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概况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概况分析一、滨海园区概况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浙江南部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
1998年和2000年,省级的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相继设立。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14年来,龙湾园区全部建成,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建成起步区0.5平方千米和启动区0.7平方千米,使温州开发区形成了“一区三园”联动发展的格局和“三园合一”的管理体制,总规划面积将近40平方公里。
我市城市东部将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根据目标,五年后,这里将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近日,市委办、市府办下发这五大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实施方案。
温州城市东部五大功能区由西向东依次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湾中心区、空港新区、瓯江口新区和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包括滨海园区、民科基地和沙城镇、天河镇和海城街道,区域面积109平方公里,总人口14.6万。
滨海园区位于东海之滨、瓯江口南岸,离温州市行政管理中心21公里,温州铁路货运站13公里。
龙湾拥有大型港区2个,即龙湾作业区、灵昆作业区,温州港拥有大小泊位3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吨位达到6.2万吨。
滨海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北邻温州机场,南接瑞安丁山,西邻滨海大道,东至沿海规划围垦大堤。
起步区6平方公里(五大道十六路)。
天成围垦吹填工程以于2011年11月24日开工。
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拟分三期用15年时间开发。
起步区创造了惊人的建设速度,计划5年建成结果仅用了3年多时间。
永强机场南侧滨海大道以东,北起滨海一路,南至纬十二路,西起滨海大道,东到滨海塘河,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4.99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1353.83公顷。
园区就业人口9.78万人,居住人口7.6万,区内有大面积公园与道路水系配合形成绿化系统,分别延伸到东南面大罗山景区和西南面湿地风景旅游区,构成天然的绿化和生态系统,是一个先进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商贸服务、生活居住配套等协调发展,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人性化现代工业社区。
温州市瓯海分区规划--三溪片规划说明
第一章前言1.1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背景1.1.1. 温州市发展概况1.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历史上经济不甚发达。
2.改革开放后温州人锐意进取,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经济持续实现跳跃式增长。
3.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步,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
4.为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温州的产业升级提供物质条件和发展空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二次创业”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方向发展,温州进行了一系列大的举措,包括瓯海区的建设、区划调整等。
1.1.2 宏观经济背景1.进入WTO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3.农村城市化道路和人居环境问题4.城市化必要性、进程1.1.3 编制分区规划的背景1.瓯海区调整后面临着新的区位和发展条件2.瓯海区发展战略研究结论:强化中心、扩展两翼产业结构布局:相对集中,促成升级开发建设模式:绿色生态、有分散的集中、人居环境良好3.瓯海区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活跃;城镇蔓延,问题很多;土地资源缺乏;城镇规模偏小,重复建设严重,形不成地区中心等故需编制瓯海区分区规划。
1.2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依据瓯海区分区规划以下列法律法规和基础资料为依据编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3.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0—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00.124.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01.075.温州市城市电网发展规划6.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01.027.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简要本,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01.058.瓯海区1999年统计年鉴, 温州市瓯海区统计局编9. 瓯海区三溪片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7—2010)1.3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主要包括娄桥、潘桥、郭溪、瞿溪四镇,共42村,总面积约158.9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区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
温州市市区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管理办法(2020)
温州市市区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管理办法(2020)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1.13•【字号】温州市人民政府令第7号•【施行日期】2020.12.15•【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令第7号《温州市市区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20年12月15日起施行。
市长姚高员2020年11月13日温州市市区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土地征收工作,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保障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及其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温州市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和洞头区行政区域范围内,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规章对征收土地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统一负责市区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工作。
区人民政府或者功能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征收土地具体实施单位,负责辖区内征收土地项目的现状调查、风险评估、补偿协商、补偿登记、协议签订等土地征收具体工作。
第四条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具体负责征地补偿方案的拟定和组织实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前的培训工作,帮助被征地农民再就业。
财政部门负责征地补偿资金的收支管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专项资金的收缴和监管。
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征地补偿费使用、分配情况的监督和有关纠纷的处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指导房屋的补偿和安置工作。
发展和改革、公安、民政、水利、综合行政执法、审计、市场监督管理、税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由政府通过支付货币补偿、核给住宅用房安置指标、提供安置房、安排基本生活保障、促进就业等途径给予补偿和安置。
庞皓计量经济学 第二章 练习题及参考解答(第四版)
练习题2.1表2.9中是中国历年国内旅游总花费(Y)、国内生产总值(X1)、铁路里程(X2)、公路里程数据(X3)的数据。
表2.7 中国历年国内旅游总花费、国内生产总值、铁路里程、公路里程数据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中国国内旅游总花费与国内生产总值、铁路里程、公路里程数据的数量关系。
(2)对所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对几个模型估计检验结果进行比较。
【练习题2.1参考解答】(1)分别建立亿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y与x1的数量关系如下:建立y与x2的数量关系如下:建立y与x3的数量关系如下:(2)对所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对几个模型估计检验结果进行比较。
关于中国国内旅游总花费与国内生产总值模型,由上可知,,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
对于回归系数的t检验:,对斜率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表明,GDP 对中国国内旅游总花费有显著影响。
同理:关于中国国内旅游总花费与铁路里程模型,由上可知,,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
对于回归系数的t检验:,对斜率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表明,铁路里程对中国国内旅游总花费有显著影响。
关于中国国内旅游总花费与公路里程模型,由上可知,,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
对于回归系数的t检验:,对斜率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公路里程对中国国内旅游总花费有显著影响。
2.2为了研究浙江省一般预算总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关系,由浙江省统计年鉴得到如表2.8所示的数据。
年份一般预算总收入(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年份一般预算总收入(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亿元)Y X Y X 197827.45123.721998 401.80 5052.62 197925.87157.751999 477.40 5443.92 198031.13179.922000 658.42 6141.03 198134.34204.862001 917.76 6898.34 198236.64234.012002 1166.58 8003.67 198341.79257.092003 1468.89 9705.02 198446.67323.252004 1805.16 11648.70 198558.25429.162005 2115.36 13417.68 198668.61502.472006 2567.66 15718.47 198776.36606.992007 3239.89 18753.73 198885.55770.252008 3730.06 21462.69 198998.21849.442009 4122.04 22998.24 1990101.59904.692010 4895.41 27747.65 1991108.941089.332011 5925.00 32363.381992 118.36 1375.70 2012 6408.49 34739.13 1993 166.64 1925.91 2013 6908.41 37756.58 1994 209.39 2689.28 2014 7421.70 40173.03 1995 248.50 3557.55 2015 8549.47 42886.49 1996 291.75 4188.53 2016 9225.0747251.361997340.524686.11(1)建立浙江省一般预算收入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计量经济模型,估计模型的参数,检验模型的显著性,用规范的形式写出估计检验结果,并解释所估计参数的经济意义(2)如果2017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为5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浙江省2017年的一般预算收入做出点预测和区间预测(3)建立浙江省一般预算收入的对数与地区生产总值对数的计量经济模型,估计模型的参数,检验模型的显著性,并解释所估计参数的经济意义。
我的家乡
