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对袁世凯评价变化的分析
试论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
试论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季高,号隆勋,河北省霸州人,祖籍始兴(今广东省始兴县),清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他曾参与许多中国历史事件,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八国联军战争。
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了辛亥革命服务于中华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地位较高的中华民国元首。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人物,袁世凯的形象一直备受争议。
在日本的认识中,袁世凯也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人物。
在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和学术著作中,袁世凯的形象如何呈现,我们将在本文中进行探讨和分析。
在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中,对于袁世凯的认识一般是比较客观和中立的。
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在介绍袁世凯时,一般会直接陈述他的主要政绩和历史地位,而避免过多的评价和评论。
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会介绍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及他在北洋政府中的执政经历等。
这种对袁世凯的客观介绍,有利于日本学生和读者了解中国历史,也有利于日本与中国在历史问题上进行客观的交流和对话。
在日本的学术著作中,对于袁世凯的认识也是多样化的。
一方面,一些学术著作会对袁世凯进行积极的评价和肯定,认为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学术著作会着重介绍袁世凯的治国理念和政治实践,认为他曾努力推行改革,力图振兴中国。
也有一些学术著作对袁世凯的统治进行批评和质疑,认为他在权力上的过度集中和政治手段上的专制倾向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这种多样化的学术观点,有助于丰富人们对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也有利于促进学术界的对话和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学术界和公众对于袁世凯的认识也受到了历史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日本与中国的关系紧张时期。
在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时期,袁世凯的形象曾经被日本的宣传工具所歪曲和利用,袁世凯被描绘成一个卖国贼和傀儡统治者,以便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提供借口和合理性。
这种对袁世凯的负面宣传和评价,显然是与其真实的历史地位不符的。
对袁世凯的评论
对袁世凯的评论袁世凯在历史中,总被认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卖国贼,而且因为他的告密导致了戊戌变法失败。
然而,历史的真相真的如此吗?戊戌变法中袁世凯的告密是关键情节,传统的说法是:因为袁世凯告密而导致失败。
但当我们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不是袁世凯的告密,而是维新派和顽固派斗争的恶果。
1898年9月20日,袁世凯乘乘坐上午11点40分的火车返回天津,回到天津时,已经是傍晚了。
所以袁世凯到荣禄府上告密,应该是在20日的夜里,荣禄知道这一消息之后,不可能当天夜里就赶到北京颐和园告密。
因为当时北京、天津之间的火车通行不是很久,由于技术的因素,火车只能在白天行驶,没有夜班车。
但慈禧太后是在21日的上午发动政变的,可见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是早有预谋,并不是因为袁世凯告密引起。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在前,袁世凯知道慈禧太后发动了政变,为了自保,而告密在后。
其实袁世凯当初这样做也是情理之中,当时的叛变之罪,并不是危及他一人的性命,而是要殃及九族的。
如果袁世凯当初没有告密,可能他的子子孙孙都一夜之间相聚黄泉路上了,袁世凯为了保全自己的子子孙孙,这样做我们也不应该对他有太多的责备。
谁都不想自己断子绝孙的啦!我们应该客观的评价袁世凯,每个人都有功与过,我们不应该只记得人家的过,而忽略他们的功。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意识到现代军队的重要性,于是任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镇编练新式陆军。
袁世凯没有辜负清政府的期望,他以德国和日本模式训练出中国第一支现代化部队,全国瞩目。
袁世凯以此为基础,逐渐练出一支精锐的、现代化的国防陆军,有名的北洋六镇,以及与这支国防军有关的各项措施,如“保定军官学堂”、“军械学堂”等,都是袁氏一手创办。
袁世凯对军队的要求很高:首先要军容壮观,新军的士兵一律要160厘米以上,士兵的身高水平相当与欧洲军队二战时期的身高水平。
其次,军队的装备要近代化,新军的武器装备一律从外国购买。
再次,他重视人才建设,建立了炮兵·步兵,骑兵德文等行营武备学堂,聘请德国军官担任军队总教习。
袁世凯的评价
长期以来,பைடு நூலகம்史教科书告诉我们,戊戌六君子的血染红了袁世凯的顶戴;小站练兵使他获得慈禧和荣禄的青睐;山东巡抚任上剿杀义和团更使他飞黄腾达。然而,性格决定命运,袁世凯的锋芒早在二十三岁时便已锐不可当,他发迹的地点不在中国,而在朝鲜。
在中国近代史上,袁世凯似乎已是盖棺论定的人物。一个世纪以来,史学界众口一词,对他均持否定的评价,“窃国大盗,一世奸雄”即足以涵盖袁世凯的一生。然而,人性是复杂的,一百年前的社会环境也是复杂的,北洋集团影响和左右了清末民初三十多年的政局,对其核心人物袁世凯的评价并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便能概括的。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传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传——袁世凯(班级:140604 学号:3114001723 姓名:余志豪)关于对袁世凯的评价,早在建国前就有陈伯达的《窃国大盗袁世凯》一书问世,此书一出,便奠定了袁氏的历史定位问题,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前,袁氏的脸谱逐渐固定成了一个极其反动和违背民心的政客和暴君的形象。
