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

合集下载

科斯产权定理

科斯产权定理

科斯的产权理论概述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是现代产权理论的奠基者和主要代表, 被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是产权理论的创始人, 她一生所致力考察的不是经济运行过程本身(这是正统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 而是经济运行背后的财产权利结构, 即运行的制度基础。

她的产权理论发端于对制度涵义的界定,经过对产权的定义,对由此产生的成本及收益的论述,从法律和经济的双重角度阐明了产权理论的基本内涵.以马克思对产权的定义为指导,全面深刻地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研究科斯产权理论(主要是"科斯第二定理")的实质和特点。

没有产权的社会是一个效率绝对低下、资源配置绝对无效的社会。

能够保证经济高效率的产权应该具有以下的特征: ( 1) 明确性, 即它是一个包括财产所有者的各种权利及对限制和破坏这些权利时的处罚的完整体系;( 2) 专有性, 它使因一种行为而产生的所有报酬和损失都能够直接与有权采取这一行动的人相联系;( 3) 可转让性, 这些权利能够被引到最有价值的用途上去;( 4) 可操作性。

清晰的产权同样能够很好的解决外部不经济( 指某项活动使得社会成本高于个体成本的情形, 即某项事务或活动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而行为人并未因此而付出任何补偿) 。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科斯提出的”确定产权法”认为在协议成本较小的情况下, 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界定, 都能够经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 因而在解决外部侵害问题时能够采用市场交易形式。

科斯产权理论的核心是: 一切经济交往活动的前提是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人们之间行使一定行为的权力。

因此, 经济分析的首要任务界定产权, 明确规定当事人能够做什么, 然后经过权利的交易达到社会总产品的最大化。

因此完善产权制度, 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和协调与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大的作用。

市场经济需要完善水资源产权, 在保证国家对水资源宏观调控、统筹规划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扩大产权的流转范围, 因此建立产权交易市场是产权制度的客观要求, 产权交易的结果最终将引导水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地区或部门, 流向能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用户。

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

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

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产权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产权理论的涵义,指出了目前国有企业产权方面的主要弊端;最后,将产权理论运用到国企改革,助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标签:产权理论国有企业改革产权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和争议。

建立适合经济发展所需的多样化所有制形式,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中深入研究产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为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关于产权理论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产权经济学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属于自由主义学派。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理论体系基本成熟,形成了企业性质理论、企业产权结构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三个主要分支。

产权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斯蒂格勒、诺思、张五常等,他们大多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当代世界经济学界扮演重要的角色,对经济学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德姆塞茨在《关于产权的理论》一文中指出:“产权的所有者拥有他的同事同意他以特定的方式行事的权利。

”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

”著名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的产权定义如下: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随着经济实践的进行,我国对于产权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两权分离”提法是“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关于法人财产权,《国有企业财产管理条例》规定:“企业享有法人财产权,依法独立支配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

二、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现状1.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模糊在法理上讲,我国国有企业是归全体人民所有,国有资本所有权归全体人民。

而在现实经济关系中,国有资本是“虚置”和缺位的。

同时,在国有企业中,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也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委托—代理关系。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比较分析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比较分析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比较分析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主要的产权理论体系:一种是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另一种是以新制度学派为代表的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1937年,罗纳德阿里科斯发表于英国《经济学》杂志的企业的性质---文是现代西方产权理论产生的重要标志;1960年科斯又发了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标志着产权理论的逐渐发展与成熟。

之后,德姆塞茨,威廉姆森,阿尔钦等人在科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产权理论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

然而,早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科斯之前lOO多年,马克思就创立了科学的、系统的产权理论,并且对产权作了科学的解释。

着名西方学者S 佩乔维奇在他的《马克思、产权学派和社会演变过程》一文中,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及其产权理论,认为马克思是第一位有产权理论的社会科学家。

对上述两种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比较,有助于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摒弃错误思想的干扰,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进一步推进我国的产权改革。

一、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基本内容产权的本质产权,在马克思那里是包括在其所有权概念中的,更准确地说,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就是他的与所有制分析相联系的所有权利理论。