第 2 页 共 32 页美丽温州第 2 页 共 32 页美丽温州目录1.1 1.2 1.3 温州概况....................................................................................................................... 4 气候资源....................................................................................................................... 5 历史沿革....................................................................................................................... 7 鹿城区............................................................................................................................... 7 龙湾区............................................................................................................................... 7 瓯海区............................................................................................................................... 7 瑞安市............................................................................................................................... 7 乐清市............................................................................................................................... 8 永嘉县............................................................................................................................... 8 苍南县............................................................................................................................... 8 平阳县............................................................................................................................... 8 泰顺县............................................................................................................................... 8 文成县............................................................................................................................... 8 洞头县............................................................................................................................... 8 1.4 语言............................................................................................................................. 10 1.5 自然地理..................................................................................................................... 11 1.6 历史文化..................................................................................................................... 12 1.7 温州名片..................................................................................................................... 14 1,鹿城区....................................................................................................................... 15 2,瓯海区: ................................................................................................................... 16 3,龙湾区: ................................................................................................................... 16 4,乐清市: ................................................................................................................... 16 5,瑞安市: ................................................................................................................... 17 6,永嘉县: ................................................................................................................... 18 7,平阳县: ................................................................................................................... 18 8,苍南县: ................................................................................................................... 19 9,洞头县: ................................................................................................................... 19 10,文成县: ................................................................................................................. 19 11,泰顺县: ................................................................................................................. 20 1.8 温州交通..................................................................................................................... 21 1.9 温州话......................................................................................................................... 22 1.10 温州名人 ................................................................................................................. 23 1.11 温州习俗 ................................................................................................................. 28 [拦街福] .......................................................................................................................... 28 [二月二芥莱饭] .............................................................................................................. 28 [七夕吃巧] ...................................................................................................................... 28 [八角珠灯] ...................................................................................................................... 28 [三旦树] .......................................................................................................................... 29 [三朝] .............................................................................................................................. 29 [义龙] .............................................................................................................................. 29 [五月忌] .......................................................................................................................... 29 1.12 我的母校——平阳中学 ......................................................................................... 30第 3 页 共 32 页美丽温州1.1 温州概况温州 ( WENZHOU/YUJEU) ) 邮编:325000.行政区划代码 行政区划代码:3303.区号 区号:0577.车牌号 : 浙 C. 邮编 行政区划代码 区号 车牌号 地理位置 : 东经 119°37 ′-121°18 ′,北纬 27°03 ′-28°36 ′ 温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级市,为沿海港口城市,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 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接福建宁德福鼎市,西与丽水市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是 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 14 个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级市,浙南经济,文化中心. 2008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2424.3 亿元, 比上年增长 8.5%,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4500 美元,财政总收入 339.8 亿元. 全市总面积 11784 平方千米, 其中市区 1082 平方千米. 总人口 799.8 万人 (2008 年).辖 3 个市辖区,6 个县,代管 2 个县级市,共有 30 个街道,119 个镇(包括 2 个民族镇),143 个乡(包括 5 个民族乡).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简称"瓯".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约在新石器时 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并制作陶器.西汉惠帝三年(前 192 年)为东海王(俗称 东瓯王驺摇)都地.流经温州的河流叫瓯江.留学海外的温州学子在看到香港被称 作 HONGKONG 的时候根据温州的瓯语(温州话)发明了 YUJEU 这个称呼. 温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温州古城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 323 年),因地在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燠",四季温和湿润,故名温州. 温州,是一座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城市,一座充满魅力与梦幻的城市,一座充满智 慧与故事的城市.温州人以"智行天下","善行天下","商行天下"而遐迩闻名. 温州文化灿烂,史称"东南邹鲁".温州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山水诗的发祥 地,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温州的市花是茶花,市树是榕树,市鸟是海鸥 .第 4 页 共 32 页美丽温州1.2 气候资源温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偏北风,气温较低,雨水较 少,湿度蒸发较小.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南风,湿大雨多,气温较高.春季天 气多变,时常阴雨连绵.秋季大气较稳定,常见"秋高气爽"天气.全年气候总特点是: 温度适中,热量丰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多样,灾 害频繁.冷热适中 , 热量丰富温州常年平均气温在 18℃左右,这是人类活动最为适宜的气候条件. 根据温州气象台历年各月逐日逐时气温记录及人的冷热舒适要求, 温暖 舒适期(10-28℃)每年长达 9 个月,出现时数可达 6500 小时,占全 年总时数的 74%.全年>0℃活动积温约 6500℃,无霜期 275 天,是 全省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雨水充沛 , 空气湿润温州市各地平均年雨量约 1800 毫米,比我国同纬(500-1500 毫米) 多得多.既是全省降水资源最丰地区,又是我国多雨地带,与世界同纬 相比雨量之多尤为突出, 因地球上该纬度区的其他各国多为干旱的沙漠 气候所占据,年雨量大部地区在 100 毫米以下,因此,我市的年雨量要 超过同纬平均值的好几倍.季风显著 , 四季分明季风是盛行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有显著变化的现象, 冬季严寒的亚洲内陆 形成强大的蒙古高压, 温暖的海洋是低压, 温州盛行偏北冬季风. 相反, 夏季海洋是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我市盛行偏南风(或偏东风), 随着风向的季节交替,气温,降水,温度等主要气候要素也随之发生明第 5 页 共 32 页美丽温州显的年变化.冬季风干燥,寒冷,夏季风湿润多雨,秋季各地多吹稳定 的偏北风,天气晴朗,春夏之间季风交替频繁,阴雨多,气候变化复杂.温州春夏秋冬四季俱全,且各季时间都在两个月以上,与温州同纬的世界 各国,最冷月温度平均在 15℃左右,大多只有春夏秋三季,而我国的西部高原 有长冬而无盛夏.对照同纬,四季更替十分鲜明.全民经商代与代之 间的影响等等促使经济 迅速发展第 6 页 共 32 页美丽温州1.3 历史沿革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温州古为瓯地, 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西汉惠帝三年(前 192)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 地.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 永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 永嘉县瓯北镇境内,是为温境建县之始.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 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置永 嘉郡,郡治设在瓯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区), 是温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 五年(622)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温 州,自此以后,历 1300 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辛亥革命爆发,191 1 年 11 月 8 日温州成立"军政分府",隶浙江军政府. 