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中图版)知识点复习资料精华

七年级地理上(中图版)知识点复习资料精华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长40 米,地球平均半径6371 千米,地球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2、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运转,这个假想的轴,叫地轴。

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盖天说(天圆地方说)---- 新盖天说--- 麦哲伦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3、地轴穿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

4、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5、同赤道平等的线叫纬线,呈东西方向;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呈南北方向,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6、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原址,有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米的铜制子午线。

这就是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7、经线和纬线的区别:本初子午线以西直至180°经线称西经,用字母“W”表示;本初子午线以东直至180°经线称东经,用字母“E表”示。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字母“S表”示。

(图P8—9)8、"以20°W 和160°E 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9、经纬网的主要作用: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任何地点在经纬网中都有对应的经度值和纬度值,例如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的交叉点上。

任何一组经度值和纬度值,都能找到与它对应的地点。

所以经纬网定位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航海、航空和气象观测等许多部门。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一天,即24 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何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七年级中图版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中图版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中图版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我们了解世界、认识社会、探索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学习地理时,掌握必要的知识点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下面就是七年级中图版地理上册必背的知识点。

第一章大地与地球1.地球是宇宙中的行星,也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它是由大气、水、陆地构成的一颗行星,被称作“蓝色星球”。

2.地球是一个自转的球体,在24小时内完成一次自转。

自转的结果是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3.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365.24天。

公转是形成季节的基础。

4.地球上的主要陆地有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被称作“七大洲”。

5.地球上的主要海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洲际洋、北极洋和南大洋,被称作“五大洋”。

第二章我们的家——中国1.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国家,是世界第三大国家,面积达到960万平方公里。

2.中国的行政区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4.中国有五大主要地理景观: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

5.我国的四大沿海经济区是东北、华北、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第三章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是由地球自然环境所引起的、对人类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现象。

2.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水、旱灾、风灾、雪灾、泥石流和海啸等。

3.预防自然灾害的方法有土地治理、疏浚河道、建设防洪堤、山体防护工程和地震预警系统等。

4.遇到自然灾害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及时向相关部门求助,采取应急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第四章农业与工业1.农业是中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农业的发展对于保证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工业是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的重点工业有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和化工工业等。

3.农业与工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于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4.应该倡导绿色发展,促进农业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城市与交通1.城市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但城市化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清单(每日背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清单(每日背诵)

1/1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每日背诵清单第1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圆球体——不规则球体(3)求证地球是球形:帆船视变化(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地球的影子是圆的);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等。

(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仪上的经纬网(1)地轴、南北极、赤道(2)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征形状圆(可称为纬线圈)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长度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

长度相等指示方向指示东西方向指示南北方向0°起点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纬线。

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定为零度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度数变化规律及代号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增加90°;赤道以北的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为南纬(用S表示)。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用E表示),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用W表示)。

半球划分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重要经纬线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S、23.5°N)、南北极圈(66.5°S、66.5°N)本初子午线(0°)和180°经线、20°W和160°E3、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图版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其涉及面广,内容较为复杂。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我们需要对地理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归纳,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以下是中图版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

1. 地球与地球经纬度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我们进行地理研究的基础。

地球的构造和形态是人们研究的重要方面。

在地球上,我们使用经纬度来确定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

经线是指从南极到北极的一条线,分为东经和西经。

纬线是指维持地球自转平衡的地球表面任何地点到赤道的垂直距离,分为北纬和南纬。

2. 中国地理位置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拥有一片广袤的土地。

它地处东亚,是亚洲的一个国家,它之南接东海、南海,之东与日本相隔一海之隔,之北与蒙古、俄罗斯接壤,之西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相邻。

3. 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形的高低、平缓、陡峭直接影响气流、水路和土地的分布和利用。

中国的地形五花八门,从东部沿海平原到西南山地平原,各式各样,千姿百态。

4. 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气候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良好的气候条件,人们的生活将受到很大影响。

中国气候复杂多样,从北部的东北大兴安岭到南部的海南岛,各地的气候条件大不相同。

5. 自然地理条件--水文水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水环境及水文地理背景等全部的地理条件。

