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8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翻译)

合集下载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4语段综合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4语段综合

考点跟踪突破4 语段综合1.(2016铁一中二模)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读书是长期的一个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

②因此,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

③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

(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请提取第④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人有读书经历。

或:人有经历。

2.(2017·原创)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风筝,(亦称“鸢”)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工匠鲁班发明的。

②古时候的风筝,有的用竹木制成,有的用丝绸制成。

③经过上千年的演变,风筝的裱糊、绘画、扎绑等工艺日趋精美。

④风筝上具有祈福、长寿、吉祥等含义的图案,寄托着人们放飞希望的美好心愿。

(1)第①句标点符号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风筝,亦称“鸢”,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工匠鲁班发明的。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经过上千年的演变,风筝的扎绑、裱糊、绘画等工艺日趋精美。

(3)请提取第④句的主干,并将其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风筝寄托心愿。

3.(2017·预测)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中国和欧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②现在重拾“丝绸之路”,是历史的回顾?还是欧亚区域经济的需要?③丝绸之路,作为大西北的主要旅游路线,经过了十几年的__B__和__C__,基础设施正在__A__,已经成为中国诸多旅游产品中极具吸引力的一条主题旅游线路。

(1)请提取文中画线句子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陕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标准解析)(解析版)

陕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标准解析)(解析版)

陕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粗拙.(zhuō)偏袒.(tǎn)侥.幸(jiǎo)茅塞.顿开(sè)B.雷霆.(tíng)挣.扎(zhèng)禁.锢(jìn)百废待兴.(xīng)C.步履.(lǔ)迸.溅(bèng)疮.痍(cāng)潜.滋暗长(qián)D.喷薄.(bó)哺.育(pǔ)璀璨.(càn)咬文嚼.字(jué)【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妍丽庸碌好意难确持之以恒B.欣尉倾诉酣然入梦杂乱无章C.筹划精炼饶有兴味仗势欺人D.诸候企盼登峰造及绝处逢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

A项中,“好意难确”为“好意难却”;B项中,“欣尉”为“欣慰”;D项中,“诸候”为“诸侯”,“登峰造及”为“登峰造极”。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真正懂得生活(奥秘秘诀真谛)的人往往明了:身在何处并不重要,心在何处则决定了生活的意义有多深远和广阔。

(2)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碌碌无为无所事事麻木不仁);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

【答案】(1)真谛(2)无所事事【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

通过一些近义词辨析的常见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去分析这些词语运用得是否准确、得体。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落红不是无情物,。

2017年陕西中考文言文

2017年陕西中考文言文

2017年陕西中考文言文1. 陕西中考文言文的翻译原文:秦并赵,北向迎燕。

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

使者过赵,赵王系之。

使者曰:“秦、赵为一,而天下服矣。

兹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隙。

秦、赵有隙,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

且臣之使秦,无妨赵之伐燕也。

”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秦王曰:“一夫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

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

臣切为王患之。

”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译文:秦国联合赵国,赵国向北攻打燕国。

燕王听说后,派使臣往向秦王祝贺。

使臣经过赵国,赵王扣留了他,使臣说:“秦国和赵国联合,诸侯都服从。

燕国之所以听命于赵国事由于秦国和赵国联合的缘故。

现在我出使秦国,而赵国扣留我,这说明秦国和赵国有矛盾。

秦、赵两国有矛盾,诸侯就一定不会服从赵国,燕国也不会听命于赵国。

再说,我出使秦国,并不妨碍赵国进攻燕国啊。

”赵王以为说得对,就开释了燕国使臣。

2. 陕西中考文言文的翻译秦并赵,北向迎燕。

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

使者过赵,赵王系之。

使者曰:“秦、赵为一,而天下服矣。

兹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隙。

秦、赵有隙,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

且臣之使秦,无妨赵之伐燕也。

”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秦王曰:“一夫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

