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1)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1)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的地位十分特殊,贯穿着两条基本的线索:其一,在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希腊文明处于源头阶段,有许多创新性的发展,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思考;其二,从全球观的角度看,东西方在文明的源头虽然有许多相似点,但最终选择了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

本课分三目讲述希腊文明的发展。

第一目,通过学习爱琴文明介绍了希腊文明的开端;第二目,讲述了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发展的各方面影响。

第三目,具体介绍了古希腊的城邦政体类型及公民政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的特点;“黑暗时代”的特点;理解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文明进程所产生重大影响,古希腊城邦的殖民活动及影响;了解城邦政体的几种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文字史料和图片了解爱琴文明,比较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的差异;探究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殖民之间以及与希腊文化形成之间的关系,重点对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进行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起源,与东方文明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文明也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正是由于东西方的差异才形成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色彩。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难点: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先前的学习中对世界古代史了解的比较少,但是许多神话传说或者文学作品中却经常提到神秘的古希腊,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

因此,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在知识方面满足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高中学生的思维模式,逐渐开始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理性思维,所以,在讲述相关内容时,不用刻意形式的提问以表示互动,而是要真正引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理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教案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教案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让学生说出什么是爱琴文明,及其表现特点、发展过程;2、让学生了解“黑暗时代”产生的原因及特点;3、让学生说出城邦的含义,了解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历史发展的影响;4、让学生了解古希腊政体产生的原因,列举出城邦整体的类型,说出城邦政体的特点。

(二)能力与方法1、比较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的差异,探究爱琴文明衰落的原因;2、探究希腊地理环境与对古希腊历史发展的影响;3、比较希腊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古希腊文明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起源,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2、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东西方文明的差异;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世界文明的多元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历史发展的影响(2)古希腊城邦政体的类型2、难点:(1)城邦的含义(2)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历史发展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通过设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多角度思维,最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

2、结构教学法,通过将本节课分成若干结构,层层递进深入,一步步的吸引学生兴趣,揭示本课内容。

3、利用故事、材料让学生加深对本科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在上一单元呢,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辉煌的政治文明,例如夏朝国家政权的出现,西周的分封、秦的中央集权、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清的内阁,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表现,可以说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同样,西方文明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就是我们本单元要学的内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板书) (二)新课:提起我国政治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夏商周,而要论及西方文明的源头呢,就要追溯到古希腊文明。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那么古希腊早期的爱琴文明有何表现呢?它的城邦制度又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学习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板书)。

爱琴文明和古希腊城邦制度

爱琴文明和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五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课程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知道爱琴文明的主要内容,认识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爱琴文明发展的过程,熟悉古希腊城邦制度特点,认识古希腊城邦政体。

分析这种制度与希腊文明的关系,初步培养全面、辩证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渡学生联系时代背景,从爱琴文明的起源、发展,分析其城邦制度的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感受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及对后世产生影响;体会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希腊的主要特点和政体形式难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原因和形式四、方法与手段Ppt展示、讲述法、材料分析法、图文结合法、提问法五、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系列有关雅典的图片展示,开始提问同学们问题,如同学们有没有看过一部电影《特洛伊战争》,这部影片描述的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那些事呢?同学们五花百样的回答,通过老师的讲话,把同学们带进今天的讲课内容。

过程:第一目的“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主要介绍古代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其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

首先,19世纪后期,德国人谢里曼依据《荷马史诗》的有关记载及大量考古发掘,发现了特洛伊遗址。

此后大量的发掘也证明了迈锡尼文明的存在。

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掘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宫从此开始了古希腊的爱琴文明之路。

约公元前2000-前1700年间,克里特文明产生了君主制国家,介绍克里特文明的时间、地点、其国家特点、神奇的米诺斯宫。

接着是迈锡尼文明,其特点是一系列的君主国的兴起,还有的是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等。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不同特点。

讨论问题:结合教材第32页的地图,试分析造成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不同的原因?这是由于迈锡尼文明地处战略要地,是兵家必争之地;克里特文明地处孤岛,在当时航海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外来冲击。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精品教案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精品教案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的地位十分特殊,贯穿着两条基本线索:其一,在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希腊文明处于源头阶段,有许多创新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其二,从全球观的角度看,东西方在文明源头虽然有许多相似点,但最终选择了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