中国的河流、湖泊众多,赤潮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6. 人口数量和分布在人类生活和发展的过程中,人口数量和分布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人口密度在各地也存在很大区别,而人口的年龄结构、职业分布等也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就是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的中图版,希望大家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这些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这门学科。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地球和地图地球是一个略为扁平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证据包括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地球卫星照片以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经线和纬线是地球表面的两种不同类型的线。

纬线是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与地轴垂直,并且在南北两极相交,形状为半圆。

经线也是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但与纬线垂直相交,形状为圆。

纬线的长度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而经线长度相等,都是千米。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它们相互平行或者相交于极点,并且有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等特殊线。

经度和纬度是地球表面的两种坐标系统。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为起点,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纬度以赤道(基多赤道纪念碑)为起点,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经度的数值范围为-180°到180°,纬度的数值范围为-90°到90°。

经纬度的半球划分是以20°W至160°E为界限的。

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判断经纬度的方向及半球位置,有°的直接判断,°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如果没有°的经纬网,可以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方向,向东增为东经,向西增为西经,向北增为北纬,向南增为南纬。

判断半球位置可以根据纬度和经度来判断。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增大,西经度减小。

地球不同纬度的地区,受太阳照射的不同,接收到的太阳热量也不同,形成了五个不同的带状气候区域。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炎热,太阳直射。

北温带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四季分明,无气候特点。

南温带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四季分明,无气候特点。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午读必读: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月食和地影;地球卫星照片;海边看船;登高望远;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2、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地球绕地轴运转,地轴穿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

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3、(1)经线特点:经线长度相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每条经线构成一个半圆。

(2)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4、(1)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构成一个完整的圆。

(2)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圈),从赤道往北、往南,度数逐渐增大。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北极点为90°N;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南极点为90°S。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6、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判断方法:在东经中,小于160°E的属于东半球,如18°E 、50°E、100°E是属于东半球;大于160°E的属于西半球,如180°,175°E是属于西半球。

在西经中,小于20°W的属于东半球,如19°W、5°W、0°是属于东半球;大于20°W的属于西半球,如180°、100°W、50°W是属于西半球。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两极是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其中北极是地球最北点,南极是地球最南点。

赤道是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其长度约为4万千米。

地球形状为稍扁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其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经纬线是地球表面的两种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全部等长,呈半圆形,有无数条;纬线与赤道平行,指示东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缩短,呈圆圈形,有无数条。

3.经纬度的字母表示形式为西经W,东经E,北纬N,南纬S。

4.20W和160E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5.地球上有五个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66.5度之间)、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南极圈以南)。

这些带的划分依据是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6.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方向可以通过一般表示方向和指向标表示方向来判断。

纬网可以用来表示方向。

7.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可以通过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三种形式表示。

比例尺越大,表示内容越详尽,范围越小。

9.地图可以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包括地形图和行政区划图等,专题地图包括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和资源分布图等。

10.地图的新成员包括遥感影像地图和电子地图等。

11.海拔是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它们的计量单位都是米。

12.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山地高度和起伏大,缓坡和陡坡交替,海拔500米以上;丘陵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的高地,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高原外围陡峭,内部相对平坦,海拔500米以上;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盆地指被山地、丘陵或高原包围的地形低洼地区。

鞍部指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它探索着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现象,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世界的工具。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为初中学生提供了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和地球上的图像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地球和地球上的图像。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有大气层、水层和陆地层的行星。

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到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尺度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等知识。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它被称为地球椭球体。

地球的赤道稍微胖一些,两极稍微扁一些,这种形状被称为地球的赤道胖和极圆扁。

2. 地球的尺度地球的尺度是指地球上各种事物和现象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它包括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两个层面。

宏观尺度是指较大的地区范围,如大洲、山脉和河流等;微观尺度则是指较小的地区范围,如城市、村庄和湖泊等。

3.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一天。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公转一圈需要365天。

二、地球的层次结构和地球的气候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介绍了地球的层次结构和地球的气候。

地球的层次结构包括大气层、水层和陆地层。

地球的气候则是由地理环境、大气环流、海洋运动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 地球的层次结构大气层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它是由气体组成的。

