣年龄50 智商210 两岁通晓4国语言金恩荣,出生于1962年3月7日,幼年时是韩国的“神童”。
5个月能走路和说话,7个月能写字和下棋。
天才来自刻意练习
猜想:如果我们刻意地不厌其烦地做某件事,那结果会怎么样呢?当我懈怠的时候,我就会想到这个1万小时!原文:怎样练习一万小时作者:同人于野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知。
也许仍然有不少人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
不但如此,最近几年的科学进展,人们可能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关于怎样炼成天才的统一理论。
好消息是除了某些体育项目对天生的身高和体型有特殊要求之外,神秘的天生素质并不存在,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顶级高手。
早在20多年以前,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家 Benjamin Bloom 就曾经深入考察过120名从音乐到数学多个领域内的精英人物,发现他们幼年时代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后人的研究更证明,在多个领域内,就连智商都跟一个人能不能达到专家水平没关系。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也就是国际象棋。
结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大师,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
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因为三姐妹中的一个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棋。
而坏消息是成为大师需要长时间的苦练。
每天练三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
统计表明对音乐家而言,世界级水平要求的训练时间是十五到二十五年。
但最关键的并不是练习的时间,而是练习的方法。
天才是怎样炼成的?中国传统思维比较强调一个“苦”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甚至是头悬梁锥刺股。
而近代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则开始强调一个“爱”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调寓教于乐,“哈佛女孩”的家长们纷纷写书,介绍自己的孩子如何一路玩进名校。
很多励志故事和流行的成功学书籍最爱强调的似乎是“顿悟”,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没想通,他没有认识到真正的自己!好像一旦一个人顿悟到了真正的自己,他就会非常简单地在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领域成为天才人物。
“一万小时”的成功定律_哲理故事
“一万小时”的成功定律“一万小时”的成功定律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德维尔一直致力于成功心理学研究,他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理论——一个人在任何领域取得的成功都跟天分无关,只跟“练习”时间长短有关,一般说来,一个人如想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他就必须“练习”一万小时以上。
打个比方,如果你爱好打乒乓球,并想成为世界一流的运动员,你就必须苦练一万小时以上。
假如每天练球4个小时,一周练5天,那么成为一个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至少需要10年时间,这就是所谓的“一万小时”成功定律。
中国有句流传甚广的话:10年磨一剑,似乎与此理论不谋而合。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德国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在柏林音乐学院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大约都是从5岁开始练习,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但从8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最长,9岁时每周6小时,12岁8小时,14岁时16小时,直到20岁时每周30多小时,共1万小时。
神经系统科学家丹尼尔·列维京在更多的领域做过类似研究,他说:“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充分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那些顶尖级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等,都需要花一万小时,才能让一项技艺至臻完美。
美国游泳好手麦克·菲尔普斯,除了手脚长的天赋外,他每天练习8小时,全年无休,这样持续五六年,方能缔造一人独得8枚金牌的奥运奇迹。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国际象棋,让3个女儿去学习。
结果他和妻子愣是把自己的3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级大师,她们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