1914 年 6 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1 932 年建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 嘉县.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1 948 年 4 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 区. 1949 年 5 月 7 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8 月 26 日成立 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 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 1 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 现辖鹿城,龙湾,瓯海 (县级)和永嘉,洞头, 顺 6 县. 行政区划 981 年 9 月温州地区和 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3 区,瑞安,乐清 2 市 平阳,苍南,文成,泰鹿城区.面积 294.38 平方公里,人口 66.41 万.区人民政府驻广场路 188 号.邮政编码:325000.龙湾区.面积 279.02 平方公里,人口 31.04 万.区政府驻瓯海大道龙祥路.邮政编码:325058.瓯海区.面积 614.50 平方公里,人口 39.69 万.区人民政府驻娄桥街道.邮政号码:32501 6.瑞安市.面积 1271 平方公里.人口 114.61万.市政府驻安阳人民广场,邮政编码:325200.第 7 页 共 32 页美丽温州乐清市.面积 1174 平方公里.人口 116.23 万.市政府驻乐成镇伯乐东路 888 号,邮政编码:325600.永嘉县.面积 2674.1 平方千米,人口 91.33 万人.县城驻地为上塘镇,邮编:325100.苍南县.面积 1261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3.72 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168.8公里.总人口 122.4 万.县政府驻灵溪镇县城新区,邮编:325800.平阳县.面积 1051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3.7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83 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昆阳镇.邮编:325400.泰顺县.面积 1761.5 平方公里,人口 35 万.县人民政府驻罗阳镇东大街 6号.邮编:325500.文成县.面积 1292.16 平方公里,人口 36.33 万人. 洞头县.面积 892 平方公里,人口 12.5 万人.第 8 页 共 32 页美丽温州数 地 据名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邮编号码 区号鹿城区 龙湾区 瓯海区 瑞安市 乐清市 永嘉县 苍南县 平阳县 泰顺县 文成县 洞头县 合计294.38 279.02 614.50 1271 1174 2674.1 1261 1051 1761.5 1292.16 892 错误 ! 未指定书 签.66.41 31.04 39.69 114.61 116.23 91.33 122.4 83 35 36.33 12.5 错误 ! 未指定 书签 .325000 325058 325016 325200 325600 325100 325800 325400 325500 325300 3257000577 0577 0577 0577 0577 0577 0577 0577 0577 0577 0577第 9 页 共 32 页温1.4语言州是使用多种语言的地区,各种语言之间差别甚大。
内外环境分析报告(PPT 96页)
35 4
89 76
1 7 8 9 10
名称 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 京津唐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 辽中南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 关中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 海峡西岸城市群
核心城市 上海、南京、杭州
广州、深圳 北京、天津、唐山
济南、青岛 沈阳、大连
消 费 者 讨 价 还 价 能 力
行业分析——行业五力分析结论
评价等级
高
行业内竞争
潜在威胁者
中
低
替代品威胁 供应商议价能力 消费者议价能力
行业五力分析结论:
行业分析——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业发展趋势
行业分析——结论
结论一 结论二 结论三 结论四
导读
调研概述
开展市场调研
外部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扫描 行业分析
结论
导读
调研概述
开展市场调研
外部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扫描 行业分析
市场地域分析 市场消费者分析 竞争对手分析
内部资源分析
SWOT分析及结论
内部资源评估 内部资源优劣势分析
SWOT分析 结论
4
市场调研说明
调研目的
通过对企业所在行业的现状、各级市场特点及行业连锁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的资源 与能力以及成功连锁经营模式的借鉴,为下一步的商业连锁模式设计、战略定位以及品牌规划 提供依据。
内外环境分析报告模板
五大报告模板使用顺序
1
内外环境分析报告模板
2
战略规划报告模板
3
商业模式报告模板
4
品牌规划报告模板
5
组织设计报告模板
总体报告思路
外部 环境 分析
调研 数据 汇总
浙江省概况
浙江省概况简称:浙省会:杭州位置:浙江省位于东经118°01’至123°08’,北纬27°01’至31°10’,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
东临浩瀚的东海,南、西、北分别与福建、江西、安徽、江苏及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接壤,背依内陆广阔的腹地。
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70.4%,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
其中大陆海岸线长2200公里。
人口:浙江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总人口4677万。
主要少数民族有畲族,聚居于浙东南的丽水市。
行政区划分:全省共11个省辖市,88个县、市、区。
浙江省简称浙。
位于东海之滨。
浙江以文物之邦、旅游之地著名。
是我国东南沿海社会经济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省。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北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为邻,省会杭州。
浙江省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2200公里。
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岛屿3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
浙北平原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重要的黄麻、桑蚕产区。
浙江丝绸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
浙江是绿茶、毛竹的主要产地,著名的龙井茶驰名中外。
浙江也是中国书法的圣地,历史上曾出现过王羲之、褚遂良、吴昌硕等书画大家。
盛产大、小黄鱼、带鱼、乌贼四大海鱼及四大家鱼。
公路是浙南山区重要交通线。
沿海水运发达。
宁波、温州为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
深水海港北仓港已基本建成。
六七千年来,勤劳勇敢的浙江人民在开发与建设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技术精湛的手工艺品,美味可口的佳肴,使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交相辉映,形成了浙江旅游文化独特的内容与形式。
浙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众多,类型丰富,有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水域景观200余处,生物景观100余处,人文景观100余处。
浙江省温州洞头区住户储蓄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浙江省温州洞头区住户储蓄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序言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温州洞头区住户储蓄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温州洞头区住户储蓄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温州洞头区住户储蓄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数据专题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
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温州洞头区住户储蓄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住户存款年末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重要维度。
目录第一节温州洞头区住户储蓄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现状 (1)第二节温州洞头区住户存款年末余额指标分析 (3)一、温州洞头区住户存款年末余额现状统计 (3)二、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现状统计 (3)三、温州洞头区住户存款年末余额占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比重统计 (3)四、温州洞头区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温州洞头区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温州洞头区住户存款年末余额同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温州洞头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分析 (7)一、温州洞头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 (7)二、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三、温州洞头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分析.7四、温州洞头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温州洞头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温州洞头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温州洞头区住户储蓄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温州洞头区住户存款年末余额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现状统计表 (3)表4:温州洞头区住户存款年末余额占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比重统计表 (3)表5:温州洞头区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6-2018)统计表 (4)表6:温州洞头区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温州洞头区住户存款年末余额同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6表10:温州洞头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7)表12:温州洞头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表 (7)表13:温州洞头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温州洞头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温州洞头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统筹区域发展路径:泉州、温州的比较分析
统筹区域发展路径:泉州、温州的比较分析[内容提要]区域环境差异导致区域不平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不同地区有不同路径。
福建泉州、浙江温州两市虽属沿海发达地区,山区面积都占有较大比例,山区县和沿海县发展差别较大。
两市政府通过扶贫输入、财政转移支付等强制手段进行区域间生产要素配置,采用服务输出、产业转移、合作开发等方式共同发展,走出各自特色的县域产业协作发展路子。
比较研究两市统筹区域发展的路径,有助于为中国大部分地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 区域发展产业集散要素配置统筹区域发展,是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前提。
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使沿海发达地区与山区欠发达地区在产业互动中取得共同发展。
福建泉州、浙江温州两市虽属沿海发达地区,山区面积却都占有79%和78.2%,地区内县域之间发展环境差别较大。
改革开放前期,两市沿海市(县)和山区县发展差距不断拉大。
泉州、温州两市都大力加强区域间产业协作发展,走出一条区内县域经济统筹发展的路子。
一、统筹区域发展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泉州、温州两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十分明显,泉州市的安溪、永春、德化三个山区县和温州市洞头、文成、泰顺三个山区县发展相对缓慢。
据1979、1985、1994年统计资料分析,安溪、永春、德化三县合计工农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总值的比例分别为22%、17.2%、8.78%和17.9%、11.97%、7.24%,均呈下降趋势,说明三县与全市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
温州11个县(区、市)中,经济最落后的洞头县、文成县、泰顺县从1985-1998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低于全市平均速度5-8个百分点,199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全市人均值少3000-6000元,三个县合计国内生产总值占温州市总值的比重由1980年8.2%下降到1985年7.7%、1995年4.5%和1998年4.1%。