大气层的最下层称为对流层,上层则为平流层。

水层则包括了地球上的淡水和盐水,它们存在于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等地方。

陆地层则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

2.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它受到地理环境、大气环流、海洋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靠近赤道的地区气候一般炎热多雨,而靠近两极的地区气候则寒冷干燥。

三、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球的人文环境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三章介绍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球的人文环境。

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了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的要素,而地球的人文环境则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活动。

中图版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

中图版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

中图版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及地球与人类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科学门类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地理学的应用领域和实践意义也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在现代城市规划、资源环境管理以及灾害防治等方面,地理学的作用愈发凸显。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七年级上册的地理知识点吧。

一、地球的构造地球是一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复杂天体,其主要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部分。

其中,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薄壳,其厚度在陆地上约为20-70公里,而在海洋底部则约为5-10公里。

地幔是地壳下面一层较厚的石质壳体,其占地球的体积近84%。

外核和内核分别位于地幔下面,由于高温和高压的影响,内核为固态,而外核则为液体。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包括公转和自转两种。

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运动方式,它的周期约为一年,使我们看到了四季的变化。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做的旋转运动,它的周期为一天,使得我们看到了昼夜的交替。

此外,地球的轨道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圆,而这也是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

三、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各种要素,包括生物、水资源、土地、气候、岩石和矿产等。

其中,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力和日照等各个方面。

而生物因素则包括生物种类、数量和分布等等,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城市与交通城市与交通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城市的存在离不开交通,人们出行、贸易、交换信息等活动都需要交通方式提供服务。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如高铁、地铁等现代化交通方式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五、资源与环境资源与环境是现代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资源是指人们能够利用的各种资产、设施和技术,而环境则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基础条件。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1. 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 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有: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轮船由远处驶近,先看到船杆后看到船身、地球卫星照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经线和纬线分别定义为:经线是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纬线是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经线和纬线的形状分别为圆和半圆,长度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经线和纬线相交于极点,相互平行或相交于南北极圈和南北回归线。

5. 经度和纬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和赤道(基多赤道纪念碑)为起点,经度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纬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范围分别为-180°至180°和-90°至90°。

6. 判断经纬度的方向和位置:有°的直接判断,°经线以东是东经(E),以西是西经(W),°纬线以北是北纬(N),以南是南纬(S)。

没有°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向东增加为东经(E),向西增加为西经(W),向北增加为北纬(N),向南增加为南纬(S)。

7. 判断半球位置: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

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可以使用数轴法或数值法。

8. 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9. 不同纬度的地区,受太阳照射的不同,接收到的太阳热量也不同,因此地球被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包括热带、副热带、温带、寒带和极地带。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气候炎热,太阳直射。

地形图包括海拔、相对高度、四至点和陆地地形。

海拔是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一般以米为计量单位。

四至点包括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和最西端。

陆地地形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地理中图版七上知识汇总

地理中图版七上知识汇总

七上地理知识汇总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并非正圆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如何判断一点是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如果给出东经,就和160°E作比较,比东经160°大,就在西半球,如果比东经160°小,就在东半球;如果给出西经,就和20°w作比较,比西经20°小,就位于东半球,如果比西经20°大,就位于西半球。

3,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越往东度数越来越大,直到180°,以西称为西经,越往西度数越来越大,直到180°。

赤道以北称为北纬,赤道以南称为南纬,越往北度数越来越大,直到90°,越往南度数越来越大,直到90°。

3,如果给出一条经线上的度数,那此条经线上的度数和它对面那条经线上的度数相加得180度,东西经正好相反。

如东经160°E,对面的经线上是20°w4,经线:形状:半圆;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纬线:形状:圆形;长度:由赤道向两端逐渐递减;指示方向:东西5,纬度划分: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6,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回归线23.5°S—北回归线23.5°N(终年炎热)温带:回归线23.5°—极圈66.5°(四季分明)寒带:极圈66.5°及其以北和以南地区。

(终年严寒)第二节: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2,比例尺比较: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1)平均半径6371千米(2)最大周长4万千米(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麦哲伦环球航行P2(2)月食(3)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4)地球卫星照片(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经线和纬线: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1)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2)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7. 判断半球位置:(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①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