本课分三目讲述希腊文明的发展。

第一目,通过学习爱琴文明介绍了希腊文明的开端;第二目,讲述了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发展的各方面影响。

第三目,具体介绍了古希腊的城邦政体类型及公民政治。

(二)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爱琴文明的组成部分,希腊自然环境,城邦的概念和特点,公民的概念,古希腊城邦的五种政体。

理解:克利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的表现及异同,希腊自然环境对希腊城邦文明的影响,分析希腊五种政体的特点及希腊公民政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双层导入,让学生课前就对希腊文明有一个立体的认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补充单调文字材料的不足。

让学生讨论分析地理环境对希腊的影响;利用表格,学生阅读材料、归纳、对比等方式比较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的异同,五种政体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制度的影响,同时也了解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绝非仅仅有地理环境的因素,还有许多方面的原因;在古希腊出现了近现代几乎所有的政体形式,这也是希腊文明对人类政治制度的一大贡献。

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爱琴文明的组成,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影响难点:理解不同城邦政体的差异及对公民政治的意义二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图示教学法三教学手段:多媒体四教学过程:师:好了,现在开始上课。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第一幅是希腊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他提出的数是万物的本源的命题可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开山之祖,对后世的柏拉图和黑格尔都有着影响,下一幅图是苏格拉底,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发展,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希腊城邦的地图、建筑、雕塑等图像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古希腊的历史文化背景。
2.创设模拟古希腊公民大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古希腊城邦制度中的民主决策过程,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4.反思与评价: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发展,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3.提出引导性问题:“你们认为古希腊城邦制度有哪些特点?它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爱琴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分析其对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影响。
2.详细讲解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基本特点,如自治、民主、法治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探讨古希腊城邦制度中的公民概念,解释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重要性,以及公民素质对城邦发展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分析古希腊城邦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影响。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爱琴文明及其所包含的文明,它们有何表现?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城邦的内涵,表现发展如何?城邦的主要特征,其政治体制分类及主要特点(2).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希腊文明属于与内陆文明或大河文明不同的海洋文明,古希腊的地理版图破碎,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古希腊的多元政治的形成与此有关。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爱琴文明的发现与成就。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古代希腊罗马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认识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古代文明各有千秋,都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各有利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爱琴文明的组成,城邦的形成时间、特点和多种多样的城邦政体难点:理解希腊城邦不同政体的差异和所具有公民政治的共性三、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师生互动来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认识。

教学用具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咱们学校10届的毕业生,今天非常荣幸可以和大家进行一节历史课的学习。

在进去新课的学习之前,我想和大家先探讨一些关于体育和旅游方面的事情。

大家先看一下这张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一年在哪里举办的奥运会的吉祥物吗?对,这两个吉祥物就是04年雅典奥运会的吉祥物雅典娜和费沃斯。

百年之后,奥运会回到自己的故乡。

我们都知道雅典是希腊的首都,而希腊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且具有神秘色彩的国度。

我先给大家展示一些希腊著名的景点。

介绍左上方是庄严地帕特农神庙,它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建筑,右上方是舒适的米克诺斯岛,希腊号称它拥有世界上最美的岛屿群,左下方是雄伟壮观的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右下方是风景优美有如仙境的爱琴海。

我想问问大家,如果我们有一个机会去希腊旅游,你们最想去哪一个景点呢?我听到了各种景点的名字,看来希腊的确很美丽,很诱人,无论哪个景点都有着无与伦比的诱惑力。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使学生了解不同文明的发展和城邦制度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的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能够对不同文明进行比较和总结。

二、教学内容:1.爱琴文明的发展与特点。

2.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建立与演变。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并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2.学习主体:a.爱琴文明的发展与特点-简要介绍爱琴文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分组讨论,学生了解爱琴文明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小组成员展示讨论结果,学生互相交流分享。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对爱琴文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b.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建立与演变-介绍古希腊城邦的概念和特点。