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因为三姐妹中的老二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棋。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现在还不成功,请不要抱怨命运、生活或社会的不公,那一定是你“练习”的还不够!。
契诃夫三姐妹读后感
契诃夫三姐妹读后感契诃夫的《三姐妹》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情感的作品,它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我深深感受到了契诃夫对人生、爱情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也对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作品以三个姐妹为主角,她们分别是奥尔加、玛莎和伊琳娜。
奥尔加是一个理性、成熟的姐姐,玛莎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冲动的姐姐,伊琳娜则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姐姐。
三姐妹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她们的内心世界也因此而受到了极大的煎熬。
契诃夫通过这三个姐妹的命运和心路历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在这部作品中,契诃夫通过三姐妹的命运和心路历程,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
奥尔加是一个理性、成熟的姐姐,她对生活和爱情有着清醒的认识,但她的内心却充满了对生活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无奈。
玛莎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冲动的姐姐,她对爱情和理想有着执着的追求,但她的内心却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力和对命运的抗争。
伊琳娜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姐姐,她对生活和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但她的内心却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无力。
契诃夫通过这三个姐妹的命运和心路历程,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对命运的无奈。
在这部作品中,契诃夫通过三姐妹的命运和心路历程,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奥尔加是一个理性、成熟的姐姐,她对生活和爱情有着清醒的认识,但她却因为社会的现实而感到无奈。
玛莎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冲动的姐姐,她对爱情和理想有着执着的追求,但她却因为社会的现实而感到无力。
伊琳娜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姐姐,她对生活和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但她却因为社会的现实而感到无奈。
契诃夫通过这三个姐妹的命运和心路历程,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现实和对命运的无奈。
通过对契诃夫的《三姐妹》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契诃夫对人生、爱情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也对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部作品不仅在情感上给我带来了震撼,也在思想上给我带来了启迪。
契诃夫通过对三姐妹的命运和心路历程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也让我对人生和命运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努力学习
努力学习,练习一万小时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知。
也许仍然有不少人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
不但如此,最近几年的科学进展,人们可能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关于怎样炼成天才的统一理论。
好消息是除了某些体育项目对天生的身高和体型有特殊要求之外,神秘的天生素质并不存在,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顶级高手。
早在20多年以前,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家Benjamin Bloom 就曾经深入考察过120名从音乐到数学多个领域内的精英人物,发现他们幼年时代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后人的研究更证明,在多个领域内,就连智商都跟一个人能不能达到专家水平没关系。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也就是国际象棋。
结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大师,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
