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月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70e48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0c.png)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互补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主张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佛家思想强调“因果报应”,主张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这些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体系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三家思想相互补充。
B. 儒家思想主张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而道家思想则主张无为而治。
C. 佛家思想强调“因果报应”,主张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与儒家和道家思想完全不同。
D.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体系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儒家思想特点的一项是(3分)A. 强调“仁、义、礼、智、信”B. 主张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C. 强调“道法自然”D. 强调“因果报应”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体系,然后分别阐述了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特点。
B. 文章通过对比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不同特点,突出了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C. 文章认为,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D. 文章没有明确指出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e7e9f68bd63186bcebbc53.png)
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导语】我们最孤独的,不是缺少知己,而是在心途中迷失了自己,忘了来时的方向与去时的路;我们最痛苦的,不是失去了曾经的珍爱,而是灵魂中少了一方宁静的空间,慢慢在浮躁中遗弃了那些宝贵的精神;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别人的怜悯或关怀,而是一种顽强不屈的自助。
你若不爱自己,没谁可以帮你。
无忧考网高一频道为你正在奋斗的你整理了《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可以帮到你!【一】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5000万年前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
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惟一的食物来源。
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
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
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
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
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
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
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由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
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
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Es-covopsis的霉菌感染,使蘑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蚂蚁全部饿死。
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0e24f3770bf78a65295437.png)
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 分。
每小题 3 分)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
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
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
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
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
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
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
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
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
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
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
”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
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考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4c3702e518964bcf847cf8.png)
高一年级语文测试题试题说明:本套试题共150分,答题时间:90分钟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夜缒chuí谒yè见揕shèn击忤wǔ视B.瞋zhēn目淬zù火箕jī踞被八创chuāngC.飨xiǎng士卒鲰zōu生啖yán之目眦cìD.殒yǔn身不恤xù刀俎zǔ彘zhì肩长歌当dàng哭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敬鬼神而远之”的理解和翻译各家基本一致,解说或结论更是众口一词,均认为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存而不论....,这是对孔子思想的误解。
②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一幼儿园校车被撞致19人死亡,这一重大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全面管理不严格等问题。
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③随着大众文艺娱乐日趋多元化以及数码特效技术的不断创新,动漫文化异军突起....,出现了FLASH动画、三维动画、网游等崭新的形式。
④巴勒斯坦武装分子近日发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南部城市,对此以色列总理威胁要在“选择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展开反击。
分析人士担忧加沙地带的局面会变得不绝如缕....。
⑤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⑥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⑤⑥D.①③⑤3.下列各句按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③敢以烦执事④欲呼张良与俱去⑤得复见将军于此⑥何厌之有⑦因击沛公于坐⑧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此乃天子气也。
⑨沛公安在⑩若属皆且为之虏。
A、①⑧/②⑤⑦/③④/⑥⑨/⑩B、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C、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D、①⑧/②⑤⑥⑨/③④⑦/⑩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①失其所与,不知②秦伯说,与郑人盟③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④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⑤秋毫不敢有所近⑥若属皆且为所虏A.①⑤ B②⑥ C③④ D⑤⑥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B.范增数目.项王C.使使以闻.大王D.沛公欲王.关中6.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同舟共济 B.济世安民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李之往来B.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8.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C.使工以药淬之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9.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10.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11.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12.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1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高一语文必修一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月考试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0b8a29581b6bd97e19ea07.png)