从表1分析可以看出:从1994年到2000年,泉州市三个山区县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以及增长绝对数都超过全市平均值,说明六年来泉州市山区县发展速度快于沿海县(市),山区与沿海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区域间存在协调发展趋向。
基于“潜力
第44卷第8期2024年4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44,No.8Apr.,20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6234,42206236)收稿日期:2023⁃01⁃22;㊀㊀网络出版日期:2024⁃01⁃30∗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liuyongchao@nbu.edu.cnDOI:10.20103/j.stxb.202301220132李加林,张旖芯,张海涛,龚虹波,刘永超.基于 潜力⁃弹性⁃稳定性 模型的温州市生态韧性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生态学报,2024,44(8):3253⁃3267.LiJL,ZhangYX,ZhangHT,GongHB,LiuYC.Theresearchofspatio⁃temporalcharacteristicsandinfluencefactorsofWenzhouecologicalresiliencebasedonthepotential⁃elastic⁃stabilitymodel.ActaEcologicaSinica,2024,44(8):3253⁃3267.基于 潜力⁃弹性⁃稳定性 模型的温州市生态韧性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李加林1,2,3,张旖芯1,4,张海涛1,龚虹波5,刘永超1,2,3,∗1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宁波㊀3152112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宁波㊀3152113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宁波㊀3152114浙江省象山中学,宁波㊀3157005宁波大学公共管理系,宁波㊀315211摘要:城市生态韧性为城市应对长期发展积累的内在压力,以及外界不确定性风险的冲击提供了新思路,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基于城市生态学视角,从生态韧性的抵御力㊁恢复力及适应力三个方面特性,构建基于 潜力⁃弹性⁃稳定性 的生态韧性评价模型,分析了1990 2020年温州市生态韧性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探究了生态韧性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㊂结果表明:(1)1990 2020年,温州城市生态韧性指数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潜力㊁弹性㊁稳定性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研究后期稳定性的提升使生态韧性的下降得到短暂缓解㊂(2)温州市东部沿海地区生态韧性较差,西部与北部山地生态韧性较好;低韧性水平区呈现出区域中心韧性水平降低,并且向外围扩张的趋势㊂(3)温州市城市生态韧性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空间上也存在波动方向与强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性集中分布于城市边缘县(区)㊂研究以期为温州市及沿海同等级城市,提升城市生态韧性㊁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㊂关键词:生态韧性;时空变化;影响因素;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温州市Theresearchofspatio⁃temporalcharacteristicsandinfluencefactorsofWenzhouecologicalresiliencebasedonthepotential⁃elastic⁃stabilitymodelLIJialin1,2,3,ZHANGYixin1,4,ZHANGHaitao1,GONGHongbo5,LIUYongchao1,2,3,∗1DonghaiAcademy,NingboUniversity,Ningbo315211,China2DepartmentofGeographyandSpatialInformation,NingboUniversity,Ningbo315211,China3Coll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forLandandMarineSpatialUtilizationandGovernanceResearch,Ningbo315211,China4XiangshanHighSchool,ZhejiangProvince,Ningbo315700,China5DepartmentofPublicAdministration,NingboUniversity,Ningbo315211,ChinaAbstract:Urbanecologicalresiliencecanprovideanewwayofthinkingtocopewiththeinternalpressureofthelong⁃termdevelopmentofthecityaccumulationandtheoutsideworldimpactoftheuncertainrisk,whichisofgreatsignificancetourbanecologicalsecuritydevelopment.Basedonurbanecology,fromtheecologicalresilienceagainststrength,resilience,andthecharacteristicsofflexibility,apotential⁃elastic⁃stabilityecologicalresilienceevaluationmodelwasconstructedtoanalyzethespatialandtemporal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ecologicalresilienceinWenzhoucityfrom1990to2020.Based4523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onthestatisticaldata,geographicspatialandtemporalweightedregression(GTWR)modelwasusedtoanalyzethespatialandtemporalheterogeneityoftheinfluencingfactorsofecologicalresilience,andtoprovidesuggestionsforbuildinggoodurbanecologicalresilienceinWenzhou.Theresultsshowedthat:(1)From1990to2020,theurbanecologicalresilienceindexofWenzhouincreasedfirstlyandthendecreased,andthethreeindexesofpotential,elasticityandstabilityshowedthesametrend.Thedecreaseinecologicalresiliencewastemporarilyalleviatedbyimprovementofstabilityinthelatestudyperiod.(2)TheecologicalresilienceofdevelopedcoastalareasintheeastofWenzhouwaspoor,whilethatofmountainousareasinthewestandnorthofWenzhouwasbetter.Thelowlevelofecologicalresilienceshowedadecreasingtrendofcentralresilienceandexpansiontotheperiphery.(3)ThereweresignificantspatialandtemporaldifferencesamongtheinfluencingfactorsofurbanecologicalresilienceinWenzhou,andtherewerealsospatialdifferencesinthedirectionandintensityoffluctuations.Thedifferencesweremainlyconcentratedintheurbanfringecountiesratherthanthemainurbanareas.ThestudyisexpectedtoprovidereferenceforWenzhoucityandcoastalcitiesofthesamegradetoimproveurbanecologicalresilienceandpromoteregionalsustainabledevelopmentdecision⁃making.KeyWords:ecologicalresilience;spatio⁃temporalvariation;influencingfactors;GeographicallyandTemporallyWeightedRegression;Wenzhou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的能源消耗㊁环境破坏㊁人口过载等问题,促使社会生态系统发展规模㊁速度和连通性的优化变得更加重要[1]㊂近几十年来,城市生态系统受到的胁迫愈发严重[2],加大了城市生态风险高发的可能[3]㊂特别是在陆海相互作用强㊁人类活动相对集中㊁开发强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城市生态系统更加脆弱与多变,加剧了复杂且难以预测的风险㊂城市生态系统变化的区域影响㊁产生机理以及应对方式等内容,逐渐受到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管理领域的重视[4],城市韧性的理念应运而生[5]㊂加之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复苏过程中生产需求与城市生态供给之间的矛盾加剧,对于这些矛盾的调和更加需要关注城市生态韧性水平的演变机制㊂韧性(Resilience)起源于拉丁文 Resiliere ,最早是出现在物理学的概念,也被译为恢复力㊁弹性㊁韧性[6 7]㊂1973年加拿大生态学家霍林将韧性研究引入生态系统学,认为生态韧性是指生态系统恢复平衡的速度,应对危机并且进行自我恢复㊁以及适应新环境的能力[8]㊂随着区域主动探索面对干扰和冲击的影响而适应性调整变化方式[9 10],韧性从生态韧性发展到演化韧性(社会生态韧性)领域[11],开始诠释城市的发展状态,以评判其发展的健康性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协助㊂尽管学术界对韧性的理解还未有统一的定义,但可以普遍接受的是,城市韧性的内涵包括了生态韧性㊁社会韧性㊁经济韧性㊁制度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等维度[12 13],这些维度对城市韧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㊂生态韧性作为城市韧性研究的重要方面,包括对外界威胁的抵御力㊁受到威胁后的恢复力以及应对生态环境变化的适应力[14],其测算㊁分析与模拟等研究得到了较多的关注[15 17]㊂在评估思路方面,通过熵值法综合测算城市韧性的变化趋势,选用因子诊断模型对制约城市韧性的障碍因子进行分析,判断不同障碍因子对城市韧性的影响程度[18 19],以克服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负面效应的最优途径[20]㊂在生态韧性的提升上,围绕韧性理论[21],通过研究生态韧性的形成机理[22],提出相应的优化模型和路径[23],如城市蓝绿空间㊁城市花园和海绵城市建设等[24 25]㊂结合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模拟未来不同情景下城市生态韧性水平的演化[13],探讨城镇化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关系[26]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7]㊂在生态环境对于外界威胁的抵御方面,利用景观干扰度㊁景观脆弱度等指标,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28 29],分析区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与格局变化[30 31]㊂然而,较少从韧性的恢复力与适应力出发,对生态韧性水平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探究,较多的研究仅在大尺度范围内构建生态韧性指数来分析其时空特征[32 33],缺乏对沿海市域尺度城市生态韧性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㊂因此,研究城市生态韧性时空变化的精细特征及影响因素尤为必要㊂研究以温州市为研究区,以1990年㊁1995年㊁2000年㊁2005年㊁2010年㊁2015年㊁2020年七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从生态韧性对于外界威胁的抵御力㊁受到威胁后的恢复力以及应对生态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出发,从潜力㊁弹性㊁稳定性方面,构建城市生态韧性评估模型,评估温州1990 2020年城市生态韧性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并从时间与空间维度探讨其影响因素㊂研究可为当地国土空间规划㊁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其他沿海地区的城市生态安全问题识别与解决提供参考㊂1㊀数据与方法1.1㊀研究区概况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位于瓯江下游南岸,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梯级分布,横亘洞宫㊁括苍㊁雁荡等山脉,东部为平原地区,人工河道纵横㊂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降水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㊂主要水系有瓯江㊁飞云江㊁螯江等,境内大小河流150余条,陆地海岸线长355km,岛屿436个,岸线曲折,形成了磐石等天然良港㊂市辖鹿城㊁龙湾㊁瓯海㊁洞头四区,永嘉㊁平阳㊁泰顺㊁文成㊁苍南五县以及瑞安㊁乐清㊁龙港三个县级市(图1)㊂作为浙江三大主要城市之一,温州综合经济实力较强,2021年生产总值7585.