-学生分小组,通过资料收集和讨论,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学生互相学习。

-教师进行辅导和点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小结与拓展:-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总结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关键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对比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四、教学评价: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2.教师听取学生的回答和解释,评价学生对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教师评价学生对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的比较和总结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教材和阅读材料。

2.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网络资源:提供学生进行拓展研究的资源。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以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为主题,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展示和全班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比较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提高了他们对两种文明的理解和认识。

历史第5课爱琴文明与希腊城 邦教学设计

历史第5课爱琴文明与希腊城    邦教学设计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方案一(一般校)【课标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爱琴文明的基本内容,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与希腊城邦兴起和发展的关系。

归纳希腊城邦政体形式,概括主要特征,培养概括、提炼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识读《爱琴文明》、《古希腊城邦分布》图,了解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希腊公民政治的前提是小国寡民,认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希腊城邦民主制度是希腊文明的重要内容,辉煌灿烂的希腊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城邦政体俄国历史学者弗罗洛夫认为:“古希腊社会的全部历史过程就是城邦的历史过程”。

城邦的兴起是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前提,古希腊城邦政体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难点:城邦的特征及对公民政治的分析公民政治是希腊城邦的共同特点,这个概念很抽象,不易理解,因而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第一目“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或用爱琴文明)教学要点:①爱琴文明概念;②克里特文明的特征;③迈锡尼文明的特征④黑暗时代。

第二目“古希腊城邦”教学要点:①城邦及特点;②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形成的影响;③希腊城邦的殖民扩张。

第三目“古希腊城邦政体”教学要点:①公民;②公民政治;③城邦政体的主要类型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1.导入设计运用图片,从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希腊文化的内容导入新课。

如阿波罗飞船,宙斯盾巡洋舰等以希腊神话人物命名的事物,木马计的故事,还有丘比特箭、迷宫等经常用到的词语.以及四年一次的奥运会。

2.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一目)课标没有对这一目内容的规定,教学时老师们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建议以引发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希腊历史渊源的介绍,使学生对希腊历史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课标: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爱琴文明及其所包含的文明,它们有何表现?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城邦的内涵,表现发展如何?城邦的主要特征,其政治体制分类及主要特点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希腊文明属于与内陆文明或大河文明不同的海洋文明,古希腊的地理版图破碎,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古希腊的多元政治的形成与此有关。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通过问题层层展开,学生合作参与课堂讨论,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影响;利用表格,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比较五种政体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古代希腊罗马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认识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古代文明各有千秋,都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各有利弊。

教学重点:古希腊文明的组成,地理环境与城邦形成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希腊城邦不同政体的差异及对公民政治的分析。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文明产生的标志是国家组织、城市、金属工具和文字的出现。

中华文明产生的源头是夏商周文明,而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有史家有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其后是“黑暗时代”,随后是古典文明时期。

那么古希腊早期的爱琴文明怎样,它的城邦制度又如何?这种制度与希腊文明又有何关系?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些内容讲授新课:一. 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居民1.自然地理环境A范围: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诸岛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带,构成“爱琴海世界”B特征:希腊半岛——多山少大河、平原,土地贫瘠,发展农业条件较差。

内陆因山脉阻隔,交通不便;东部沿海地带----海岸曲折,多良港,有利于发展航海贸易事业。

小亚细亚沿海地带——土地肥沃,海岸曲折,多良港,岛屿众多,自然条件极为优越爱琴诸岛——特别是克里特岛,处于西亚、北非和南欧的中心,海上交通方便,是古代地中海交往的桥梁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1)政治上:易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建立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政治。

高一历史 第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 岳麓

高一历史 第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 岳麓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爱琴文明及其所包含的文明,它们有何表现?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城邦的内涵,表现开展如何?城邦的主要特征,其政治体制分类及主要特点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希腊文明属于与内陆文明或者者大河文明不同的海洋文明,古希腊的地理幅员破碎,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领土广阔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古希腊的多元政治的形成与此有关。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通过问题层层展开,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影响;利用表格,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比较五种政体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古代希腊罗马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认识到无论是还是西方的古代文明各有千秋,都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宏大奉献,但也各有利弊。

