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信息传播中图像与文字的.docx

合集下载

新闻报道中的文字和图像表达方式比较研究

新闻报道中的文字和图像表达方式比较研究

新闻报道中的文字和图像表达方式比较研究标题:新闻报道中的文字和图像表达方式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新闻报道中的文字和图像表达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两者在传播效果、信息表达、读者参与度等方面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文字和图像在不同情境下具有不同的优势,互为补充。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数字时代的新媒体环境对文字和图像表达方式的影响,提出了应对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闻报道,文字表达,图像表达,传播效果,读者参与度1. 引言新闻报道是公众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现象和发表观点的重要途径。

在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文字和图像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要表达方式,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两者在表达效果上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研究,深入探讨文字和图像表达方式的特点、优劣和适用情景,为新闻从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文字表达方式的特点与优势2.1 信息精准性文字作为一种纯粹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精确传达信息,给读者提供全面、准确的内容。

文字的表达方式可以逐条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人物的言行。

文字报道通常包括事实陈述、分析评述、专家观点等,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2.2 读者思考和参与度由于文字表达方式是线性的,读者需要通过阅读和思考来理解文章的内容,积极参与到信息的处理和解读过程中。

文字报道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促使读者自主思考、形成独立判断。

2.3 适应性广泛文字表达方式不受场景和情境的限制,可以适应各种媒体平台和传播渠道。

不论是报纸、杂志还是网络新闻,文字报道是它们共同的元素,能够统一信息的传播方式,便于读者获取和理解内容。

3. 图像表达方式的特点与优势3.1 视觉冲击力图像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能够直接传递信息,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通过图片的色彩、构图、视角等特征,图像报道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

3.2 信息直观化图像表达方式将文字信息通过可视化手段呈现,缩短了读者理解信息的时间和过程。

最新整理舆情信息摘报舆情信息范文范文3篇.docx

最新整理舆情信息摘报舆情信息范文范文3篇.docx

最新整理[舆情信息摘报]舆情信息范文范文3篇社会舆情信息范文舆情信息范文三篇舆情信息范文一群众热议油价上涨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10月26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和220元。

汽油涨幅折合成升价约为0。

17元/升,柴油上调幅度折合成升价约0。

19元/升。

涨幅分别为2。

88%和3%。

发改委表示此次上调油价后价格仍低于国际油价。

此消息一处,立马引起全国亿万人民的热切xx和讨论。

一些民众认为,此次油价上涨与近来国际石油成品油价格一路走高有直接关联。

中国近几年来,在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上日趋加深,中国与国际各经济体之间的贸往来易愈密集,对国际原油储备战略的借鉴更深入,就此导致中国石油价格与国际油价的接轨越来越密切。

很多群众认为,xx五规划顺利完成,中国经济面貌日新月异,中国始终把握住发展这一时代脉搏,对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石油消费居高不下,油价也在曲折中一路攀升这一方面要归因于供求的市场竞争机制,另一方面则是由石油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石油作为重要战略资源,有其战略储备意义,因此,国家在石油储备和价格的控制上相对比较严格。

一些民众担心,石油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带动出行成本和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间接影响其他行业产品的价格,物价上涨,最终导致中国自身的经济膨胀,市场秩序混乱。

针对这种担心,有些基层教育学者反驳,此次石油价格上涨的幅度不是很大,应该不会对近期居民CpI产生太大影响。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现今,中国石油价格的涨跌多是通过行政干预宏观调控来实现的,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缺乏独立、固有的石油价格机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国家发改委应该尽快动作,结合近几年来中国石油价格浮动经验,借鉴他国石油价格机制,建立有中国经济发展特色的石油价格机制体系,让石油价格浮动有理可依,有据可查。

舆情信息范文二群众热议应届生应聘"雷事"近日来,新一轮的"应聘大战"逐渐拉开帷幕,众多毕业生走上求职舞台。

最新整理图像在视觉设计中的信息传播.docx

最新整理图像在视觉设计中的信息传播.docx

最新整理图像在视觉设计中的信息传播图像在视觉设计中的信息传播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类的信息接受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媒介技术、数字化图像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现代社会进入了一个读图的时代,信息载体由图像与文字并重转变为主要依靠图像,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促使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速度要求更高。

图像这一直观的视觉设计信息载体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获取快速、准确的要求。

信息传播的图像化发展在当代社会将是大势所趋。

一、图像的重要性及特点图像遍布在人类社会中,比如在公告栏上、报纸杂志上、电影荧幕上、电视屏幕上,在给孩子抢拍的镜头里,在与亲朋好友的照片里以及墙壁上的涂鸦里。

这些绘画既丰富了生活,也向外界传递着我们的审美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品味。

[1]图像为人类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人们详尽地分析人类在世界中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图像文化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及。