因此,马克思关于产权本质的分析也是在所有制的框架内进行的。

根据马克思对产权的基本解释,产权作为主体对财产客体的归属性、排他性经济权利,绝非仅仅变现人与物或财产的关系,而是通过主体对财产的一定权利而实际上体现着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人和人的关系;产权本身是一种经济权利或经济关系,但其获得法律认可和规范后就取得了法权的形式,前者决定后者;产权与所有制分别处于社会经济运行的不同层面,这就决定了二者各自不同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产权是既定所有制形式下的市场主体在经济行为过程中的权利,所有制的社会性质也就必然地决定产权的社会性质;产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发展变化过程中,产权本身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这又是由所有制的发展变化决定的,而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的。

第三章 市场经济的产权基础

第三章  市场经济的产权基础

4、可分性(divisibility):对特定财产的各 项产权可以分解并分属于不同的主体。 两方面的含义:权能行使的可分工性、利益的 可分割性 可分性不是无限的(技术约束、界定成本约束) 是针对产权的使用、收益、处臵而言的,对一 客体的分解则是财产的分割 产权分解必须在技术上可度量 产权分解与产权合并都是产权配臵的手段 产权的分割(partitioning of property rights)为资源配臵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经学家对产权的定义的特点: ⑴西方学者是从行为权利上去定义产权的,它是人 与物的关系的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⑵与产权相联系的“物”不限于生产资料,甚至可 以超越财产的概念,因此较之于所有权概念,产权 概念在经济分析中的运用领域更为广泛 ⑶产权不完全指所有权。 ⑷只有当两个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发生关系时,才会 出现产权问题。 ⑸产权作为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对财产的权利,是指 一组权利或者说是一束权利,包括所有权、占有权、 使用权、收益权、处臵权等
工厂过滤器 300元
每户安装过滤系统75元 合计450元
不管清污的权力归属哪一方当事人, 双方是否会选择最低的控制污染成本 的办法。 或者说,赋予家庭使用清洁水的权 利或者赋予工厂排污的权利,结果会 有什么不同。
如果法律赋予家庭使用清洁水的权利,工厂将 不得不支付600元的赔偿金,花费300元安装污水 过滤器,或者花费450元为每个居民安装净水器。 在这种情况下,工厂最有效的选择是自己安装污 水过滤器。 如果法律赋予工厂排污的权利,使工厂不必对 居民进行补偿,那么居民则不得不承受污染的成 本。他们或者只能遭受污染付出600元的代价, 或者只能花450元购买净水器,或者选择出资300 元为工厂安装污水过滤器。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 居民将选择最经济的方式,于是他们将选择为工 厂安装污水过滤器。

产权理论

产权理论

一、产权理论的发展(一)西方产权理论的产生发展60 年代以来,东西方学者都对产权理论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产权理论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经济学的焦点和难点。

同时,对于经济活动的实践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方产权理论的奠基人是美国经济学家科斯。

继科斯之后,威廉姆森、阿尔钦、德姆塞茨和诺思等人又进一步研究了产权问题,从而形成了以交易成本为基本概念,以科斯定理为核心内容,以分析产权制度和经济效率之间关系为主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1﹑产权理论的起源在西方经济学中,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最初称作产权经济学派,是主要研究在一种组织或制度下财产权利的界定以及该组织或制度运行的交易费用问题的一个新型的资产阶级学派,本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产权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科斯、艾尔奇安、德姆赛茨、诺斯、威廉姆森等人。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关于产权起源的观点的共同特点是把产权安排和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结合起来,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中研究产权的起源。

在他们看来,所谓产权就是私有产权,所谓产权的起源就是私有产权的起源。

他们的大多数对私有产权持有强烈的偏好,认为私有产权安排对增进资源配置的效率是最为有效的,张五常,诺斯是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

在张五常那里,私有制是最有效的产权安排,而诺斯则进一步认为,欧洲中世纪时代在封建公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私有产权是资本主义兴起的直接根源,是推动西方世界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中世纪以前以封建公约为基础的资源共同占有和利用的封建社会始终处于一种无产权状况。

可见,在他们看来,要研究产权的起源,只能是研究私有产权的起源,换句话说,私有产权是人类产权关系的源头。

诺斯和托马斯认为,私有产权不同于封建制度下领主和君主的权利,后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产权,是通过原始掠夺再层层分解的权利,产权的行使和获得几乎不必付出任何交易成本,而前者是在经济力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这种经济力就是在良好有序的封建制度下迅速膨胀起来的人口压力。

马克思产权理论和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比较

马克思产权理论和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比较

※本 文是 中国人 民 大 学“8 工程 ” 95 校级 公 关项 目( 目编 号 .06 NZ 0 9 “ 权理 论 与 实践 ” 项 20X D 0 )产 课题 阶段 性研 究成 果。
4 — 4