陶菊隐在《北洋军阀统治史话》中提到“袁世凯生前死后至今的一个世纪中,是一个一直受人唾骂的人物。
他出卖维新志士,资产阶级维新派骂他;他在山东镇压义和团,农民及下层劳动人民骂他;他逼宣统退位满蒙贵族骂他,骂他是奸雄,是曹操一类的人物,要和他拼命,甚至要干掉他;他残杀国民党人,扼杀民主制度,国民党人骂他;他背叛民国,帝制自为,更遭到全国人民的痛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继续骂他,认为是以他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是中国近代史上继往开来、臭名昭著的一个封建军事集团,他上继曾国藩、李鸿章等出卖国家和反人民的罪恶事业,又替蒋介石政权提供了军事独裁的可耻榜样。
”[③]如此的骂声一片,袁氏可谓是死后难安也。
傅德华在《台湾袁世凯研究概述》也提到这个问题,“仅从上列部分专著的书名及论文的篇名用词,如:…袁氏窃国‟、…一代枭雄‟、…中国近代史上翻云覆雨的政治人物‟、…民国叛徒‟、…现代化的保守人物‟等,不难发现台湾学术界对袁世凯的一生的评价基本上是否定的。
”[④] 台湾学界如此,大陆的各种出版物中也是一样的基调,尤其是在普通老百姓的口头上,袁氏的名声也是很臭的,拿本人为例,别人动辄骂我的时候总是会带上“你个袁大头”之类的话,我听了也很有点不快之感。
从侯宜杰在《袁世凯评传》的一些叙述中,我们看到袁氏的一生是怎样被描述的,书中的内容提要,“独夫民贼袁世凯是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反动政客。
本书引用丰富而确凿的史料,对袁氏反动的一生作了全面的叙述,深刻的分析,科学的评论,淋漓尽致地显露了袁世凯的卑鄙行径、阴谋诡计、狡诈性格。
”[⑤]可见袁氏在人们所能见到的读物中是什么样子的,他就是一个刻在模子里的反动的人物。
评价袁世凯
袁世凯,一个带着中国经历世纪转折点的政治人物,一个有人说他是“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也有人骂他是“窃国大盗”,无论过去还是当代对袁世凯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袁世凯?一、首先,我们来看看学界对袁世凯的三种评价1、梁启超认为袁世凯“以个人利害为本位,而不知国家社会为何物”,说袁世凯以虚荣为性命,靠谎言和权术进行统治。
同时袁世凯不是一个政治家,而是“国中极恶之极恶和最糟糕的统治者”。
2、中科院历史研究员通过对袁世凯的一系列研究,最后给他的评价是“冲击了封建制度,以卓越的远识将中国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世界潮流合拍,所以功大于过矣”。
3、写了大量关于北洋人物著作的郭剑林认为,袁氏北洋政府“政治上的宽松政策,促成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代新文化大师脱颖而出,他是一个完全可以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通过学界对袁世凯的评价可以看出,对袁世凯,学界有“否定论,功过论,和肯定论三种。
或许不同的人按照不同的标准或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袁世凯有着不同的评价。
所以我们不能贸然说他们的评论对不对,只能说袁世凯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学界对于他有任何评价都不足为奇。
二、其次,我谈谈自己如何评价袁世凯;袁世凯作为一个经历时代转角和身披多件衣服的人,他身上有着太多的争议,作为一个具有现代先进思想的政治家却逃脱不了帝王专制的诱惑,这是他的悲哀之处。
但是他毕竟为中国的近代化有过很大的贡献,所以也不能一刀切。
所以我的评价方法是,“不论功过,不说好坏,辩证史实,就事论事,只说对错”1、辩证史实,正确看待:(1)对于袁世凯负面影响的一大事件就是“戊戌告密”,现代考证袁世凯是在政变发生后为自保才告密的,并非事前告密。
但是他毕竟使事件扩大了。
(2)签订二十一条,这上边袁世凯也尽力减轻了中国的损失,并且没有全部接受。
但是,他毕竟让中国的主权受到了损害。
这两件事是相对争议比较大的,辩证史实,历史对袁世凯虽然有点冤枉,但他必须对那些事承担主要责任。
对袁世凯戊戌告密问题的回顾和反思
诸 军 , 其 防变 。” 谕 。
此外 . 天石考 察 了详尽 记 杨
载 戊戌 政 变前 夜谭 嗣 同夜访 袁世 凯 的核 心史 料——
本 文就 学术 界关 于袁 世凯 在戊 戌 政变 中的告 密
袁世 凯《 戊戌纪 略》 认 为情节较 为可靠 。《 , 戊戌 日记 》
的最直接 原 因。
费行 简 《 慈禧传 信录》凯 ) 天 津告 密 于 禄 , 奉 帝 手 诏 , 锢后 杀 ( 至 谓 令
禄 。 大惊 日 :子 意 云何? 袁 世凯 日 :特 以告公者欲 禄 ‘ ‘ 破奸谋 , 慈圣耳 。 禄感 极 , 卫 即嘱世 凯守津 , 自乘火 而 车微服 入京 , 奔颐 和园告 变 。 因袁世凯告 密语 . 大震 后
、
袁 世 凯积 极 主 动 告 密
全 皇上 , 以安天 下 。 未竞 , 语 叶祖人 座 , 文亦来 , 佑 外侯
至 二鼓 , 得 问 , 不 只好先退 晚餐 , 以 明早再 造 详谈 。 约
次 早 荣 相枉 顾 , 以详 细情 形 备 述 , 相 失 色 , 呼冤 荣 大 日:荣某 若 有丝 毫 犯上 心 , “ 天必 诛 我 , 来屡 有 人来 近 津通告 内情 ,但 不及今 谈 之祥 。 ” ]-4 人商 量许 [55 两 35 5-
久, 荣相 回署 , 复约佑 文熟商 。事 晚 ,荣 相折简来 招 , “ 杨 莘伯 在坐 , 出示训政 之 电 , 已 自内先 发矣 。” 业 [ 1
说 法 .将其 分为 积极 主动告密 和消极 被动告 密两 类 . 并 分别进行 回顾 . 反思袁 世凯 没有成 为历史 上 的正面
再论袁世凯的评价问题
再论袁世凯的评价问题作者:宋芳昌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6年第10期甘肃临泽县第一中学(734200)宋芳昌[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绝大部分历史教师习惯于让学生接受性学习。
依照教材讲结论,或按教师的认知水平去理解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
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历史选修4的学习,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对袁世凯这样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做出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袁世凯客观评价研究性学习[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85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