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1、A2、A3、B4、C5、A6、(1)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7.古人一般都悲秋,刘禹锡、毛泽东两位诗人却颂秋。
8.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9.(1)问苍茫大地(2)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3)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4)作别西天的云彩(5)独自彷徨在悠长个丁香一样地(6)消了她的颜色丁香般的惆怅(7)编年体左丘明(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10.(1)DE。
(D2分,E3分,A1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A项,“非常了解”文中无据,稍显不妥:B项,“他拒绝送往迎来,专心公事”错,文中是说花费了大量时间迎来送往,只能在晚上处理公牍管札;C项,他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时,是进入湖北省后他才发出传牌,而不是自北京到武昌就沿途发出传牌。
另外,“不断”文中无据。
11.①英国人包令说林则徐以“不敛钱财著称”;②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幅自写的楹联“壁立干仞无欲则刚”,祛除贪欲是林则徐的自警自策;③1830年8月,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自北京到武昌,从水路进人湖北省后,林则徐立即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拒绝官场陋习和腐败:④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拒绝奸商行贿。
(答出三点6分)12.①充满爱国主义思想,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国家服务了36年:②从善如流,和邓廷桢等人配合得很好;③清正廉洁,不敛钱财;④嫉恶如仇,浩然正气,富有胆略和政治才能。
如:外有强敌,内有如佞,林则徐深知此行如赴汤蹈火,却毅然前行;对“十三行”中的头目伍绍荣的惩治: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下,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鸦片:⑤在处理政事时,态度坚定,措施有力。
(答出三点6分)13.①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表现在不与官场腐败同流合污。
必修一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必修一语文月考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848c4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12.png)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畏首畏尾神采飞扬B. 碌碌无为轰轰烈烈C. 豁然开朗精卫填海D. 独出心裁欣欣向荣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B. 由于他的努力,使这个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C. 他的演讲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也让我们深受启发。
D. 在这次比赛中,他勇夺第一名,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答案:C3. 下列各句中,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 我看到了他满脸的笑容。
B. 她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
C. 他用手拍了拍桌子。
D. 我向他伸出了友好的手。
答案:C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像一个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中。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C. 她的声音像黄鹂一样动听。
D. 小明是个小书迷,他的书多得像山一样。
答案:D5.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丰富的一项是:A. 天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在向我眨眼。
B. 她的微笑如阳光般温暖。
C. 夜晚的星空,繁星点点,像一颗颗钻石镶嵌在黑色的绸缎上。
D. 小河像一条长长的绿带,蜿蜒在山间。
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荷塘月色》中,描写月光和荷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答案: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7. 《背影》中,作者通过“______”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父亲的形象。
答案:攀着破烂的席子,慢慢地,慢慢地,直攀到里间他的床前。
8. 《骆驼祥子》中,祥子为了生存,不得不______,最终却一无所获。
答案:做各种零工。
9. 《背影》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______,表达了对父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答案:背影。
10. 《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描写荷塘的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案:幽静。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1. 简述《背影》中,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高一语文必修一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月考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d7b36de518964bcf847c53.png)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时代”,读什么?信息技术代有更替,近两年来,微信成为很多人的移动聊天室,用户已超过6亿。
君不见,候机室内,人人运指玩手机;地铁车厢,茫茫一片低头族。
对许多人来说,“微信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
订阅号渐渐增多,“选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
将各种内容推送给我的公共号,的确是我订阅的;而我订阅的,又是我感兴趣的。
看不懂、不感兴趣、不认同其观点甚至仅仅是“讨厌这个账号名”,都可以成为我不订阅、不看的理由,何况,订了我也可以不看,更不用说还随时能“取消关注”了。
在这样的“自由选择”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
我读到的固然是我喜欢的,但我抛弃的却可能会更有价值。
这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认知的丛林,我无法走出“自我”这个陷阱。
固化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很可能让我无法去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寻求更为深刻的精神享受,甚至让我对世界的想象力开始萎缩。
简单点说,太舒服的阅读,让我无法“突破”自我。
虽然没有大数据支撑,但微信的普遍状况,也证明着这样的观点。
朋友圈中分享的公共账号页面,很多都有“揭秘”“爆料”“有染”等种种令人惊悚词汇,更不乏“不得不看的人生格言”“30岁之前要明白的50个道理”等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
多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有人调侃说,这样的分享,说者未必懂,而听者也未必信,不过是在寻求饭局上的谈资。
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会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血的心灵图景。
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共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
这样的“正反馈效应”,将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
你的选择,也决定了你可能有的选择。
人人爱八卦,则高谈阔论种种内幕、秘闻的内容就增多;个个爱鸡汤,则励志类、成功学、创业经难免泛滥。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8c5c70a0116c175e0e4851.png)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ce4cb2f7ec4afe05a1df0c.png)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卷(必修一)考生须知:全卷分试题卷Ⅰ、Ⅱ和答题卷两卷;试题卷共7页;共有七大题;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Ⅰ(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迷惘(wǎng)炫耀(xuàn) 晨曦( xī)溺爱( nì) 干瘪(biě)B.怪癖( pǐ)抹煞(shā)憎厌(zēng)灰烬(jìn)啮噬(shì)C.磕绊( kē)颤抖(zhàn) 巷道(hàng) 敷演(fū)沉湎(miǎn)D.量具(liáng) 藐视(miǎo)犄角(jī)摭拾(zhí) 瞠目(chē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廖廓静谧沧凉汗流夹背B.缠绵慰籍僻静贻笑大方C.蒙敝炽热驯服再接再厉D.甄别烙印矫饰怡然自得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让人瞠目结舌。