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㊁财政收入㊁对外贸易等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产业结构得到了持续优化,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攀升㊂近年来,温州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大,同时对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㊂图1㊀研究区温州市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位置示意图、温州市高程及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概况Fig.1㊀Locationandscopeofthestudyarea1.2㊀数据来源本文以1990年㊁1995年㊁2000年㊁2005年㊁2010年㊁2015年㊁2020年七个时期的温州市土地利用数据为主要源㊂该数据来自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resdc.cn),空间分辨率为30m;运用Landsat⁃TM/ETM+/OLI遥感影像,经过裁剪㊁大气校正㊁几何校正等预处理过程,利用人机交互解译方式进行分类,精度为85%㊂参考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分类体系和研究区实际,将其重分类为耕地㊁林地㊁草地㊁水域㊁建设用地㊁未利用土地和海洋7类[34]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密度等统计数据,从温州市统计年鉴获得,部分缺失数据通过插值补齐㊂1.3㊀研究方法1.3.1㊀城市生态韧性评估模型国际区域可持续发展协会将韧性城市定义为能够及时抵御㊁吸收㊁快速适应并做出有效反应的城市㊂增5523㊀8期㊀㊀㊀李加林㊀等:基于 潜力⁃弹性⁃稳定性 模型的温州市生态韧性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㊀强自身抵御力㊁适应力以及恢复力,是提高城市生态系统韧性的首要条件[26,35]㊂研究从抵御力㊁恢复力及适应力三个方面,构建 潜力⁃弹性⁃稳定性 城市生态韧性评估模型㊂潜力是生态系统的自身属性,表示生态系统为城市提供服务的能力,是生态系统中形成并维持自然环境条件与功能的重要支撑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是表示生态服务能力的综合指标,计算方法源于谢高地修正的Costanza提出的方法[36]㊂根据刘桂林等[32]对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进行修订的研究,结合温州市土地利用情况,修订得到温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1),公式(1 3)如下㊂ESVk=ðfAkˑVCk㊀㊀(1)ESVf=ðfAkˑVCkf(2)ESV=ððAkˑVCkf(3)式中,ESVk㊁ESVf和ESV分别表示第k类土地利用的潜力,第f项服务功能的潜力和生态系统总潜力,Ak表示第k类型的土地面积;VCkf代表第k类型第f项服务单位面积的潜力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越高,则代表其潜力指数越高㊂表1㊀温州市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Table1㊀Eco⁃servicevaluecoefficientsoflandusetypesofWenzhou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元/hm2)EcosystemServicesandFunctions耕地Farmland林地Forest草地Grassland水域Water建设用地Build⁃upland未利用地Bareland海洋Sea气体交换Gasexchange869.096083.631390.540003128.72气候调节Climateregulation1546.984693.091564.36799.560029722.88水源涵养Waterconservation1042.915562.181390.5435458.87052.1526941.79土壤形成与保护Soilformationandprotection2537.746778.913389.4517.38034.762972.29废物处理Wastedisposal2850.622277.022277.0231634.88017.3831600.11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conservation1234.115666.471894.624328.070590.984345.45食物生产Foodproduction1738.18173.82521.45173.82017.38521.45原材料Rawmaterial173.824519.2786.9117.3800121.68娱乐休闲EntertainmentandLeisure17.382224.8769.537543.70017.389646.90合计Total12010.8237979.2312584.4279973.660730.04109001.30生态弹性也称为生态恢复力,表现为生态系统遭遇危害时进行恢复的能力㊂遭遇外界灾害或变化时,人类活动造成的用地类型弹性较差;自然形成的用地类型弹性较好,相较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用地类型更易恢复原本状态㊂参考彭建等[37]提出的生态弹性模型,计算公式(4)如下㊂R=ðAkˑRCk(4)式中,R是生态弹性,Ak表示第k类型的土地面积,RCk为第k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弹性系数,系数参考彭建等研究㊂生态系统越稳定,表示其适应力越高[38]㊂利用景观指数建立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模型,但单一指数不能全面反映生态系统稳定性㊂参考张欣等[39]城市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结合温州土地利用实际,选取斑块结合度指数(COHESION)㊁总边缘对比度指数(TECI)和斑块密度(PD)指数,根据等级斑块动态理论,构建景观稳定性评估模型[40 41],计算公式(5)如下㊂S=CPˑT(5)式中,S代表景观稳定性,C代表斑块结合度,P代表斑块密度,T代表总边缘对比度指数㊂S值越高越稳定,反之则越不稳定㊂6523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由于潜力㊁弹性与稳定性的计算单位不同,在多个指标进行评估时,将三个指标均标准化至[0,1],韧性水平测算如公式(6)㊂ER=3ESVˑRˑS(6)式中,ER为生态韧性,ESV为潜力,R为弹性,S为稳定性㊂1.3.2㊀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是指一些变量在同一个区域内观测数据间的潜在相互依赖性,作为分析空间格局的有效方法,用于衡量空间变量的聚集性[42 44]㊂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有效分析城市生态韧性在不同区域内的集聚与分散情况,对于其特征分析具有重要意义㊂空间自相关的MoranᶄsI统计可表示为计算公式(7 8)㊂S0=ðni=1ðnj=1ωi,j㊀㊀㊀(7)I=nS0ðni=1ðnj=1ωi,jzizjðni=1z2i(8)式中,S0是所有空间权重的聚合,ωi,j是要素i和j之间的空间权重,n是要素总数,zi㊁zj分别为要素i与要素j与其平均值的偏差㊂统计的zi得分如计算公式(9 10)所示㊂zi=I-E[I]㊀V[I]㊀㊀㊀㊀(9)E[I]=-1n-1(10)V[I]=E[I2]-E[I]2(11)式中,E[I]是期望,V[I]是方差,n是要素总数㊂运用潜力㊁弹性㊁稳定性对城市生态韧性评价,三个指标在空间上具有结构性与随机性,存在空间关联㊂因此,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MoranᶄsI指数探究温州市生态韧性在空间上的聚集性,以验证基于 潜力⁃弹性⁃稳定性 的城市生态韧性评价模型的合理性㊂1.3.3㊀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Huang等[45]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的基础上,引进时间维度,提出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该模型中自变量的回归参数,在空间变化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尺度的变化㊂因此,该模型较GWR模型而言能更好地描述解释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时空关系,评估结果更为准确㊂通过GTWR模型对于温州市各行政区内的多项因子分析,判断其与生境质量变化的时间关系与空间联系,以此分析温州市生态韧性的驱动因素㊂GTWR模型的表达公式(12)如下所示㊂Yi=β0ui,vi,ti()+ðpk=1βkui,vi,ti()Xik+εi(12)式中,ui,vi分别表示第i个样本点的经纬度坐标,ti表示观测时间,Yi表示第i个样本点的因变量值,Xik表示第i个样本点的第k个解释变量㊂β0ui,vi,ti()代表第i个样本点的回归常数,βkui,vi,ti()表示第i个样本点第k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εi为模型误差项㊂2㊀城市生态韧性时空演变特征2.1㊀生态系统潜力时空演变特征在城市持续扩张背景下,研究期内潜力指数除1990年至1995年略有上升外,1995年后潜力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㊂表明温州市的城市发展随着建设用地面积而增加,生态用地面积逐渐减小,造成生态系统潜力的下降,尤其2015 2020年水域生态潜力的降低,导致了生态系统潜力指数的大幅降低㊂通过对30年间七个年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潜力指数贡献变化分析,发现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潜力整体下降172.8(表2)㊂7523㊀8期㊀㊀㊀李加林㊀等:基于 潜力⁃弹性⁃稳定性 模型的温州市生态韧性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㊀表2㊀温州市生态系统潜力值及其变化Table2㊀EcosystempotentialanditschangesofWenzhou土地利用类型Landusetypes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1990 2020年ESV/(yuan/hm2)比例Proportion/%ESV/(yuan/hm2)比例Proportion/%ESV/(yuan/hm2)比例Proportion/%ESV/(yuan/hm2)比例Proportion/%ESV/(yuan/hm2)比例Proportion/%耕地Farmland334.47.9324.47.7290.57273.96.8-60.521.2林地Woodland3398.880.63395.280.83366.680.63340.682.7-58.220.4草地Grassland48.21.154.61.353.51.354.11.35.92.1水域Sea219.85.2217.45.22556.12706.750.217.6建设用地Built⁃upland0000000000未利用地Bareland0.100.100.100.1000海洋Sea212.95.1212.85.1212.55.1102.72.5-110.238.7合计Total4214.31004204.31004178.11004041.4100-172.8100㊀㊀ESV: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servicevalue为深入分析生态系统潜力变化特征,根据生态系统潜力指数,通过自然断点法将生态系统潜力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低潜力(ESVɤ15000)㊁较低潜力(15000<ESVɤ25000)㊁中等潜力(25000<ESVɤ35000)㊁较高潜力(35000<ESVɤ45000)和高潜力(ESV>45000)等级,得到温州生态潜力等级空间分布图(图2)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潜力等级整体呈现高潜力区,分布于海岛㊁沿海沿江平原;景观类型以水域㊁草地为主㊂低潜力区分布于平原地区,景观类型以建设用地为主;生态系统潜力等级分布受景观类型因素影响显著㊂同时,水域缩小显著影响了高潜力区的分布,高潜力区缩小范围与建设用地的扩张基本一致㊂图2㊀温州市生态系统潜力等级时空分布Fig.2㊀Spa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ofecosystempotentialofWenzhou2.2㊀生态系统弹性时空演变特征研究期内生态系统弹性指数1990年至1995年略微上升,1995年后呈现逐年下降趋势㊂表明温州市的城市发展,随着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生态用地面积逐渐减小,造成了生态系统弹性下降;尤其2015 2020年,城市急速扩张导致生态系统弹性指数大幅降低㊂为探究生态系统弹性变化特征,根据生态系统弹性系数,通过断点法将生态系统弹性划分为五个等级,即8523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低弹性(Rɤ0.38)㊁较低弹性(0.38<Rɤ0.52)㊁中等弹性(0.52<Rɤ0.65)㊁较高弹性(0.65<Rɤ0.75)和高潜力(R>0.75)等级,得到温州市生态弹性等级空间分布图(图3)㊂可以看出,研究期内生态系统弹性等级分布,整体上呈现出高弹性区分布于西南部及北部山地丘陵,景观类型以森林㊁草地为主;低弹性区分布于城市中心地区,景观类型以建设用地为主;可见生态系统弹性等级分布受地形因素㊁景观类型因素影响显著㊂图3㊀温州市生态系统弹性等级时空分布Fig.3㊀Spa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ofecosystemelasticofWenzhou2.3㊀生态系统稳定性时空演变特征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整体上的变化呈波动下降,1995年达到峰值㊂研究期内,斑块结合度(COHESION)㊁斑块密度(PD)㊁总边缘对比度指数(TECI),这三个影响景观稳定性的因素中,变化最明显的为斑块密度,其在1995年达到最小值(表3)㊂表3㊀温州市生态系统稳定性及相关指数Table3㊀EcosystemstabilityandassociatedindicesofWenzhou年份Year斑块结合度Patchcohesionindex斑块密度Patchdensity总边缘对比度指数Totaledgecontrastindex稳定性Stability稳定性归一化Stabilitynormalization199099.91210.584722.02687.75770.6289199599.91340.534622.17268.42900.9645200099.91130.597122.03037.59530.5477200599.90840.616122.91777.07590.2879201099.90700.580723.45817.33420.4171201599.90670.615223.28986.97290.2364202099.90720.627823.65836.72650.1133通过断点法将生态系统弹性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低稳定性(Sɤ30)㊁较低稳定性(30<Sɤ55)㊁中等稳定性(55<Sɤ80)㊁较高稳定性(80<Sɤ92)和高稳定性(S>92)等级,得到温州市生态稳定性等级空间分布图(图4)㊂研究期内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级分布,整体呈现高稳定性区分布于西南部及北部的山地丘陵㊂低稳定性区分布于城市中心地区,五个稳定性等级中以较高稳定性的形态变化最为显著;其中1990 2000年间呈现面积减少的趋势;2000 2020年间呈现扩大趋势,其中2015 2020年间扩大最为显著,其面积扩大的空间分9523㊀8期㊀㊀㊀李加林㊀等:基于 潜力⁃弹性⁃稳定性 模型的温州市生态韧性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㊀布呈现斑块状增加,连通性较差㊂图4㊀温州市生态韧性稳定性等级时空分布Fig.4㊀Spa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ofecosystemstabilityofWenzhou2.4㊀ 潜力⁃弹性⁃稳定性 框架下的城市生态韧性研究期内,温州市生态韧性指数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㊂1990 1995年间,生态韧性在数值上呈现上升的趋势,潜力㊁弹性和稳定性三个指标也均呈现出上升趋势㊂2005 2010年,生态韧性指数较为稳定;潜力与弹性稍有下降,而稳定性有所提升㊂1995 2005年与2010 2020年这两个阶段,生态韧性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下降趋势;潜力㊁弹性与稳定性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015 