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式微赏析
诗经 式微(精选8篇)
诗经式微〔精选8篇〕篇1:诗经——《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赏析: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迫心情。
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篇2:诗经式微诗经式微《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注释:1、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微:幽暗不明。
2、胡:为什么。
3、微:非,不是。
故:为了某事。
4、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译文:暮色昏暗天将黑,为何不能把家回?不是为了官家事,怎会迎风又饮露!暮色昏暗天将黑,为何不能把家回?不是为了老爷们,怎会污泥沾满身!赏析:这首小人物不堪苦役而发牢骚的小诗,让人想起卡夫卡的一个短篇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
广阔民众得到命令去修筑长城,据说这是来自遥远京城中皇帝的圣旨。
京城遥远得难以想象,皇帝是谁也不知道,更不明白何以要修筑长城,反正不得不修。
这篇寓言式的小说所提醒的人生处境,大概合适于所有的小人物的生存将况。
小人物没有大多的奢望,没有无止境的野心,只求食饱穿暖居安。
他们的纯朴忠厚与愚昧无知并存,如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划船便划船,椿米便椿米,即使叫坐下也只敢站着。
他们只管“埋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
所以鲁迅说他之所以写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如今来看,身为小人物而敢于发牢骚,并且牢骚之辞竟可录入书中,成为经典,来教育后代,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
它让人想到,千方百计要维护自己统治的人,把不满自己统治的言论记录下来传给后世,终究是愚昧还是一种权谋?篇3:诗经式微诗经式微诗经式微这篇寓言式的小说所提醒的人生处境,大概合适于所有的小人物的生存将况。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诗经邶风·式微赏析
诗经邶风·式微赏析《国风·邶风·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汉族。
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
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
式微也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对后世古典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式微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注释⑴式:作语助词。
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⑵微:非。
微君:要不是君主。
⑶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⑷躬:身体。
创作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
昭、穆以后,国势渐衰。
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鉴赏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
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式微》赏析
《式微》赏析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诗】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背景】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主题思想】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式微》表现手法
《式微》表现手法
《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全诗采用设问等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宛转而富有情致,重章换字,韵律和谐,用词精巧,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役之人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背弃暴政的决心。
【原文】
式微
诗经·国风·邶风〔先秦〕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
式微原文及翻译
式微原文及翻译《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
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
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
《式微》原文及翻译是什么?《式微》原文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翻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式微》注释⑴式:作语助词。
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⑵微:非。
微君:要不是君主。
⑶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⑷躬:身体。
《式微》鉴赏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
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
诗经《国风·邶风·式微》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邶风·式微》原文译文赏析《国风·邶风·式微》先秦:佚名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赏析】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其一,一章“微君之故”和二章“微君之躬”。
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两字,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
“微君之故”,朱熹《诗集传》释为:“我若非以君之故”;“微君之躬”,“躬”是“躳”的异体,《尔雅·释言》:“躬,身也。
”躬、身二字互训,故“躬”即自身也,也即“君”。
“微君之躬”即“我若无君”。
上章言“我若非以君之故”,下章言“我若无君”。
上下章表达相同的意思却运用不同的字眼,把作者委婉含蓄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二,一章“胡为乎中露”和二章“胡为乎泥中”。
“露”为“路”的假借字。
《尔雅·释名》:“路,露也。
言人所践蹈而露见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泥中’犹言泥涂也。
”按:“中露”也即今俗语所谓心里沉沉的,像被什么东西堵得慌;“泥中”犹今所谓陷入泥中而不能自拔。
因此“中露”、“泥中”是虚写而非实写,上下章可互相补充理解。
同时,作者字数的变换中,始终不忘记押韵的和谐。
一章“故”、“露”为阴声“鱼”韵和入声“铎”韵同用;二章“躬”、“中”押阴声“侵”部韵。