B.巡天一百一十五个多小时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不负众望;10月17日上午;回到北京航天城;五千多名各界民众;以欢度节日般的热烈场面迎接飞天英雄。
C.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D.其实;在这“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出身于爱——虽然是自以为是的爱。
4.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随处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存于永恒之中。
(2)最重要的途经之一;就是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3)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A.鼓励研读不是/而是 B.鼓励阅读不仅/而且C.激励阅读不仅/而且 D.激励研读不是/而是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一段时间;中科学院以及北大、清华等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月考试卷(I)(解析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月考试卷(I)(解析卷)](https://img.taocdn.com/s3/m/9abb403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4.png)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测试卷(解析卷)考生须知: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文学:人生的镜子与灯塔文学,宛如一面神奇的镜子,又似一座明亮的灯塔,它与人生紧密相连,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照亮并引导着我们的生活。
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那些充满激情与力量的诗歌中,我们便能深切地感受到文学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映照与抒发。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句犹如洪钟大吕,展现出青年毛泽东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抱负。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他的豪情壮志透过这寥寥数字喷薄而出,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一群热血青年为理想而奋斗的壮丽画卷,激励着我们在当下的时代浪潮中,亦要胸怀家国,勇立潮头,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又如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中那对力量的热烈赞颂,对大自然的崇高敬畏,如汹涌的波涛般尽情宣泄着诗人内心炽热的激情。
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进而引发对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深邃思考,明白我们虽如沧海一粟,但亦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绽放出无限的光芒。
文学同时也是人生百态的忠实记录者。
第二单元的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轨迹。
鲁迅的《祝福》,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祥林嫂的悲惨一生,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无情压迫和肆意摧残。
透过祥林嫂的遭遇,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旧时代妇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无奈与挣扎,深切体会到社会变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海、与鲨鱼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搏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他那掷地有声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已然成为激励无数人勇往直前的不朽座右铭,让我们深刻懂得在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境时,必须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永不言败。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d916b4524de518964b7d5c.png)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贪于财货常痛于骨髓B.为击破沛公军且君尝为晋军赐矣C. 具告以事敢以烦执事D.为之奈何何厌之有2.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为击破沛公军B.沛公军霸上C.沛公欲王关中D.此天子气也3.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有时为了突出谋臣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和表五种体例,共一百三十篇。
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D.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相传由孔子编定。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编辑的《战国策》。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d51ab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0.png)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涣散涣然冰释B. 恣意恣意妄为C. 瞭望瞭望塔D. 蜚声蜚声中外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B. “你明天有空吗?”他问我。
C. “你明天有空吗?”,他问我。
D. “你明天有空吗?”他问我。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文章写得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
B.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一语双关。
C. 他做事总是敷衍了事,让人不放心。
D. 这个问题的答案,真是不言而喻。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新颖,值得大家学习。
D.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如同雷鸣,震耳欲聋。
B. 他像一只孤独的狼,在草原上徘徊。
C. 她的笑容如春日的阳光,温暖人心。
D. 他的行为如同春风化雨,滋润了我的心田。
6-10. [此处省略,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________》。
2.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________。
3. “________,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将进酒》中的名句。
4. “_______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
5. “________,天涯若比邻”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6-10. [此处省略,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1.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5分)2. 文章中提到的“________”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5分)3. 作者通过哪些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请列举并简要分析。
(10分)4.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________”,这与前文有何联系?(5分)5. 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23f24af9e518964bcf847cc1.png)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在高一语文月考的备考期间,大家应有目的性地做语文月考试题进行自我检测并依据结果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对复习过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寥廓(lio) 遒劲(qi) 灰烬(jng) 瞠目(chēng) 澄清(chng)B.戕害(qiāng) 驽马(l) 不啻(ch) 恪守(g) 抹煞(shā)C.甫健(pǔ) 商榷(qu) 省察(shěng) 蟠桃(pān) 憎厌(zēng)D.蛟龙(jiǎo) 犄角(jǐ) 摭拾(zh) 甄别(zhēn) 溺爱(n)2、下列选自课文的文句均有错别字,其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B.蟹六跪而二鳌,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燥也。
C.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D.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澜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的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沿袭了父亲顺手牵羊的不好习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到了拦路抢劫的地步,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B.同学们嘻嘻笑着,彼此交换答案。