②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运动:2.公转地理意义(北半球):3.五带的划分:4.高中低纬的划分:(1)低纬:0°-30°(2)中纬:30°-60°(3)高纬:60°-90°三、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方向:(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4)应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范围内容大小详细小大简略3.图例和注记:(1)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2)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海拔高度的数字4.地形图:(1)海拔高度: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3)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c.山谷:等高线向高出凸出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中国的疆域和人口1.中国优越的位置:①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第1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水平着的,以赤道为分界线,分为北、南半球。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 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 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古代(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②近代(观察):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1、纬线与纬度(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A.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有无数条)(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经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B .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C .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有无数条)(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 ”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 ”为代号。

(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例:20°W 和160°E 组成经线圈 ; 20°E 和160°W 也组成经线圈)(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 和160°E 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

20°W 以东到160°E 为东半球。

20°W 以西到160°E 为西半球。

(切记:0°--20°W 虽为西经,但是处于东半球;160°E ——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如下图: 3、 经纬网定位:四、地球的运动(P10)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大约是24小时(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一年。

(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4)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昼夜的长短: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

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P11)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2、范围: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运动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1天) 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时差;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定义: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年地理意义:四季变化(昼夜长短);五带的形成北寒带 66.5°N~ 90°N北温带 23.5°N~66.5°N热带 23.5°N~23.5°S南温带 23.5°S~66.5°S南寒带 66.5°S~ 90°S3、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1、比例尺:也叫缩尺,把一定范围内实际地理事物缩小并在地图上表示出来缩小的程度。

公式表示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北京动物园VS 中国地图)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方向:先指后经再一般(1)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指向标平移法and转动地图法)(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图例和注记(书上的图例、注记记住就好)4、普通地图:综合反映地形、河流、城市、行政区域等多种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专题地图:集中反映一两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

5、地图家族新成员:遥感影像地图;电子地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以“米”作为计量单位海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陆地地形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1)高原:海拔500米以上,外围陡,内部范围宽广、起伏和缓;(2)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多呈脉状分布,高度、起伏大(山顶山坡山麓)(3)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小、坡度缓;(4)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小;(5)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3、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我们把一个地区内海相同的各点相连的线叫做等高线。

(2) 拔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3)形状特征:(4)山:中间高,四周低,山峰在地图上一般用“△”表示;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陡崖:等高线重合在一起;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5)实际运用: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

0.6°C/100m水库坝址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尽量避免跨越多条等高线。

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6)地形图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

第4节疆域和行政区划一、中国的位置和疆域1、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位于寒带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领土四至点: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53°N)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属南沙群岛)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135°E)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上(73°E)南北跨度大→49个纬度差,5500km,东西跨度小→60个经度差,5200km 3、中国陆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陆上邻国有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中国位置优越,地域广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便于对外交往与合作;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5、中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中国的陆上边界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等,半岛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等,海峡有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6、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7、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记住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会中心:(P39 顺口溜)黑龙江省—黑——哈尔滨吉林省——吉——长春辽宁省——辽——沈阳河北省——冀——石家庄河南省——豫——郑州山东省——鲁——济南山西省——晋——太原陕西省——陕——西安江苏省——苏——南京安徽省——皖——合肥江西省——赣——南昌浙江省——浙——杭州福建省——闽——福州广东省——粤——广州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贵州省——贵/黔——贵阳云南省——云/滇——昆明四川省——川/蜀——成都青海省——青——西宁甘肃省——甘——兰州台湾省——台——台北海南省——琼——海口西藏自治区——藏——拉萨北京市——京——北京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陇——银川天津市——津——天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上海市——沪——上海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重庆市——渝——重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乌鲁木齐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第5节众多的人口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为13.71亿,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

2、人口过多会带来的问题:交通拥堵、就业压力增大、住房条件差、生活垃圾成堆等。

(P43)人口过少则会导致资源不能充分被开发利用,经济难以发展。

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好,人口多少必须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这样国家才能够长足发展。

(P44)3、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实行计划生育是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4、我国人口政策(计划生育)的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关键在于教育。

5、中国人口地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一线(胡焕庸 1935年提出)。

6、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七个字+P47)答:不均匀,东多西少。

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沿海地区大部分在100人/平方千米以上;西部人口密度小,多数地区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