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说课材料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教案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确依法治国的历史意义,并理解法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防范风险和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他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并树立起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仰。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法律?
2. 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3. 公民的法律权利与义务。
4. 法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以及法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重点:公民的法律权利与义务,以及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及PPT课件。
2. 案例分析材料。
3. 相关法律法规文本。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讲授,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引导他们进入本课主题。
2. 讲授新课:结合PPT课件,系统讲解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3. 巩固练习: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组织小组讨论。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七年级下册政治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整体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整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材第四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共两课,分别是《依法办事》和《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这一单元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保护作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但他们对于法律的认识还相对模糊,对于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学会依法办事,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成为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依法办事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对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保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新闻报道,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演讲稿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法律是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而作为公民,我们更应该尊重法律、学习法律、遵守法律、正确运用法律。
尊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法律是社会运行的纽带,是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保障。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的权威,遵守法律的规定。
只有尊法才能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良好运行。
学法是公民的必修课。
法律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法律知识,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只有学法,我们才能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陷入法律纠纷。
守法是公民的底线。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始终遵守法律的规定。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要自觉遵守法律,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只有守法,我们才能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正确运用法律是公民的责任。
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我们应该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只有正确运用法律,我们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权益,实现公平正义。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尊重法律、学习法律、遵守法律、正确运用法律,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稳定、公正的社会。
谢谢大家!。
《学法、守法、用法》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主题:《学法、守法、用法》适用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提高法制观念。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依法行事的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 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1. 法律的具体内容和条款。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例如:“你们认为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让学生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探讨如何遵守法律、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并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道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教学效果,并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遵守法律、依法行事的意识。
五、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 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了解法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5.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遵守法律、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六、教学内容6. 法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是如何规范人们行为的。
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性。
7. 法律知识应用教授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识别法律问题,并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说课稿范文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说课稿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一、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二、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三、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难点: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做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学法,知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是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成熟的标志,因此,我们要做一个自觉认真学法用法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呢?现在我们要将学到的法律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以提高我们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学法、知法1、走近法律:(1)我们身边的规则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道德;纪律、规章;法律。
道德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要局部适用的准则。
法律则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下面我们就来复习掌握有关法律的一些知识。
(2)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具有两个作用:一是规范作用,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律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作用,例如,日常生活中,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再如《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说课稿.doc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说课稿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安康开展奠定根底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接下来为你了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说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安康开展奠定根底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为一身。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结构上来看,每册书都是以三级标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持,每个阶段教学内容的核心观念都不相同:七年级以“关爱、自尊、自强”为主;八年级强调的是“交往、合作、权利和义务”;九年级那么以“责任、参与、选择”的内容为核心。
与核心观念相对应,每个年级也有不同的教育主题:七年级: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八年级:学会交往与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九年级:承当责任,参与社会生活,选择希望人生。
从教材的特点来看,教材整体设计形式多样,具有情境化、生活化、思维化、活动化和综合化的特点。
初中思想品德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整合了道德、心理安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今天我要说的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就表达了“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和法律局部的整合。
对于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主要说课标要求和内容标准。
课标中课程总目标要求“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安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根本行为准那么的根底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根底。
”依据课程总目标,每个单元的内容标准都不相同,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要求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自尊与他尊,养成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参与法治宣传
积极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支持法治建设
积极参与法治建设,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监督法律实施
对法律的实施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维护 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THANKS
感谢观看
社会秩序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 要手段,通过规范人们的 行为,确保社会的正常运 转。
认同法律精神
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是现代社会的基石,意 味着法律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主 要手段,任何人和组织都必须遵
守法律。
权利义务观念
权利义务观念是法律精神的体现, 每个人都应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 务,并自觉履行。
程序正义
反对司法腐败
司法腐败会破坏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公民应 坚决反对司法腐败,捍卫法律的尊严。
3
维护法律信仰
只有当公民对法律有信仰时,法律才能真正发挥 其作用。公民应积极维护法律信仰,捍卫法律的 尊严。
04
用法
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了解法律
01