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

臣切为王患之。

”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秦国联合赵国,赵国向北攻打燕国。

燕王听说后,派使臣往向秦王祝贺。

使臣经过赵国,赵王扣留了他,使臣说:“秦国和赵国联合,诸侯都服从。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文言翻译与断句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文言翻译与断句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2)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周、隋两朝的晚期(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 (一言会让一个国家灭亡)。 4.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用原文语句回答) 5.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 王曰:“善。”乃.下令……大悦,即.诏…… “乃”为“于是、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 祖发布诏书速度快,行事果断。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 (三)(2016·济南)课外文言文阅读。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 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 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⑤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 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⑥;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之立 教首也哉⑦?”孟尝君曰:“善!”乃弗逐。(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舍人:侍从。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yáo) 鎒(nòu):古代除草的农具。⑤之:这里是用的意思。⑥不肖:没有才能。⑦岂非世之立教 首也哉: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曹沫举起三尺长剑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 3.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必因他人在某一 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这个人。)的道理。

陕西省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19 文言文阅读-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陕西省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19 文言文阅读-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考点跟踪突破19 文言文阅读(概括、探究与感悟)一、(2015·某某)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金山寺(并序)梅尧臣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历绝顶以问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

一草一木,虽未萼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

东小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

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

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某某古籍2006年版)【注释】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

②陟:登,上。

③上方:佛寺。

④山阿(ē):山岳。

⑤萼(è):花萼。

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

⑦羽翮(hé):羽毛。

⑧桡(ráo):船桨。

1.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B.向使/善工摹画C.穷极/山水之趣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所说的没有不同。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傍晚回船,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

3.《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作者(梅尧臣);诗句“山形无地接”与序文中“峰壑攒水上”句的内容相呼应。

4.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作简要分析。

【示例】此句写得好。

写巢鹘不取近山之物,赞扬了它的“义”。

以物喻人,肯定了士人不贪外物,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18 文言文翻译和句式(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18  文言文翻译和句式(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酒肉食物犒劳他,食物非常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
有的。
(2分)
例2:有一个叫张茂先的人双目失明,突然消失了。
一位老人拿好酒果肉来品尝,张茂先看见这位老人冰
清玉洁,特别敬佩。
(0分)
改卷得分点:
1、爽然自失,翻译出“茫然”、“失落” 等类似意思,得1分;如果“爽然”翻错 (翻成爽快、开心等意思),那么即使 出现“失落”等字眼,仍不得分。 2、“饷之”,翻译出“给他吃”、“款待 他”、“招待他”等类似意思,得1分。 3、“非……所有”,翻译成“不是……能 拥有的”、“不是……所有的”类似意 思,得1分。
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译文: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 肯给我啊。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退秦师》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 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
补:补充(省略成分)
▲人名要译成全姓全名。 ▲高考文言文四大省略 ①省略主语 ②省略谓语 ③省略宾语 ④省略虚词【代词(之)、介词(于)】 ▲省略成分要补充并加括号。
高考回眸(2016年)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 鲜洁非人世所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 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 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 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 不知道四季的转换。

【陕西专版】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15)议论文阅读(论点、论据与论证)及答案

【陕西专版】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15)议论文阅读(论点、论据与论证)及答案

考点跟踪突破15议论文阅读(论点、论据与论证)一、(2017·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让文明素养追上现代化的脚步李浩燃①“海星被模死!模型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了!”最近一则微信广泛传播,从一个侧面表明,开馆不足一个月的上海自然博物馆,陷入了喜忧参半的处境。

博物馆受公众热捧令人欣喜,但观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不文明行为,又引人忧虑。

②事实上,“海星被摸死”只是网上持续热议的文明话题的一个新注脚。

从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到成都武侯祠《前出师表》石刻,“路培国”们的“到此一游”刻字,至今没有绝迹;向空服人员泼面、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种种劣行仍然在各种场合上演。

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一些地方出现的当街暴打妇孺现象,更引来群情激愤。

③无论是出境旅游的不良行为被媒体打“差评”,还是公路上的违章驾驶、危险飙车等,许多不文明现象,可说是腰包“鼓起来”、生活“阔起来”后遭遇的社会发展新课题。

搭乘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时代快车,许多人逐步远离了物质匮乏的窘迫,又浑然不觉地陷入了另一种窘境。