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因为三姐妹中的一个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棋。
而坏消息是成为大师需要长时间的苦练。
每天练三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
统计表明对音乐家而言,世界级水平要求的训练时间是十五到二十五年。
但最关键的并不是练习的时间,而是练习的方法。
天才是怎样炼成的?中国传统思维比较强调一个“苦”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甚至是头悬梁锥刺股。
而近代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则开始强调一个“爱”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调寓教于乐,“哈佛女孩”的家长们纷纷写书,介绍自己的孩子如何一路玩进名校。
很多励志故事和流行的成功学书籍最爱强调的似乎是“顿悟”,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没想通,他没有认识到真正的自己!好像一旦一个人顿悟到了真正的自己,他就会非常简单地在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领域成为天才人物。
一万小时定律——天才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天才定律加拿大畅销书作家麦尔坎・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是什么概念?那大约是每天练习三小时,风雨无阻,连续十年。
葛拉威尔引述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世界上不论任何行业,当你具备基本技能后,最终能否出类拔萃,成为专家、权威、大师,只有一个因素最重要,那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最低限度是一万小时。
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知。
也许仍然有不少人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
不但如此,最近几年的科学进展,人们可能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关于怎样炼成天才的统一理论。
好消息是除了某些体育项目对天生的身高和体型有特殊要求之外,神秘的天生素质并不存在,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顶级高手。
早在20多年以前,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家 Benjamin Bloom 就曾经深入考察过120名从音乐到数学多个领域内的精英人物,发现他们幼年时代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后人的研究更证明,在多个领域内,就连智商都跟一个人能不能达到专家水平没关系。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也就是国际象棋。
结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大师,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
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因为三姐妹中的一个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棋。
而坏消息是成为大师需要长时间的苦练。
每天练三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
统计表明对音乐家而言,世界级水平要求的训练时间是十五到二十五年。
历史上最聪明的人是谁
历史上最聪明的人是谁聪明的人数不胜数,也层出不穷,那么你知道历史上最聪明,智商最高的人有哪些吗?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历史上最聪明的人,欢迎大家阅读!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之:威廉;詹姆斯;席德斯IQ:250~300威廉;詹姆斯;席德斯(William James Sidis,1898年4月1日-1944年7月17日),悲剧性的天才人物,一名拥有极高数学和语言天赋的美国神童,其智商估计达230-260,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之:陶哲轩IQ:225~230陶哲轩(Terence Chi-Shen T ao,1975年7月17日-),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是澳籍华人数学家,童年时期即天资过人,目前主要研究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和表示论。
目前他与韩裔妻子萝拉(Laura)和儿子威廉(William)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之:克里斯多夫;平田IQ:225克里斯多夫;平田(Christopher Hirata),加利福利亚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助理教授。
克里斯多夫;平田的IQ得分为225。