世界的“现实”,本质上已不属于物象本身,而是事与物之间的关系,属于人们阅读图像后所产生的意义。

[2]视觉设计所提供的是图像化、符号化的视觉信息,身处读图时代的人们,观看方式已从文字阅读转变为图像阅读。

图像作为视觉设计的主要信息载体,具有指向明确、形式直观的特点,有利于营造视觉传达的整体氛围,同时图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及感染力,能够迅速地引起阅读者的理解乃至共鸣。

二、图像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1、增强视觉信息的确定性图像以其视觉信息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增强了信息的确定性,从而排除了受众对于不确定信息的思考。

不同的人对于文字的理解是不同的,同一段文字在不同的读者那里可以得到许多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然而通过图像,视觉信息变成了确定性、唯一性的。

将信息以视觉化的方式展现,还可以使复杂信息简单化,同样的内容以图像和文字的方式展现,得到的反馈是完全不同的,由于认知程度存在高低的差别,不同认知程度的人对于内容的理解乃至记忆是不同的,然而通过将视觉信息以图像的方式展现,不同层次的受众都可以认知,使受众不再受自身文字水平和文化知识的限制,这样就提高了信息的接受程度及范围。

图像与文字的相互作用

图像与文字的相互作用

图像与文字的相互作用图像和文字是人类交流和表达的两种重要方式。

图像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信息,而文字则通过语言的方式传递信息。

在现代社会中,图像和文字常常相互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表达形式,这种相互作用不仅丰富了信息传递的方式,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沟通和理解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图像与文字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图像与文字的相互补充图像和文字在表达信息时具有各自的特点,它们可以相互补充,使得信息更加全面和准确。

图像通过视觉形象直观地展示事物的外观和特征,能够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情感反应。

而文字则通过语言精确地描述事物的属性和内涵,能够提供更加详细和深入的解释。

当图像和文字结合时,可以通过图像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然后通过文字进一步解释和说明,使得信息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在广告设计中,图像与文字的相互作用可以起到强化宣传效果的作用。

图像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视觉效果吸引人们的眼球,而文字则可以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例如,在一则汽车广告中,图像可以展示汽车的外观和驾驶场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而文字则可以介绍汽车的性能和配置,让消费者更加了解产品的特点。

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相互作用,广告可以更好地传达产品的信息,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和购买意愿。

图像与文字的相互强化除了相互补充外,图像和文字还可以相互强化,使得信息更加深入和丰富。

图像通过视觉形象直接传达信息,而文字则通过语言解释和分析信息。

当图像和文字结合时,可以通过图像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通过文字进一步解释和分析,使得信息更加全面和深入。

在新闻报道中,图像与文字的相互强化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报道内容。

图像可以通过照片或视频记录事件现场,直观地展示事实发生的情况;而文字则可以通过采访和调查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专业分析。

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相互作用,新闻报道可以更加全面地呈现事件的各个方面,使得读者对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最新整理网络信息传播中的舆论偏向与社会治理路径.docx

最新整理网络信息传播中的舆论偏向与社会治理路径.docx

最新整理网络信息传播中的舆论偏向与社会治理路径网络信息传播中的舆论偏向与社会治理路径
张晋升、刘蓓在《新闻记者》撰文认为,网络舆论对于整合网络思想、保持社会稳定能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网络传播治理缺失极易造成网络舆论的情绪化表达,增加社会治理的难度。

因此,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必须从传播治理入手,才能为社会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传播环境。

1. 坚持真实传播信息原则,恪守记者的职业底线。

在网络上发现了优质的新闻线索,记者不能操之过急、一键复制粘贴发布,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联系到发帖人、当事者,让原文作者亲自讲述经历,同时要通过多路信源交叉印证,对于复杂事件,记者还要到新闻现场进行探访。

2. 回归新闻属性,凸显主渠道的传播力。

网络时代新闻生产方式和呈现形态的变化并不能脱离新闻的本质属性,无论是“随笔杂记”或“自媒体文章” ,其实都体现了新闻应有的价值,同时也应该体现新闻叙事所具备的基本要素。

3. 新媒体治理要分类规范,形成舆论合力。

传统媒体认证账号、自媒体作者、网民等意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网络传播生态,因此针对不同类别媒体进行分类管理,成为传播治理的关键。

同时,针对存在诸多疑点的网文时,应采取技术措施,及时在网文的标题区或文首标注“此文真实性有待核实”等字样,以提醒网民注意。

这是负责任的网络平台应该履行的义务。

4. 完善网络立法,构建有序网络治理空间。

网络立法要针对谣言衍生、传播的新特点,将涉及不同被造谣对象的网络虚
假信息进行分类,依据谣言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理,制定更加精准的打击网络虚假信息的措施,及时研判舆情,提高网络空间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图像与文字的相互作用