“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

”充满诗意的语言,道出了一些人“脑袋”轻于“口袋”、灵魂跟不上身体的尴尬状态。

如果从社会层面来思考,公民文明素养如何与现代化同步,精神文明如何与物质文明比翼齐飞,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

④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关键词汇,“文明”折射国家发展的境界、社会进步的状态,是凝聚当代中国价值公约数的重要平台。

应当看到,文明不仅仅需要被唤醒,更应在制度设计层面体现软硬结合、标本兼治。

日前,继《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近一个月后,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大闹亚航、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等不文明事件的四个当事人被列入“黑名单”,便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惩恶扬善、久久为功,以不断加大的外力强化约束,让放纵自我、妨碍他人、侵害公序良俗的行为付出代价,方能防止“破窗效应”,变压力为动力,促使文明变成公民的行为自觉与生活方式。

【陕西专版】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17)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与虚词)及答案

【陕西专版】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17)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与虚词)及答案

考点跟踪突破17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与虚词)一、(2016·青岛改编)文言文阅读子犹①曰:贫者,士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

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曰“性也”。

然则俭不可乎?曰:吝不可耳。

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郑余庆素吝。

一日,忽召亲朋数人会食。

众皆怪之。

侵晨赴之。

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曰:“吩咐厨家蒸烂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

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

但见每人前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

王罴性俭率。

镇河东日,尝有台使②至,罴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③爨④造成,用力不少。

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

使者愕然大惭。

(原文有删改)【注释】①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

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派出的使者。

③舂(chōnɡ):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

④爨(cuàn):生火做饭。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会:适逢B.众皆怪.之怪:觉得……奇怪C.皆匿.笑强进匿:偷偷地D.乃裂去薄饼缘.缘:边缘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C.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点拨】示例句意:贫穷了不得不节俭,但是节俭的人不一定贫穷。

而:表转折,但是,却。

A:句意:我畅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而:表顺承。

B:句意: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而:表并列。

C:句意:大呼小叫的喊别人过来再给他。

而:表顺承。

D:句意: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富足却不知道爱惜。

而:表转折,但是,却。

与例句相同。

故选:D。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一天,郑余庆请亲朋好友去吃饭,大家一早就去赴宴,结果直到日头高照,郑余庆才出来。

【陕西专版】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5)名著阅读及答案

【陕西专版】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5)名著阅读及答案

考点跟踪突破5名著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这些想法实在大大冤枉了这个可怜的老实人。

为此,我后来对他感到十分歉意。

可是,当时我的疑虑有增无减,一连好几个星期都不能排除。

我对他采取了不少防范的措施,对待他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友好,那样亲热了。

这样做,我又大大地错了。

其实,他和从前一样,既忠实,又感恩,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事情上去。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既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又是一位知恩图报的朋友。

(1)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其作者是笛福(人名);文段中“这个可怜的老实人”名字叫星期五。

(2)这部名著中有不少“知恩图报”的情节,请你简要概述其中一个。

示例一:星期五为了报答“我”的救命之恩,始终忠实地跟随着我。

__示例二:一位英国妇人为“我”代管财产近30年,后来“我”酬谢了她,并长期接济她。

2.阅读下面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节选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导学号:76392025) 保尔又问那女子:“您呢,女公民,您也拒绝干活吗?”但是,霎时间他愣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她。

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

保尔身上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脚上穿着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

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

这正是他的眼睛。

就是这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以前还是她所爱的!世事变化得多么快啊!(1)站在保尔面前的女子是谁?保尔认为她现在有什么缺点?冬尼娅;个人主义,爱出风头,爱慕虚荣,贪图安逸生活。

(2)什么工作使保尔如此“衣衫褴褛”?阴冷潮湿的工作环境使他染上了什么疾病?筑路;伤寒和肺炎。

3.名著阅读。

(导学号:76392026)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__________________。