但现行教材对袁世凯的活动表述有限,对其评价为:“他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代表人物,是他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记这些结论,而应该结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用不同史观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一、袁世凯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功之人就袁世凯的一生而言,在政治上能积极投身清末的新政,尽管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它顺应了时代潮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在他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实行的责任内阁制体现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对反封建专制具有进步作用。
在经济上,袁世凯提出重农、重工、重商“三重”思想,并将三者并重加以大力倡导和实际发展。
为此他扶持像周学熙这样的工业企业家,使民族企业进一步发展来增强国力。
所以,袁世凯在中国经济近代化方面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在军事方面,袁世凯对清末巡警制度的创立功不可没,他一手编练的北洋新军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军队。
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要看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从袁世凯在晚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的贡献看,他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功之人。
二、对袁世凯的主要活动要客观、一分为二去评价1.关于“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中的告密问题”关于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中是否告密的问题似乎不用再去争论。
公正评价袁世凯
积极倡导出国留学、游历
留学在清末已形成了一种潮流。深重民族危机,使许多有志之士如梦初醒,他们纷纷出国以求“开新耳目,拓其心思,张其能力,他日兴国救民,免为奴隶之惨”。一些具有近代意识王公大吏也开始重视留学教育。1896年,清驻日公使为便于使馆业务需要,派人到国内招募学生13人到日本学习,成为中国第一批留日学生。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也陆续选派过学生出洋留学。1901年8月,清政府发布上谕:“前据湖南、湖北、四川省选派学生出洋留学,用意甚善,著各省督抚,一体仿照办理”。
袁世凯兴办新式教育,目的还是为了中国富强。如果袁世凯活到了现在,并仍任政府高官,仅以他的用自己每月工资的三分之一来资助学生一项,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希望工程”的先锋、领导干部兴办教育事业的模范了。这样的干部,与贪教育经费、关心自己的情妇重于关心失学儿童之官相比,谁好谁坏呢?谁更关心国家的未来与发展呢?
袁世凯资料
袁世凯资料公正评价袁世凯对政治人物,与其追究其道德,不如认真关注他在制度建设上的取向和作为,那才是影响深远的东西。
史学家们大都会同意,在大清帝国袁世凯是个颇为前卫的人物。
从1895年开始的变法维新运动中,他是强学会的支持者,严复的朋友;除了小站练兵成绩突出外,所上奏章,谈论国事也颇有见地。
进入20世纪,身为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推行新政成绩最为显著。
大清王朝最后10年推行新政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废除科举,实行新的教育制度。
促使朝廷当机立断,在1905年开始永远废除科举的就是袁世凯和张之洞。
而兴办学堂最多的也是他所管辖的直隶(今河北省)。
他的精明之处还表现在吸取过往改革受制于原有官吏而失败的教训,非常重视“开官智”,把现有官吏的重新培训摆在突出地位。
在政治体制改革和建立新的社会管理体系方面,直隶也走在全国前列。
全国首次地方选举是1907年的天津市政选举。
这是他努力推行的地方自治运动的成果之一。
义和团事件后,规定中国不准在天津地区驻军,精明的袁世凯训练三千警察进驻这个地区,维护了主权和地方治安。
用警察取代衙役管理社会治安,应该说是一个进步。
在经济领域,发展工商企业也用力很勤,成绩显著;有的项目至今仍在继续发挥作用。
中国人今天仍热情传颂詹天佑修京张铁路的功绩,但往往不了解这条铁路的决策、资金筹措,包括决定用中国人和中国资金修建等等主要是袁世凯的功劳。
一位美籍华人史家说:“它(京张铁路)是由袁发起、提出和取得的惊人成就。
”以往史学家认为袁世凯是被政治错误埋葬的。
但即使在政治领域,也有许多事件是值得推敲的。
一是袁世凯的称帝问题。
他的称帝是君主立宪,是有别于封建的帝制的。
他是参考了当时比较强大的英日等国的国体。
二是签订21条。
随着日本等国一些档案的解密和观看袁世凯签订21条的手迹及签订21条前后他的言行,袁世凯在此事件中是没有大错的。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唯一能作的,也就是用艰苦的谈判,来换取一些对自己国家有利的条件。
袁世凯评价问题研究综述
对袁世凯评价研究概况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尤其是进入80年代,随着思维方式的进一步灵活,研究视野的不断开阔,一些学者对袁世凯作了新的认识和评价,他们对辛亥革命前期的袁世凯,尤其是他在经济领域的贡献,给予了较多的肯定。
对于他晚年称帝、逆历史潮流而动,论者仍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袁世凯的研究逐渐变得丰富起来。
一、关于袁世凯的总体评价问题对袁世凯的总体评价,早期学者多认为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个伪装维新的封建专制主义者”,辛亥革命后他“抢夺了清政府的一切权力,巧取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职务”,上台后“不择手段地加强个人权力,破坏法制,追求专制独裁,并悍然恢复帝制,终于招致败亡”。
近些年来,对袁世凯的评价,学者有不少共同之处。
如:有的学者认为他在中国军队近代化、清末新政中以及在推翻清王朝统治起了积极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袁世凯一生在许多方面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了一些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