教学重点:古希腊文明的组成,地理环境与城邦形成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希腊城邦不同政体的差异及对公民政治的分析。

导入新课:在古时候地中岸的腓尼基,有位美艳的公主,芳名叫欧罗芭。

有一天,她外出和一群少女在海边摘取水仙花、紫罗兰。

突然,天神宙斯从奥林匹斯山俯瞰大地,发现了欧罗芭。

宙斯不由自主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于是摇身一变,成为一头靓丽的公牛,来到了她身前。

欧罗芭上前抚抱它,并骑上了牛背。

公牛踏着爱琴海的浪花把欧罗芭带到了克里特岛,并与欧罗芭结了婚,于是把克里特岛命名为“欧罗芭〞。

根据这个神话,欧洲人认为“欧洲〞〔Europe〕最早是指爱琴海〔AegeanSea〕南端的克里特岛。

然而这那么神话传奇在虚虚实实的情节中却反映出这一段历史的真相:爱琴文明〔前2000年-前12世纪〕是长达800年的青铜文化,是地中端的希腊文明的开端。

它包括克里特、迈锡尼与小亚细亚的特洛伊文明,而希腊文明那么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讲授新课: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源头,它早已经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那么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爱琴文明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它主要是通过考古开掘被发现,要说爱琴文明的发现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物,那就是阿尔图·伊文思和亨利·谢里曼。

2024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1

2024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1
(3)城邦制度的范例:古希腊城邦制度成为后世政治制度的一种范例,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3. 题型三:论述题
题目:请论述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邦的独立性: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政府、法律和军队,享有相对独立的权力。
7. 网络资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在线文章、视频讲座、学术论坛等。这些资源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视角和信息,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深入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影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希腊城邦制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古希腊城邦制度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奥秘。
8. 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如何独立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他们将能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相关的历史题材,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典型例题讲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下面我将举例讲解一些典型的题型。这些题型将涵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题型一:选择题
题干: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所有城邦都是民主制度
B. 城邦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盟
C. 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法律和政府
D. 所有城邦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希腊城邦制度特点的理解。根据课文内容,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是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法律和政府,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爱琴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使学生能够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教案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教案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爱琴文明的组成及其特征,掌握希腊城邦的形成时间。

2.分析希腊城邦的不同政体,认识其共同特征和实质。

3.通过对希腊城邦公民政治的学习,初步认识: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是成就希腊文明的政治保障。

4.初步理解希腊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理解希腊公民政治的前提是小国寡民,认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二、教学重点: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

三、教学难点:理解希腊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进入文明时代的中国与希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它们的政治制度却大不相同。

在中国形成了以皇权至上为表现的中央集权制,而在希腊形成的是以公民积极参政为表现的民主政治。

(二)讲授新课:一、爱琴文明(指导学生自习该目内容,回答“爱琴文明由哪两种文明组成?它们各具什么特点?)爱琴文明是爱琴海地区早期文明,因以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为代表,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文明兴起,公元前1600年左右,进入全盛时期。

其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宫殿的建筑,经济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达,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初为象形,后逐渐简化为线形,向音节符号演进,考古学上称为线形文字A,至今仍未解读成功。

迈锡尼文明约兴起于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400-公元前1200,达到全盛期。

迈锡尼文明在充分吸收克里特文明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特点,如城堡坚固,尚武精神突出等。

迈锡尼模仿克里特线形文字A,形成自己的线形文字,考古学称之为线形文字B,该文字已被解读成功。

公元前12世纪,北方的多利亚人征服了希腊半岛各国,迈锡尼文明毁灭。

此后希腊进入了长达300年的“黑暗时代”。

二、古希腊城邦公元前8世纪是希腊地区在爱琴文明灭亡后重新普遍出现国家的时期,此时的国家绝大多数皆以一个城市获市镇为中心,结合周围农村而成,一城一邦,独立自主,固称希腊城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学案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学案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爱琴文明和古希腊城邦制度【学习目标】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学习重点】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学习难点】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自主学习】(一)爱琴文明1.含义:指分布于____________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2.克里特文明(1)标志:产生了君主制国家,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出现是其标志.(2)灭亡:前1400年,________________的一支侵入克里特岛,克里特文明从此销声匿迹.3.迈锡尼文明(1)特点:一系列新的____________兴起,伴之出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众多刻有文字的___________________.(2)灭亡:公元前________世纪,另一支_____________的入侵,迈锡尼文明彻底毁灭,开始进入300年的“__________________”.(二)古希腊城邦1.兴起: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希腊城邦是指希腊的一种_____形态,它一般以一个_____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