图像与文字的相互作用

图像与文字的相互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图像和文字是信息传达的重要载体。

它们不仅各自扮演着特定的角色,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图像充当视觉元素,能够即时吸引注意力并传递情感,而文字则是理性的表达工具,可以提供详细的信息和深刻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图像与文字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它们各自在信息传达中的重要性、二者结合时的效果、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图像的力量图像具有独特的魅力。

人类的大脑对视觉信息处理的速度远快于文字。

研究表明,人在观看图片时,大约能够在0.1秒内捕捉到其主要内容和情感。

因此,在品牌传播、广告宣传和社交媒体上,图像往往成为吸引用户注意力最有效的方式。

例如,在广告设计中,图像能够直接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从而提升品牌认同度。

色彩、构图、光线等元素都能影响受众的心理反应。

一个引人注目的图像不仅能吸引眼球,还能激发购买欲望。

此外,在知识传播方面,图像可以帮助简化复杂的信息,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育领域中,教学材料常常配有插图、图表等元素以辅助说明。

文字的深度虽然图像在信息传递中的迅速性和直观性令人赞叹,但文字在传递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通过文字,我们可以进行精确和复杂的思维表达,这对于传达理念和文化尤为重要。

在文学、学术论文、法律文书等领域,文字构建了严密的逻辑体系和丰富的内涵,使得读者能够深入理解作者所传达的思想。

文字还具有历史记录的功能,它通过书写和印刷得以保存、传播。

从古代的预测诗、哲学经典到现代的各类书籍,不同类型的文字作品都在承载着历史与文化,成为人类智慧结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尽管现代社会对视觉信息有较高要求,文字依然是重要的信息载体。

图像与文字的结合图像与文字之间并非井水不犯河水,它们在许多场合下相辅相成。

通过有机结合,这两者不仅能够提高信息传递效率,还能增强表达效果。

在设计领域,比如海报或宣传册中,图文结合能够让受众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信息。

在数字媒体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图文混排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最新整理新闻报道的合法性要求.docx

最新整理新闻报道的合法性要求.docx

最新整理新闻报道的合法性要求新闻报道的合法性要求近年来,媒体依法报道的能力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要求很不匹配,新闻违法、新闻侵权、新闻纠纷不断,对社会和谐、新闻界自身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媒体必须首先把信息生产纳入法律的框架之内,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对依法治国方针的最好执行和最好宣传。

具体而言,媒体要树立法治思维,坚持合法报道,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同时要学会规避新闻风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既要规矩自己,又要保护自己,这是媒体必须严肃面对、亟待解决的课题。

新闻报道,从事实报道的本身来看,是一个结果;从新闻传播的运行来看,由信息源的获得,到采访写作,到出版,是一个过程,其中,采访、写作、是三个关键的环节。

不仅新闻报道的结果要合法,报道过程也要合法,这是各国新闻法规、职业准则的核心条款之一,也是采编人员自我保护的重要依据。

因此,依照法律规范报道结果,规范采、写、编的过程,是对媒体和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采访的合法性要求采访的合法性要求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获取信息手段的合法性,二是采访过程的合法性。

通过公平的手段或途径获取资料。

在采集消息、信息资料和图片时不允许使用不正当的手段,但针对一些个人、公司乃至政府部门隐瞒事情真相的情况(当然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除外),不少国家赋予记者可以使用非常手段获取有关材料的权利,但必须在报道中说明为什么采取这种非常手段。

记者不能受私利左右。

比如:不受贿,不接受报道对象的宴请,不接受与报道内容有关单位或个人提供的差旅费及礼物,不能以报道为威胁手段恐吓、讹诈有关个人和机构,不得以是否报道为交换条件以获取利益,等等。

隐私权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公民个人的隐私信息不被非法获悉和公开,个人生活不受外界非法侵扰,个人私事的决定不受非法干涉,即禁止窃取、窃听、偷录、偷拍他人隐私,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披露或利用他人私生活秘密或实施其他损害个人隐私的行为。

按照法学学者张新宝侵犯隐私权行为的分类,记者在采访中要严禁越过以下行为界线: 1.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最新整理信息传播效果.docx

最新整理信息传播效果.docx

最新整理信息传播效果信息传播效果传播效果的过程十分复杂也十分曲折,本节着重传播效果研究历程,传播效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理论。

魔弹效果论(1910-1940),它是一种认定大众传播具有强大威力、能够左右公众的态度和行为的观点,受众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

微弱效果论(1941-1960),这一理论认为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有限的、间接的和有选择的,它往往受到媒介性质、个人因素、社会差别诸多因素的制约,远非“威力无比,不可抗拒”。

受众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靶子,而是具有主动的参与者。

条件效果论(1961-1986),它是一种对大众传播效果较为冷静而乐观的看法,这类研究认为,只要大众传播活动经过科学规划与设计,遵循规律和原则,巧妙地运用传播谋略,在特定的情况下会产生特定的效果。