维普资讯
M0DE RN ONOMI ES EC C R EARC H
中的 产权 论 , 以 资本 主 义永 恒 为其 前 提 的 : 马 克 思 主 义的 产 权 理 论 是 建 立 在 生 产 力 决 定 生产 关 系的 辩 是 而
证唯 物 主 义基 础 上 的科 学理 论 , 随 着 时代 的 演进 应 当得 到发 展 。 但
关 键 词 :马 克 思产权 现代 西方产 权 差别 发展
度 对 经 济 发 展 所 起 的重 要 作 用 。 经 济 利 益 问题 作 把 为 产权 关 系的 核心 问题 进 行研 究 。这是 两种 产权 理
剥削 .论证 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存在的不可克服
的 内在矛 盾 以及 资 本主 义必 然 灭 亡 、社 会 主义 必然
论 的共同点 。 由于马克思产权理论 和现代西方产 但
中图分 类 号 : o 42 F6.
文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l 0 — 3 2 2 0 ) 1 0 4 — 3 o 9 2 8 (0 7 0 — O 4 0
马 克 思 的产 权 理 论 和 现 代 西 方 产 权 理 论 都 是 以产权 和法 律 制度 为研 究 对象 的 。它们 都 将 产权 的
本 质 看 成 是 人 与 人 之 间 的关 系 . 调 产权 和法 律 制 强
律 , 劳 动人 民建 立 社会 主 义公 有 制 , 现生 产 力 和 为 实 人 的发 展指 明 道路 ”吴 宣恭 ,99 。为此 , 克思仔 ( l9 ) 马

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与经济制度分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与经济制度分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与经济制度分析在西方经济学中,产权与经济制度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产权是指个人或组织对某种资源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而经济制度是指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遵循的规则和制度。

本文将从产权理论的发展、产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制度与产权的关系等方面对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与经济制度分析进行探讨。

一、产权理论的发展产权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发展始于18世纪的启蒙时代。

亚当·斯密是早期对产权问题进行详细研究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认为,私人产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够激励个体创造财富并保护其创造的财富。

斯密的理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约翰·洛克(John Locke)和大卫·亨利·修斯(David Hume)等。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20世纪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开始对产权问题进行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其中,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提出的“科斯定理”成为产权理论的重要里程碑。

科斯定理指出,在没有交易费用的情况下,资源的初始分配不会影响最终的经济效益,因为通过市场交易,资源最终会分配到效率最高的使用者手中。

二、产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产权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明晰的产权能够激励个体进行投资和创新活动,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首先,产权能够提供安全的投资环境。

保护产权可以鼓励个体将资源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形成有效的生产关系,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其次,产权能够激发个体的创新潜能。

拥有产权的个体可以享受到其创新成果所带来的收益,从而在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推动经济不断创新和提高效率。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产权的不完善或不清晰可能带来经济的负面影响。

产权不完善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真和效率的低下。

例如,在缺乏明确产权保护的情况下,个体很可能会减少投资活动,因为他们无法确保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被侵犯。

此外,产权不清晰也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限制了经济的规模和发展。

西方产权理论结构分析

西方产权理论结构分析

《西方产权理论结构分析》读书笔记《西方产权理论结构》是段毅才于1992年发表在《经济研究》的文章,本文通过对国外关于产权研究的梳理,发现在国外学者中关于产权理论存在关于产权研究方法,范围的不同,也有使用概念的出入,主要包括不确定性,共同财产,产权界定,交易成本这四个概念,另外还涉及所有制这个前提,最后导出一个结论:组织体制的选择问题。

然在在国内关于共同财产这个概念的关注比较少,对所有权和组织体制选择这两个概念争议比较大。

接下来作者详细阐述了关于所有权,产权,不确定性,共同财产,产权界定,交易成本(交易成本I,交易成本II)的概念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西方产权理论的缺陷,最后对西方产权结构进行了图示概括:所有权明确→共同财产→产权界定→选择组织体制。

所有权与产权:产权理论中所讲的“产权”(property rights)是不是指所有权?在英语中,产权和所有权意思相同,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会将这两个概念视为一体,甚至有些学者也会混用这两个概念。