曾跳过中学;13岁时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物理奖,成为美国最年轻的获奖者;14岁,进入加州理工大学;16岁直接去美国航天局研究定居火星的可行性;2001年,在18岁的时候他在加利福利亚理工学院完成了数学学士学位;2005年,22岁时完成“弱引力透镜理论及数据分”论文而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目前,克里斯多夫;平田为加利福利亚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助理教授。
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之:金雄镕IQ:210金雄镕(Kim Ung-yong、汉字也被写为金恩荣、1962年3月7日-),是出身于韩国的”神童”。
他在史丹福-比奈智力测验中的分数达到了210分。
金雄镕在出生不久后就展现出语言天份。
他在4岁到七岁期间为汉阳大学物理系的邀请学生,7岁时被邀请至NASA进行研究,在1974年大学毕业后并继续在NASA工作,1978年回到韩国,转攻土木工程领域。
契诃夫的《三姐妹》:现实与梦想的冲突
契诃夫的《三姐妹》:现实与梦想的冲突介绍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戏剧家和作家,他的作品常常探索人类内心世界以及社会现实带来的困扰。
他的戏剧作品《三姐妹》也是其中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该剧中所展示的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冲突。
剧情概述《三姐妹》讲述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三位女子(玛沙、奥尔加和伊琳娜)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由于外界种种因素而无法实现他们梦想的故事。
玛沙希望能重新回到莫斯科,远离小城市乏味生活;奥尔加期望能去莫斯科工作,并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更广泛领域;伊琳娜则渴望找到真爱并适应新环境。
然而,在剧中出现了诸多难题,在现实与梦想之间造成了巨大冲突。
现实与梦想的冲突1. 人生理想与现实境况三姐妹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们憧憬着更好的生活。
然而,现实却限制了他们的追求。
他们所在的小城市缺乏机会和资源,使得他们难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种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三姐妹内心深处的不满和沮丧。
2. 家庭责任与个人愿望三姐妹还要面对家庭责任和期望对自己未来作出取舍。
作为女性,她们被社会要求在家庭中扮演特定角色,并履行照顾父亲、抚育家庭成员等责任。
然而,这种责任给予她们追求个人梦想和发展职业道路带来了很大阻碍。
3. 时间与机遇剧中反映了时间流逝对人类追求梦想产生影响的问题。
三姐妹在剧中渴望离开小城市前往莫斯科,但由于时机不对或错过机遇,她们的梦想无法实现。
时间的流逝使她们失去了曾经的机遇,进一步加深了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冲突。
4. 社会与个体剧中还涉及了社会对个体梦想的制约。
三姐妹生活在一个保守的社会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往往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规限。
社会对女性角色和期望的设定限制了她们追求梦想的自由。
结论在《三姐妹》中,契诃夫通过三姐妹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挣扎的故事,展示了人类内心对更好生活追求、现实对理想持续打击等困扰。
通过描绘剧中人物面临的各种冲突,他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与梦想之间永恒而痛苦的关系,并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处理我们自己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产生的冲突。
国际象棋知识问答
国际象棋知识问答1、首位国际象棋男子世界冠军是谁?A斯坦尼兹B卡帕布兰卡C鲍特维尼克2、首位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是谁?A明契克B齐布尔达尼泽C苏姗·波尔加3、哪位棋手被誉为国际象棋局面弈法的开山鼻祖?A阿列亨B斯坦尼茨C拉斯克4、国际象棋苏联学派的集大成者是谁?A斯米斯洛夫B勃龙斯坦C鲍特维尼克5、下列哪一位世界冠军曾经担任国际棋联主席?A彼得罗欣B卡帕布兰卡C尤伟6、被称为棋坛怪杰的棋手是下面哪A拉斯克B塔尔C菲舍尔7、世界国际象棋史上的两卡之争是指哪”两卡?A卡尔波夫和卡夫卡B卡斯帕罗夫和卡尔波夫C卡尔森和卡斯帕罗夫8、两卡争谷世界冠军共进行过几次比赛?A4次B2次C3次9、下列哪位世界冠军曾经当过外交官?A尤伟B卡帕布兰卡C斯帕斯基10、非舍尔与斯帕斯基1972年轰动世界的世界冠军比赛是在哪个城市举行?A柏林B巴黎C雷克雅未克11、棋史上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是哪国人?A匈牙利B西班牙C保加利亚12、被誉为外星少女的朱迪·波尔加是姐妹中的老几?A老大B老二C老三13、被誉为亚洲雄獅的阿南德是哪国人?A非律宾B越南C印度14、以下三位著名棋手中哪一位是保加利亚人?A列科B阿罗宁C托帕洛夫15、首位中国国际象棋男子全国冠军是谁?A徐家亮B张东禄C张福江16、首位中国国际象棋女子全国冠军是谁?A刘适兰B吴敏茜C彭肇勤17、首批获得男子国际大师称号的中国棋手是谁?A刘文哲和梁金業B叶江川和徐俊C戚惊萓和陈德18、首位获得男子国际特级大师称号的中国棋手是谁?A叶荣光B叶江川C徐俊19、第一个进入世界女子八强的中国棋手是谁?A谢军B彭肇勤C刘适兰20、获得全国冠军次数最多的男棋手是谁?A戚惊萱B彭小民C叶江川21、谢军是哪一