其晚年,逆历史潮流而动,自取灭亡(张华腾、苏全有《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也有学者指出袁世凯在政治上反动,但在某些方面,主要是经济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
唐洁在《乱世奸雄袁世凯》一文中这样评价:“无论说袁世凯是奸雄也好,枭雄也罢,不可否认他辛亥前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武昌起义后迫使清帝退位,也遵循了时代的潮流。
如果当时的中国不是出于外强觊觎的严重形势下,革命党避免干涉而急于稳定大局,总统的位置可能就不会轮到袁世凯来坐。
”袁世凯是“旧时代的产物,尽管披上支持共和的外衣,骨子里仍然抱着皇帝梦不放,将个人名利之于民族大义之上,只能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
二、关于袁世凯与戊戌告密问题过去长期以来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袁世凯告密是政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近年来主要出现三种分歧,一种认为袁世凯告密引起政变,一种认为袁世凯虽告密,政变另有原因,一种认为袁世凯告密是在政变之后。
学术界对袁世凯评价变化的分析
学术界对袁世凯评价变化的分析一、研究背景近些年来学术界对其评价不一,早已不是像教科书中的一个窃取革命果实的纯粹负面人物了。
回溯历史,对袁世凯的评价更是有其阶段性,有不小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内容袁世凯的一生经历;学术界对于袁世凯的评价;分析不同评价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
三、研究方法通过查找不同文献全面的了解袁世凯的一生;查找学术界在不同时期对其不同的评价,同时根据观点分类;分析不同观点的关系,尝试找到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并得到影响历史人物的主次因素。
四、研究结果第一部分:评价的变化1.民国时期。
时代背景:反帝反封;中国变革;国民觉醒;外强欺辱。
在辛亥革命前后,革命的浪潮在中国势头正劲,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已成国家观念,是大势所趋。
但袁世凯称帝,就是逆时势而为,给历史开倒车了。
当时的条件,是不容许中国再有皇帝出现的。
袁世凯此举,必定要失败,在当时更是遭举国声讨。
这个时期对袁世凯的评价,自然都是完全否定和负面的。
梁启超认为,袁世凯缺乏现代国家观念、法制观念薄弱、专制成癖、骄慢自大、任用小人,只能算是“中世史暗黑时代东方式之怪魔的人物,而绝非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中有价值的人物”。
2.新中国初期。
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思想政治化;文革对知识分子的破坏;此时袁的形象仍为纯粹负面人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学术氛围是极其僵化的。
当时的学者们教条一般地解释与批判历史。
袁世凯包括国民党都被扣上了“反革命、反动派”的帽子,其为中国近代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被一概忽视。
陈伯达认为,袁世凯是“反动派为要更有效地集中力量来绞杀中国的前途”而锻造出的一个“不平常的人物”,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结晶,一个集中的黑暗影”李宗一认为,袁世凯“是一个背信弃义、食言自肥的封建暴君,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卖国贼”,“其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被抛入历史的垃圾堆”。
3.20世纪80年代至今。
时代背景:改革开放;思想开放;重视文化。
重评辛亥革命前期的袁世凯
重评辛亥革命前期的袁世凯袁世凯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史学界对他的千秋功罪,在总体上已有所定论。
但是总体上的定论,并不能代替具体问题的分析和判断。
辛亥革命前期的袁世凯,是否罪大恶极,无功可言?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商榷,笔者略表管见,求正于同仁。
一、历史疑点武昌起义后短短半年,袁世凯由在野官吏,一变为清廷内阁总理,又一变成为民国总统。
这种戏剧性的变化给史学工作者带来了困惑,这颇似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大革命,让一个小丑坐上皇位一样,成为历史之“谜”。
法国的“谜”马克思解开了。
人们在解袁世凯之“谜”时,认为“谜”底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简略为“窃国”二字。
笔者认为这个结论太简单了把“窃国”结论与历史事实相对照,便会发现一些疑点。
第一,袁世凯如何成为清廷内阁总理的呢?1911年清王朝统治风雨飘摇,起用袁世凯的论调愈加高涨。
内阁总理奕劻、协理徐世昌和那桐9月上奏辞职,希望袁氏出山掌政:“其才胜臣等十倍,若蒙特予起用,必可宏济艰难。
”(《辛亥革命回忆录》(六),第325页。
)武昌起义后,更多的人要求“启用袁世凯统兵平乱”(《神州日报》,1911年10月14日。
)。
袁被当做清朝的救星,又致电又派人,催请他出山,清廷从10月14日到26日连发七道谕旨。
先任袁为湖广总督,再任命为钦差大臣,又任命为总理大臣。
相比之下,袁世凯却显得行动迟缓,先以“足疾未愈”辞,后提出山条件,直到10月30日才动身离开彰德。
迟缓并非仅仅为了讨价还价,更主要地是他“颇为踌躇不能自决”,有人记载袁“昼夜环室中,状类发狂,每阅一电,时而喜,时而怒,时而忧,虽家人莫测其意”(《袁世凯轶事续录》,上海文艺编译社,1916年版,第34—35页。
)。
最后在清廷一再催请下,在朋党一再敦促下,袁才决定出山,接受任命。
袁所以愿“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为的是报复三年前被黜之辱,又可在争夺权利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袁所以能得到清政府大权,可以说是“时势”造就了这一“奸雄”。
袁世凯的一生功与过该如何评定
袁世凯的一生功与过该如何评定?评价袁世凯袁世凯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一直以来对于他都是褒贬不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客观的来评价袁世凯呢?袁世凯的一生功过又该如何判定呢?在这里小编认为袁世凯的一生还是功大于过的。