分层效果论(1987-今),可分为类型效果论、层面效果论、波纹效果论,研究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不同方面对个人、家庭、团体等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

传播效果研究的阶段理论,是依据研究传播效果各种研究出现的时间先后和不同时段的特点所概括总结出来的系统性认识和观点,因此,每一阶段理论都包含了许多传播效果和若干效果研究的断面理论。

主要的六种断面理论是:社会说服论、认知意志论、认知失谐论、文化规范论、议程设定论、沉默螺旋论。

传播效果位于传播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具有内隐性、累积性、恒常性、层次性、两面性(积极与消极)。

传播效果是由知识、智能、价值、态度、行为构成。

传播效果的研究不能仅限于传播因素和个人层面上的心里效果,而是应该多层次多角度的考虑分析,传播效果必须联系整体关系进行分析,必须联系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必须从不同维度和层面展开。

传播效果的评估途径:一,受众接触媒介与媒介受众影响,大众传播媒介的效果主要从两个方面显示,一是传播对象接触媒介的效果,二是媒介影响传播对象的效果。

二,目标评估与需求评估,传播过程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信息互动过程,二者进入互动的原动力就是目标的实现和需求的满足。

图形信息与文字信息的区别

图形信息与文字信息的区别

图形信息与⽂字信息的区别为什么有时候画图能帮助我们理解呢?⼀幅图所包含的信息是否能完全由⽂字来表达呢?图形和⽂字在传递信息上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今天中午吃饭我想到了⼀些答案。

设想我们有这样两句话:左右有⼀条直线;上下有⼀条直线。

当我们看到这两句话时,会⾃然在脑海⾥画出下⾯这幅图:在这幅图中,除了有两条线以外还有⼀个交点。

然⽽这个交点在⽂字⾥并未明⽰,是推理出来的。

⽽这个推理得到的点在图形中是直接明⽰的。

因此,我理解图形之所以⽐⽂字能帮助我们理解,看上去传递了更多信息,原因之⼀在于,图形把⽂字中⼀些隐含的信息直接呈现出来了。

如果区分直接信息和隐含信息,例如认知逻辑中为了解决逻辑全知问题区分隐性(implicit)知识和显性(explicit)知识,那么尽管上⾯这幅图的信息总量与语⾔的信息总量相同,但其直接信息和隐含信息的结构⽐例是不⼀样的。

图形会把原来隐含的信息直接呈现出来。

那么,如果我在语⾔中再加上⼀句话:两条直线有⼀个交点,那么图形和⽂字所传递的信息还有区别吗?我认为仍然有区别。

假设这三句话总共传递三个信息,那么⽂字表达这三个信息是⽤⼀个序列来表⽰的,我们在处理这三个信息时必须依照这个序列来处理(尽管我们通过想像图形后能够进⾏重新处理),⽽图形在传达这三个信息时并不是以序列的形式给出的,⽽是整体呈现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图时,三个信息是同时被我们处理的(当然,这⼀点需要认知科学的验证,现在只是我直觉上的判断)。

因此,这三个信息不是⼀个序列,⽽是以⼀个三元组作为整体给出的。

在数学上,⼀个 $n$ 元序列和⼀个 $n$ 元组并⽆区别。

但在认知上⼆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个简单的例⼦就是记⼿机号码,当你把11个数字分成三组来记⽐你⼀个⼀个来记要容易得多。

换⾔之,$(a,b,c)$ 与$((a,b),c)$ 尽管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但在认知上是不同的。

还有⼀点需要指出,那就是图形通常⽐⽂字更具体(这似乎是废话),但为什么会显得更具体呢?仍以上⾯那两句话为例。

最新整理wrd用图像替换文字.docx

最新整理wrd用图像替换文字.docx

最新整理word用图像替换文字
word用图像替换文字
在使用word时可以用文本替换功能来把图片用文字来替换,可是在“替换为”文本框中却无法输入图像。

也就是不能用图片来替换文字。

请问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答:在“替换为”本框中我们无法输入图像,不过可以试试以下方法来实现用图片替换文字:首先通过图像软件(如系统自带的画图、专用软件Photoshop等)打开要替换的图像,然后在区中选定该图像,再单击界面中的复制命令(一般都有的)将图像复制到系统剪贴板上,然后在word中选择“ ”菜单中的“查找”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替换”选项卡。

在“查找内容”文本框中输入要替换的文字,并在“替换为”文本框中输入“^c”(其中c字符要小写),单击“替换”按钮后,word就会自动以粘贴板中的内容替换“查找内容”文本框中的指定的文字内容了,也就实现了用图片来替换文字。

视觉传达中的图像与文字

视觉传达中的图像与文字

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课题名称:《视觉信息传达中的图像与文字》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视觉信息传达中的图像与文字摘要图像与文字都是视觉信息传达的有效手段,它们既各具优势,也各有不足。