然后西方产权理论中的产权并不是指“依法占有财产的权利”,也不是指对财产进行占有,使用,处置及分配其收益的权利,也就是说产权不是所有权和财产权。

举例说,即使在自己的土地上开枪,惊飞了邻居设法诱捕的野鸭这种行为也是不应该的。

在这里虽然土地和枪的所有权都是很明确的,但是枪的所有者并不应该开枪。

故在这里,问题已经超出了所有者的范围,属于产权的问题。

作者在此初步定义了下产权:指人们是否有权利利用自己的财产去损害他人的权益。

这与所有权(财产所有者支配自己财产的权利)有着明显的区别。

也就是说,在这个例子中土地和枪的所有者没有开枪但同时会损害其他人的权益的权利。

如果非得用所有权概念来定义产权,也只能说产权是“受到时空限制的所有权”,或“所有权受到限制的实现”。

当然这也没有说明是什么力量在进行这种限制,以及限制的结果对所有权又有何种影响等问题。

不确定性与共同财产:不确定性的含义是指交易双方各自在其所有权范围行事,但由于两种所有权范围交叉,各自的界限不确定。

产权理论文献综述

产权理论文献综述

产权制度理论文献综述产权理论是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外经济理论问题研究热点之一,为了理清产权理论的基本脉络需要对产权理论的核心要点加以综述。

一关于产权的定义及产权理论的概述关于产权的定义,可以从西方制度经济学和我国学者关于产权的界定两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西方制度经济学关于产权的定义。

著名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对产权的定义为: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德姆塞茨认为:产权是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受损的权利,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损,因而谁必须向谁提供补偿以使他修正人们所采取的行动。

阿尔钦指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适用的权利。

私有产权是对必然发生的不相容的使用权进行选择的权利分配。

菲吕博腾则认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他们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其次,我国学者关于产权的定义。

经济学家刘诗白认为:财产权简称产权,是主体拥有的对物和对象的最高的、排他的占有权。

经济学家于光远则认为:产权(财产权)也就是所有权,它是某个主体拥有作为财产的某个客体所得到的法律上的承认与保护。

产权是社会认同的经济权利,包括所有权以及在此基础上派生的一系列权利。

它是界定各经济主体权、责、利的内容及边界的范畴,实质是人们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没有产权的社会是一个效率绝对低下、资源配置绝对无效的社会。

能够保证经济高效率的产权应该具有以下的特征:明确性,专有性,可转让性,可操作性。

清晰的产权可以很好的解决外部不经济(指某项活动使得社会成本高于个体成本的情形,即某项事务或活动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行为人并未因此而付出任何补偿)。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科斯提出的“确定产权法”认为在协议成本较小的情况下,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因而在解决外部侵害问题时可以采用市场交易形式。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比较研究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比较研究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比较研究摘要:马克思经济学产权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是两大不同的理论体系。

把两种理论体系进行系统比较,有助于在我国的产权改革过程中坚持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并借鉴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中的有益之处。

关键词:产权理论;马克思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比较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主要的产权理论体系:一种是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另一种是以科斯为首的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

对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有的学者抱有一定的偏见和误解,无视马克思在产权理论方面取得的成就,否认或贬低马克思产权理论。

而对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则采取盲目崇拜的态度,认为只要实行了新自由主义的产权理论就能彻底解决我国国有企业的问题。

其实,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有了科学、系统的产权理论。

著名西方学者S·佩乔维奇在他的《马克思、产权学派和社会演变过程》一文中,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及其产权理论,认为“马克思是第一位有产权理论的社会科学家”。

对马克思产权理论所取得的成就,熊彼特也赞扬“是以穿透崎岖、不规则的表层,并以深入历史事物的宏伟逻辑的眼光来领会的”。

对上述两种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比较,有助于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摒弃错误思想的干扰,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进一步推进我国的产权改革。

一、关于产权的研究目的比较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是以剖析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它通过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手段,揭示资本主义产权制度的本来面目及资本主义制度下产权的本质,说明资本主义产权关系的虚伪性和不合理性,进而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得出其必然灭亡和必然被社会主义产权制度所取代的科学结论。

在马克思看来,所有权无非是建立在物的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私有制反映资本主义制度下一部分人无偿占有另一部分人劳动的剥削实质。

这种不合理的产权关系或所有制有违社会公平,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灭亡和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西方产权理论的目的和任务是要表明产权的内容如何以特定的和可预期的方式来影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研究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研究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研究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研究一、引言产权经济理论研究是现代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它对于理解和解决市场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中作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论贡献,并不断拓展和深化产权经济理论的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历史演进、权益划分、市场交易和制度设计等方面,对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进行综述和分析。