此两句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又能押韵和谐字数整齐,有一箭双雕之功效。
式微·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式微·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作品介绍】《式微》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F-036】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注释】1、式:发语词。
微:读为昧(妹mèi)。
式微:言将暮。
2、“微君”的“微”相当于“非”。
故:事。
3、中露:就是露中。
倒文使协韵。
【题解及原文】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
他到天黑时还不得回家,为主子干活,在野露里、泥水里受罪。
【余冠英今译】天要晚啦,天要黑啦,为啥不回家?要不是官家事儿多,咱哪会露水珠儿夜夜驮!天要晚啦,天要黑啦,为啥不回家?要不为主子养贵体,咱哪会浑身带水又拖泥!【白话翻译】天已暮,天已暮!为何不能回家住?如果不为君王事,哪会露中吃尽苦!天已暮,天已暮!为何不能回家住?如果不为君王事,哪会泥中服劳务!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讲解】关于本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
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诗经《式微》原文及赏析
诗经《式微》原文及赏析诗经《式微》原文及赏析《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式微》原文及赏析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微:幽暗不明。
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
故:为了某事。
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译文暮色昏暗天将黑,为何不能把家回?不是为了官家事,怎会顶风又饮露!暮色昏暗天将黑,为何不能把家回?不是为了老爷们,怎会污泥沾满身!赏析这首小人物不堪苦役而发牢骚的小,让人想起卡夫卡的一个短篇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
广大民众得到命令去修筑长城,据说这是来自遥远京城中皇帝的圣旨。
京城遥远得难以想象,皇帝是谁也不知道,更不明白何以要修筑长城,反正不得不修。
这篇寓言式的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处境,大概适合于所有的小人物的生存将况。
小人物没有大多的奢望,没有无止境的`野心,只求食饱穿暖居安。
他们的纯朴忠厚与愚昧无知并存,如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划船便划船,椿米便椿米,即使叫坐下也只敢站着。
他们只管埋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
所以鲁迅说他之所以写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现在来看,身为小人物而敢于发牢骚,并且牢骚之辞竟可录入书中,成为经典,来教育后代,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
它让人想到,千方百计要维护自己统治的人,把不满自己统治的言论记录下来传给后世,究竟是愚昧还是一种权谋?创作背景关于此诗主旨,近现代学者多认为这是人民苦于劳役,对国君发出的怨词;也有人认为这是情人幽会相互戏谑的情歌。
《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式微原文及翻译
式微原文及翻译《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
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
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式微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式微》原文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翻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式微》注释⑴式:作语助词。
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⑵微:非。
微君:要不是君主。
⑶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⑷躬:身体。
《式微》鉴赏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
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八下语文式微等四首古诗
八下语文式微等四首古诗原文:《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一、衍生注释:“式微”:意思是天黑了,式,语气助词。
“微”,昏暗。
“胡”:何,为什么。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
“中露”:露中,在露水中。
“躬”:身体。
二、赏析:这首诗以反复咏叹的方式,表达了劳动者的哀怨和不满。
天黑了还不能回家,都是因为君主的缘故,在露水中劳作,在泥水中受苦。
短短几句,就将劳动者的辛苦和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用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
三、作者介绍: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已无从考证,但它出自《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四、运用片段:在那个炎热的夏日,我们如同式微中的劳作者,在烈日下为了生活奔波,“式微,式微,胡不归?”心中不禁感叹,若不是为了梦想,怎会在这酷暑中坚持!原文:《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衍生注释:“衿”:衣领。
“悠悠”:深思的样子。
“嗣音”:传消息。
“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挑兮达兮”:独自徘徊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二、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在城楼上等候恋人的情景。
她埋怨恋人不来音信,不来相会,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将女子的相思之苦表现得真挚动人。
三、作者介绍:同样出自《诗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情感生活和社会风貌。
四、运用片段:当我站在那古老的城阙之上,望着远方,心中想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仿佛自己就是那焦急等待恋人的女子,一日不见,思念如同潮水般汹涌。
原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一、衍生注释:“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先秦诗歌·式微》原文翻译古诗赏析
《先秦诗歌·式微》原文|翻译|古诗赏析《国风·邶风·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
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