先说说袁世凯的功绩,首先早年的时候他在朝鲜强势的反抗日本的侵略,维护朝鲜的稳定(当时朝鲜还是清朝的属国)而且后来在回到清王朝之后,袁世凯积极参政,在清末时期的政治文化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贡献,他参与并且主导了科举制度的废除,促进了中国新式人才选拔制度的诞生,其次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
而且他小站练兵也使得中国陆军的近代化进程大大加速,提升了清末军队的作战能力,修建了中国的铁路并且建立了警察部队。
同时在袁世凯的努力之下,清帝和平退位,避免了大规模的战斗,促进了中国共和的发展,而且他在位时期反对西藏独立,维护了主权完整,并且大力发展近现代工业。
可以说是功劳不小。
袁世凯因为身处时代的局限性也有着一定的缺点,首先他在戊戌政变的最后告密导致戊戌政变的彻底失败,这是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其次虽然“二十一条”的签订和当时中国国力羸弱有关,袁世凯也已经尽力争取,但是“二十一条”的丧权辱国依旧是他一生的污点,至于刺杀宋教仁这一点,其实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肯定的说法,他虽然有很大嫌疑,但是不能就这样归罪于他。
最后他改共和为君主立宪制则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虽然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几乎都是君主立宪制,但是袁世凯的君主立宪并没有把宪给立起来,反而是一力强化自己的权势,这是不可辩驳的。
袁世凯是好人还是坏人一直以来袁世凯都是中国近代极具争议的人物,作为一个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人们对于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称赞他的有,批评他的更多,那么袁世凯到底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呢?在这里小编觉得对于一个历史人物,尤其是政治人物不能简单的用好人或是坏人来评价他,更多的应该从他对于当时社会的功绩和犯下的错误来一分为二的阐述。
试论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
试论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人物,他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了多重角色,同时也受到了日本的关注和影响。
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既有在其掌权期间对其政治理念和行为的观察,也有在他去世后对其历史地位和遗产的评价。
本文将试论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以及这种认识对中日关系和日本对华政策的影响。
在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中,袁世凯是一位既有政治智慧,又有野心与野心很强的政治家,他在中国政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袁世凯曾经是清朝的重要官员,也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在其掌权期间,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政权。
在此期间,他在日本政府及社会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袁世凯秉承着现代国家的理念,积极倡导文明与法治的统一,日本一方面倾向于认为其是一个有能力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政治家,另一方面也留意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高度集权统治的重视。
他的统治思想也影响了日本政界对中国的理解,深刻影响了日本对华政策。
在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中,也涌现出了对其历史地位和遗产的评价。
袁世凯去世后,日本学术界和政界对他的评价出现了多种不同声音。
一方面,一些学者认为袁世凯在当时的政治条件下采取了一些顺应形势的政策,促成了中国现代化的初步进程。
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一些举措,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在日本的部分学者眼中,可能会被赋予一定程度的“现代化先驱”的角色。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袁世凯在政治上采取了极端的集权统治手段,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甚至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和困难。
他的对华政策也使日本对中国的接触不断受到制约和挑战。
他在日本的部分学者眼中,可能会被赋予一定程度的“中国现代史上的独裁者”的角色。
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对中日关系和日本对华政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袁世凯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了多重角色,同时也受到了日本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他的统治思想和政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对中国的理解和对华政策的制定。
学界对袁世凯评价问题的争鸣
学界对袁世凯评价问题的争鸣近年来,随着学术争鸣的活跃。
对袁世凯的评价渐趋多元化,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颜军在《改革家?窃国大盗?——学术界对袁世凯评价问题研究新综述》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后。
人们对袁世凯不再持全盘否定的态度。
新评价大致可概括为三类。
第一类,考辨史料,对袁世凯的历史定位做具体评价。