”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

专题18 文言文翻译(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原卷版)

专题18 文言文翻译(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原卷版)
(2)本司以羡余钱买到数千斤,乞进入内。
(3)所贡余者,悉入私室。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 (4)他物称是。
文段二: 仆 射 李 靖 、侍 中 王 珪 继 至 ,吏 改 馆 宫 御 以 舍 靖 、珪 。帝 闻 ,怒 曰 :“ 威 福 由 是 等 邪 !何 轻 我 宫 人 ? ”
诏 并 按 之 。征 曰 :“ 靖 、珪 皆 陛 下 腹 心 大 臣 ,宫 人 止 后 宫 扫 除 隶 耳 。以 此 按 吏 ,且 骇 天 下 耳 目 。”帝 悟 , 寝 不 问 。 后 宴 丹 霄 楼 , 酒 中 谓 长 孙 无 忌 曰 :“ 魏 征 、 王 珪 事 隐 太 子 、 巢 剌 王 时 , 诚 可 恶 , 我 能 弃 怨 用 才 , 无 羞 古 人 。 然 征 每 谏 我 不 从 , 我 发 言 辄 不 即 应 , 何 哉 ? ” 征 曰 :“ 臣 以 事 有 不 可 , 故 谏 , 若 不 从 辄 应 , 恐 遂 行 之 。” 帝 曰 :“ 弟 即 应 , 须 别 陈 论 , 顾 不 得 ? ” 征 再 拜 曰 :“ 陛 下 导 臣 使 言 , 所 以 敢 然 ; 若 不 受 , 臣 敢 数 批 逆 鳞 哉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福由是等邪!何轻我宫人?”诏并按之。
晋文公出亡,修道不休,得至于飨国。文公于是悯中.国.之微,任咎犯、先轸、阳处父,畜爱百姓,厉 养戎士。四年,政治内定,则举兵而伐卫,执曹伯,还败强楚,威震天下。明王法,率诸侯,而朝天子, 莫敢不听,天下旷然平定,周室尊显。文公于是霸功立,期至意得,汤、武之心作而忘其众,一年三用师, 且弗休息,遂进而围许,兵亟弊,不能服,罢诸侯而归。自此而怠政事,为狄泉之盟不亲至,信衰义缺, 如罗不补。威武诎折不信,则诸侯不朝,郑遂叛,夷狄内侵,卫迁于帝丘。

陕西省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18 文言文阅读

陕西省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18 文言文阅读

考点跟踪突破18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翻译)一、(2015·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

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

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

”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

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

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 【注释】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至有一字穷.岁月穷尽,用尽(2)及.见今人所藏遗稿到,等到(3)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已经(4)得东坡先生数.诗稿数篇,几篇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D.何有于我哉(《论语》)3.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2)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4.翻译下列句子。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欧阳修)改正得极好后,方才拿出来给人看。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5.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作文不惮屡改。

【点拨】本文以白居易、欧阳修、苏轼三大名家为例,说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围绕这一中心来添加标题即可)(用原句或自己语言都可)。

二、(2015·邵阳)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专题18 文言文翻译(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18 文言文翻译(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18文言文翻译——突破高考第13题文言文怎么考你能找出下列翻译的误区吗?1.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译: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叛乱攻打吴起,吴起走到楚王尸体旁边,埋伏在那里。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皇帝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朴素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3.帝阴养死士三千人,散在人间。

译:皇帝在阴间养了三千个死人,散落在人间。

归纳常见八大失误1缺乏赋分点意识,关键点没翻译,非关键点倒翻译。

2直译意识不强,遗漏了对某些词的翻译。

3不灵活意译,生硬直译造成译句生涩。

4多义词弄错意思,翻译不能切合语境。

5搞不清楚特殊句式,翻译不合乎现代语法规则。

6不明了句子的陈述对象,翻译时常遗漏主语。

7不注重理解句中虚词的用法,造成翻译不流畅。

8忽略补充原句中的省略成分,导致译句不连贯。

考题考向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

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了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的全国卷文言文翻译均设置两题,各4分,体现出命题者对文言文翻译的高度重视。