一看之后,却都不做声了。
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琳琅满目,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C.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尘莫及,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D.要在整个学校里树立起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风气,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正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6122eeb52acfc788ebc990.png)
⋯⋯⋯⋯⋯⋯⋯⋯⋯⋯⋯⋯⋯⋯⋯⋯⋯⋯⋯⋯⋯⋯⋯最新料介绍⋯⋯⋯⋯⋯⋯⋯⋯⋯⋯⋯⋯⋯⋯⋯⋯⋯⋯⋯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姓名 ________班级_________分数________一,基础知识(每题 3 分,共 42 分)1.以下加点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氾南( f án)蓬孙( f éng)顺蔓摸瓜( wàn)佚之狐( yì)....(ǔ)忤视(ǔ)切齿拊心(ǔ)樊於期(ū)B.刀俎.z.w.f.wC.鲰生( zōu)彘肩( zhì)目眦尽裂( cī)飨士卒( xi ǎng)....D.杞子( qǐ)箕踞( qí)皆为戮没( l ù)被八创( chuāng)....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废墟戴高帽礼尚来往迫不急待B.踟蹰挖墙脚风华正茂计日成功C.寒暄万户侯百无聊赖明目张胆D.联想创建者宽弘大批人情事故3.挨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1)没有深沉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 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2)徐志摩把这类深沉的感情 _____在他的诗歌里,希望惹起读者的激烈的共识。
(3)鉴赏时,要领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以及其余方面的特色,仔细 _____诗的意象。
A. 品位灌输推测B.品位贯注推测C.品尝灌输推测D.品尝贯注推测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 人材培育的质量是权衡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要素,鼎力提高人材培育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一定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游客创建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类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 多个病例⋯⋯⋯⋯⋯⋯⋯⋯⋯⋯⋯⋯⋯⋯⋯⋯⋯⋯⋯⋯⋯⋯⋯最新料介绍⋯⋯⋯⋯⋯⋯⋯⋯⋯⋯⋯⋯⋯⋯⋯⋯⋯⋯⋯中床用, 80%反应确有效。
高一语文必修一月考测试题(含答案)(完整资料).doc
![高一语文必修一月考测试题(含答案)(完整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22db75be6c85ec3a86c2c59b.png)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文苑高中语文必修一月考测试题(测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出题人:语文李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C.漫江(满)寥(liáo)廓(guó)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yáo)2.对《再别康桥》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
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3.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躲在乡愁里,才发现______________①我不是无根浮萍②不是断线的风筝③不是世俗风雨中无处栖身的孤雁A.③②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②③①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一)(24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 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⑤6.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语文必修一试题及答案(月考试卷)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语文必修一试题及答案(月考试卷)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dff6af0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1.png)
语文必修一试题及答案(月考试卷)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宗白华诗哲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
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
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
”他的这几句话里,包含着极精神的观察与意见,值得我们细加思考。
先谈“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
东西方古代哲人,都曾仰观俯察探求宇宙的秘密。
但希腊及西洋近代哲人倾向于拿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绎、物理学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质力推移的规律,一方面满足理知了解的需要,一方面导引西洋人去控制物力,发明机械,造福民生。
西洋思想最后所获得的是科学权力的秘密。
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着“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
即泰戈尔所谓旋律的秘密。
《论语》上载: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
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
老子也从他高超严冷的眼里观照着世界的旋律,他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活泼的庄子也说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他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
荀子歌颂着天地的节奏:“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而成。
”中国古代哲人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密,并且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使我们生活在礼与乐里,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我们又把这旋律装饰到我们日用器皿上,使形下之器启示着形上之道(即生命的旋律)。
中国古代艺术特色表现在日用器皿的各种图案花纹里,而中国最光荣的绘画艺术,也还是从商周铜器图案、汉代砖瓦花纹里脱胎出来的呢!再谈“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
语文高一月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一月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cc97e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c.png)
语文高一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咄咄逼人(duō)谆谆教导(zhūn)B. 叱咤风云(chì)蹉跎岁月(cuō)C. 恣意妄为(zì)徇私舞弊(xùn)D. 踽踽独行(jǔ)怙恶不悛(hù)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决断力。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
C.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可谓一针见血。
D.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从不顾及他人的意见。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D. 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C.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豪放著称。
D.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悲剧。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B.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 古代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D.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时间制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