我们应该深入认识图像与文字在视觉信息传达中的意义和价值,强化二者形成的信息传播整体效果,以达到对视觉信息更完美地传达效果。

关键词:视觉信息传达图像文字目录摘要 (I)一、图像在视觉信息传达中的意义和价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图像是最简洁、最迅速的视觉信息传达 (1)2.图像是最容易识别和记忆的视觉语言 (1)3.图像是超越国度障碍的世界语言 (1)4.图像是最具情绪感染力的视觉语言 (1)5.图像是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视觉语言 (1)二、视觉信息传达中文字的意义和价值 (1)1.配合图像,增强设计作品的整体诉求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作为设计画面的主体,从“表述”走向“表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引导观众解读图像,并起到一种“优先解读”的作用 (2)三、图像与文字对视觉信息传达的优劣比较 (2)四、结论 (4)致谢 (5)参考文献 (6)视觉信息传达中的图像与文字在一切都倾向于视觉化的今天,人们对视觉信息进行传达设计时,似乎总是偏爱图像而冷落文字。

其实, 图像和文字是视觉信息传达的两种基本手段,我们对视觉作品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二者所形成的信息传播的整体效果。

一、图像在视觉信息传达中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摄影照片、绘画作品、数码影像,还是抽象的造型、记号等,均被看作视觉信息传达中的图像部分,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如下:1.图像是最简洁、最迅速的视觉信息传达语言对于视觉信息的传达,图像的信息容量往往是文字信息的数百倍。

例如:一条长篇大论的文字信息,往往只需要借助一张图片就能够完成。

另外在阅读速度上,图像的理解是一目了然,而文字的理解则需要逐字逐行进行。

最新整理信息时代背景下摄影图像在网络中的传播.docx

最新整理信息时代背景下摄影图像在网络中的传播.docx

最新整理信息时代背景下摄影图像在网络中的传播信息时代背景下摄影图像在网络中的传播21世纪是读图的时代,摄影作为视觉符号,在视觉经验的传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极大的影响力。

摄影“信息说”的观念与数字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其特点便是非线性记录与二维性传播。

“所谓非线性记录,是指照片信息的获得,不像文字信息那样依先后次序逻辑地输入,而是在短暂瞬间以光化学方式整体录入,大量信息交叉、并列、综合地包含于照片平面形象中。

而传播与解读时,也会以平面二维方式进行,信息有效与无效、排列与组合都允许多种选择,形成多种结果。

”1传播媒介——网络网络是信息产业和传媒产业的结合体。

网络发展极速,直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使得传播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Internet(互联网)作为冷战时期的产物,其诞生给全人类的生活开创了新纪元。

网络的快速普及与应用,除了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这三大主要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依据网络使用者对互联网这一媒介的使用需求。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人类需要的层次论”一说,他将其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隶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并在两年之后,又扩展了两个层次,即求知与求美的需要。

并且根据20世纪40年代,对报纸、广播以及电视等各种媒介的研究表明,“人们接触媒介都是基于一些基本需求进行的,包括信息需求、娱乐需求、社会关系需求以及精神和心理需求等。

”因此,网络作为新兴发展起来的传播媒介,也不会例外。

虽然,从本质上来讲,马斯洛的这以理论并不能等同于人类对网络的需要,但也不失为一个有力的分析及参考依据。

如今,我们这个时代多以媒介为扩张中介,对信息进行大量而广泛的传播。

与传统传播媒介不同的是,网络不仅仅是单一的传播媒介,它还是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融为一体的大众传播媒介。

网络这一媒介让我们真正体验到了“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便捷与乐趣。

视觉信息传达中的图像与文字的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视觉信息传达中的图像与文字的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视觉信息传达中的图像与文字的论文艺术理论论文内容摘要:图像与文字都是视觉信息传达的有效手段,它们既各具优势,也各有不足。

我们应该深入认识图像与文字在视觉信息传达中的意义和价值,强化二者形成的信息传播整体效果,以达到对视觉信息更完美地传达效果。

关键词:视觉信息传达图像文字在一切都倾向于视觉化的今天,人们对视觉信息进行传达设计时,似乎总是偏爱图像而冷落文字。

其实, 图像和文字是视觉信息传达的两种基本手段,我们对视觉作品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二者所形成的信息传播的整体效果。

一、图像在视觉信息传达中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摄影照片、绘画作品、数码影像,还是抽象的造型、记号等,均被看作视觉信息传达中的图像部分,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如下:1.图像是最简洁、最迅速的视觉信息传达语言对于视觉信息的传达,图像的信息容量往往是文字信息的数百倍。

例如:一条长篇大论的文字信息,往往只需要借助一张图片就能够完成。

另外在阅读速度上,图像的理解是一目了然,而文字的理解则需要逐字逐行进行。

2.图像是最容易识别和记忆的视觉语言视觉信息如果没有形成对受众的记忆,其传达就等于失效,而记忆的基础首先是识别。

图像是由形状、色彩、风格、形式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其独立的视觉特征使它成为最易识别和记忆的视觉语言。