命题特点①以考查实词、虚词为主,考查句式为辅。

②两句翻译,每句字数在15~27,采分点一般为三个或四个。

③句子多为对话句,叙述性的语句备考策略1、2022、2023高考文言实词(词语)这一题型,淡化了文化常识,可以说是民心所向。

题目难度降低,重在基础知识考察,靠的是厚积薄发。

平时训练题目不必太偏太难。

2.回教材细落实。

新高考大方向开始重视教材。

教考结合,题目与教材有一定程度衔接。

2022届、2023届新高考,还是老教材新高考的过渡模式。

随着部编新教材的全面普及与推进,新高考将迎来“新教材新高考”的真正意义上的新高考。

2024届新高考地区课本文言文复习将以新教材为本,课本文言文知识点一定要绵密推进。

【陕西专版】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12)记叙文阅读(词句段的理解与品析)及答案

【陕西专版】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12)记叙文阅读(词句段的理解与品析)及答案

考点跟踪突破12记叙文阅读(词句段的理解与品析)一、(2016·杭州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导学号:76392040)多彩陶碗[新加坡]尤今①莫斯塔尔有个古色古香的老桥区,区内有条街,五光十色,风情万种。

②这天,明艳的阳光泼洒在身上,像金色的香槟酒。

我和女儿,怀着满满的欢喜,慢慢逛,细细看。

丝绸、铜雕、银器、木雕,都是精品。

逛着逛着,女儿突然驻足,炯炯的目光里,有一见钟情的狂热。

③那家店铺,琳琅满目地摆着多彩陶碗。

④每一只碗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像是一幅幅圆圆的卷放着的抽象画,五彩斑斓。

⑤我在碗里听到了音乐,我在碗里看到了故事;我和女儿,一起落入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神秘王国里。

⑥女儿痴痴地看,然后,说:“我要买。

”那语调,有着不容反对的坚毅,有着不容劝说的固执。

⑦旅居伦敦的她,喜欢烹饪,常常在周末邀约好友到家里共进晚餐。

她认为使用这种充满了艺术美的大碗小碗盛放食物,食物也会溢满梦幻的味道。

⑧店主是个好脾气的中年女子,她把多彩陶碗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地上,让我们挑选。

我们母女轻声细气地讨论着,生怕嗓音一大,会把那些精致的陶碗震裂。

每一只碗都极富魅力地展现着自己的风格,或冷隽或柔婉,或朴拙或雅丽,或端庄或奔放;每一只沉默的碗,都在无声地叙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把这样的碗带回家,满屋喧喧嚣嚣的,都是听之不尽的故事。

环肥燕瘦,各有千秋。

此刻,取舍竟是如此困难。

我们拿起又放下,放下再拿起,如此反反复复,几经折腾,终于选定了。

⑨大碗、中碗、小碗,各挑了八个。

⑩沉甸甸的多彩陶碗,非常坠手。

我提醒女儿:“这些碗,不能托运啊,只能手提。

”她露出了“赴汤蹈火也心甘”的表情,说道:“没问题,我别的东西不买,就买这个。

”又问:“妈妈,您为什么不买呀?”我微笑不语。

旅行经年,我早已过了看见奇珍异物就买的人生阶段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看过了,便算是拥有了。

⑪女儿将多彩陶碗一层一层地用报纸包了,千山万水一路上呵护备至地提着返回伦敦,那种如履薄冰的小心,那种溢于言表的兴奋,好似手里提着的是一个初生的巨型婴儿。

陕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考试(含解析)

陕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考试(含解析)

