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代隶书的产生
隶书相传为秦朝程邈所创。程邈为县狱吏, 因得罪秦始皇,被关押于云阳狱中。其时政 务多端,文书日繁,小篆不便于速写。程邈 身为狱吏,深知小篆难以适应公务,便在狱 中创造了隶书。这种隶书特点是扁阔取势, 结构简单,笔画平直,有了波磔,与小篆相 比,书写方便,易于辨认。秦始皇看后大喜, 不但赦免其罪,还提升其为御史。这种字因 是徒隶所பைடு நூலகம்,又首先在徒隶中使用,所以称 之为隶书。其实,据出土的文字资料来看, 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先,就有隶书萌芽。 程邈只是做了一番整理工作。但历史一般认 为程邈是隶书的创造者。可惜他没有书迹留 下来。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 又字廉生、莲生,晚年自号养潜 居士。谥号文敏,《清史稿》有 传。王懿荣是晚清一流的学者, 着名的金石学家,有很高的鉴赏 能力。他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首先发现甲骨文,被称为“甲骨之 父”,是中国收藏鉴定甲骨文的 第一人。但他还没来得及对甲骨 文进行深入研究,便在庚子国难 中以身殉国了。
杜度,东汉京兆杜陵人。字伯度。一说原名操,魏晋人因避魏武帝名讳, 改称杜度。御史大夫杜延年曾孙,汉章帝时为齐相。杜度以善章草著名。 崔瑗,崔寔父子学杜度书,后人并称为“崔,杜”,为张芝师。张芝与朱 赐书。自谓“上比崔、杜不足”。南朝梁庾肩吾《书品》列杜度书品上之 中。唐张怀瓘《书断》卷中列杜度章草为神品,评曰:“虽史游始草,书 传不纪其能,又绝其迹。创其神妙,其惟杜公。”又以张芝与杜度相论曰: “伯英(张芝)损益伯度章草,亦犹逸少增减元常真书,虽润色精于断割, 意则美矣。至若高深之意、质素之风,俱不及其师也。”
程邈
2、汉代
汉代从公元前二零六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 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分为 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 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 书体已基本齐备。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 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
隶变的意义
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史乃至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书法告别 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字的结构不再有古文字那种 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 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作为书法艺术,它打破了原来篆书单一用笔的 局限,而有了十分丰富的变化。前人称篆书笔法为“玉箸”,即玉作成 的筷子,横平竖直,均匀圆润。字的结体规矩严谨,较少变化。隶书则 不然,它的点划分明,粗细有致,波画有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用笔有 方有圆,或方圆兼济。结体或险峻跌宕,坚挺雄健,或秀丽工整,圆静 妩媚,或坚守中宫,凝重端庄,或大开大合,意气飞扬,可谓千变万化, 各臻其极。这真是书法史上瑰丽的一章。近人康有为极力推崇汉隶,他 在《广艺舟双楫》中写道:“书莫盛于汉,非独气体所高,亦其变制最 多,皋牢百代。杜度作草,蔡邕作飞白,刘德升作行书,皆汉人也。晚 季变真楷,后世莫能外。盖体制至汉,变已极矣。”
二 开创先河的秦汉书法
1 秦代
秦代墨迹,今可见者有《青川木 牍》、《侯马盟书》、《云梦睡 虎地秦简》等。竹木简牍和帛书, 告别了钟鼎器物的依托,使书法 以墨迹的形式系统地出现了;而 且,这些墨迹书体,已经由长而 扁,由圆而方,开始了隶变之先 声。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 施"书同文",制定规范 统一的书体,即"小篆"。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 元前221年)的《秦诏 版》、《秦铜量铭》, 为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其书法通篇气息规整, 而单字欹正多姿、大 小随意,笔画之间则 多呈平行态势。
刘德升,东汉桓、灵帝时颖川人。 字君嗣。相传行书为其所创,当 时胡昭,钟繇并师其法。唐张怀 灌《书断》卷上云:“行书者, 刘德升所造也,即正书之小伪。 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 书。”《书断》卷中又云:德升 “以造行草擅名。虽以草创,亦 甚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 列刘德升行书为妙品。
刘德升
中国书法史
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 秦书法
一 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成 熟书法。1899年王懿荣在一种称为 “龙骨”的中药材上面,偶然发现一 些刻画符号。“龙骨”,就是龟壳, 而上面的刻画符号,后来经考古学家 和古文字学家证明,就是“甲骨文”。
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是距 今约三千四百年前的商代遗物。后来 经过不断挖掘,出土甲骨片达十万枚 之多;而上面的刻画符号,也总计达 4500个,其中1700个被逐一破译和解 释出来。甲骨文内容大多为"卜辞",乃 记载占卜吉凶之事件。
《峄山刻石》 为秦始皇登临峄 山时命李斯记颂 其德所立,唐时 已毁,现存者为 宋人转刻(称 《长安本》), 该篆书圆转遒正, 与《碣石颂》、 《会稽刻石》、 《泰山刻石》一 样,为标准秦篆, 是后世小篆之祖。
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 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 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 体段。唐朝张怀瓘称之为“既隶书之 捷”,是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 而成的,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 体的一种书体,也可以说章草是草书 中带有隶书笔意的一种书体。章草的 起源,按照唐朝张怀瓘主张,“章草 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因章 帝所好名焉。”,认为章草起于史游 所做的《急就章》,得名于汉章帝。 另有因《急就章》得名和因用于章奏 而得名的说法。
蔡邕
蔡邕(公元133-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祀县)人。 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年少博学,曾师事大儒胡 广,汉灵帝时为议郎,因上书评论朝纲缺失,被诬流放。 董卓擅权时,被迫任侍御史,拜左中郎将。卓被诛后, 他亦被牵连,被王充所捕,死于狱中。蔡邕是东汉末年 罕见的大学者,他通经史、音律、天文,善辞章,工篆 隶,尤以隶书著称。在中国书法史上,他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无论在书法理论或是在书法实践方面,都有开 创性的贡献。他是中国古代书法“典轨”的主要奠基者 之一。 一、第一部官方教科书和书法范本:刊写《熹平石经》 后汉书·蔡邕传》载:“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 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其盛况可见一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