2.最大城邦: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地理环境(1)特点:_______多,不适宜______,三面______,_____众多,_______遍布。

(2)影响:利于航海与文化的交流①航海业和海军对古希腊人有重要意义。

②推动了希腊人积极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多中心的古希腊世界。

③地域的扩大促进了希腊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教学设计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教学设计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爱琴文明的主要内容,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特点、成就。

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发展历程。

掌握古希腊城邦的政治体制,如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文献资料等的分析,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古代希腊文明的魅力,激发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认识古希腊城邦制度对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爱琴文明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和政治体制。

2、教学难点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比较不同城邦政治体制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爱琴文明和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重要知识点。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图片、文献、考古发现等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培养其史料实证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比较归纳法对比不同城邦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等方面,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规律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古希腊建筑、雕塑等艺术作品的图片,如帕特农神庙、掷铁饼者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来自哪里?它们反映了怎样的一种文明?”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爱琴文明介绍爱琴文明的概念和范围,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讲解克里特文明的特点,如宫殿建筑、线性文字 A、精美的工艺品等,通过图片展示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王宫,让学生感受其辉煌。

讲述迈锡尼文明的发展,如军事力量、线性文字 B、城堡建筑等,重点介绍迈锡尼的狮子门。

3、探究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分析古希腊城邦制度形成的原因,包括地理环境(多山、多岛、临海)、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政治因素(部落解体、贵族政治)等。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教学设计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教学设计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爱琴文明的主要内容,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掌握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特点和发展。

理解城邦制度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献、分析图片和地图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古希腊文明的魅力,培养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和欣赏。

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历史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爱琴文明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形成的原因。

分析城邦制度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爱琴文明和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能力。

3、资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图片、文献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希腊的著名建筑如帕特农神庙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古希腊文明,从而导入新课。

2、讲解爱琴文明介绍爱琴文明的概念和范围,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展示克里特文明的宫殿遗址图片,讲解其建筑风格和特点,如迷宫般的布局。

分析迈锡尼文明的军事特色,如坚固的城堡和丰富的武器。

3、探讨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讲解城邦制度形成的背景,如地理环境、政治因素等。

对比分析不同城邦的特点,如斯巴达的军事专制和雅典的民主政治。

4、分析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分析城邦制度的特点。

例如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文化上的多元性。

5、研究城邦制度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组织学生讨论城邦制度如何促进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探讨城邦制度对古希腊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正式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正式版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爱琴文明及其所包含的文明;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城邦的内涵;城邦的主要特色,其政治体系分类及主要特色。

(2)认识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晌,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希腊文明属于与内地文明或大河文明不一样的海洋文明,古希腊的地理疆域破裂,难以形脱究一的政治中心,不易成立国土广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古希腊的多元政治的形成与此相关。

过程与方法(1)部署学生预习课文,分组总结本课的知识构造。

(2)供给原始图片,剖析总结历史知识,提升对历史信息的提炼能力。

(3)比较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的共同之处与不一样之处。

(4)深入研究教材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以及对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

(5)合作研究古代希腊和中国创办的政体为何存在差别?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到古代希腊罗马的绚烂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认识到不论是东方仍是西方的古代文明平分秋色,都为人类文明的进度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各有益弊。

要点与难点要点爱琴文明、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特色和政体种类。

难点希腊民主政治的特色、本质和作用。

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展现2004年雅典奥运会点燃圣火自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此后,2004年8月1日,第28届奥运会再一次回到了他的故土——希腊。

此次奥运会开幕式,表现了好多古希腊期间的文化和特色,向世人展现了这个欧洲海洋文明的独到魅力。

那么,古希腊文明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呢?新课学习一、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1.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及其特色展现克里特壁画、米诺斯王宫旧址克里特文明(前2000一约前1400年)特色:主要产品是谷物、葡萄酒和橄榄油。