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利
和义务。
掌握法律原则和规则进 行推理和判断。
掌握法律解释
学习如何对法律规定进行解释和 应用。
掌握法律论证
学习如何进行法律论证和辩护, 以及如何评估论证的有效性。
培养法律思维
培养规则意识
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树立遵守法律的自 觉性。
培养程序意识
了解法律程序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尊重法律程序 的价值。
培养权利意识
了解权利的保障和维护,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03
守法
遵守法律规定
《学法、守法、用法》主题班会教案
《学法、守法、用法》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基本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增强法治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点1. 法律基本概念与分类。
2.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3. 法律的作用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2. 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法治国家的特征与建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基本知识,阐述法律的作用与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提高法治观念。
五、教学内容1. 法律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法律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其与道德的关系。
2.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强调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3. 法律的作用与价值:阐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关系。
5. 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
2. 讲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阐述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强调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3. 法律的作用与价值:通过讲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讲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法律与道德的密切联系。
5. 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讲解法律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回答相关问题。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学法、守法、用法》主题班会教案
《学法、守法、用法》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基本知识,提高法制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教学内容:1. 法律基本概念: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
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
3. 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及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4. 法律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等。
5. 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法律基本概念、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2. 难点:法律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法律基本知识,分析典型案例。
2.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课堂互动性。
3. 采用讨论法,分组讨论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情景模拟法,设置模拟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以便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
2. 准备典型案例,用于讲解法律知识,分析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3. 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PPT、法律法规资料等。
4. 准备模拟场景,用于情景模拟教学。
教案编辑专员敬上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法律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法律学习的兴趣。
2. 讲解法律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基本概念。
3.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4. 讲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了解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
5. 教授如何运用法律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6. 讨论如何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七、课后作业:1. 列举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并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下册主题班会说课稿-遵纪守法与法同行-通用版
六年级下册主题班会说课稿-遵纪守法与法同行-通用版前言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遵纪守法与法同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一、什么是法律?法律,是国家统治权力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一种规范,它是全社会的行为规则。
它不仅约束了社会公民的言论、行动和生活习惯,也为生产、商业等经济活动提供保障。
法律不仅是一种制约,更是一种保障。
它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法律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因为它可以保护我们的利益。
二、为什么要遵守法律?在我们生活中,为什么要遵守法律呢?这是因为:1. 法律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法律是指导社会行为的一种规范。
只有公民们遵守法律,才能确保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2. 遵守法律有利于个人发展法律约束了公民们的行为,但也给了我们很多权利和自由。
我们遵守法律,有利于我们获得更多的权利和自由,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红利权益。
同时,遵守法律也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机会,提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有利于我们的个人发展。
3. 遵守法律是做一个好公民的基础做一个好公民,必须遵守法律。
遵守法律是做一个好公民的基础,也是我们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的标志。
三、如何遵循法律?当我们知道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时,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里给大家提供几个方面的参考:1. 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学习法律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我们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特别是民法、刑法、劳动法等与自己相关的法律。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的利益和权利。
2. 增强法律意识要明确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以个人的意愿为转移,不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而违法乱纪。
我们要坚持“自觉守法、依法办事”。
3. 减少违法行为我们不能违法乱纪,更不能诱导他人违法。
遇到疑问和困惑,可以咨询相关部门或律师。
尊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范文
尊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班会主题:尊法守法主讲人:XXX老师时间:XX年XX月XX日地点:教室授课内容:一、引言尊法守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核心价值,也是教育工作者应当传授给学生的素质和精神。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必须要有尊崇法律的意识,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教育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尊法守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法律,遵守法律,拒绝违法行为。
二、尊重法律的重要性尊重法律是我们生活中的底线,它始终贯穿我们的日常生活,涉及到社会德行,个人尊严,道德伦理,公共安全等方面。
尊重法律不仅是我们作为公民的自觉,把法律当作是保护我们利益的重要工具,更重要的是作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的表现。
如果我们没有对法律的尊重和认同,社会秩序会被打乱,危害公共安全和个人的利益。
三、遵守法律的重要性法律十分重要。
因为法律规定了个人和集体行为的标准,也为市民生活起到了维护和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
遵守法律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切实履行,二是维护法律权威。
实施法律规定,无论是国家法律还是市区法律,无论是刑法还是民法,还是有机会可为依据。
而尊重法律的实质就是言听计从,无条件遵守法律规定。
遵守法律的意识是从小培养的,学校教育必须始终都围绕着尊重法律的重要性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来展开。
四、拒绝违法行为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人并不尊重法律,反而违反法律,这是不道德的,必须受到严厉的惩罚。
从我们自己出发,我们应该始终正确看待法律,明白什么是违法行为,避免参与违法行为以及不让违法行为侵犯我们的利益和人身安全。
不仅如此,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也要展现出自己拒绝违法行为的勇气和决心。
五、良好的法治氛围的营造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应该教育学生尊重和遵守法律,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培养敬畏法律的情感和意识。
学校还应该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专业性活动中,加强性警示教育,强化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让孩子们始终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和价值。
《尊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尊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内容一、教案背景班会主题:尊法守法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提高法律素养。
3.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尊重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3.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4. 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5. 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2. 主体部分:(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尊重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2) 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违法行为及其后果,加深对法律的认识。
(3) 教师讲解如何提高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尊重和遵守法律重要性的认识。
3. 学生对违法行为及其后果的了解。
4. 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法律意识和能力的实际情况。
四、教学资源1. 法律知识资料。
2. 案例分析素材。
3. 讨论问题清单。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4. 定期进行法律知识普及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尊法守法的习惯。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遵守法律?”3.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在分享后提出补充意见或疑问。
《学法、守法、用法》主题班会教案