二、历史演进产权经济理论研究起源于19世纪末的西方经济学界,最早的研究对象是土地所有权和劳动力的分配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西方学者开始对产权制度进行深入研究。

在20世纪后期,奥利弗·哈特和道格拉斯·诺斯等学者提出了现代产权经济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产权的属性、划分和保护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

此后,产权经济理论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三、权益划分产权是指对于某种资源或财产所享有的所有权,它决定了资源和财富的分配方式。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研究了权益划分的效率和公平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模型和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内部收益权和外部所有权。

内部收益权是指对资源的使用权,它反映了资源的控制权;外部所有权是指对资源的收益权,它反映了资源的归属权。

权益划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四、市场交易市场交易是现代经济中最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也是产权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

现代西方经济学通过对市场交易的分析,揭示了产权制度对市场效率和交易成本的影响。

产权的定义、界定和保护对于市场交易的成本和效益具有重要影响,相关理论模型如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和产权外部性等,为我们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交易行为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

五、制度设计在现代经济中,制度是实现和维护产权的重要手段。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研究了制度设计对于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率的影响,为有效的制度设计提供了一系列理论模型和方法。

产权制度的设计涉及到所有权的划分、合同法律制度、法律执行机构等方面,这些因素对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经济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一 !产权的定义
产权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范 畴 ! 所以 " 许多学者 # 包括中国的学者 $ 言产权必言 西方 % 根据对马克思产权思想的研究 " 参照西方经 济 学 的 产 权 定 义 "我 们 惊 奇 地 发 现 "早 期 西 方 的 产 权定义与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有许多接近的地方 ! 西 方 现 代 产 权 理 论 的 系 统 提 出 是 在 *% 世 纪 ,% 年代 " 以 #-,) 年科斯发表的 & 企业的性质 ’ 一文为标 志 % 科斯认为 ( 产权是对 ) 物品 $ 必然发生的不相容 的使用权进行选择的权利的分配 % 它们不是对可能 的使用施加的人为的或强制性限制 " 而是对这些使 用进行选择时的排他性权利分配 % *.#/科斯的定义指 出产权是对使用权的选择权 " 这种选择权是具有排 他性的 + 科斯的产权理论最初是从研究外部性 " 即 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性入手的 ! 他在这里 所说的使用权并非单纯指具体物的使用权 " 而且包 括在物权基础上所产生的外部收益或损失的承担 权 " 关注的是对此承担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 分配所产生的不同后果 ! 德姆塞茨和阿尔钦的产权定义则更强调界定 产 权 的 意 义 ! 德 姆 塞 茨 指 出 ,- 产 权 是 一 种 社 会 工 具 " 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们能帮助一个人形成 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 ! 这些预期通过社 会的法律 . 习俗和道德得到表达 ! 产权的所有者拥 有他的同事同意他以特定的方式行事的权利 ! / 这
年出版了制度经济学一书中将市场经济中人们相互间所有冲突和联系的起因都归结为产权交易而交易的有效性取决于交易秩序交易秩序建立的前提则是首先从法律上明确私有产权的排他性法律上对私有产权排他性越肯定产权交易秩序的有效性越强因此与斯密一样奈特和康芒斯都是主张私有产权的年科斯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科斯就外部性市场失灵对传统理论提出挑战强调指出政府管制不是克服外部性市场失灵的惟一手段私有产权下的市场具有克服自身外部性缺陷的功能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无论法律将产权最初分配给谁只要私有产权界定是清晰的产权交易就可以无成本的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而无须政府采取减税或补贴措一定理的意义在于拓宽了市场机制有效性的适用范围使外部性不再成为市场失效的理由因此他说当交易成本大于零时交易双方调整合同协议以致使产值最大化的积极性将会消失至于消失的是哪些积极性要看执行的是哪些法律因为法律决定着必须签订哪种合同才能造成产值最大化的行动而不同的法律原则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判断具体结果如何不能靠直觉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科斯第二定理科斯第二定理实际是说在有交易费用的情况下产权交易不能完全实现帕累托效率人们只能在法定的范围内做有限的调整或者因为调整所需要的交易成本过高而只能容忍现状或者只有改变法律上的规定法律规定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性使科斯第一定理中私人产权市场的作用大打折扣继科斯之后开始有大批的西方经济学家将产权研究的兴趣放在所有制问题上的代表德姆塞茨认为提供外部性内部化的激励是产权在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作用而公有产权边界模糊是许多外部性产生的原因他以土地所有制为例指出共有土地条件下每一个人在实现公有权利价值最大化时所产生的成本和收益不会全部集中于他自身其他成员会为其承担一部分成本或分享一部分收益如过度放牧或过度劳作导致动物存量和土地的丰瘠程度迅速下降的损失是由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分担的个人只承担其中的一小部在德姆塞茨看来公有产权的非排他性是注定要导致公有土地滥用的这就是哈丁所说的公地的悲剧而在私有产权条件下过度放牧或过度劳作造成的后果要全部由私有土地所有者一个人承担为此他必须要考虑未来的成本和收益并确定适当的土地集约化使用程度这样外部性随着产权的私有化就被内部化了当然私有化可以减少外部性并不是说私有产权条件下不存在外部性例如在私有土地上建水坝仍会引起邻近土地水位下降产生外部性为此德姆塞茨进一步指出与公有产权条件下相比私有