2020年生态韧性的变化幅度最大,受潜力的大幅降低影响最为明显(表4)㊂表4㊀温州市生态韧性及评价因子Table4㊀EcologicalresilienceandassessmentfactorsofWenzhou年份Year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潜力Potential4214.274219.674204.344197.344178.114139.304041.42潜力归一化Potentialnormalization0.971.000.920.890.790.600.11弹性Resilience8647369.608672080.008651373.708632175.308602209.208598454.908510308.90弹性归一化Resiliencenormalization0.740.860.760.660.510.490.05稳定性Stability7.768.437.607.087.336.976.73稳定性归一化Stabilitynormalization0.630.960.550.290.420.240.11生态韧性Ecologicalresilience0.770.940.730.550.550.410.09为深入分析生态系统韧性变化特征,通过断点法将生态系统韧性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低生态韧性(ERɤ60)㊁较低生态韧性(60<ERɤ105)㊁中等生态韧性(105<ERɤ130)㊁较高生态韧性(130<ERɤ145)和高生态韧性(ER>145)等级,得到温州市生态韧性等级空间分布图(图5)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生态系统韧性等级分布,整体呈现高生态韧性区,分布于西南部及北部的山地丘陵;大致为永嘉县㊁文成县㊁泰顺县㊁洞头区区域以及瓯江沿岸,这几个区域由于较低的污染排放㊁高度的绿地覆盖以及较低的人口密度等,生态弹性和潜力指数较高㊂低生态韧性区分布于温州市辖区(鹿城区㊁瓯海区和龙湾区)以及沿海地区(乐清市㊁瑞安市㊁平阳县和苍南县),其韧性指数出现低值与城市人口密度大㊁产业分布密集以及经济体量等有关㊂0623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图5㊀温州市生态韧性等级时空分布Fig.5㊀Spa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ofecosystemresilienceofWenzhou温州市1990 2020年间生态韧性时空变化与杭州[13]㊁大连[46]㊁京津冀[47]等地的研究表现出相似性㊂随着城市发展,生态韧性低值区从零散分布变为连片状分布;尽管温州与杭州㊁大连以及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模式存在差异,但我国早期 摊大饼 式的城市扩张模式都较为相似㊂随后以占据优良耕地扩张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盛行,被占用的优良耕地虽然以 占补平衡 的方式进行了补齐;但补充的耕地质量大不如前,导致一大批森林和水域等生态资源被破坏,造成景观破碎化,降低了城市生态韧性水平㊂通过计算研究期内生态韧性的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ᶄsI指数,以探究生态韧性在温州市各地区的空间关联关系(表5)㊂1990 2020年生态韧性的全局MoranᶄsI指数均为正值,且基本在0.3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不超过ʃ0.02,显著性检验结果均为零㊂可见,研究期内温州市各地区生态韧性变化在空间上并不独立存在,存在显著且稳定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㊂表5㊀温州市生态韧性空间自相关分析Table5㊀SpatialautocorrelationanalysisofecologicalresilienceofWenzhou年份Year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MoranᶄsI指数MoranᶄsIindex0.3100.2890.2970.3120.3030.3100.293z得分z⁃score23.95422.27422.95124.10323.42023.92522.5963㊀温州市生态韧性的影响因素分析由于温州市生态韧性指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衡性,各影响因素在不同阶段对生态韧性的贡献有所差异㊂根据温州市区县划分,对不同区县不同时间的生态韧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㊂龙港区在2019年从苍南县分出,且两者各项数据存在较大差异,为避免数据异常,将二者归为整体分析㊂3.1㊀生态韧性影响因素的确定借助人口㊁富裕和技术回归的随机影响模型(STIRPAT)模型[48],根据温州地域发展特征,结合数据相关性检验,选取影响生态韧性的解释变量开展生态韧性研究㊂为排除数据之间多重共线性,对各项指标进行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表6)㊂1623㊀8期㊀㊀㊀李加林㊀等:基于 潜力⁃弹性⁃稳定性 模型的温州市生态韧性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㊀表6㊀温州市生态韧性影响因素Table6㊀InfluencingfactorsofecologicalresilienceinWenzhou变量名称Variablenames指标含义Indicatormeanings单位Units变量表示VariablerepresentationsVIF自然Nature森林覆盖森林面积占比%FCR8.54水体覆盖水体面积占比%WCR5.17经济Economy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万元PGDP3.5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IND2.83社会Society人口集聚单位面积常住人口数量人/km2POP2.68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TRS2.57㊀㊀0<VIF<10表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VIF: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InflationFactor图6㊀温州市生态韧性影响因素时间变化Fig.6㊀TemporalvariationoffactorsaffectingecologicalresilienceinWenzhou3.2㊀影响因素的时间变化对不同时间温州市各县(区)的生态韧性影响因素,运用GTWR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进而绘制各系数随时间变化的箱形图,以观测时间变化趋势(图6)㊂研究期内森林覆盖(FCR)与水体覆盖(WCF)两个因素,对温州市县(区)生态韧性的贡献率均为正向,且呈现出较大数值,可见森林覆盖与水体覆盖对温州市生态韧性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㊂虽然不同年份㊁不同区县的贡献率有所不同,但波动幅度基本在0.6内,两者变化具有相似性;森林覆盖贡献率整体上比水体覆盖贡献率低0.3,无论是平均值还是极值,在时间上的变化都具有极2623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高同步性㊂二者在研究初期贡献度较高,说明森林与水体对于生态韧性的贡献较大㊂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致使工业㊁生活产生固液污染物排放至森林与水体中,导致森林覆盖与水体覆盖对城市生态韧性的贡献下降㊂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得到提升,两者贡献率又再次达到高值㊂与森林覆盖㊁水体覆盖相反,经济发展水平(PGDP)在温州市生态韧性贡献中基本为负向,但贡献率相较于前两者而言较小㊂温州市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在研究初期,对生态韧性贡献有正向也有负向㊂随着城市的发展,总体朝负向发展,且离散度减小,发展趋势愈发稳定,说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反而造成了生态韧性的降低,且持续性地保持着这种状态㊂产业结构(IND)对生态韧性的影响,除2005年有所抑制外基本上呈现促进趋势,研究期内温州市工业发展较好;但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在21世纪之后有所下降,同时温州市生态韧性也在降低㊂从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来看,温州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如从前,但依然占据较大比重,温州市生态韧性水平仍持续较低㊂人口聚集(POP)与生态韧性回归系数,在2010年前基本为负向,2010年后变为正值,这与温州市人口密度在2010年达到峰值相对应㊂2010年前人口密度对于生态韧性的负相关,与王兴杰[49]对人口集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存在相似性;但2010年之后产生的正相关说明了合理的人口规划,对于生态韧性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㊂消费水平(TRS)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其在前期对生态韧性的贡献呈现出明显的正向关系,且离散程度较高;但后期逐渐集中且趋向于零,说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消耗了生态韧性,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种消耗被有所削弱㊂3.3㊀生态韧性影响因子的空间异质性将GTWR计算得到的回归系数进行可视化表达,运用自然断点法进行分类,以对温州市县(区)的生态韧性各影响因素进行空间分析(图7),森林覆盖与水体覆盖在空间异质性上呈现出相似的分布,而经济发展水图7㊀温州市生态韧性影响因素空间变化Fig.7㊀SpatialvariationoffactorsaffectingecologicalresilienceofWenzhou。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2.12.13•【字号】浙财农〔2012〕610号•【施行日期】2012.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浙财农〔2012〕610号各市、县(市、区)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宁波不发):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省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2〕15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浙政办发〔2012〕136号)等文件精神和有关规定,制定了《省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使用管理办法》。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省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市县分类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国土资源厅2012年12月13日省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使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省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使用管理,提高资金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2〕15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浙政办发〔2012〕13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下简称“新增费”)的分配使用管理。
第三条新增费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
第四条鼓励以土地整治项目为平台,统筹安排使用新增费、耕地开垦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和其他涉农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整体效益。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6.03•【字号】温政办〔2016〕54号•【施行日期】2016.06.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其他规定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温政办〔2016〕5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温州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6月3日温州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农贸市场软硬件改造升级,提高城市品位,实现城市转型发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结合我市城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次会议精神,围绕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的奋斗目标,按照“改造升级一批、取缔关闭一批、新建扩建一批”的总体思路和“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通过改造提升、综合治理,促进城区农贸市场硬件提档、管理升级,全面达到浙江省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592-2015),成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环境优美、购物方便、食品安全、群众满意的购物场所。
二、改造对象市城区范围内(含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头区和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所有农贸市场(包括无证农贸市场)。
三、目标任务2016年、2017年、2018年各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目标任务分别为辖区农贸市场数的35%、50%、15%(详见附件1);市属国有投资的农贸市场2016年改造升级完成50%,2017年全部完成改造升级。
农贸市场改造升级要达到以下标准:(一)核心区农贸市场。
浙江省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及工业生产总值具体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浙江省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及工业生产总值具体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报告导读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及工业生产总值具体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及工业生产总值具体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及工业生产总值具体情况数据专题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
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及工业生产总值具体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等重要维度。