年首次夺得女子世界冠军的?A1991年B2000年C2001年22、谢军共有几次获得世界冠军?A3次B4次C5次23、诸宸获得世界冠军是哪一年?A2001年B2002年C2003年24、许昱华获得世界冠军是哪一年?A2005年B2006年C2007年25、哪位棋手既获得过世界杯冠军又获得过世界锦标赛冠军A诸宸B许昱华C谢军26、国际等级分突破2700大关的第一位中国棋手是谁A卜祥志B王玥C张鹏翔27、曾经打破世界最年轻男子特级大师纪录的中国棋手是谁?A卜祥志B章钟C王皓28、首次获得世界分龄组比赛女子12岁组冠军的中国小棋手是谁?A秦侃滢B徐媛媛C诸宸29、多哈亚运会上获得女子个人亚军的棋手是谁?A侯逸凡B赵雪C沈阳30、下列获得过女子世界青年冠军的棋手是谁?A阮露斐B黄茜C沈阳31、以下棋手中哪位获得第二届亚洲室内运动会的男子个人冠军?Aト祥志B王皓C倪华32、以下棋手中哪一位年龄最小?A王瑜B阮露斐C侯逸凡33、目前为止来中国次数最多的前世界冠A尤伟B阿列亭C卡尔波夫34、国内职业联赛中王玥代表哪个队参赛?A无锡天诚B天津南开C重庆移动35、ト祥志代表哪个队参加职业联赛?A广东金泽威和B河北天威C山东火炬地产。
姐妹小故事
篇一:一对姐妹的故事一对姐妹的故事今年过年时,我隔壁邻居家显得格外喜气。
因为他们的两个女儿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赶回来过年了。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数不清的喜悦。
可是这一切在以前是完全想象不到的。
她们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还是保持前进的步伐,所以我们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骄傲!篇二:]【爱的故事】我们是姐妹一生一世...她终于选定方向,拐上人行道,缓缓向家的方向走去。
我尾随其后,心里充满疼痛的快乐,姐姐终于知道了一个词,一个可以相依为命的词——姐妹。
1回到家,一地狼藉,妈妈正在收拾。
我不由吃惊,追问缘由。
原来。
小保姆趁大家上班不辞而别,没人照看的姐姐搞乱了屋子。
姐姐从小精神有点问题。
奶奶不肯让妈妈带,把姐姐抱到乡下,自己养。
妈妈说奶奶是想替她减轻负担,让她再生一个孩子。
于是,就有了我。
姐姐在乡下长到23岁,奶奶去世,爸妈才把她接进城里。
我们都要上班,就给姐姐请了保姆照顾她。
可保姆总呆不长,她们不喜欢姐姐。
我去姐姐的房间,她正坐在床上发呆。
“姐姐。
”我轻声叫。
她不回答,手里摩挲着一个布娃娃,那是她从乡下带来的。
“姐姐,我带你去客厅吃饭。
”我试图拉她的手。
“走开!”姐姐突然很激动。
冲我大喊。
我猝不及防,下意识地后退。
我要辞职,经理很吃惊。
我告诉他,我有一个姐姐,天天被关在家里,与世隔绝。
经理看着我说:“请保姆就足够了,你没必要辞职的。
”姐姐回到家里半年,我从未告诉过外人她的存在。
说实话。
她的存在曾使我或多或少有些难堪。
可昨天当我看见她孤零零地坐在床上,沉浸在她和布娃娃的寂寞世界,当我看见她懊恼愤怒的眼神,听到她轰我出去,我猛地醒悟,我和姐姐中间隔着一条河,挡着一座山。
只有消除这阻隔亲情的山水,姐姐才有可能接纳我,慢慢融入属于我们的家。
我曾对爸妈说:“姐姐需要我们其中一个人时刻陪伴,这样,她才有可能慢慢康复。
”我想。
我应该试试。
2办完辞职手续,我才告诉爸妈。
爸爸发火:“在乡下你姐姐也不是没看过病,也吃过不少的药。
文学_三姐妹的故事
三姐妹的故事三姐妹的故事篇(1)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之所以选定这个日子,是因为多米尼加的米拉贝尔三姐妹多年前在这一天遇害。
米拉贝尔三姐妹生于多米尼加的小康之家,家中有四个女孩,她们分别是老大、老三和老四。
三女儿米娜瓦在家庭和多米尼加现实的催化下,早早觉醒,进而影响到大姐与小妹。
但热衷于在公共事务中露面的米娜瓦,却被当时的独裁者特鲁希略看中,他在贪婪暴虐、穷兵黩武之外,还异常好色,“他坚持要占有每一个部长的妻子,据说是让她们明白谁才是真正的主人”,特鲁希略派人将一封舞会请柬送到米拉贝尔家中,邀请他们全家参加舞会,毫无意外地,米娜瓦在舞会上拒绝了特鲁希略,全家人还趁一场骤雨逃脱,但第二天,米拉贝尔夫妇和米娜瓦就被逮捕,两周后,他们被释放,但这没完,此后他们又几次入狱,这最终导致了米拉贝尔老先生的死亡。
三姐妹后来都陆续和反特鲁希略统治的青年结婚,并成为民众的精神领袖,人称“彩蝶姐妹”,她们的组织甚至在1960年策划了一次刺杀特鲁希略的行动,行动宣告失败,成员陆续入狱,特鲁希略迫于国际压力将女性成员释放。
此时特鲁希略已经70岁,身陷四面楚歌风声鹤唳的局面,他理所当然地,将这一切都归罪于反对者,尤其是拒绝了他并且反对他的女人。
1960年11月25日,三姐妹去监狱看望她们的丈夫,回家路上遭到劫持,死于乱棒之下,凶手随后伪造了一个车祸现场,官方报纸也说,她们死于车祸及坠海。
特鲁希略则在事后去了三姐妹丧生的悬崖上,得意地说了一句后来被载入史册的话:“米拉贝尔姐妹们就死在这里。
她们是多么好的.女人啊,但她们却是如此不堪一击。
”但不堪一击的未必是这三个弱女子,半年之后,特鲁希略被暗杀,他的政权宣告瓦解,让多米尼加在地狱烈焰里炙烤了三十年的特鲁希略恐怖统治总算过去。
虽然特鲁希略垮台更多是因为他的过分暴虐导致的内外交困(美国抽去了对他的扶持和支持),但人们更愿意理解为,是三姐妹之死,为他添上了最后一根稻草,并理直气壮地将三姐妹之死和他的垮台视为因与果。
博美人一笑的典故
博美人一笑的典故
博美人一笑的典故起源于古希腊神话。
相传,有一位名叫波洛涅
斯的神,他三个女儿长得一丝不苟,容貌绝艳,被称之为“三姐妹”。
此时正月正午,阳光明媚,太阳神阿波罗来到三姐妹中间,开始测量
她们的美貌,用他无比精致的眼睛来打量她们每一寸肌肤,每一根长发,说到这里,他心里总会不由的想起他的女儿诺曼达,只因为从小
就被他错过,可看到这三位姐妹,他也意识到自己有多可惜。
但是,实在是太难选择了,一会儿又说厄洛斯质感最好,一会儿
又说波涅斯眼神最迷人,一会儿又说博美斯最美丽,他犹豫不决了。
此时,纳斯蒂娅站出来,用一种淡淡的笑容对阿波罗说:“大人,我们可以做个赌约:您先选择一个最美的姐妹,如果您真的选准了,
那我们三姐妹就归阁下一手;但如果您的择选有误,那我们三姐妹就
永远不会离开您府邸,永远维持一个家庭!”