主要的城市是米诺斯王朝的国都克诺索斯。

主要的文化遗存是米诺斯王宫,呈迷宫式构造。

发现象形文字,当前还没有人解读。

2.迈锡尼文明的发现及其特色展现阿卡门农面具、狮子门迈锡尼文明(前1500一前1100年)特色:主要的文化遗存是陵墓,包含竖井墓和圆顶墓两种种类,以及迈锡尼城堡,主要的历史内容是特洛伊战争。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问题驱动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发展历程。
2.运用历史地图、文献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激发他们探索古希腊文明的热情。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古希腊城邦制度中的价值观(如民主、法治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制作一份PPT展示。要求展示内容包括:
a.价值观在古希腊城邦制度中的体现;
b.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影响;
c.小组成员对该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拓展性学习。下次课堂上,学生将进行研究成果分享,要求如下:
b.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c.强化课堂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d.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将通过一段关于爱琴文明的视频资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视频结束后,提出以下问题:“你们认为爱琴文明的地理环境对其发展有哪些影响?它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有何关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让他们认识到我国古代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共性与差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通过学习古希腊城邦制度,使学生认识到民主、法治、公民意识等价值观在古希腊文明中的重要性,进而增强自己的法治观念和公民责任感。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精神,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的课程标准是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本课从古希腊的发展源头讲起,以时间为线索,由远及近,最后定格在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为下一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做了铺垫。

本课第一子目“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介绍了希腊文明的开端。

第二子目“古希腊城邦”,讲述了古希腊城邦的形成,重点介绍了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对希腊文明发展的影响。

第三子目“古希腊城邦政体”,主要讲解了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二、学生分析:由于初中历史教学有涉及雅典民主政治,学生已有初步了解,但是认识不深,学生对希腊史既陌生又好奇,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关于古希腊历史的粗略框架,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古希腊的历史。

同时,高一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比较能力还是比较薄弱,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着重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所以本课的学习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地图与历史图片,希腊的神话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创设教学情境,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为西方文明源头的古希腊文明的大体情况。

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的特点;希腊城邦的概念与特征;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文明进程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古希腊城邦政体的分类及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1)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希腊地缘因素,合作探究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2)比较古代中国与希腊城邦,寻找其不同特征,理解希腊的政治民主与中国的专制主义产生的原因,进而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希腊城邦民主制度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是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并体会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古代文明各有千秋,都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各有利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目标:知识与能力1.爱琴文明及其所包含的文明,它们有何表现?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城邦的内涵,表现发展如何?城邦的主要特征,其政治体制分类及主要特点2.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希腊文明属于与内陆文明或大河文明不同的海洋文明,古希腊的地理版图破碎,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古希腊的多元政治的形成与此有关。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爱琴文明的发现与成就。

结合第8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讨论古希腊罗马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差异及影响、利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古代希腊罗马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认识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古代文明各有千秋,都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各有利弊。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1:我们知道文明产生的标志是国家组织、城市、金属工具和文字的出现。

中华文明产生的源头是夏商周文明,而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其后是“黑暗时代”,随后是古典文明时期。

那么古希腊早期的爱琴文明怎样,它的城邦制度又如何?这种制度与希腊文明又有何关系?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些内容。

导入2:有哪些同学看过《特洛伊战争》这一部电影?影片中所反映的时代与人物就出现在古希腊,让我们一起走进爱琴海,共同了解西方文明的起源。

教学策略:把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与第8课《思考古代政治制度的异同》结合起来讲。

一. 介绍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居民1. 自然地理环境A范围: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诸岛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带,构成“爱琴海世界”B 特征:希腊半岛——多山少大河、平原,土地贫瘠,发展农业条件较差。

内陆因山脉阻隔,交通不便;东部沿海地带----海岸曲折,多良港,有利于发展航海贸易事业。

小亚细亚沿海地带——土地肥沃,海岸曲折,多良港,岛屿众多,自然条件极为优越爱琴诸岛——特别是克里特岛,处于西亚、北非和南欧的中心,海上交通方便,是古代地中海交往的桥梁2.居民 A前4000年后,一批小亚细亚移民与希腊半岛、克里特岛和其他岛屿的原有居民融和。