陕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考试(含解析)————————————————————————————————作者:————————————————————————————————日期:陕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粗拙.(zhuō)偏袒.(tǎn)侥.幸(jiǎo)茅塞.顿开(sè)B.雷霆.(tíng)挣.扎(zhèng)禁.锢(jìn)百废待兴.(xīng)C.步履.(lǔ)迸.溅(bèng)疮.痍(cāng)潜.滋暗长(qián)D.喷薄.(bó)哺.育(pǔ)璀璨.(càn)咬文嚼.字(jué)【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妍丽庸碌好意难确持之以恒B.欣尉倾诉酣然入梦杂乱无章C.筹划精炼饶有兴味仗势欺人D.诸候企盼登峰造及绝处逢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

A项中,“好意难确”为“好意难却”;B项中,“欣尉”为“欣慰”;D项中,“诸候”为“诸侯”,“登峰造及”为“登峰造极”。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真正懂得生活(奥秘秘诀真谛)的人往往明了:身在何处并不重要,心在何处则决定了生活的意义有多深远和广阔。

(2)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碌碌无为无所事事麻木不仁);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

【答案】(1)真谛(2)无所事事【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

通过一些近义词辨析的常见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去分析这些词语运用得是否准确、得体。

2017中考(陕西)总复习第4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讲文言文阅读专题二文言句式与翻译(语文)

2017中考(陕西)总复习第4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讲文言文阅读专题二文言句式与翻译(语文)

C.①吾尝疑乎 是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 其间者 . .
(2)倒装句 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
①主谓倒装。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正常语序应是“汝
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②宾语前置。例:何陋之有(《陋室铭》)即“有何陋之”的倒装,可译
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
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③定语后置。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花之隐逸者 ”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④介宾结构后置。A例: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介宾结 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将介宾结构“于市朝”后置。 B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将介词短语后置做状语,原句应
陕西专用
专题二 文言句式与翻译
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是综合考查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读、文言句式 和特殊句子的一种方式。翻译文言文要求准确、通顺。准确是指译文要 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通顺是指译文前后连贯 ,语言流畅,合乎现代汉 语语法规范。具体翻译技巧如下: 1.紧抓关键词
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 ,关键字词如果没有
。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 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一、(2016·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 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 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 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 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 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 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 风者得焉。 (节选自《捕蛇者说》)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0记叙文阅读(线索与情节)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0记叙文阅读(线索与情节)

考点跟踪突破10 记叙文阅读(线索与情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看麦熟刘成章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

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②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

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③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

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

咱关中俗话说“麦梢黄,女看娘”呀!辈辈沿袭。

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

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都是这样。

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④于是,麦黄天,广漠的田野上,村与村的大路小路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

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

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被馨香浸透。

⑤奔着爹,她们在走。

奔着娘,她们在走。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

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丰盈而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

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

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

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

⑥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

她们或者静看半天,或者干脆上前折个麦穗,放在手心把颗粒搓下来,吹去皮皮,数数一共是多少颗,然后挑一颗胖嘟嘟的颗粒,轻巧地扔进红唇,用雪白的牙齿咬咬。

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与虚词

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与虚词

(8)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 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 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 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 动用法。 (9)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如“渔人
2.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
是一个义项。一般来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 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 意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 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如“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 本义产生的。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 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 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4.通假字 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是指
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
,甲字是本字,乙字是通假字。 二、虚词的用法
常见的文言虚词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2.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
3.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而”。
陕西专用
专题一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与虚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跟踪突破18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翻译)一、(2016·黄冈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1~4题。

【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阙.处(通“缺”,中断)(2)属引.凄异(延长)(3)二人对酌.(饮酒)(4)越钱塘,绝.长江(横渡)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C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不能察,必以情D.乙翁欲扶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4.(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二、(中考改编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丁】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戊】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

过晋国,同行者诳之。

指城曰:“此燕国之城。

”其人变容。

指社(祭祀的神社)曰:“此若里之社。

”乃喟然而叹。

指舍曰:“此先人之庐。

”乃涓然而泣。

指垅(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

”其人哭不自禁。

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

”其人大惭。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晋陶渊明独.爱菊故人不独.亲其亲C.微.斯人,吾谁与归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D.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D )A.停数日,辞去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C.此先人之庐 D.咨臣以当世之事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村人问渔人,现代是什么朝代,村人竟然不知道有汉代,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