阿波罗想了想,微笑着答应了,随后他就先轮到博美斯,一看到
她的温柔,他终于明白了她的价值。
因此,他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博
美斯,并给予了她一个美丽的礼物:将三姐妹永远都留在他那里,她
们也成为了一家人。
博美人一笑,让她被认为是希腊最美的女子,这就是传说中,博
美人一笑的典故。
小波尔加:国际象棋是一段关于梦想的童话故事
小波尔加:国际象棋是一段关于梦想的童话故事于佳【期刊名称】《国际人才交流》【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2页(P24-25)【作者】于佳【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国际象棋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它的棋盘和棋子可以选择不同的形状和材质,如石头、木头、玻璃、骨头、银器,甚至是杏仁糖果。
除了外观设计具备多样性,国际象棋还有它独特的丰富内涵,它可以是一项运动、一种文化形式、一种生活方式、一类教育方法,尤其是通过游戏带给爱好者以同样的愉悦和欢乐。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际象棋也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以棋会友,乐在“棋”中,“棋”乐融融,从而增进了解,加深彼此的合作和友谊。
“波尔加实验”传递国象之美朱迪特·波尔加(Judit Polgar)于1976年出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是匈牙利“波尔加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个,故称小波加尔。
小波尔加在鼎盛时期曾进入世界排名前8名。
自从13岁成名以来,她雄踞女子世界排名第一长达25年之久。
小波尔加从小看两位姐姐苏珊和索菲下国际象棋,从5岁半起,她耳濡目染,学会了下国际象棋。
苏珊比小波尔加大7岁,所以从训练进度上来说比她和索菲(比小波尔加大1岁半)要快出一大步。
小波尔加的爸爸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训练和培养三个女儿,为三姐妹开设的训练项目多达40多项,每项都包含某种或多种心理素质和能力的训练。
她回忆道:“其实我爸爸的水平并不高,我差不多七八岁时就已经打败了他,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直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传递国际象棋之美。
”小波尔加的爸爸在她学国际象棋之初,就将这项竞技运动视为一场游戏,重视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鼓励她在游戏过程中赢得胜利并收获自信,帮助她在一场场游戏中享受艺术性创作和创造性思维带来的无限乐趣和满足感,这对于小波尔加的国际象棋之路来说十分关键。
朱迪特·波尔加为培养三姐妹专心学弈并超越女子棋手的界限,小波尔加的爸爸没让她们上学念书,而是一直让她们在家训练,这在当时的匈牙利是难以让人理解并接受的,有不少人对波尔加家族这种另类的教育方式提出质疑,他们拒绝相信女孩子也可以和男孩子一样表现优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曾向美国政府提出一个极荒谬的要求:如果给我10个健康婴儿,通过不同的训练设计,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10个孩子培养成或优秀学者或杰出艺术家或超级罪犯。
华生当然无法完成这个实验,但他的这一怪诞的想法却让匈牙利一位心理学讲师怦然心动,他的名字叫拉斯洛·波尔加如今闻名于世界的国际象棋波尔加三姐妹的父亲。
苏珊、索菲亚和尤迪特,波尔加三姐妹的故事,是国际象棋历史上最为美丽和奇妙的传说。
赶紧结婚生子!
开始“波尔加实验”
华生的大胆想法使拉斯洛·波尔加产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赶快与未婚妻结婚生子,拿自己的孩子做培养天才的“波尔加实验”。
拉斯洛的未婚妻克拉拉是俄罗斯人,两人是在苏联和匈牙利青年友好通信活动中成为笔友,继而成为恋人。
两人在布达佩斯初次见面的话题就是“波尔加实验”,自负的拉斯洛高谈阔论:“让我们生6个孩子,我有办法把他们培养成像莫扎特那样的天才”。
拉斯洛对未来设想的热情感染了克拉拉,第一次约会后,克拉拉竟然下了决心,嫁给这个犹太裔的匈牙利人,培养几个天才孩子。
他们的大女儿苏珊1969年出生,3岁时,苏珊有一天无意在抽屉中发现一副漂亮的木头雕刻的国际象棋,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拉斯洛夫妇很快发现,苏珊对棋很有悟性,于是就带她参加各种比赛。
奇迹就这样发生了,4岁大的苏珊竟获得了匈牙利11岁以下组男子冠军,7岁成为女子象棋大师,10岁打入全国女子成人组决赛。
小妹妹们很好奇:
姐姐苏珊在房间里玩什么?