2.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描述岳阳楼的景色时写道:“衔远山,__________,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其中“__________,死而后已”一句,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cb43d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1.png)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学经典的价值及其当代意义》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文学经典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学经典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经典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高尚的情感和美好的人性,能够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奈,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巴黎圣母院》通过对美与丑的对比,表达了对人性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其次,文学经典可以传承民族文化。
经典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不仅是文学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让读者在阅读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文学经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
经典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具有超越国界和民族的价值。
通过阅读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托尔斯泰的小说、雨果的作品等,都是世界文学经典,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总之,文学经典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重视文学经典的阅读和传承,让文学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学经典只对本民族具有价值,对其他民族没有意义。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c0a9b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6.png)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绯红(fēi)蹊跷(qiāo)叱咤(chì)踌躇(chú)B. 蹒跚(pán)踯躅(zhú)缱绻(quǎn)踌躇(chú)C. 缱绻(quǎn)踯躅(zhú)叱咤(zhà)蹒跚(pán)D. 蹊跷(qiāo)缱绻(quǎn)叱咤(chì)踌躇(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经常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不仅在数学竞赛中获奖,还在物理竞赛中表现出色。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处事老练,令人刮目相看。
B. 他虽然年轻,但处事老练,令人刮目相待。
C. 他虽然年轻,但处事老练,令人刮目相看。
D. 他虽然年轻,但处事老练,令人刮目相待。
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他的声音像雷鸣般响亮。
C.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D. 他的步伐像风一样轻盈。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处事老练,令人刮目相看。
B. 他虽然年轻,但处事老练,令人刮目相待。
C. 他虽然年轻,但处事老练,令人刮目相看。
D. 他虽然年轻,但处事老练,令人刮目相待。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经常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不仅在数学竞赛中获奖,还在物理竞赛中表现出色。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处事老练,令人刮目相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苑高中语文必修一月考测试题
(测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出题人:语文李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
C.漫江(满)寥(liáo)廓(guó)挥斥(斥责)
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 yáo)
2.对《再别康桥》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
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3.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躲在乡愁里,才发现______________
①我不是无根浮萍②不是断线的风筝③不是世俗风雨中无处栖身的孤雁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②③①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一)(24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 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⑤
6.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 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7.翻译:(3*5=15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夫晋,何厌之有?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24分)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函:盒子。
B.北蛮夷之鄙人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
C.自引而起,绝袖绝:断绝,挣断。
D.剑坚,故不可立拔坚:坚固、锋利。
9.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A.秦武阳色变振恐
B.轲既取图奉之
C.图穷而匕首见
D.秦王必说见臣
10.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 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 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 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 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11.翻译。
(15分)
(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三.理解性默写:(24分)
12.(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诗句:(3)
;,。
(3)荆轲在易水诀别时所歌唱的诗句是:(4)
,。
(4)《沁园春长沙》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巷》中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5)。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吾其还也。
(6)
四、(19分)语言运用
1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4分)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2)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
(4)樊於期偏袒
..扼腕而进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5)诸郎中
..执兵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
(7)左右乃曰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1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经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答:
1.C
2.解析:C诗人的心境并不是“静默、悠然的”
3.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阅读欣赏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答案:C
4.C
5.B
6.C
7.(1)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2)晋国,怎么会满足呢?(3)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
8.提示:D项中的“坚”应该是“剑插得紧”的意思。
9.提示:题干中“秦王还柱而走”的“还”是通假字,通“环”,环绕。
A项“振”通“震”。
C项“见”通“现”。
D项“说”通“悦”。
B项“奉”意思是“奉献,捧送”。
答案:B
10.D
11(1)希望大王您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2)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3)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有德行者的心意。
12.(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13.答案:(1)眼泪鼻涕(2)礼品货币(3)走投无路贫困(4)袒露一只臂膀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5)宫廷的侍卫称中医医生(6)投击拿着(7)秦王的侍从左边和右边
1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