3.图像是超越国度障碍的世界语言有时图像的识别可以不受国籍、民族和语言差别的影响,其传播范围要比文字更加广泛。

例如:一些公共指示标志和广告图形,能够让不同语言和国家的人迅速识别。

4.图像是最具情绪感染力的视觉语言图像的形象性、生动性以及特有的心理刺激作用,综合起来可以传达许多能意会但不可言传的信息内容,如诱人的食欲、喜庆的气氛等,它们能产生强大的诱导作用,有效地调动受众的视觉经验。

5.图像是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视觉语言图像丰富的表现性、层出不穷的创造性和美的视觉感受使其成为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设计语言。

好的设计作品大都善于运用图像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提高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部编版信息与传媒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部编版信息与传媒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部编版信息与传媒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归纳
本文档对部编版信息与传媒二年级上册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以下是主要内容:
1. 媒体与信息
1.1 媒体的分类
- 报纸
- 电视
- 广播
- 互联网
1.2 媒体的作用
- 传递信息
- 交流思想
- 提供娱乐
1.3 信息的传递方式
- 口头传播
- 书面传播
- 图片传播
- 图文并茂传播
2. 图片信息
2.1 图片的作用
- 表达思想和情感
- 传递信息
2.2 图片的分类
- 生活照
- 风景照
- 动物照
- 艺术照
2.3 图片的构图与表达技巧- 选择合适的主题
- 好的光线和角度
- 注意背景和前景
- 构图规律:对称、重复、三分法等3. 文字信息
3.1 文字的特点
- 具有表达能力
- 可以传递复杂的信息
- 可以记录历史和知识
3.2 文字的分类
- 故事
- 新闻
- 诗歌
- 记叙文
- 等等
3.3 写作技巧
- 简洁明了
- 语法准确
- 逻辑思维清晰
- 注意段落结构和过渡4. 声音信息
4.1 声音的作用
- 传递情感和思想
- 表达各种声音
4.2 声音的分类
- 人声
- 音乐声
- 环境声
- 动物声
4.3 音乐的表达方式- 音调
- 节奏
- 音量
- 和声
以上是对部编版信息与传媒二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进行的总结和归纳。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整理网络传播的特点与网络的根本属性.docx

最新整理网络传播的特点与网络的根本属性.docx

最新整理网络传播的特点与网络的根本属性网络传播的特点与网络的根本属性一、网络传播的特点目前,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型的大众媒介传播方式正引起越来越多人士的xx。

网络传播具有不同于其他传统媒介的特点,全面认识和把握其特性,是培养、强化人们的网络意识,使网络传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网络中信息的传播是通过“0”和“1”这两个数字不同的排列顺序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实现的。

网络传播的特点说到底是由网络数字化的内在特性决定的。

具体说来,网络传播的特点主要有这样一些:1.传播速度的快捷性。

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计算机速度提高了上百倍,但和数字网络发展的速度相比还是非常滞后。

在这几十年中,随着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网络速度提高了上万倍。

电脑技术的加速发展和Internet的异军突起,把人们推进了新一轮的速度赛跑之中。

利用光缆,数字信号的传播速度达30万千米每秒,每秒几乎可以传送1万亿比特的信息。

网络传播的快捷性还表现在它对信息反馈的快捷性上,它能将发生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任何能够吸引受众注意的时间迅速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用户只需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便可在瞬时内将信息发送出去。

网络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亟须改变。

2.传播主体的虚拟性。

从哲学意义上讲,“虚拟”即是符号化。

[1]在网络上,影像、声音、文字等各种形式的信息最终均是以数字信号0和1的形式被传输、记录、存储和处理的,传播过程中的一切信息均是一串串生硬的符号,这造就了网络传播行为的虚拟性,传播主体身份的虚拟性也即传播主体身份的匿名性是网络传播虚拟性的主要体现。

在网络上,人们通过一个个符号来标识自己,真正的身份、年龄、相貌等都被隐藏在网络的背后,无法看见。

这样一个能够容纳大量信息的无限虚拟空间在网络中诞生,各类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被任何人传播,传播者和受众处于相对平等的网络环境中。

不但如此,人们还可以制造出与自身情况完全相悖的假相。

但应该指出的是,网络主体的“虚拟性”不同于宗教中神的“虚无性”,因为所谓虚拟并不是说网络行为不是人们真实行为的组成部分,而是指人们网络行为所依附的空间是一种不同于现实的物理空间的电子网络空间,即“虚拟的实质是间接在场”。

图像与文字的相互作用

图像与文字的相互作用

图像与文字的相互作用图像与文字的相互作用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和快速化,图像和文字的结合不仅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够更直观地传达信息,提升传播效果。