4.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自身品格高洁。

不同点:陶渊明厌恶官场,辞官归隐,出世思想。

周敦颐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三、(2017·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裴琰之裴琰之作同州司户①,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

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而问户佐。

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②书判。

”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③,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

”琰之唯诺。

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但遨游耳。

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④二百余。

”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

”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以供研墨点笔。

左右勉唯⑤而已。

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

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

”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

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⑥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

②闲:熟习。

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

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

⑤勉唯:勉强答应。

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崇义谓.琰之曰(对……说)(2)同州事物固.系(本来)(3)厉色.形言(脸色)(4)比.四五十案(等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D )A.但以.行乐为事以.其境过清B.略不为.案牍士卒多为.用者C.怪之而.问户佐人不知而.不愠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当余之.从师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裴琰之不听详细情况,只让主办各个案卷事务的人员汇报事情的大概情况。

(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州府的官员都赶来了,围观的人非常多,像一堵墙一样,惊异赞叹的声音不断。

4.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

处事方式不能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可;喜爱游玩,工作漫不经心;为人特立独行。

【参考译文】裴琰之担任同州司户的时候,刚刚二十岁,每天把玩乐当作正事,一点也不关心公文的处理。

刺史谯国公李崇义因怪罪他而去询问户佐,户佐回答说:“司户是达官的孩子,恐怕不熟悉公文的处理吧。

”过了几日,李崇义对裴琰之说:“同州的公务繁忙,司户的尤为突出。

你为何不另外谋求一个京城里的官职去做,没有必要滞留在这里。

”裴琰之只是点头称是。

又过了几日,司户所要办理的公文都堆积如山了。

大家偷偷议论,以为裴琰之不会撰写公文,只会玩乐。

一天,李崇义又召见裴琰之,严厉地对他说,要请示朝廷将他免职。

裴琰之出来后,问户佐:“有多少公文案卷要处理?”户佐回答说:“着急处理的有二百多份。

”裴琰之说:“我以为有多少呢,如此逼迫人!”他命令左右的人在每件等待处理的案卷后面附上十张纸,又命令五六个人给他研墨点笔,左右的人勉强去做了。

裴琰之不听详细情况,只让主办各个案卷事务的人汇报事情的大概情况,他倚着柱子一一处理。

词意奔放,文笔华美,手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写完的纸如飞一般落下。

州府的官员都赶来了,围观的人非常多,像一堵墙一样,惊异赞叹的声音不断。

处理完的公文案卷送到李崇义那里,李崇义一开始还问:“司户会处理公文吗?”户佐说:“司户手笔太高了!”李崇义仍然不认为裴琰之有过人的才能。

等到他看了四五十卷后,发现词句语言更加精彩。

李崇义又惊奇又惭愧,将裴琰之召来,走下台阶向他道歉说:“你的文章写得如此好,何必隐藏锋芒,这都是我的过错啊!”当天裴琰之的声名就震动了全州。

四、(2017·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导学号:)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

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

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好学耽.书(迷恋)(2)由是声誉甚.盛(很,非常)(3)非诸生所及.(比得上)(4)生徒悉.集(全、都)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C )A.十二为.中书学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B.父母恐其.成疾其.如土石何C.常密于.灰中藏火骈死于.槽枥之间D.以.衣被蔽塞窗户无从致书以.观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

他经常偷偷地在灰里藏木炭,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木炭读书。

4.选文描写莹勤奋好学,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映炭夜读;读书劳倦,不觉天晓。

【参考译文】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成为中书的学生,他迷恋读书,日日夜夜地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没能使他停止读书。

他经常地在灰里藏木炭,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木炭读书,用他的衣服和被子遮盖窗户和门,担心漏光,被家里人发觉。

因为这些事情他的名声传得更广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

他还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谈到他都)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是所有学生都比不上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主讲。

学生们都聚集来听,祖莹在夜里读书太过疲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师十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他就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去讲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