苏珊的成功给了拉斯洛灵感,并真正开始他的实验:让孩子选择国际象棋!苏珊10岁时,索菲亚5岁,尤迪特(现在我们通常称其为“小波尔加”)也4岁了。
拉斯洛运用心理学,把比她们大的苏珊关进一个房间里接受下棋训练,故意显得很神秘。
当时拉斯洛已经给苏珊聘请了教练。
一开始,尤迪特和索菲亚并没有在意,她们两人更热衷于玩毛绒玩具或做游戏。
但有一天,小波尔加发现,大姐总是进房间里做什么,而且房间门紧闭。
聪明机灵的小波尔加问妈妈:“苏珊在房间里玩什么?”这正达到了拉斯洛的首先让孩子产生好奇心的目的。
拉斯洛满脸神秘地跟小波尔加和索菲亚说:“苏珊在里面玩有趣的游戏,你们都没有玩过的游戏。
”
“为什么我和索菲亚不能进入跟她一起玩?”受教语言的妈妈的影响,只有4岁的小波尔加口齿很伶俐。
“学会下棋才能进那里玩。
”拉斯洛故意逗小波尔加。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尽快进到那个房间的渴望,小波尔加和索菲亚几乎同时开始学下国际象棋。
令拉斯洛感到欣喜的是,这两个女儿像大女儿一样在棋上很有灵气。
他逐渐增加孩子们下棋的训练时间,每天训练的时间长达5至6个小时。
拉斯洛运用他全部的心理学、教育知识,设计和训练三个女儿。
他为孩子开列的训练项目多达40多项,每项都包含某种或多种心理素质和能力的训练。
经过如此严格训练的三姐妹,都在棋坛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真的创造了奇迹。
苏珊3岁接触象棋,4岁成为11岁以下组冠军,显然不是培训的结果,实际上到苏珊10岁时她的巨大成功才给了拉斯洛灵感和信心,并真正开始他的实验:让孩子下面的两个孩子也选择国际象棋!拉斯洛夫妇是国际婚姻,子女所获遗传基因丰富,潜质好是无疑的,她们的才能就表现在超强的逻辑思维上,通过拉斯洛科学有效的训练超常发掘了子女的潜能,这就是奇迹的真相。
人本来就可以根据自身独特的潜能找到自己的敏感信息,并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以成就自己,这就是人本主义,小波尔加就是自己找到让自己敏感、痴迷的象棋的,是因材造人,并不是拉斯洛凭行为主义的想象通过强化训练就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变成父母想成为的人,这个实验恰恰说明了人本主义的成功,即只要你按照人本身的潜能去培养人才你就可能获得成功。
超大强度地玩
却从没有让孩子厌倦
但拉斯洛的训练仍然极有价值,因为他的方法是科学的,他不是单纯让孩子在游戏中率情任性寻开心,满足孩子们寻求快感的本能,而是要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玩乐中
培养高品位的情趣,锻炼能力。
借用拉斯洛形象的讲法,就是要“让孩子严肃地玩”,说到底就是系统地玩,深入地玩,超大强度却从没有让孩子厌倦!
看看她们平常在家时一天的安排:“我们早上6点钟起床,7点钟去俱乐部打乒乓球,我们通常会打两到三个钟头的球。
然后回家练棋,有时也见见客人和新闻记者,还要读书、听听音乐。
正常情况下,我们一天下棋5到6个小时。
我们读棋谱、下快棋,也看别人的对局、研究残局。
”
拉斯洛夫妇很强调对孩子的规范,什么事可以做,做到什么程度,什么事不能做,都有明确的规定。
他们在家里管得很严,晚上10点钟就要睡觉。
平常除了报道棋赛的新闻以及匈牙利国家电视台播放的国际象棋讲座,或是与女儿文化学习有关的科教节目外,其他时间是不让女儿看电视的。
只有在出国参加棋赛时,才让她们看外国电影,让她们从片子中多听些英语。
拉斯洛夫妇引导女儿不断扩充她们的好奇心,让女儿每天都有新的目标,而且不局限在下棋方面。
比如,他们不断鼓励女儿学外语、做数学习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苏珊小时候就要负责喂养家中的6只兔子、20只鸽子和1只小狗。
多年以后,拉斯洛夫妇欣喜地看到了三个女儿全都成了国际象棋特级大师。
性格更为温和的老二索菲亚比较早地选择了做一个贤妻良母,个性更突出的老大苏珊和老三尤迪特则成为了国际象棋的传奇人物。
1996年,苏珊·波尔加在战胜谢军之后,成为国际象棋历史上的第八位棋后。
受到父亲从小的培养和引导,老三尤迪特一直在参加男子比赛,而且曾经长时间排在男子前十位,谁都知道她的水平早已超越了所有女选手。
所以,当侯逸凡卫冕棋后之后,她的目标也只剩下了小波尔加。
(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