目录第一节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及工业生产总值具体情况现状 (1)第二节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一、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二、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三、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四、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同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一、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三、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四、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10 第四节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11)一、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1)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14 第五节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15)一、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5)二、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5)三、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15)四、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18 第六节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19)一、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9)二、全省工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9)三、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省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19)四、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20)五、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20)六、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21)七、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21)八、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同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22)图表目录表1: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及工业生产总值具体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4: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3)表5: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4)表6: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同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2: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7)表13: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11)表21: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5)表28: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15)表29: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省工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9)表36: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省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19)表37: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20)表38: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21)表40: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同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22)第一节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及工业生产总值具体情况现状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及工业生产总值具体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及工业生产总值具体情况现状统计表第二节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一、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2: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二、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3: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三、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表4: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四、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表5: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五、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6: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表7:全省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8: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同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9:温州洞头区生产总值同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三节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一、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10: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表11: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三、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表12: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四、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表13: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五、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14: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表15: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16: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17:温州洞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四节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一、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18: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表19: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三、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表20: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四、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表21: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五、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22: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表23: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24: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25:温州洞头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五节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一、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26: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二、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27: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三、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表28: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指标数量(亿元)占总值比重四、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表29: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五、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30: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表31: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32: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33:温州洞头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六节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一、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34: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二、全省工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35:全省工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三、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省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表36: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省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四、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表37: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五、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38: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表39: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40: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同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41:温州洞头区工业生产总值同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年份温州洞头区变动值总值变动值。
浙江省各市、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
343.72 100.07 229.31 66.43 148.63 399.87 121.05 51.60 50.91 18.74 153.48 65.68 33.60 29.87 47.30 269.50 44.36 34.82 474.14 266.97 143.95 107.95 49.14 65.88 52.69 103.80 30.71 48.30 14.71 14.68 47.93 28.20 21.96 14.94
2520.24 191.37 113.47 79.63 115.87 79.44 984.88 178.94 219.46 83.18 77.42 86.69 593.47 227.20 257.23 30.40 111.41 128.41 149.58 22.22 20.39 398.21 244.72 249.08 215.74 182.42 198.09 369.74 140.68 201.97 92.28 307.95 324.67 241.07 117.44
市县名称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年末总人口 (万人)
生产总值 (亿元)
杭州市区 富阳市 临安市 建德市 桐庐县 淳安县 宁波市区 余姚市 慈溪市 奉化市 象山县 宁海县 温州市区 瑞安市 乐清市 洞头县 永嘉县 平阳县 苍南县 文成县 泰顺县 嘉兴市区 平湖市 海宁市 桐乡市 嘉善县 海盐县 湖州市区 德清县 长兴县 安吉县 绍兴市区 诸暨市 上虞市 嵊州市
931.80 256.21 465.93 211.01 337.75 729.68 355.39 150.59 151.06 56.67 383.31 203.19 92.41 81.67 146.96 562.73 153.11 56.90 987.18 678.62 382.05 361.52 125.81 139.83 119.77 208.62 76.99 137.75 39.24 38.28 137.12 68.13 58.45 32.41