袁世凯的历史活动存在不少模糊不清之处,如他在戊戌变法中的表现,以往多认为他是混入维新队伍里的两面派,其告密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考辨史料,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如房德邻赞同此前台湾学者吴相湘、黄彰健的观点,认为“政变与袁世凯告密无关”,甚至袁世凯“当时确有保全光绪之意”;戴逸认为,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期间一度倾向于维新派,但当政变发生后,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围园劫太后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大批维新派被捕、被杀。
林克光、茅海建等亦持类似看法。
这种依据史实、就事论事的研究方法,和此前全盘否定袁世凯有很大不同。
第二类,肯定袁世凯对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改革所起的积极作用。
以往对袁世凯在近代改革中的活动,要么一笔带过,要么视其为抵制革命、加强统治的骗局。
近年来,人们对这些活动也给予客观评价。
如侯宜杰肯定了袁世凯创办巡警、整饬吏治、提倡实业、广兴教育的积极作用,认为“冲击了封建制度”,“与世界潮流合拍”;马小泉认,为,袁世凯在天津推行地方自治,“对提高人民的参与意识,推进地方政治革新,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朱英认为,袁世凯推行的重商保商等经济政策,“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清末的袁世凯已显然不同于传统的封建大官僚。
作为当时过渡性时代中的一个过渡性人物,他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正在走向资本主义化的一部分官员的代表”。
第三类,为袁世凯辩解、正名。
一些人认为,以往对袁世凯的评价,存在着全盘否定、苛求古人的错误,对此,他们提出了一些具有颠覆性的评价和看法。
如祝曙光认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并不完全出于他的个人主观愿望,而是有现实基础”,“不能过高地估计袁世凯称帝的危害性”:季云飞认为,袁世凯是“窃国大盗”的论断“违背基本历史事实”。
如何评价袁世凯
袁世凯在历史上究 竟如何?
如何客观评价他呢?
关于称帝
事实上,许多知名人士和 历史学家通过对袁世凯的 了解和研究,对袁世凯冷 静分析、客观评价,采取 了有褒有贬的评价方式。 这些评价的共同点是:袁 世凯本质上是擅长权术的 旧派人物,同时也是爱国 者和民族主义者,对中国 的近代化做出重要贡献, 而他最大的败笔在于称帝。
那么一些外国历史学家如何看待 袁世凯呢?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评价袁世凯说, “虽然袁有个人野心,也热望贯彻他自己在中国政体应该如何 组织这个问题上所持的观点,但他还不是极端利己主义者,不 要求别人屈从和谄媚。他冷酷无情,为了政治目的杀人如草菅。 而他个人的种种工作联系却是亲切、随和的。他重视下属在政 治上对他的忠诚,但并不鼓励对他个人的广泛崇拜。作为总统, 他的种种过分行为,与其说是由于自我夸大引起的,还不如说 是由于严格的官僚政治的观点引起的。”[67]至于袁世凯为何 迟迟不能认识到决定称帝是一件无益的事,这“既可以归咎于 受到野心的蒙蔽,也可以归咎于顽固坚持对中国国情的独特分 析,两者都一样恰当。”
个人看法关于他的冷酷
正如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所说他冷酷无情,为了政 治目的杀人如草菅。然而对于冷酷无情来说我则认 为,身为国家上层统治阶级的一员,不残酷是站不 住脚的,我们或许看过关于康熙的电视剧《康熙微 服私访记》和《康熙王朝》,通过对比我认为像张 国立老师演的这种可爱的皇帝是不可能在历史的舞 台站住脚的,那么看一下陈道明老师演的这个康熙 睿智中带着些许冷酷甚至残酷,我认为用冷酷无情 对于一个在政治舞台的人评价有些多余。
关于袁世凯一己私欲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 实, 为天下之大不违, 逆 行倒施, 妄图恢复封建 帝制. 而他希望列强支 持他独裁统治, 对于这 点我认为是大逆不道的, 是污点中的污点。
近代史纲要 历史人物介绍袁世凯
、袁世凯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
1、组件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军队 2、袁世凯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巡警制度的人 3、支持创办实业,发展商业 4、创办各种新式学堂不下几十所 5、督修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6、提出“保护私产”、“经营自有” 7、对外开放(一是推动开通商业“特区”, 扩大开放范围;二是引进外资,尤其是侨资。) 8、解除了呈请开办企业的若干限制
(6)洪宪帝制-中华帝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地 方军阀纷纷宣布独立。北洋新军
民国初年的袁世凯成为清室唯一可以抵抗革命的力量, 于是再用袁世凯。袁世凯一面以武力压迫南方革命,另 一方面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 革命党人也认为袁世凯是 能领导中国的政治领袖。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民国成立,为了结束南北对立 ,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2月12 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朝 满清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终止。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 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依据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大大削减袁世凯的权力,但 袁坚持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溥仪退位 袁世凯称帝
(5)就任总统-开创民国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 死,年幼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 溥仪的父亲载沣王与袁世凯有隙, 袁世凯遂疾反河南,暗地里仍关心政事,等待时机 复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1年11月1日清廷宣 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11月13日袁世凯抵达京师,16日组织新内阁。
近代史纲要 历史人物介绍袁世凯
关于袁世凯的历史评价