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起源于欧洲,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西方经济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关键的理论观点。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角度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包括市场自由、私有产权、分工与劳动价值、竞争与垄断等。

一、市场自由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的核心是市场经济的自由运作。

市场自由的概念源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他认为市场能够自动调节供求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的有效配置。

市场自由的前提是政府不干预市场,让市场自行决定资源的配置、产品的生产和价格的形成。

市场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和契约精神,认为自由市场能够提供激励,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二、私有产权资本主义经济论调的一个关键要素是私有产权的保护。

私有产权是指个人或企业对其所有的财产享有完全控制权和使用权。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私有产权能够激励个人和企业进行投资和创新,因为他们能够在成功时获得回报,并在失败时承担损失。

私有产权还能够提供安全保障,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利用。

三、分工与劳动价值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中,亚当·斯密提出了分工理论。

他认为,通过分工,劳动者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提高生产效率。

分工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并且能够通过贸易和交换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西方经济学家还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的价值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劳动者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得报酬,而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所需的劳动时间。

四、竞争与垄断竞争是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

竞争能够促进效率和创新,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自由竞争能够限制企业的市场力量,迫使其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然而,资本主义经济中也存在着垄断的问题。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几个企业掌握着市场的主导地位,能够通过限制供应或提高价格来获得超额利润。

西方经济学家对垄断提出了批评,并推动了反垄断法的出台。

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

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

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比较分析摘要:产权是构成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元素,是市场交易及有序运行的基本前提。

产权理论主要有两种,即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二者之间虽然有着某些共通点,但差别是根本性的。

本文分别简述了马克思产权理论和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主要线索和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对两种产权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产权;马克思产权理论;西方产权理论;比较分析产权是构成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元素,是市场交易及有序运行的基本前提,产权的界定、结构和安排不仅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的结构和性质,而且影响着该国资源配置及制度运行的成本和效率。

近些年来产权理论研究逐渐融入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1991年、1993年其代表人物科斯(Coase)和诺思(North)先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一、马克思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1.所有制、所有权与产权的含义及关系。

在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中,首先区分了所有制与所有权。

马克思特别强调所有制问题,始终把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他认为,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关系,所有制是一个事实,是一种经济存在。

由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发生,因此,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反映的是人与人的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 广义的所有权指的是一组而不是某一单个的权利,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 即西方经济学提到的产权。

狭义的所有权则指包含于上述的广义所有权之中某一单个的权利。

2.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

马克思在《贫闲的哲学》中指出:“要把所有权当作一种独立的关系,一种特殊的范畴,一种抽象和永恒的观念来下定义,这只能是形而上学和法学的空想”。

马克思认为,财产权是作为财产主体的人对作为客体的财产所拥有,归属于自身而排他的关系,丽这种排他性的归属关系并非简单地只是一种主体的意志关系,而首先是一种经济关系,一种经济权利。

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与治理问题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与治理问题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与治理问题研究产权与治理是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产权是指个体或实体对一种资源或资产享有的所有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

治理则涉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运作资源,以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中关于产权与治理问题的研究,包括产权理论的发展、产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现代治理机制的演变。

一、产权理论的发展产权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

他认为,私人产权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关键因素,通过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激励创新,私人产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在19世纪,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等经济学家进一步拓展了产权理论。