2018-2019-温州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模板 (3页)
2018-2019-温州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温州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过去的五年,是温州跨世纪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温州市委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奋力开拓,较好地完成市九届人大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开创了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605亿元增加到201X年的1055亿元;年均增长12.6%。
财政总收入由38.7亿元增加到126.3亿元,增长2.3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9%。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8.7:58.5:32.8调整为5.3:56.7:38。
工业经济加快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国际性轻工城建设开局良好,“十个一批”工程逐步启动,轻工行业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创建了一批国字号生产基地。
产业园区集聚作用日益增强,重点工业园区实现产值所占的比重达60.5%。
“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成效显著,获得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国家免检产品42个,温州产品质量形象得到有效改观。
建筑业发展水平提高,2项工程摘取“鲁班奖”。
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深入实施,效益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粮经产值比由61:39调整为34.3:65.7。
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商贸、旅游、会展、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业等持续快速发展,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成功举办首届“轻博会”。
改革开放催生新活力。
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明显增强,被联合国工发组织评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职工劳动关系处理为重点,国企改制面达95%。
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十五”以来,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部署,不断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实现了新的突破,改革为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体制保障。
一、“十五”改革的基本判断“十五”改革具有良好的体制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至“九五”期末,我省公有制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与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特点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以养老、医疗、失业三项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保持了我省体制改革的先发优势。
“十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改革推进力度最强的时期。
对“十五”改革的基本判断是:微观市场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明显进展,体制机制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改革为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坚实的保障。
“十五”时期,我省改革在六个方面取得了全国领先优势:——率先完善所有制结构,培育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
加快推进以产权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制面达97.8%,集体企业达98.0%。
积极实施民营经济新飞跃战略,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7.1%提高到71.5%。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较早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率先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加快转变商品市场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全国百强专业市场我省占1/4,年成交额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
积极探索紧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启动工业用地招、拍、挂改革试点,开展水、电等紧缺资源的以市场为取向的价格改革试点。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大门镇小门村(社区工作人员100题含答案)高频难、易错考点模拟卷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大门镇小门村(社区工作人员100题含答案)高频难、易错考点模拟卷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共1套试卷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1卷一.单选题(共50题)1.()下列不属于计划生育奖励的规定主要有()A.增加晚婚晚育假、产假B.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C.独生子女学费全免D.对独生子女特困家庭发放特殊扶助金2.()集团公司大病医疗互助的有效周期为()。
A.1年B.2年C.3年D.5年3.()下列人员属于救助站救助的人员。
A.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B.跑站、要站人员;C.恶意骗取救助人员;D.精神病人。
4.()《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的残疾类别有()。
A.6类8种B.8类C.7类8种5.()下列不属于区域性集体合同涵盖的行政区划是()。
A. 乡B.区C. 县D.设区的市6.()“乐业”体现在()和职业行为两个方面。
A.团结意识B.大局意识C.职业技能D.职业情感7.()《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要求全社会对残疾人()。
A.同情、抚慰、关怀、支持B.理解、尊重、关心、帮助C.怜悯、爱护、照顾、扶持8.()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简章应当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招用人数、工作内容、招录条件、()、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
A.劳动报酬B.社区情况C.规章制度D.家庭收入9.()()教育包括对居民进行居室布置、家庭关系及家庭沟通、生活理财等与家庭生活有关的教育。
A.社会公德B.文化科学C.生命健康D.家庭生活10.()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属于矫正社会工作的()。
A.针对矫正对象的功能与作用B.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C.针对家庭与社区环境的功能与作用D.针对矫正对象个人与家庭的功能与作用11.()失业人员动态跟踪的信息处理一般分为信息系统处理、电子台账记录和()三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数据专题报告
2019版
序言
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数据专题报告从土地面积,财政总收入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现状及发展趋势。
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专题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数据专题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现状 (1)
第二节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指标分析 (3)
一、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指标分析 (7)
一、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七、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9)
八、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
图表目录
表1: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表 (1)
表2: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3)
表4: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表 (3)
表5: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4)
表6: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5)
表8: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
表10: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表 (7)
表12: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表 (7)
表13: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表 (8)
表14: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省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表 (9)
表16: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
表17: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
长%)10表17: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第一节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现状
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表
第二节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指标分析
一、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表2: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表3: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三、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表4: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表
四、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表5: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五、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表6: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表7: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表8: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八、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9:温州洞头区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
上年增长%)
第三节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指标分析
一、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表10: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表
二、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表11: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表
三、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分析表12: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表
四、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表13: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表
五、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表14: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六、全省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表15:全省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表
年份指标数量(亿元)
七、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表16: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八、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表17:温州洞头区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
2018 32.16% 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