近几年,一些专家学者试图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开始从正面审视和评价袁世凯,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
这本来是好事,但时下对袁世凯的评价越来越高,大有把过去的全部定论推翻之势,这就不能不令人忧虑了。
我们认为,对袁世凯这样复杂多变的历史人物,应当把他还原到当时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下去分析,既要突破“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老框框,也要把握好评价尺度,不应矫枉过正。
●关于袁世凯对近代中国是否“未建尺寸之功”的问题//袁世凯一生到底有没有做过顺应历史潮流、有益于国家民族和社会进步的事情,这是深入评价袁世凯不可回避的问题。
冷静地审视清末民初那段历史不难发现,袁世凯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能臣,并不像一些论者所说的那样“未建尺寸之功”。
一是驻使朝鲜,不辱使命。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袁世凯随吴长庆东渡平乱。
在朝鲜期间极力维护清王朝与朝鲜宗藩关系,并因此赢得了朝野一致好评。
二是编练新军,以振国威。
1895年12月,袁世凯受命到天津小站练兵。
他还着手兴建各类军事学堂,培养军事人才。
这就开了“我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
”三是首倡新政,堪称楷模。
他先后在山东、直隶力行新政,成为显赫一时的政治明星——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支警察部队;联合张之洞奏请朝廷废除科举考试;发展近代新式教育。
四是顺应潮流,颠覆满清。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被迫重新启用袁世凯。
这时,他不仅可以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那样对付革命党人,而且“他完全有能力在1911年底之前把这场革命碾得粉碎。
”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与革命党人联手,将清朝268年的统治画上一个句号,并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迅速成为现实。
此外,他还提倡实业,注重发展经济,提出的一些举措对近代工商业的较快发展无疑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于认识和评价袁世凯需要把握几个关键问题近年来,有的论者在肯定袁世凯某些历史贡献的同时,却矫枉过正,片面夸大他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比如,有论者认为,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无论是领导国民推翻晚清政府还是建设中华民国都“非袁莫属”,甚至把他的功劳抬高到同时代的孙中山、黄兴等人之上。
袁世凯的过失
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
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复辟帝制是他的最大过错)(复辟帝制祭天仪式)(前辈们对袁世凯的负面评价)袁世凯身后的评价长期以来以负面评价为主流,这主要是受到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正如历史学家唐德刚在其著作《袁氏当国》中所说:“自民国有史以来,吾尚未见一本、一篇甚或一页对袁有正面评价之书。
”在袁世凯去世后不久,就有黄毅《袁氏盗国记》、胡思敬《大盗窃国记》等丑化袁世凯的书籍刊行于世,著名思想家梁启超亦给予袁世凯“东方式之怪魔的人物”、“国中极恶之极恶”、“最糟糕之统治者”等恶评。
继北洋军阀而执政的国共两党均对袁世凯持否定评价,中国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原本认为袁世凯是“民国之友”,四万万人“殊堪嘉佩”,但在宋教仁案以后孙中山一改对袁世凯的评价,将其定性为“独夫民贼”,并谴责袁世凯“改毁约法,解除国会,停罢自治,裁并司法,生杀由己,于夺唯私;侦谍密布于交衢qu 第二声。
,盗匪纵横于邑都;头会箕敛,欲壑靡穷,朋坐族诛,淫刑以逞;矿产鬻yu 四声。
而国财空,民党戮而元气尽。
军府艰难缔造之共和,以是坏灭无余,而贼恶盈矣!”蒋介石亦谓“袁世凯是我们中国势力最大的军阀,爪牙遍布于全国。
他凭借着国家元首的地位,私心自用,帝制自为,自以为可以成功。
而结果为总理所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所打倒,袁世凯竟以恐惧而死。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称袁世凯为“一世怪杰”,并说他“以附和民意而再起者,卒以伪造民意而亡”。
而影响最大的当属中共领袖毛泽东的秘书陈伯达在1946年所撰写的小册子《窃国大盗袁世凯》,将其印发全党,该书称袁世凯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结晶,一个集中的黑暗影”“是各帝国主义在华的总工具”。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作为军事将领的荣誉,但他也有着不少的负面形象。
在许多历史学家和普通人眼中,袁世凯在中国的历史地位非常复杂。
首先袁世凯生于1859年,自小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
他有着深厚的学问,精通诗词书画,也精通军事战略,又懂得经济学和政治学。
这一系列才华,成就了他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杰出表现。
事实上,袁世凯获得过最高的军事荣誉“光复军功大元帅”,也曾是清朝政府的重要决策者之一。
在1898年的戊戌变法后,袁世凯也是积极推动政治改革,力争提高各个行政机构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争取实现政治上的现代化。
虽然袁世凯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华和领导能力,但他也有着不小的负面形象。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点,就是他在正式成为北洋军阀领袖后的行为,尤其是他执政期间的行政措施。
袁世凯执政后,许多政治对手和不同意见的组织都被镇压和限制了,尤其是民间的社会组织,在袁政府的镇压下几乎没有运作空间,使得民间的反对意见无法发声,导致社会的稳定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袁世凯在任期间,还不断地限制言论自由,甚至也限制了媒体和学术研究,并借助他的军权和权势使自己的财富急剧增加,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负面反响。
袁世凯的历史地位也是非常复杂的。