《学法、守法、用法》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制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 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三、教学难点:1. 法律的具体内容和条款。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介绍法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讲解遵守法律的意义,分析违反法律的后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3. 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教授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5.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教案编写完毕,仅供参考。
如有需要,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分析违反法律的后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法律基本概念和作用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了解其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政治教案: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
七年级政治教案: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学法、尊法、守法和用法的含义。
2.掌握遵守法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运用学法、尊法、守法和用法的知识,自觉遵守法律。
2.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
2.强化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重视,增进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点1.掌握学法、尊法、守法和用法的含义。
2.了解遵守法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
2.强化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重视,增进法制观念。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入1.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
2.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小册子,让学生自行阅读。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法律?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活动二: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学法、尊法、守法和用法的含义,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2.教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3.教师讲解遵守法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给出相关的案例进行解释。
活动三: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几个简单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2.学生分组进行案例研讨和讨论。
3.学生代表上台分享分析和解决案例的过程。
活动四:课堂小测1.教师出题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自主完成课堂小测,并交给教师检查。
活动五:总结与反思1.教师让学生回顾课堂所学知识。
2.教师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建议和意见。
五、教学评价1.课堂小测,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分析和解决案例的能力。
3.学生对法律的态度和看法。
六、作业1.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
2.回答课堂小测的问题。
3.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学法、守法、用法》主题班会教案
《学法、守法、用法》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法律的重要性;2. 掌握学法、守法、用法的基本内涵和关系;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4.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学法、守法、用法的基本内涵和关系;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三、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尚未形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因此,需要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 老师简单介绍本次主题班会的主题和目的;2.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对法律有什么认识?你们觉得学法、守法、用法有什么关系?导入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了解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思考。
第二环节:学习1. 学法(1)老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老师讲解如何学法,包括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学习法律文书等;(3)老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学法的重要性。
学法是学习法律知识和了解法律法规的过程,是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的基础。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学法的实际应用。
例如:老师可以讲解道路交通安全法,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和交通标志的含义。
然后,老师可以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 守法(1)老师讲解守法的基本内涵和意义;(2)老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守法的重要性;(3)老师提示学生,守法的前提是了解法律法规,只有了解法律,才能守法。
守法是指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行为。
《尊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尊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内容一、教案背景班会主题:尊法守法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3.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尊重法律,自觉守法3. 法律与生活实例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
2.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展示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法律对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的人物是否遵守法律,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否合法。
4. 学生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如何尊重法律、自觉守法的看法和经验。
5.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尊重法律、自觉守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6. 课后作业:学生写一篇关于“尊法守法”的作文,深化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尊重法律、自觉守法的意识和行动。
3. 学生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法律法规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资源1. PPT课件: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生活实例等。
2. 作文纸:用于课后作业。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时,要生动形象,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2.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案例,明确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3. 在学生讨论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 教师在总结环节,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法律。
六、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法律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运行和实践。
尊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范文
尊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法守法的意识和习惯,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尊法守法的意义和表现3. 正确法治观念的培养三、教学难点1. 法律的具体内容和条款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法守法3. 遇到法律问题时如何寻求帮助和维权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尊法守法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法守法,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法律资料和案例,用于讲解和讨论。
2. 准备班会课件,展示法律知识和尊法守法的意义。
3. 划分小组,确保讨论顺利进行。
六、教学内容1.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包括宪法、刑法、民法等。
2. 介绍法律对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重要性,举例说明法律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个人权益方面的作用。
七、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通过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方面的作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法守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
八、教学内容1. 讲解尊法守法的意义和表现,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
九、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通过讲解尊法守法的意义和表现,引导学生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尊法守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法守法,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十、教学内容1. 讲解如何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寻求帮助和维权,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的途径。
2. 强调学生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要勇于维护自身权益,依法行事。
法制主题班会说课稿
法制主题班会说课稿大家好!本次班会课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法制主题。
法律法规是建立在社会生活秩序和公平正义基础之上的,其作用远比我们平时想象的要重大。
作为公民,我们应当了解法律法规的重要性,遵守法律,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自觉行使法律权益,并以身作则,做到守法用法、尊法学法、信法用法。
下面我将围绕法制主题,从法的概念、法律的作用、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三个方面来和大家展开讨论。
一、法的概念法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公认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可强制执行力的规范。
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起到维护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法律的作用1. 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利益与义务,约束了人们的行为。
只有社会秩序良好,人们的生活才能够得到保障,社会才能够稳定发展。
2. 保护人权。
法律保护了公民的基本权益,确保了人们的生命权、财产权、人格权等得到有效保护,为人们创造了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3. 解决社会矛盾。
社会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群体,人与人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
法律作为公正的裁判者和调解者,能够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设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并要求人们在行动中始终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法治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导,通过法律手段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形成人民群众对法律的认同和接受。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从维护法律权益、守法反腐、文明交通等方面做起,养成守法的好习惯。