本文将探讨图像与文字在广告、教育和媒体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带来的影响。

首先,图像与文字的结合在广告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广告中,图像往往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关键。

精美的图片可以瞬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发其购买欲望。

而文字则可以进一步解释产品的特点、功能和优势,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信息。

当图像和文字相互配合时,不仅可以提升广告的吸引力,还可以更好地传达广告主的宣传目的。

例如,一则美食广告中,精美的食物图片可以勾起人们的食欲,而配上诱人的描述文字,则可以让消费者更加期待品尝这道美食,从而提升广告的效果。

其次,在教育领域,图像与文字的相互作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资源中常常运用到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图像可以直观地展示事物的外观、结构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文字则可以对图像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涵。

通过图像与文字的结合,教师可以设计更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地理课上,通过展示地图和文字说明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知识点,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此外,在媒体传播领域,图像与文字的相互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变得更加迅速和直观。

图像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提升信息传播的效果。

在新闻报道中,配图和标题往往是吸引读者点击的关键因素。

精彩的图片可以直观地展示新闻事件的现场,而标题则可以简洁明了地概括新闻要点,吸引读者点击阅读全文。

通过图像与文字的相互作用,媒体可以更好地传达信息,吸引受众的关注,提升信息传播的效果。

信息传播中图像与文字的研究

信息传播中图像与文字的研究

信息传播中图像与文字的研究
张苑苑
【期刊名称】《硅谷》
【年(卷),期】2016(002)013
【摘要】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快速更新已成为一种常态,信息的传递与接收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而人们之间零距离的交流与信息共享已由各类网络社交平台所承包,像微博、微信等.借由这样的载体,信息传播似乎越来越依赖于图像性信息.但在这信息发展过程中也显露出了一系列问题.文章主要通过研究图像类信息与文字类信息的差异,试图在信息的传播中寻找一个积极可行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对未来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做出可能的预测,以便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张苑苑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 233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
【相关文献】
1.信息传播中图像与文字的研究
2.图像文字识别中的预处理技术研究综述
3.古文献版本考究中的图像文字自动比对方法设计与应用研究
4.图像和视频中叠加文字提取算法的研究与实际应用
5.图像中的表象与思想——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信息传播中图像与文字的
信息传播中图像与文字的研究
1 信息图片化现象的发展现状
信息传播形式的发展与其传播媒介密切相关,从最初的龟骨、竹简以及纸张的出现,信息传递由口头传播过渡到文字性,主要以静态化的数据来传播信息,再到广播、电视、网络的出现,信息传递变得多元化,有声有图,而且人们越来越偏向于图像类信息,这些媒介技术的冲击使得人们在接收信息上也有了偏好性,例如各种经典文学著作被频繁地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各种网络软件中,人们更愿意用图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

这似乎预示着“读图时代”的来临。

2 文字性信息和图像性信息各自的特点及其影响
1)文字性信息的特点及影响。

人们传递信息所采用的种种手段,诸如语言、文字、手势、眼神、图解等都称之为符号。

符号是人们传播活动的要素,无论什么信息,总是要通过某种符号才能运载出去。

就文字性信息而言,它是一种表达精致,含义丰富但比较抽象的、线性的信息传播符号,由一系列词语按照语法关系组合起来,它能够间接的表达想法,塑造形象。

口头传播是一种传统的信息表达方式。

它自由灵活,可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消息等。

而报纸传播不仅传播消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包含的内容广泛且便于阅读和研究,经得起逐字逐句的推敲和跳跃式阅读,更可以留作资料长期保存。

但是,要接收文字性信息,需要读者将脑海里曾经学习的符号信息进行多重转换,才能理解文字性信息所要表达的内容。

而对文字的阅读能力是通过后天学习的,这就导致不同的人对同种信息收集理解是多样化的,表现在文字性信息的缺陷是时间慢,接收者要有一定文化程度,即受众范围小。

2)图像类信息的特点及其影响。

图像性信息,它是以静态或者动态的图片
画面所组成的图像信息符号。

人类对图像的感知和理解是与生俱来的,图像性信息直观性很强,人们不需要经过学习语言符号就可以看懂,因此,对图像性信息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统一,而且图像性信息的现场感比较强,直观形象,阅读范围比较广泛,像广播电视等,它们有意识地把形象和声音融为一体,信息提供迅速及时,可以随事实的变动同时播出,并且有亲切感,使接收者仿佛身临其境,适应于文化程度低的人。

但其按时间顺序传播的方式使受众在接收上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增强了人们选择的压力。

另外,当多重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也会造成过多干扰,使接收者漏看一部分图像,或只看了字幕,只了解信息大意而已。

在另一方面,图像类信息有人有物有事件,容易给人的思维造成一种假象——这个视频中所呈现的事件是真实存在的,即图像类信息给人一种不可辩解性,就像法律案件中提出的证人与证词一般。