形成:皮拉斯古人、卡里亚人、勒勒吉人,他们创造了爱琴海世界的新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B前2500年左右,一支阿卡亚人从多瑙河流域迁入C前12世纪前后,大批操希腊语的印欧人迁入定居,有爱奥尼亚人、伊奥利亚人、多利亚人二. 爱琴文明的发现及美丽传说(中间播放8分钟影片《特洛伊》)爱琴文明的发现:爱琴文明有三个文明系统:克里特文明(Crete)、基克拉底斯(一个群岛,包括罗德岛、米罗岛等,著名的米罗的维纳斯即发掘于此)文明和希腊底文明。

这三个文明系统各有三个发展阶段,只是基克拉底斯文明的第三个阶段被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Mycenae)文明所涵盖。

希腊底文明发展到中期和后期,我们又叫它"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是一个城市,这个文明就以它为代表。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荷马史诗》是以迈锡尼的国王阿加门农(Agamemnon)远征特诺伊为主线的,迈锡尼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特洛伊战争是公元前1192-1183这十年间打的,克里特岛的覆灭大概是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某一天。

克里特岛上的文明是谁创造出来的呢?他们不是现在所说的希腊文明的创造者,而是被希腊文明的创造者所灭掉的一群人。

我们还不能确切的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因为他们的文字到现在还没有被识别出来。

在克里特岛上发现过文字,我们称之为克里特文字A和克里特文字B。

克里特文字B已经被识别出来了,它是由移民多米克人带到这里来的。

多米克人是属印欧语系的游牧部落,他们从远方的高原迁来,把当时爱琴海诸岛上相当发达的文明灭掉了,从此,在希腊的历史上出现了长达400年的黑暗时代(公元前1200或1250年-前800年)。

这是一个特别的时代,直到130年前(1870年)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它。

事实上,正是被希腊毁灭的这个文明演奏了当时最伟大的史诗。

荷马并不是历史的见证人,他是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写公元前1192-1183年发生的故事。

但是,凭着广博的见闻、长时间流浪的经历和高贵的心灵,荷马体验到了人类的伟大历史,然后他用吟唱的方法把它讲给周围的人听,一直流传到今天。

后人又不断整理荷马的这部史诗,直到公元前6世纪才有写本,公元前3或2世纪才有定本。

这部史诗整理了当时希腊人的思想。

当时的希腊有很多小的部落,每个部落都吸收了自己所在地的地方文明,构成了非常丰富和复杂的文化状态。

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中间,岛上曾经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有个特别有成就的国王叫米诺斯(Minos),所以我们把这个文明叫做米诺斯文明。

米诺斯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妻子,她有名是因为她的感情既丰富又怪异,她爱上了一只公牛,把自己藏在一个木牛里和这只漂亮的公牛生了一个孩子,叫米诺陶。

米诺陶每年让希腊人供奉十个童男十个童女,使希腊人深受其害。

米诺陶住在一个迷宫中,任何人进去后都无法找到迷宫的出口和入口。

后来,英雄的提修斯(Theseus)在米诺陶的姐妹Ariadne的帮助下,借着一根红线,边放边进,除掉了米诺陶,走出了迷宫。

很多人对这些古老的故事信以为真。

德国人Schliemann就是其一。

他小时侯读这些故事读得着迷,49岁那年,他带着钱财、妻子和工程队去特洛伊挖宝。

挖掘工作进展很缓慢,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成果。

但是,他没有放弃,并一直亲自参加挖掘。

终于有一天,他感到将有事情发生,于是告诉工人们说第二天是他妻子的生日,放假一天。

第二天,他和妻子两个人带着工具到现场继续挖掘。

他和妻子慢慢地掠去地表的浮土,打开了一个墓葬,墓里金器在阳光下闪烁,他把里面的项链、手镯一件件挂在妻子的身上,逆着阳光,看着她,喃喃的叫道:"海伦,海伦……"。

这样的幻想鼓励着考古学的发展,1900年,英国人Evens决定去挖掘迷宫,进行比较有系统的科学考古。

1899年,伊文思根据希腊神话中的另一重要传说开始寻找“米诺斯”——克诺索斯城(Cnossus) 统治者。

伊文思在克里特岛发现了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米诺斯王的迷宫(Labyrinth),即克诺索斯王宫遗址,揭开了欧洲文明源头上新的一页。