同时,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养,增强辨别非法活动的能力,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不仅要追求个人的利益,更要尊重社会的法律制度。
我们要做到理解法律、遵守法律、守法用法、信法用法、宣传法律、维护法律,并以身作则,引领身边的人正确行使法律权益。
尊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范文
尊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尊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增强法治观念。
3. 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遵守法律规定。
二、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尊重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 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法律的具体内容和法律规定。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法守法。
3.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其平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法律规定。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明白尊重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法守法,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起学生对法律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尊重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明白尊重和遵守法律的意义。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法守法,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5.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法律知识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 课后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基本概念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尊重和遵守法律重要性的认识。
3. 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法律知识资料:包括法律文本、法律案例等。
2. 教学课件:展示法律基本概念、作用等内容。
3. 模拟法庭设备:进行实践活动所需。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尊重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教学目的: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道路的精髓。
准确把握法治思维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正确理解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含义与特征及其关系。
培养法治思维方式,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
树立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关系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培养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教学难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如何培养法治思维;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启发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导入新课:从这周开始,我们进行法制观的学习,这是本课程的最后一个版块。
先关注一个焦点事件——复旦投毒案问:谈谈你对“复旦投毒案”的认识?(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一、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从法律发展史来看,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1.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创制、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区别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和途径:制定、认可2.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1)国家对公民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2)国家对公民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案例:谁有权制定法律?有一个典型案例,说的是某村有一公共果园,常有村民饲养的牲畜进入果园吃树叶和果实。
村委会为此召开村民大会,提出今后若再有此类事件发生,村委会有权任意处置这些牲畜。
村民大会当场举手表决,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了这一规定。
有一天,村民孙某的两只山羊再次进入果园吃树叶和果实时被守护人打死。
孙某遂将村委会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并声明表决时自己并未举手同意这一规定。
案例分析:本案中村委会的行为不是立法活动,村民大会通过的规定不是法律,不是法的表现形式,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因而,孙某有权依法获得赔偿。
这需要我们了解什么是法律的特征和创制。
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一种以国家政权意志出现的行为规范。
而国家政权由统治阶级掌握,因此法首先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4.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
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同时也决定着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
例如:《环境保护法》就是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建立的法律制度。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律的历史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规范是风俗和习惯。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相伴而生了。
1、奴隶制法律奴隶制法律通常采用最极端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方式(会说话的工具)2、封建制法律封建制法律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阶级实行统治的工具,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使命。
3、资本主义法律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商品生产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变成了商品。
4、社会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要求的反映和表现。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成果为特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就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无产阶级意志的体现,它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机制),它的内容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实效。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除了具有规范作用外,还具有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作用。
A.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①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专政的国家制度②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③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④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
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法律的遵守、执行、适用则是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把文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法律。
①法律制定(立法)②法律执行(执法)③法律适用(司法):④法律遵守(守法):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1、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的四部宪法:→1949年的《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宪法(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宪法(第五届)→1982年宪法(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我国宪法五次修正案:①1988年第七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②1993年第八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③1999年第九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④2004年第十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正。
⑤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结论:宪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2、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特征:(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五条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人权保障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家性质)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形式。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而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6、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
宪法关于经济制度的规定,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形式、社会生产的性质和手段、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方法、生产资料的分配形式等国家经济生活的制度的总和。
教学视频:宪法知识与法律体系。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政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一)宪法相关法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动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二)民法商法(三)行政法(四)经济法(五)社会法(六)刑法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15分钟)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诉讼法是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仲裁机构或者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一)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二)非诉讼程序法仲裁法、人民调解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作业布置:2018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宪法的地位。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1、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
2、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科学立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立法是法治的龙头环节。
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
全面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个人的法治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
法治观念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必须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关心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要在这一进程中牢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自觉性。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