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先秦诗歌·式微原文译文及古诗句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式微》原文先秦:佚名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及注释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注释⑴式:作语助词。
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⑵微:非。
微君:要不是君主。
⑶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⑷躬:身体。
古诗鉴赏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其一,一章“微君之故”和二章“微君之躬”。
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两字,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
“微君之故”,朱熹《诗集传》释为:“我若非以君之故”; “微君之躬”,“躬”是“躳”的异体,《尔雅·释言》:“躬,身也。
”躬、身二字互训,故“躬”即自身也,也即“君”。
“微君之躬”即“我若无君”。
上章言“我若非以君之故”,下章言“我若无君”。
上下章表达相同的意思却运用不同的字眼,把作者委婉含蓄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二,一章“胡为乎中露”和二章“胡为乎泥中”。
“露”为“路”的假借字。
《尔雅·释名》:“路,露也。
言人所践蹈而露见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泥中’犹言泥涂也。
《诗经》之《式微》赏析
《诗经》之《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
①式:语气助词。
微:昏暗,指天快要黑了。
②躬:身体。
译文:
这是一首人民苦于劳役,对君主表达不满的怨词。
据考证,此诗产生的地点大约在今天河南和山东交界之地的东明、磁县一带,时间为公元前660年左右。
当时,卫国多出昏君,政治黑暗,又兼北狄南下骚扰,而南方又有齐晋争霸。
因此当地是生灵涂炭,赋税繁重难耐,劳役无休无止。
本诗便反映了当时人们艰辛的生活,表达了底层百姓对君主残暴统治的愤慨之情。
古人把此诗曲解为黎候被狄人驱逐而流亡于卫,臣子劝其归国。
因此后人便以此诗表示思归。
唐人王维在《渭川田家》中便有“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诗句。
他把《式微》的主题理解为归隐了,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这是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服役人之间互相传唱的民歌,因此具有典型的民歌特征,语言浅近易懂,感情表达直抒胸臆,毫不隐晦,可谓情真意切。
诗歌采用了民歌中通行的重章形式,两章之间仅易数字,意思基本相同,但一遍遍的呼号,加强了控诉的力度,充分表露了人们心中的不满。
先秦-诗经《式微》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诗经《式微》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日落天黑,还在露水中泥地里劳作,怎能没有怨言呢?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阅读时要注意体味《诗经》中那种常见的风致:内容极其单纯,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原文:
式微
先秦-诗经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翻译: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注释:
〔注〕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式微〕意思是天黑了。
〔式〕语气助词。
〔微〕昏暗。
〔邶(bèi)风〕邶地的民歌。
〔邶〕今河南淇县北部一带。
〔胡〕何,为什么。
〔微〕(如果)不是。
〔君〕君主。
〔中露〕即露中,在露水中。
〔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
〔躬〕身体。
式微 (赏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微(赏析)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如果不是君主的原因,为什么还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君主,为什么还在泥浆中!
诗歌鉴赏
全诗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答案的故意设问。
劳动者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使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小结】诗歌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结合,参差错落,能有力地表现思想感情的起伏。
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诗经式微赏析
诗经式微赏析导读: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微:幽暗不明。
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
故:为了某事。
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译文暮色昏暗天将黑,为何不能把家回?不是为了官家事,怎会顶风又饮露!暮色昏暗天将黑,为何不能把家回?不是为了老爷们,怎会污泥沾满身!赏析这首小人物不堪苦役而发牢骚的小,让人想起卡夫卡的一个短篇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
广大民众得到命令去修筑长城,据说这是来自遥远京城中皇帝的'圣旨。
京城遥远得难以想象,皇帝是谁也不知道,更不明白何以要修筑长城,反正不得不修。
这篇寓言式的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处境,大概适合于所有的小人物的生存将况。
小人物没有大多的奢望,没有无止境的野心,只求食饱穿暖居安。
他们的纯朴忠厚与愚昧无知并存,如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划船便划船,椿米便椿米,即使叫坐下也只敢站着。
他们只管埋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
所以鲁迅说他之所以写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现在来看,身为小人物而敢于发牢骚,并且牢骚之辞竟可录入书中,成为经典,来教育后代,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
它让人想到,千方百计要维护自己统治的人,把不满自己统治的言论记录下来传给后世,究竟是愚昧还是一种权谋?【诗经式微赏析】1.诗经式微赏析图画2.诗经邶风·式微赏析3.诗经式微赏析4.诗经《式微》原文及赏析5.诗经式微6.诗经《式微》7.式微诗经8.诗经式微上文是关于诗经式微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式微诗经原文注解及翻译在线
式微诗经原文注解及翻译在线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
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微:幽暗不明。
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
故:为了某事。
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译文
暮色昏暗天将黑,
为何不能把家回?