一个方面,袁世凯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坚人物,他为清代的政治改革和国家现代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他成功地为清王朝进行过多次外交游说,确保了清王朝在国际间的地位和保障国家领土的稳固性。
他还推动了政府的财政建设,意图实现强国梦想。
但另一方面,袁世凯在政治上的贪污、专制的行为和对社会自由的限制,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袁世凯在权利面前挥霍无度,不仅削减了人们的权利,也影响了国家的治理和民众的生计,在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不足,事实上耗损了不少社会资源和社会产出。
总之,袁世凯在中国历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经历了不少的进步,但也带来了种种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界对袁世凯评价变化的分析
一、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学术界对其评价不一,早已不是像教科书中的一个窃取革命果实的纯粹负面人物了。
回溯历史,对袁世凯的评价更是有其阶段性,有不小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内容
袁世凯的一生经历;学术界对于袁世凯的评价;分析不同评价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
三、研究方法
通过查找不同文献全面的了解袁世凯的一生;查找学术界在不同时期对其不同的评价,同时根据观点分类;分析不同观点的关系,尝试找到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并得到影响历史人物的主次因素。
四、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评价的变化
1.民国时期。
时代背景:反帝反封;中国变革;国民觉醒;外强欺辱。
在辛亥革命前后,革命的浪潮在中国势头正劲,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已成国家观念,是大势所趋。
但袁世凯称帝,就是逆时势而为,给历史开倒车了。
当时的条件,是不容许中国再有皇帝出现的。
袁世凯此举,必定要失败,在当时更是遭举国声讨。
这个时期对袁世凯的评价,自然都是完全否定和负面的。
梁启超认为,袁世凯缺乏现代国家观念、法制观念薄弱、专制成癖、骄慢自大、任用小人,只能算是“中世史暗黑时代东方式之怪魔的人物,而绝非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中有价值的人物”。
2.新中国初期。
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思想政治化;文革对知识分子的破坏;此时袁的形象仍为纯粹负面人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学术氛围是极其僵化的。
当时的学者们教条一般地解释与批判历史。
袁世凯包括国民党都被扣上了“反革命、反动派”的帽子,其为中国近代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被一概忽视。
陈伯达认为,袁世凯是“反动派为要更有效地集中力量来绞杀中国的前途”而锻造出的一个“不平常的人物”,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
结晶,一个集中的黑暗影”
李宗一认为,袁世凯“是一个背信弃义、食言自肥的封建暴君,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卖国贼”,“其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被抛入历史的垃圾堆”。
3.20世纪80年代至今。
时代背景:改革开放;思想开放;重视文化。
此时对袁的评价虽仍以批驳为主流,但是已有学者放下教条主义的成见,以史实出发,从考证的角度看待袁世凯的历史活动,并对其在清末民初于政治、教育、军事、经济等一系列的改革给予肯定。
有些学者甚至矫枉过正,生拉硬拽,赋袁以美名。
无论如何,此时学术氛围较自由、开放,对袁的评价能从史实出发,客观看待袁在近代中国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
……任何法学家、历史学家都不能否认袁世凯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位合法的正式大总统。
——他比他的继任“总统”——从黎元洪到李登辉——都更为“正式”,更为“合法”。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第二部分:得到一个客观评价
袁世凯最有争议的事件无疑是其称帝。
很多史家把袁世凯称帝当作他的个人野心膨胀,其实过于片面。
联系到历史背景,当时实行了几年共和制的中国仍有很多问题没能解决,袁世凯也看到了一个仿照美国建立的代议政府收效甚微,从而有了放弃民主共和,转君主立宪的想法。
甚至其年号“洪宪”也是弘扬宪法的意思。
(孙中山之后亦觉共和之不可行,而转而以俄为师。
)只是此一称帝的行为实在太过反时势,结果袁氏众叛亲离,遭举国声讨。
待到其后悔再想回来当总统时,反袁的势头已不可逆转。
当时的中国,是不具备仅由一次革命就由封建专制转换为民主共和的条件的,其中必然有其转型期。
而其中必然包含武力统治与独裁统治。
晚年的孙中山与蒋介石亦是遵循这样的路线。
袁亦是如此,只不过被称帝这一事件抹了黑,导致其之前担任临时大总统、终身大总统都被当成篡夺革命果实,签订《二十一条》,甚至之前的戊戌告密都被拿来大批特批,这就有点不客观了。
那么该怎样客观评价袁世凯呢?我们认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观念,尽量做到全面、客观。
袁世凯在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时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包括主张立宪、废除科举、训练新军、开发实业等等,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而袁世凯更促使清帝和平退位,此举虽自重的成分居多,但仍不可否认其对民国成立的贡献。
但在担任临时大总统后,废约法、重组内阁,强行当选为终身大总统后又遣散国会,搞坏与国民党的关系,这些都是有害于国家稳定的,甚至使南北分裂、军阀混战之局持续十余年,再加上最后的称帝,这些都是阻碍国家发展,给历史开倒车的行为。
总的来说,袁世凯是处在中国由帝制转向民主政体的转型期中的旧式官僚,其所处的时代条件与个人的智力条件注定无法引导这一转型,反而做出了称帝这样的荒谬之举,给中国留下了一个混乱不堪的局面。
这方面袁固然难辞其咎,但是后世学者因这一事件针对袁世凯个人,做出了不少偏激、欠公平的评价,也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