边沁主张,产权应该基于对最大多数人福利的最大化,而穆勒则更加关注权利保护的公正性。

20世纪产权理论的重要发展是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的贡献。

科斯提出了“科斯定理”,认为当交易成本为零时,产权的初始分配不会影响资源的最终配置结果。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外部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权与经济增长产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产权保护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投资活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历史上,一些国家之所以经济发展缓慢,往往与产权不明确或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有关。

西方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 North)在20世纪80年代对产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认为,产权的明确性、稳定性和可转让性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诺思的研究为现代产权理论奠定了基础,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然而,一些学者也指出,过度保护产权可能会导致垄断和不公平的分配。

因此,权衡产权保护的程度是一个复杂而有挑战性的问题。

三、现代治理机制的演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治理机制也在不断演变。

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保护与经济效率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保护与经济效率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保护与经济效率研究(正文)在现代经济学领域中,产权保护与经济效率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和研究。

特别是在西方经济学中,产权保护被认为是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中关于产权保护与经济效率的研究,并分析其对现实经济的启示。

在西方经济学中,产权保护被视为法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产权是指个人或组织对某项资源或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而产权保护则是指社会对产权的法律保护和承认。

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经济主体对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情况,进而影响经济效率的提升。

西方经济学家们从不同角度对产权保护与经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中,诺斯(Douglas C. North)提出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这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诺斯认为,产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较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下,个体和企业将更加积极地从事创新和投资活动,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经典模型和理论也强调了产权保护对经济效率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奥尔森(Mancur Olson)的集体行动理论中,产权保护被视为促进个体和组织之间合作的基础。

只有在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个体和组织才会愿意参与到经济活动中,从而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率。

此外,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实证研究也证明了产权保护与经济效率之间的正向关系。

例如,沃尔迪奇(Robert W. Vishny)和卡茨纳尔(Andrei Shleifer)等经济学家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研究发现,产权保护程度较高的国家往往具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和投资水平。

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产权保护对经济效率的积极影响。

然而,虽然西方经济学中的研究普遍认同产权保护与经济效率之间的正向关系,但对于具体的产权保护政策和措施的讨论却存在较大争议。

尽管一般认为完全程度的产权保护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升,但有些学者认为,在特定情况下强制性产权保护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和市场失灵的问题。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研究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研究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研究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研究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发展进步与产权经济密不可分。

产权经济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石。

本文将介绍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产权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产权经济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古典经济学。

当时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创造财富”的理论,这种理论将个人努力与财富创造联系在一起,为个体所有的产权提供了积极保护。

19世纪的新古典经济学进一步推动了产权经济理论的发展。

马歇尔、瓦尔拉斯等经济学家提出了供需曲线和边际效用等概念,强调了资源配置优化与效率提升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将市场竞争视为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主要手段,进一步强化了产权的保护与引导作用。

20世纪的新制度经济学为产权经济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科斯、诺斯等经济学家强调了制度环境对产权安全与效率的影响,提出了“契约成本”与“交易成本”等概念。

他们认为,通过建立透明、稳定的法律制度和良好的交易机制,可以有效保护产权,促进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的均衡和效率。

二、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1. 产权的内涵与属性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认为,产权是指个人或组织对某项资源或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等权利。

产权的完备性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

2. 产权的保护与引导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强调,保护产权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前提。

只有当个人或组织对其拥有的产权具有充分的保护,才能激发其进行创新、投资与生产,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与创造更大的产出。

3. 产权的变迁与调整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制度环境变迁,产权也会发生变化和调整。

私有产权和公共产权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的转变,以及产权结构上的重组与调整,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实现资源配置都具有重要影响。

4. 产权的制度安排与治理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强调了良好的制度安排与治理对于产权经济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
作者:丁尚书
来源:《商情》2016年第51期
【摘要】产权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由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决定。

它的实质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产权理论中有些先进的思想理论对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权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文从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定义和理论观点出发,结合国内外大家的学术观点进行整理,试图对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做一个系统的概述。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
近年来虽然产权理论的身影在一些关于西方经济学的论文中时常能够看到,但是特意对产权理论做详细研究的关于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论文并不多见。

许多论文从一个微浅的层面去探讨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或者只是从产权理论中的其中一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和叙述。

本文想要在基于国内外学术大家在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上研究理论成果,通过对西方经济学中产权理论的脉络分析,来详述西方产权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
一、产权的定义及类型
(一)产权的定义的界定
产权在西方经济学中定义究竟是什么,纵观整个经济学界也只是有些模糊的概念。