3)图像与文字类信息的结合分析。

文字与图像观看途径和感受是有差异的,对于受众来说,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是看,但看的方式也有不同,人们可以简单的通过肉眼来看,也可以通过头脑的想象。

图像性信息通过直观感知得到,而文字性信息则通过大脑思考加工信息,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息接受途径。

小说和电影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小说家通过文字语言让读者自己通过头脑想象来获取信息,而影视作家只是想读者能够简单明了地通过肉眼看见信息。

文字性信息给人的感受是静态的,它倾向于理性主义,读者通过个人阅读经验和作品的背景相结合来理解文字性信息,图像性信息倾向于感性,动态的画面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它把符号和成品结合形成画面,清晰明了,让人易接受。

读者从书籍或报刊所收到的符号仅仅是文字与图片,只有眼睛受到刺激,听众从广播收到的符号是语言加声音,只有耳朵在受刺激,所以图像类信息能运用多种符号同时刺激人的多种感官。

以学生获取知识为例,他可以通过阅读书本,查阅相关资料来自学,
但是要把这些信息,抽象的、文字的,全部汇总好起来,加以理解消化,对一般人而言,不是一个短暂的、简单的过程。

同样,他可以倾听老师的讲解,观看相关视频来帮助学习。

毫无疑问,后者更能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内容。

另外,图像性信息和文字性信息由于其传播方式的不同,表现在后者的主体是信息,依靠信息内容传递消息,再呈现给读者;而前者的主体是人,传播方式不再简单地从信息→信息再反馈给读者,而是直接从信息→人,这里的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

这种掌握控制权的角色转换使得图像化信息的传播成为人们心中所爱。

3 信息图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以及科学技术的冲击下,信息传播从文字到图片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的并不是前一种信息传播方式的衰亡,而是信息传播在发展过程中的多元化与差异化的存在形式,然而,新的传播形式的流行,必然会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

1)信息传播随意化,高度共享,容易形成短期聚集围观,且侵犯了相关权益。

以微博为例,它是一个集图片、文字、视频,甚至是一个表情为一体的交互性信息获取平台。

它的信息主体可以是所有大众,特点是平民化、多元化,且表达自由。

往往信息主体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上传或转发一些信息,但在某些程度上侵犯了人的合法权益,例如肖像权、隐私权、知识产权等,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玩微博,在许多热搜图片的下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五花八门的评论,有些甚至超越了道德准线,违背了做人的原则,偏离实际过多,对当事人形成舆论上的压力,最终也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2)内容碎片化,事件完整表达性能力较低,容易形成“断图取义”。

信息图像化使人们更多地xx图像而忽略了文字,而图像有时候不能准确地传达信息
甚至传达出错误的信息,这就使人们看图说话,以偏概全,得出与实际大相径庭的结论。

另外,阅读者的观看理解带有个人的情绪性,不利于传达有效准确的信息。

3)图像的公信力低,是一种情景式还原,真假性难辨。

图像虽简单易懂,但通常只用于日常生活中,涉及到重大事件仍然要采取文字性信息进行通告。

例如政府机关下达重要文件时,不可能采取图像的方式,而是用书面信息传达。

因此,图像的公信力往往不及文字的高,人们会更加信服文字性信息。

图像类信息能够将事件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但作为信息接收者,我们无法判别它有几分真,几分假,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视觉,降低了思索,而且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过多的接触和运用图像类信息会逐渐使写作能力退化。

4 信息图片化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如何对待这两种不同形式的信息以及利用好图片化现象,就需要我们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去思考,才能避免自己进入图片化现象的陷阱。

1)发布者在发布信息时注重把关意识,正确行使自己的话语权,不应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妨碍社会治安以及淫秽色情等信息。

2)接收者在接收信息时培养筛选意识,不应只阅读和xx感兴趣的信息,应扩大视野,且在获取信息时应充分追求信息的质量,不应只求大概,而应把握细节。

3)管理者应将信息传播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加强立法并采取电子检测、刑事侦察等司法手段进行管理和控制;另外,对于传播正能量以及引起重大反响的信息发布者给予表扬。

5 结束语
信息的大爆炸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渴求与欲望日益剧增,在这种节奏紧张的
生活中,图像类信息正好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零门槛、时间碎片化的要求。

信息的这种发展趋势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未来信息的传递与获取未必就一定被图像类信息所充斥,因为事物的发展总有一定的回归性,就像文字本身的发展,经历了图—文—图,是一种复杂—简单、具象—抽象—具象的升华与蜕化。

而从历史发展的顺序看,各种传播形式依次表现为口头传播、印刷传播、广播电视传播以及网络传播,不管传播形式发展到哪一步,在此之前所运用的各种传播形式在任何时候都是并存的,不能互相代替。

例如,口头传播是最早的一种传播形式,但在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