1. 爱琴文明A古希腊文明的开端爱琴文明(克里特-迈锡尼),公元前2000――公元前1100年其中:克里特文化:公元前2000至前1450年(又分为旧王宫和新王宫时期)迈锡尼文化:公元前1600至前1100年。

B内涵:是爱琴海地区早期奴隶制城邦文明(即青铜文明)C代表:克里特、迈锡尼文明2.克里特文明(爱琴文明前期)早期:A 时间:前2000年——前1700年 B特征:产生了君主制国家,出现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全盛时期:A时间:前1700年——前1400年 B特征:犁耕出现;手工业分工精细, 青铜器、陶器、金银器制造技术进步,造船业和航海业发达;出现先行文字B;米诺斯王宫毁灭:前1400年,被麦锡尼人占领3 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后期)内涵:指南希腊的迈锡尼、太林斯、派罗斯等早期奴隶制城邦文明,因以迈锡尼为代表,故称“迈锡尼文明”发展阶段:A形成:前16世纪上半叶,阿卡亚人创造的,宫殿、城堡、“坑墓”B全盛:前1400年前后,君主国兴起,出现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刻有线形文字的泥版文书(实物:迈锡尼狮子门)C灭亡:前12世纪,多利亚人入侵(特洛伊战争)三. 略讲古希腊城邦1. 城邦A含义城邦(city-state),希腊语“polis”。

原指公民集体、城池,引申为城市、国家、城邦B概况城邦林立,大的城邦有雅典(面积 25002km,人口 20~30万)、斯巴达(面积 84002km,人口40万)2. 形成:前8—前6世纪特点:(1) 奴隶制国家产生 (2) 海外殖民运动 A范围:地中海地区和黑海沿岸 B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人多地少,粮食短缺;寻找新的土地,商品销售市场和工业原料;政治斗争中失势的集团寻求托身之地 C殖民城邦与宗主国之间关系:基本独立,仅保持经济文化上一些联系 D作用:促进希腊各地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发展;开阔了希腊人的眼界,从东方文明吸收先进文明成果,奠定了自己独特文明的基础3.城邦政体A 政体含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B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C类型:贵族制、民主制为主,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D实质: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E作用、地位:实行公民政治,保证了公民享有政治权力;促进拉经济发展;巩固了城邦;古希腊一时一地出现了近现代几乎所有的政体形式,这是希腊文明对人类政治制度的一大贡献。

四、结合知识链接、课后活动建议及第8课探究课,安排同学们进行讨论:请从神话传说、地理环境、血缘关系、民族构成等方面说说为什么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罗马会采用不同的政治制度?为什么两种政治制度都为带来社会的进步?他们各自有何利弊?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课第一目“从君主制到民主制”,主要介绍古代雅典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各个阶段的民主内容。

第二目“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讲述了雅典民主政治全面繁荣时期,民主政治的内容及特点。

第三目“雅典民主的得失”,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利弊得失的评价。

本课第一、二目体现《课程标准》要求之“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第三目通过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利弊得失体现《课程标准》要求之“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本课教学位于模块开头之处,学生对政治文明的内涵还不甚明了,对古代西方的历史更是陌生,加上本课涉及内容繁多,知识深奥难懂,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达到课标要求确有难度。

教师应力求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另外,本课涉及的民主政治话题可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片面理解或是偏激言论,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疏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

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定含义;古代雅典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各个阶段的民主内容;雅典民主政治全面繁荣时期,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特点;雅典民主政治利弊得失的评价。

二、能力与方法1. 了解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定含义。

2. 学会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特点。

3. 学会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利弊得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

2. 通过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利弊得失,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现象。

认识奴隶制下的雅典民主虽然有难以克服的弊端,但为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