只能从一些现代产权经济学家代表人物对产权概念的不同论述中来进一步了解其真正的定义。

在西方经济学定义中,我们不能把产权和所有权简单的归集在一起,也就是说产权并不等同于所有权,这一结论为研究现代产权理论提供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是我们研究现代产权理论的一个前提条件。

在英语的语法中,产权和所有权的语法和定义都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复数的形式,后者是一个集合名词。

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曾在他的著作《企业,市场与法律》中对产权和所有权区分做过精妙的阐述和举例,他指出产权是有所选择的所有权,这种选择权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明显的使用范围。

有关学者也将产权定义为一种在社会强制力保证下的权利。

(二)产权的定义
通过以上对产权定义的探讨,可以把产权的定义概括为以下5点。

(1)产权是通过国家强制力,社会风俗习惯以及道德观念来实施的一种权利。

这些统称为社会强制力。

它是产权能够顺利实施的保障和前提。

(2)产权是一项权利,它为人们区分受到好处和受到损失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界线和定义,因而它的外部关联性很强。

这就出现了针对损失者和受益者如何补偿和索取的问题。

(3)产权的载体为某种物品。

可以直观地反映资源所有者的某项经济利益权利。

(4)产权并不等同于所有权,这点上面的一些观点已经进行了论证。

所有权所指的是某项资源所有者有随意自由处置自己资源的权利,而产权本质上可以看做是一种行为权。

即它对人们的具体行为作出了明确的规范。

(5)产权是两种平等权利之间的责任,权利以及利益的关系。

从而也反映了市场交换的实质就是两中平等权利之间的交换。

(三)产权的类型
西方学者将产权的类型分为以下三种:
(1)私有产权,是指财产的权力属于个人,并且私人有权自由选择其财产的用途而不受其他人的影响。

但要明白私有产权并不是私有财产,因为产权是一种权利而不是所有权。

(2)共有产权,是指财产的法律角度上看的话权利属于公共,公共体内每一个成员都享有这些权利,但仅限于公共体内部成员。

共有产权与私有产权不同,并不具有排他性,即公共体内每个成员都公平地享有这些权利。

并不能排斥他人。

(3)国有产权,是指产权所有者是国家。

行使权利者是国家。

二、产权的结构和功能
(一)产权的结构
产权结构是指构成产权的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一些关联性,不同产权的主体有着不同的分布情况。

产权结构的划分一共有以下三种:
(1)产权的权能结构,若是把产权当做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就可以把这个个体视作一种权利,其中个体是由不同的权项构成,这些权项既可以分布同一个个体中,也可以分别分布在不同的个体中。

(2)产权的微观结构,是指不同产权个体内部权能排列组合状况。

(3)产权的宏观结构,是指全社会和个体产权之间的一些联系。

(二)产权的基本功能
(1)外部性的内部化,经济学家德姆塞茨在《关于产权的理论》作品对这一功能做过理论解释,指出产权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帮助一些外部边缘地区逐步走向内部化。

产权之所以具有这种功能,是因为明确和界定产权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产权的激励和约束功能,是指产权只要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因为只有在正常的社会中,人们之间需要进行交换活动,在交换过程中人们才会具备产权意识,才会互相承认和尊重产权。

从这里我们可以把产权看做是一种社会工具。

它对个人有着很好的约束作用,约束个人的自利行为,保证社会秩序的规范。

(3)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主要受到产权的排他性的使用权、让渡权和收益权三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排他性意味着只有该项资源的所有者才能使用这项资源,除此之外任何个人在没有所有者的同意下都不能使用这项资源。

在产权的排他性下,所有者可以通过可让渡权来决定自己财产的用途,通过赋予他人使用一部分的权利,他可以从中获取剩余价值,这就体现了产权的收益权,但是同时就需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任。

在这一前提下所有者就想要争取将自己的资源发挥出最优的效果,投放资源时就会更加的谨慎。

同时在使用产权让渡权时也会选择让渡给一些能人之士,这样就起到了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了。

(4)产权的收益分配功能,是指产权的每项权能代表着一项利益,你可以从中获取收入,或者还可以将权利转换为实物,供人们使用来获取收入。

所以产权的界定也必定是利益的划分。

虽然在产权的初期对资源的配置功能并不明显,但是对收益分配的功能和作用特别明显。

三、总结
通过对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同马克思产权理论有许多相近的地方。

我们可以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中产权理论中的先进的科学理论成分,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通过马克思经济理论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权制度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但不能对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盲目推崇,要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和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