不是为了官家事,
怎会顶风又饮露!
暮色昏暗天将黑,
为何不能把家回?
不是为了老爷们,
怎会污泥沾满身!
赏析
这首小人物不堪苦役而发牢骚的小,让人想起卡夫卡的一个短篇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
广大民众得到命令去修筑长城,据说这是来自遥远京城中皇帝的圣旨。
京城遥远得难以想象,皇帝是谁也不知道,更不明白何以要修筑长城,反正不得不修。
这篇寓言式的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处境,大概适合于所有的小人物的生存将况。
小人物没有大多的奢望,没有无止境的野心,只求食饱穿暖居安。
他们的纯朴忠厚与愚昧无知并存,如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划船便划船,椿米便椿米,即使叫坐下也只敢站着。
他们只管“埋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
所以鲁迅说他之所以写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现在来看,身为小人物而敢于发牢骚,并且牢骚之辞竟可录入书中,成为经典,来教育后代,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
它让人想到,千方百计要维护自己统治的人,把不
满自己统治的言论记录下来传给后世,究竟是愚昧还是一种权谋?。
诗经《国风·邶风·式微》鉴赏
诗经《国风·邶风·式微》鉴赏诗经《国风·邶风·式微》鉴赏“式微”出自《诗经》,“式”是文言的语气助词,“微”通“昧”,有昏暗的意思。
“式微”原来指国家或世族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
“式微”有书面语色彩。
例如:“这里的`老式织布产业日趋式微。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及注释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注释⑴式:作语助词。
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⑵微:非。
微君:要不是君主。
⑶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⑷躬:身体。
鉴赏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证。
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诗经邶风式微赏析
《国风·邶风·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汉族。
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
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
式微也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对后世古典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式微
朝代:先秦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注释
⑴式:作语助词。
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⑵微:非。
微君:要不是君主。
⑶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⑷躬:身体。
创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
昭、穆以后,国势渐衰。
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乱不安之中。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响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式微赏析
《式微》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诗经式微赏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诗经式微赏析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其一,一章“微君之故”和二章“微君之躬”。
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两字,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
“微君之故”,朱熹《诗集传》释为:“我若非以君之故”; “微君之躬”,“躬”是“躳”的异体,《尔雅;释言》:“躬,身也。
”躬、身二字互训,故“躬”即自身也,也即“君”。
“微君之躬”即“我若无君”。
上章言“我若非以君之故”,下章言“我若无君”。
上下章表达相同的意思却运用不同的字眼,把作者委婉含蓄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二,一章“胡为乎中露”和二章“胡为乎泥中”。
“露”为“路”的假借字。
《尔雅;释名》:“路,露也。
言人所践蹈而露见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泥中’犹言泥涂也。
”按:“中露”也即今俗语所谓心里沉沉的,像被什么东西堵得慌; “泥中”犹今所谓陷
入泥中而不能自拔。
因此“中露”、“泥中”是虚写而非实写,上下章可互相补充理解。
同时,作者字数的变换中,始终不忘记押韵的和谐。
一章“故”、“露”为阴声“鱼”韵和入声“铎”韵同用; 二章“躬”、“中”押阴声“侵”部韵。
此两句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又能押韵和谐字数整齐,有一箭双雕之功效。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由是,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女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
在艺术上,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
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
诗经式微的原文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经式微的译文及注释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注释
⑴式:作语助词。
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⑵微:非。
微君:要不是君主。
⑶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⑷躬: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